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文化人类学是什么文化人类学是什么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主要部分,研究人类文化.除了那些与人类生物学以及与生物和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有更直接联系的东西之外,文化人类学包括了所有研究人类的学科.它的主要概念就是文化和关于文化的定义,这一定义提示出文化人类学的范畴及基主要研究方法。
那么文化是什么呢?文化人类学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从其最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来说,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所习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以及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
”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实地参与观察法、全面考察法、比较法。
实地参与观察法:这是文化人类学最有特色的研究法。
文化人类学家特别注重通过直接的观察,收集每一手证据。
那些研究现代民族生活方式的文化人类学家,则深入到这些民族中间,通过参与他们的活动、与他们交谈和观察他们的活动来了解其社会和文化。
实地参与观察法是人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它是一种观察法,其资料来自现实的广阔天地。
这种研究法使得文化人类学家可以既作为参与者又作为观察者的身份深入到一种文化的内部去观察这种文化和使用这种文化。
实地观察可以使人类学家把目光集中在对其文化有意义的行为模式上,他会去寻找那些有规律的行为特征的先后次序,注意其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
全面考察法:采用这种方法,人们在选择研究一种人类行为时,必须全面考察与之相关联的问题.这样,一位研究某地区经济发展的人类学家会发现,要想对这一地区经济变化的过程进行全面的描述,就必须探讨礼仪的始末以及家庭关系的问题。
比较法:比较法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中无时无刻不在使用.例如,当一位文化人类学家在印度的其一村落中研究其社会结构时,他道德了解村民是怎样自己组织起来的,然后通过对比村落里各个不同的群体,来确认他们之间的异同。
雍容华贵比较法可以运用在所有水平上的分析之中.文化人类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社会学几乎是与人类同时诞生的。
文化人类学的科学观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其科学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文化人类学是一门描述性科学。
文化人类学并不试图证明或否定任何某种文化现象的真实性或正确性,而是力求以最客观的方式来描述和理解人类文化多样性。
2. 文化人类学是一门比较性科学。
文化人类学家通过对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比较,探讨人类文化存在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共性和个性。
3. 文化人类学是一门历史性科学。
人类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理环境中发生着变化,文化人类学家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了解并解释这些变化,并尝试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4. 文化人类学是一门反思性科学。
文化人类学家反思自己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与方法论,并努力消除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偏见和误解,以达到更为准确的理解和交流。
总之,文化人类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极具综合性的学科,其科学观并不单一,不同的学者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表述,但以上几点概括了文化人类学这门学科的基本特征和方法。
人类学类别文化人类学与考古学人类学是研究人类及其文化和社会行为的学科,而人类学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其中包括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
本文将就这两个类别展开讨论,并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
一、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人类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文化人类学家通过研究人类群体的行为、习俗、价值观念、语言以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来深入理解人类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在进行文化人类学研究时,人类学家通常会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
他们会选择一个具体的社会群体或文化团体,长时间地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观察、记录和与他们交流,以获取对该文化群体的深入了解。
这种实地调查的方法使得文化人类学家能够全面地了解和研究被研究群体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涉及到各种文化现象和实践,包括宗教、婚姻、家庭、教育、语言、艺术、经济、政治等。
文化人类学家通过深入研究不同文化的差异,可以揭示人类共性和多样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和发展。
二、考古学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学科,它通过对人类在古代的物质文化遗迹进行挖掘和研究,来揭示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发展。
考古学家通过挖掘遗址、发掘古墓和出土文物等方式,收集和分析各种古代遗迹,如建筑物、工具、骨骼、陶器等。
