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37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沥青是最常用的公路面层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强度、耐久性和适应性,而且具有一定的重量节约优点,因此在建设公路时,沥青面层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但是,沥青面层的使用性能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须对它进行性能评价,针对公路面层的使用性能及质量,进行准确的评价与分析,以便为施工管理及修复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沥青面层的使用性能评价方法。
在这个方面,有两种体系,即基于数字化指标体系和非数字化指标体系,其中基于数字化指标体系主要是通过现场检测和计算,通过测量和数字评价,把路面及其使用性能进行精准地分级。
它可以通过测量来说明沥青路面的强度、耐久性、稳定性、摩擦力、耐磨性和高度等。
而非数字化指标体系,其了解的是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在实际中的起伏及经受的损耗情况,主要从实地观察,把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分为统一的级别,从经济可行的角度评价路面的使用性能。
其次,在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中,还要考虑到其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特别是沥青面层的强度、耐久性以及抗性损伤等方面。
沥青路面的物理性能,主要考虑沥青膨胀收缩性、抗冻性、粘结性,以及沥青素的渗透性、可攻击性等;其化学性能考虑沥青的变形及软化温度,抗潮性等;其力学性能考虑沥青路面的粘接度、抗弯性、变形能力、抗拉裂强度等。
对以上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进行评价,有助于了解和改善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此外,在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时,还需要考虑其持久性和可维护性。
沥青路面的持久性,主要是考虑沥青路面的耐久性,以及沥青路面的抗腐蚀性、耐温性等。
而可维护性,则需要考虑沥青路面的可修复性、可应用性、可维护性及可操作性等。
这些性能的评价,将有助于确定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从而为下一步的施工管理和修复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最后,在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中,还要考虑经济因素。
有效的把握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是保障路面质量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更有效地控制建设成本,并使公路工程达到质量和经济双重目标。
路面使用性能的评价内容及加铺层设计思路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刘悦强摘要: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行车和自然因素的不断影响,其使用性能会逐渐衰变,最终达到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状态。
为使路面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需进行路面养护。
关键词:行驶质量损坏状况承载能力抗滑性加铺层1.引言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行车和自然因素的不断影响,其使用性能会逐渐衰变,最终达到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状态。
路面的使用性能可分为四个主要方面,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路面状况对行车要求的适应情况:(1)路面表面的行驶质量;(2)路面结构的损坏状况;(3)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4)路面表面的抗滑性。
为使路面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需进行路面养护。
养护措施并不会改变现有路面结构,本次着重讨论在旧面层上铺设加铺层的设计思路。
2.路面使用性能的评价2.1路面行驶质量路面的基本功能是为车辆提供快速、安全、舒适和经济的行驶表面。
路面行驶质量反映路面满足这一性能的能力。
路面行驶质量的好坏,同(1)路面表面的平整度特性;(2)车辆悬挂系统的振动特性;(3)人对振动的反应和接受能力三方面因素有关。
从路面状况的角度看,影响路面行驶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路面平整度。
路面平整度可定义为路面表面诱使行驶车辆出现振动的高程变化。
路面不平整所引起的车辆振动,会对行车速度、路面损坏和交通安全等多方面产生直接影响。
因而,采用平整度作为度量路面行驶质量的一项性能指标2.2路面结构损坏路面结构的损坏状况,反映了路面结构在行车和自然因素作用下保持完整性或完好的程度。
路面结构损坏的发生和发展同路面养护和改建工作密切相关。
路面结构的损坏状况,须从三方面进行描述:(1)损坏类型;(2)损坏严重程度;(3)出现损坏的范围或密度。
综合这三方面,才能对路面结构的损坏状况作出全面的估计。
2.3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路面结构承载能力,是指路面在达到预定的损坏状况之前还能承受的行车荷载作用次数,或者还能使用的年数。
解析农村公路路面使用性能一、农村公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路面使用性能是指路面具有的一种保证车辆正常行驶的能力和属性,是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的主要项目,是了解当前公路的质量及运营状况的指标,是公路养护维修的事实依据。
