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啮齿类行为学实验
- 格式:pptx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29
第1篇一、实验背景焦虑作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在人类和动物中均有体现。
在动物行为学研究中,了解动物的焦虑行为对于揭示心理健康问题的生物学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动物焦虑环境,观察和记录实验动物的行为反应,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动物焦虑行为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在模拟焦虑环境中的行为表现。
2. 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如抗焦虑药物、环境适应等)对动物焦虑行为的影响。
3. 探讨动物焦虑行为的潜在生物学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成年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设备- 实验箱:尺寸为1m×1m×1.5m,分为明亮区(60%)和暗区(40%)。
- 行为记录仪:用于记录动物在实验箱中的活动情况。
- 抗焦虑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
3. 实验方法(1)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实验流程- 预适应:将实验动物放入实验箱中适应环境,观察其行为表现。
- 基线测试:记录实验动物在实验箱中的活动情况,包括活动次数、停留时间等。
- 干预处理:实验组给予抗焦虑药物,对照组给予安慰剂。
- 再适应:将实验动物重新放入实验箱中适应环境,观察其行为表现。
- 再测试:记录实验动物在实验箱中的活动情况,与基线测试结果进行对比。
4.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基线测试、干预处理和再测试中的行为差异。
四、实验结果1. 实验动物在模拟焦虑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在实验箱中,实验动物表现出明显的焦虑行为,如紧张、颤抖、四处游走等。
2. 抗焦虑药物对动物焦虑行为的影响给予抗焦虑药物后,实验组动物在实验箱中的焦虑行为明显减少,活动次数和停留时间均有所降低。
3. 环境适应对动物焦虑行为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环境适应后,实验动物在实验箱中的焦虑行为有所改善,但与实验组相比,改善程度较低。
五、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模拟焦虑环境能够有效诱发实验动物的焦虑行为。
渐冻症行为学实验
渐冻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导致患者逐渐失去运动能力。
在关于渐冻症的医学研究中,有一个可评定药物对运动功能影响程度的行为学实验,即转棒实验。
转棒实验提供了一种检测啮齿类动物运动功能的方便方法。
实验中,动物在不停转动的棒上按其旋转方法相反的方向运动,由于剧烈运动,使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不能及时的排除和转化,肌肉很快就进入疲劳状态,从而小鼠从棒上跌落下来。
通过转棒实验,可以检测评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损坏以及药物对运动协调功能和疲劳的影响。
此外,该实验还可用于疲劳实验、骨骼肌松弛实验、中枢神经抑制实验等。
需要注意的是,渐冻症行为学实验需要在专业的实验设施中进行,并遵守相关的实验伦理和操作规范。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渐冻症的信息,请咨询专业的医生或研究机构。
