初中语文《故宫博物院》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3.75 KB
- 文档页数:3
故宫博物院阅读理解答案故宫博物院阅读理解答案练习了《故宫博物院》该篇文章后,想知道其答案吗?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故宫博物院》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19题。
(11分;16、17题各2 分,18、19题各3分)①在有些人的印象里,故宫贵州省是举世无双的紫禁城建筑;面在别一些人的脑海中,故宫等同于奇珍异宝,是一个藏宝之所。
②这些认识都有依据,但不全面。
故宫古建筑与故宫珍宝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然而,在长达491年中有明清两代24位皇帝在故宫生活与执政,清宫遗存的这些文物藏品,又与古建筑、与宫廷历史文化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
把故宫古建筑、文物藏品及宫廷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故宫就是一个文化整体。
所谓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也就是说,故宫的遗产价值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
③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认识。
从空间来看,紫禁城的千门万户,院藏的各种文物,以及宫殿与文物藏品后面曾出现、发生过的人和事,种种秘辛内幕,宫廷的文化生活,是一个鲜活的统一体。
很显然,离开了宫阙往事,没有了附着其中的历史内涵,那些宫廷旧藏的意义和价值势必受到影响。
同样,要保护完整的故宫,不只是72万平方米以内的紫禁城,还要保护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一些明清皇家建筑,以及它的保护区、缓冲区。
从时间来看,故宫藏品虽为清宫旧藏,但其中文物则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各主要门类,而且反映了五千年的文明史。
又以紫禁城为例,它虽然建成尚不足600年,但却是中国几千年来宫殿建筑的集大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的结晶和典范。
④正是基于对故宫是个文化整体的认识,故宫学的学术概念才得以形成并提出。
故宫学是以故宫及其丰富的收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故宫学不仅把故宫古建筑、宫廷文物珍藏及宫廷历史文化当作一个整体,而且包括了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的80多年历史。
故宫文化的这一整体性,也使流散在院外、海外、国外的清宫旧藏文物、档案文献、宫廷典籍,都有了一个学术上的归宿。
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优秀4篇阅读短文《故宫博物院》,回答后面练习题。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4篇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宫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学习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掌握文章的结构,理出文章的线索,学习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了解故宫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増深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了解,懂得故宫是古代中国辉煌艺术成就的见证,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课文按照空间移位来进行介绍的方法,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感悟激发对中国古代辉煌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讴歌。
教学准备:查阅故宫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出话题,激趣导入。
身为洛阳人就从龙门石窟的佛雕艺术价值谈起,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会说出自己对龙门石窟的认识,从而引出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古代辉煌艺术的兴趣,为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打下基础。
2、播放课件,展示故宫的辉煌建筑艺术,先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在学生朗读时,要注意指导“重檐屋顶”、“额枋”、“蟠龙”“降龙”等字的读音,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分析结构。
重点分析第1段,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及意义。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一)、欣赏建筑艺术1、自由朗读课文,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故宫景点;2、把这些景点板书在黑板上,并按照顺序标出来,理出文章线索,学习按照空间移位的顺序写作的方法;3、播放教学课件,让学生欣赏故宫中太和殿、乾清宫、御花园等景点的景色。
4、结合课件中所展示的景点对照课文内容找出,并完成以下问题:这座建筑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1)、3、4自然段是略写,重点让学生理出写作顺序;(2)、5、6自然段是详写太和殿,是本课的重点段,要在读中分析、感受。
初二语文《14.故宫博物院》复习题附答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初二语文《14.故宫博物院》复习题附答案八上语文14.故宫博物院复习测试(新人教附答案)得分卷后分自我评价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故宫博物院》阅读参考答案《故宫博物院》阅读参考答案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故宫博物院》阅读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故宫博物院》阅读参考答案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1.选文第二段按空间顺序来说明,请从中找出所有的方位词?[正面、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太和殿与中和殿、保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
其中太和殿又是中心的中心,它是皇帝的宝座所在,是举行重大典礼皇帝受朝贺的地方。
]3.在这部分里,为什么对龙的描述有10次之多?[故宫的建筑突出龙,因此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
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4.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用意在突出皇权这个核心。
]5.体现太和殿特点的语句是:[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6.第二段作者的立足点是:[朱漆方台]。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题和答案《故宫博物院》阅读理解-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故宫博物院》阅读理解(一)①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宗元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
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
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
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
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
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1)。