通过对这些遗迹的研究,考古学家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社会的结构、经济、技术、宗教、艺术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推断和研究古人的生活方式、习俗、信仰等。
考古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到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包括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
考古学为我们认识人类的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和线索,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重构过去人类社会的面貌。
三、文化人类学与考古学的关系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都是人类学的重要分支,它们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和联系。
文化人类学主要关注现代人类的文化现象和社会行为,它通过实地调查和人类群体交流来获取研究材料,注重对人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深入理解。
文化人类学介绍文化人类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学术领域,涉及到对各种文化现象的研究,包括语言、艺术、宗教、社会结构、经济系统等等。
它的目的是通过对这些文化现象的分析和比较,揭示出普遍性和差异性,并试图理解人类文化的本质。
下文将介绍文化人类学的起源、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及其重要性。
起源:文化人类学最早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
19世纪,西方国家开始进行殖民统治,人类学家开始深入到其殖民地的文化中,对那些传统的、被视为“野蛮”的文化进行了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论得以完善,对于理解“他者”文化的本质提供了深刻的洞见。
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
田野调查指的是人类学家亲自深入到一个文化的环境中,与当地人沟通交流、观察他们的行为、语言、信仰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这个文化。
田野调查常常是一个漫长而耗时的过程,需要人类学家与当地人建立信任关系,并利用各种信息来源,包括口头传统、文化制品、历史文献等等。
除了田野调查外,文化人类学还采用一些比较方法、历史方法、结构方法等理论和方法论来研究人类文化。
研究领域: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
其研究领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人类学:研究人类语言的起源、发展和变化,从语言中反映出人类思维、文化和社会的本质。
2.民俗学:研究人类的传统、节日、习俗和仪式等。
3.考古学:研究人类历史上的文化、艺术和科技成果,揭示人类社会的演变和人类行为的本质。
4.社会人类学:研究人类社会组织、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以及人类行为和社会变迁的本质。
5.文化生态学:研究人类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探讨人类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生态背景及其影响。
6.商业人类学:研究人类的经济行为和商业文化,包括生产、交换、消费等方面。
重要性: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文化的本质和差异,它不但研究文化的本身,还研究文化与人类行为和社会的联系。
文化人类学一、学科发展历程⏹人文学传统:文化的多样性——研究不同社会、不同民族和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创造性,以展示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社会科学:人的一致性——从经验事实中归纳出某种一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人类学四个分支之一:民族学——社会文化人类学⏹ A.描述的民族学(民族志ethnography):注重物质文化背后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研究一个民族的整体文化特征传播:从德国(北欧、俄罗斯各国)传到美国——文化人类学:⏹ B.比较的民族学(与比较社会研究comparative sociology并称):分专业研究社会组织、经济、政治制度和宗教仪式等——民族学与社会学结合为社会人类学传播:从德国——英国、法国学科发展分期⏹以20世纪60年代为分水岭⏹60年代以前:古典进化论——结构主义⏹60年代以后: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60年代的一百多年是人类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代,可分为四个阶段:⏹(1)19世纪后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2)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191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年代后期⏹(4)60年代1.近代人类学:进化论和传播论⏹(1)生物进化论:⏹进化(evolution):原指一种事物由一种状态逐渐地、有秩序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西方进化观的历史:⏹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时代即已存在⏹中世纪:宗教神创论占统治地位⏹欧洲宗教改革之后:基督教的新教理性准许并提倡用时间的直线推移来描述世界的起源和人生的目标⏹近代西方: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产生巨大的“变迁”⏹18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领域开始讨论“进化”理论⏹1859年:达尔文——阐述动植物由优胜劣汰、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1863年:赫胥黎——证明人猿同祖理论⏹1871年:达尔文出版《人类的由来与性的选择》,阐述人类起源于动物、人类在生物界中的位置及人类与高等动物的亲缘关系(2)文化进化论(进化论学派)⏹“人类学”一词的出现:1501年,是研究人的生理及解剖的学科名称⏹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标志着“科学的人类学”的创立:人类作为生物体的演化&人类创造物质文化的演化人类生物进化论&人类文化进化论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生物进化论的代表:达尔文、赫胥黎⏹文化进化论的代表:⏹斯宾塞:英国实证哲学家——社会超有机体论&社会进化论⏹泰勒:英国人类学家——人类文化的发展史是自然史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进化是第一位的,退化是第二位的⏹摩尔根:美国人类学家——阐述人类社会—文化的三个阶段: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文化进化论的共同观点:⏹ A.