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杯纺纱工艺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3
转杯纺纱的前纺工艺与设备前言转杯纺纱可直接由条子纺成纱,制条是转杯纺纱的前纺准备工程。
就制条的工艺原理及工程实际过程而言,转杯纺与环锭纺纱相比,并无原则上的区别。
但因转杯纺纱机在纺纱工艺、机构及它们对成纱品质的关系等方面与环锭纺纱机有很大的差别,因而转杯纺纱对前纺条子的需求也与环锭纺纱不一样。
实践证明,前纺工艺与配置适当,能更好地发挥转杯纺纱的优势,包括:充分利用各种原料(含下脚料)降低原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断头率,减少清杯次数);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改善纱的品质(如条干、结杂数、强力);降低生产成本(如用电、机件消耗等)。
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转杯纺纱前纺工程的特点在工艺技术方面有如下特点。
(1)一般正牌纯棉纱常用普梳工艺纺中号及粗号纱(28tex以上),不用精梳条。
(2)可以利用各种天然纤维纯纺或与化纤混纺,制造混纺熟条。
(3)所用原料的纤维长度较环锭纺纱的纤维短,级别低,可混用大量落棉(落麻、短羊毛、绢纺落绵)。
但要求尽可能去除杂质、微尘。
应该特别强调的是,生条的含杂率、含微尘量对转杯纺纱的生产稳定与成纱品质关系极为密切,按实践经验,一般要求如下:①优质纱:生条含杂率O.07%-O.08%;正牌纱:生条含杂率专纺纱:生条含杂率<0.20%;个别场合:生条含杂率>O.5%。
②短绒率(16mm以下)在优质纱、正牌纱品种中,棉卷短绒率<1%(对比原棉);生条短绒率<4%(对比棉卷)。
可见,转杯纺纱对前纺工程的工艺要求主要是:降低生条中的含杂率和微尘量(目前一般厂缺乏微尘量测试手段,常用纺杯积尘量间接表示),能适应处理各种级别的原料,包括长度较短、长度整齐度差的原料,及适应多品种的纤维原料。
在实践中,工艺与设备还涉及经营与管理方面,应力求提高经济效益。
如:①若环锭纺棉纺厂内配备少量机台转杯纺纱机,此时前纺可利用原有前纺设备。
②应减少转杯纺纱厂(车间)的投资费用,节约前纺投资额(包括机台数,占地面积等)。
转杯纺纺低捻纱工艺
转杯纺纺低捻纱工艺是一种纺纱工艺,主要用于生产低捻纱线。
这种工艺中,首先将纤维原料进行预整理和梳理处理,然后通过转杯纺机进行纺纱。
转杯纺纱工艺的主要步骤包括:
1. 纤维预整理:将纤维原料进行清洗、开松等处理,使纤维更加柔软和整齐。
2. 梳理处理:将预整理后的纤维送入梳机,通过梳理的过程使得纤维更加平行排列,并且去除其中的杂质和短纤维。
3. 转杯纺机纺纱:经过梳理的纤维进入转杯纺机,转杯纺机通过快速旋转的转杯将纤维拉伸并加以撕断,使其纤维变细,并同时添加适量的卡梳液或者润滑剂,使纤维更加柔软光滑。
4. 捻纱处理:将纺出的纱线通过捻纱机进行捻合,使得纱线有一定的紧密程度,增加其强度和耐磨性。
转杯纺纺低捻纱工艺相比传统的纺纱工艺,具有纺纱效率高、纤维细度均匀、纱线质量好等优点。
同时,由于添加润滑剂,纺织品的手感更加柔软舒适。
因此,转杯纺纺低捻纱工艺广泛应用于棉纺、毛纺、化纤等纺织行业。
转杯纺纱的工艺流程转杯纺纱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纺织工艺之一,它是将棉花等纺织原料转化为纱线的关键工序。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转杯纺纱的工艺流程。
首先,转杯纺纱的第一步是原料的准备。
通常,纺织原料首先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以确保纺纱的质量。
然后,原料会被粉碎成纤维,以便后续的纺纱工序。
接下来,原料的纤维会被输送到一个大的储存装置中,等待被选取并送往纺纱机。
在纺纱机制作纱线的过程中,原料将会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操作。
首先,选棉机会把纤维进行一次细致的处理,包括打开棉纤维束、梳理以及排列。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纤维更加均匀地分布,并减少纺纱过程中的纺织物缺陷。
随后,纤维会被送到预并机中。
预并机的主要作用是将纤维排列在同一方向上,并对其进行初步平整和牵伸。
这样可以使纤维更加均匀地进入后续工序。
在预并机后,纤维会被送到细纱机(也被称为粗纺机)。
