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文关怀实践探索
- 格式:ppt
- 大小:11.30 MB
- 文档页数:50
“人文+心理”护理理念在临床护理中的研究与应用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心理护理”理念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
方法:通过加强护士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理念的培训,改变以疾病为中心、专科护理的理念,转变为人文关怀+心理护理的整体护理理念,将理念渗透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细节中。
结果: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全面提升了医院的护理服务品质。
结论:“人文关怀+心理护理”整体理念在临床护理工作应用中,改善了护患关系,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医院护理服务品质。
标签:人文关怀;心理护理;护理理念;服务品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环境、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时代发展的医疗护理优质服务,不仅仅是过去提高医疗护理人员素质管理、护理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透明收费管理、护理环境管理、护理文化管理和护理制度管理等,更重要的是要以患者和患者健康为中心,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尊重患者权利、让患者参与全过程治疗的,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整体护理服务理念,是提高医疗卫生系统服务质量的核心体现。
部队医院作为一个救死扶伤,有着特殊意义的保障场所,不仅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要一心一意做好卫勤保障,要做的不仅仅是治好患者肉体上的痛苦,更应从心身两个层面体现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积极倡导和谐、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体系。
这不仅是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调查本院住院、门诊及军队患者,病种选择内科、外科、急诊、手术及军队休养干部,共计1200例,男女各600例,年龄16~86岁。
1.2方法将“人文关怀+心理护理”理念具体细节实施后,并融入临床护理工作1个月后,评价该理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1.2.1.1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心理护理就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
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实践6篇篇1一、引言儿科护理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特点涉及到面对年幼患者,需要更加细致、耐心和关怀。
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理念,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心理、情感和社会需求。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的实践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儿及其家长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性化护理的内涵人性化护理强调尊重患者、关心患者、理解患者,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专业的护理服务。
在儿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患儿为中心:了解患儿的生理、心理需求,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2. 关注家庭参与:鼓励家长参与患儿的护理工作,增强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3. 优化环境:为患儿创造舒适、安全、温馨的住院环境,减轻患儿的恐惧和焦虑。
4. 关爱与沟通:加强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给予关爱和支持。
1. 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提高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质量,确保患儿得到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
2.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儿及其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 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流程,减少患儿等待时间,提高就医体验。
4. 关注特殊需求:针对儿科患者的特殊需求,如疼痛管理、营养支持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四、人性化护理的实践成效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取得以下成效:1. 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的满意度:人性化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情感和社会需求,提高了患儿及其家长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2. 改善医患关系:加强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改善医患关系。
3.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 提升医院形象: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展示医院的良好形象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医。
五、面临的挑战与改进措施在实践人性化护理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护理资源不足等。
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与创新——heart培养模式的探索概述及范文模板1. 引言1.1 概述医学人文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医学生具备细心、关怀和同理心的技能,使其成为具有人文关怀能力的医务人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医患关系的关注逐渐增加,医学人文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围绕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与创新展开讨论,并介绍一种名为"heart培养模式"的探索。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对文章进行整体概述并介绍各个章节的内容。
第二部分将探讨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与创新,包括定义与重要性、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现状与挑战。
接着,第三部分将详细介绍"heart培养模式",包括背景、目标和原则以及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估。
第四部分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分析这一培养模式在某医学院中的实施情况,并探讨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最后,第五部分给出结论,总结医学人文教育及其他领域实践与创新的启示,并展望heart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分享医学人文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通过介绍heart培养模式以及在某医学院中的应用案例,探索提升医学人文素养和关怀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同时,为更广泛地推广和应用该培养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引起对医学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促进对该领域实践与创新的思考与探索。
2. 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与创新2.1 医学人文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医学人文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医学生对患者个体的关怀、尊重和理解,以及提升其医德医风和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能力,使其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同时也促进患者整体护理和康复。
医学人文教育具有重要性,因为它不仅可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还有助于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的医务人员。
2.2 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理人文关怀在我国的研究现状与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对于护理人文关怀的研究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护理领域主要注重于技术性的护理操作,而对于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护理人文关怀开始逐渐受到关注。
在我国,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护理专业的逐渐完善,护理人文关怀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目前我国对于护理人文关怀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本文旨在对我国护理人文关怀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护理人文关怀在我国的研究意义:护理人文关怀作为护理学科中的重要理念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护理人文关怀强调了对患者的尊重和关注,提升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护理人文关怀能够促进医患沟通,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护理人文关怀也有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身心健康的恢复,有利于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我国,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人文关怀已逐渐受到重视。