关心的是全人类文化的总体发展,不关心某个具体社会、具体文化内部的运作;⏹ B.持单线进化论,并不考虑生态环境和人文地理因素对具体进化过程的影响,忽略文化进化中区域性和民族性因素;⏹ C.强调人类心理能力的一致性及其对文化进化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全人类的心智能力是一致的,因而每个民族都必然经历同样的文化发展过程;⏹ D.采用“文化残余”和“文化类比”的方法,把不同的文化现象按排列组合成一定高低不同的时间序列,用以代表全人类文化的进化过程。
文化人类学概论
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语言、信仰、价值观、习俗、社会结构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文化现象的研究,文化人类学家试图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变迁和传承,以及文化与人类行为、社会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民族志写作、比较研究等。
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础,通过深入实地观察和采访当地居民,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民族志写作则是将田野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对特定文化的描述和解释。
比较研究则是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比较,探讨文化的异同和变迁规律。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对这些领域的研究,文化人类学家可以深入了解人类文化的本质和变迁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
总之,文化人类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人类文化的机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变迁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文化人类学人类学:源自希腊文,由“人”和“学问”两个字合成,意思是研究人类本身的学问,伴随西方国家全球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产生,最初的人类学家借助殖民者的文字记录展开研究,被称为“扶手椅上的人类学家”。
人类学是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是研究人的起源与发展,包括人的体质与文化及其发展变迁的学问。
1897年美国华盛顿人类学学会成立标志着人类学科地位最初确立。
文化: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由耳濡目染产生出)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体质人类学考古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民族学(社会)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欧洲)狭义:对异文化的共时性研究社会人类学(英)广义:对不同时代(考古学)不同地区(语言人类学)不同民族(民族学)考古学:通过发掘研究古代人类的物质遗存来重构历史上不同文化群体的社会生活,探讨人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过去。
语言人类学:研究语言,或借助语言学的成果达到深化认识人类文化的目的,认为族群语言与族群的社会结构思维模式、宗教信仰等社会生活内容密切相关。
因而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像符和文化资源,认为语言反映了群体和个人的分类方式、思维特征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语言人类学所研究的语言是社会构造的一部分,体现了人类的能动作用。
民族学:更多的关注人类文化现象,侧重于“描述、分析、解释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方式,社会和文化的异同,包括人们在风俗习惯、婚姻家庭、亲属制度、宗教信仰、政治经济制度、原始艺术等方面存在的共性与差异”。
通过分析这些异同产生和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于当地人的现实意义,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从而不断完善人类的知识体系。
(对人类的认识)考古学:研究过去的人类文化语言人类学:通过语言符号研究文化民族学:研究现在的人类文化文化人类学:研究目标:以人为终极目标,试图全方位的,整体的研究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这三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人类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概念。
什么是文化人类学?导语: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文化现象、社会关系和社会变迁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意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
一、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1. 社会文化构建文化人类学关注人类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行为和观念。
