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第八讲亲属与继嗣
- 格式:ppt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13
二、名词解释(因为分值比较高,所以最好对名词作一些解释。
)1、继嗣:是指两代以上的亲属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为社会所认可。
有:“世系”“血统”的含义,作为文化人类学的术语它常常是与亲属关系联系在一起。
在许多社会中,继嗣制度是一个群体赖以延续的基础,通过继嗣,一个人的亲属关系由父母兄弟的狭小范围扩展开来。
P932、族群:是对某些社会文化要素认同而自觉为我的一种社会实体。
这个概念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对某些社会文化要素的认同,二是要对他“自觉为我”,三是一个社会实体。
族群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存在于与其他族群的互动关系中。
P983、仪式:是指手段与目的并非直接相关的一套标准化的行为,它表达的是象征的而非实用的意义。
仪式不仅是强化群体纽带和缓解紧张的一种方式,而且也是庆祝许多重要事件的方式,此外,仪式还可以减少许多危机对社会的分裂作业,使这对个人来说更易于接受。
P1134、濡化:表示在特定文化中个体或群体继承、适应和延续传统的过程。
也有学者强调其中的个体了解、内化和呈现适合其身份与角色的行为过程。
濡化是把人类和其他生物加以区别的学习经验,能使一个人在生命的开始和延续中,借此种经验以获得在该文化中生存的能力。
P1255、涵化:又称文化潜移或文化移入,它是指当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持续的接触一段时间后,因相互传播、采借、适应和影响,而使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体系发生大规模的变异。
P1306、范式理论:是指一个重大理论,有时也称为一个理论框架或者看世界的主要途径。
是围绕人类学诸多问题或一个问题形成的不同理论或理论观点。
P140三、简答题1、简述对文化人类学认识的观点。
P9答:(1)、普同论或普同性。
是指人类文化拥有的共同性特征。
它包含两个基本的构想,一是指世界上现存的人类都属于同一种属,任何一个人群都不比其他人群更为先进。
二是指人类文化在存在差异性的同时也拥有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
(2)、整体论。
是指从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和生物的、生物的两个角度分析问题,既关注现实问题,也关照历史的因素。
名词解释:①、③、⑥、⑦10、⑧⑨实验民族志:图腾崇拜:民族中心主义:单系继嗣:主位:布朗的单系血统:文化相对论:文化相对论或文化相对主义指的是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的绝对的标准,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文化没有优劣、高下之分,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
田野工作方法:所谓田野工作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直接观察、访谈、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民族学:①民族志(Ethnography)。
就是通过田野工作对一个民族的传统行为和思维方式的描述。
②民族史。
关注的是某个特定民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变化。
③跨文化比较学。
在民族志和民族史所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的基础上,跨文化比较学着重探讨:为什么在一些社会中存在着某些文化特征,而在另一些社会中却没有这些文化特征。
文化的整合性:一个文化内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它是作为一个各方面相互作用的整体而发挥作用的,这就是文化的整合性。
音位:音位就是一组略有差异的语音,对讲这种语言的人来说,这组语音并不会产生语意上的差异。
皮钦语:皮钦语(pidgin)是在贸易或其他交往中,以某种语言的词汇为基础,把语法规则大大地简化,没有性、数、格等的变化,并在语音、语法上混合了当地通行的其他语言的某些成分而形成一种只为少数人在特殊场合所使用德混杂语言。
当一个地区的人们把皮钦语传授给后代,变成他们的母语时,皮钦语就实现了克里奥尔化。
语言形成的选择性注意:在语言的形成上,人们会无意识地选择那些对社会成员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并赋予其一定的语言符号。
那些对社会成员不太重要的事物,在语言中往往就没有单独的称呼,或者只有一个总的称呼。
但对一种十分重要的事物常常要给予它不止一个名称,为的是能够辨别这一事物的极其细微的差别。
