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中药房建设标准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6.31 MB
- 文档页数:52
智慧中药房建设基本要求
智慧中药房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智能化设备:中药房应配备智能化的设备,如智能标识识别系统、智能仓库管理系统、智能配药系统等,以提高中药配送和管理效率。
2. 数据化管理:中药房应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中药库存、销售和药品使用记录等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和统计,以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3. 温、湿度控制:中药草材对环境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中药房应具备良好的温湿度控制设备,确保中药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4. 安全监测系统:中药房应安装安全监测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等设备,以确保中药的安全和防范盗窃等非法行为。
5. 质量管理体系:中药房应建立并执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中药草材的采购、验收、存储和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和监督。
6. 技术人员培训:中药房应配备专业的中药草材管理和配药技术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7. 环保标准:中药房应符合环保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严格控制药品包装、库存和废弃物的污染和处理。
8. 合法经营:中药房应依法办理相关许可证和资质,确保合法经营,并遵守药品管理相关法规和规定。
以上是智慧中药房建设的基本要求,通过智能化设备、数据化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提高中药房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中药品质量和安全。
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医院中药房是医院内重要的药品配送中心,为医院临床各科提供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等药品,保障医院中医药临床工作的正常进行。
因此,医院中药房的管理和运作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医院中药房的建设和运作,制定了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以保障中药品质安全,提高中药使用效果。
一、中药房的建设要求。
1. 中药房的位置应当符合医疗设施的规划布局,远离垃圾堆放点、污水排放口等不良环境。
2. 中药房应当具备良好的通风、照明和排水设施,保持空气清新、明亮干燥,防止中药品质受潮发霉。
3. 中药房应当设置专门的中药存储柜、中药饮片柜和中药成品药柜,保证各类中药品种的存储分开,避免混淆和污染。
二、中药品质安全管理要求。
1. 中药房应当制定中药品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中药的采购、验收、存储、配送等环节的管理要求和责任人。
2. 中药房应当定期对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等进行质量检验,保证中药的质量符合国家药典标准。
3. 中药房应当建立中药品质安全档案,记录中药品种、来源、质量检验记录等信息,便于追溯和管理。
三、中药配送管理要求。
1. 中药房应当制定中药配送管理制度,明确各科室对中药的需求申请、中药配送的时间、方式和责任人。
2. 中药房应当配备专业的中药配送人员,严格按照医嘱和用药要求,准确、及时地将中药送到各科室。
3. 中药房应当建立中药配送记录,记录中药的配送情况和使用情况,及时掌握中药的使用情况,为中药品质安全提供数据支持。
四、中药房的安全管理要求。
1. 中药房应当加强中药品种的保护,防止中药被盗、被损坏或者被污染。
2. 中药房应当加强火灾、水灾、盗窃等安全防范措施,保障中药房内药品和人员的安全。
3. 中药房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中药房的安全运作。
五、中药房的人员管理要求。
1. 中药房应当配备专业的中药管理员和中药配送人员,具备相关的中药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中药存储、配送设施。
2. 中药房应当定期对中药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中药人员的中药管理和操作水平。
中药房标准化设置的要求
中药房标准化设置的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资质要求:中药房必须由具备中药师执业资格证书的医师或合格的药师管理,确保中药
的合理使用和药物安全。
2. 设施设备要求:中药房应设有合理分区,包括中成药区、草药区、制剂加工区等,并配备必
要的设施设备,如药品储存柜、药品配药台、中药煎煮设备等。
3. 药品管理要求:中药房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存放和管理中药材和中成药,保持药品的质量和
有效性。
药品储存应符合药典规定,确保安全、防潮、防虫。
4. 质量管理要求:中药房应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责任,监控和控制药品质量。
必
须进行合理的药品采购、验收、储存、配药和销售,建立药品追溯制度。
5. 环境卫生要求:中药房应保持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配备足够的消毒设备和垃圾处理设施,做好药品和工作区域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6. 安全管理要求:中药房应配备消防设施和安全设施,确保工作人员和顾客的安全。
药品的配
药和发药过程中要准确无误,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标准中医馆建设标准中医馆设置(一)中医馆(含少数民族医馆,下同)独立设置,位置醒目,布局合理,体现中医药特色,并满足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
中医馆使用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
(二)设中医诊室(含治未病室)3个及以上,单个诊室使用面积不低于10平方米。
(三)设中医治疗室2个及以上,总使用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
中药房设置(一)中药房在中医馆内独立设置,使用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
(二)中药饮片品种数不少于300种,少数民族医馆可适当降低要求。
(三)中药房中药饮片储存、调剂、煎煮等设备能够满足业务需求。
(四)设置煎药室提供煎药服务,使用面积不低于10平方米,分区合理。
也可与上级中医医院或有合格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等进行合作,采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提供中药饮片配送、代煎、代送等服务。
(五)鼓励依据患者需求,提供丸、散、膏、丹、胶囊等个性化用药服务。
中医药人员配置及培训(一)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含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占本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5%,且主执业机构在本机构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不少于5名。
(二)主执业机构在本机构的中级及以上职称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执业不低于15年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不少于2名。
(三)中药饮片调剂人员不少于2名,应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过县级及以上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非中药专业人员。
(四)中药煎药室工作人员,应经过中药煎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
