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流派中印象派的发展与现实指导意义
- 格式:docx
- 大小:16.10 KB
- 文档页数:4
浅议印象主义画派【优秀3篇】大陆人,大陆人干的,肯定是大陆人干的,这充气大黄鸭在港怎可能无缘无故不幸爆掉?一定是某个没素质的大陆人扔烟头所致,没素质,真没素质为朋友们整理了3篇《浅议印象主义画派》,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印象派艺术与后印象派艺术篇一印象派运动可以看做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做是现代艺术的起点。
印象主义绘画专注外光画,主题的作用被弱化了,而且把兴趣扩大到从前认为难以处理的题材。
印象主义绘画以再现自然对象瞬间的光色关系为目的,它基本上属于一种图绘的风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印象主义是巴罗克风格的发展,是写实主义视觉实验的延伸,是文艺复兴以来再现性传统绘画发展的极致。
前期印象派的大师人物主要有莫奈、德加和雷诺阿。
19世纪末,一些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画家开始反对印象主义。
他们的创作超越了印象主义有限的光色表现。
他们不喜欢印象主义者在描绘大自然转瞬即逝的光色变幻效果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态度。
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后印象主义绘画偏离了西方客观再现的艺术传统,启迪了两大现代主义艺术潮流,即强调结构秩序的抽象艺术(如立体主义、风格主义等)与强调主观情感的表现主义(如野兽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等)。
因此,在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
其主要代表大师是塞尚、凡高和高更。
印象派的光学现实主义篇二据史记载,更加真切地逼近自然是印象派反对古典主义和学院派陈腐艺术的有力口号,这说明印象派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与自然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当时印象派也曾把自己这一画派称为自然主义。
以追求视觉真实为己任的库尔贝对物质现实的充分信任导致了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以及劳特雷克等年青一代印象主义画家对物质的进一步探索。
不过,在他们心中的真实已不再是占据空间的实体,而是由色彩组合的最终由光来决定的气氛。
这使得他们尽可能捕捉自然的纯真印象不仅要考虑空间,更要重视时间。
印象派基本介绍及作品赏析阅读:18442011-11-17 11:54标签:杂谈一.印象派的起源及发展:印象主义是十九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艺术风格。
印象派艺术家的活动虽然属于十九世纪的范畴,但是他们所探寻的这种新语言、新风格,却意味着同浪漫主义的一些传统形式与风格的决裂,并为二十世纪以“现代派”面目出现的各种艺术做好了准备,因此,印象派很自然地成为联结两个世纪的纽带。
由于印象主义首先是在绘画中出现的,再加上法国诸姊妹艺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又特别密切,因此,谈论音乐上的印象主义,首先也得从法国的印象主义绘画谈起。
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得来的。
那是在1874年,巴黎一些反对学院繁琐教学和向传统绘画原则挑战的青年艺术家,第一次独立举办了旨在同官方沙龙相抗衡的画展,展出近三十位画家的作品。
这次画展受到了舆论的奚落,人们无礼地嘲弄这些艺术家,随随便便地以莫奈的这幅画为他们取上“印象主义者”的诨号。
由于这群青年艺术家对待“印象主义”这一贬称并不怎样介意,从此这个含混不清的偶得之词便保留下来。
印象派基本介绍及作品赏析X后印象派:印象派之后出现了与印象派的艺术主张不同,以塞尚、凡·高、高更为代表的另一种艺术主张,人们称之为“后印象派”。
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印象派的“客观主义”表现和片面追求外光与色彩,转而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观感情和情绪,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应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
二.印象派的绘画特点:印象主义绘画不同于其他绘画之处,在于它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即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
印象派画家的这一选择,是同当时自然科学界对光的传播与照射的物理研究成果密切相关的。
人们的视觉之所以能感知自然界中的物体,都得以光所提供的条件为其前提。
阳光笼罩万物,使各种物体呈现出不同的色泽,换句话说,所有的物体都是染色的形,人们就是根据不同表面的不同色泽,即从不同染色面的分界才得以认知物体的形状的。
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及其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印象派绘画是19世纪后半叶欧洲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运动之一。