它探索人类社会与文化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人类如何通过社会化过程将社会价值观念、语言、技术和符号系统传递给后代。
2. 跨学科性质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融合了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它致力于促进人类对具体文化和广义人类文化的理解,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
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1.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的核心方法之一。
研究者走入实地,与研究对象共同生活,了解他们的语言、信仰、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等,以亲身体验了解他们的文化,并通过观察和访谈收集数据。
2. 文化对比和对话文化人类学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从中发现人类在面对共同问题时的不同做法和理解方式。
同时,也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对话,尊重他们的观点和经验,从而丰富人类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3. 纵向与横向研究文化人类学既关注特定文化中的社会变迁和发展,也从全球范围研究不同文化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通过纵向和横向的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为人们呈现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历史和全球文化互动的图景。
三、文化人类学的意义1. 推动文化多样性的认知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化中的习俗、价值观念及其意义,促进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和尊重。
它提醒人们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长期演变中塑造和重新定义的。
2. 促进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通过研究不同社会和文化的相互影响,文化人类学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提供了桥梁。
它有助于消除文化隔阂,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3. 为社会发展提供借鉴文化人类学揭示了不同文化中的智慧和创造力,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通过研究社会变迁和文化变革的规律,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代社会的挑战。
文化人类学1、文化相对论:即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的绝对的标准,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文化没有优劣、高下之分,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
要判断一个社会的行为和信仰,就必须按照这个社会自己的传统与经验去解释。
坚持文化相对论原则的最大意义就在于使我们能够克服民族中心主义的狭隘眼光。
2、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普遍现象。
每个民族都有试图用猜疑和经常的谴责来看待外部人和他们的习俗的倾向。
这种情况有点类似于一个人对待不在他所属地域的人的语言的态度,都持一种嘲笑乃至排斥的心理。
完全用自己的文化作为准绳来判断其他文化的民族中心主义,从根本上说不利于人类学的科学研究。
西方中心主义和中华中心主义都要不得。
3、田野工作:就是对一个社区所进行的直接和持续的观察。
在现代人类学的研究中,田野工作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
田野工作是人类学的核心,也是人类学学科的明确特征,既是一种实地获得文化理解的方法及其研究技术与工具的手段,还包含着一种文化实践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4、非语言交际:就是使用非语言符号惊醒的交流沟通活动。
非语言交流对于语言交流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非语言交流可以传达语言所难以表达的人得深层次意识。
最常见的非语言交流方式有:副语言、手势语、动作体态、发式服饰等视觉非语言交流方式。
5、文化:(泰勒)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6、文化:(马林诺斯基文化)即工具的整体及社会群体、人类思想、信仰及风俗的规章,构成了人赖以更好地对付在其满足需要的过程中适应环境时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伟大器具。
”7、深描:对文化的真正解释工作,或者是民族志所要达到的目的,深描的精髓就在于,它特别关注的是揭示行动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由此来解释行动的意义。
8、国民性:与某种文化相对应,该文化的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的(一致的)相对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此即国民性。
名词解释:①、③、⑥、⑦10、⑧⑨实验民族志:图腾崇拜:民族中心主义:单系继嗣:主位:布朗的单系血统:文化相对论:文化相对论或文化相对主义指的是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的绝对的标准,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文化没有优劣、高下之分,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
田野工作方法:所谓田野工作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直接观察、访谈、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民族学:①民族志(Ethnography)。
