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案件实录】在电话里办结的离婚案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在我国,离婚案件一直是人民法院受理的常见案件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离婚法律案例,来了解离婚案件的审理过程和法律依据。
一、案情简介原告李某(女)与被告赵某(男)于2010年相识,2011年登记结婚。
婚后,两人共同生活了两年。
在此期间,两人性格不合,经常为家庭琐事发生争吵。
2013年,李某怀孕,赵某在外地工作,两人沟通更加困难。
李某在怀孕期间独自承担家务,身心疲惫。
2014年,李某生下一子,赵某回家照顾妻子和孩子。
然而,家庭矛盾并未因此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2016年,李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判决离婚,并要求抚养儿子。
被告赵某坚决不同意离婚,认为家庭矛盾可以通过调解解决。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二、法庭审理1. 证据调查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提交了以下证据:(1)结婚证、户口簿等证明双方婚姻关系的证据;(2)原告提供的医疗证明、出生证明等证明孩子出生的证据;(3)双方当事人提供的通话记录、短信等证明双方矛盾存在的证据;(4)原告提供的家庭收支记录、家务分工记录等证明原告承担家庭责任和付出劳动的证据。
2. 事实认定根据法庭审理查明的事实,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性格不合,经常发生争吵。
原告在怀孕期间独自承担家务,身心疲惫,婚后生活不和谐。
被告虽然承认存在问题,但认为可以通过调解解决。
3. 法律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提出离婚。
离婚应当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本案中,原告提出离婚,被告不同意,故法院依法判决离婚。
4. 判决结果根据上述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判决如下:(1)准许原告李某与被告赵某离婚;(2)儿子由原告李某抚养,被告赵某支付抚养费;(3)夫妻共同财产依法分割。
三、案例分析本案中,原告李某与被告赵某离婚的原因主要是性格不合,家庭矛盾长期存在。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未能妥善处理矛盾,导致家庭不和谐。
陈芝文诉邓发权离婚纠纷案原告陈芝文,女,1980年1月26日出生,汉族,湘潭县人,农民,住湘潭县分水乡北林村梨子组。
被告邓发权,男,1980年5月22日出生,瑶族,江华县人,农民,住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茫海洲村7组。
本院于2009年3月9日立案受理原告陈芝文诉被告邓发权离婚纠纷一案,依法由审判员朱起洪适用简易程序于2009年3月29日公开进行了审理。
原告诉称,结婚后,由于被告从2007年离家出走后,既不负担孩子的学杂费,也不与家人电话联系,音讯全无,下落不明。
为解除双方的精神痛苦,请求判令与被告离婚,小孩由原告抚养,由被告出抚养费。
被告辩称,同意庭前调解离婚,同意小孩由原告抚养。
经审理查明,原、被告于2002年12月确立恋爱关系,2003年3月登记结婚(男到女家落户),同年7月生育小孩,婚后没有财产、债务。
原、被告由于性格不合,导致婚后夫妻关系不和,夫妻分居,感情破裂。
原告于2009年3月9日向本院提起离婚诉讼。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若干规定》第十四条之规定,经本院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协议:一、原告陈芝文与被告邓发权自愿离婚;二、小孩由原告抚养,原告自愿不要求被告给付抚养费,被告享有探望权。
本案受理费200元,减半收取,由原告负担。
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本调解协议自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上签名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上述协议不违反法律规定,本院予以确认。
左双林诉张立军离婚纠纷案原告左双林,女,1983年6月10日出生,汉族,湘潭县人,农民,住湘潭县分水乡长丰村颜故组。
被告张立军,男,1972年9月24日出生,汉族,湘潭县人,农民,住湘潭市岳塘区五里堆纱厂横街93号1栋2单元301号。
本院于2009年3月11日立案受理原告左双林诉被告张立军离婚纠纷一案,依法由审判员朱起洪适用简易程序于2009年3月29日公开进行了审理。
原告诉称,由于婚前了解不够,草率结婚。
婚后被告性情粗暴,殴打原告,并且好逸恶劳,赌钱买码,导致夫妻感情不和。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涉及一对夫妻因感情破裂而选择离婚。