附3. 大(小)鼠Morris水迷宫“水迷宫”是由Richard Morris在1984年发明的,随后他阐述了评估学习记忆方法的细节和步骤。
近30年来,在行为神经科学研究中,它成为最常用的验室研究工具之一。
水迷宫实验常被用于啮齿类动物神经认知疾病模型的验证和神经认知治疗可行性的评估。
有相当多的试验者利用水迷宫来评价动物的学习与记忆能力,同时也利用该实验评价水迷宫成绩、神经递质系统、药物作用之间的关系。
通过非常多的应用,水迷宫实验在当代神经科学研究中占据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实验将大(小)鼠置于恒温水池中,大(小)鼠会试图找到让自己脱离浸在水中的位置,在池中特定位置放置一个平台,让大(小)鼠通过学习知道平台的位置,之后撤去平台,通过对大(小)鼠空间探索训练与定向航行实验中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评价大(小)鼠的对空间位置学习能力以及记忆能力一、操作步骤:1. 使用CLEVER公司行为学观测系统,北京硕林苑科技有限公司的SLY-WMS装置联合分析,水迷宫主要由一圆柱型水池和一可移动位置的站台组成。
水池高70cm,直径160cm,站台直径8cm,水池上空通过一个数字摄相机与计算机相连接。
预先在水池中注入清水,水深40cm,加入炭素墨水/奶粉使池水变为不透明的黑/白色,站台表面为黑/白色,使大(小)鼠不能看到,水面高出站台表面0.5cm。
水温控制在19~21℃,在水池上标定相同一点作为每次实验大(小)鼠的入水点。
2.实验前一天让大(小)鼠自由游泳2min以适应周围环境,从第一天开始,每天训练4次,每次随机选择一个入水点,将大(小)鼠面向池壁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大鼠寻找并爬上平台的路线图及所需时间(逃避潜伏期)。
4次训练大(小)鼠分别从四个不同的入水点入水,如果在120s内未找到平台,需将其引至平台。
这时潜伏期记为120s,每次训练间隔60s,连续4~7天。
3.实验时,将大(小)鼠置于水中,记录逃避潜伏期、轨迹图、各象限游泳距离。
新事物识别实验(Novel Object Recognition Test,NORT)是一种常用于评估动物(尤其是啮齿类动物如大鼠和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行为学实验。
该实验基于动物对新奇事物的天然好奇心和探索行为。
以下是进行新事物识别实验时可能需要遵循的一些排除标准:
健康状况:任何显示疾病迹象或异常行为的动物都应被排除。
例如,体重过轻或过重、毛发光泽异常、行动不便等。
先前的经验:如果动物在实验前已经接触过可能的“新事物”,则这些动物可能不适合参与实验,因为它们不会对“新事物”表现出预期的好奇心。
焦虑或过度活跃:一些动物可能表现出高度的焦虑或过度活跃,这可能会影响它们对新事物的探索。
这些动物可能需要被排除或单独分析。
感官缺陷:视觉、嗅觉或其他感官缺陷可能会影响动物对新事物的识别和探索。
因此,有感官缺陷的动物通常会被排除。
年龄:年龄过大或过小的动物可能不适合参与实验,因为它们的认知能力和探索行为可能与成年动物不同。
怀孕或哺乳期:怀孕或哺乳期的动物可能会有不同的行为模式,因此通常会被排除。
药物治疗或遗传操作:近期接受过药物治疗或遗传操作的动物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排除。
社交因素:在某些情况下,动物的社交状态(如独居或群居)可能会影响其在新事物识别实验中的表现。
学习障碍:已知有学习障碍的动物应被排除,因为它们可能无法正常完成新事物识别任务。
请注意,具体的排除标准可能会根据实验的具体目标、设计和条件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实验之前,最好详细规划并确定合适的排除标准。
有头吴脑说行为:不同实验条件下小鼠的行为差异新物体识别有头吴脑说行为,大家好,我是吴文远。
新物体识别实验(novel object recognition test,NOR)是一种非奖赏性的、简单的认知记忆实验,其利用动物喜欢探究新奇事物的天,在实验前不需要对动物进行学习训练,可避免在学习训练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NOR实验可用于研究啮齿类动物的工作记忆、注意力、焦虑以及对新物体的偏爱等即],因此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增多。
