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灌肠的注意事项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小儿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规范一、操作目的镇静、催眠及治疗肠道感染。
二、评估要点评估患儿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及耐受程度、肛周皮肤黏膜情况。
三、物品准备1、治疗盘内:治疗巾内备注洗器及肛管(根据患儿年龄选择不同型号的肛管)、血管钳、弯盘、润滑剂、棉签、卫生纸、一次性防水垫单、水温计、一次性清洁手套、小垫枕、手消毒剂;2、根据医嘱准备灌肠溶液:10%水合氯醛或者其他抗生素溶液10-20毫升;温开水2-5毫升;3、其他:输液架、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酌情备便盆、便盆巾。
四、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儿,协助患儿先排便。
3、洗手,戴口罩。
4、根据医嘱取灌肠溶液进行配置,测量溶液温度38℃。
5、酌情整理治疗台,再次洗手。
6、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再次核对。
7、协助患儿脱去裤子,取仰卧位,将小垫枕垫于患儿臀下,使臀部抬高10cm,解开尿布,如无大小便,可用尿布垫在臀部和便盆之间。
8、置垫单于臀下,患儿臀部放于便盆宽边上,双膝屈曲,约束固定患儿,适当遮盖患儿保暖。
9、再次核对,戴手套,注洗器抽吸药液,连接肛管,排气夹管。
10、润滑灌肠管前端(婴儿2.5-4cm,幼儿5-7.5cm)。
11、分开臀部,暴露肛门,将肛管缓缓插入肛门,年长配合患儿指导作深呼吸,置入后固定肛管,松开血管钳缓慢注入药液,护士一手持肛管,同时观察灌肠液下降速度及患儿情况。
注入完毕后再注入温开水2-5ml。
润滑灌肠管前端(婴儿2.5-4cm,幼儿5-7.5cm)。
12、抬高肛管尾端,待液体全部注入后,用卫生纸包裹后拔出肛管,清洁398。
小儿灌肠的留意事项灌肠是将必定量的溶液经由过程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忙病人排便.排气.也可借输入的药物,达到肯定诊断和进行治疗的目标.小儿经常应用灌肠液:10%水合氯醛.开塞露.蒙脱石散.吲哚美辛.退热方1.10%水合氯醛经常应用于MRI检讨儿童,MRI检讨须要患者制动.安静,因为MRI检讨时光长.噪声大,患儿对四周情况和仪器生疏,更轻易产生恐怖心理,是以,大多半患儿在苏醒状况下,不克不及合营检讨.水合氯醛具有沉着.催眠.抗惊厥感化,且起效快,中断时光长,平日服药后10~20min患者即可入眠,中断6~8h,醒后无不适感.2.开塞露是一种润滑剂,其成分主如果由甘油和其他帮助药物构成.临床上平日应用开塞露刺激肠壁引起排便反射来协助排便.开塞露为缓泻药类非处方药品,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其易于排出.3.蒙脱石散是很细的粉末,不溶于水,口服或灌肠后能平均地散布到全部肠腔概况,可以吸附病原体,使之跟着粪便排出体外,还能恢复小肠的正常蠕动,修复被破坏的肠细胞等,所以对急.慢性腹泻都有很好的后果. 临床实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具有层纹状构造和非平均性电荷散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极强的固定.克制造用,使其掉去致病感化;此外对消化道黏膜还具有很强的笼罩呵护才能,修复.进步黏膜樊篱对进击因子的防御功效,具有均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感化. 思密达蒙脱石散一般是不接收的,副感化就是轻易导致便秘的产生. 由此也可以知道,思密达蒙脱石不消失依附性.4.吲哚美辛别名消炎痛,具有明显的清热.消炎.抗风湿感化.吲哚美辛可有用克制体内前列腺素(PG)合成而产生解热感化.以消炎痛研细粉末和水保存灌肠,可退高热,以中药水煎制成退热方灌肠,药物可经由过程肠道直接被接收,可帮助退高热.小儿灌肠的留意事项:1、灌肠前对家长及患儿进行心理劝导,说明灌肠目标.留意事项,以及物品预备,应用保存或不保存灌肠法进行灌肠.2、在灌入10%水合氯醛.蒙脱石散或吲哚美辛.退热方药物前,为进步疗效,灌肠前嘱家长让患儿先排便,以防灌入药液后还未经接收患儿将药液排出.3、灌肠时患儿多处于哺乳式,如许便利护理人员进行操纵.4、在灌入10%水合氯醛.蒙脱石散或吲哚美辛.退热方药物后,家长应将患儿的臀部夹紧并举高10cm阁下,使灌入的药液保存的时光更长,更利于肠粘膜的充分接收,并做好记载.灌入开塞露后患儿平卧尽可能保存5~10分钟后排便,以利粪便软化.5、沉着药如10%水合氯醛药液注入后,应选择安静的地方让患儿睡觉.特殊提示离院较远的患儿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在路途中睡觉,以免下降患儿对药液的迟钝性,下降药液沉着.催眠的效率,给检讨带来便利.6、降温灌肠,可用吲哚美辛.退热方尽量多保存30分钟今后再排便,排便后隔半小时再测量体温并记载.7、灌肠进程中留意不雅察病人的反响,须要时应立刻停滞灌肠,进行处理.8、赐与女童灌肠时,要留意区分阴道与肛门,以免误将灌肠管拔出阴道.。
小儿空气灌肠注意事项小儿空气灌肠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肠蠕动功能失调或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的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排除体内积聚的废物,促进肠道蠕动,恢复正常排便功能。