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②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柱子,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
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2)。
③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
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
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3)左右。
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1.文中横线上(1)(2)(3)处依次应填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1)精品;(2)奇巧;(3)任意B.(1)珍品;(2)奇巧;(3)随意C.(1)精品;(2)精巧;(3)任意D.(1)珍品;(2)精巧;(3)随意2.文中加粗词“巧夺天工”是针对什么而说的?3.三段文字说明的对象分别是: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对象的建筑结构特点(每个特点不得超过25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故宫博物院》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初中语文《故宫博物院》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教你一招说明顺序写好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最重要的是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时间顺序。
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2.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
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3.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
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以上是说明文几种常见的说明顺序。
针对不同的说明对象,我们应用不同的说明,但实际上这几种说明顺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综合运用,只是以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
在考虑运用何各说明顺序时,既要注意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又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只有合理地运用说明顺序,才能使说明文的写作完成得更好。
二、课内当堂训练基础部分1.解释加点的字。
矗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湛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肃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蟠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2.《故宫博物院》——课后巩固练1.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金銮.(luán lán)殿矗.(chùzhù)立镏.(liūliú)金琉.(liúliǔ)璃瓦额枋.(fāng fǎng)蟠.(pān pán)龙钟磬.(qìn qìng)气氛.(fēn fèn)雍.(yōng yīng)正2.故宫知识综合问答。
(1)故宫是我国现存的最________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________年历史了。
(2)故宫中路建筑:午门——太和门——(_______)——(_______)——(_______)——乾清门——(_________)……神武门(3)现如今,故宫博物院的参观入口是________,参观出口为________、________。
(4)除法定节假日外,故宫博物院全年闭馆的时间是(____)。
A.星期一B.星期二C.星期三D.星期四3.阅读《故宫博物院》课文片段,回答问题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
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
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边午门,北边神武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小题1】短文主要从故宫的_________、历史、形状、面积、________等整体进行介绍。
【小题2】短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采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故宫___________。
“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中的“玲珑奇巧”说明了故宫_____________。
故宫博物院同步练习册答案故宫博物院,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代表,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后经过清朝的扩建和修缮,成为明清两代的皇宫。
下面是故宫博物院同步练习册的一些题目及答案。
一、选择题1. 故宫博物院位于哪个国家?A. 美国B. 中国C. 日本D. 英国答案:B2. 故宫博物院始建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特色?A. 木质结构B. 琉璃瓦屋顶C. 石雕艺术D. 罗马柱答案:D二、填空题4. 故宫博物院的主体建筑是________,是皇帝举行大典和朝见文武百官的地方。
答案:太和殿5. 故宫博物院的________是皇帝的寝宫,也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答案:乾清宫三、简答题6. 请简述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特点。
答案: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中轴对称美学。
主要建筑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包括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等,两侧有东西六宫等附属建筑。
7. 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哪些类型的文物?答案: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书画、陶瓷、玉器、金银器、铜器、漆器、纺织品等,涵盖了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
四、论述题8. 论述故宫博物院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答案:故宫博物院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变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故宫博物院的建筑、文物和历史故事,为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通过本次练习,我们对故宫博物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故宫不仅是一座宫殿,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和参观,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故宫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意义。
<<故宫博物院>>每课一练一、教你一招说明顺序写好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最重要的是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时间顺序。
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2.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
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3.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