这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们强调表现光线和色彩对于主题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戶外。
印象派的绘画风格被认为是抽象与现实之间的一种过渡。
以下是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及其对现代艺术的影响一、重视光的变化印象派绘画着重表现光的变化和色彩组合来表达主题的意境。
蒙特马特山(Mt.Monastier)的下午,1874年,是莫兰的一件代表作品。
这个画面细致地描述了阳光与阴影的消长,使画面变得具有深度和多样性。
一些艺术家甚至直接在戶外作画,以便能够更好地捕捉光的变化。
这同样影响了现代艺术家的绘画方式和方法。
二、忽略细节印象派艺术家不再着重绘制细节,而选择通过渲染色彩和光的变化来表现画面的氛围和观感。
艺术家们仔细观察自然或社会场景,以捕捉瞬间动态,以展示人的感性反应。
这样的方法为现代艺术家提供了一种新的绘画思路。
20世纪早期的艺术运动对印象派中这样的绘画方法作为灵感与工具进行了发掘和利用。
三、运用点彩技法点彩技法是印象派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
它是将不同颜色的点按照其数量和分布放置在画面上,通过视觉效果来渲染色彩和画面感。
大量点彩的使用让观者有了更加立体和强烈的视觉感受。
通过点彩,画家可以表现充满生命力和立体感的人物、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
这个绘画方法在20世纪初受到较多的应用,比如福柯(Seurat)的『星期天的下午岛屿拉格朗日』(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四、突破传统绘画表现法印象派绘画认为肉眼和人的感官能感知到的自然世界与传统艺术创作方式里的‘真实’是迥然不同的。
此为突破传统绘画表现法的第一个要义:即使是平凡的东西,只要画家打开自己的直观感受, 自然中一瞬间的景象和空间变化也可能转化为令人陶醉的艺术作品。
五、促使了现代艺术运动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称赞,逐渐导致了其他艺术流派的出现。
印象派是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主要派别最早的发端,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在西方现代派艺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它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派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极力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2]。
起源与发展19世纪的时候,法国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
这个时候的风格是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官方的展览,叫做“沙龙”,多数人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
而在这个时候,还有着另外一大批充满着理想的年轻画家,他们来自于各个阶层,大多数都是自由人,很多人对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并提倡户外写生。
由于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观点,他们逐渐地不约而同的来到巴黎郊外的一个小村庄,巴比松村,有的甚至长期定居于此,来描绘那里迷人的风光,“巴比松”派诞生了。
“巴比松画派”就是“印象派”的前身。
这些画家当中只有极个别的被官方所接受,大部分画家的作品被拒之“沙龙”的门外。
1873年,毕沙罗、莫奈、雷诺阿、塞尚和西斯莱等人的作品遭到沙龙展览评审团的拒绝,这种不公平待遇是促使他们以不寻常途径,组织与“沙龙展”相对的独立展览以便展出自己作品的直接动因。
这件事的结果就是于1874年4月在摄影师纳达尔(Nadir)的工作室举行的第一次画展。
他们以自称“无名画家、雕刻家和版画家协会”作为此次展览的组织者,而与沙龙文化圈对立。
展览中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ImpresSion--Soleil Levant)的名称被《锡罐乐》杂志记者李洛伊(Leroy)不怀好意地引用以称呼此团体为“印象派”,认为那是一群根本就不懂绘画的画家。
而这个带有讽刺意味的名称却被莫奈、雷诺阿等人接受,“印象派”这个名词也就成了标示他们独特的绘画风格和目标的代称[3]。
印象派介绍1000字印象派是19世纪末兴起于法国的一个重要的艺术流派,也被称为“印象主义”。
这个流派的艺术家们主张在户外进行创作,追求捕捉瞬间的光线和色彩,以及表达瞬间的感受和印象。
他们的作品通常以轻快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的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起源和发展印象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当时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在巴黎的一间画廊里聚集,他们开始尝试在户外进行创作,以捕捉自然的光线和色彩。
这些艺术家们认为,传统的艺术创作方法和观念已经过时,需要寻找新的表达方式。