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有路而结构性能和路面功能性能,路面结构性能是衡量路面结构完整性的指标,它包括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路面功能性能一般是指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等满足行车性能的性质。
公路路面处于交通运输车辆和外界自然环境的综合影响下,路面会出现各种损坏,导致行车舒适性和行车安全性降低。
因此在一定时期内需对路面的损坏情况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对路面使用性能作出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应用合理有效的养护手段使路面的使用性能维持在一个较好的阶段。
但是农村公路设计等级低,路面影响因素相对较少,又由于农村公路自身特点,不能够直接套用现行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的评价方法,为此有必要研发一套符合农村公路实际情况的路面评价方法,定期对路面的使用性能做出评价,为制定合理的养护计划,有效地使用有限的养护资金,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依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公路技术状况指数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依据《水泥路面养护规范》,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采用路面状况指数PCI来进行评价,但是对于现行的《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水泥混凝凝土路面是按照公路等级的不同采用路面损坏状况、路而行驶质量、抗滑安全性能等三项评定指标来评定的,且按照规定的权重进行加权计算求得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值。
单一性指标优点在于诊断原委,制定对策的针对性较强;缺点是分类过细,对数据采集精度要求高,不便于相互比较,不能直观反映路面使用性能的总体状况。
综合性指标的优点是能够直观反映路面使用性能的总体状况,且便于比较指标影响大小;缺点是不能确切反映使用性能局部的具体测值,不便于诊断原委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2.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沥青路而使用性能按照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的要求,采用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对公路路线的综合技术状况进行评定。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沥青路面是通常在城市道路上使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它以沥青混合物或乳化沥青(经过熔融、搅拌、分散而成)为基础,加上砂、粉末矿物质和其他填料混合而成。
沥青路面因其易安装、保养、具有良好抗冲击性和耐久性,被广泛用于建设汽车道路,沿河湖水域以及通往游览地的小路等。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评价是根据其特定重要性能指标,准确反映其抗压强度,抗滑性能,耐久性等,来衡量沥青路面日益增长使用价值的一种方法。
这包括用于评估抗压强度和抗滑性能的定常拉伸和循环拉伸(CSR),以及衡量耐久性的混合物物理和化学稳定性,以及混合料对交通力学的影响。
抗压强度与抗滑性能抗压强度和抗滑性能是衡量沥青路面性能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定常拉伸试验和循环拉伸试验来确定抗压强度和抗滑性能。
定常拉伸试验通过测量抗压强度来确定,循环拉伸试验可以测量抗滑性能,因此,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非常重要。
耐久性耐久性是指沥青路面能够在外界环境因素及交通荷载条件下长期受力而不受影响、保持其使用功能的能力。
可以通过混合料物理和化学稳定性测试以及混合料对交通力学的影响来衡量沥青路面的耐久性。
对于混合料物理和化学稳定性的测试,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给混合料施加外力,以评估混合料的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用来衡量沥青路面的耐久性。
混合料对交通力学的影响交通力学是指沥青路面抵抗车辆行驶通过时所受到的应力,如果考虑到车辆的不同类型、重量、速度和负荷,可以测量沥青路面对交通力学的应力性能以及动态行为,从而评估沥青路面的耐久性。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可以通过定常拉伸和循环拉伸来评估抗压强度和抗滑性能,通过混合料物理和化学稳定性测试以及混合料对交通力学的影响来衡量沥青路面的耐久性。
只有有效地评估沥青路面性能,才能确保沥青路面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路面性能评价与改善技术研究随着交通发展的不断壮大,道路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
同时,在道路建设中,路面的性能评价和改善也成为了当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技术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性能,而且可以降低行车事故的发生率,保证行车的安全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路面性能评价与改善技术的研究。
一、路面性能的评价路面的性能评价是掌握道路状况和保证道路安全性的重要技术。