细纱机会将纤维进一步进行细化,通过细纱机锭子的旋转和拉伸,纤维将逐渐形成较细的纱线。
在这个过程中,纤维还会通过一系列的着纱装置,用以增加纱线的质量和力度。
完成细纱机的操作后,纤维将进入精纱机。
精纱机的作用是使纤维更加细软和均匀,并进一步拉伸纤维,以形成更细和更强的纱线。
最后,纤维将进入细纺机(也被称为细成纱机)。
细纺机会将纤维进行磨光处理,进一步拉伸和细化纤维,并形成最细、最均匀和最有强度的纱线。
这个过程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着纱装置来完成。
当纤维经过所有的纺纱工序后,最终形成的纱线会被捻合或绞合,并收集到纱锭上。
之后,纱锭会被放置在纱锭架上,等待进一步的处理和使用。
总的来说,转杯纺纱工艺流程涵盖了棉花纤维的处理、细致的纤维分布和牵伸,以及纤维的细化和拉伸直至形成纱线。
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每个工序的精确控制,确保纺纱的质量和纱线的强度。
这种工艺流程在纺织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并被广泛应用于纺纱厂和纺织企业中。
智能化高速转杯纺研发生产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纺织品品质要求的提升,传统纺织技术已经面临挑战。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纺织产业的竞争力,我们计划研发智能化高速转杯纺,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质量的优化以及成本的降低。
二、工作原理智能化高速转杯纺是一种先进的纺纱技术,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气流纺纱技术。
具体步骤如下:1.纤维原料:首先,纤维原料通过输送装置进入纺纱杯。
2.纤维凝聚:在纺纱杯内,纤维原料受到强大的气流作用,纤维被拉伸并凝聚成束。
3.纤维加捻:随后,气流旋转纤维束,对其进行加捻。
4.输出纱线:加捻后的纤维束通过输出装置形成纱线。
5.智能化控制:整个过程由智能控制系统进行监控和调整,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产品的质量。
三、实施计划步骤1.研发团队建设:组织机械工程、纺织工程、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专家,组建研发团队。
2.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对目标市场进行深入调研,明确客户需求和期望。
3.技术研究与方案设计:对高速转杯纺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设计智能化控制系统和生产流程。
4.设备选型与采购:根据技术方案,选择合适的机械部件和器材,进行采购。
5.系统集成与调试:将各个系统集成在一起,进行调试和优化。
6.试点生产与验证:在确保技术成熟后,选择试点工厂进行生产验证,收集反馈并优化方案。
7.全面推广与培训:在试点成功后,进行全面推广,并对员工进行培训。
四、适用范围此方案适用于各种纺织企业,特别是对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有较高要求的企业。
此外,对于传统纺织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或者新建工厂而言,都是非常合适的方案。
五、创新要点1.智能化控制: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自动调整,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高速转杯纺技术:结合气流纺纱技术,实现了高速、高效的纺纱,降低了生产成本。
3.一体化设计:将机械、电气、控制等系统整合在一起,减少了设备占地面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转杯纺纱工艺流程》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了解一下转杯纺纱的工艺流程。
转杯纺纱啊,简单来说,就是把棉花或者其他纤维变成纱线的一个过程。
一开始呢,要准备好原材料,就是那些棉花或者纤维。
这些原材料就像我们做蛋糕需要的面粉一样。
然后,把这些原材料进行梳理。