以往的研究中,由于缺乏对NOR实验具体检测条件如物体材质、检测间隔(inter-trial intervals,ITI)等的详细阐述,影响了该实验方法的质量控制和规范化,限制了该方法的推广应用。
本研究考察了影响NOR实验的环节——ITI以确定最佳检测条件,进行了重复实验,期望该实验方法可更好地用于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评价。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健康雄性ICR小鼠,8周龄,130只,体质量24~26g。
将小鼠饲养在温度(22±1)龙控制的环境中,12h明暗循环,自由饮食和饮水,1周后进行实验。
1.2NOR实验实验前5d,实验人员每天将小鼠放到手上抚触5min,消除小鼠的紧张恐惧感。
实验前1d,将小鼠放入观察箱内,安静环境下让其适应观察箱1h。
剔除在开场中活动异常的小鼠(活动过少、活动过多、转圈等)。
实验当天,先将小鼠放到实验室,让其适应环境1h,然后进行正式实验。
编辑新物体识别 XR——XX117 上海欣软NOR实验包含两个测试阶段(图1)。
阶段1(T1):在40cmx40cm 开场的两个相对的区域中央放置2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物体1和1'),将小鼠单独放入开场中探索10min。
探索完毕后将小鼠取出,放回饲养笼。
清理观察箱,消除异味。
阶段2(T2):间隔一定时间后,物体1不变(旧物体),物体1'更换为物体2(新物体),再将小鼠放入开场中探索5min。
实验结束后,彻底清理观察箱。
总结篇之Y迷宫(Y-Maze)(1)Y迷宫实验介绍Y迷宫主要应用于动物的辨别性学习,工作记忆及参考记忆的测试。
Y迷宫由三个完全相同的臂组成。
每个臂尽头有食物提供装置,根据分析动物取食的策略即进入各臂的次数、时间、正确次数、错误次数、路线等参数可以反映出实验动物的空间记忆能力。
相对而言,Y迷宫简便、可行,相对八臂迷宫来说更加简单,有一定的实用性,现常用于学习记忆功能评价。
Y迷宫、八臂迷宫这类食物奖赏型迷宫任务能够检测啮齿类动物与海马和前额叶脑区相关的空间参考记忆和空间工作记忆。
当动物在迷宫中寻找食物时,动物需要根据迷宫周围的视觉标示,记住它已搜寻过的迷宫臂,以避免重复进入同一个臂,从而有效地获得食物。
这种类型的记忆能指导进行中的行为,被称为工作记忆。
Y迷宫实验模型用来研究啮齿类动物的空间识别记忆能力,这相对于被动回避等实验的优点在于:这种迷宫利用了啮齿类动物对新异环境天然探究的自然习性,不需要动物学习任何规则来趋利避害,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动物对新异环境的识别记忆能力(Dellu et al, 2000; Dellu et al, 1992; Martin et al, 2003)。
(2)Y迷宫装置Y迷宫用医用有机板制作,内外壁贴黑色胶纸。
共3个臂,各个臂夹角120 度,每一臂尺寸30 cm×8 cm×15 cm(长×宽×高),在中央处各有一个可移动的隔板,在迷宫各个臂内贴上不同几何图形,作为视觉标记。
每个Y迷宫的 3 个臂被随机设为:新异臂(novel arm)、起始臂(start arm)和其他臂(other arm)。
新异臂:在实验的第 1 个阶段即训练期时用隔板挡住,在第 2 个阶段即测试期时打开;起始臂:小鼠进入迷宫时所在的臂。
整个实验过程中起始臂和其他臂都是一直打开,动物可以自由出入。
迷宫内铺垫木屑,每次训练或测试结束后,混匀各个臂里的锯末,以防动物残留气味干扰。
Y-迷宫Y-迷宫同时观察动物的逃避条件反射能力和空间辨别能力,并且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可满足一些特殊需要(如在大鼠头部埋藏电极以便测量脑电圈或引导脑诱发电位时不宜使用水迷宫)等,因而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目前在探讨痴呆的病理发病机制和观察药物疗效方面,多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Y电迷宫检测,根据其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来判断建模是否成功或药物有无疗效。