一般来说,路面的性能评价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路面质量评价和路面服务功能评价。
1、路面质量评价路面质量评价是指对路面材料、路面结构构造工程的质量程度进行评价。
它包括了路面的平顺度、纵向、横向坡度、路面材料的耐久性、抗裂性、防水性和抗滑性等方面,具有直观性和易于操作的特点。
路面质量评价使用了一系列测试方法。
传统的方法是使用人工进行检查。
如无损检测方法和一些机械测试方法等。
同时,还有最近流行的光学和电子检测技术,它们可以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数据。
通过卫星图像的分析,路面的质量也可以被评价。
2、路面服务功能评价路面服务功能评价是对路面中的各种功能进行评价。
它包括了通行能力、舒适性、安全性和功能实用性等。
路面服务功能评价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全新的路面评价方法,它通过提供更加详细、细致的数据分析,可以为政府机构和工程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二、路面性能的改善技术路面性能的改善技术扮演了道路建设和安全事故预防的关键角色。
这里列举了一些最常用的路面性能改善技术:1、路面材料的改善路面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路面的质量。
传统路面材料主要有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合料和沥青混凝土等。
近年来,新型材料如减振纤维增强路面、聚合物路面和再生混凝土路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2、路面结构的改善路面结构的改善包括层厚、路面结构设计、孔隙率和强度等方面的改善。
例如,在减少震动和踏感的方面,增大路面结构的孔隙率可以有效地改善路面的舒适性。
3、加强路面维护管理及时的路面维护管理可以建立可持续的路面质量保障体系。
综述文章编号:1009-9441(2011)05-0006-02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①□□张丽娟(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上海201418)摘要: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是通过路面检测数据对路面满足使用要求的程度进行的分析和评价。
概述了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方法中图分类号:U416.223文献标识码:A引言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路面的使用与养护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
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是在路面检测数据的基础上,对路面满足使用要求的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根据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的结果,管理部门可以了解道路的现状、服务水平和质量,进行路面使用性能预测,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路面养护维修计划和资金分配方案。
1路面使用性能的评价方法1.1回归模型法路面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在研究初期通常是依靠专家评分,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来建立客观与主观、因与果的联系,实现对路面使用性能的评价。
世界上第一个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模型PSI模型便属于此类。
PSI评价模型将路面检测基础数据与专家评分方法结合起来,通过对大量实测数据的回归分析,在专家调查评分的基础上,建立PSI与路面状况的关系。
这种评价方法是将评分人员按不同的背景分组,分别乘坐选定的车辆,以选定的速度行驶在选定的路段上进行体验,评出分值,得到每个试验段的个人评分值IPSR,进而得出该路段的专家总体评价值PSR;同时道路检测人员对路面进行检测,得到路面状况的数据资料;最后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这些路面路况指标与各路段PSR值之间的关系,得出路面服务能力指数PSI。
除此之外,加拿大的路面质量指数PQI与舒适性指数RCI、日本的路面养护指数MCI与路面处治指数PRI以及我国使用的PQI、PCI、RQI都属于此类。
1.2系统分析法该方法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为代表。
路面性能评价摸索总结第一篇:路面性能评价摸索总结对路面的基本要求:安全,畅通,舒适路面应具有的功能:平整,承载力,抗滑耐,久抗,车辙,外观路面使用性能:路面应具有功能方面的质量要求功能性使用性能:路面平整度、车辙等结构性使用性能:路面的破损状况,结构承载能力,剩余寿命安全性:抗滑、车辙(水漂)外观:反光、能见度环境:噪声路面使用性能随时间变化规律曲线a:凹型曲线(先快后慢),初早期性能下降快,后期变慢,我国普遍。
曲线b:凸型曲线(先慢后快),能反映出路面结构同其功能性能之间的关系。
国外普遍。
曲线c:反S曲线,初期性能下降慢,中期下降速度变快,后期变又趋于缓慢。
可以看作前两种的结合。
曲线d:早期损坏块,后趋于平稳,到达一定程度后加速。
路面养护工作的任务1)经常保持公路及其设施的完好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障行车安全、舒适与畅通。
(2)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提高养护工作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
(3)防治结合,治理公路存在的病害和隐患,以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