互惠系统:对等互惠的例子:特罗布里恩德群岛上的库拉交易。
库拉(Kula Ring)交易是一种交换贵重的贝类装饰品的礼仪性的交换活动,在这种交换活动的掩盖下,不同岛屿上的人们交换着各种生活用品。
文化人类学复习概念:文化普同论:所谓普同性是指地球上全人类的一致性与共同性。
各个地理区域的人民,无论肤色是否相同,还是民族是否相同,都属于同一物种,因此人人都是平等的同类。
进一步说,人类在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上的共同性特征就是人类学关注的普同性内涵。
整体论:又称整体论,是指在人类学科的研究进程中,历代人类学家以不同理论为出发点,积累关于人类整体性认识论的不断完善过程。
当代人类学家至今仍需要不断把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视为一个动态的整体,关注对其共时性和历是性的双重观察,做生物性与文化上的综合分析,以不断认识田野工作中的较小的区域社会与更大的人类社会的总体。
文化相对论:也称文化相对主义。
该理论主张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而且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平等的,但这种“平等”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而赞成或接受某一人群的所思所为,而是指将文化行为放入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对待。
认同参与观察:是指人类学者长时段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和非日常的活动,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参与观察者以当事人的角度观察并理解诸文化事项及其行动的意义,梳理其整个的文化脉络,并加以诠释。
结构性和非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指没有提纲的访谈,主要由被访谈对象自由阐述。
结构性访谈指人类学者根据研究主题事先设计好具体问题,系统地访谈研究对象。
文化震撼:人类学家在一个异文化的环境下做调查时,除了生存和生活方面的困难之外,其身体、心理和情绪上也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的现象。
人类学把这种为了适应不同的文化而导致的精神压力称为文化震撼。
民族志乱伦禁忌:限制血缘亲属之间不能发生性关系的禁忌。
内婚制和外婚制交表婚:即一个男子可以娶舅父之女或娶姑母之女为妻。
平表婚:是指一个男子与父亲兄弟的女儿或者母亲姐妹的女儿结婚。
核心家庭:也称小家庭,是由夫妻和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要包括两种基本的家庭关系:夫妇关系和亲子关系,具有性的、经济的、生育的、教育的和情感的等基本家庭功能。
文化人类学主讲:田友丽Email:503665297@课程主要内容1 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8 婚姻与家庭2 文化与文化变迁9 亲族、继嗣制度和社会集团3 种族、民族与族群10 政治制度与社会控制4 语言、符号与文化11 宗教信仰与仪式5 人格与文化12 文化人类学的应用6 文化与生态13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趋势7 文化与经济制度导言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一、学习文化人类学的必要性二、学习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意义三、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焦点一、学习文化人类学的必要性1.从远的方面而言,现在的地球,确实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完全是个“地球村”。
1)小案例:民歌“走西口”两人早晨分别,晚上煲电话粥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外籍教练、外籍学者、留学等等。
2)小故事:德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面对一条鱼的不同态度为什么不同国家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呢?一个渔夫正在海边晒太阳,一个“到此一游”的欧洲白人遇见了他,便有了如下一段对话:白人:你干嘛这么懒洋洋的,不努力工作?当地人:我已经够吃了。
白人:这里的鱼那么多、那么大,可以把它们全捞上来,你就可以发大财了。
当地人:我发财干什么呢?白人:你可以盖一幢漂亮的别墅,住得更舒适一点。
当地人:我那边有一间草房,已经很好了。
白人:不盖房也罢,那就买一辆汽车,豪华一些的。
当地人:买汽车又干什么?白人:开着它兜风,到世界各地旅游呀,像我这样。
