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意义及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43
测量学试卷 第 4 页(共 7 页)《测量学》模拟试卷1.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正倒镜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方向值理论上应相差(A )。
A 180° B 0° C 90° D 270°2. 1:5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 D )。
A 5 m B 0.1 mm C 5 cm D 50 cm3. 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 C )。
A 高差测量B 距离测量C 导线测量D 角度测量4. 已知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0°,则其象限角为(D )。
A 220°B 40°C 南西50°D 南西40°5. 由一条线段的边长、方位角和一点坐标计算另一点坐标的计算称为(A )。
A 坐标正算 B 坐标反算 C 导线计算 D 水准计算6. 闭合导线在X 轴上的坐标增量闭合差( A )。
A 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B 与导线形状有关C 总为0D 由路线中两点确定7. 在地形图中,表示测量控制点的符号属于(D )。
A 比例符号B 半依比例符号C 地貌符号D 非比例符号8. 在未知点上设站对三个已知点进行测角交会的方法称为(A )。
A 后方交会 B 前方交会 C 侧方交会 D 无法确定9. 两井定向中不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是(C )。
A 投点B 地面连接C 测量井筒中钢丝长度D 井下连接10. 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C )的铅垂距离。
A 坐标原点B 任意水准面C 大地水准面D 赤道面11.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是错误的是:(A ) A . 高程相等的点在同一等高线上B . 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即使本幅图没闭合,则在相邻的图幅闭合C . 等高线不能分叉、相交或合并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测量学试卷 第 5 页(共 7 页)D . 等高线经过山脊与山脊线正交12.下面关于非比例符号中定位点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B ) A .几何图形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图形中心 B .符号图形中有一个点,则该点即为定位点 C .宽底符号,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底部中心D .底部为直角形符号,其符号定位点位于最右边顶点处13.下面关于控制网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 . 国家控制网从高级到低级布设B . 国家控制网按精度可分为A 、B 、C 、D 、E 五等 C . 国家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D . 直接为测图目的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14.下图为某地形图的一部分,各等高线高程如图所视,A 点位于线段MN 上,点A 到点M 和点N 的图上水平距离为MA=3mm ,NA=2mm ,则A 点高程为(A )A . 36.4mB . 36.6mC . 37.4mD . 37.6m15.如图所示支导线,AB 边的坐标方位角为''30'30125 =AB α,转折角如图,则CD 边的坐标方位角CD α为( B )A .''30'3075B .''30'3015C .''30'3045D .''30'292516.三角高程测量要求对向观测垂直角,计算往返高差,主要目的是(D ) A .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球差和气差的影响B .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仪器高和觇标高测量误差的影响C .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垂直角读数误差的影响D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读盘分划误差的影响17.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 C ) A . 用经纬仪测水平角,用横丝照准目标读数A N M373635测量学试卷 第 6 页(共 7 页)B . 用水准仪测高差,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C . 水准测量时,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准管气泡居中D . 经纬仪测竖直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18.水准测量时对一端水准尺进行测量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D )。
药代动力学auc药代动力学,简称PK,是药物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是指通过观察药物在体内被细胞、组织和细胞共同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并确定最佳的临床用药方案,为患者获得最佳的药物疗效和最小的不良反应提供参考的学科。
AUC是药代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即药物在组织中的细胞摄取量)与时间曲线。
AUC是用来表示药物在体内有效暴露水平的重要指标,是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参数。
1、药代动力学AUC的概念及特征AUC是药代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代表药物在体内有效暴露水平。
AUC是由数值构成的参数,它可以作为一个定量的指标,可以描述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暴露量,从而更好地了解药物的药动学特性和安全性。
AUC的值可以用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血浆浓度和影响疗效的因素,包括药物的吸收特性、分布和清除特性。
2、药代动力学AUC的计算方法AUC的计算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完成:测量法和模拟法。
(1)测量法:测量法主要是指将体内血浆药物浓度(C)和时间(t)作为输入参数,用公式C×t来计算AUC。