男方(以下简称张先生)与女方(以下简称李女士)于2010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由于夫妻双方性格不合、生活习惯差异等原因,导致夫妻关系日益紧张,最终走向离婚。
二、案情分析1.夫妻感情破裂的原因根据张先生和李女士的陈述,双方感情破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性格不合:张先生性格内向,不善沟通,而李女士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双方经常因为沟通不畅而产生矛盾。
(2)生活习惯差异:张先生喜欢晚睡晚起,而李女士则喜欢早睡早起。
这种生活习惯的差异使得双方在家庭生活中难以协调。
(3)经济观念不同:张先生对金钱比较节约,而李女士则相对大方。
在经济支出方面,双方存在分歧。
2.离婚程序(1)协商离婚:张先生和李女士在律师的指导下,就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进行了协商。
经过多次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2)提交离婚申请:张先生和李女士共同向法院提交了离婚起诉状,并附上相关证据。
(3)法院受理:法院受理了双方的离婚申请,并依法进行了审理。
三、律师代理意见1.关于财产分割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应进行平等分割。
本案中,张先生和李女士的共同财产包括房产、车辆、存款等。
在财产分割过程中,律师建议:(1)房产:根据双方协商,房产归李女士所有,张先生支付相应补偿。
(2)车辆:车辆归张先生所有,李女士放弃车辆。
(3)存款:存款按比例分割。
2.关于子女抚养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归母亲。
本案中,律师建议:(1)子女抚养权:子女由李女士抚养,张先生支付抚养费。
(2)探望权:张先生享有子女探望权,每周探望一次。
四、案件结果经过法院审理,判决如下:1.准予张先生和李女士离婚。
2.房产归李女士所有,张先生支付相应补偿。
3.车辆归张先生所有,李女士放弃车辆。
4.存款按比例分割。
5.子女由李女士抚养,张先生支付抚养费,每周探望一次。
五、案例分析本案中,张先生和李女士因感情破裂而选择离婚。
陈艳芬诉李长治离婚纠纷一案原告陈艳芬,女,1980年4月15日出生,汉族,农民,住温县赵堡镇赵堡村。
委托代理人原明亮,温县赵堡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李长治,男,1978年8月3日出生,汉族,农民,住温县赵堡镇北平皋村。
委托代理人任治乐,温县司法局148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
原告陈艳芬诉被告李长治离婚纠纷一案,本院于2008年12月15日立案受理,并于同年12月23日向被告送达开庭传票、应诉通知书、起诉状副本、举证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并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陈艳芬及委托代理人原明亮、被告李长治及委托代理人任治乐均到庭参加诉讼。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原告与被告于2004年2月16日登记结婚,无婚生子女,由于双方婚前缺乏了解,婚后双方感情一直不和,经常发生吵嘴、打架,被告对原告招手便打、开口便骂。
2006年农历腊月23日,被告与原告发生口角,将原告的左眼部捣了三、四拳,致使原告左眼视网膜脱落,原告当晚在二嫂屋里住了一晚,第二天到赵堡卫生院看病,星期六赵堡卫生院聘请的专家景大夫了解原告的病情后,建议原告到郑州住院治疗,原告通知被告给其看病,被告置之不理,无奈就向原告娘家哥哥借钱看病,原告先后于2007年3月10日、2007年6月25日、2007年9月3日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共花去医疗费16000元、交通费1600元,最后出院时,原告没钱交医疗费,欠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近3000元并偷偷出院,故医疗费报销单只有14000元。
原告住院期间,被告未支付一分,两年以来,原、被告根本未见过面,故原告诉至法院,要求:1、与被告离婚;2、责令被告返还原告婚前个人财产(详见清单);3、责令被告承担致原告受伤看病的费用16000元。
后原告变更诉讼请求,要求与被告离婚,放弃要求被告返还原告的个人财产,要求被告承担双方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的一半8000元。
被告辩称,1、同意与原告离婚,但双方离婚并非原告诉称的事实与理由,造成离婚的责任在于原告,因为原告婚后与被告在一起生活不到一个月就离家出走,不存在原告诉称的被告将原告的眼部打伤的事实,对原告的眼部受伤,被告并不知情,由于原告不在被告家住,被告不可能治原告的眼伤。
丈夫录音,妻子图瞒存款落空家住北京市房山区的宋某与妻子孟佳于1994年结婚,起初夫妻感情融洽,生有一女。
但自从2002年起,宋某下岗以开出租车为生后,夫妻感情越来越差,常为家庭琐事争吵,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后来孟佳干脆回了娘家,与宋某分居。