就好像我们梳头一样,把它们整理得顺顺的,整整齐齐的。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一步啦,把整理好的纤维送到转杯里。
这个转杯就像一个小魔法盒,能把纤维变成纱线。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个工厂的叔叔,他每天都负责操作转杯纺纱的机器。
他特别认真,就像照顾自己的宝贝一样照顾着机器。
在转杯里,纤维快速地旋转、缠绕,慢慢地就变成了细细的纱线。
纱线出来后,还得进行一些整理和检查,看看是不是够结实,有没有什么问题。
比如说,如果纱线有粗细不均匀的地方,就像我们写字笔画有粗有细不好看一样,这可不行,得调整。
最后,把合格的纱线卷绕起来,就像把我们的作业本整理好一样,方便存放和使用。
同学们想想,从一堆棉花变成漂亮的纱线,是不是很神奇呀?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很重要,就像我们学习的每一个科目,都不能马虎。
好啦,关于转杯纺纱工艺流程咱们就讲到这儿啦。
半自动转杯纺生产色纺纱的工艺及质量特点王利清(浙江百隆集团)1 半自动转杯纺纱生产色纺纱的工艺半自动转杯纺生产色纺纱是通过将一种以上颜色的散纤维染色,再将各种色号的纤维混纺纺纱,与传统先纺后染的相比,色泽显得柔和而有层次,色号变化比较灵活,色牢度提高,并且该类纱线的综合成本也比较低,因而市场前景广阔。
纺纱的工艺与转杯纺本色棉纱相似,但由于棉纤维经染色和高温烘干后,纤维的可纺性能大大降低,因此,纺纱技术应做相应调整。
下面结合转杯纺纯棉色纱的生产实践,粗浅地探讨了转杯纺纯棉色纱的技术,并与环锭纯棉色纱及转杯纯棉本色纺技术进行比较。
1.1适纺号数范围半自动转杯纺纱机一般生产的色纱号数在98.4~19.7tex。
随着针织领域用纱需求的不断扩大,与传统转杯纺纱相比生产的号数有所下降。
1.2原棉的选配与染色1.2.1原棉的选用马克隆值:应合理的控制在一定范围,减少同批次,批与批的差异。
如果用偏细的棉纤维染色生产环锭纺色纱,容易产生色结。
而转杯色纺纱纤维细度与纱线横截面纤维根数有关,要得到好的可纺性与成纱强力,纱线横截面纤维根数应大于130根。
纤维长度:与本色转杯纺纱相似,转杯色纺纱亦可配用环锭色纺精梳落棉和处理棉,以降低用棉成本。
1.2.2散纤维染色散纤维染色初用于羊毛、腈纶的染色,后棉纤维引用此原理,需经过以下几道工序:煮练:目的是在高温作用下,去除纤维表面的棉蜡和其它杂质,要做到”匀”和”透”,即把棉花煮透、煮熟;染色:散棉需浸染在碱性染色剂中,使染料与纤维充分发生化学反应,并紧固在纤维上。
后处理:染色后大量浮色沾附于棉纤维表面,需经皂煮、水洗以去除浮色,有时还需固色软处理以改善纤维色牢度、手感和可纺纱性。
1.3混色方法混色方法与环锭色纺相似,转杯色纺的混色过程主要在前纺工序。
无论是环锭色纺,还是转杯色纺,色棉混合比本色棉不同唛头的混合均匀性要求高得多。
1.3.1打花混色按照配棉工艺的要求,通过自制的打花设备,扯成小棉块,均匀混合后再经圆盘混合。
绢纺落棉转杯纺紬丝纱相关工艺技术探讨近年来,随着新型质地及强化纤维材料的不断发展,绢纺落棉转杯纺丝纱工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它是一种新颖,具有时尚精致的织物,它的特点是柔和,质地轻薄,柔软,穿着舒适,并且有很好的弹性和耐用性。
因此,绢纺落棉转杯纺丝纱工艺技术正在迅速受到市场的青睐,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型技术,得到了普遍关注。
绢纺落棉转杯纺丝纱工艺技术的原理是:绢纤维经编织工艺在紧密的纱线中编制,在落棉的作用下,每个细篇纤维与细篇间的距离和方向得到改变,织物的疏松程度随之改变,形成了柔软的织物。
然后,在绢纤维的基础上,采用杯纺工艺织制出素雅的丝纱,以满足人们对这种织物的需要,进一步增强了织物的时尚性和实用性。
绢纺落棉转杯纺丝纱工艺技术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机械设备的发展。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系列落棉装置,改变织物疏松程度,它们使用压力系统改变织物疏松程度,使织物有良好的弹性和柔软性,以满足个性化的定制需求,让织物在服装上更加合理。
此外,机械的控温除尘系统可以有效清除纤维细尘,降低服装的褪色率,保证服装的质量。