就是通过田野工作对一个民族的传统行为和思维方式的描述。
②民族史。
关注的是某个特定民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变化。
③跨文化比较学。
在民族志和民族史所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的基础上,跨文化比较学着重探讨:为什么在一些社会中存在着某些文化特征,而在另一些社会中却没有这些文化特征。
文化的整合性:一个文化内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它是作为一个各方面相互作用的整体而发挥作用的,这就是文化的整合性。
音位:音位就是一组略有差异的语音,对讲这种语言的人来说,这组语音并不会产生语意上的差异。
皮钦语:皮钦语(pidgin)是在贸易或其他交往中,以某种语言的词汇为基础,把语法规则大大地简化,没有性、数、格等的变化,并在语音、语法上混合了当地通行的其他语言的某些成分而形成一种只为少数人在特殊场合所使用德混杂语言。
当一个地区的人们把皮钦语传授给后代,变成他们的母语时,皮钦语就实现了克里奥尔化。
语言形成的选择性注意:在语言的形成上,人们会无意识地选择那些对社会成员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并赋予其一定的语言符号。
那些对社会成员不太重要的事物,在语言中往往就没有单独的称呼,或者只有一个总的称呼。
但对一种十分重要的事物常常要给予它不止一个名称,为的是能够辨别这一事物的极其细微的差别。
互惠系统:对等互惠的例子:特罗布里恩德群岛上的库拉交易。
库拉(Kula Ring)交易是一种交换贵重的贝类装饰品的礼仪性的交换活动,在这种交换活动的掩盖下,不同岛屿上的人们交换着各种生活用品。
【第一章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一、人类学定义人类学:是一门外来的学科,英文为anthropology。
这一词源来源于希腊文,是人(anthropos)和学问(logia)两个字的组合。
意思是研究人类本身的学问。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从语源上讲,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
这门学科试图依据人类的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综合地研究人,并且特别强调人类的差异性及种族和文化的概念。
(美国百科全书):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两个角度来研究人类的一门科学。
人类学中牵涉到把人类作为一种动物的那部分,称为体质人类学;牵涉到有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所创造的生活方式的那部分,称为文化人类学。
没有哪个人类学家个人都能够精通这两大分支学科。
不过,完整的人是所有人类学研究的焦点。
(世界百科词汇):人类学,是以人类共有的本性为背景,研究人的文化差异和生物差异的一门科学。
大多数人类学家研究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文化。
有些人类学家从很专的体质角度,研究人类进化的生命现象。
(新时代大百科全书):在美国和英联邦国家,人类学是研究人和人的行为的学问。
虽然它构成知识的许多分支,其中有许多学科已经独立发展。
现在人类学朝着两个宽广的方向发展:体质人类学,或对人本身的研究;文化人类学,对人的行为的研究。
这些领域还可划分的更细。
在世界的另一些地方,尤其是欧洲大陆‘人类学’这个术语通常是指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得内容则化为别的学科范围。
(苏联百科辞典)认为人类学是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人种的形成和人体结构的正常变异的科学。
19世纪中叶形成独立科学。
主要有人体形态学、人类起源学、人种学。
★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支学科:人类学、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文化人类学1、体质人类学:人类学分支学科,涉及人类进化、人种分类和人类体质变异等领域的比较研究,主要技术包括测量及观察等手段。
根据所探讨的问题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不同,传统上体质人类学再被细分成灵长目学、古人类学、种族人类学、人种测量学等分支学科。
一、什么是人类学Malinowski:研究人类及其在各种发展程度中的文化的科学,包括人类的躯体,种族的差异、文明、社会构造以及对于环境的心灵的反应等问题的研究。
人类学是一门广泛地、综合地研究人类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生物特性和社会特性的实证科学。
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最早见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及行为的人的描述中。
人类学的研究视角:整体观和文化相对独立性。
①整体观:从社会文化和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和层次研究社会的文化元素和行为,把社会或文化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
②文化的相对性:这是对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态度和文化评价。
要求研究者客观地看待被研究的对象。
一般采用文化主位研究法,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待被研究者的文化。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和跨文化研究①田野调查:通过观察、谈话、访问等手段取得研究者所需要的资料,就是人们常说的田野调查工作。
主要有观察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法、谱系法、个人生活史。
新近的趋势以规范的田野调查获取研究资料是当代文化人类学区别于其他社会学科的重要特征。
②跨文化研究: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广泛的比较研究。
二、理论流派人类学的理论是在进化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也是在批评与借鉴进化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依次主要有:进化论-传播论-历史特殊主义-功能论-文化与人格-新进化论-结构主义-文化生态论-认知研究-阐释主义-后现代主义-1、古典进化论:Edward Tylor Morgan第一、他们所关心的,是全人类文化的总体发展,不关心某一社会-文化的内部运作。