(五)中医馆应每年选派至少1人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或参加县级以上中医药师承项目,提高中医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六)至少有1名上级医院高级职称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到中医馆定期坐诊指导,每周不少于1次。
中医医疗和康复服务(一)能够提供中药饮片和6类10项以上中医医疗技术服务。
(二)配备不少于10种中医诊疗和康复设备。
(三)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9〕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局各直属单位: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本标准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二○○九年三月十六日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一、医院(含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下同)中药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中药饮片调剂、中成药调剂和中药饮片煎煮等服务。
中药品种、数量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常用中药饮片品种应在400种左右。
二、部门设置(一)中药房由药剂部门统一管理,可分中药饮片调剂组、中成药调剂组、库房采购组。
(二)至少设有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有条件的医院可按照有关标准要求设置中药制剂室。
三、人员(一)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至少达到20%,中医医院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至少达到60%。
三级医院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中药人员不低于50%,二级医院不低于40%。
(二)中药房主任或副主任中,三级医院应当有副主任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二级医院应当有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中药饮片调剂组、中成药调剂组、库房采购组负责人至少应具备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负责人应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人员或具有丰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老药工。
中药饮片调剂复核人员应具有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煎药室负责人应为具有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煎药人员须为中药学专业人员或经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
有条件的医院应有临床药学人员。
四、房屋(一)中药房的面积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
中药房与中药煎药室建设标准中药房与中药煎药室建设标准一、引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对于维护人体健康、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药的运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因此中药房和中药煎药室的建设标准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药房的建设标准1.空间布局中药房的建设应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包括中药材的存放区、制剂区、办公区等功能区域的设置,以及相互之间的合理连接与布局。
中药房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光照、通风等自然条件,以保证中药材的存储质量。
2.材料选用中药房内的材料选用应注意防潮防霉,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选用环保材料,避免对中药材产生污染。
3.设施配备中药房需设备完备,包括保鲜设备、防火设备、防潮设备等,以保障中药材的存储和质量。
4.环境卫生中药房的环境卫生是非常关键的,应该保持干净整洁,加强卫生消毒管理,以防止中药材受到污染。
5.安全措施中药房要加强安全防护,设置监控设备以及防盗、防火等安全设施,保障中药材的安全性。
三、中药煎药室的建设标准1.空间布局中药煎药室应根据煎药工艺流程进行合理布局,包括原材料存储区、煎药操作区、煎药设备区等,以保证中药煎药的顺畅进行。
2.设备选用中药煎药室的设备选用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煎药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3.通风设施中药煎药室应该配备良好的通风设施,以排除煎药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并保持空气的清新。
4.安全管理中药煎药室的工作人员应该接受相关的中药煎药操作规范的培训,做好相关安全措施,并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确保中药煎药的安全运行。
四、总结与展望中药房和中药煎药室的建设标准是确保中药质量和药效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中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未来,随着中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建设标准会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以满足人们对中药的需求,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个人观点中药房与中药煎药室的建设标准对于中药产业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建设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才能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增强人们对中药的信任度,推动中药产业的良性发展。
安徽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标准
一、目录管理
1.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种类、规格、价格等信息应齐全、准确,并建立完善的目录管理制度。
2.根据市场需求和业务需求,不断优化和完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目录。
二、采购验收
1.制定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采购计划,确保采购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
2.建立验收标准和质量检验流程,确保所采购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
三、存储管理
1.制定完善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存储管理制度,确保存储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符合要求。
2.定期对存储环境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存储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四、处方审核
1.建立完善的处方审核制度,确保处方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处方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五、调剂配置
1.建立完善的调剂配置制度,确保调剂配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调剂配置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进行调
剂配置。
六、配送服务
1.建立完善的配送服务制度,确保配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配送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进行配送服务。
七、质量追溯
