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博物馆解
- 格式:ppt
- 大小:17.77 MB
- 文档页数:15
辛亥革命纪念馆讲解词亲爱的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辛亥革命纪念馆。
辛亥革命,这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变革,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去感受先驱们的英勇与智慧。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
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列强的侵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断受到侵犯,国家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对内压迫百姓,对外屈膝求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矛盾。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批有识之士挺身而出,他们认识到,要拯救中国,必须进行彻底的变革。
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孙中山先生早年目睹了中国的贫弱和人民的苦难,决心投身于革命事业。
他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一系列革命组织的兴起。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纷纷成立,他们积极宣传革命思想,组织起义活动。
虽然这些起义在初期都遭遇了挫折,但却为后来的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的枪声打响,这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开端。
起义军迅速占领了武昌城,并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的成功,如同星星之火,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燎原之势。
各地纷纷响应,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
在革命的进程中,涌现出了许多英勇无畏的人物。
比如黄兴,他在多次战斗中身先士卒,为革命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还有宋教仁,他为了建立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不懈努力,奔走呼号。
辛亥革命的成功,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它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辛亥革命的成果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巩固。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妄图复辟帝制。
但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声中,他的复辟美梦最终破灭。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
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这场革命的推动者孙中山先生更是被誉为国父。
为了纪念这段历史,我来介绍一下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
位于广州市的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它建立的目的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展示革命发展历程,推广革命精神,教育人民群众,是广州市著名的历史文化类博物馆。
博物馆的总建筑面积高达20000平方米,分为革命纪念馆、孙中山铜像广场、图书馆等部分。
其中,革命纪念馆是博物馆的主要展示区域,展览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描述孙中山及其周围人物、辛亥革命的背景、革命理论、革命的爆发、各地革命的发展、辛亥革命的成果、以及为民族独立走向民主革命的新起点。
博物馆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件资料、展品、场景以及模拟人物复原等形式,向观众全面地呈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脉络,让人们深入了解中国历史。
除了革命纪念馆,博物馆还有众多的展馆供参观者参观。
其中,《一本通史》展馆展示了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到新中国成立的发展历程,是一座非常具有收藏价值的历史展览馆;《近代中国史料陈列室》展示了大量珍贵的近代史料和有关人物的器物、名著、证件、珍品等等,景象瑰丽、实用性很高;《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则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家庭历史以及珍贵的文物遗址和实物,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国父这位伟大的先驱。
此外,博物馆还有一本名为《辛亥革命》的展览画册,该画册以图文方式展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过程、革命英雄、救亡图存的志士们以及海内外传播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等,非常精美,让人流连忘返。
总的来说,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是一座非常值得去参观的博物馆,它不仅仅是一座记录历史的场所,更是一座有着深刻历史教育意义的文化教育场所,有机会去广州的朋友们不妨去看一看。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在历史的长河中,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我有幸参观了位于武汉的辛亥革命博物馆。
这次参观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辛亥革命的重要性,也对革命先烈们的英勇牺牲表示由衷的敬意。
进入博物馆,我被精心布置的展览陈列所吸引。
