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小学生及家长传染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7
“我校小学生常见传染疾病”调查实践活动报告书石嘴山市第六小学一、活动背景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教育提出新口号:“学会生存”。
生存必须健康,健康才能更好地生存。
小学生的年龄在6—12周岁,正是身体发育的时期,随着季节的变化以及课业负担的加重会有一些常见病的发生。
由于青少年儿童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传染病的好发年龄。
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学校成为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一旦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扩散到家庭和社会。
因此每所学校应高度重视卫生安全教育,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的原则,有效防治传染病,保护青少年儿童健康。
针对以上问题,开展本次实践研究活动。
此次活动以我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旨在调查其身体健康状况及常见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分析其原因和防治办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在预防学生传染疾病方面应采取哪些监督管理对策,为学校卫生安全教育提供部分参考。
二、活动目标本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调查实践活动,了解我校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的基本情况,了解感冒、腮腺炎、麻疹、手足口病等常见传染病的起因、症状,以及如何预防、治疗等常识,能主动获取自我保健与救护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本次调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形成学会发现、学会探究,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掌握参与实践与调查、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和研究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本次调查实践活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获得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体验,激发良好的道德情感。
获得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三、活动时间:2014年9月-11月四、活动地点:班级+校内+医院五、参加人员:本校五、六年级学生六、指导教师:张登奉七、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分组调查→信息整理→交流展示(一)活动准备阶段(2014年9月)1.明确活动主题,讲解开展本次实践活动的意义,鼓动学生积极投身到实践活动中去;2.教师对校园环境进行布置:张贴海报,通过红领巾广播、旗下讲话、黑板报等进行卫生知识方面的宣传;3.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组建活动小组。
部分小学生及家长传染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近年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表明,学校是目前突发传染病疫情高发的场所,其中小学是目前突发传染病疫情最为高发的场所之一。
家长的知识和行为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重要影响。
为了解当前小学生和家长对于传染病的认知和行为特点,发现当前学校传染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市区学校传染病管理的模式,为制定进一步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在教育部门配合下,我们对区内部分小学生及家长开展了传染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辖区内3所小学的四年级在校学生及其家长作为本次调查对象。
1.2 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问卷分A卷(由小学生回答)和B卷(由家长回答)2部分,每一份问卷有一个独立编号。
在学校将问卷发放给学生,统一讲解填写要求后,由学生在学校独立完成A卷,然后将问卷带回,由家长完成B卷。
填写完毕后,由学生提交给老师,统一回收问卷。
1.3 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SAS 8.2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基本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736份,回收完整的有效问卷702份,回收率为95.38%。
其中男生357人(50.85%),女生345人(49.15%)。
回答问卷的家长中,学生父亲为212人(30.20%),学生母亲为443人(63.11%)。
2.2 对传染病的一般认知77.92%的小学生知道什么是传染病,80.63%的家长能够正确识别出常见的传染病病种。
对于更为专业的问题,如甲类传染病的病种,学生和家长的知晓率仅为14.96%和24.07%。
多数学生和家长将SARS、艾滋病、禽流感等误认为是甲类传染病。
93.59%的小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传染病知识,95.30%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在学生中进行传染病知识的教育。
但只有34.90%的家长专门对学生进行过传染病知识教育,57.98%的家长只是偶尔提及,7.12%的家长则从未提到过。
2.3 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认知和态度有29.93%的小学生认同小学是传染病疫情的高发场所,29.33%认同小学生是传染病最易感的人群。