(2)模拟法:模拟法主要是指根据药物的特性,构建药物动力学模型来估算AUC,例如基于两室模型的模拟法,即用一组参数对药物的动力学行为进行模拟,从而估算AUC。
3、药代动力学AUC的临床意义AUC是一个重要的药物疗效和安全性测量指标,它能够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有效程度,可以根据AUC值来确定药物的药动学特性和安全性,从而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AUC值能够评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从而研究不同药物的个体差异以及患者的最佳剂量和用药间隔,以及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帮助医师采用最佳临床用药方案,让患者获得最佳的药物疗效。
结论药代动力学AUC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暴露水平,是药物疗效和安全性重要的参数,有助于选择最佳的用药方案,以求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药代动力学参数摘要
引言
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的科学,通过测定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得到一系列药代动
力学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了解药物的药效作用、药物治疗剂量和疗
效的预测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常见的几个药代动力学参数
进行摘要和说明。
体内药物总清除率(CL)
体内药物总清除率是描述药物在体内被清除的速度和途径的参数,它等于药物在单位时间内从体内被清除的数量除以药物在体内
的平均药物浓度。
CL的数值越大,说明药物在体内被清除得越快,半衰期越短。
生物利用度(F)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通过口服途径进入体内后能够达到系统循
环的百分比。
它是衡量药物口服吸收程度的参数。
生物利用度的数
值范围从0到1,数值越接近1则说明药物吸收效率越高。
药物分布容积(Vd)
药物分布容积是指体内溶液容积大小可以完全容纳药物的程度。
它是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参数,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组织分布有关。
药物分布容积越大,说明药物在组织间的分布越广泛。
药物半衰期(t1/2)
药物半衰期是指药物浓度下降到其初始浓度一半所需的时间。
它是描述药物在体内消除速度的重要参数。
半衰期越长,药物在体
内的时间越长,需要的给药次数就越少。
结论
药代动力学参数对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各个过程以及药物的治
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体内药物总清除率、生物利用度、药物分布
容积和药物半衰期是常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在药物研发和临床使
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定量地描述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常借助数学的原理和⽅法来阐明。
⼀、药物的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 时量关系:⾎浆药物浓度随时间的推移⽽发⽣变化的规律。
⽤时量曲线表⽰: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样,分取⾎浆,⽤适当的⽅医`学教育搜集整理法测定⾎浆中的药物浓度,以时间为横坐标、⾎药浓度为纵坐标,得到反映⾎浆中药物浓度动态变化的曲线,称其为⾎药浓度-时间曲线,即时量曲线。
⾎药浓度变化→反映作⽤部位药物浓度的变化→药物的效医`学教育搜集整理应随时间变化。
表现:药效从显效到消失的过程,药效与时间的这种关系成为药物的时效关系。
图2—1为单次⼝服给药后⾎药浓度-时间曲线,反医`学教育搜集整理映药物吸收、分布和消除之间的相互消长的关系。
曲线分为三相: 吸收分布相:曲线的上升段,药物⾃给药部位迅速吸收,迅速向组织中分布,药物吸收远⼤于消除。
平衡相:曲线的中间段,药物吸收速率和消除速率相当,体内药量达到暂时的动态平衡,⾎药浓度的变化趋于平缓。
消除相:曲线的下降段,⾎药浓度迅速下降。
曲线下⾯积(AUC):时-量曲线下医`学教育搜集整理所覆盖的⾯积,反映药物在⾎液中的总量。
意义:反映药物的吸收程度,对于同⼀受试者,AUC⼤则药物吸收程度⾼。
曲线⼜可分为三期: 潜伏期:给药后到开始出现疗效的时间。
反映药物的吸收与分布,也与药物的消除有关。
有效期:药物维持在最低有效浓度之医`学教育搜集整理上的时间。
长短取决于药物的吸收和消除速率。
在此期中: ⾎药浓度有⼀峰值,称为峰浓度。
对于特定的药物制剂,峰浓度与给药剂量成正⽐。
达到峰浓度所需的时间称为达峰时间,其长短与吸收和消除的速率有关。
C max和Tmax的⼤⼩综合反映药物制医`学教育搜集整理剂的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情况。
同⼀受试者Cmax和Tmax主要与药物制剂有关。
残留期:⾎药浓度已降到最低有效浓度以下,直⾄完全从体内消除的时间。
长短取决于药物的消除速率。
药代动力学auc计算公式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曲线描述了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药代动力学参数AUC(曲线下面积)是衡量药物在体内曲线下面积的指标,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总体曝露程度。
AUC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药物的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数值积分来得到。
通常,如果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连续函数描述,那么AUC可以通过以下积分公式计算:
AUC = ∫ C(t) dt
其中,C(t)表示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浓度。
积分的上限和下限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以涵盖所需的时间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的浓度数据通常是离散的,例如在不同时间点采集到的样本浓度。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数值积分方法,如梯形法则或辛普森法则,来近似计算AUC值。