(4)对原有技术标准过低的路段和构造物以及沿线设施进行分期改善和增建,以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5)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采取科学的技术措施,提高养护质量,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周期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路基包括路肩、边坡、路基排水系统及路缘石、挡墙等部分路基典型病害及其原因分析路肩及边沟不洁路肩、边沟不洁指路肩及边沟部位有杂物、油渍、垃圾或堆积物等。
2.路肩损,坏原因:排水不畅、雨水冲刷、施工或材料不良。
3.边坡坍塌,原因:边坡设计坡度过大、切坡过多、岩石风化、洪水冲刷以及春融等。
4.路基构造物损坏原因:路基本身不稳定或构造物施工不良。
5.水毁冲沟,主要原因:路基压实不够、工程地质不良、路基填料土质差、路基排水不畅或缺乏防护。
6.路缘石损坏7.排水系统淤塞原因:沟内杂草未能及时清除,或有垃圾、碎砾石、土等堆积。
8.路基沉降原因:路基施工时压实不足、填筑方案不合理、路基承载力不足。
路面技术状况评价与一般养护措施一、路面技术状况的评价指标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路面管理系统,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路面特点,建立了一系列路面评价模型。
我国早期建立的路面评价模型深受美国PSI的影响,经过后续不断改进完善,形成了完善的路面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公路路面技术状况的各评价指标如图8.1所示,各评价指标的值域均为0~100。
图8.1 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指标(一)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包含路面损坏、平整度、车辙、抗滑性能和结构强度5项技术内容。
其中,路面结构强度为抽样评定指标,单独计算与评定,评定范围根据路面大中修养护需求、路基的地质条件等自行确定。
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包含路面损坏、平整度和抗滑性能三项技术内容。
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按式(8.8)计算:式中w——PCI在PQI中的权重,按表8.5取值;PCI——RQI在PQI中的权重,按表8.5取值;wRQI——RDI在PQI中的权重,按表8.5取值;wRDIw——SRI在PQI中的权重,按表8.5取值。
SRI表8.5 PQI分项指标权重续表(二)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路面损坏用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评价,PCI按式(8.9)和式(8.10)计算:式中DR——路面破损率(Pavement Distress Ratio),为各种损坏的折合损坏面积之和与路面调查面积之百分比,%;——第i类路面损坏的面积,m2;AiA——调查的路面面积,调查长度与有效路面宽度之积,m2;w——第i类路面损坏的权重;i——沥青路面采用15.00,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10.66,砂石路面采用α10.10;α——沥青路面采用0.412,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0.461,砂石路面采用i0.487;i——考虑损坏程度(轻、中、重)的第i项路面损坏类型;i——包含损坏程度(轻、中、重)的损坏类型总数,沥青路面取21,水泥混0凝土路面取20,砂石路面取6。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229公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论述◎杨柳摘要: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快速增长,我国已经进入高速公路养护和管理的全新时期,公路路面使用评价正是为了适应大规模、高效、高质量的公路养护管理要求而发展起来的现代综合公路评价方式,使公路管理决策更加客观化、信息化和科学化。
本文通过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功能性能,结构性能,结构承载力,安全性等评价指标进行介绍,同时对路面平整度、路面损坏情况、抗滑动性等采集方法介绍,最终得出路面使用性能的综合评价指标:行驶质量评价、路面损坏状况评价、结构承载能力评价、抗滑能力评价等。
为公路路面养护人员提供建议及参考。
关键词:路面使用性能;结构承载力;抗滑性能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络。
随着国家公路网建设不断完善,我国干线公路的里程数明显增加,这些公路中,半刚性基层路面占的比例最大。
公路路面以其良好的性能以及行车舒适性成为了我国当前高等级公路的主要路面结构形式,占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的80%以上。
路面是道路的主体工程结构。
然而,随着建设年限及应用的增加,公路路面使用情况变得愈来愈差。
公路路面半刚性基层透水性差容易产生路面唧浆等关联性损坏;公路路面材料收缩开裂引起面层反射裂缝出现;公路路面基层与面层的结合薄弱造成流动性车辙;公路路面维修养护的性价比低等。
如何避免由于公路路面半刚性材料收缩开裂引起路面反射裂缝等一系列问题至今是研究的热点。
公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系统可以地对路面进行有效、准确的评价。
路面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到车辆,这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利益的驾驶舒适性和运营费用。
路面规范类型划分为五类:测量和计算位置的设备、几何结构、安全性、可用性和结构性能。
本文通过对路面平整度、路面损坏情况、抗滑动性等采集方法介绍,得出路面使用性能的综合评价指标:路面行驶状态、路面破损情况、基层-面层复合结构荷载状态、抗滑动能力指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