幼儿园中小学生传染病调查与分析学校是学生集居学习的场所,尤其是中小学校,人口密度较大,极易发生传染病爆发,中小学学习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患传染病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学生身体康健,也会带来例外程度的心理负担,因此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应受到高度重视。
为了解中小学生传染病的发病规律,探讨管理经验,保证学生康健成长,现将2009~2010年度中小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大凡资料68所幼儿园、中小学学校中随机选取学生20692例,其中男10201例,女10491例。
见表1。
1.2方法依据《全国传染病统一诊断标准》,对2009年10月~2010年10月被诊断为传染病的学生进行逐一登记。
2结果2.1发病情况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发病例数为198例,发病率为0.68%。
见表1。
发病率最高的是手足口病,高达51.01%。
其次是水痘和腮腺炎。
见表2。
表1 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中小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表2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中小学生各种传染病发病情况2.2学校多见传染病时间分布2009~2010年学生发病最多的季节是春季(113例),其次是冬季(51例),秋季列第3位(40例),夏季发病例数最少(11例)。
冬季发病最多的是腮腺炎19例,占冬季发病总数的37.25%;其次是肺结核10例,占19.61%;春季手足口病(51例)和水痘(16例)发病例数均较高;夏季肺结核发病例数较高(7例);秋季水痘发病例数最高,共28例。
提示应在发病高峰季节来临前做好预防工作。
从学校监测情况来看,报告的病例主要分布在春、秋、冬季节,趋势与疫情报告的趋势基本一致。
2.3学校传染病疫情爆发情况总结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疫情:从首例病例到末次病例发病时间最长79d,最短4d,平衡25d。
在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的处置过程中,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发病学生几乎没有接种过相应的疫苗,而接种过疫苗的学生则极少发病。
尊敬的家长: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学生群体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我们特开展本次传染病调查。
请您认真填写以下问卷,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一、基本信息1. 学生姓名:(请填写学生姓名)2. 学生性别:(□男□女)3. 学生年级:(请填写学生年级)4. 学生班级:(请填写学生班级)5. 学生家长姓名:(请填写家长姓名)6. 家长联系电话:(请填写联系电话)二、家庭成员健康状况1. 家庭成员总数:(请填写家庭成员总数)2. 家庭成员中,最近一个月内有传染病症状的人数:(请填写人数)3. 传染病症状包括:(可多选)□发热□咳嗽□喉咙痛□腹泻□皮疹□其他:(请填写其他症状)三、学生近期健康状况1. 学生近一个月内是否有发热、咳嗽、喉咙痛、腹泻、皮疹等症状?(□有□无)2. 若有,症状持续时间:(请填写持续时间)3. 学生近一个月内是否接触过传染病患者?(□是□否)4. 若接触过,请描述接触情况:(请简要描述接触患者的时间、地点、接触方式等)四、学生日常行为习惯1. 学生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否)2. 学生是否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否)3. 学生是否经常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餐具、毛巾等)?(□是□否)4. 学生是否居住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是□否)5. 学生是否在学校遵守防疫措施?(□是□否)五、学校及家庭防疫措施1. 学校是否采取了以下防疫措施?(可多选)□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教室、宿舍等场所□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实施晨检、午检制度□加强师生健康监测□其他:(请填写其他防疫措施)2. 家庭是否采取了以下防疫措施?(可多选)□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家中物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关注孩子健康状况□其他:(请填写其他防疫措施)六、其他建议如有其他关于传染病防控的建议或意见,请在此处填写:(请在此处填写您的建议或意见)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我们将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严格保密,并用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改进。
中小学生卫生防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中小学生卫生防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在中论文联盟小学中展开卫生保健的相关工作,应该有中小学生的配合和参加,将提高学生的健康值水平、掌握的技术水平和转变不健康行为作为目标,最终提高学校的工作效果。
为了了解目前中小学生在卫生防病方面的知识和态度行为,为相关的政策制定提供数据依据。
因此,按照国家最新的相关要求,在十所中小学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使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选择六所小学中的五年级学生和四所中学中的二年级学生,在每个班级之中最少抽查35名学生,如果班级中学生不够,可以在小学四年级或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中补足,一共发放322份调查问卷,会收到320份调查问卷。
1.2方法在调查的过程中,使用问卷调查表,通过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督导和统一分发,学生对答卷进行自由回答,问卷的主要内容有:卫生防病的知识、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对学校进行健康教育课程的态度。
2结果2.1学生掌握卫生防病知识的情况一共有185名初中二年级学生和136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参与到防病知识的调查之中,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预防腹泻的方式。
