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1]
- 格式:ppt
- 大小:867.00 KB
- 文档页数:23
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变化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人类的活动导致了化学物质、热量和物理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整个海洋生物链的崩溃。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其中的变化,探讨影响因素,寻找解决方案。
一、海洋环境的变化1.海水温度升高近年来,全球气温持续升高,同时海洋表面温度也在逐渐上升。
这种趋势导致海洋中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造成沿海地区的洪涝灾害和海啸等自然灾害。
2.海水酸化二氧化碳的不断排放导致海水酸化,这对珊瑚、贝类、海星等敏感的海洋生物和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酸性环境会破坏海洋生物的外壳和骨骼,从而影响其生长和形态,并对食物链产生影响。
3.塑料污染随着塑料制品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正不断增加,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塑料颗粒被吞入鱼类和海洋生物体内,影响它们的健康和生存。
塑料也会对海洋植物的生长和海洋的氧气含量产生影响。
二、生态系统的变化1.珊瑚礁的退化珊瑚礁是海洋中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但由于气温和酸化度的升高、污染和捕捞等原因,珊瑚礁的数量经历了严重的下降。
珊瑚礁是许多海洋生物的自然栖息地,破坏珊瑚礁将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
2.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下降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多样性,然而,海洋生物多样性正不断下降。
过度捕捞和环境破坏使得一些海洋物种数量锐减,这在长远来看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3.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导致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氟利昂等,它们在海洋中的透明度和热量交换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探索解决方案针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变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首先,我们需要推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包括交通、工业和家庭等多个方面,以减缓海水温度的上升和海水酸化的速度。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一、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现状及评价(一)全海域环境质量状况1、我国海域海水环境质量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重。
其中,我国近海水质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从1992年的10万平方公里,上升到1999年的最高值20.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以14.6%的速度增长。
1999年以后,我国的海洋环保工作初显成效,总体污染状况得到改善,污染加重的势头得到遏制,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由1999年的20.2万平方公里,逐年下降到2004年的16.9万平方公里,减少了16.3%,环境污染状况得到了初步的改善。
但2004年的数据显示,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6.9万平方公里,比2003年增加约2.7万平方公里,我国近岸中度和严重污染海域范围增加。
对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区的2001—2004年海水环境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区中,渤海和东海海水污染程度较重。
渤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约占渤海总面积的1/3,受污染程度较为严重;黄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中大部分为较清洁和轻度污染,受污染程度相对较低;东海主要污染区域相对集中且污染程度较重,主要集中在长江口和杭州湾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中严重污染和中度污染比重相对较大;南海总体污染程度较低,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中大部分为较清洁和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珠江口、汕头和湛江港近岸局部水域。
2、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状况20世纪末以来,由于江河携带大量陆源污染物入海,我国近岸2/3的重点海域受到营养盐污染。
其中,辽河口、大连湾、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乐清湾、闽江口、珠江口等海域污染较重,且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大部分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日趋严重。
对我国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入海口海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着其直接承受沿海、沿江居民排放的城市生活污水、食品工业废水及残渣、人畜粪便、造纸工业废物等富含有机物质及其他污染物,是污染物最为集中,密度最高的区域。
海洋环境保护思考题1.海洋环境的含义是什么?环境:以人为主体,相对于人类其周围存在的一切自然的、社会的事物及其变化和表征的整体。
海洋环境是指以人类生存与发展为中心,相对其存在并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海洋自然和非自然的全部要素的整体。
海洋自然要素,如:海洋水体及其物理,化学,生物要素,海洋现象等。
海洋非自然要素,如:海洋污染,海洋次生灾害的等人为造成的因素。
2.你认为当今海洋环境主要存在哪些问题?(1)沿海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1米,无家可归人数将有1.5亿以上。
洪涝和风暴潮灾害加剧,沿海低平原海湾和河口地区。
海平面上升会使现有的市政排污、沟渠或管道排放困难,甚者会排不出去而至海水倒灌。
港口功能减弱。
如码头离水面高度,会因海面上升而降低,安全性随之降低等。
还将伴随发生邻海土地盐演化、地下水盐化、生态环境变迁等问题。
(2)海岸侵蚀:海岸侵蚀冲毁二洪盐场和振东乡对虾场数千亩盐田、养殖鱼塘和虾塘等,并对滩涂资源的开发造成很大的影响。
(3)海洋污染(4)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某些河口、海湾生态系统瓦解或消失。
海岸带与近海生物资源量和生态多样性降低。
环境恶化致使偶发灾害事故增多。
近海海区富营养化,赤潮与赤潮现象频频发生3.试论述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二者的关系。
答:答:简而言之: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只顾一方而不顾另一方,应该统筹兼顾,主观题,自由发挥4.海洋环境污染的概念: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和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湾,以致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其他正常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害海洋使用质量及减损环境优美等有害影响。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环境污染行为是指人类在开发海洋及其他经济活动中直接或间接损害海洋环境健康,妨碍海洋环境功能实现的任何行为,包括海洋倾废、海洋资源过度采撷,以及对海洋的非合理化改造行为等等。
海洋环境污染是指: 由于海洋环境污染行为或自然界力量,而导致减损海洋环境功能的后果,如损害海洋生态链,危害人体健康,损坏海洋使用质量以及减损海洋环境优美等影响。
海洋环境报告
海洋环境报告
一、背景:
1.全球海洋环境正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影响数百万海洋生物以及数十亿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2.海洋环境问题是一个跨境跨国界问题,涉及各国的海洋管理权和经济利益,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二、主要问题:
1.污染问题:包括废水排放、污染物排放、垃圾污染、油污污染等,破坏海洋环境。
2.开采资源问题:包括海洋采矿、沿海渔业开发和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3.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如海洋酸化、过度捕捞、珊瑚礁损坏等。
4.威胁物种生存的问题:人类活动破坏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多种物种的灭绝,严重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
三、解决方案:
1.控制和减少污染:减少污染源,加强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提高污染处理技术,实行海洋生态建设,实施环保法规并科学管理。
2.实施资源节约和精细化管理:加强资源可持续利用,控制过度捕捞,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动态的资源调度机制。
3.应对气候变化:制定以海洋为中心的气候变化应对政策,加强
气候变化效应的管理,并开展海洋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理。
4.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建立并完善海洋保护体系,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抗灾能力。
四、总结:
全球海洋环境正受到污染和破坏,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
必须加强国际社会合作,积极控制和减少污染,实施资源节约和精细化管理,应对气候变化,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
一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
中国海洋环境污染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化工污染:沿海地区的化工企业以及成品化工品的制造、储运,都会对海洋环境
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
由于许多企业未能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排放废水、废气等,导致海洋
环境的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
2. 垃圾污染:国内的城镇和农村由于缺少科学的垃圾处理方式,导致大量的垃圾直
接排放到海洋中,这些垃圾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还会导致海洋洋中生物聚集,这对渔业的捕捞结果产生了负面影响。
3. 油污污染:沿海船舶和海上石油搬运管道事故以及油轮事故等都会导致大量的石
油泄漏,其中很多都污染了海洋环境。
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若漏油量过大,不仅会对海洋
中鱼类和其他生物造成极其严重的生态破坏和损失,还会对附近沿海的渔业和旅游业造成
不可挽回的损失。
4. 其他污染:像化肥污染、矿物题废弃物、工业废水、水体浸染物以及废弃物等都
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使海洋生物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总体来看,中国海洋环境污染形势较为严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环境保护和
治理工作。
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介绍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增多,海洋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维护人类利益,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海洋环境。
本文将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措施:减少污染、保护海洋物种、减少海洋塑料垃圾、控制过渡捕捞、气候变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以及国际合作。
1. 减少污染污染是当前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之一。
人类活动中的污染物质进入海洋环境,对海洋生物和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首先,应加强监管,对工业排放、农业化肥使用和城市污水处理等方面实施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废水废气不会直接或间接进入海洋。
其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环境意识,鼓励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改变生活方式,减少个人和行业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程度。
2. 保护海洋物种海洋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所在地,保护海洋物种对于维持海洋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建立海洋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对海洋物种的破坏,禁止捕捞、破坏海洋栖息地和非法捕鱼等行为。
加强生态研究和监测,了解不同物种的生境需求和保护需求,为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各国共同努力,保护跨境迁徙物种,防止非法捕捞和走私等行为。
3. 减少海洋塑料垃圾塑料垃圾对海洋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和政策,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鼓励可持续替代品的使用。
加强废弃物管理和回收体系的建设,提高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的效率。
进行公众教育,增强人们对塑料污染的认识,引导人们改变购物和消费习惯,减少使用塑料制品。
4. 控制过渡捕捞过渡捕捞是导致许多鱼类资源减少和生态系统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
加强捕捞管理,建立科学、可持续的捕捞配额制度,限制捕捞规模和方式。
推行休渔制度,保护鱼类在繁殖和生长期间的安全,促进渔业资源的恢复。
加强国际合作,在国际水域控制和管理过渡捕捞活动,保护全球鱼类资源。
5. 气候变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了海洋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和酸化等问题,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
2023年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一)方案资料:2023年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背景介绍海洋环境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但也是全球最容易被破坏与污染的环境之一。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与预警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目标和任务目标•提高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精准性和普适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任务•建设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实施全国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标准•增加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采集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投入和更新•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和信息化建设•推进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监测水平实施计划建设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1.在全国重点海洋区域建设监测站点,确保监测站网格化布局2.建立完善的海洋环境监测站点网络,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覆盖和监测3.