首先进入的是辛亥革命的序幕展厅,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图片和雕塑,展示了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动荡局势,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难与压力。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人们个个表情凝重、目光坚毅,仿佛在诉说着革命的艰难与不畏牺牲的精神。
随后,我进入了辛亥革命的主展厅。
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布局和设计,博物馆将革命的经过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展厅内的展品包括先烈们的遗物、历史文件、珍贵照片等,实实在在地让我感受到了辛亥革命的真实性。
在观看大段的历史资料时,我倍感震撼,革命先烈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不畏强敌,毅然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更加令我钦佩的是,在展厅的一角,布置着革命先烈们的事迹和名言。
看着他们的名字和功绩,我不禁为他们的英勇事迹感动不已。
他们中的许多人壮志未酬,英年早逝,但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我们才有了今天的独立和自由。
在这里,我默默致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除了展览外,博物馆还设有多媒体展示区和互动体验区。
在多媒体展示区,我通过影像和声音,更加直观地了解了辛亥革命的过程和意义。
互动体验区则让参观者更深入地参与进来,通过模拟体验,让我更加亲近历史,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和不易。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让我对辛亥革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我不仅了解到了历史的进程,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独立和自由。
在这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应该发扬辛亥革命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的来说,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一次独特而难忘的经历。
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认识到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革命先烈们的尊敬和敬意。
辛亥革命纪念馆讲解词1. 嗨,大家好!我今天要带你们走进辛亥革命纪念馆呢。
你们知道吗?每次我路过这里,就好像听到孙中山先生在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就像我们做数学题,一道难题摆在面前,你以为快解出来了,其实还有好多步骤要做呢。
我和同桌有一次做一道超难的数学应用题,他想放弃,我就想起孙中山先生的这句话,跟他说:“你看,孙中山先生那么难的革命都不放弃,我们这道题算啥呀。
”然后我们一起努力,最后真的解出来了。
这就是一种坚持的力量,就像辛亥革命时期的先辈们一样,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勇往直前。
2. 来,咱们瞧瞧这纪念馆里的东西。
我仿佛看到那些革命志士在商量:“咱们一定要推翻封建帝制,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就好比我们在学校参加大扫除,大家都想把教室弄得干干净净的。
班长说:“咱们不能只打扫自己那块儿,得让整个教室都整洁起来。
”有个同学偷懒,另一个同学就说:“大家都为了教室好,你怎么能这样呢?”大家七嘴八舌地劝他,最后他也加入了。
这就是大家为了一个目标齐心协力的感觉,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也是为了全国人民能过上新生活才团结起来战斗的。
3. 看这里,这里展示着当时的一些物品。
我能想象到那时候的人们互相鼓励:“别怕,我们的行动是正义的,一定能成功!”就像我参加跑步比赛的时候,心里特别害怕跑不好。
我的好朋友拍着我的肩膀说:“别怕,你平时跑得那么快,这次肯定行,这是你擅长的呀。
”旁边还有其他同学喊:“加油,加油!”这一声声鼓励就像给我注入了力量。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们也是靠着彼此的鼓励,在艰难的革命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4. 哇哦,这个场景真让人震撼!我好像听到有人喊:“我们要为自由民主而战!”这就像我们在班级里选班干部,大家都想要一个公平民主的选举。
有个同学说:“我们不能让老师直接指定,要自己投票选。
”另一个同学也说:“对呀,这样才公平,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
”大家热烈讨论,最后达成了一致。
辛亥革命就是为了给全国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权利,就像我们在班级里为了公平选举而努力一样。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观后感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这是一座展示辛亥革命历史的重要文化场所。
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了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进入博物馆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用旧的木头制成的大门,门上镶嵌着铜质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几个字,让人不禁产生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走进大门,一尊巨大的铜像出现在我面前,那是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庄重肃穆的脸庞似乎在告诉我们革命的艰辛和光荣。
参观博物馆的第一层展厅,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时光隧道,回到了辛亥革命的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展厅里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让我对辛亥革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看到了赤卫队员用血肉之躯书写的英勇事迹,看到了那些勇敢牺牲的烈士们的形象,看到了辛亥革命的先驱们英俊潇洒的面孔。