1.实验原理啮齿类动物天生喜欢探索新型环境。
当小鼠置于Y迷宫中,将探索最近最少到过的臂,故往往在3个臂中间交替探索,这需要用到工作记忆和视觉辨别记忆2.仪器装置Y迷宫由1个中心区和其周围连接的3个完全相同的臂组成,3个臂的相互夹角为120°。
在中央交界处各有1个可移动的隔板,3个臂底部为可通电的铜栅,各个臂内贴上不同几何图形,作为视觉标记3.实验内容(1)自发性交替( spontaneous alternation behavior)):Y-迷宫三个臂随机设为AB、C,小鼠由其中的一臂末端放入,自由探索8min,依次记录小鼠进入每个臂的顺序号,由此统计进入各个臂的总次数、总交替数(为含连续3个臂序号的三联串总次数)。
自发交替率=总交替数/可能交替数(进入各个臂的总次数-2)×100%进入各个臂的总次数用于评价动物在Y迷宫的活动。
(2)新奇目标识别(atwo- trial recognition test):Y-迷宫三个臂随机设为新奇臂( novel arn)、起始臂( start arn)和其他臂( other arn),其中新奇臂先用挡板隔离。
老鼠由起始臂放入Y迷宫,先在起始臂和其他臂中探索10min,4h后,新奇臂的挡板打开,小鼠由起始臂放入,在3个臂中自由探索5min,依次记录小鼠所进入每个臂的顺序号和时间,统计小鼠在每个臂所消耗的时间百分比。
每只小鼠实验结束后用75%酒精擦拭、清洗,以最大程度减少动物通过嗅觉进行线索识别。
69。
犬是_. ( AD )A.季节性发情动物B.夏季单发情动物C.冬季单发情动物 D。
春秋季单发情动物70.下列动物中 ,_属于季节性发情动物。
(BD )A.大鼠B.猫 C。
小鼠 D。
犬71.犬的发情期分为_. ( AB )A.发情前期B.发情期C.发情后期 D。
静止期72.犬的饲养管理应注意_. ( ABCD )A。
需要有运动场地,排除吠声对周围环境的干扰B.注意各种营养成分的配合C.定期驱虫,免疫接种疫苗D.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做好隔离检疫工作73。
Beagle 犬有_特性。
(ABCD )A.体形小,毛短B.温驯易捕,亲近人C.对环境适应力强,抗病力强 D。
性成熟早,产仔多74。
Beagle犬有_等应用价值. (ABCD )A。
药理、毒理学实验 B。
实验外科学C.基础医学研究 D。
行为学、肿瘤学研究75.犬的发情季节一般在_ ( AD )A.春季B.冬季C.夏季 D。
秋季76。
猫属于____动物. (AD )A。
哺乳纲 B。
偶蹄目 C。
爬行纲 D.食肉目77.猫的生活特性有_。
( ABCD )A。
孤独而自由的生活 B。
牙齿和爪十分尖锐,善捕捉、攀登C.受到机械和化学刺激易发生咳嗽 D.平衡感好,瞬膜反应敏感等78。
猫的发情季节在_。
( ABD )A。
春季 B。
冬季 C.夏季 D。
秋季79。
猫的应用价值有_。
( ABCD )A。
生理学研究 B.药理学研究C。
传染性疾病及其它疾病的研究 D。
疾病动物模型80。
猫的饲养管理应注意_____。
( ABCD )A。
补充维生素 B。
有活动场地C。
做好隔离检疫工作 D.环境要求清洁干燥81.猕猴属于_____. ( AB )A.哺乳纲B.灵长目C.爬行纲D.食肉目82.通过_可以判断猕猴是否怀孕. (ABCD )A.雌猴的体征B.月经C.激素实验等检査 D。
乳头变化83_具有颊囊. (AC )A.猕猴B.豚鼠C.地鼠 D。
猫84.猕猴的应用价值有_. ( ABCD )A.生理学研究 B。
神经啮齿动物的行为和认知研究神经啮齿动物是一类生活在陆地上、身体小巧的啮齿类动物,例如老鼠、仓鼠、豚鼠等。
它们在动物学研究领域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主要是因为它们生活环境广泛、繁殖能力强,还有很多生物学现象在这些小型动物身上都可以进行模拟研究。
神经啮齿动物的肢体行为和认知能力一直是生物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基于对其简单生理功能的研究,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很多关于神经啮齿动物行为和认知的奥秘。
1. 生理和解剖学特征神经啮齿动物的身体相对较小,常规大小为100g至500g之间。