他们受到现代光学理论的启发,认为色彩是由光线反射和折射而产生的,因此他们开始研究如何捕捉瞬间的色彩变化。
在这个时期,印象派艺术家们经常在户外进行创作,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光线和色彩变化,尝试用画笔捕捉这些瞬间的印象。
他们的作品通常以轻快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传统的艺术创作方法和观念有很大的不同。
二、艺术风格和特点印象派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光线和色彩的表现:印象派艺术家们认为光线和色彩是绘画的核心,他们尝试捕捉自然中的色彩变化和光线的反射效果。
在他们的作品中,色彩非常明亮、鲜艳,而且富有变化。
追求瞬间的印象:印象派艺术家们追求捕捉瞬间的印象,他们试图在画布上表达他们对自然景观的瞬间感受。
这种追求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使得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生动和活力。
创新的绘画技巧:印象派艺术家们在绘画技巧上也有所创新,他们使用轻快的笔触和短小的线条来表现瞬间的印象。
这种技巧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
反映现实生活:印象派艺术家们也试图通过他们的作品反映现实生活,特别是对城市和农村生活的描绘。
他们的作品通常以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人物为主题,展现出现实主义的特点。
三、影响和贡献印象派在艺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贡献:推动了艺术的进步:印象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艺术观念的束缚,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印象派是诞生于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一个绘画流派,他们借鉴了巴比松画派等一些大师的绘画经验,依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颠覆了古典的色彩。
代表人物有莫奈、雷诺阿、毕沙罗、德加、莫里索和巴齐耶等人。
他们走出画室去写生,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不经调和的纯色直接涂抹在画布上,形成冷暖色调强烈对比的画面效果。
这些画家认为,不同的光照下景物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目的是刻画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景物,这种瞬间的真实正是印象派画家要表现的内容。
印象派画作的主旋律是色彩,他们追求的艺术目标是整个画作的自然气氛。
印象派吸取自然科学家对色彩的最新研究成果,经过不断实践,他们意识到潜藏于自然表象中的视觉的真实性。
克劳德?莫奈(1840—1926),是法国印象派主要代表人物。
他推广了印象派的实践和理论。
莫奈擅长画充满变化的光影色彩。
他说过:作画时,忘掉你所看到的物体,想到这只是一块蓝色、一块粉红色、一块黄色。
莫奈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他擅长捕捉一个地方不同时刻所产生的微妙的光线变化,所以他有许多系列作品。
他每个创作时期都有代表作。
细细观察,会发现莫奈的很多作品中描绘了水,水中光影是他一生绘画的挚爱。
笔者认为他的作品整体富于变化,无穷尽的变化让他的作品丰富、有层次。
富于变化而又丰富的色彩是他作品的主旋律,瞬间的光影是他的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效果。
笔者最喜欢的是他晚年的《睡莲》系列,他对水中光影、色彩的痴迷可以从他晚年的《睡莲》系列看出来。
他的兴趣在于描绘水中如梦如幻的光影色彩变化,他的作品大都是小笔触,色彩变化丰富、有层次。
他的《睡莲》分两个阶段,因为他比较喜欢日本的浮世绘,所以前一阶段的《睡莲》更偏向于装饰性,后一阶段则更偏向于写意性,由写实到写意,更加概括、生动。
笔者更喜欢其后一阶段的《睡莲》。
莫奈穷其一生追求光影瞬间变化的色彩,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代表某一瞬间给他的感受。
莫奈在绘画上的贡献,足以让每一个学习绘画的人都记住他。
绘画的流派与风格
绘画的流派与风格是艺术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发展与审美观念。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绘画流派及其风格特点:现实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的法国,主张以准确观察为基础,表现普通民众以及他们的日常现实生活。
印象派:起源于1860年代的法国,以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着重于展现光影的改变而否定轮廓。
野兽派:20世纪崛起的画派,以色彩大胆鲜艳,笔法率直奔放著称。
新艺术:20世纪初盛行的艺术运动,主要体现在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以有活力、波浪形、婀娜的流动的线条著称。
表现主义:自20世纪初从德国兴起,与法国的野兽派几乎同时出现,着重表达内心的情感,尤其是恐惧,焦虑等负面情感。
立体主义: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艺术流派,代表人物是毕加索和布拉克,将事物还原成一个个立方体来表现。