宋某起初多次与妻子见面,希望重归于好,然而毫无效果。
于是2004年4月,宋某便起诉到法院,要求与孟佳离婚,分割由孟佳保管的夫妻共同存款10多万元。
在法院开庭审理中,宋某表示,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积蓄和下岗买断费均交给了孟佳,现在夫妻存款有10多万元,要求孟佳给付自己8万元。
孟佳同意离婚,但否认双方有共同存款,声称自己手中无钱。
不料此时,宋某突然拿出一盘录音带,录音的内容是宋某与孟佳二人的谈话,谈到了是否离婚和10多万元存款的问题。
原来宋某起诉离婚时,考虑到自己一向都将钱直接交给孟佳保管,没有别人可以作证,又不知存折的情况,为防止孟佳矢口否认共同存款的事情,便将两人的谈话悄悄录了音,以便日后作为证据使用,结果正好在庭审中派上了用场。
[判决]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一方当事人在另一方不知情的情况下自行收集的视听资料,如不存在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情况,不得视为非法证据。
录音表明了双方有共同存款10多万元的事实,且经被告孟佳认可是自己与宋某的谈话,可以作为认定事实的证据。
近日,房山区法院根据双方的其他财产情况,作出了准予两人离婚,两人的共有房屋归孟佳所有,孟佳给付宋某存款7万元的判决。
[评说]本案是一起离婚时纠纷的案件。
法院对宋某提供的录音材料证据的采信以及作出的依法分割夫妻共同存款的判决是正确的,符合民事诉讼证据认定的规定,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的立法精神,保护了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
在本案中,值得关注的有两个问题。
一、离婚时如何分割?我国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在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具体包括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到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离婚案案例离婚案件是指夫妻中一方或双方因家庭矛盾无法调和而选择分道扬镳的法律程序。
下面我将介绍一个离婚案件的案例。
李先生和王女士在结婚后的前几年,一直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两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出现了频繁的争吵和不和谐的情况。
最终,他们决定离婚并寻求法律程序解除婚姻关系。
双方在提起离婚前,经过多次谈判和沟通努力,都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决定将此事提交法院进行裁决。
李先生和王女士都聘请了律师代表自己,准备在法庭上陈述自己的情况,争取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在法庭上,双方的律师先分别陈述了李先生和王女士的离婚原因和诉求。
李先生认为,他们之间的婚姻已经破裂,无法挽回。
他提出了除了离婚之外,他希望能够分得一部分共同财产,同时保留与孩子的抚养权。
王女士则认为,离婚是双方共同的决定,她也同意分得一部分共同财产,但希望能够与孩子一起生活,因此要求得到孩子的抚养权。
法庭在听取双方的陈述后,开始收集证据和调查调解的可能性。
根据法律规定,法庭将依据夫妻双方的情况,审慎考虑离婚的申请和财产分配、抚养权等问题,并尽力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
在此案中,法院指派了一位专家进行调解,并尽力劝导双方和解。
经过几次庭审和专家调解,李先生和王女士最终达成了协议。
根据协议,他们同意离婚,并约定了财产分配和孩子的抚养事宜。
双方在律师的帮助下,签署了协议并提交给法院进行审批。
最后,法院审查了协议,并确认协议符合法律规定和双方的意愿。
法院根据协议的内容,裁定离婚,并对财产和抚养权等问题做出了相应的判决。
双方根据法院的判决,完成了婚姻关系的解除和财产的分割。
这个离婚案件的案例展示了离婚过程中的调解和裁判的过程。
通过法院的审理和专家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了协议,并完成了离婚手续。
这个案例也说明了离婚案件不仅仅是涉及财产和抚养权的分配,更是关乎双方的个人权益和未成年子女的幸福与发展。
离异的路上,罪恶渐行渐近已离异了的妻子因为一件事,觉得受了欺骗,一时被愤怒冲昏头脑,于是收买打手去刀砍自己的前夫,说是要教训一下“这种男人”。
没想到只是想泄一下私愤,却把自己弄到大墙里品尝铁窗的滋味去了。
野蛮女娇娇妻冷果芸是灵山县人,虽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但凭着姣好的面容和身材,20岁时就很顺利地嫁到了镇上一户“好”人家,成了小镇一主要街道上两间店面的老板娘。
冷果芸因美得宠,即使撒泼取闹,别人往往也很容易给予谅解。
久而久之,她便逐渐养成一副乖戾的脾气。
结婚不久,她更是恃宠成骄,对丈夫颐指气使,稍不如意便大吵大闹。
日子一长,丈夫阿成实在忍受不了这一“野蛮妻子”,一场大吵后便离了婚,冷果芸一跺脚,到广东打工去了。
失落之后到了广东,相貌出众的冷果芸很快就找到了工作。