但是,在进行小儿空气灌肠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首先,进行小儿空气灌肠前,需要详细了解孩子的病史和症状。
因为小儿空气灌肠并不适用于所有病情,比如肠梗阻、严重腹泻、炎症肠病等情况下,是不适合使用空气灌肠的。
因此,我们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确保适用空气灌肠的情况。
其次,进行小儿空气灌肠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器材。
一般来说,我们会使用柔软且细长的管子,以减小对孩子肠道的刺激。
在使用前,需要检查管子是否完整无损,并清洗消毒,以确保无菌状态。
接下来,在进行小儿空气灌肠时,需要保持适当的体位。
推荐的体位是让孩子趴在床上或手术台上,屁股稍微抬高,以有利于气体排出。
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孩子的下腹部做些按摩,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气体的顺利排出。
另外,小儿空气灌肠时需要注意灌入气体的速度和压力。
一般来说,我们使用的气体压力应该不超过20毫米汞柱,流速需要缓慢稳定。
过快的流速或过高的压力可能会导致肠道受损,引起肠道气体积聚,甚至发生穿孔,造成严重后果。
此外,进行小儿空气灌肠时需要选择适当的容量。
灌入的气体容量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和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对于幼儿,我们可以先从较小的容量开始,逐渐增加。
如果孩子有不适或出现痛苦的表现,需要及时停止灌肠。
在空气灌肠的过程中,还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反应。
如果孩子出现呕吐、剧烈疼痛、腹胀等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停止灌肠,并向医生报告。
此外,灌肠后需要观察孩子的排气和排便情况。
灌肠后应该能够排出积聚的气体和大便,如果孩子仍然便秘或有其他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最后,小儿空气灌肠后还需要做好后续的护理工作。
灌肠后,我们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水分和高纤维饮食,帮助肠道排出废物,预防便秘的再次发生。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观察孩子的饮食和排便情况,及时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保持正常的肠道功能。
小儿灌肠方法和步骤小儿灌肠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儿童医疗措施,通常用于治疗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
灌肠的目的是通过灌注液体到肛门,刺激肠壁,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儿灌肠的方法和步骤。
1. 准备工作在进行小儿灌肠前,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
包括:器械准备(灌肠器、鲍尔球、导管等)、液体准备(生理盐水、植物油、甘油等)、保护措施(防水垫、手套、衣物保护等),同时准备一个安全、安静、干净方便的环境。
2. 环境准备将小儿放置在工作区域,可以选择让他们侧卧或仰卧,以便于操作。
可以使用防水垫,以防止液体溢出。
确保环境安静,保持愉快的氛围。
3. 沟通和安抚在进行灌肠之前,与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使他们了解将要进行的操作,并尽量安抚他们的情绪。
可以使用一些儿童喜欢的玩具或游戏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4. 清洁肛门使用温水和肥皂清洗小儿的肛门,确保肛门区域干净,减少感染的风险。
同时,可以戴上手套,以确保操作的卫生。
5. 准备灌肠器将灌肠器放入温水中泡软,然后用无菌的盖子盖好。
将一端连接到灌肠器,另一端连接到导管。
6. 准备灌肠液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灌肠液体。
比如,对于便秘问题,可以选择植物油或甘油。
对于消化不良问题,可以选择生理盐水。
确保灌肠液体温度适宜,通常为37左右。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需的灌肠液体量。
7. 灌肠操作用手将小儿的臀部轻轻抬起,然后用另一只手抓住股侧外缘的软组织。
用拇指和食指分开肛门,使其保持张开状态。
将灌肠器的导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2厘米。
让灌肠液体缓慢地进入肠道,如果孩子感到不舒服,可以暂停灌肠,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安抚他们。
通常,浸泡在温水中的灌肠器对部分儿童产生了刺激,并且触摸肠壁引起了排便的反射。
8. 排气和排便当灌肠液体进入肠道后,保持导管的位置不变,使液体在肠道内发挥作用。
然后,小儿可能会有排气和排便的感觉。
可以适当按摩小儿的腹部以帮助排气和排便。
在排便结束之后,小儿的肠道内可能还有一些残留物,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肛门并用纸巾清洁。
