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法律文书概述(1)
- 格式:ppt
- 大小:1011.00 KB
- 文档页数:38
现代远程教育《法律文书》课程学习指导书作者:高辉2008 年 10 月第一章法律文书概述一、章节学习目标1、理解法律文书的含义与性质,法律文书的作用。
2、熟练掌握法律文书的概念、特点以及法律文书的分类。
3、能运用本章所学知识对实践中一些常用的法律文书进行分析,包括其特点、作用、类别。
二、章节重点、要点重点:法律文书的概念,法律文书的性质,法律文书的特点,法律文书的分类。
要点:第一节法律文书的概念与性质一、法律文书的概念,包括广义与狭义(制作主体适用范围法律效力或者意义)。
二、法律文书的性质:法律属性与写作属性。
第二节法律文书的特点一、法律性二、规范性(格式统一、要素齐全、用语程式化)三、强制性第三节法律文书的作用一、法律文书是实施法律的载体二、法律文书如实反映诉讼活动和非诉讼活动的全过程三、法律文书是扩大法制宣传的重要教材四、法律文书是考察法律工作者政治业务素质的重要尺度第四节法律文书的分类一、按制作的繁简、难易程度分类(表格类、填空类、叙议类)二、按性质和用途分类(诉讼文书和非诉讼文书)三、按制作和使用的主体分类三、章节练习1、名词解释:法律文书。
2、法律文书具有什么特征?3、简述法律文书的作用。
4、法律文书的种类有哪些?5、怎样理解法律文书的规范性?6、论述:法律文书的法律属性与写作属性的关系。
第二章法律文书的历史沿革一、章节学习目标1、理解法律文书产生的基本条件。
2、熟练掌握我国法律文书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基本特点。
3、能运用本章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现行法律文书的特点、成因及其发展方向。
二、章节重点、要点重点:不同时期法律文书的特点。
要点:第一节概述法律文书产生的条件: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和比较健全的司法体系第二节唐宋以前的法律文书第三节明清时期的法律文书第四节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法律文书第五节新中国的法律文书三、章节练习1、法律文书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我国唐朝、宋朝、明清时期判词的特点分别是什么?3、结合我国法律文书的发展历史,谈一谈你对我国法律文书现状的了解。
法律文书规范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法律文书概述一、法律文书概念广义得法律文书就是指一切涉及法律内容得文书,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就是具有普遍约束力得规范性法律文件,具体指各种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等;二就是不具有普遍约束力得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即狭义得法律文书,就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律师及律师事务所、仲裁机关、公证机关与案件当事人依法制作得处理种类诉讼案件以及非诉讼案件得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得非规范性文件得总称。
本文所称法律文书就是指狭义得法律文书。
二、法律文书类别(1)依制作主体可分为公安机关得刑事法律文书、人民法院得诉讼文书、人民检察院得检察文书、公证机关得公证文书、仲裁机构得仲裁文书与律师实务文书。
(2)依写作与表达方式得不同,可分为文字叙述式文书、填空式文书、表格式文书与笔录式文书。
(3)依文种得不同可分为报告类文书、通知文书、判决类文书、裁定类文书、决定类文书。
(4)从文书体例上划分大致可分为信函式、致送式、宣告式、表格式与实录式。
三、特点:(1)制作得合法性,各类法律文书都必须依法制作,这就是前提。
(2)形式得程式性,法律文书格式化得特点十分明显与突出,它得程式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为:①结构固定化②用语成文化。
(3)内容得法定性,各种法律文书得写作内容都就是由法律规定得具有法定性。
(4)语言得准确性,法律文书对语言运用有很高得要求,这就是因为文书往往涉及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具有现实得法律意义,因此,语言运用必须高度精确。
(5)使用得实效性,法律文书得制作都就是为解决法律问题而制作得,因此必须讲究实效,换句话也就就是为达到预期目标而制作。
四、作用(1)具体实施法律得重要手段。
(2)进行法制宣传得生动教材。
(3)有关法律活动得真实反映。
(4)考核法律干部得重要尺度。
五、写作基本要求(1)遵循格式、写全事项(2)主旨鲜明、阐述精当(3)叙事清楚、材料真实(4)依法说理、折服有力六、叙述事实语言应用得要求1、表意精确、解释单一法律文书一部分就是体现与贯彻国家法律得文字形式,另一部分就是当事人向国家司法机关提出得诉讼请求或某项法律上请求义务得文书,因而它得文字必须做到表意精确、解释单一,以避免在理解与执行中发生歧义。