它们的身体外形类似于老鼠,但是尾巴相对较短。
神经啮齿动物的大脑结构与成人类哺乳动物的相当一致,其中海马体、大脑皮层、基底核、胆囊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等器官成为了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老鼠被广泛应用在认知神经科学这个领域。
神经啮齿动物在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行为是很容易进行模拟研究的,同时老鼠的视觉和听觉系统也被发现与哺乳动物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2. 神经啮齿动物的纵向轮廓和横向轮廓研究表明,神经啮齿动物在纵向轮廓和横向轮廓上具有非常不同的行为习惯。
纵向轮廓:它是研究神经啮齿动物行为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通常会在老鼠的体内植入电极,随让老鼠存于某种特定环境下移动,观察其电活动行为。
这种建议有助于研究神经啮齿动物执行某些任务时的神经表现。
横向轮廓:它主要通过观察神经啮齿动物的行为施加刺激,并测量作为响应的神经表现,从而来认知神经啮齿动物的行为。
在这种实验中,研究人员通常采用心理学范式,如驯化反应测量仓鼠的情绪和认知能力。
研究人员同时也关注神经啮齿动物在环境中的行为表现。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老鼠在不同的鼻垫输入信号下可以被训练成不同的行为策略。
这种行为就被称为“鼻垫口令”行为。
3. 认知和行为的评估神经啮齿动物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对其项目测量是必须的。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选择一些特定的测试项目来进行测量,常用的测试包括:自然行为测试:例如,适应能力测试和空间记忆测试,采用特殊的实验器材以测量神经啮齿动物特定行为方式的反应和时间。
回避实验在非临床有效性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行为学试验研究药物对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人和动物的内部心理过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只能根据可观察到的刺激反应来推测脑内发生的过程,对脑内记忆过程的研究只能从人类或动物学习或执行某项任务后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他们的操作成绩或反应时间来衡量这些过程的编码形式、贮存量、保持时间和它们所依赖的条件等等。
学习、记忆实验方法的基础是条件反射,各种各样的方法均由此衍化出来。
目前已经建立了大量的学习记忆研究的行为学方法,各有优缺点。
现将常用的动物学习、记忆实验方法简述如下。
一、抑制性(被动)回避1. 跳台实验原理:在一个开阔的空间,动物大部分时间都在边缘与角落里活动。
在方形空间中心设置一个高的平台,底部铺以铜栅,铜栅通电。
当把动物放在平台上时,它几乎立即跳下平台,并向四周进行探索。
如果动物跳下平台时受到电击,其正常反应是跳回平台以躲避伤害性刺激。
多数动物可能再次或多次跳至铜栅上,受到电击后又迅速跳回平台。
观察指标:首次跳下平台的潜伏期、一定时间内受电击的次数(错误次数),24小时后受电击的动物数、第一次跳下平台的潜伏期和一定时间内的错误总数。
优缺点:简便易行,根据试验设备的不同,一次可同时试验多只动物,可实现组间平行操作。
既可观察药物对记忆过程的影响,也可观察对学习的影响。
有较高的敏感性,尤适合于药物初筛。
缺点是动物的回避性反应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检测大量的动物。
如需减少差异或少用动物,可对动物进行预选或按学习成绩好坏分档次进行试验。
2. 避暗实验原理:利用小鼠或大鼠具有趋暗避明的习性设计的装置,一半是暗室,一半是明室,中间有一小洞相连。
暗室底部铺有通电的铜栅。
动物进入暗室即受到电击。
观察指标:首次受电击的潜伏期、24小时后进入暗室的动物数、潜伏期、一定时间内受电击的次数。