加强监测站点的设施和仪器设备更新,确保监测数据可靠性和精准性实施全国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标准1.制定全国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标准2.建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数据质量的监管和控制3.建立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审核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增加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采集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投入和更新1.增加海洋环境采集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投入和更新2.开展海洋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性能测试和测评,提升仪器设备质量水平3.推广应用海洋环境遥感监测技术,提高海洋环境监测覆盖范围和数据精度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和信息化建设1.构建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可视化和数字化管理2.推广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3.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和信息公开,提高数据利用率和社会影响力推进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监测水平1.鼓励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2.建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推进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创新和产业化3.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监测人员和技术水平后续工作1.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应用研究,推动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2.完善海洋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提高监测管理和技术规范化水平3.加大对高风险海洋区域的监测力度,推动海洋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22号第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已于2021年10月8日经第9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李盛林2022年11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定本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为防治船舶及其作业污染海洋环境而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第二条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相关作业活动,是指船舶装卸、驳运、清舱、洗舱、供油和接收、修理、打捞、拆解、包装、充罐、清除污染危险品污染,以及其他水面和水下船舶的建造作业。
第三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工作。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负责全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防治及其作业的监督管理。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根据职责权限,具体负责监督管理本辖区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工作。
第二章总则第四条船舶的结构、设备、器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船舶检验规范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的要求,并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第五条船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要求,取得并携带相应的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防治证书和文件。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布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证书、文书目录,并及时更新。
第六条中国船舶持有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证书和文件,由国家海事局或者其认可的机构颁发;外国籍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防治证书和文书,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要求。
第七条船员应当具有相应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参加相应的培训、考试,持有有效的适任证书或者相应的培训合格证明。
海洋环境与资源的综合利用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物理环境之一,占地球面积的71%。
海洋具有巨大的生态系统和动植物资源,其多样性是全球性的。
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和技术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也关注海洋环境的保护。
一、海洋环境的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人为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很大,包括油污染、渔业捕捞、垃圾排放、海岸开发等。
这些活动对海洋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产生了威胁。
因此,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地球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
海洋环境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污染:减少污染从源头抓起,减少废弃物排放,尤其是危险废弃物和污水,采用低污染和无污染的生产技术,加强海岸盐沼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
2. 加强立法和监督管理:加强海洋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落实责任,加强监测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海洋环境违法行为。
3. 促进可持续发展:启动一系列清洁生产项目,利用海洋资源进行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加强环保技术研发投入和培训,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
二、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资源极为丰富,包括水产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等。
同时,海洋的旅游和运输业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因此,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为国家经济带来巨大的贡献。
1. 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产资源主要包括鱼类、贝类、虾类等,是人类的重要食品来源。
因此,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管理和开发,对于维护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加强海洋资源监测和管理,建立科学的捕捞配额制度,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和质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2. 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石油、海洋风能、潮汐能、温差能等能源资源。