当地人:到世界旅游又干什么?白人:你可以去看大海,还可以在海边美美地享受日光浴。
当地人:什么叫日光浴?白人:就是晒太阳。
当地人:那我现在不就在晒太阳吗?3)世界各民族社会的发展迄今有后进与先进之分,人们在认识各民族文化时会有偏见、歧视。
4)费孝通提出的文化共同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2.从近的、具体的小环境来说,工作、生活与文化的关系。
1) 小案例:商品销售百事可乐芭比娃娃2) 国内56个民族,有诸多不同的宗教信仰群体。
2001年人类学理论一、简答:1、简述莫斯的交换理论2、简述结构主义人类学产生的政治背景和学术背景二、论述:1、试述功能学派的理论要点、并分析功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林诺斯基和布朗学术观点的异同。
2、试述米德萨摩亚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及有关问题的争论。
3、试总结前人有关人类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你的看法。
2001年人类学概论一、名词解释和简单填空1、整体论2、文化相对主义3、意义( meanings )4、儒化5、人类学包括分支 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6、写出家庭术语的下分类别( 3 种为限) A.________B._______C._________二、简答1、解说人类学如何研究文化的变迁(原因、过程、结果)2、人类学宗教研究涉及宗教的起源、宗教的仪式及其功能的象征理论等,试说明之。
3、举出 1940 年代几位中国著名人类学家出版的田野工作代表作( 3 本为限),并说明每本书主要依据的理论和作品大意。
2004年人类学概论一、填空1、弗思(Raymond Firth)是_______国人类学家,他六十多年前发表的________,1944年由中国学者________先生翻译成中文.2、______是美国人类学奠基人之一,他的________论述了人类学的品格及在现实生活中意义.3、在英国,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是_____和______.,这一学派通常被称为_____4、____是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其代表作_____叙述了文化的不同选择之路,明确了人类学的目的是在于理解他人文化.二、名词解释1、<西太平洋航海者>2、亲属称谓3、核心家庭4、成丁礼5、“船货运动”6、摩尔根7、语言的谱系分类8、图腾信仰三、简答题1、什么是古典进化论?2、功能学派的主要特点有哪些?3、什么是生态人类学?4、马林诺夫斯基对人类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四、论述题人类学包括哪些分支,其内容如何?你认为研究人类学对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2004年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一、名词解释1、<原始文化>2、莫斯(marcel Mauss)3、许烺光4、多线进化论5、《文化的解释》二、简答题1、传播学派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各自提出了什么主要理论?2、人类学实地调查(田野工作)有哪些鲜明的特点?三、论述题1、试论摩尔根对文化人类学的贡献和理论缺陷.2、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得克里夫·布朗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3、试总结前人有关人类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主要观点?2005年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一、概念题(每题8分,共40分)1、认知人类学2、形的标准与量的标准3、《古代社会》4、社会学年刊派5、多线进化论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1、民族学产生的三个标志是什么?2、何谓埃及中心论?3、何谓基本人格?4、何谓文化相对论?5、博厄斯对进化学派和传播学派持什么态度?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试论心理学派的形成原因及主要学术思想。