优缺点:简便易行。
根据需要设计反应箱的多少,同时训练多个动物,可实现组间平行操作。
以潜伏期作为指标,动物间的差异小于跳台法。
大小鼠焦虑行为实验方法概述
姜宁;姚彩虹;叶帆;孙秀萍;刘新民
【期刊名称】《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年(卷),期】2022(30)5
【摘要】焦虑行为学实验是研究焦虑症等神经精神疾病发生机制及开发防护措施的必要手段。
焦虑行为实验方法主要是基于啮齿类动物的探索本性与外界环境的矛盾“冲突”从而引起焦虑情绪或动物面临不可避免或即将发生的厌恶性刺激时做出的情绪适应性反应建立的。
常用的大小鼠焦虑行为实验方法可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性。
非条件反射包括探究行为、社会行为和防御行为,经典的实验方法包括旷场、高架十字迷宫、明暗箱、孔板、新奇环境摄食抑制实验等。
条件反射包括饮水冲突、Geller-Seifter冲突等。
本文首次对常用的大鼠和小鼠焦虑行为实验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评价指标进行系统的概述,旨在为研究者们在进行焦虑行为学实验时选择合适的行为学方法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698-704)
【作者】姜宁;姚彩虹;叶帆;孙秀萍;刘新民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33
【相关文献】
1.合欢皮对小鼠焦虑行为影响及抗焦虑活性部位筛选
2.清心丸对小鼠抗焦虑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3.熟地黄干预小鼠焦虑行为实验
4.大小鼠抑郁行为实验方法概述
5.咖啡因和可口可乐对大、小鼠的急性行为学效应(一)——对正常小鼠和记忆障碍小鼠被动回避性行为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啮齿类动物有同理心吗作者:比邻星来源:《电脑报》2021年第29期实验开始,请设想你是一只大鼠。
在你的面前有两个机关,每个机关旁分别放了一颗糖。
选择吃掉其中一颗时,隔壁笼子的大鼠会遭受足底电击;选择另一颗时,隔壁大鼠毫发无损。
你的选择是?很明显你没有理由加害同伴,因此会选择吃掉另一颗糖,大家相安无事。
大鼠和你想的一样。
重新开始。
你的面前有两个机关,一个机关的旁边放了一颗糖,另一个放了两颗。
如果选择吃掉两颗糖,隔壁笼子的大鼠会遭受电击。
你可能要想想了,享受更多美味的代价就是加害同伴。
但是足底电击,想想就难受,为了一颗糖不至于。
于是,你犹豫一下还是放弃了两颗糖的机关。
大鼠也是这么想的,不过没有第一次那么坚定了。
再重新开始,一个机关旁边放了一颗糖,另一个居然逆天地放了三颗!啧,三倍的快乐,比第二杯半价的喜悦还要多得多。
要不悄悄吃掉吧?反正那哥们儿就难受一下,不会有什么危险,我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大鼠怎么想的我还没来得及问它,但的确,它没有放弃那个三颗糖的机关。
这是科学家针对啮齿类动物的同理心设计的一个行为学实验。
就像你平时感受到的那样,人类具有同理心,也就是“感同身受”的能力。
哪怕没有亲身经历,当看到别人正在或可能遭受痛苦时,你也会觉得揪心。
正是这样的感受会让你尽量避免伤害他人。
那么动物呢?它们也有情感。
科学家在某些动物的大脑中发现了一些神奇的神经元,当动物目睹自己的同伴在遭受痛苦时,脑中的这部分神经元便开始放电活跃。
有趣的是,在自己受到同样的痛苦时,这些神经元同样会活跃。
除了痛苦,开心快乐的事,日常的其他行为也都能被拷贝。
那些神经元就像镜子,让动物自己的和同伴的行为引起了同步的情绪反应。
于是科学家给这些神经元取了个名字:镜像神经元。
这是动物同理心的神经生物学解释,目前已经发现人类、其他灵长类、啮齿类、鸟类动物中都有镜像神经元。
激发这些神经元的开关是“目击”,只要看到了,就会感同身受般地痛苦。
但目击和加害是两码事,当明确知道对方很疼的时候,动物会主动避免加害吗?这就是此次研究想搞明白的问题。
Morris水迷宫本实验由美国科学家Richard GM Morris 于1981年建立。
最初用于研究脑内结构对学习和记忆的调节作用,后来逐步发展成为目前最为常用的评价动物学习与记忆的模型。