开始她觉得一个人在广东蛮舒服,可时间一长,身为一个女人,冷果芸就十分怀念起以前甜蜜稳定的生活来,常常会回忆起刚结婚时丈夫阿成对她的宠爱。
她明白,那样的感情和体贴远不是眼前这些男民工所能给得她的。
冷果芸偶然也想,如果能回到过去,该多好!所以,她有时也给她的前夫打打电话,两人的关系反而比刚离婚时要好一些。
有时,前夫的小店资金周转不过来的时候,冷果芸还拿出一些钱给前夫以帮他解决燃眉之急。
是这样一件事使得冷果芸决定马上离开广东返回前夫的身旁。
2005年12月的一个周末,冷果芸和厂里的一个主管约会,两人去迪吧蹦迪。
跳舞刚跳到一半,主管的女朋友来电话了,主管马上扔下她急急忙忙地赶去赴约。
冷果芸一时间很是失落,午夜的世界光怪陆离,嚣喧热闹,但冷果芸心里却是死水一潭,百无聊赖中她只好索性回去睡觉。
第二天起来的时候,镜子里浮现的憔悴的容颜让冷果芸很是自怜,于是她作出了一个决定:回家!12月19日,冷果芸回到灵山县石塘镇的家中。
恶念因恨而生再说前夫阿成,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依旧早出晚归地跑运输。
冷果芸回来的消息自然在小镇里不胫而走,阿成对这女人有了种本能的拒绝,在已离异的路上,他根本就没想到这种拒绝会使得他的前妻带着罪恶渐行渐近。
上诉人赵岩因离婚纠纷一案上诉人赵岩因离婚纠纷一案,不服前郭县人民法院(2009)前民初字第1202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出上诉。
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上诉人赵岩及其委托代理人张术立、被上诉人韩海梅及其委托代理人赵守林到庭参加诉讼。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原告韩海梅诉称,我和被告于2005年春经人介绍订婚,于2007年1月登记结婚。
我们婚初感情尚可,自从我们婚生长女赵子欣出生以后,被告就好吃懒做。
我劝说他时,他就对我进行殴打。
我于2009年3月17日回娘家与被告分居。
2007年借我父母的钱购买农用四轮车一辆,价值7100元;2008年10月,花65000元购买本村孟庆龙的砖房四间,我们自有10000元,借父母25000元,尚欠30000元(定于2009年12月还)。
我认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故诉讼请求离婚,婚生长女赵子欣归我抚养;应分共同财产价款21050元;被告每年给付抚养费3000元。
原审被告赵岩辩称,我认为夫妻感情已经破裂,同意离婚。
婚生女抚养费同意每年给付1000元,购买的房子,已经交付35000元;其中借赵保国5000元交定金,交房款时,借杨利辉25000元,又向赵保国借款5000元;经营小卖店挣的钱和卖花生钱7000元,凑10000元。
原审查明,原、被告于2007年1月登记结婚;婚生长女赵子欣出生于2007年10月17日。
原、被告婚初感情尚可,自2007年起双方经常因为生活琐事口角打仗,自2009年2月14日起分居。
原告于2009年4月8日诉来法院请求离婚。
原审法院认为,原、被告经常因为生活琐事口角打仗,相互不予谅解,难以共同生活,双方均认为夫妻感情已经破裂,应当准予离婚。
原告主张所买的房子价值65000元,已经交付的35000元,其中有夫妻共同投资10000元,另外25000元是借原告父亲韩殿成的。
原告所举证据,证人杨××证明自己借给韩殿成20000元,自己和韩海梅共同去被告的爷爷家向房主孟宪龙交款;卖房人孟宪龙给原告出具了收款证明。
阿Sa郑中基离婚案内庭聆讯,"隐婚"丑闻终结束阿Sa(蔡卓妍)与郑中基的离婚案,今天(2010年1月25日)竟要由家事法庭作内庭聆讯判决,但他们均以身在外地为由不会出现法庭,避免两人要戏剧性地法庭相见当庭对质,因此全部都交由律师处理,希望将彼此的受伤害程度减到最低。
预计从今天(25日)开始,阿Sa可以正式做回“蔡小姐”,不用分居“郑太”之名了。
去年3月,被揭已在06年于洛杉矶结婚的郑中基与阿Sa,却在当时一起公开露面的笔者会上公布两人离婚的消息,致使事件成为去年最哄动的娱乐新闻之一。
事隔一年,基本上两人分居一年后,在双方同意下可以协议签字离婚。
但是,现在竟然要在家事法庭内由法官判决,令人揣测是因为有一方不允离婚及彼此还有一些财产需要如何分配。
往往家事法庭是公开可以让市民旁听,但今天(25日)他们的离婚案却为内庭聆讯,大有可能因两人均为受注目的公众人物所致。
男方去年10月底入纸排期有指两人婚姻破裂是由阿Sa主动提出离婚,但郑中基其实一直对阿Sa并没有死心,只希望是冷静期。
但是,突然爆出“结婚”事件,令到两人必须面对离婚的选择。
郑中基本来一直都盼望破镜能重圆,但是阿Sa选择了痴心一片的陈伟霆为伴侣,还火速高调承认恋情,此举终令郑中基死心。
阿Sa不会回头,因此于去年10月底向家事法庭入纸,排期办离婚手续。
一切顺利可做回蔡小姐早前阿Sa接受访问时已曾透露双方已协议离婚,并不涉及任何赡养费问题,余下是律师去处理的法律程序。
至于郑中基则曾表示技术问题就技术性处理,因此相信这次两人都说自己身在外地,不出庭是避免两人要对簿公堂的尴尬,也可能只涉及一些小问题而已。
预计一切顺利,阿Sa从今天开始就名正言顺恢复“蔡小姐”身分了。
但要由法庭处理,始终需要交到法庭判决,就难如当天他们一起公开出席笔者会所说:“做不成夫妻,但仍然是永远的好朋友。
”李湘为什么离婚2004年下半年,李湘与李厚霖火星撞地球般的擦出了爱情火花,在媒体面前高调亮相,幸福甜蜜得让人咋舌,三个月后的2005年1月2日,步入婚姻的殿堂,举行了举世瞩目的钻石世纪婚礼。