小儿中药灌肠操作流程小儿中药灌肠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它通过直接将药物注入肠道,以达到清热、通便、滋润肠道等治疗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儿中药灌肠的操作流程,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小儿中药灌肠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物和器具。
药物一般为中药煎剂,需要按照医嘱配制好。
器具包括灌肠袋、灌肠管、润滑剂、消毒酒精棉球等。
在使用前,要确保灌肠袋和灌肠管是干净的,并进行消毒处理。
2. 安全防护。
在进行小儿中药灌肠时,需要确保操作者和患儿都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操作者需要洗净双手,并戴上手套,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同时,要确保患儿处于安全的姿势,如侧卧位,以免在操作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 操作步骤。
(1)准备好药物和器具后,将药物倒入灌肠袋中,并将袋子悬挂在一定高度,确保药液能够顺利流入患儿的肠道。
(2)操作者戴上手套,使用消毒酒精棉球对灌肠管进行消毒处理,并在管口涂抹适量的润滑剂,以便插入患儿的肛门。
(3)轻轻抬起患儿的小腿,将润滑后的灌肠管缓慢插入肛门,插入深度一般为5-8厘米,要避免用力过猛,以免损伤肠道。
(4)将灌肠管插入后,缓慢地将药液注入患儿的肠道中,注意控制流速,避免造成不适。
(5)待药液注入完毕后,将灌肠管缓慢拔出,让患儿保持一定时间的侧卧位,以便药物在肠道内发挥作用。
(6)操作完成后,将使用过的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确保下次使用时干净卫生。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小儿中药灌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按照医嘱配制药物,控制好药液的温度和流速,避免对患儿造成不适。
(2)操作者要轻柔细心,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对患儿造成伤害或不适。
(3)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4)操作完成后,要及时清理和消毒使用过的器具,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卫生安全。
总之,小儿中药灌肠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做完灌肠的注意事项做完灌肠后,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饮食注意:灌肠后的头几个小时内,应避免进食任何固体和液体。
此时,肠道可能仍在清理过程中,进食可能引发腹痛或腹泻等不适症状。
等待医生或护士的指示后再开始进食。
2. 饮食调整:在灌肠后,医生可能会建议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纤维或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肠道的负担。
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米粥、面条、煮鸡蛋、白面包等,有助于恢复肠道功能。
3. 饮水注意:在灌肠后,应适量饮水以补充体液。
但要避免过量饮水,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建议饮用白开水或淡盐水,避免饮用冷饮和刺激性饮料。
4. 活动注意:灌肠后,可以适度进行轻度的身体活动,如散步或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
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恢复肠道功能。
但要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引起不适症状或影响灌肠效果。
5. 观察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灌肠后,应密切观察大便情况。
正常情况下,灌肠后24小时内应有排便,颜色应稍带黄色或棕色。
如排便异常,如频繁腹泻、便秘、大量出血、持续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6. 避免过度用药:灌肠后,应避免过度使用通便药物或止泻药物,以免对肠道造成过度刺激或依赖。
7. 心理护理:灌肠可能对部分人来说是一种尴尬或难以接受的过程,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支持和理解。
如有需要,可以与医生或护士沟通,解答疑虑。
8. 注意个人卫生:灌肠后,应保持个人卫生,特别是手部卫生。
及时洗手并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以避免感染。
9. 定期复诊:灌肠后,医生可能会安排患者定期复诊,以观察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并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复诊,并及时汇报自己的身体状况。