研究护理人文关怀在我国的现状及影响,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概念和原则,也能够为我国护理服务的改进和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进一步研究护理人文关怀在我国的状况和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提升我国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护理人文关怀在我国的研究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建议,为推动我国护理人文关怀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护理人文关怀的概念和内涵,对国际上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可以为我国护理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人文关怀在我国的实践路径和发展模式,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服务方法,提升护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实现全面护理的目标。
护理工作总结人文关怀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灵健康。
在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是一种温暖、关怀和尊重,是一种对患者的关怀和理解。
首先,人文关怀体现在对患者的尊重和理解上。
护士要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理解他们的痛苦和困惑。
在与患者交流时,护士需要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和支持。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以温暖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尊重。
其次,人文关怀体现在对患者的情感支持上。
在医院中,患者常常感到孤独和
无助,需要护士的情感支持。
护士要用温暖的目光和亲切的语言,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慰藉和支持。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最后,人文关怀体现在对患者的细致关注上。
护士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生活习惯
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患者的需求和困惑。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给予患者细致的照顾和关注,关心他们的饮食、睡眠和个人卫生,让他们感受到贴心的关怀。
总之,人文关怀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护士要以温暖的心态对待每
一位患者,给予他们尊重、理解、情感支持和细致关注,让他们感受到人文关怀的温暖和力量。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
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实践能力的教育探索与实践作者:王明丽来源:《管理观察》2017年第36期摘要:护理人文实践能力是护理人文精神经过内化后,在护理实践中的有效表达和应用,可归结为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护际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护理人文实践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护士是否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提高护生人文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护生人文关怀实践能力教育途径中图分类号:R 47;G712 文献标识码:A当前护患纠纷频繁发生,护患关系亦很紧张,尽管这种状况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从护方因素分析,护士人文素养的缺失是导致护患关系疏冷、护患冲突发生的主要因素。
护理教育长期偏重护理专业技能教育而忽视护理人文素质教育,导致护生人文素质的总体偏低。
因此,在学校教育阶段加强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1]。
吉林医药学院利用两年的专业教学实践,通过多种方式培养护生的人文实践能力,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 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实践能力的内涵护理人文实践能力是护理人文精神在护理实践中的有效表达。
护理人文实践能力可归结为三种基本能力:1.1 护理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能力是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以人道精神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力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和照顾[3]。
包括具有为人处世追求真善美的“德行”“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实质是以人为本,体现对人、人的生命及身心健康的关注与尊重,在护理实践中注重维护患者的权利和尊严,重视患者的生命质量和价值,实现医学科学技术与医学人文关怀真正融合,在护理实践中合理、合情、合规地实施护理服务行为[4]。
个体的关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引导、经验积累和理念熏陶逐步养成,研究表明,我国护理人员关怀能力低于国外,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忽略人文知识的培养教育,临床护理也未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文知识和技能培训,导致护理人员对人文知识了解甚少,人文关怀技能缺失。
康复期患者人文关怀探索与实践【摘要】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本质和护理美的精髓。
本文全面的探讨分析了康复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提出了康复期患者人文关怀必须从护理基础教育抓起,并在实践中帮助护理人员建立人文关怀理念,提升护士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纳入医院管理,创建人性化护理服务管理制度,为医务人员和病人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就医氛围。
进一步阐述了康复期患者人文关怀的缺乏对患者早期恢复、护士职业道德的培养及人文护理的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康复期;人文关怀;实践随着经济、科技和现代医疗条件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医学的目的与价值,在治疗、护理和康复的基础上逐渐地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工作中。
人文关怀是在理顺人与其他种种对象的关系中,确立人的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一般认为发源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
人文关怀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维度之一。
护理人文关怀也就是人文护理,也是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核心[1],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等等。
目前各医院都十分重视住院病人的人文关怀,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但是针对康复期病人,由于其疾病或理化因素造成的组织器官的器质性改变已基本修复,药物治疗也已基本结束,病人进人了健康好转或功能恢复阶段,医务人员往往忽视了对这类患者的人文关怀。
而处于此阶段的病人由于长期住院或康复护理活动,自身容易产生厌倦或懈怠情绪,且患者家庭因长期疾病关系,亲属和朋友等支持活动减弱,或者由于病人自身的焦虑情绪等极易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疾病恢复程度,因此医务工作者必须重视康复期病人的人文护理服务。
1.护理人文关怀的发展技术与人文是医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没有技术,医学没有躯干;没有人文,医学没有灵魂。
现代护理学上论述的“护理人文关怀理念”来源于1979年美国护理理论家Jean Watson的著作《护理,关怀的哲学与科学》(Nursing:The Philosopy and Science of Caring)。
护理人文课程学习心得_心得体会护理人文课程学习心得篇1通过在网络上学习《人文课程》,对人文理念及实践过程中的诠释与应用有了简单的了解,其对人文关怀与护理服务两章节有着较为深刻的触动和感想,现将两重点结合实际工作阐述以下观点: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护理实践的核心是人,现代医疗服务强调以人和健康为中心,关注人的价值和需求。
建立以体现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满足病人身心需要、以恢复健康为目标的整体护理工作方式,是社会进步引发护理模式改革的必然结果。
在现代护理事业中的探索和实践,有助于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和持续改进,使人的健康知识不断丰富,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理念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是把对人的关怀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即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承认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
护理服务的载体是患者,即“以病人为中心”。
因此,满足患者的需要,缩短就诊时间,及时、有效地治疗,尽量祛除患者身体的疾病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出发点。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20xx 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指出:护理工作者必须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真正做到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这些充分表明,在开展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中,要尽可能多地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宽慰、行为方式上的指导; 尊重和同情患者,寻求与患者情感上的共鸣; 满足患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在每一个护理环节中,对患者始终融入关爱、尊重的服务理念,通过访视和以家人般的周到关爱,与患者建立亲情关系。
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文关怀护理就是人文精神在护理工作中的体现,尊重每一位服务对象,善待每一个生命,是人文关怀的首要因素。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疏远,人与自然的隔阂都一步步加深了人的孤独感和压抑感,人的健康就需要有情感的疏导和宣泄。
眼睛是心灵的窗,对于病人,,不仅仅是给病人治好疾病,使病人重获健康,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和情感上体现出护理工作的核心,即人文关怀,使病人不但“ 活得好” 而且“ 活得更丰富“,使他们在健康、疾病及临终的人类情境中,保持生存的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