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以上是说明文几种常见的说明顺序。
针对不同的说明对象,我们应用不同的说明,但实际上这几种说明顺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综合运用,只是以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
在考虑运用何各说明顺序时,既要注意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又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只有合理地运用说明顺序,才能使说明文的写作完成得更好。
二、课内当堂训练基础部分1.解释加点的字。
矗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湛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肃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蟠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2.故宫博物院 分层练习人文素养:感受文化瑰宝,提升民族自豪感。
语文要素:能根据阅读任务选择阅读材料,提取并整合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一、 读语段,完成练习。
三座大殿( )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太和殿俗称金銮.(lu án lu ǎn)殿,大殿屋顶上是金黄色的琉.(li ú ni ú)璃瓦,殿檐斗拱、额枋.(f āng f áng)、梁柱上装饰着贴金彩画,彩画中龙的造型多态多姿。
而御花园则与它迥.(t óng ji ǒng)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sh è xi è),使人觉得轻松自在。
1.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 填入文段中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是( )A. 肃立B. 耸立C. 矗立D. 屹立3. 与“多态多姿”结构相同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 “鸣钟击磬”的“磬”字,联系词语我知道它是( )基础巩固基本核心素养新课标A. 石头B. 一种声音C. 一种石制的乐器 2.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四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 这对双胞胎的性格迥然不同....。
B. 同学们井然有序....地进入科技馆参观。
C. 他朗诵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三、按要求完成练习。
1.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故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约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四、有目的的阅读暑假里,你和家人到北京故宫旅游,你负责做故宫旅游攻略。
苏版初二语文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同步练习及解析内容预览: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同步训练第14课《故宫博物院》Ⅰ. 基础知识应用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耸立()蟠龙()中轴()击磬()金銮殿()湛蓝()2、选词填空正确的一组是()⑴故宫建筑规模宏大______,建筑______,布局统一,集中表达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专门风格。
⑵河上是五座_____的汉白玉石桥。
⑶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_____。
A壮观精美精巧优美B壮美精美精美悠扬C壮美精巧精巧动听D壮美精巧精巧悠扬3、说明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成效⑴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⑵布局和前三殿差不多一样。
4、判定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⑴那个地点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⑵布局和前三殿差不多一样,但庄重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⑶三座大殿耸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⑷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5、将“如此宏伟的建筑群,如此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赞颂”这一双重否定句改为陈述句,并说说如此改和原句的表达成效有不同-----。
6、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的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周末,我最喜爱逛喧闹的“花鸟市场”,那个地点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轻巧唱歌的小鸟,------。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幽香。
B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幽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幽香。
D有散发阵阵幽香的鲜花。
7、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字并更正在题目后面⑴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搏物院。
-------。
⑵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伶笼奇巧的角楼。
----。
⑶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障。
------。
8、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
B那个地点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点。
C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
D“纳粹什么缘故要选克拉--”“克拉库耶伐次。
11*故宫博物院
一、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
矗.立 ( ) 湛.蓝 ( ) 蟠.龙 ( )
金銮.殿 ( )
檀.香 ( ) 鳌.头 ( ) 鎏.金 ( ) 矫.健 ( )
二、选出书写有误的一项: ( ) .
青松翠柏色彩鲜明
池馆水榭雄伟壮丽
花坛盆景相互衬映
龙凤呈祥井然有序
三、选出恰当的词语 .
1.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 (完整
工整整齐 )
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
2.走进午门 ,是一个宽广的庭院 ,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河
上是五座 (精致精美精彩 )的汉白玉石桥 .
3.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
(惊叹
惊喜吃惊 ) .
四、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
1.宫城呈长方形 ,占地72万平方米 ,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
( )
2.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 ,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 ,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
呈祥的彩画 . ( )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 )
五、整体内容 .
,而且在结构上和相
结合 .
2.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 ,由向方向 ,逐次介绍建