10. 遵循医生指示:灌肠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护理,包括使用药物、饮食调整等,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总结起来,做完灌肠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饮水、活动、观察肠道功能恢复情况、避免过度用药、心理护理、个人卫生、定期复诊以及遵循医生指示等。
小儿灌肠操作流程(保留)
保留灌肠
一、目的:
自肛门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或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常用于镇静、催眠及应用肠道杀菌剂等。
二、注意事项:
1.保留灌肠前,应了解灌肠的目的和病变部位,以便采取合适位置。
如病变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应取左侧卧位,如病变在回盲部应取右侧卧位。
2.肛管要细,插入要深,使灌入药物能保留较长时间,有利于肠粘膜充分吸收,增强疗效。
3.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的患儿及排便失禁的患儿均不宜保留灌肠。
小儿灌肠的知识点总结一、适用于灌肠的儿童年龄小儿灌肠通常适用于2岁及以上的儿童,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更容易配合操作。
对于1岁以下的宝宝,由于肛门括约肌尚未发育成熟,一般不建议进行灌肠操作。
另外,对于新生儿和早产儿,也需要谨慎对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二、适用的灌肠液小儿灌肠可使用多种灌肠液,比如温开水、食醋水、甘油等。
不同的灌肠液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一般来说,温开水对于儿童便秘的治疗效果较好,而食醋水则适用于有食积性便秘的儿童。
此外,在使用灌肠液前,需要确认灌肠液的温度适宜,以免对孩子的肠道造成伤害。
三、操作步骤进行小儿灌肠时,家长需要事先准备好所需的灌肠器和灌肠液,确保操作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情况。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将灌肠器清洁干净,将灌肠液温度调整到合适的温度。
告诉孩子进行灌肠的目的,让孩子配合。
2. 增加润滑剂:在进行灌肠前,涂抹适量的凡士林或甘油于灌肠器的头部,以减轻灌肠时的不适感。
3. 就位:将孩子放在换尿布台或者尿布垫上,将孩子的小腿向上抬高,以便操作。
4. 进行灌肠:将灌肠器头部轻轻插入孩子的肛门,缓慢注入灌肠液。
在放液时,应将灌肠器头部抽出,以让灌肠液顺利排出。
5. 观察:进行灌肠后,家长需要观察孩子的体态,以确保小儿灌肠的过程没有产生不适感。
四、注意事项1. 缓解孩子的恐惧:对于一些较为敏感的孩子,可能会对小儿灌肠过程感到害怕和拒绝。
家长需要适度耐心解释,帮助孩子缓解恐惧心理。
2. 注意肛门卫生:进行小儿灌肠后,需要及时清洁孩子的肛门,以防细菌感染。
3. 遵循医嘱:在进行小儿灌肠时,家长需要遵循医生的嘱咐,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不可擅自更改灌肠液的种类或用量。
5. 注意安全:在进行小儿灌肠时,家长需要确保操作环境安全,避免孩子因不慎跌倒或受伤。
小儿灌肠是一种常见的治疗便秘的方法,但在进行小儿灌肠时,家长需要了解相关知识,合理选择灌肠液和采取正确的操作步骤,以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不影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灌肠的目的及操作注意事项
一、灌肠的目的:
(1)通过导管从患者的肛门通过直肠插到结肠,然后将液体灌注到体内,灌肠可以起到通便排气的效果;
(2)促进肠蠕动,软化和清除粪便;
(3)而且还可以降温、催产或者稀释肠内的毒物;
(4)灌肠还可以起到供给药物、营养和水分等作用。
二、操作注意事项:
(1)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向病人解释,嘱其排尿,屏风遮挡。
(2)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及橡胶单于臀下,弯盘放于臀边。
不能自我控制排便的病人可取仰卧位,臀下垫便盘。
盖好被子,只暴露臀部。
(3)挂灌肠筒于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润滑肛管,并排气,夹紧肛管。
(4)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成人7~10cm,小儿4~7cm),松开夹子,使溶液缓慢灌入。
(5)观察液体灌入情况,如灌入受阻,可稍移动肛管;有便意时,适当放低灌肠筒,并嘱病人深呼吸。
(6)液体将流完时,夹紧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弯盘内,擦净肛门。
嘱病人平卧,保留5~10分钟后排便。
(7)清理用物,并做好记录,如1/E表示灌肠后大便一次灌肠操作注意事项要点:首先一定要根据医嘱,做好准备,灌肠溶液的温度一定要适中。
携物品一定
要放在患者旁边,病人左侧卧位之后,根据要求将肛管放入,置入之后要将肛管固定好,让灌肠溶液慢慢注入,随时留意病人反应。
溶液即将灌完的时候,让病人夹紧肛管,然后将肛管拔出,放入弯盘。
灌肠结束后,病人平卧等10—20分钟后再排便。
小儿灌肠操作技术注意事项《小儿灌肠操作技术注意事项》嗨,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小儿灌肠可是个挺重要的事情呢。