初中美术西方艺术中的印象派与立体主义西方艺术史上有许多重要的艺术流派与风格,其中印象派与立体主义是两个备受瞩目的流派。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两个流派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其特点和影响。
一、印象派印象派艺术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的法国,是一种根植于现实生活、注重捕捉瞬间印象的艺术风格。
印象派的艺术家们试图通过快速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来表现光线的变化和瞬间的感觉。
印象派作品追求对自然界的直接观察和感受,以及对瞬间变化的捕捉。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印象派艺术风格可以作为学生们学习绘画技巧和观察力的重要参考。
通过模仿印象派艺术家的技法,学生们可以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对光线、色彩的敏感度。
同时,印象派的追求自然和生活的主题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另外,通过学习印象派艺术作品,初中生可以了解到19世纪末法国社会的变革和艺术界的新思潮。
印象派在当时遭到了传统艺术界的批判和排斥,但最终对后来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20世纪初期在欧洲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它突破了传统绘画的平面限制,强调将物体表现为多个角度的结合。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们通过把物体的多个面同时呈现在画布上,创造了一种立体感和运动感。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立体主义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结构和形态,并通过多角度的绘画来表现。
立体主义的作品常常具有几何化的形式和明亮的色彩,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立体主义对于初中生的审美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立体主义的作品,学生们可以了解到20世纪初的艺术思潮和现代艺术的发展。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们试图突破传统观念,以新颖的视角和表现形式来探索艺术的可能性。
总结:初中艺术教育应当注重学生们对于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的了解与学习。
印象派与立体主义作为西方艺术中的重要流派,其对于学生们审美意识、技巧培养以及对艺术发展的认知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两个流派的作品,初中生们既可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又可以通过欣赏艺术品来陶冶情操,拓宽视野。
印象派与现代艺术发展的关系印象派是现代艺术的开端。
在19世纪,艺术家们都在探寻着艺术的发展道路,印象主义绘画正是传统艺术与现代美术之间的分水岭。
印象主义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与传统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法和艺术效果的决裂,印象主义是西方油画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
人们从印象派的发展中看到,对传统的继承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亦步亦趋了,而应是站在新的起点上的重新观照,而这个新的起点就是印象派。
(印象派莫奈《印象·日出》,1872,布上油画风景,48×63cm,巴黎马尔莫丹艺术陈列馆藏)正是因为有了印象派,人们对传统的观念改变了,也是因为印象派,西方艺术才可以重新认识传统和清理传统,并由此而迈入现代。
对于西方油画艺术来说,所谓迈入现代,就意味着彻底抛弃由文艺复兴建立起的三维错觉空间的观念(这种转变与西方艺术家对东方艺术的理解是分不开的,尽管也许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使绘画逐步走向画的表平面,并进而进入真实三维空间,就意味着更大的创作自由度和由外部世界转入内心世界(排除了画面的具体指向,而更倾向于精神性,最后走向观念性),就意味着油画纯形式要素的独立(点、线、面、色、形、结构、空间等成为主要研究对象,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甚至为当代心理学所吸收)。
当然这一切在印象派那里还多多少少被蒙蔽在传统的阴影之下,而这使另一些人感到不满。
这些人进一步发展了印象派的某些方面,由此而产生了“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修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1884—1886,布上油画人物,208×308cm,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藏)我们将看到,20世纪的艺术,无论是赞成的还是反对的,都与印象派有关,而且它们将在印象派所引发的一套新的原则下从事创作。