第二,哪些疾病可以通过水进行传播。
第三,哪些疾病是通过粪便传播的。
对卫生防病知识的知晓率为45.58%,初中学生对卫生防病知识的知晓率为48.24%,小学生对卫生防病知识的知晓率为42.09%,因为二者的相差较少,所以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但是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哪些疾病可以通过粪便传播的时候,中学生的知晓率和小学生的知晓率相差很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学生的行为情况在很多中小学生中,都有不健康的行为习惯,拥有正确行为习惯的学生只有40.39%,很多学生在家中和学校都有直接饮用自来水的现象,在家中饮用凉白开的学生只有25.25%,在学校饮用凉白开的学生只有18.40%。
使用正确的方式清洗瓜果蔬菜的学生只有59.19%,勤剪指甲的学生占64.17%,在现场调查的过程中,有30.83%的学生没有使用正确的方式洗手,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近一个月中存在着腹泻,其中,腹泻三次及以上的学生有10.31%,腹泻两次的学生有12.87%,腹泻一次的学生有25.31%。
病,因此线索细胞的检出对细菌性阴道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防非常重要。
霉菌系阴道内常驻条件致病菌,其繁殖、致病、发病取决于宿主抵抗力以及阴道内环境的变化。
其生长环境最佳pH 为5.5~6.5。
由于发病时外阴疼痒、灼热,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一般通过接触传播。
阴道毛滴虫是一种常见于性传播的厌氧性寄生物,滴虫感染率仅占2%。
随着生活习惯及卫生意识的增强,滴虫感染引起炎性症状有所增加。
应及时发现和治疗,防止进一步传播。
从广义上讲,以上都属于性传播疾病,因其传染性强,易复发和重复感染的特点[4,5],已成为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种。
阴道清洁度与卵巢功能、病原体侵袭等因素有关。
阴道炎患者的分泌物涂片大都清洁度较差,一般在Ⅲ~Ⅳ度,这与阴道炎炎症反应较重有关,提示存在感染引起阴道炎或宫颈炎、盆腔炎,临床表现为阴道壁、宫颈充血、外阴灼痛。
因此,早期诊断可为临床提供及时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本区维吾尔族农村妇女中BV 患病率远远高于滴虫性和真菌性阴道炎,因此临床工作中应常规开展BV 的检查,特别在施行妇产科外科手术时,进行BV 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结合清洁度、滴虫、霉菌等项目更能直接的反映阴道内环境微生态及微生态失衡所致的妇科疾病,以提供及时准确的诊疗,对BV 及早发现可明显降低与之相关疾病的发生。
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宣传教育,使妇女不断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将防治性传播疾病与系统彻底的治疗工作结合起来,对维护妇女的身心健康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1]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24.[2]杨年胜.线索细胞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6,34(3):183.[3]李连青,朱庆义,等.阴道加德纳菌对细菌性阴道病的病原学诊断评价.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2):227.[4]季荣红,任晓坤,王志敏.超高倍显微分析系统在细胞性阴道病中的应用.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18(1):54.[5]李红.958例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6:21.(收稿日期:2011-03-23)(本文编辑:车艳)幼儿园、中小学生传染病调查与分析孙刚 作者单位:213300江苏省溧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讯作者:孙刚【摘要】 目的 了解幼儿园、中小学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流行特点,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北京市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状况调查近年来,发生在学校的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1]。
中小学生具有人群易感性高、抵抗力差、聚集性大等特点。
欧洲的一项调查表明,学校是空气源性传染病的高发场所[2]。
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是有效防控校内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措施。
为了解北京市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为今后工作重点提供依据,笔者于2009年3月进行了现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1.1 问卷调查对象抽取北京市各区县中小学校的学生传染病管理人员(校医或保健教师)为问卷调查对象。
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考虑地理位置、学校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抽取中、小学校108所,涉及东城、宣武、朝阳、海淀、通州、房山、大兴、延庆、昌平9个区县。
其中小学35所,中学73所;城区学校33所,城乡结合部学校43所,乡村学校32所;公立学校82所,私立民办学校20所,民工子弟学校6所。
1.1.2 小组访谈对象随机抽取2个区县(东城和延庆)的校医9名、班主任11名、学生60名为访谈对象,深入了解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2 方法1.2.1 问卷调查采用自行编制的“北京市中小学校传染病管理现状调查问卷”,由经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传染病管理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按要求填写问卷。