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唠唠小儿灌肠操作技术的那些注意事项。
我有个小弟弟,有一次他生病,医生就说可能需要灌肠。
我当时可好奇了,就缠着医生问东问西。
这才知道,灌肠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的,就像盖房子得按照步骤来,不然房子就会倒一样,灌肠要是不注意那些事儿,也会出问题呢。
首先呢,灌肠前的准备可不能马虎。
咱们得选对灌肠的东西呀。
灌肠液就像士兵的武器一样重要。
那灌肠液的温度可太关键啦。
不能太烫,要是太烫就像把小弟弟或者小妹妹的肠子放在热水里煮一样,那得多疼啊!可也不能太凉,凉飕飕的灌肠液进去,就好像冬天突然有块冰掉进了肚子里,小宝贝肯定会难受得哇哇大哭的。
一般来说,灌肠液的温度要接近咱们身体的温度,大概37℃到38℃左右就比较合适啦。
我就问医生:“为啥要这么讲究温度呢?”医生叔叔笑着说:“小宝贝的肠子可娇嫩了,温度不合适会刺激到它,就像咱们的手碰了太烫或者太凉的东西会缩回来一样。
”还有啊,灌肠液的量也得好好把控。
这就像给小杯子倒水,倒多了会溢出来,倒少了又达不到效果。
小婴儿和大一点的小朋友需要的量可不一样呢。
小婴儿可能只需要几十毫升,而大一点的小朋友可能就需要一百多毫升。
这得根据小朋友的年龄、体重还有病情来决定。
我就想啊,这可真复杂,就像做数学题一样,要考虑好多因素呢。
在灌肠之前,护士姐姐还会跟小宝贝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好好聊天。
这是为啥呢?这就像是一场战斗前的动员大会呀。
护士姐姐要告诉大人们灌肠是怎么回事,让他们别太担心。
我看到护士姐姐很温柔地跟小宝贝的妈妈说:“阿姨,您别太担心,这个灌肠对宝宝的病有帮助的。
不过呢,灌肠的时候宝宝可能会有点不舒服,您要在旁边安慰他哦。
”小宝贝的妈妈就一个劲儿地点头,我能看出来她还是有点紧张,就像我每次考试前一样,心里七上八下的。
然后就到灌肠的时候啦。
这时候,小宝贝的姿势很重要哦。
小儿灌肠的注意事项小儿灌肠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和预防小儿便秘的方法。
在进行小儿灌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择合适的时间。
最佳时间是在孩子排便前30分钟至1小时进行灌肠。
这样可以增加排便的效果。
其次,选择合适的灌肠液。
常见的小儿灌肠液有生理盐水、开塞露和甘露醇等。
灌肠液选择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情况来确定。
一般而言,生理盐水适合婴儿和较小的儿童,开塞露和甘露醇适合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
在选择灌肠液时,最好遵循医生的建议。
第三,准备好所需要的器具。
进行小儿灌肠需要准备灌肠器、塑料膜、润滑剂等。
这些器具需要提前准备好,并确保清洁和安全。
第四,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在进行灌肠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与孩子的沟通和情感交流。
首先,要向孩子解释灌肠的目的和过程,以减少孩子的恐惧和紧张情绪。
在操作时,要轻柔地握住灌肠器,将灌肠液缓慢注入孩子的肛门。
要注意控制注入的速度和量,避免对孩子造成不适。
第五,确保操作的卫生和安全。
在进行灌肠前,要先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
将灌肠器和其他器具洗净并消毒,以确保操作的卫生和安全。
同时,要观察孩子的反应和身体状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咨询医生。
第六,进行灌肠后,要帮助孩子排气和排便。
可以通过轻轻按摩孩子的腹部来促进排气和排便。
同时,还可以提供饮水和饮食,以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
最后,进行灌肠后需要进行清洁和消毒。
将灌肠器和其他器具清洗干净,彻底清洁孩子的肛门区域,并注意防止感染的发生。
总结起来,小儿灌肠是治疗便秘的一种常见方法。
在进行小儿灌肠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灌肠液,准备好所需的器具,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确保卫生和安全,帮助孩子排气和排便,并在操作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同时,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进行操作。
一、概述小儿灌肠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小儿便秘、肠道寄生虫感染、肠道准备等疾病。
灌肠治疗可以有效清除肠道内的积粪、毒素,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灌肠治疗方案及流程。
二、治疗方案1. 适应症(1)便秘:小儿便秘是灌肠治疗的主要适应症,包括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等。
(2)肠道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绦虫等引起的肠道寄生虫感染。
(3)肠道准备:如肠道手术、内镜检查等。
2. 禁忌症(1)肠道出血: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等。
(2)肠道狭窄:如肠套叠、肠扭转等。