第二、他们的进化论是单线的进化论。
第三、他们都强调人类心理能力的一致性及其对文化进化的决定性作用。
第四、在研究方法上,当时他们采用“文化残余”和“文化类比”的方法,把不同文化现象加以逻辑的排比,然后,通过分析,将不同的文化排列为高低不同的序列,用以代表全人类文化的进化过程。
0、传播论Diffusionism Ratzel(是第一位伟大的传播论者,提出“人类地里学”理论。
文化人类学第一章文化人类学概述第一节人类学的定义及其学科范畴一、人类学的起源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是由两个希腊文字组成,即anthropos(人)和lo gos(学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学科。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西方有部分学者称其为“人的科学”。
1501年德国学者洪德首次使用“人类学”一词,但当时只是用来指人体解剖和人的生理研究。
直到1863年,英国创立伦敦人类学学会,其研究范围才与现在的人类学研究比较一致。
此时,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才逐步形成起来。
二、人类学的含义20世纪初,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定义。
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人类学专指研究人类体质的学问,包括灵长类学在内。
广义:在英国和美国等国家,人类学不仅包括体质人类学,也包括人类的社会和文化在内,叫做社会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包括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等。
由于人自身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研究人的人类学显然要研究人的生物方面和社会方面。
这样,人类学的主题是研究横跨整个地球和贯穿整个历史的所有人类,研究他们的躯体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三、人类学的学科范畴1、四分法(1)体质人类学(2)考古学(3)民族学(文化人类学)(4)语言人类学2、二分法二分法是在四分法的基础上,把考古学,语言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都归入为文化人类学。
(1)体质人类学,这一名称创始于1871年,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体质变化的一门学科;(2)文化人类学:一般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
四、人类学的学科地位人类学是整体性、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围宽广,在学科的属性和相关的研究方法上,人类学横跨生物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种不同的学科领域。
第二节文化人类学学科一、文化的含义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部分。
2. 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1)文化比文明产生要远古的多。
文化人类学
专业:
姓名:
学号:
人类学是所有科学中最具解放性的。
它不仅纠正种族和文化优越性的谬论,而且致力于研究任何地方、任何时代的所有民族。
它对人的本质的阐明超过哲人的所有反思或实验科学家的所有研究。
——美国哲学家格拉斯·德·拉古纳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种种行为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的过程、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试图探索人类文化的性质及演变规律。
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即指民族学。
民族学是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的学科。
文化人类学家所做的最具成就的工作是对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原始艺术等方面的研究。
在英国学术界倾向于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社会人类学,有时又统称为社会文化人类学。
人类学主要分为: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或民族学。
文化人类学主要研究内容是文化和人,其主要的代表理论为: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功能主义、历史主义、文化与人格、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新进化论等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怀着对种族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的厌恶和对落后国家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建立了“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 relativism)”,其中以美国人类学之父弗朗兹·博厄斯为个中翘楚。
文化相对主义理论的核心人物是梅尔赫尔斯科维茨,他认为“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批判甚至摧毁那些与自己原有文化不相吻合的东西。
”简单点说就是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
博厄斯认为,19世纪要发现文化进化规律的企图和把文化发展的阶段模式化的企图,都是建立在不充分的经验、证据之上的;而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独特历史,其形态并无高低之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这些术语只是反映出某些人的“种族中心论”观点,这些人以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比其他人更正确。
他还认为,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都有自己的逻辑、社会思想、世界观和道德观,人们不应该用自己的一套标准来衡量其他民族的文化——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