1.2.2 小组访谈由调查员对随机抽取的校医进行小组访谈(现场询问并录音),并负责现场记录和整理访谈资料,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1.2.3 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双录入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采用SPSS 13.0 数据分析软件包,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2.1 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情况根据国家和北京市相关学校传染病防治规定,中小学传染病防治管理措施和制度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午检及定期体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与追查制度、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传染病应急处理方案、疫苗接种证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等。
幼儿园中小学生传染病调查与分析近年来,幼儿园中小学生传染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给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威胁。
本文通过调查样本和数据分析,分析了幼儿园中小学生传染病的类型、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保健建议。
一、调查背景为了了解幼儿园中小学生传染病的现状、预防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广东省广州市某幼儿园和某小学的学生和家长,涵盖了小学1-6年级和幼儿园各年龄层的学生。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了相关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
二、调查结果1.传染病类型在受调查的样本中,风疹、水痘、麻疹、手足口病、流感、水疱疹等传染病发病率都较高,其中以手足口病和流感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1-3岁的幼儿中,而流感则较为普遍地出现在小学生中。
2.传染病发病原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传染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幼儿园小班或小学小学期间,孩子的免疫力较弱,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
(2)孩子们在学校集体生活、游戏、饮食等方面相对独立,传染性较大。
(3)家长忽视孩子的个人卫生问题,不注意孩子及时洗手、注意饮食卫生等。
(4)季节变化,温差大,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极易引起病毒的大量传播,感染者也相应增多。
3.传染病预防措施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很重要,以下是我们的总结:(1)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勤洗手,避免在公共场所随便用手摸触物品。
(2)注意家庭环境清洁卫生,尤其要注意通风换气及室内的湿度。
(3)为孩子注射必要的疫苗。
(4)家长应该关注疾病的流行情况,及早了解传染性感染的症状,若孩子有不适要及时就医。
(5)学校应该加强防疫工作,并要求学生每天补充充足的水分、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三、结论与建议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园和小学生传染病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同时,家长应该给孩子注重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学校应加强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提高孩子免疫力,通过制定和彻底执行学校的防疫计划来避免病毒传播和流行性疾病。
成都市2所小学学生家长手足口病知识及态度调查了解成都市某2所小学生家长对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掌握、对待该病的态度现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提供相应的依据。
方法通过对随机抽取的成都市2所小学生家长进行抽样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对家长关于手足口病的知识、态度进行调查。
结果手足口病知识的平均得分为41.79分。
子女是儿子的父亲的亲子风险得分为1.31±0.80、临近风险得分为0.98±0.80和自我风险得分为1.68±1.02,子女是女儿的父亲的亲子风险得分为1.19±0.98、临近风险得分为0.98±0.93和自我风险得分为1.67±0.99,无论子女是儿子还是女儿,父亲和母亲的3种风险意识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93.75%的父母认为媒体关于手足口病的报道中肯,92.23%的父母认为报道可信,96.23%的父母认为报道有教育意义。
结论家长对手足口病知识得分较低,不存在社会性别歧视;家长的态度对媒体报道较为认可。
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进行监测报告,虽然是儿童常见传染病,家长的认知、态度和知识对该病的预防控制有影响。
于2008-10对成都市2所小学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小学生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态度和知识及媒体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在成都市范围内随机抽取2所小学,对在校的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级,将其所有的学生家长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以学校家长会为平台,将《手足口病调查问卷》发放到随机抽取的班级。
问卷采取自填方法,内容包括手足口病基本知识、风险意识、家长个人基本情况等几个部分。
问卷中的手足口病基本知识部分赋分,10道题共计100分。
问卷整理编号后,使用Epidata软件将数据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结果2.1 基本情况共发放问卷1009份,回收903份,回收率为89.49%。