《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 Cultural Anthropology课程代码:学时/学分:48/3 课堂授课:48课程主要内容:文化人类学,就是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处长、变迁和金化的进程,并且比较各民族、各部落、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团的文化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借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本课程主要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流派,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田野调查等以及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适用专业: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推荐教材:《文化人类学》,童恩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人类学概论》,庄孔邵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社会人类学》朱炳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文化人类学》,林惠祥,商务印书馆,1991参考书:《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王铭铭,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人类的视野》,李亦园,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乡土中国》,费孝通,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
《义序的宗族研究》,林耀华,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金翼》,林耀华,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从传统到现代》,金耀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王沪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近500年以来福建家族社会研究》,陈支平,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
《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郑振满,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王铭铭,三联出版社,1997年。
《民族学通论》(修订本),林耀华主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民族学概论》,杨堃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
论继嗣制度论继嗣制度一直以来,我对于人类的发展的起源与传承总是十分的好奇与着迷,总觉得人类从几千几万年前开始发展直至今日,形成了这么多的种族群体,而他们呈现出来的却又各不相同,这是一件多么奇妙且伟大的壮举啊!带着这些惊叹和好奇,我涉猎了一些有关人类学和民族学的书籍,才可算是略知一二了。
今天我想探讨的便是人类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点——继嗣制度。
继嗣有"世系","血统"的含义,就广义而言,是指由同一祖先衍派的连结.作为人类学的术语,常常是与亲属关系联系在一起,从文化意义上讲是指一个人为社会承认的,与其祖先之间的联系.在许多社会中,继嗣是一个群体赖以延续的基础,通过继嗣,一个人的亲属关系由父母兄弟的窄小范围扩展开来.这些具有亲属关系的人所组成的群体即继嗣群。
继嗣制度可以分为如下几种:1 ,双边继嗣双边继嗣是较为常见的继嗣制度,英美的亲属体制就属于这一种.双边继嗣的每一代都可以均衡地由男性及女性的祖先来追溯,因此每个人可以同时属于几个继嗣群体.因为如果以某一个特定的祖先为单位,其继嗣包括了所有的后裔.比如女儿出嫁后所生的孩子,在中国称外孙,属于姻亲;但西方特别是英美,女儿同样是继嗣单位,而女儿所生的孩子同时属于父亲方面的继嗣群.这种继嗣原则必然形成庞大的亲属团体,所以这种亲属团体不太稳固.必须通过一些辅助原则来界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单系继嗣单系继嗣只强调两性中的某一系.如父系或母系.父系者,唯男子可以继承遗业,母系则相反.即单系继嗣又包括了父系继嗣和母系继嗣两种。
单系继嗣主要在于继嗣群体可以无限期后续,不管其成员如何变更,继嗣群作为一个群体,其完整性是永存的.当然,这种群体在历史过程中会扩大,当一个地域容不下时,就要析族迁居,析族往往与分家有关.如果每一代每一个家庭都有若干兄弟分出另住,必然有些会迁往他处,但在特定地域里这个团体始终存在;并且单系继嗣把社会每一个体都划归在具体的亲属群体.这就使个人对自己的权利和社会责任,以及社会作用都能了如指掌。
⼈类学概论⽬录及简介内容简介编辑推荐⽂化⼈类学是⼀门以⽂化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于⽂化差异性和相似性的研究来理解⽂化的本质(进⽽理解⼈)的学问。