1.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制度,确保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可追溯。
2.质量追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进行质量追溯。
八、信息管理
1.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信息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进行信息管理。
中药房建设基本标准一、设施配置1.1药品储存设施:中药房应配备符合药品储存要求的常温库、阴凉库、冷藏库等设施。
1.2调剂设施:中药房应配备符合调剂要求的药架、调剂台、称量器具等设施。
1.3煎药设施:中药房应配备符合煎药要求的煎药机、包装机等设施。
二、区域划分2.1药品储存区:用于储存药品,应划分为常温库、阴凉库、冷藏库等区域。
2.2药品调剂区:用于药品调剂,应划分为配方区、称量区、包装区等区域。
2.3煎药区:用于煎药,应划分为煎药室、煎药机放置区、包装机放置区等区域。
三、储存条件药品储存应符合药品储存要求,保证药品质量。
储存区应具备有效的调控和监测温湿度的设备,并定期进行记录和检查。
四、调剂规范4.1中药房调剂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按照医生处方正确调剂药品。
4.2调剂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收方、审方、配方、核查、包装、发放。
4.3调剂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对处方保密并严格按照处方调配药品。
五、人员资质5.1中药房调剂人员应具备药师或药士以上职称,并经过相关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5.2中药房负责人应具备药师或药士以上职称,并熟悉中药房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六、卫生管理6.1中药房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防止药品污染和交叉感染。
6.2调剂台、称量器具等设备应保持清洁干燥,防止药品污染。
6.3煎药机、包装机等设备在使用前后应进行清洗和消毒,保证药品质量和卫生。
七、煎药管理7.1煎药应按照医生处方和煎药规范进行操作,保证药品质量和疗效。
7.2煎药机、包装机等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7.3煎好的药品应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保证药品质量和疗效符合要求。
八、质量监控8.1中药房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对药品储存、调剂、煎制等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
8.2质量监控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行使职权,保证质量监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中医馆建设标准一、选址布局1.中医馆应选择在交通便利、环境安静、空气清新、无污染的区域,远离噪声、废气等污染源。
2.中医馆的布局应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包括诊疗区、候诊区、休息区、中药房等,并确保各区域互不干扰。
3.中医馆应设置相应的辅助用房,如治疗室、药浴室、制剂室等,以满足临床治疗和中药制剂的需求。
二、设施设备1.中医馆应配备相应的诊疗设备,如诊疗床、治疗仪器、检查设备等,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
2.中医馆应配备相应的中药房设备,如药柜、中药饮片加工设备、药品冷藏设备等,以确保中药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3.中医馆应配备相应的信息化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以满足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三、人员资质1.中医馆的医生应具有中医执业资格证书,并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
2.中药药师应具有中药学相关专业学历,并具备中药调剂和制剂的能力。
3.护理人员应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并具备相应的临床护理经验。
4.其他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中医馆工作的需求。
四、诊疗规范1.中医馆应制定相应的诊疗规范和操作流程,包括中医辨证论治、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中药制剂等方面的规范和流程。
2.中医馆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3.中医馆应建立相应的会诊制度,对疑难杂症进行会诊讨论,以提高诊疗水平。
五、药事管理1.中医馆应建立中药药品采购、验收、储存、调剂、制剂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中药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2.中医馆应配备相应的中药药师,负责中药药品的管理和调配工作。
3.中医馆应建立相应的药品使用管理制度,包括处方审核、药品调配、药品发放等方面的制度。
4.中医馆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及时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六、信息化管理1.中医馆应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患者信息管理、诊疗记录、药品管理等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和共享。
2.中医馆应配备相应的信息化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以满足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征求意见稿)为确保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根据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的要求,特制定本基地验收标准。
第一章培训基地总体要求一、培训基地基本条件1.医院等级及规模:(1)医院等级为三级中医医院。
(2 )总床位数2300张。
(3 )省级重点中医专科23个。
(4)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数222项。
(5)作为培训基地,应具有同时接纳60 人培训(每年不少于20 人)的容量。
2.诊疗疾病范围:符合《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的要求,详见第二章培训科室要求。
3.培训基地应配备的大型医疗设备:4.科室设置:科室设置满足《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的要求: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及辅助科室(包括心电图、影像、中药房等)。
5. 医疗工作量:(1 )年门诊量270万人次。
急诊量28万人次。
中医专病门诊230个。
(2 )床位使用率290%。
平均住院日421天。
病床周转次数217次/年。
6.医疗质量:(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295%。
(2)中医参与治疗率290%。
(3)中西医结合治疗率270%。
7.培训基地师资条件(1)专科指导医师与受训者人数比例应达到1: 2。
(2 )科室内主任、副主任与主治医师人数比例达到1:2:4。
(3)中医类医师占医师的比例270%。
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剂人员总数2 70%。
二、培训基地教学条件:1.有基本的教学设备和能容纳60人以上教室。
2.有培训临床技能的示范教室.3.图书馆藏书的专业种类齐全,具有中医住院医师接受培训所需的专业书籍和期刊,互联网上网渠道和设备能满足使用。
三、培训基地组织管理1.由院领导分管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职能部门配备专人负责,职责分工明确。
2.成立专门负责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委员会,定期给予指导、考核、质量监督。
3.建立完善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各项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