上海市宝山区小学生流感防治知信行现况调查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
流感能加重基础性疾病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其发病率、死亡例数以及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始终位于各种传染病之首[2]。
学校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场所,且小学生身体抵抗力较弱,流感易在学校暴发流行[3]。
这一人群的流感认知水平、日常行为及态度对防控措施的落实和策略的制定起关键作用。
为了解宝山区小学生流感认知水平,为后期开展针对性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我们在2016年3月份开展了此次专项调查。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宝山区8家社区,每家社区随机抽取2所小学,每所学校在低年级(一至三年级)和高年级(四至六年级[A1])中再各随机抽取一个班级。
抽取到的班级学生全部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流感防治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流感疫苗的接种情况和[A2]接种意愿;知识获取途径等。
1.3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A3],统一培训调查员,在调查员和班主任的引导下,对抽到的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
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对回收问卷进行审核。
1.4 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 3. 02 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双录入。
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检验水准α = 0. 05。
2 结果与分析2.1 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到有效问卷1140份,问卷有效率为87.69%。
被调查者中,男生608人(占53.33%),女生532人(占46.67%);平均年龄为10.21±1.30岁,最大14岁,最小6岁;低年级学生586人(占51.40%),高年级学生554人(占48.60%)。
2.2 流感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流感防治知识主要涉及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和流感复课条件等7项内容,宝山区小学生流感防治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3.06%,其中高年级学生知晓率为75.22%,高于低年级学生的71.01%(?2=17.91,P<0.05),对“流感与普通感冒是否为同种疾病”正确率最高,达90.44%,而对“得了流感后,是否需要在家隔离”正确率最低,仅为35.35%,详见表1。
中小学卫生防疫状况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中小学卫生防疫问题备受关注。
青少年儿童是传染病的高发人群,而学校是孩子们聚集的场所,一旦出现疫情,容易造成扩散。
为了了解中小学卫生防疫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本次调查选取了10所中小学,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学生、家长和教师,了解他们对学校卫生防疫的认知和态度。
现场观察主要针对学校卫生设施、防疫措施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1. 卫生设施方面:大部分学校都配备了基本的卫生设施,如洗手池、厕所等。
但也有部分学校存在卫生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如缺乏消毒液、洗手液等。
2. 防疫措施方面:大部分学校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防疫措施,如晨检制度、疫情报告制度等。
但也有部分学校存在执行不力的问题,如未能及时上报疫情信息。
3. 师生认知方面:大部分师生对学校卫生防疫有一定的认识,但也有部分师生缺乏必要的卫生防疫知识。
四、建议与对策1. 加强卫生设施建设:对于卫生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学校应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加大投入,提高卫生设施水平。
2. 强化防疫措施执行力度:对于防疫措施执行不力的问题,学校应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同时,教育部门也应加强对学校的监督和指导。
3. 提高师生卫生防疫知识水平:学校应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开设相关课程等方式,增强师生的卫生防疫意识。
4.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问题。
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家长普及卫生防疫知识,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
5. 引入社会资源:学校可以邀请医疗卫生机构、社区等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卫生防疫工作。
通过开展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为学校提供专业的卫生防疫指导和服务。
6. 建立应急预案: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学校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
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同时,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学校的应对能力。