海洋能够产生大量的清洁能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加强对海洋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同时加强对海洋环境影响的评估和管理,是实现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底部是地球最为神秘的地方之一,蕴藏着各种金属矿、非金属矿和稀土等宝贵资源。
海洋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复合体,在这里有限的篇幅中很难把它们完全理清楚。
它主要分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在环境问题中还有另外一些较为突出的方面,如能源和资源问题、海洋污染问题、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城市环境问题、水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等。
以下仅就海洋污染问题作一介绍。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 海洋生态环境概述海洋生态环境包含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环境和生物相互之间关系的环境二个方面。
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本条件, 生态环境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的变化, 海水的有机统一性及其流动交换[因海水有昼夜奔腾不息的“潮汐”、“波浪”、(“海啸”是一种特殊的"波浪" )、“海流”三大运动]等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的有机联系, 使海洋的整体性和组成要素之间密切相关, 任何海域某一要素的变化 (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 都不可能仅仅局限于所发生的具体地点上, 都有可能对邻近海域或者其他要素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和作用。
生物依赖于环境,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当外界环境变化量超过生物群落的忍受限度, 就要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从而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海洋生态平衡的打破, 一般来自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然本身的变化, 如自然灾害。
二是来自人类的活动, 其中一类是不合理的、超强度地开发利用海洋生态资源, 例如近海区域的酷渔滥捕, 使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另一类是海洋环境空间不适当地利用, 致使海域污染发生和生态环境恶化, 例如对沿海湿地的围垦必然改变海岸形态, 降低海岸线的曲折度, 危及红树林等生物资源。
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
海岸活动,例如倾倒废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向沿岸海域排入污染物。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概要汇报人:2024-01-08•我国海洋环境现状•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政策•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实践目录•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挑战与展望01我国海洋环境现状海洋污染情况陆源污染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水质恶化。
船舶污染船舶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油污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等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海洋工程污染海洋石油勘探、开采以及海洋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
过度捕捞、生境破坏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威胁,一些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生态平衡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状况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枯竭,许多传统渔场已经无鱼可捕。
渔业资源过度捕捞一些海域存在无序开发、乱采乱挖现象,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海洋资源开发无序海洋资源开发状况02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政策03《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保护渔业资源,规范渔业生产行为,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
0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法,规定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管理制度和法律责任。
0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规范海域使用行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对因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而牺牲经济发展的地区进行经济补偿。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制度建立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开展海洋环境质量评估,发布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实行严格保护。
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条约的制定和实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和合作。
与周边国家开展海洋环保合作与周边国家开展海洋环保合作,共同应对跨界污染等环境问题。
参与国际环保组织和项目参与国际环保组织和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环保理念和技术,提高我国海洋环保水平。
海洋环境个人心得感悟范文10篇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海洋环境个人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参考。
海洋环境个人心得感悟范文1无边无际的大海给人希望、美丽和温暖的母爱。
大海如诗,跳跃潇洒;像一幅画,寓意丰富;它也像一首交响曲,浩瀚而澎湃.它有时很平静,像一面镜子;有时狂暴,汹涌的潮水,会掀翻帆船。
在我心目中,大海是蓝色的世界,是生命的摇篮。
有那么多自由的小生命。
大海是如此神秘迷人!如今,大海变了。
海水不再清澈,变得浑浊肮脏。
海水冲上沙滩,留下的不再是热闹的鱼虾,而是一堆堆的垃圾,夹杂着许多死鱼虾,散发着恶臭。
这是为什么?这都是我们人类的功劳。
有些人一边欣赏着海边的美景,一边往海里扔恶臭的垃圾。
还有住在海边的人把厕所排水管引到海底。
更糟糕的是,工厂排出的废水大块大块地流入大海,使得海水呈现出一种奇怪的颜色。
结果就诞生了很多缺脑低智商的宝宝。
我们的下一代——眼睛明亮、声音温柔、脸通红的一代——永远看不到美丽迷人的蓝色海洋。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他把一盆清水比作大海,然后往“大海”里滴了一滴墨水。
突然,墨水慢慢分散、变浅、消失,“海水”几乎和原来一样干净;如果墨水一直往下滴,“海水的颜色会越来越暗,最后变成一盆黑水。
地球上有60亿人每天产生大量的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染。
就像墨水一样,被注入了原本清澈的海水,变成了一滩污水。
为了我们人类的健康,为了我们的后代看到美丽迷人的蓝色海洋。
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海洋,热爱人类共同的蓝色家园。
海洋环境个人心得感悟范文2今天是第四天,天气阴沉,但很少下雨。
按照预定的计划,我们一大早就开车去石塘镇坐船去钓鱼。
不远处的海面上,一股带着咸味的海风朝我吹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海水。
片刻之后,无边无际的混混海出现在我面前,与我想象中的蓝海完全不同。
小快艇把我们从岸边带到了停泊在海里的渔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