这一实验的基础是,啮齿类动物在水中有强烈的逃避水环境的动机,并以最快、最直接的途径逃离水环境。
学会逃避水环境的过程体现动物的学习能力;根据周围环境进行空间定位,有目的地游往水中安全的地方(平台),体现动物的空间记忆能力。
(一)实验设备实验用大鼠或小鼠进行。
大鼠水迷宫实验设备包括一个灰色或黑色圆形水池(直径200cm,高100cm;小鼠规格尺寸减半)、一个平台(直径10cm)、一台跟踪摄像机以及摄像机相联的计算机(图25-1)。
池内盛水,深50cm,水温为摄氏22~24℃。
平台置于水面下 2cm(小鼠为1cm)。
在水中加入奶粉或牛奶将水搅浑以免让动物看清水下平台。
摄像机位于水池中央上方200cm,可记录动物的位置、游泳距离和时间(从而可计算出游泳速度)以及游泳路径等。
房间周围墙壁上贴上色彩鲜明、形状不同的图画用为迷宫外暗示(extra-maze cues)。
(二)实验方法分获得性训练、探查和对位训练3个过程。
1.获得性训练(Acquisition phase)理论上将水池分为4个象限,平台置于其中一个象限区的中央。
(1)将动物(大鼠或小鼠)头朝池壁放入水中,放入位置随机取东、西、南、北四个起始位置之一。
记录动物找到水下平台的时间(s)。
在前几次训练中,如果这个时间超过60s,则引导动物到平台。
让动物在平台上停留10s.(2)将动物移开、擦干。
必要时将动物(尤其是大鼠)放在150W 的白炽灯下烤5min,放回笼内。
每只动物每天训练4次,两次训练之间间隔15~20min,连续训练5d。
2.探查训练(probe trial 1) 最后一次获得性训练结束后的第二天,将平台撤除,开始60s的探查训练。
将动物由原先平台象限的对侧放入水中。
小型啮齿类实验动物整体标本制作及应用目的通过对传统的小型动物标本制作方法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与改进,形成了新的制作方法,提高实验动物利用率。
方法本文以 KM 小鼠为例,仅仅除去颅腔、胸腔、腹腔内容物,保留皮毛、肌肉和骨骼,经过精心整形和固定后,采用 0. 4% 的硫酸锌和 4% 的甲醛配成混合溶液,加入氯化钾配制成饱和防腐溶液浸泡 20 d 后,取出清洗晾干处理,对颅腔填充胶泥,装上义眼即可制作成动物整体标本。
结果标本外部形态自然, ___无异味,标本符合啮齿类动物的典型形态。
结论本次实验动物标本制作的 KM 小鼠整体小型啮齿类实验动物标本制作方法较传统的浸制标本或剥制标本制作简便,并且环保,实验材料易得,成本较低,可在教学、科学普及中 ___使用。
关键词:啮齿类;标本;实验动物;教学:Q95-34 :A :1006-6179( 2020) 06-0062-04 DOI: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0. 06. 012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融合了医学、动物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新兴综合性学科。
实验动物主要是以科研、教学、医疗、鉴定、诊断、生物制品制造等需要实验动物标本教学,课堂讲授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既能实现直观地认识到实验动物品种、品系、了解生物学特性,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好奇心,活[1]。
每年有大量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动物学的兴趣,又避免了教学的实验动物投入到教学、科研和科普应用中,然而动物实验在国际上必须遵守“ 3R”原则,优化实验动物中咬伤学生、浪费实验动物资源等现象。
同时,通过实验动物标本制作,也培养学生学习动物学的浓厚教学方案,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减轻实验动物疼[6]。
实验动物标本痛,尽量使用没有知觉的试验材料代替实验动物教制作更是充分发挥其社会资源价值,敬畏生命,实现[2]。
将实验动物制作尽可能少用实验动物的伦理目标。
成标本应用于教学、科普上,是一条有效可行的途小型啮齿类实验动物,主要包括小鼠、大鼠、豚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