“后印象主义”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
它不是一个确定的流派,而是一种思潮。
该词由英国艺术评论家并曾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福莱(Roger Fry,1866-1934)提出的。
印象派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答:印象派又称为“外光派”,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艺术流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
1874年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印象派由此而得名。
处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向现代派过渡的重要转折点上。
印象派在艺术观点上与传统艺术一脉相承,强调艺术的真实性原则,在技法、色彩等方面则与传统艺术背道而驰,给现代艺术以直接启示,使后来的绘画艺术在视觉与审美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变化。
印象派引导了近代艺术史上,第一次对传统艺术反叛的艺术革命。
他们的这种叛逆精神,刺激着传统艺术现代化的进程。
印象派成了19世纪末反叛的代名词,不仅他们绘画理论的产生源于对传统的反叛,即使印象派的内部反叛精神也使得印象派更加多元化。
印象派强调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
绘画技巧上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光色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把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去。
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给后来的现代美术以极大的影响。
但同时印象派脱离了以往艺术形式对历史和宗教的依赖,艺术家们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创作观念和程序。
艺术家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了纯粹的视觉感受上,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变得不再重要。
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区别与联系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早期印象派分为两派,以莫奈为代表的注重色彩,以德加为首的注重形体造型.后印象派认为绘画不应拘泥于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强调主观理性和自我情感、个性的表现。
风格方面:印象派:印象派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阳光下的景物,根据自己的眼睛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色彩的微妙变化。
他们有意放松严谨的造型,笔法多样,注重光与色本身,题材成为光色的载体和附属品。
代表画家有:马奈,德加,莫奈,毕沙罗,雷诺阿。
新印象派:在印象派发展的时候,法国又出现的新的用色方法,以修拉为代表的“点彩派”。
新印象派的画家,在创作时不仅应用光线的分析和视觉的生理特征,以达到最高纯度和新鲜的色调,造成明亮辉映的画面。
而且,在画面上更进一步表现明朗的秩序观念。
后印象派:美术史家把印象派之后出现的几位风格迥异的天才画家统称为“后印象派”,他们更集中突出的表现颜色与光影的变化。
代表画家有:梵高,高更,塞尚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
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梵高塞尚修拉劳特累克高更特点:印象派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
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
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
印象主义绘画专注外光画,主题的作⽤被弱化了,⽽且把兴趣扩⼤到从前认为难以处理的题材。
印象主义绘画以再现⾃然对象瞬间的光⾊关系为⽬的,它基本上属于⼀种图绘的风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印象主义是巴罗克风格的发展,是写实主义视觉实验的延伸,是⽂艺复兴以来“再现性”传统绘画发展的极⾄。
前期印象派的⼤师⼈物主要有莫奈、德加和雷诺阿。
印象主义是⼀个松散的艺术社团。
这个社团没有明确的纲领。
艺术家集合在⼀起,仅仅因为画风⽐较⼀致,便于共同举办展览。
参与展出的艺术家,有的仅在⼀段时间内迷恋于印象主义画风,后来则另有追求;有的在绘画风格上曾多次变化反复。
此外,参与画家的⽔平也不尽⼀致。
绘画中的印象主义是和法国⽂学中的⾃然主义流派相对应的。
印象主义和⾃然主义都曾受到哲学上实证主义的影响。
后印象主义艺术运动是1885年⾄1905年间出现于法国的⼀种绘画风格,它包括所有印象主义派⽣出来的或者与之对⽴艺术运动,譬如:新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综合主义和纳⽐派等等。