天水市小学生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行为和干预需求调查文建强;鲁培俊;钱国宏;陆一鸣;王冠华;韦国锋;田卫花【期刊名称】《中国健康教育》【年(卷),期】2015(031)012【摘要】目的了解天水市小学生常见传染病知识、行为和健康教育干预需求情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干预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天水市2个县区4所小学830名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天水市小学生正确判断流感、艾滋病、肺结核、乙肝和甲肝为传染病的正确率为7.71% (64/830)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8,P<0.05).对肺结核、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3种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1.60% (2045/3320)、48.78%(3644/7470)和47.20% (1959/4150),男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的吐痰习惯,咳嗽/打喷嚏捂住口鼻习惯的行为形成率好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饭前洗手、便后洗手、发热症状处理,怀疑肺结核行为形成率比较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健康教育干预方式需求上,男生和女生均认为看病时医生的讲解、听老师讲课、实物宣传资料和网络媒体宣传4种方式非常有效.结论男生正确判断传染病的正确率率高于女生;女生在行为形成率方面要好于男生;学校应开展个体化和大众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生活行为形成率.【总页数】4页(P1144-1147)【作者】文建强;鲁培俊;钱国宏;陆一鸣;王冠华;韦国锋;田卫花【作者单位】甘肃省健康教育所,甘肃兰州730020;甘肃省健康教育所,甘肃兰州730020;甘肃省健康教育所,甘肃兰州730020;甘肃省健康教育所,甘肃兰州730020;甘肃省健康教育所,甘肃兰州730020;甘肃省健康教育所,甘肃兰州730020;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3;R51【相关文献】1.天水市中学生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行为和干预需求对比分析 [J], 文建强;田卫花;钱国宏;张治中;孙克娜;王怀岐2.广东省“行动示范镇”申请创建前小学生疾病预防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 [J], 尹小蜂;刘贵浩;秦祖国;汤捷3.广西中小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调查及体育干预对策研究 [J], 余文军;黄茗;韦金色4.宁夏某县生态移民干预前后重点传染病预防知识与行为调查 [J], 杨兆凤;盛艳梅;孟景滨;李洁;王凯荣5.小学生手卫生行为调查与教育干预效果研究 [J], 陆建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部分小学生及家长传染病知识态度行为调
查
近年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表明,学校是目前突发传染病疫情高发的场所,其中小学是目前突发传染病疫情最为高发的场所之一。
家长的知识和行为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重要影响。
为了解当前小学生和家长对于传染病的认知和行为特点,发现当前学校传染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市区学校传染病管理的模式,为制定进一步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在教育部门配合下,我们对区内部分小学生及家长开展了传染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辖区内3所小学的四年级在校学生及其家长作为本次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问卷分A卷(由小学生回答)和B卷(由家长回答)2部分,每一份问卷有一个独立编号。
在学校将问卷发放给学生,
统一讲解填写要求后,由学生在学校独立完成A卷,然后将问卷带回,由家长完成B卷。
填写完毕后,由学生提交给老师,统一回收问卷。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SAS 8.2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发放调查问卷736份,回收完整的有效问卷702份,回收率为95.38%。
其中男生357人(50.85%),女生345人(49.15%)。
回答问卷的家长中,学生父亲为212人(30.20%),学生母亲为443人(63.11%)。
2.2 对传染病的一般认知
77.92%的小学生知道什么是传染病,80.63%的家长能够正确识别出常见的传染病病种。
对于更为专业的问题,如甲类传染病的病种,学生和家长的知晓率仅为14.96%和24.07%。
多数学生和家长将SARS、艾滋病、禽流感等误认为是甲类传染病。
93.59%的小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传染病知识,95.30%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在学生中进行传染病知识的教育。
但只有34.90%的家长专门对学生进行过传染病知识教育,57.98%的家长只是偶尔提及,7.12%的家长则从未提到过。
2.3 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认知和态度
有29.93%的小学生认同小学是传染病疫情的高发场所,29.33%认同小学生是传染病最易感的人群。
40.50%的家长认为小学校内是发生突发传染病疫情的高危场所,34.88%的家长认为小学生最可能感染传染病。
有58.21%的学生和66.48%的家长认为小学校中最常见的传染病是流感;25.30%的小学生和28.33%家长则认为水痘最常见。
关于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方式,51.81%的学生选择以“动画片”或“漫画”形式,选择当前常用的“发放纸质宣传材料”和“卫生老师讲课”的仅占4.64%和10.89%。
学生家长中,希望接受传染病信息的来源前4位依次是:阅读专业机构发放的宣传材料,浏览专业网站/网页,直接向医生咨询及翻阅专业书本/报刊材料。
对于目前学校开展的传染病防治工作,23.93%的家长认为“很满意”,认为“还好”、“很一般”和“不好”的分别占47.58%、23.25%、5.24%。
对于学校传染病防治中谁应负主要责任的问题,49.86%的家长认为是专业机构,34.90%认为是学校老师,7.69%选择家长,3.13%选择学生。
对当前学校传染病防治存在的问题,19.80%的家长认为“目前的工作很好,没有必要改变”,27.64%的家长认为“没人提醒家长应该做什么”是当前存在的最突出问题,29.06%的家长则选择“专业机构提供的信息不易获得”,23.50%认为“当前社会对传染病防治不够关注”。