(3)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
(4)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
三、灌肠溶液的选择1. 生理盐水:适用于大多数小儿灌肠治疗。
2. 灌肠油:适用于治疗肠道寄生虫感染。
3. 甘油灌肠剂:适用于小儿便秘。
四、灌肠流程1. 准备工作(1)环境:选择安静、清洁的房间,确保患儿舒适。
(2)设备:准备灌肠筒、肛管、润滑剂、手套等。
(3)灌肠溶液: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灌肠溶液。
2. 操作步骤(1)患儿取侧卧位,双腿屈曲,臀部略抬高。
(2)戴好手套,润滑肛管前端。
(3)将肛管轻轻插入肛门,插入深度约为10-15厘米。
(4)缓慢倒入灌肠溶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患儿不适。
(5)灌肠结束后,嘱患儿保留灌肠溶液5-10分钟。
(6)拔除肛管,嘱患儿清洁肛门。
3. 观察与护理(1)观察患儿面色、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
(2)观察灌肠后有无排便,记录排便次数、性状等。
(3)密切观察患儿有无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
(4)保持患儿清洁、舒适,及时更换尿布。
五、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 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避免损伤肠道。
3. 选择合适的灌肠溶液,避免刺激肠道。
4. 观察患儿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操作。
5. 加强患儿心理护理,减轻恐惧感。
六、总结小儿灌肠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多种疾病。
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确保患儿安全、舒适。
小儿灌肠的注意事项小儿灌肠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儿童便秘的方法。
在进行小儿灌肠时,家长需要遵循一些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小儿灌肠的注意事项:1.准备工作在进行小儿灌肠前,家长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包括一套灌肠器具、温水、医用润滑剂和纸尿布。
确保所有器具和材料都是干净的并严格遵守卫生规范。
2.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小儿灌肠需要时间和耐心,家长应选择一个安静和舒适的环境进行。
确保孩子在进行灌肠时能够放松和专注。
3.与医生或护士沟通在进行小儿灌肠前,家长需要与医生或护士进行沟通,以了解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困惑,应及时向专业人士咨询。
4.保持孩子的舒适在进行小儿灌肠时,家长需要注重孩子的舒适感。
可以在固定的位置上放置柔软的垫子,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舒适度。
同时,可以给孩子讲故事或唱歌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轻不适和紧张情绪。
5.确保操作正确家长需要准确的操作小儿灌肠器具。
首先,涂抹医用润滑剂在灌肠器的套管和头部,以减少不适感。
然后,缓慢地将灌肠器的头部插入孩子的肛门,以适合孩子的年龄和体重。
轻轻推进,直到大约2-3厘米,不要用力或过于深入。
6.控制水流速度当开始注入温水时,家长需要控制水流的速度和压力。
水流过快可能会引起不适和刺激性排便。
通过轻轻的挤压灌肠器的球部,以适当的速度和节奏进行注入。
如果孩子感到不舒服或疼痛,应立即停止注水并等待几分钟。
7.保持孩子的安全在进行小儿灌肠时,家长需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
不要离开孩子的视线,以防止他们在注入过程中移动或滚动。
如果孩子的不适或疼痛加剧,应立即停止灌肠并与医生或护士联系。
8.适度的灌肠量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适度的灌肠量。
过大或过小的灌肠量都可能影响治疗的效果。
最好在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确定合适的灌肠量。
9.记录和观察每次进行小儿灌肠后,家长需要记录相关的数据,包括灌肠的时间、灌肠量和孩子的排便情况。
观察孩子的排便频率和性状,并及时向医生或护士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小儿灌肠法及注意事项小儿灌肠法及注意事项作为一名家长,当孩子出现便秘、腹泻等消化问题时,我们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孩子舒缓症状。
灌肠,就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消化问题的方法之一。
但是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灌肠仍然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操作。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小儿灌肠法及注意事项。