继博厄斯之后,许多文化人类学家都从文化和个性发展的角度阐发了文化相对主义观点。
例如,露丝在《文化模式》一书中指出,各种文化同样都是有效的,现代文化和原始文化都是同样的实现人类潜力的方法,不能认为现代文化比原始文化更为先进高级,不同的文化并无优劣高低之分。
而行为的是非标准也是相对的,被一种文化当作异常或病态的行为在另一特定文化体系内却具有特定价值。
对于文化相对主义的“本性”,赫斯科维奇曾有一段精辟的描述:“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
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评判甚至摧毁那些不与自己原有文化相吻合的东西。
”
尽管文化相对主义突破了西方中心论的模式,肯定了异质文化的多元存在,有利于比较文学在向比较文化学拓展时,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
但其观点中也潜藏着一个悖论:如果所有的文化系统都满足于自身的价值标准,必然推导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最优秀的文化,于是会固守自己的文化方式,盲目排斥甚至压制其它文化,结果导致文化孤立主义。
而且,文化相对主义无视基本的事实,看不到历史上所有文化的发展都是同纵横交错的各方面因素的作用,包括异已文化
因素的渗入分不开的。
以文化相对主义来进行文化比较,会采取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沉迷于封闭的环境中虚构一个又一个“文化原貌”。
这只会阻碍比较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那么古典进化论学派又有哪些理论,下面逐一介绍。
古典进化论学派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内容:
第一,“心理一致说”。
人类心理一致,系指人类有相同的心智,人类思想中一些基本的东西,是全人类共有的。
“既然人类的心理是一致的,那么,这种心理的一致性也将规定一切心理的派生物,使之也具有一致性;文化既然是被人创造了的,那么它也被规定为…齐一‟的或一致的。
”人的心理的发展都有一个由非理性向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人类心理的不断完善、智能的不断提高是人类文化进化的动力。
泰勒就认为,“人类文化受演化发展的特定法则所支配”,这个特定的法则就是人类理性的自然过程。
他还认为,所有的民族及其社会文化都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向前发展的,并不存在什么退化的现象。
人类社会和文化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进化,是因为人类的理性最终会战胜错误。
也就是,人类发展进化的动力,有赖于人类的理性思考。
“心理一致说”其实隐含着这样一个观点,即:文化是人类心理的产物;因此,由于人类的心理(理性)是一致的,那么,文化作为人类心理的派生物,也就是一致的,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差别只是在于文化发展的阶段或程度不同。
为此,古典进化论者又提出“线性发展说”,来解释文化之所以存在差别。
第二,“线性发展说”。
由于人类的本质是一致的,因而文化发展也具有共同的法则,各民族均沿着一条完全相同或相似的路线自动演进。
发展和进化是必然的,但不可能跨越或跳跃其中某一个阶段,也不可能由前一阶段倒退到后一个阶段。
将从古至今历史上的“文化”的发展以“线性发展”进行解释,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认为各民族文化都是沿着一条完全相同或相似的路线进化,却未免过于绝对;就即便有所谓有普遍的进化路线,那么特殊的,即跨越某一个阶段的文化进化现象,也是存在的。
按传统的说法,历史上不乏有从原始社会直接跨入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乃至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如果承认这种时代的演进对于文化发展而言也是一个进化的过程,那么,文化进化中的跨越式前进也是一种必然的历史现象。
第三,“独立发明说”。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是由简到繁、独自发展而来的,各民族、各地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现象不是传播的结果,而是“独立发明”的。
实际上,正与古典进化论者所强调的相反,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恰恰是多多少少受到其它民族其它地区文化的影响,即,在文化的发展(或进化)的过程中,传播的因素也是存在的。
以此,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或多或少都受到其它民族文化的影响,并非某一民族“独立发明”的,也并非“独自发展”的。
第四,“逐步进化说”。
进化论者认为,各民族的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虽然都沿着一条路线进化,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些民族发展较快,有些民族发展较慢,但它们都会一步一步地前进。
这一理论其实是对以上三个理论的回顾,也是对古典进化论的立论基点的辩护,既然说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是沿着一个相同的路线的进化的,但是为什么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又有着所谓“先进”与“落后”之分呢?于是,古典进化论不得不搬出“逐步发展说”,认为这种差别是由于各民族文化发展的速度和程度不同所至。
换句话说,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本来是不存在什么差别的,因为人类心理的一致规定着人类文化的一致,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并不是“方向”的差异,而只是“进程”上的差异。
但是古典进化论片面强调单线进化,认为世界所有民族都遵循同一路线向前发展进化,不能跨越。
事实上,由于传播和涵化,许多原始民族都跨越若干个发展阶段。
即便文化是进化的,也只能是一种多线进化,新进化论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斯图尔德,就倡导一种“多线进化论”,他不像古典进化论一样试图寻找文化发展的普遍法则,而是致力于探索文化变迁中的意义重大的跨文化规律。
例如中国就不跳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并不是遵循单线进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