[案情介绍]【案情】曾某(女)诉彭某(男)离婚纠纷一案,被告彭某声称由于原告曾某在外卖淫沾染性病并传染给自己,要求曾某对自己进行赔偿。
为证明此事,彭某向法庭提供了原、被告的通话录音。
该份录音中曾某承认了自己在外卖淫及传染性病给彭某一事。
对该份电话录音,曾某认可其录音的真实性,但是认为该录音属于被告彭某秘密录制的,根据证据规则的规定,不能作为本案证据使用。
[案情分析]【分歧】对于这份电话录音能不能作为本案认定事实的证据,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虽然彭某对通话内容进行录音的属于偷录,但是该行为并没有侵害任何人的合法权益,手段合法,也能证明案件事实,应认可其证据效力。
第二种意见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因此,该电话录音应予排除,不能作为本案的证据。
【管析】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于偷录的录音证据不能采用的限制性条件是该取得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不是偷录得来的证据均没有证据效力。
本案中彭某偷录电话通讯内容是否侵害了曾某的合法权益呢?笔者认为没有。
首先曾某卖淫的行为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的违法犯罪行为,不属于法律保护的隐私的范畴。
其次,曾某患有性病并传染给彭某这件事,虽然属于曾某和彭某之间的个人隐私,但是由于彭某将录音储存在手机这一私人专属物品里,彭某又没有对第三人宣扬,因此,彭某并未对曾某的隐私构成泄露和侵害。
最后,彭某的录音行为虽然没有经过曾某的同意,但是录音的内容客观真实,是对双方对话的如实记录,也是曾某对事实的真实意思表示,而不是在彭某引诱之下的虚假表示,能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不属于采用违法手段套取他人的言辞,法律应予保护。
[判决结果]虽然彭某对通话内容进行录音的属于偷录,但是该行为并没有侵害任何人的合法权益,手段合法,也能证明案件事实,应认可其证据效力。
第1篇一、案件背景在我国,离婚案件一直是法院审理的重点之一。
本案例讲述了一起因情感纠葛引发的离婚案件,涉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复杂问题。
以下是该案件的详细情况。
二、案情简介原告张某某与被告李某某于2010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李明。
婚后初期,双方感情尚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双方因家庭琐事、性格差异等问题产生矛盾。
李某某性格强势,经常对张某某进行言语攻击,导致张某某身心俱疲。
2018年,张某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三、诉讼请求1. 判决原、被告离婚;2. 子女李明由被告抚养,原告每月支付抚养费2000元;3. 共同财产中,房产归被告所有,原告分得汽车一辆;4. 原告要求被告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10万元。
四、被告答辩被告李某某对原告的离婚诉讼请求表示同意,但对于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和精神损害赔偿金等方面提出以下答辩意见:1. 子女抚养:李某某表示愿意承担抚养责任,但要求原告支付抚养费3000元/月;2. 财产分割:李某某认为房产归其所有合理,但同意原告分得汽车一辆;3. 精神损害赔偿金:李某某认为原告提出的赔偿金过高,请求法院酌情减少。
五、法院审理1. 子女抚养:法院认为,李某某作为母亲,有抚养子女的能力,但考虑到原告工作较忙,故判决子女由被告抚养,原告每月支付抚养费2500元。
2. 财产分割:法院经审理查明,原、被告婚后共同购买的房产价值100万元,共同购买的汽车价值20万元。
根据双方的经济状况,法院判决房产归被告所有,汽车归原告所有。
3. 精神损害赔偿金:法院认为,李某某在婚姻期间对原告进行言语攻击,给原告造成了精神上的伤害,故判决被告支付原告精神损害赔偿金5万元。
六、判决结果1. 判决原、被告离婚;2. 子女李明由被告抚养,原告每月支付抚养费2500元;3. 房产归被告所有,汽车归原告所有;4. 被告支付原告精神损害赔偿金5万元。
七、案例分析本案例中,原、被告因情感纠葛引发离婚,涉及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和精神损害赔偿等问题。
单德泰以离婚判决中对争议财产的认定为据诉李1999年,被告李某以离婚为由将原告单某诉至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人民法院。
该法院经审理作出(1999)天民初字第188号民事判决,准予被告李某与原告单某离婚;并在该判决书中认定,1993年10月以被告单亮名义开户购买的市值51430.07元(人民币,下同)股票是用家庭收入购买的,属家庭成员共同财产,在本案中不能合并审理,可另行起诉清求分割。
故该案未对该股票作出分割处理。
原告单某与被告李某离婚之前,与两个子女即被告单亮、单莉均有固定工作、收入,但在一起生活,经济收入和其他财产没有分开。