在博物馆的展厅中,有一幅巨大的油画,画面上是孙中山等革命先烈举行会议的一幕,气氛庄重而庄严。
我被这幅画深深地吸引住了,每一位被画笔勾勒出的革命者都充满自信和激情,他们的目光坚毅而坚定,仿佛在深深地告诉我:为了国家的未来,值得付出一切!第二层展厅,更加详细地介绍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进程。
这里有许多历史上的珍贵文献和手稿,丰富多彩的陈列使我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在这里,我了解到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并不是平静顺利进行的,而是经历了很多挫折和困难。
从博物馆中,我了解到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巨大贡献。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更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
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顾历史,我们应该深深地缅怀辛亥革命的先烈们,不断发扬他们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只有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先烈的纪念,才能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让我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详细介绍
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位于武昌区小东门,由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纪念公园、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和辛亥革命烈士纪念馆等部分组成。
其前身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办公地——军政府旧址。
1912年4月,在此设立武昌城中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正式宣布实行“总统制”,是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于1913年12月10日就职。
1928年3月10日改为“湖北军政府”,国民政府迁至武汉。
1949年3月,武昌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退至汉口,国民党在此继续办公,1949年8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武昌城后,在此设立湖北省政府。
从此武汉成为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
纪念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
馆内设有两个展厅:一个是序厅;一个是革命纪念厅。
其中革命纪念厅陈列有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实物。
辛亥革命博物馆馆藏文物史料共计40,700余件。
—— 1 —1 —。
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外形设计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特色,高台大屋顶的架构,彰显中国建筑“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质;几何形外观和“楚国红”色调,寓意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俯瞰呈V字造型,寓意胜利和武汉的腾飞。
辛亥革命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2142㎡,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设有1
个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1个多功能展厅,集陈列展示、文物收藏、宣传教育与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是现有辛亥革命专题博物馆中展览规模最大、陈列科技含量最高、复原场景最多、参观导览系统最全的博物馆,配套建设有办公服务区、藏品库房、设备库房、文物鉴赏室、学术报告厅、地下车库等。
辛亥革命博物馆基本陈列《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分为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五个部分,展示了辛亥革命历史文物428件(套),历史照片694张,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复原场景27处,艺术品12处,多媒体20处。
辛亥革命博物馆于2009年8月动工兴建,2011年9月落成,2011年10月8日举行《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开展仪式,10月15日免费对社会开放。
[1]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即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阅马场,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南面首义广场。
旧址占地面积1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
平方米。
因旧址红墙红瓦,武汉人称之为红楼。
[2]。
(展馆外)各位领导、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来到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现代化的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研究辛亥革命历史的专题博物馆。
馆址在首义文化区的中轴线上,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整个展馆建筑以最具荆楚特色的“楚国红”为主色调,整体造型呈一个V 字型,寓意着胜利,也预示着武汉的腾飞。
展馆分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