律师事务所法律文书写作规范手册第一章法律文书概述 (3)1.1 法律文书的概念与作用 (3)1.2 法律文书的分类与特点 (4)第二章法律文书写作基本要求 (5)2.1 法律文书写作的基本原则 (5)2.2 法律文书写作的基本格式 (5)2.2.1 事实 (5)2.2.2 理由 (5)2.2.3 结论 (5)2.3 法律文书写作的基本要素 (6)第三章民事诉讼法律文书 (6)3.1 起诉状 (6)3.1.1 起诉状的概念与作用 (6)3.1.2 起诉状的主要内容 (6)3.1.3 起诉状的格式及注意事项 (7)3.2 答辩状 (7)3.2.1 答辩状的概念与作用 (7)3.2.2 答辩状的主要内容 (7)3.2.3 答辩状的格式及注意事项 (7)3.3 上诉状 (7)3.3.1 上诉状的概念与作用 (7)3.3.2 上诉状的主要内容 (8)3.3.3 上诉状的格式及注意事项 (8)3.4 申请书 (8)3.4.1 申请书的概念与作用 (8)3.4.2 申请书的主要内容 (8)3.4.3 申请书的格式及注意事项 (8)第四章刑事诉讼法律文书 (8)4.1 起诉书 (8)4.1.1 首部 (8)4.1.2 正文 (9)4.1.3 尾部 (9)4.2 辩护词 (9)4.2.1 首部 (9)4.2.2 正文 (9)4.2.3 尾部 (9)4.3 申诉状 (9)4.3.1 首部 (9)4.3.2 正文 (10)4.3.3 尾部 (10)4.4 申请书 (10)4.4.2 正文 (10)4.4.3 尾部 (10)第五章行政诉讼法律文书 (10)5.1 起诉状 (10)5.1.1 原告身份信息 (10)5.1.2 被告身份信息 (11)5.1.3 诉讼请求 (11)5.1.4 事实与理由 (11)5.1.5 证据和证据来源 (11)5.1.6 证人姓名和住址 (11)5.1.7 此致 (11)5.1.8 具状人 (11)5.2 答辩状 (11)5.2.1 答辩人身份信息 (11)5.2.2 答辩事由 (11)5.2.3 答辩意见 (11)5.2.4 此致 (12)5.2.5 答辩人 (12)5.3 上诉状 (12)5.3.1 上诉人身份信息 (12)5.3.2 被上诉人身份信息 (12)5.3.3 上诉请求 (12)5.3.4 事实与理由 (12)5.3.5 证据和证据来源 (12)5.3.6 此致 (12)5.3.7 上诉人 (12)5.4 申请书 (12)5.4.1 申请人身份信息 (12)5.4.2 申请事由 (13)5.4.3 申请事项 (13)5.4.4 事实与理由 (13)5.4.5 证据和证据来源 (13)5.4.6 此致 (13)5.4.7 申请人 (13)第六章非诉讼法律文书 (13)6.1 法律意见书 (13)6.1.1 法律意见书 (13)6.1.2 正文 (13)6.2 法律咨询函 (14)6.2.1 法律咨询函 (14)6.2.2 正文 (14)6.3 法律见证报告 (14)6.3.1 法律见证报告 (14)6.4 法律顾问合同 (14)6.4.1 合同法律顾问合同 (14)6.4.2 合同正文 (14)6.4.3 附件:如有相关附件,如服务内容清单、费用明细等,可附于合同之后。
第一章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概述公安刑事法律文书是具体实行法律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公安机关从事法律活动不可或缺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
因此,正确理解、掌握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准确执行国家法律、确保刑事办案质量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一节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的概念和特点一、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的概念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是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并按照特定体式制作和使用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文书材料。
这一概念包含着以下内容:(一)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是由特殊主体制作的文书。
公安机关的刑事执法部门是其法定的制作者,公安机关内部非刑事执法部门制作与使用的法律文书,不是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
(二)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是依法制作的文书,其制作依据是国家颁布实施的刑事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刑法》、《办案程序规定》)。
(三)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是有限定内容的文书,其制作内容只限于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及羁押监管活动中的法律问题,只反映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活动的内容和过程,即从接受刑事案件起,经过立案、侦查破案、讯问犯罪嫌疑人及核实收集证据,直至案件的终结,将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决定起诉或者撤销案件做出其他处理为止。
而监管文书的内容,只限于看守所对羁押犯罪嫌疑人的警戒看管的全过程,反映监管活动的全部内容。
(四)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是有着特定格式要求的文书。
为了规范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的制作和使用,公安部于2002年12月18日发布了《关于印发〈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格式(2002版)〉的通知》,自2003年5月1日起执行。
新版的文书格式(2002版)对各个文书的基本构成作了系统规定,明确了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的格式要求,更具实用性、操作性和规范性。
(五)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文书。