以被告单亮名义开立的股票账户截止1999年11月8日有股票新大洲A股票1549股,市值9960.07元;盐田A股票400股,市值3960元;深石化A股票1000股,市值9630元;丰乐种业股票1000股,市值13980元;基金兴华股票1万股,市值13900元。
2000年6月29日,原告单某又向天山区人民法院起诉称:1999年我与被告李某离婚时,你院以(1999)天民初字第188号民事判决将以单亮名义开户的用家庭收入的钱购买的股票51673.41元认定为家庭共有财产,不能合并审理,另案处理。
现要求除给被告单莉6673.41元外,其余部分三人均分,我应分得价值15000元的股票,并要求将这些股票变为现金分割给我。
被告单亮答辩称:法院判决书只是在经查部分说股票是家庭共有财产,对此并未征求我的意见,故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被告李某、单莉答辩称:我们未对股票分割主张权利,原告要求分割被告单亮的股票证据不足,请求驳回原告的请求。
「审判」天山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在原告单某与被告李某的存续期间,以被告单亮名义开户购买的股票应认定系家庭成员共有财产,因双方对资金投入情况均未能举证,原则上应由各当事人均等享有。
因股票价值处于不确定状态,原告要求分得15000元现金不妥,故不予支持。
该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八条之规定,于2000年9月24日判决如下:一、新大洲A股票1549股,原告单某、被告李某、单亮、单莉各分得387.25股。
曲海鹰诉张俊离婚一案原告曲海鹰诉被告张俊离婚一案,原告于2008年3月9日向本院提起诉讼。
本院受理后,因被告去向不明,本院依法公告向其送达了诉状副本及开庭传票,并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曲海鹰到庭参加诉讼,被告张俊未到庭。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曲海鹰诉称,原被告于1995年11月22日依法登记结婚,1998年5月23日生一女孩,取名曲玉洁。
婚后双方感情尚可。
自孩子出生后,被告开始外出做生意,不再尽到做母亲、为人妻的责任,为此双方经常发生纠纷。
2004年起,原告外出打工,开始还能够保持基本联系,但是自2007年以后,被告就没有同原告联系过。
为此原告找到被告的亲属,但是也未能与被告取得联系。
原告认为,由于被告长期在外不与原告联系,双方分居已达三年以上,夫妻感情已彻底破裂。
为此,原告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原被告离婚,婚生女儿由原告抚养。
被告张俊缺席未答辩。
原告向本院提交的证据有:1、原被告身份证复印件及结婚证,以证明双方婚姻关系及身份情况。
2、常朝阳、周泽斌、秦少波、毛春锋的证明一份,证实被告从2003年外出至今很少回家,2007年至今杳无音讯的事实。
被告未向本院提交证据。
本院依法确认原告提交的证据形式合法、内容真实,与本案案件事实有关联,可以作为本案定案的依据。
本院根据上述有效证据及原告的诉称陈述可以认定以下事实:原、被告于1995年11月22日登记结婚,1998年5月23日生下一女孩,取名曲玉洁。
婚后双方感情一般。
2004年被告外出长期不回家,2007年与原告彻底失去联系。
原告遂起诉来院要求离婚,审理中,因被告未到庭致本案不能调解。
本院认为,被告张俊从2004年离家,2007年至今下落不明,长期不履行夫妻义务,致夫妻感情破裂,原告要求离婚,理由正当,应予支持。
根据双方目前情况,为便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婚生女孩由原告抚养为宜。
至于财产问题因被告未到庭,相关事实无法查清,本院不予一并处理,可另行起诉。
梅婷离婚最新内幕消息随着“因桃色纠纷被砍”的传闻爆出,导演鄢颇的“花心旧事”再度被摆到舆论面前接受考验,其与前妻梅婷当年一段众说纷纭的婚姻也再度吸引公众眼球,更有知情者爆出当年两人的“离婚内幕”鄢颇被梅婷抓奸在床。
近日,洪晃也爆料,鄢颇的情感生活颇为不端。
低调闪婚相恋从短信聊天开始鄢颇与梅婷于2001年相识于朋友家的一次聚会上,鄢颇当时被梅婷的美貌和气质打动,短短几十分钟后,就向梅婷索要电话号码。
梅婷当时并没有直接给他电话,而是对身边的一位摄影师朋友说:“你也没有我电话吧,我正好也给你一个。
”顺手就也给了鄢颇电话,从此两人开始短信聊天。
相识一个月后,两个人结伴进行了一次法国游。
又过了两个月,两人闪电结婚,鄢颇以“我终于拿到了梅婷的户口本”来描述自己的胜利战果。
结婚时,他们没有对外张扬,也没办酒席,只是和家人举行了小型的庆祝仪式。
之后,两人一直保持低调恩爱、夫唱妇随。
结婚四年后,梅婷还在媒体面前盛赞老公鄢颇是个靠谱的男人。
“我觉得他比较靠谱,我这个人比较感性,从来不想一条一条仔细分析,他长得有多高,学历有多高,收入又有多高其实结婚的那一刻是非常有激情和冲动的,我碰到了觉得他就是。
”婚后虽然两人聚少离多,但梅婷当年谈到北京的小家时是幸福的,她说工作只要空下来,她总要给鄢颇打个电话,跟老公聊上几句,心里才觉得踏实。
但相反,鄢颇在大家眼里则没有这么顾家。
据报道,“海归”的鄢颇把外国人的“博爱”习惯也学了回来,每次出席公开活动时,他和女星们都打得火热,完全忘记了自己正身为人夫,即使和梅婷一起公开出席活动,他也是和其他异性走得很近,让梅婷心里非常“不爽”。
此外,鄢颇还常常被爆出在片场花心不改拈花惹草。
高调离婚传鄢颇“被抓奸在床”2007年,鄢颇和梅婷两人先后在博客上承认离婚,一时间引来众多猜测,离婚事件被迫高调地“进行”了大半年。