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皆是以感觉⽽⽤科学的⽅法作画,是⼀种⾮常客观的艺术,也是写实主义过分发达的结果。
受哲学及⽂学⽅⾯反客观的科学之影响,绘画不得不加⼊了主观的成份,亦即以个性为基础的强烈⾃我表现。
另受东⽅简洁明了的⼭⽔画风影响,以及更为精密和正确的照相术之纯客观⽐较观点来看,都是激起后期印象派艺术兴起的原因。
通俗地说,印象主义表现的是瞬息即逝的光⾊效果,过分的最求感受光⾊,以偶然代替必然。
既然是凭感觉,那必然是主观的,所以印象派所描绘的是运⽤主观的颜⾊来描绘的客观事物后印象派完全不⼀样了,能够先⾃⼰主观的感情,表现⾃⼰的主观情绪,这种⾊彩就是客观物体的原来⾊彩已经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这种的物象来表达⼈类⾃⾝内⼼的⼀种主观情感,所以这种画派更多的是认为不能像印象主义模仿世界,⽽是表达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
绘画流派中印象派的发展与现实指导意义
(一)印象派的起源
印象派绘画也叫做印象主义,又被称做为"外光派",它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
名称的来源是一次评论家们傲慢的讽刺,在1874年莫奈创作的一幅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因为与传统的绘画形式不同,重点突出了“光”与“影”而没有实物的具象,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的画作遭到学院派们的强烈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以莫奈为首的画家们是"印象派",故此得名为印象派。
这一流派代表画家除了莫奈外还有、雷诺阿、修拉以及塞尚等画家。
(二)印象派的发展
印象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早期的19世纪60年代形成的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和19世纪末由后印象主义脱胎的新印象派。
最初的印象主义是画家们不再拘囿于室内作画和传统技法,而是离开画室,去向自然中描绘光与色的沟通变幻,打破了对于颜色的传统观念,不再局限于固有色,而是根据时间与光影来确定事物的颜色,着力于表现天然。
后印象主义从对自然的尊崇上又对自我意识进行了抽离和剖析,在印象派的基础上增添了个人的情绪,由物自然的过渡到人,这一时期的印象派因为与早期的印象派在画风表达上有着区别被称作“后印象派”在这的画家着重表现的不再是景观的描绘,而是自我情感的抒发,继承了印象派颜色的灵活运用上加深了画面布局的内涵,这一时期代表画家有凡高、高更等。
新印象主义是从后印象主义发展而来的,新印象主义的画家以修拉、克罗斯、西涅克等作家为主,这些作家认为印象派虽然不囿于形式和技法,但是太过随意,难以形成严格统一的标准,而且在光与色的研究上不够科学,希望能够以科学的方法和具体的标准来使这一派能够为人所知,用色点排列作画,规范用色选取。
这个时期也标志着印象派发展较为成熟,为更多的人所知并且进行分析。
一、印象派的特点与个性
印象派对于绘画艺术是有划时代的意义的,当艺术流于形式和死板的教条时,印象派的画家们打破了传统,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
注重个人的感受,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颜色和形态去进行创作,强调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在19世纪的欧洲,因为宗教势力的发展,画家们的
创作内容都是以历史和宗教为主,这样过度的依赖导致了创作活力的减少,而印象派画家抛弃了固有的创作观念和僵化的程式。
重新把艺术体验回归到了人本身。
印象派的主要特征是对光与色的处理,还有“光、色、形、意、美”的结合,与之前的画作相比有明显的改变,一改肃穆庄严的棕调,更加灵活跳跃,用人眼将在自然光下看到的景色进行描绘,微妙幽暗的阴影在画中出现,意境深远,生机盎然。
在立意上也更加注重自然和生动,虽然看似在描摹客观景物,但是在整体的构架和颜色的运用中整体带来一种清新而深远的感觉,于客观存在和主观意识进行了辩证性的表达。
二、印象派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技法指导
印象派对于后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画家个人的感受代替了技法的传授,对于光影颜色的运用也是十分有突破性的,这对于学习相关专业的我来说也非常具有学习的意义,小笔触和原色并用重叠和补色手法,在创作当中也进行了参考性的运用,当然,除了要练好基本的技法之外,对于艺术创作更要注重个人的体验和总结,不要一味参考课本和描摹前人的画作,这样会固化自己的思想,要在艺术创作中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二)精神层面
印象派对于艺术的理解和人性的思考是非常有高度的,其精神在于敢于打破传统,追求自己的的意志,对于绘画艺术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任何一位优秀的画家都有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因为艺术就是服务于精神的自由和美好的,当艺术的主体不再是人,而是成为歌颂标榜某种事物的道具,那它就不再有发展的空间了,器物只会在时间中老化腐朽,而艺术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在印象派画家的身上除了对于技法的学习,更要传承这种创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