一、小儿灌肠是什么?小儿灌肠是指将液体或半液体药物通过直肠或肛门注入肠道内,以起到润滑、软化、排毒、止泻等治疗作用的方法。
儿童由于肠道发育尚未成熟、食物成分多元和饮食不规律等原因,易出现腹泻、便秘等消化不良症状,这时适当地进行小儿灌肠可以起到相当好的效果。
二、小儿灌肠的方法1、摆放体位:灌肠开始前首先要让孩子保持体位,可以让孩子侧躺或俯卧,选择适合孩子的舒适姿势。
2、准备器材: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合适的管子,有专门的小儿灌肠器等,注意消毒可以选择药房购买一次性的小儿灌肠器材料。
3、准备液体:灌肠液体根据医嘱倒入器材里,灌肠液的配方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和病情来制定,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灌药操作:将灌肠器插入肛门,再顺着肠道将药液慢慢灌入,一般不超过100毫升,快速灌入会引起腹泻或肠腔损伤等。
三、小儿灌肠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时间:灌肠最好在孩子排便或要排便之前进行,这样能够将排便物一起排出,起到更好的清肠效果。
2、药液温度:药液最好在36℃-38℃之间,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孩子的舒适。
3、灌药时间:灌药的周期一般为5-10天为一疗程,疗程过程中需要单独的肠内营养。
4、灌药间隔时间:每天最好进行一次药液灌肠,时间间隔一般在6-8小时为宜。
5、注意观察:注入药液后,注意观察孩子的腹部有无疼痛、腹泻等症状,及时向医生汇报情况。
总之,小儿灌肠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消化问题的方法之一,但操作前仍需了解相关知识并跟随医生指导,以确保治疗效果的实现以及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注意及时补充营养,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儿科灌肠知识点总结一、适应症1. 儿童便秘:婴幼儿由于饮食、生长发育等因素,易出现便秘情况。
如连续3天以上未排便,且伴有腹胀、不适等症状,可考虑进行灌肠治疗。
2. 肠道感染:某些病毒性肠道感染或细菌性肠炎,可导致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干燥,造成便秘。
此时可通过灌肠清洗肠道,加速废物排出,缓解症状。
3. 肠梗阻:儿童肠梗阻病因多种多样,如畸形性疾病、肠套叠、息肉等,可引起排便困难。
此时需要及时进行灌肠以减轻梗阻症状。
4. 预手术准备:某些小儿外科手术前需要清洁肠道,以减少手术风险。
灌肠在此时可以发挥作用。
二、操作要点1. 术前准备:灌肠前需对儿童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病史、症状、体征等情况。
同时告知儿童和家长灌肠的目的、过程、可能的不适感等信息,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2. 工具准备:准备好专用的灌肠器具,如塑料灌肠袋或软管,选择适当的尺寸和长度。
另外,备好生理盐水或药物,确保灌肠过程中使用。
3. 预热灌肠器具:将灌肠器具中的生理盐水或药物放入温水中预热,使其与体温接近,减少灌肠过程中的不适感。
4. 体位选择:将儿童置于侧卧位,保持舒适姿势,缓解紧张情绪。
家长可协助固定儿童身体,以利于操作。
5. 穿戴手套:医护人员在进行灌肠操作前,应佩戴干净的手套,以确保操作的卫生。
6. 肛门擦拭:用温水湿润的棉球轻轻擦拭儿童的肛门,以减少灌肠过程中的刺激感。
7. 缓慢注入:将预热好的生理盐水或药物缓慢注入肠道,以避免刺激肠道蠕动。
8. 观察症状:在灌肠过程中,医护人员需注意观察儿童的情况,如有不耐受、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停止灌肠。
9. 顺应儿童体位:在灌肠过程中应根据儿童的情况,灵活调整姿势,以减少痛苦和不适感。
10. 完成后处理:等待灌肠物排出后,及时清洁和安抚儿童,确保其舒适和安全。
三、注意事项1. 配合家长:在进行儿科灌肠时,需要得到家长的充分理解和配合,协助固定儿童身体,减轻其紧张情绪。
2. 安全第一:医护人员在进行儿科灌肠操作时,需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避免造成儿童的伤害。
新生儿灌肠操作规范篇一:灌肠技术操作规范七、灌肠技术(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安全地为患者实施不同治疗需要的灌肠;清洁肠道,解除便秘及肠胀气;降温;为诊断性检查及手术做准备。
(二)工作规范要点。
1.评估患者的年龄、意识、情绪及配合程度,有无灌肠禁忌症。
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止灌肠;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500毫升,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厘米。
2.告知患者及家属灌肠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配合。
3.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的浓度、剂量、温度适宜。
4.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阿米巴痢疾患者取右侧卧位。
5.按照要求置入肛管,置入合适长度后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