关于两人离婚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有传是因为鄢颇不上进,两人收入差距过大,梅婷一人养家4年;有传是两人长期分居两地,导致感情变淡;还有的说是鄢颇花心,爱泡夜店,干了出轨之事等。
[案情介绍]上诉人薛X因与被上诉人李X离婚纠纷一案,不服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2006)西法民初字第2599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
本院于2007年2月25日受理此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
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九条第一款之规定,本案报经本院院长批准延长审限三个月。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案情分析]一审判决确认:原告李X与被告薛X于1986年经人介绍认识恋爱,1988年12月12日登记结婚。
1990年4月16日共同生育一女儿李X娟,现在昆明市第八中学学习。
自生育小孩后,双方在共同生活中因性格差异致感情不和,多年来夫妻很少讲话。
现夫妻双方共同财产为:17寸黑白电视机一台、“白玫”牌双缸洗衣机一台、缝纫机一台、三门衣柜一个、大小床各一张。
2005年9月22日,原告以双方性格不和,无法共同生活为由诉至一审法院要求与被告离婚。
2006年1月6日一审法院作出(2005)西法民初字第2307号民事判决书,判决不准予双方离婚。
2006年9月5日原告再次以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为由诉至一审法院请求与被告离婚,婚生女李X娟由李X抚养,不要求薛X支付抚养费;夫妻共同财产归一审原告李X所有。
薛X经一审合法传唤拒不到庭。
根据上述确认事实,一审判决认为:本案中,原、被告虽系自主婚姻,但双方婚后不能正确处理家庭矛盾,亦不注重夫妻间的沟通,导致夫妻感情不睦,多年来夫妻很少说话。
2005年9月22日原告起诉离婚,于2006年1月6日经一审法院(2005)西法民初字第2307号民事判决书判决不准予双方离婚后,双方关系未见好转,2006年9月5日原告再次起诉离婚,现原告坚持离婚诉请,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故对原告的离婚诉请一审法院予以支持。
本案中,原、被告双方共同生育的女儿的抚养问题,结合原、被告双方的抚养能力及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从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考虑,由原告抚养为宜。
庭审中,原告提出愿自己抚养孩子,不要求被告给付抚养费的主张,系行使其处分权的行为,不违反法律规定,故一审法院予以准许。
何飞燕诉李明涉台离婚案家住广东梅州的女子何飞燕美丽活泼,她向往美好的物质享受和生活前景。
2002年初,未婚的她经人介绍,结识了来自台湾的李明先生。
介绍人只说李明条件很好,经济宽裕,飞燕嫁过去肯定享福。
飞燕听了很满意,她期待着一桩花好月圆的两岸姻缘的到来。
就这样,当年3月,相交不深的二人在梅州登记结婚。
4月份飞燕跟随李明到了台湾,才发现事情完全不是她原本了解的那样。
首先,李明已经50岁,足足比她年长22岁,“老夫少妻”的生活让她感觉很不适应;再者,二人之前生活环境不同,没一点共同语言,婚后经常吵架。
最让飞燕失望的是,她本以为嫁到台湾能改善经济条件,谁知道台湾的生活与大陆没什么两样,不见得有多好,丈夫的工资收入也不高,生活开支紧吧吧的,连安身立命的房子都已经抵押给银行,与介绍人所说的相去甚远。
对此,阿燕有一种被骗的感觉,原来的开朗活泼没有了,加上水土不服,身体不好一直生病。
更让阿燕不堪忍受的是,李明素质低下,脾气暴躁,经常喝酒闹事,三天两头无故打、骂飞燕;道德还极其败坏,经常采取卑劣的手段,对阿燕进行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限制飞燕与他人交往和向家里打电话。
2002年9月,由于无法忍受李明的非人折磨,飞燕借故回到了大陆。
2004年1月,何飞燕以李明婚前严重隐瞒了事实,属于被骗婚,而且夫妻生活不协调,没有经济地位,受到暴力虐待、生活受限制等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
李明答辩认为不存在骗婚事实,是何飞燕自愿结婚的,自己也没有使用暴力,个人不同意离婚。
但如果何飞燕坚决要求离婚,愿意服从法院判决。
案经法院审理认为,原、被告双方经人介绍认识,婚前相互了解少,缺乏感情基础,婚后双方因年龄相差较大、生活环境不同而产生矛盾,共同生活的时间只有半年,此后便两地分居。
综合本案全部情况,认定原告何飞燕与被告李明夫妻感情已破裂,因而判决准予离婚。
法院判决后,原、被告双方均服从判决,没有提出上诉。
律师点评:与大陆一海之隔的台湾,披着神秘的面纱,加之红娘说客的美化,带着更多的诱惑。
我代理的一个离婚案件的办案实录我代理的一个离婚案件的办案实录来源:作者:前言:2011年5月上旬,任某(原告)找到我希望我能够为其代理离婚诉讼。
我在看过材料后决定为其代理。
案情:任某(女)与郑某(男,被告)2003年结婚,婚后生有一女,今年6周岁。
婚后因为感情不和,经常吵架。
并于2008年开始分居。
2010年9月任某起诉到法院要求离婚,法院未予支持。