编著本书的⽬的是向没有任何民族学和⼈类学基础的同学尽可能全⾯地介绍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使学⽣在通过⼀段不长的时间的学习后,能够初步掌握⽂化⼈类学的基本历史、主要的议题、重要的观点和理念。
内容简介本书以⽂化多样性为基本的叙述视⾓,简洁⽽系统地介绍了⽂化⼈类学的学科历史、研究对象、研究⽅法,以及⽂化⼈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结合诸多民族志资料,扼要地介绍了⽂化⼈类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如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语⾔、宗教信仰等等。
本书既可作为⾯向⼤学本科⽣进⾏⼈⽂素质教育的⼊门教材,也可供⼈类学爱好者参考阅读。
⽬录前⾔第⼀章导论第⼀节何为⽂化⼈类学⼀、⼈类学的诞⽣及⽂化⼈类学的学科地位⼆、⽂化:⽂化⼈类学的核⼼概念三、⽂化⼈类学的研究对象:他者的⽂化四、理解⽂化:学习⽂化⼈类学的意义第⼆节如何学习⽂化⼈类学⼀、⽂化⼈类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关于⽂化⼈类学的⽅法论三、⽂化⼈类学课程学习的具体⽅法第⼆章符号、⽂化与⼈类社会第⼀节⼈与符号⼀、⼈的符号性⼆、符号的功能三、⽂化⼈类学视野中的公共符号第⼆节⽂化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化的差异性及其理解⼆、⽂化的相似性及其理解三、⽂化是差异性和相似性的统⼀第三节⽂化的特性及其结构功能⼀、⽂化的特性⼆、⽂化的层次结构及其功能第三章⽂化⽣成的基础第⼀节⽣境、适应及⽂化的⽣成⼀、⽂化与环境关系的不同界说⼆、⽣境与⽂化的⽣成三、经济⽂化类型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第⼆节⼈类社会的⽣计⽅式⼀、狩猎与采集⼆、园圃农业第四章⽥野调查与民族志第⼀节⽥野调查及其历史⼀、什么是⽥野调查⼆、⽥野研究⽅法的确⽴三、中国⼈类学家进⾏⽥野调查的历史回顾第⼆节⽥野调查的基本⽅法及过程⼀、⽥野调查的基本⽅法⼆、调查课题的选择及提纲拟定三、调查前的准备⼯作四、进⼊⽥野五、⽂化震撼六、价值中⽴与⽥野伦理第三节民族志及其反思⼀、什么是民族志⼆、西⽅科学主义民族志的确⽴三、民族志的反思第五章语⾔与⽂化第⼀节语⾔的本质和功能⼀、语⾔的本质⼆、语⾔的功能第⼆节语⾔与⽂化的关系⼀、语⾔与⽂化的关系⼆、语⾔与⽂化结构的关联第三节语⾔濒危与⽂化多样性危机⼀、世界濒危语⾔现状⼆、濒危语的成因及抢救第六章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第⼀节性别与社会性别⼀、性别与社会性别⼆、社会性别理论三、性的禁忌第⼆节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婚姻⼆、家庭第七章族群与族群认同第⼀节族群概念⼀、西⽅族群概念的认知历史⼆、中国学术界对族群概念的界定第⼆节族群与民族的关系⼀、族群与民族的学术论争⼆、族群与民族的区别第三节族群认同研究现状⼀、族群认同的基本特点⼆、族群认同的基本理论第⼋章宗教与仪式第⼀节宗教的含义及类型⼀、作为⼀种⽂化现象的宗教⼆、超⾃然存在的类别三、宗教中介第⼆节仪式与巫术⼀、仪式⼆、巫术第九章濡化、社会化与涵化第⼀节濡化、社会化与涵化⼀、濡化——⽂化传递的⽅式⼆、社会化三、涵化——⽂化输⼊的⽅式第⼆节⽂化中断与⽂化适应⼀、⽂化中断⼆、⽂化适应第⼗章⽂化⼈类学理论与流派第⼀节范式与理论流派⼀、起源——历时阶段⼆、结构——共时阶段三、意义——互动阶段第⼆节⼈类学中国化⼀、何为“⼈类学中国化”?⼆、中国⼈类学的实践三、⼈类学的中国经验译名对照表书摘插图第⼀章导论⽂化⼈类学:⼈及其⽂化的理解第⼆节如何学习⽂化⼈类学作为⼀门课程的学习⽅法,与作为⼀门学科的研究⽅法在侧重点上肯定有所不同,尽管⼆者之间有许多的联系。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11061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英文名称:Cultural Anthropology开课学期:6学时/学分:64/4课程类型:专业教育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专业:社会学社会工作选用教材:周大鸣主编:《文化人类学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主要参考书:1林惠祥:《文化人类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2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3孙秋云主编:《文化人类学教程》,民族出版社2004年4田兆元主编:《文化人类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庄孔韶主编:《人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6周大鸣主编:《人类学导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7王铭铭主编:《20世纪西方人类学主要著作指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8[美]罗伯特尸•墨菲《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商务印书馆2009年一、课程简介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后天习得的生活方式与思想方式的学科。