第一二章》2023-10-29•第一章 法律文书概述•第二章 法律文书的制作原则和要求目录•第三章 起诉状•第四章 答辩状•第五章 上诉状•第六章 判决书01第一章 法律文书概述定义法律文书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在各种活动中,为处理法律事务而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
分类法律文书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如根据制作主体分为官方文书和民间文书,根据功能分为诉讼文书和非诉讼文书,根据形式分为文字类文书和表格类文书等。
法律文书的定义与分类实用性法律文书的制作应当针对实际问题,符合实际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法律文书的基本特征法律效力性法律文书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在法律事务中制作的处理法律问题的文书,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受法律保护和约束。
规范性法律文书的制作应当符合法律规范和相关规定,格式、用语、内容等都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确保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严谨性法律文书的制作应当严谨细致,用语准确、简明扼要,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确保其准确性和权威性。
法律文书的历史沿革古代法律文书古代的法律文书比较简单,主要包括誓言、契约、状书等,格式和用语也比较随意。
近代法律文书随着西方文化的引入和现代法律制度的确立,近代的法律文书逐渐规范化、专业化,出现了判决书、裁定书、起诉状等文书,其格式和用语也逐渐规范化。
现代法律文书现代的法律文书更加完善和复杂,不仅出现了各种新型的非诉讼文书如律师函、调解书等,而且诉讼文书的种类和格式也更加复杂和规范。
01020302第二章 法律文书的制作原则和要求法律文书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能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
依法制作法律文书的制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虚构或歪曲事实。
以事实为依据法律文书的制作必须遵守法定程序,不能违反程序规定。
遵守法定程序法律文书的制作必须确保公正性,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
确保公正性内容完整法律文书的表述必须准确,不能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
《法律文书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法律事务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法学院一、课程简介法律文书写作是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一门应用写作课程。
该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一方面综合了法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综合了写作学、语言学的理论知识。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法律事务中必须的法律文书写作的相关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参加法律业务实践的能力,为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1、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并掌握主要法律文书的写作格式,写作技巧及用语特点,使学生明白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三者的关系。
2、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操作和演练,让学生具备阅读和分析实际案卷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制作常用法律文书的能力。
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小组成员沟通、协调,并合作完成法律文书制作任务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前修课程: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仲裁法学等。
继修课程:模拟审判、法律诊所、法学专业认识实习、法学专业毕业实习。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理论课时内容第一章法律文书概述『知识点』法律文书的概念、特点、作用与分类;法律文书写作的结构、语言等基本要求。
『重点』法律文书的结构要素;法律文书常用的叙述方法和语言要求。
『难点』法律文书常用的叙述方法和语言要求。
『基本要求』1、识记:法律文书的概念、性质与特点。
2、领会:法律文书的作用与种类;法律文书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律师实务文书『知识点』起诉状、答辩状、上诉状、申诉状、辩护词和代理词;法律意见书、合同书等。
『重点』起诉状、代理词、法律意见书、合同书的撰写。
『难点』法律意见书、合同书的撰写。
『基本要求』1、识记:各种律师文书的结构、格式和要求。
2、领会:主要的律师诉讼文书,如起诉状、答辩状、上诉状、辩护词、代理词的概念、特点、作用、法律依据和写法;非诉讼文书,如法律意见书以及合同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方法。