2.4 传染病相关行为
对于目前学校中规定的传染病发病后的隔离措施,76.78%的家长表示会“认真执行”, 15.53%的家长则认为“为了不影响学习,孩子身体稍好点就要回学校上课”,7.69%的家长表示“孩子休息在家,家长也需要请假陪护,严格执行隔离措施有实际困难”。
对学生带病上课,53.13%家长认为“不赞成,需休息好了再回学校”,11.97%的家长认为“如果功课不紧,在家休息几天没有关系,但是如果功课紧,最好还是带病坚持上课”,30.20%的家长认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再说。
而在学生中,33.05%选择“为了学习进度,只要病得不严重,都会坚持上课”,41.60%选择“一旦生病,就在家里休息”。
由小学生对传染病相关行为进行自评,结果75.64%的学生在回家后都有洗手的习惯,68.24%的学生在咳嗽或打喷嚏时会捂住口鼻或回避他人,12.82%的学生有直接喝生水的习惯,有23.79%的学生在感冒后会戴口罩。
家长对小学生的测评结果,上述习惯的形成率分别为67.66%、45.44%、9.83%和12.39%。
对卫生习惯形成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家长学历越高,学生的洗手习惯养成率越高,但是家长学历和上述其他行为没有显著相关性。
学生的性别和行为有关,男生的洗手率明显低于女生,而喝生水率明显高于女生。
对于“专业部门在传染病流行高峰前通知接种疫苗,你是否会带孩子去接种?”的问题,67.95%的家长选择“会根据专业人员建议去接种”,22.93%的家长认为“现在疫苗太多,家长搞不清楚,很困
惑”,5.27%的家长认为“接种了也没有用,不想去”,3.85%的家长会“根据疫苗价格选择性地去接种”。
3 讨论
本次调查选择的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及其家长,原因是在预调查和实际工作中发现,一~三年级学生在理解问卷上存在一定难度,而五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学校、学生、家长配合情况不理想。
本次选择的3所学校是根据地理分布选定,分别位于辖区内环内、内中环间、外中环间,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出当前学校传染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家长的传染病认知水平及相关态度、行为情况。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以下问题值得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探讨。
3.1 健康教育形式需求多样化
绝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认为需要接受传染病知识的教育。
而当前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以及学校采用的健康教育形式主要是专业人员讲课、发放宣传材料、广播、板报等,在资讯发达、传媒形式多样的今天,这些形式难免显得枯燥,在小学生等低年龄段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中接受程度、教育效果有限,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可以考虑以动画、漫画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作为健康教育的新手段。
在家长中,短信、电子邮件告知、专业网站建设等也逐渐成为家长的首选之一。
长宁区疾控中心在信息化进程中已经有了较多尝试,并取得了一
定成果和经验。
由于家长对学校防病工作配合度较高,良好的依从性有助于下一步开展新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的探讨。
3.2 学习和健康矛盾突出
从学校内突发传染病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来看,季节交替时是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高发的时间,而这个时间段又恰好是期末考试的时间。
本次调查发现,约1/3的学生会坚持带病上课。
虽然大部分家长都认同孩子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之下,还是有相当部分的家长默许或要求学生带病坚持上课。
因此,常出现家长在学生症状刚缓解,但尚未痊愈、隔离期未结束,或是发热后给学生服了降温药后又将孩子送回学校。
受卫生老师人数限制、学生人数众多、家长工作压力大等实际困难,目前学校的日常晨检以及隔离措施难以完全落实。
患病学生带病上课,传染源持续存在,是我们处理的几起学校流感疫情的主要原因。
因此,如何从学生、家长角度出发,实行人性化管理,也是当前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难点。
3.3 专业机构-学校-学生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防病模式探讨
家长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家长的学历越高,学生的卫生习惯越好。
因此,通过教育家长来达到促进小学生健康习惯的养成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这也要求我们在与家长的沟通、教育、预警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
由于实际情况的制约,目前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尚未成为一个有机的主体。
如何构建专业机构-学校-学生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防病模式,实现关口前移,平战结合,从
而建设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已成为我们的一个工作目标。
4 参考文献
[1]杨艰萍,王频,莫伟文,等.上海市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与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40-142.
[2]许国章,周爱明,朱利利,等.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控制对策\.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6):539.
[3]张颖,曾光.2004 年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81-82.
[4]庄建林,李颖,汤泓,等.上海市长宁区2003—2007年突发传染病疫情分析\.上海预防医学,2009,21(3):103-104.
(收稿日期:2009-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