主要研究人类行为和文化,包括经济生活、婚姻家庭、政治组织、宗教信仰等各方面内容。
英文简介:In the class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We study the mode of life and thought that human beings learn after their birth. It includes human action and cultures, which entails economic lif e, marriage and family, political organizations, religion and beliefs and so on.二、藻程性质、目的后任务 ,本课程重点介绍文化人类学的起源、开展、研究方法、理论学派、热点问题等。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文化人类学课程的理论与知识,有一个基本理解和掌握,以启发、培养学生从新的社会学视角看待相关问题,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到社会学研究中。
⽂化⼈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化⼈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第⼀章⼈⽂研究⼀、填表题请填写以下⼈类学体系表格空⽩部分⼆、填空题1.⼈类学者在⽥野⼯作后,最终调整知识和思路,进⽽完成的⽂化撰写的⽂本形式就是。
2.体质⼈类学研究⼈类的和。
它的作⽤在这⾥主要是加深⼈⽂学者对于⽂化的⽣物学基础的理解。
3.1958年,发表《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物进化理论。
从⽽直接影响了进化论⼈类学的产⽣。
进化论代表⼈物泰勒着要关注的是原始宗教,并提出了泛灵论,也叫做。
4.1870年,在经典民族志作品《易洛魁联盟》的基础上,出版了名着,系统地提出了家庭进化的理论,后来,他⼜在他⼀⽣最为重要的着作中全⾯的发展了社会进化的思想,并对原始社会进⾏分期,⼤致分了、、三个时代,并将作为每个阶段的具体标志。
三、选择题1.衡量⽂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因为任何⼀个⽂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各族⽂化没有优劣、⾼低之分,这是理论的观点。
A.⽂化相对论B.⽂化中⼼论C.种族主义D.⽂化普同论2.恩格斯曾经指出:是“从⼈和⼈种的形态学和⽣理学过渡到历史的桥梁”。
A.⼈类学B.社会学C.民族学D.考古学3.体质⼈类学包括(多选)A.⼈体形态学社会⽣物学B.⽣物进化论古⼈类学C.考古⼈类学四、名词解释1.⽂化2.进化学派3.传播论4.⽂化圈、⽂化层、⽂化亲缘关系的两个标准5.社会决定论6.历史特殊论7.濡化8.⽂化模式、国民性9.功能论& 新功能论10.社会冲突论11.普同论、⽂化相对性、适应、整体性、跨⽂化⽐较五、简答与问答1.⼈类学学科在⼴义和狭义上有哪些分⽀。
2.如何理解⼈类学的进化论产⽣的时代背景及其与哲学思潮的关系?3.简述摩尔根将原始社会划分的⼏⼤阶段。
4.新功能论“新”在何处?5.⽂化功能论与结构功能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叙述⽂化⼈类⽂学理论发展的脉络7.费孝通、林耀华等⼈类学前辈如何借鉴西⽅功能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社会?8.试从中国⼈类学的历史发展说明中国⼈类学的本⼟特点。
文化人类学》一、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二、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三、适用对象: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二年级本科生四、计划课时:36 课时五、学分:2 学分六、任课教师:陈靓七、课程简介:文化人类学关注的重点是人类创造的文化。
本门课程将介绍文化人类学所涉及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人类的生计方式、语言与文化、婚姻与家庭、亲属称谓与继嗣、政治组织、族群、以及人类的宗教等内容。