法律文书大小写篇一:法律文书规范法律文书规范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法律文书概述一、法律文书概念广义的法律文书是指一切涉及法律内容的文书,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具体指各种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等;二是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即狭义的法律文书,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律师及律师事务所、仲裁机关、公证机关和案件当事人依法制作的处理种类诉讼案件以及非诉讼案件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非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本文所称法律文书是指狭义的法律文书。
二、法律文书类别(1)依制作主体可分为公安机关的刑事法律文书、人民法院的诉讼文书、人民检察院的检察文书、公证机关的公证文书、仲裁机构的仲裁文书和律师实务文书。
(2)依写作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文字叙述式文书、填空式文书、表格式文书和笔录式文书。
(3)依文种的不同可分为报告类文书、通知文书、判决类文书、裁定类文书、决定类文书。
(4)从文书体例上划分大致可分为信函式、致送式、宣告式、表格式和实录式。
三、特点:(1)制作的合法性,各类法律文书都必须依法制作,这是前提。
(2)形式的程式性,法律文书格式化的特点十分明显和突出,它的程式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为:①结构固定化②用语成文化。
(3)内容的法定性,各种法律文书的写作内容都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法定性。
(4)语言的准确性,法律文书对语言运用有很高的要求,这是因为文书往往涉及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具有现实的法律意义,因此,语言运用必须高度精确。
(5)使用的实效性,法律文书的制作都是为解决(:法律文书大小写)法律问题而制作的,因此必须讲究实效,换句话也就是为达到预期目标而制作。
四、作用(1)具体实施法律的重要手段。
(2)进行法制宣传的生动教材。
(3)有关法律活动的真实反映。
(4)考核法律干部的重要尺度。
五、写作基本要求(1)遵循格式、写全事项(2)主旨鲜明、阐述精当(3)叙事清楚、材料真实(4)依法说理、折服有力六、叙述事实语言应用的要求1、表意精确、解释单一法律文书一部分是体现和贯彻国家法律的文字形式,另一部分是当事人向国家司法机关提出的诉讼请求或某项法律上请求义务的文书,因而它的文字必须做到表意精确、解释单一,以避免在理解和执行中发生歧义。
法律文书教案篇一:《法律文书》电子教案《法律文书》电子教案第一章法律文书概述一、法律文书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一)概念法律文书是指司法机关或法律授权的专门组织、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在处理各类诉讼和非诉讼法律事务时依照法定程序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
如何理解?对这一概念,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法律文书的制作主体。
根据一概念,法律文书的制作主体包括:(1)司法机关。
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院、法院、监狱及未成年人管教所等拥有国家司法权的机关。
(2)法律授权的专门组织。
一般是指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仲裁委员会等专门组织。
这类组织虽然不是司法机关,但其业务主要涉及到与法律有关的内容。
(3)当事人。
当事人是指与具体案件(包括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当事人在进行具体的诉讼或非诉讼案件时,必然会有一些意思表示需要以书面形式向有关部门表达,这种书面的内容,应该按法律文书的要求书写。
(4)诉讼参与人。
诉讼参与人是指依法参加到诉讼活动或非诉讼活动中,但与所参与的诉讼活动或非诉讼活动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的人。
如证人、鉴定人、翻译人、代理人等。
2、法律文书的适用范围。
法律文书的适用范围包括各类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
如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案件和公证、仲裁、调解及工商、税务等各类登记事项等非诉讼事务所涉及的内容。
3、法律文书的制作依据。
法律文书作为一种实用文书,其制作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随心所欲,任意制作。
法律文书制作所必须遵循的法律既包括实体法,也包括程序法;既包括法律,也包括法规规章,相关部门有关制作法律文书的格式要求也是法律文书的制作依据。
4、法律文书的法律后果。
法律文书不同于其他文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法律文书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国家以强制力来保障司法机关所制作的法律文书的执行。
其他主体所制作的法律文书虽没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但一般都会对具体法律事务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