筑物 ,先介绍局部 ,后介绍局部 .
顺序 ,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
用顺序 ,说明事物开展演变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 .这是由决定的 .
参考答案
一、chù zhàn pán luán tán áo liú jiǎo
二、C
四、
五、1.空间顺序总说分说
2.南北前朝内廷
3.空间逻辑时间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类文阅读-11 故宫博物院北京名胜古迹(节选)陈亚丽先就园林景观来看,作为皇家园林的北海公园,无疑是大手笔园林设计的典范。
北海的布局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根据中国古老神话而来的。
传说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即“一池”东海,“三山”蓬莱、瀛洲、方丈。
北海严格按照这个模式建造,“一池”是太液池,“三山”就是琼花岛、团城、犀山台。
在这种建筑格局之下的园林,自然就多了一份庄重的气质。
相比北海公园的严格布局,苏州园林的布局可就没那么多典故可循了。
它也不讲究对称,庭院回廊的设计极少有重复之处。
苏州园林也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柱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游览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 。
在苏州园林中游览,能忘记身在苏州城,但在北海公园中游览,却能感受到整个北京城的博大。
北海里最著名的建筑物白塔,坐落在一个山顶的大型平台上:“巨大的塔身,沉郁,厚重,遮住半个天。
在白塔身旁,居高临下,俯视京华,气象万千。
环抱白塔的北海,是面擦得锃亮的大镜子。
整个北京从四外托着这面大明镜,笼罩在淡淡的白烟里。
中南海的湖光烟树对面相望;故宫化作一面黄琉璃瓦的海洋;西山黛色,若有若无。
环顾天宇低垂,陷到脚下。
这时,谁不万虑俱消、心旷神怡呢!”(选自《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解释词语。
居高临下:心旷神怡:2.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中“一池” 指,“三山” 指、、;北海公园的“一池三山”中“一池” 是,“三山”就是、、。
精心整理《故宫博物院》练习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矗立(?????)??湛蓝(?????)??蟠龙(?????)??金銮殿(?????)檀香(?????)鳌头(?????)??击馨(?????)??鎏金(?????)??矫健(?????)2、找出下面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ABCD3(1(2(3。
(4。
4(1(2(3(4惊喜5(1(?????)(2)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6、按照下列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仿写相应的句子。
(1)例句: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2)例句: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显得十分美丽。
二、整体内容7、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而且在结构上????????和????????相结合。
8、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向????????方向,逐次介绍建筑物,先介绍“???????????”部分,后介绍“?????????????”部分。
9、故宫的“三大殿”指???????????、????????????、??????????????。
10、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过程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
13、找出第2段中的方位词,说说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14、概括一下太和殿的特征。
15、请结合自己掌握的历史文化知识简单地说一说,太和殿的装饰为什么有许多龙的图案?16、在故宫中,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龙”,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国是“龙”的故乡,请完成下面两道题。
(1)写出几个含有“龙”字的成语。
(不少于4个)(2)“龙”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请你写出“龙”在中国有哪些象征意义?17、“故宫”现在为什么也叫“故宫博物院”?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说说自己的见解。
《故宫博物院》练习题一、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鳌头(áo)雍正(yōng)迥然(huí)琉璃瓦(liú)B.湛蓝(zhàn)额枋(fāng)矗立(zhù)中轴线(zhóu)C.蟠龙(pán)鎏金(liú)后妃(fēi)紫禁城(jīn)二、从下列语句中,选出只有两个错别字的一句是()A.大殿廓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
B.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联,而景然有序。
C.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三、填空题四、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故宫博物院》一文采用的是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使我们对故宫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
B.《故宫博物院》的特征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C.作者是以自己参观的路线作为说明顺序的,这也是故宫由南到北的建筑顺序。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1. 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描写。
2. “金琐窗”的“琐”的意思是窗棂。
1. 第①段交代凡尔赛宫的位置,并用了赞美的说明方法突出凡尔赛的艺术价值。
2. 第②段是交代凡尔赛宫建造的时间和总面积,然后说明凡尔赛宫分为建筑和园林两大部分。
3. 第②③段中使用了描述和举例两种说明方法。
例如,描述宫殿建筑的气势磅礴和布局严密,举例内部装饰豪华非凡和镜廊的名胜。
4. 两座宫殿在建筑风格、规模和保存状态等方面有相似之处。
5. 两座宫殿在陈设、装潢等方面有主要不同点,例如故宫注重传统文化和宗教意义的表现,而凡尔赛宫则更注重艺术魅力和豪华气派的展现。
《故宫博物院》阅读附答案第一篇:《故宫博物院》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19题。
(11分;16、17题各2 分,18、19题各3分)①在有些人的印象里,故宫贵州省是举世无双的紫禁城建筑;面在别一些人的脑海中,故宫等同于奇珍异宝,是一个藏宝之所。
②这些认识都有依据,但不全面。
故宫古建筑与故宫珍宝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然而,在长达491年中有明清两代24位皇帝在故宫生活与执政,清宫遗存的这些文物藏品,又与古建筑、与宫廷历史文化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
把故宫古建筑、文物藏品及宫廷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故宫就是一个文化整体。
所谓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也就是说,故宫的遗产价值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
③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认识。
从空间来看,紫禁城的千门万户,院藏的各种文物,以及宫殿与文物藏品后面曾出现、发生过的人和事,种种秘辛内幕,宫廷的文化生活,是一个鲜活的统一体。
很显然,离开了宫阙往事,没有了附着其中的历史内涵,那些宫廷旧藏的意义和价值势必受到影响。
同样,要保护完整的故宫,不只是72万平方米以内的紫禁城,还要保护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一些明清皇家建筑,以及它的保护区、缓冲区。
从时间来看,故宫藏品虽为清宫旧藏,但其中文物则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各主要门类,而且反映了五千年的文明史。