您现在看到的是大型雕塑《共和之基》,整座雕塑(长50米,高8米,)呈“V”字型走向,以浮雕结合圆雕为主要表现形式,包括起义背景、武昌首义、创建共和三个部分,您看,这一组雕塑主要表现武昌首义的过程,既突出了“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又体现出首义中的民众力量。
首先请参观第一部分——晚清中国。
这一展厅向您介绍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
您现在看到的是一组条约墙,在这里记载了(手示)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到1887年中葡《北京条约》,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的多达24个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各种特权,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在这里,(手示)两面条约墙向中心倾斜,沉重的锁链串起摇摇欲坠的条约墙。
(手示)条约墙的尽头展现的是被列强分割的支离破碎的《晚清时局图》,整个造型寓意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下,国家大厦即将颠覆,人民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危难局面。
1894年甲午战后,中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1900年,列强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组成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联合进攻中国,攻陷北京。
次年九月七日,(手示)清政府代表奕劻(kuang)、李鸿章与列强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共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额最大的不平等条约,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坏了中国的主权。
三、沉沦的大清帝国列前打开大清国门后,争相开商埠,设租界,划分势力范围。
辛亥革命博物馆场馆介绍辛亥革命博物馆啊,那可是个特别的地方。
它就像一本立体的史书,静静站在那儿,等着咱们去翻开,去阅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一走进辛亥革命博物馆,就好像走进了时光隧道。
那场馆的建筑本身就像是一位无声的讲述者,用它独特的风格向人们诉说着往昔。
它的外形,就像一座巨大的历史丰碑,庄严肃穆。
那一块块砖石,仿佛都承载着当年革命志士们的热血与梦想。
走进场馆内部,里面的陈列布置那叫一个精心。
各种各样的展品琳琅满目,就像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璀璨珍珠被一一拾起,放在这里展示。
有革命先辈们用过的武器,那些枪支、刀剑,虽然如今已经锈迹斑斑,可你看着它们,就仿佛能看到当年勇士们手持武器,冲向敌人的英勇模样。
这武器就好比是他们的笔,他们用这些“笔”在旧中国的大地上书写着变革的篇章。
再看看那些泛黄的书信、文件。
它们就像是从历史深处飞来的鸿雁,带来了那个时代的消息。
字里行间,满是革命者的理想和决心。
你看那一笔一划,多像他们心中燃烧的火焰,坚定而炽热。
每一封信,每一份文件,都是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牺牲、关于奋斗、关于希望的故事。
场馆里还有很多复原的场景。
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像,就像被时间定格了一样。
你站在旁边,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穿越者,闯进了那个动荡不安却又充满希望的年代。
看到革命者们围坐在一起讨论革命大事,你就会想,他们当时在想些什么呢?是不是在想着如何打破旧世界,如何给老百姓一个新的明天?这场景就像一幅生动的画卷,把历史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里的灯光布置也很巧妙。
昏黄的灯光打在展品和场景上,给整个场馆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就好像岁月的尘埃弥漫在空气中,让你更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不像在现代明亮的商场里,这里的灯光就像是一位老者的目光,深邃而充满故事。
走着走着,你会看到一些关于普通民众在辛亥革命时期生活的展示。
那些破旧的衣物,简陋的生活用品,让你明白革命为什么会发生。
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太苦了,就像在黑暗的泥沼里挣扎。
首义广场位于武昌阅马场,总面积5.42万平方米,种有110多棵大树,是全国种树最多的广场。
它以孙中山像至黄兴拜将台为广场中轴线,武珞路中分南北,南端比北部低1—2米。
广场由两大轴线组成,即南北向的纪念轴和东西向的文化景观轴,在两轴交会处是一个以十八星旗为图案的大型喷泉花坛凸显出此处的辛亥首义历史。
广场建设过程中,革命时代的建筑遗址红楼、武昌首义纪念馆、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等也已同步修葺一新。
北广场上,雪松苍苍、绿草如茵,更有一排排棕榈,一方方花坛,一条条曲径,参差交错,绚丽多姿。
2007年,首义广场及周边地区合二为一,联成一个整体,经长江大桥过江的车辆将走广场地下隧道。
改建后的首义广场拟凸显辛亥首义文化区和黄鹤楼主题公园两大文化旅游品牌。
整个首义广场范围,包括蛇山以南、湖北剧院以东、彭刘杨路以北和武昌路两侧围合的区域,总面积达120亩,其中主体广场面积约60亩;广场由两大轴线组成,即南北向的纪念轴和东西向的文化景观轴,在两轴交会处是一个以十八星旗为图案的大型喷泉花坛凸显出此处的辛亥首义历史。
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活动前夕的2000年9月,武汉市地名委批准首义广场命名,地理位置为“地处武昌区,东临武昌路、首义新村,南至阅马场中学,西接武汉长江大桥引桥、武珞路、彭刘杨路交汇处,望湖北剧场,北连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望蛇山。
”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汉市委、市政府对原首义广场及周边道路进行了综合改造,并在广场以南区域新建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和14.6万平方米绿化广场。
现将新建广场与原广场合并,统一命名为首义广场,面积由2001年的7.35万平方米扩大到21.95万平方米。
新的首义广场地处武昌区黄鹤楼街办事处辖域,东临武昌路、楚善街,南至张之洞路,西接体育街,北至黄鹤楼东路。
彭刘杨路从广场中部穿过,地下人行通道将南北两个区域连成一体。
从首义文化园,行人可直接通行到黄鹤楼,而汽车也可通过专用通道,从停车场直上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