此外,在实施绢纺落棉转杯纺丝纱工艺技术时,需要注意的是,织物的疏松度是保证织物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控制落棉装置的压力,以确保织物疏松度,以达到理想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绢纺落棉转杯纺丝纱工艺技术是一种新颖的复合材料技术,它可以改变织物的疏松度,满足人们对纤维织物的需求,从而提高织物的质量,增强织物的时尚性和实用性。
它的实施需要恰当的机械设备,并且必须注意织物疏松度的控制,以达到理想的质量和效果。
绢纺落棉转杯纺丝纱工艺技术在服装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满足服装定制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还可以提高织物的质量,将服装生产推向新的高度。
随着服装市场的不断发展,绢纺落棉转杯纺丝纱工艺技术将继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市场绩效,从而推动行业的发展。
转杯纺纱的工艺流程
《转杯纺纱工艺流程》
转杯纺纱是一种常用的纺纱工艺,其主要流程包括原料准备、预处理、纺纱、收集和包装等环节。
首先是原料准备。
在进行转杯纺纱之前,需要准备好纺纱所需的原料,包括棉纱、粘胶纤维等。
这些原料需要进行检验,确保质量达标。
接下来是预处理。
原料在进入纺纱机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工序,包括梳棉、清洗、拉毛等。
这些工序旨在使原料更加细致、柔软,并且去除其中的杂质。
然后是纺纱。
经过预处理的原料进入转杯纺纱机,经过高速旋转和摩擦作用,原料在转杯中逐渐变为纤维状,同时被拉伸成纺纱线。
这个工序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张力等参数,以确保纺纱线的质量。
纺纱完成后,需要进行收集和包装。
将纺纱线从转杯上拉下来,并进行整理、清洁、检验。
然后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包装和打包。
包装时需要注意防潮、防晒等,以保证产品质量。
总的来说,转杯纺纱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预处理、纺纱、收集和包装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纺织品的质量和性能。
转杯纺纱机纺纱原理及适纺原料转杯纺纱机纺纱原理及适纺原料来源:中国纺机网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3日转杯纺纱机纺纱原理及适纺原料一、纺纱原理转杯纺纱机无论是自排风式还是抽气式,其纺纱原理均为内离心式,即纺杯高速旋转,纺杯内便产生离心力,离心力可使从分梳腔转移到纺杯内的棉纤维产生凝聚而成为纤维环(须条),须条被加捻以后便成为纱条,纱条被引出纺杯后,棉纤维又在纺杯凝聚形成新的纤维环,以达到连续纺纱的目的。
自排风式纺纱原理如图1—13所示,抽气式纺纱原理如图1—14所示。
目前,我国运转生产的转杯纺纱机绝大多数为自排风式机型,纺纱机上配置的多为CEⅡ型纺纱器或是在CEⅡ型纺纱器基础上改进的D型纺纱器,这两种型号的纺纱器基本一样,只是在密封橡胶圈和输棉通道结构上略有区别。
CEⅡ型纺纱器的构造如图1—15所示,其工艺原理如图1—16所示。
喂入的棉条经给棉喇叭集束以后便进入给棉板与给棉罗拉的握持区,在压簧的作用下对给棉板产生26.5N的压力。
这时由给棉罗拉把棉条按牵伸倍数需要均匀地向前输送至高速旋转的分梳辊的抓取范围。
分梳辊对棉条进行开松并分解成单根纤维(单纤化过程),由于附面作用棉纤维便紧紧地附着在分梳辊齿端。
当分梳辊对棉条进行分解时,原来夹裹在棉纤维中的杂质,由于质量较大(较重),其离心力亦较大,便从棉条中分离出来,如图1—16所示。
杂质被分离出来后,在进入分梳腔排杂区时,借助排杂负压气流的吸引作用,通过纺纱器的排杂通道和排杂玻璃管被排到机身中部的总排杂管道中。
在自排风式转杯纺纱机中,由于高速旋转的纺杯把杯中原有的空气从底部的排气孔排出以后,纺杯内便产生负压(真空度),因纺杯的直径有大小之分,转速有快慢差别,并且又受纺纱器密封性能好坏的影响,因此,纺杯内负压高低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图1—17所示为自排风式及抽气式纺杯内的负压值。
气压为了达到平衡,纺杯内原有的空气被排出后,外界的空气通过分梳腔和引纱玻璃管两个渠道源源不断地向纺杯内补充。
转杯纺的过程转杯纺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技术,用于制作纺纱器具。