又以紫禁城为例,它虽然建成尚不足600年,但却是中国几千年来宫殿建筑的集大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的结晶和典范。
④正是基于对故宫是个文化整体的认识,故宫学的学术概念才得以形成并提出。
故宫学是以故宫及其丰富的收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故宫学不仅把故宫古建筑、宫廷文物珍藏及宫廷历史文化当作一个整体,而且包括了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的80多年历史。
故宫文化的这一整体性,也使流散在院外、海外、国外的清宫旧藏文物、档案文献、宫廷典籍,都有了一个学术上的归宿。
基于此,两岸两个故宫博物院在学术研究上的交流与合作就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的阻隔只能是暂时的,事实上这种交流也在不断地发展。
类文阅读-11 故宫博物院北京名胜古迹(节选)陈亚丽先就园林景观来看,作为皇家园林的北海公园,无疑是大手笔园林设计的典范。
北海的布局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根据中国古老神话而来的。
传说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即“一池”东海,“三山”蓬莱、瀛洲、方丈。
北海严格按照这个模式建造,“一池”是太液池,“三山”就是琼花岛、团城、犀山台。
在这种建筑格局之下的园林,自然就多了一份庄重的气质。
相比北海公园的严格布局,苏州园林的布局可就没那么多典故可循了。
它也不讲究对称,庭院回廊的设计极少有重复之处。
苏州园林也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柱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游览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 。
在苏州园林中游览,能忘记身在苏州城,但在北海公园中游览,却能感受到整个北京城的博大。
北海里最著名的建筑物白塔,坐落在一个山顶的大型平台上:“巨大的塔身,沉郁,厚重,遮住半个天。
在白塔身旁,居高临下,俯视京华,气象万千。
环抱白塔的北海,是面擦得锃亮的大镜子。
整个北京从四外托着这面大明镜,笼罩在淡淡的白烟里。
中南海的湖光烟树对面相望;故宫化作一面黄琉璃瓦的海洋;西山黛色,若有若无。
环顾天宇低垂,陷到脚下。
这时,谁不万虑俱消、心旷神怡呢!”(选自《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解释词语。
居高临下:心旷神怡:2.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中“一池” 指,“三山” 指、、;北海公园的“一池三山”中“一池” 是,“三山”就是、、。
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 ”画出拟人句。
4.北海公园和苏州园林有什么不同之处?【参考答案】1.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2.东海蓬莱瀛洲方丈太液池琼花岛团城犀山台3.环抱白塔的北海,是面擦得锃亮的大镜子。
中南海的湖光烟树对面相望4.在苏州园林中游览,能忘记身在苏州城,但在北海公园中游览,却能感受到整个北京城的博大;苏州园林的布局没那么多典故可循,而北海的布局是根据中国古老神话而来的。
初中语文《故宫博物院》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故宫博物院》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教你一招
说明顺序
写好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最重要的是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以上是说明文几种常见的说明顺序。
针对不同的说明对象,我们应用不同的说明,但实际上这几种说明顺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综合运用,只是以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
在考虑运用何各说明顺序时,既要注意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又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只有合理地运用说明顺序,才能使说明文的写作完成得更好。
二、课内当堂训练
基础部分
1.解释加点的字。
矗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湛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肃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蟠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
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
()
(2)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
()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三、课外拓展提升
阅读《气候的威力》(节选),完成10-13题。
①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②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
每秒32.6米,但10级以上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
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
而在南极,风
速却常常可以达到每秒55.6米,有时甚至可达每小时三百多千米!
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
这
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③大风的直接后果则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
(A)1960年8月24日,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
88.3℃的极低温度。
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
-89.6℃的温度;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到了同
样的温度。
这还不是最低温度。
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
曾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
(B)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
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
(C)
④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
例如,1970年,美国的一架运输
机在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路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暴风。
结果,运
输机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
实际上,在南
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3.下面是对上述4段文字内容的概括,其中不恰当的是()
A.人类不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威力。
B.南极的风极大,被称为“风极”。
C.南极气候极度寒冷。
D.南极的气候变幻莫测。
答:说明方法有:①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举例子”方法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这种条件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这句话应放在第③段的什么位置上?(A)处,(B)处,(C)处。
正确的是________
6.第③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
____________顺序,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直立、高耸深恭敬蟠曲
2.作诠释列数字打比方
3.A
4.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大风对人类生存是严重的威胁
5.C
6.举例子逻辑概括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