运用整合的民族志研究方法,以一种谦卑的自下而上的草根姿态静察人类,以期洞悉文化与社会,由此构建关于人类及其行为的总括性知识,达到不带偏见地认识人类差异性与文化多样性、获得对人的实实在在的理解与关怀的目的。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 2 课时)第一节体质人类学一、人类学二、体质人类学1. 定义2. 研究领域第二节文化人类学一、考古人类学二、民族学三、语言人类学四、狭义的文化人类学第三节文化人类学发展简史一、西方萌芽时期4 课时)二、西方发展时期三、传入中国时期思考题:1、何谓文化人类学?其研究领域是什么?2、简述中国文化人类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 第一节 古典进化论学派一、泰勒的三阶段进化论二、摩尔根的技术进化论 第二节 历史特殊论学派一、文化区域论二、心理人格学派 第三节 传播论学派一、英国学派二、德奥学派三、美国学派第一、二、三节 2 学时,教师讲授 第四节 新进化论学派一、怀特的文化马克斯主义二、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 第五节 功能主义学派一、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二、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 第六节 法国结构主义学派一、结构主义学派产生的背景二、主要观点三、对结构主义学派的评价 第七节 新民族志学派一、新民族志学派产生的背景二、新民族志学派主要观点三、对新民族志学派的评价第四、五、六、七学生讨论课,布置参考书,指定 4-6个学生准备PPT ,师生 讨论。
思考题:1、 与古典进化论比较,新进化论新在哪里?2、 法国结构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第三章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4 学时)第一节田野调查的准备工作一、选择研究题目二、形成假设三、制定考察计划第二节田野调查技术一、参与观察的概念二、访谈1. 正式访谈2. 非正式访谈三、物质资料的收集四、抽样方法1. 概率抽样2. 判断抽样五、田野工作者应具备的态度第三节编写调查报告一、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二、统计分析法三、理论建设第四章生计方式( 4 学时)第一节狩猎和采集一、低能量的支出二、社会组织三、生态系统评估第二节园圃农业一、园圃农业的特点二、能量开支和生态系统三、社会组织第三节集约农业一、农业的集约化二、集约化农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后果三、集约化农业对社会产生的后果第四节畜牧业一、畜牧业的发生二、畜牧业的适应方式三、畜牧业的社会组织四、畜牧民族与农业民族的关系第五章语言与文化( 4 学时)第一节语言的起源一、动物的信息交流二、产生语言的生理条件三、从封闭的交流到开放的交流四、人类语言能力进化的原因第二节描述语言学一、音素二、词素三、语法第三节历史语言学一、比较的方法二、同源语言演变史学三、语言分化的过程第四节社会语言学一、定义二、内涵三、不同情景下的语境第五节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二、语言对文化的影响第六节语言与民族一、语言系统与民族特征二、语言与社会、民族的关系三、语言反映民族的特点四、语言对民族研究的作用思考题:1、试评萨皮尔的语言决定论2、试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第六章婚姻与家庭( 3 学时)第一节婚姻的定义一、什么是婚姻二、婚姻的普遍性第二节婚姻的规定一、乱伦禁忌二、外婚制和内婚制三、指定婚和优先婚四、单偶婚和多偶婚五、婚姻的代价第三节婚后的居住方式一、新居制二、从父居三、从母居四、两方居、五、两可居六、从舅居第四节离婚第五节家庭一、核心家庭二、多偶婚家庭三、扩大家庭思考题:1. 什么是婚姻?聘礼与嫁妆在婚姻中有何意义?2. 什么是家庭?如何理解常见的家庭类型及其变体?第七章亲属关系和继嗣(3 学时)第一节亲属关系和社会组织第二节亲属分类的原则一、亲属类型和亲属称谓二、亲属分类原则第三节亲属分类的系统一、奥马哈式亲属称谓二、克罗式亲属称谓三、易洛魁式亲属称谓四、夏威夷式亲属称谓五、爱斯基摩式亲属称谓六、苏丹式亲属称谓第四节亲属称谓与实际情况的差异第五节亲属称谓与社会行为第六节继嗣群一、单系继嗣群1.父系继嗣2.母系继嗣3. 单系继嗣群的类型4. 单系继嗣群的功能二、复系继嗣1.双系继嗣2.双边继嗣思考题如何认识人类的亲属称谓制度?第八章族群、民族与种族( 4 学时)第一节族群一、族群概念的系谱二、族群的定义三、族群性四、族群认同五、族群认同理论1.原生论2.情境论3. 边界论4. 融合论4-6 5. 对立论六、族群认同与文化相对论第二节 民族一、民族概念的系谱二、民族的定义与发展三、民族与族群的关系及其运用四、中国的民族识别及民族政策第三节 种族一、种族的概念二、种族主义三、种族冲突及其根源四、种族与民族包括讨论课两学时,以《华夏边缘》 、《游牧的抉择》为指定参考书,指定 个学生准备读书笔记,谈谈自己对族群、民族、种族的理解,以及族群的界定对 考古学研究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