请注意,具体计算AUC的方法和公式可能会因药物的特性、给药途径和研究设计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文献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进行AUC的计算。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是描述药物在体内被代谢的速度和程度的量化指标。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
1. 代谢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时间内药物被代谢的速度,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2. 清除率(Cl):表示单位时间内清除体内药物的能力,通常以体积单位(如L/h)表示。
3. 生物利用度(F):表示口服给药后药物进入循环系统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4. 血浆半衰期(t1/2):表示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到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5. 最大浓度(Cmax):表示药物在体内达到的最高浓度。
6. 曲线下面积(AUC):表示药物在一定时间内血浆中存在的总量,通常以浓度-时间单位(如mg·h/L)表示。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体内外药动学研究方法获得,进一步了解药物的代谢机制、代谢途径和代谢物的生成情况,对药物的临床应用、药物相互作用等有重要指导意义。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的参数的科学。
药代动力学参数是用来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行为和性质的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1.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衡量药物经口(口服)给药后进入循环系统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高生物利用度意味着药物能够有效地被吸收,而低生物利用度可能需要更高的剂量来达到治疗效果。
2.最大浓度(Cmax):在给药后,药物在血浆或组织液中的最高浓度。
Cmax 通常与药物的吸收速率和剂量有关,可以用来评估药物的毒性和疗效。
3.药物清除率(Clearance):描述药物从体内清除的速度,通常以体积单位/时间单位(如L/h)来表示。
高清除率表示药物在体内更快地被代谢和排泄,而低清除率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达到药物的疗效。
4.药物半衰期(Half-life):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是估计药物在体内停留多长时间的重要参数。
长半衰期意味着药物消失缓慢,可以减少药物剂量和给药频率。
5.分布容积(V olume of distribution):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度,通常以体积单位(如L)表示。
高分布容积意味着药物能够广泛地分布到组织中,而低分布容积可能说明药物主要停留在血液中。
6.代谢酶饱和度(Enzyme saturation):描述药物代谢过程中参与代谢的酶饱和的程度。
当药物浓度超过酶的饱和度时,药物的代谢速率将不再随剂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1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意义及计算优质资料药物代动力学是指反应机体对药物摄入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了解药物的代动力学参数对于药物疗效的评价、用药方案的制定以及药物副作用的预防与控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药物代动力学的主要参数及其意义,并提供一些优质资料供参考。
1. AUC (Area Under the Curve):曲线下面积AUC是评估药物在人体内的总体外暴露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清除情况。
AUC越大,代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越高,越容易发挥疗效。
AUC可以通过血药浓度与时间曲线的面积计算得到,一般由药物动力学实验中的测定值计算而来。
2. Cmax (Peak Plasma Concentration):峰浓度Cmax是指药物在给药后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能够反映药物的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
Cmax较高的药物往往具有较快的起效时间和较强的药效,然而也可能伴随着药物浓度的快速降低和可能的副作用。
3. Tmax (Time to Reach Cmax):峰浓度达到时间Tmax是指药物在给药后达到最高血药浓度所需的时间,表示药物的吸收速率和速度。
Tmax早的药物通常具有较快的起效时间,而Tmax晚的药物则表示其吸收较慢。
4. Clearance (CL):总清除率药物总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药物的速率,常用于评估药物从血浆经肝脏的排除,代表药物从体内排泄的能力。
具体计算CL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通过AUC和剂量的比值等。
药物的CL值越大,说明机体更快地清除药物,药效较短,而CL值较小则可能导致药物积累。
5. Half-life (t1/2):半衰期药物的半衰期是指药物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表示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排泄的速率。
半衰期越长,药物在体内的持续时间就越长,服药频率可减少。
半衰期也是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依据。
优质资料:1.《新编药代动力学讲义》-宋继东,康恒2. 《药代动力学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Byeong Ho Park3.《药物代动力学》-仲岩岩4.《药物代谢学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学研究》-郭音哲5.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系统药理学》- Walter S. Woltosz药物代动力学的参数不仅对于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也对药物的剂量调整、给药方案制定以及用药过程的监控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