它是将原始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操作,最终形成一个可以用来纺纱的杯状工具。
下面将详细介绍转杯纺的过程。
制作转杯纺的材料一般选择坚硬的木材,如樱桃木、核桃木等。
木材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纺纱效果的好坏。
在选择木材的同时,还需要准备一些基础工具,如锉刀、锉锥、锯子等,以便后续的加工和修整。
制作转杯纺的第一步是将选好的木材锯成合适的长度,一般为15-20厘米。
然后,使用锉刀将木材的两端修整成平整的圆形。
接下来,用锉锥将木材的中央部分加工成圆锥形,以便后续的挖掘和雕刻。
完成了基本的形状加工后,接下来就是对转杯纺进行挖掘和雕刻。
首先,在转杯纺的上部挖掘一个浅浅的圆形凹槽,用来放置纺纱线。
然后,用锉刀将转杯纺的底部加工成一个平整的圆形,以便纺纱器具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完成了挖掘和雕刻的工作后,接下来就是对转杯纺进行抛光和光洁处理。
首先,使用细砂纸将转杯纺的表面进行打磨,去除表面的毛刺和粗糙感。
然后,使用细砂纸进行细致的抛光,使转杯纺的表面变得光滑而细腻。
最后,可以使用一些木质抛光剂进行最后的光洁处理,使转杯纺的表面更加亮丽。
经过以上的一系列加工和处理,一个精美的转杯纺就完成了。
它不仅具备实用功能,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转杯纺可以作为纺纱爱好者的收藏品,也可以作为礼品赠送给亲友。
转杯纺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加工。
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细致的操作和耐心的等待,才能制作出一个完美的转杯纺。
通过手工制作转杯纺,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手工技艺,还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这项传统的手工艺技术。
转
杯
纺
工
艺
流
程
班级:纺织****班
姓名:********
学号:****0051****
日期:20**/**/**
牛仔布转杯纱36.4tex设计过程
以产品要求为基础,配置转杯纺纱的工艺设计,36.4tex纯棉转杯纺纱,设计捻系数选定361,成纱质量中档,但毛羽要少些,配棉成分中档,相关工艺计算如下:
1、转杯转速、引纱线速度、设计捻度:根据机型、纱线密度、纱的用途可选择转杯凝聚槽型、直径和转速,分别为T形槽、直径40mm、转杯转速78000r/min,也可选择选择设计捻系数为361。
由此计算:
设计捻度(捻/10cm)=线密度制捻系数/√Tt
=361/√36.4
= 59.8捻/10cm 修正为60捻/10cm
引纱线速度(m/min)=转杯转速/设计捻度(捻/10cm)×10
=78000÷600
=130(m/min)
2、分梳辊及其转速的选择:36.4tex纯棉纱,根据棉纺手册(第三版)中的表3-2-16和所选转杯纺纱机型,可以选择OB20或OK40齿形、直径为65mm的分梳辊,根据表3-2-19,可以选择分梳辊转速为7500r/min。
3、假捻盘与阻捻器的选择:用途要求毛羽较少、捻度适中,可选择适合40mm 转杯直径的光面KN4型的假捻盘和光面阻捻器。
假如在设定捻系数条件下,断头较多,可改用沟槽少的假捻盘。
4、输纤通道和隔离盘:根据所选机型和转杯直径40mm,选择整体式输纤通道和相应的隔离盘。
5、条子定量、牵伸倍数、喂给罗拉线速度:根据机型、纱线密度48.6tex转杯纱可选择18.5g/5m 的条子定量,然后计算:
实际牵伸倍数= 条子的定量(g/5m)×200/纱的标准定量(g/1000m)
=18.5×200÷48.6
= 101.6
机械牵伸倍数= 实际牵伸倍数÷牵伸系数
=101.6÷1.02
= 99.7
牵伸系数根据转杯纺落棉率、纤维损失、埝缩、卷绕张力、牵伸倍数等综合因素而定,一般在1.02~1.05之间。
在本工艺设计中选择1.02 。
喂给罗拉线速度= 引纱线速度÷机械牵伸倍数
= 130÷99.7
= 1.30(m/min)
6、卷绕张力牵伸倍数、卷绕角和纱筒直径:根据机型和纱线密度,卷绕张力牵伸倍数选择1.00 ,卷绕角一般选择33°。
纱筒直径一般选择250mm或300mm 。
7、给棉板及引纱皮辊加压:根据机型给棉板和引纱皮辊加压选择30N 和18N 。
29tex针织用转杯纱工艺设计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