6.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发生意外。
7.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时,灌肠后保留30分钟后再排便,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
8.清洁灌肠应反复多次,首先用肥皂水,再用生理盐水,直至排出液澄清、无粪便为止。
9.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根据灌肠目的保持适当时间再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
10.操作结束后,做好肛周清洁,整理床单位。
11.观察排出大便的量、颜色、性质及排便次数并做好记录。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3.达到各种灌肠治疗的效果,无并发症发生。
篇二:小儿小量保留灌肠操作评分标准新生儿药物灌肠操作评分标准篇三:灌肠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灌肠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一)大量不保留灌肠法1、目的⑴解除便秘、肠胀气。
⑵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
⑶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⑷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2、评估⑴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
⑵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排便情况和生活自理能力。
小儿灌肠的注意事项
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排便、排气。
也可借输入的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进行治疗的目的。
小儿常用灌肠液:10%水合氯醛、开塞露、蒙脱石散、吲哚美辛、退热方
1、10%水合氯醛常用于MRI检查儿童,MRI检查需要患者制动、安静,由于MRI检查时间长、噪声大,患儿对周围环境和仪器陌生,更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大多数患儿在清醒状态下,不能配合检查。
水合氯醛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且起效快,持续时间长,通常服药后10~20min患者即可入眠,持续6~8h,醒后无不适感。
2、开塞露是一种润滑剂,其成分主要是由甘油和其他辅助药物组成。
临床上通常运用开塞露刺激肠壁引起排便反射来协助排便。
开塞露为缓泻药类非处方药品,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其易于排出。
3、蒙脱石散是很细的粉末,不溶于水,口服或灌肠后能均匀地分布到整个肠腔表面,可以吸附病原体,使之随着粪便排出体外,还能恢复小肠的正常蠕动,修复被损坏的肠细胞等,所以对急、慢性腹泻都有很好的效果。
临床适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具有层纹状结构和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作用;此外对消化道黏膜还具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
思密达蒙脱石散一般是不吸收的,副作用就是容易导致便秘的发生。
由此也可以知道,思密达蒙脱石不存在依赖性。
4、吲哚美辛又名消炎痛,具有显著的清热、消炎、抗风湿作用。
吲哚美辛可有效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合成而产生解热作用。
以消炎痛研细粉末和水保留灌肠,可退高热,以中药水煎制成退热方灌肠,药物可通过肠道直接被吸收,可辅助退高热。
小儿灌肠的注意事项:
1、灌肠前对家长及患儿进行心理疏导,解释灌肠目的、注意事项,以及物品准备,运用保留或
不保留灌肠法进行灌肠。
2、在灌入10%水合氯醛、蒙脱石散或吲哚美辛、退热方药物前,为提高疗效,灌肠前嘱家
长让患儿先排便,以防灌入药液后还未经吸收患儿将药液排出。
3、灌肠时患儿多处于哺乳式,这样方便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4、在灌入10%水合氯醛、蒙脱石散或吲哚美辛、退热方药物后,家长应将患儿的臀部夹紧
并抬高10cm左右,使灌入的药液保留的时间更长,更利于肠粘膜的充分吸收,并做好记录。
灌入开塞露后患儿平卧尽可能保留5~10分钟后排便,以利粪便软化。
5、镇静药如10%水合氯醛药液注入后,应选择安静的地方让患儿睡觉。
特别提醒离院较远
的患儿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在路途中睡觉,以免降低患儿对药液的敏感性,降低药液镇静、催眠的效力,给检查带来不便。
6、降温灌肠,可用吲哚美辛、退热方尽量多保留30分钟以后再排便,排便后隔半小时再
测量体温并记录。
7、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必要时应立即停止灌肠,进行处理。
8、给予女童灌肠时,要注意区分阴道与肛门,以免误将灌肠管插入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