办案经过: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要第二次提起离婚诉讼,是需要文书生效6个月之后才能提起诉讼的。
因此,在接手该案后,我第一时间到原审法院找到主审法官,取到了文书生效证明,以此来确定再次起诉的时间。
5月中旬,我同当事人一同在法院立案,并于几日后接到通知,领取了传票。
诉讼请求法院解除双方的婚姻关系,并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任某要求女儿的抚养权同时被告承担抚养费。
6月中旬,在庭前双方未达成调解的情况下,正式进入开庭程序。
开庭:在宣读起诉状后,被告答辩不同意离婚,并提出要求女儿的抚养权,同时被告提出存在夫妻共同债务,多达19万多,另外其声称婚期关系存续期间曾在老家盖有房屋一处,价值12万,要求分割。
质证过程中,原告提交了村委出具的分居证明,证明双方已经分居2年以上,另有结婚证、户籍本、财产清单(家电之类)。
被告均未提出异议。
被告提交了协议书一份,证明其曾经雇人在老家盖有房屋。
证明5份及证人5人,证明夫妻债务多达19万之多。
对于协议书,我对于其真实性和关联性均提出异议,因为该协议书中没有明确的建筑房屋的地址及价钱,显然无法证明与本案中的房屋有关。
另外我向法庭说明了一点,该房屋是属于宅基地上建房,且该宅基地使用权在原告父亲名下,原、被告无权分割该房屋。
对于被告提交的5份证明均由5名证人所写,因此法庭要求证人到庭,在发问阶段,我询问了证人3个问题:1、你与被告是什么关系。
5位证人的回答表明其均是被告的近亲。
(这显然属于利害关系人,法庭是不应当采信的。
)2、被告跟你借钱是否表明了用途?其中4位证人回答,2004年被告曾经出车祸,需要赔偿他人20多万元,才向他们借款。
在电话里办结的离婚案
2005年,在上海一家服装厂打工的沈红芳经人介绍,认识了另一家服装厂的江西籍打工仔雷祥波。
两年后,两人在靖江领取了结婚证,当年年底,他们的女儿出生了。
外孙女满月时,沈仁义给结婚后就没回过靖江的女婿打电话,要求他回来给孩子办满月酒,被其拒绝。
操持完外孙女的满月喜宴后,沈仁义立即赶往上海找雷祥波。
可雷祥波露了一次面后,就再不肯见他。
随后,沈仁义租车,乘火车,乘汽车,先后十几次到上海找女婿,为此花掉一万多元,但雷祥波避而不见,连宿舍都不回。
四个月后,沈红芳回到上海,发现丈夫与另一个女人有染。
夫妻争吵后,雷祥波换了工作单位,在沈仁义父女面前彻底失踪。
通过多方打听,沈仁义父女再次找到了已换工作单位的雷祥波的电话。
外孙女周岁生日时,沈仁义再次打电话请女婿回靖江,女婿答道:"我不去,我没有那个家。
"看到雷祥波这样绝情,沈红芳决定与他离婚。
雷祥波下落不明,沈红芳起诉离婚。
沈红芳的律师包利群对父女俩说出自己的担忧:"你们要有思想准备,这案子可能会拖上很久,更何况雷祥波很难找到,判决离婚的可能性不大。
"父女俩一听,心都凉了半截。
雷祥波久不露面,夫妻关系名存实亡,沈红芳又无法从法律意义上结束不幸婚姻,开始新生活,连女儿的成长也会受到影响。
沈仁义心事重重地说:"那我们要不要送点礼给法官啊?"包利群一听这话,笑着说:"你们知道吗?处理这个案子的法官叫陈燕萍,在她面前啊,当事人的礼永远送不出去。
"
律师的顾虑不无道理,沈红芳离婚案中,被告雷祥波下落不明的时间不满两年,沈红芳也不能证明与丈夫因感情不合分居超过两年。
依据法律,如果找不到雷祥波,必须下发公告,然后缺席审判,缺席审判的结果多数是判他们不离婚。
这样一套程序走下来,最少也得两年。
当事人下落不明,法官下发公告一点都不错,判决不离也很正确。
但是,陈燕萍没有草率地运用公告程序,她说,发公告是找不到被告的情况下最后实行的法律方式,依照公告方式审理的案件,往往案结事难了。
她也没有简单地按常规程序来简单处理此案。
沈家人现在掌握的唯一一个线索就是雷祥波的手机号码。
但想找到雷祥波谈何容易啊,沈仁义前后花费一万多元,多次到上海寻找,都没有找到雷祥波。
陈燕萍给了当事人一句话:找雷祥波。
哪怕只有1%的可能,也要找到他。
她让书记员用座机拨通了那个手机号码,雷祥波接听了。
书记员向他说明了法院审理沈红芳与他离婚案的相关程序,告知他什么时候开庭,请他提供住址电话,并到时出庭应诉等。
雷祥波撂下一句话:"这婚是要离的,但我不会提供住址,也不会再去靖江。
"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从那时起,无论用办公室的座机怎么打,雷祥波就是不接听。
陈燕萍想到座机不行,就用自己的手机打,雷祥波接听了。
陈燕萍介绍了自己,并说清了用意。
她说:"婚姻关系涉及到你的人身关系,你必须本人到庭应诉,陈述你的理由,法院才能保护你的合法权益。
"雷祥波听完又将电话挂断。
过了一天,陈燕萍又用手机,打电话过去,雷祥波接时,很不耐烦地说:"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法官?""你这法官怎么这么烦啊?说离就离呗,你判就是了。
我也不会告诉你我在哪里,你能带沈家人来杀我吗?"
通话过程中,电话记录是经常写不下去的。
面对这位性格固执、偏激的当事人,陈燕萍丝毫没有气馁。
陈燕萍还是用自己的手机打过去,与雷祥波交流,谈心,尽一切可能地打消他的顾虑,取得他的信任。
"我的名字叫陈燕萍,你可以到网上搜索这个名字。
然后,再找一位律师咨询一下离婚的相关事宜。
"陈燕萍真诚地说,以打消雷祥波的不信任。
渐渐的,雷祥波的态度有了明显的缓和,有两次,与陈燕萍聊的时间都超过20多分钟。
他告诉陈燕萍自己与沈红芳恋爱、结婚的经过。
说他之所以不愿在沈家生活,一是因为不适应靖江生活,二是他在沈家的几天里,曾因琐事与妻子的家人发生争执,他闹着要自杀,沈家为此拨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