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故事美术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13课《动物的故事》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动物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13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了解动物的特点和形态,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动物的种类、特点、生活习性等,并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学生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动物作品。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喜爱,他们好奇心强,善于观察,但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还在初级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掌握动物的特点和形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掌握动物的特点和形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动物的特点和形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生动有趣地展开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动物的歌曲,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动物的种类、特点、生活习性等,让学生了解动物的世界。
3.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观察和描绘动物的特点和形态,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元素。
4.实践: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动物绘画或手工制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5.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总结: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课的重点。
可以设计成动物的轮廓,内部填充不同种类的动物名称,旁边标注特点和形态,方便学生回顾和记忆。
第13课动物的故事(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学会观察动物的外形、颜色和动作。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创作出富有故事性的动物画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学会用绘画语言表现动物。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出富有故事性的动物画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动物图片、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1.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并简要介绍动物的特点。
2. 学习观察动物2.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颜色和动作,了解动物的特点。
2.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动物的特点,并在全班分享。
3. 学习绘画动物3.1 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动物。
3.2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尝试绘画自己喜欢的动物。
4. 创作动物故事画作4.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故事性的动物画作。
4.2 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5.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
5.2 师生共同评价作品,给予建议和鼓励。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动物的特点和绘画技巧。
6.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动物,尝试用绘画语言表现动物的特点。
2. 家长协助孩子,共同创作一幅富有故事性的动物画作。
六、板书设计第13课动物的故事1. 动物的特点:外形、颜色、动作2. 绘画技巧:线条、色彩3. 创作富有故事性的动物画作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2. 学生在观察动物、绘画动物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3. 部分学生在创作故事性动物画作时,想象力不足,需加强引导。
21大班美术《猫咪的故事》教案+课件+点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1大班美术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猫咪的故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猫咪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学会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表现猫咪的形象,培养观察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猫咪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掌握猫咪绘画的基本技巧。
2. 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创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猫咪形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注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猫咪的特点,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猫咪形象。
2. 教学重点:猫咪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的表现,以及绘画技巧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投影仪、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水桶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水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猫咪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猫咪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2)教师示范绘画猫咪的过程,讲解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的运用。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绘画猫咪,教师巡回指导。
3.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一幅猫咪绘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互相展示作品,交流心得,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动物的特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板书设计1. 《猫咪的故事》2. 内容:(1)猫咪的生活习性(2)猫咪的形态特征(3)绘画技巧:线条、形状、色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猫咪的故事”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绘画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 学生拓展:鼓励学生课后关注其他动物的特点,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3. 课后延伸:组织一次“动物世界”主题绘画比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动物的故事美术教案
《动物的故事美术教案》
嘿,大家好呀!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一个超有趣的动物故事美术教案。
有一次啊,我带着一群小朋友去动物园。
哎呀呀,那可真是热闹非凡!一进动物园,小朋友们就叽叽喳喳个不停,兴奋得像一群小麻雀。
我们先来到了猴子区。
那些小猴子呀,上蹿下跳的,可调皮啦!其中有一只特别逗,它居然拿着一根香蕉在那耍宝,一会儿把香蕉抛起来,一会儿又用脚去接,逗得小朋友们哈哈大笑。
“哇,老师,那猴子好有意思呀!”一个小朋友大声说。
“哈哈,是啊,那我们来画一画这些可爱的小猴子吧。
”我笑着回应道。
于是,小朋友们就找了个地方坐下,拿出画笔和纸开始画起来。
“老师,我不会画猴子的脸。
”一个小女孩有点着急地说。
“别急别急,宝贝,你看那只猴子的脸,是不是圆圆的呀,眼睛大大的,还有个小嘴巴呢。
”我耐心地指导着。
在我的帮助下,小朋友们都画出了自己心目中可爱的猴子。
看着他们那认真又开心的样子,我心里也特别高兴。
这就是我和小朋友们在动物园的有趣经历啦,通过观察动物,让他们
用画笔描绘出自己眼中的动物世界。
怎么样,这个动物故事美术教案有意思吧!哈哈!。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13课动物的故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动物的故事》是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动物的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动物的形象和场景,供学生参考和创作。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动物的形象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绘画时往往难以把握动物的比例和细节,对于复杂的场景和动态的动物描绘有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动物的形象和特点,提高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动物的生活情景,提高绘画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动物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观察和描绘出不同动物的形象和特点。
2.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动物的生活情景和动态。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示范、练习、评价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和课件,展示不同动物的形象和场景。
2.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动物图片和视频,供学生观察和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动物的形象和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特点和情景。
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和原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动物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和模仿。
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尝试描绘出动物的形象和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动物的生活情景和动态。
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展示自己的创意和绘画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内容和目标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设计动物的故事美术小学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十三《动物的故事》授课时间月日教材分析:《动物的故事》一课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的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以“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形式截取故事中的一个片断,并设计出故事主人公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把故事描绘出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尝试把自己喜欢的一个动物故事通过一个或多个画面表现出来。
过程与方法:在绘画中,能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故事的内容表现得生动、有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准确的运用色彩来强调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动物故事的表现教学难点: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
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
教法:直观教学法、演示教学法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绘画纸、绘画工具等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5分)我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听故事,能说说你都听过哪些动物故事吗(预设:《龟兔赛跑》《丑小鸭》《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等谁能讲一个动物故事(指名讲故事)这位同学讲得很好,但是我们只听到了故事的内容而看不到故事里主人公的形象,多可惜啊,要是既能知道故事的内容又能看到这些生动的形象,那该多好啊。
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动物故事——小马过河。
(播放课件)怎么样,喜欢这个故事吗你也可以把自己熟悉、喜欢的动物故事,用自己一双灵巧的手把它画出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你心中----动物的故事。
(板书)二欣赏动画片(7分)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了。
为了让同学们能准确把握动物形象,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你们最喜欢的——动画片!(播放动画片)你最喜欢里面的那个主人翁形象(师生交流)老师最喜欢《龟兔赛跑》里面的乌龟和兔子了了,下面看老师怎样把它们画出来。
(师范画、讲解)三讲解例画(10分)老师还带来了小朋友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看,这是一位小朋友创作的动物连环画——《小鸡生病了》。
幼儿园美术创作小故事某一天,幼儿园的老师带着孩子们进入了美术课堂,展示了一些色彩缤纷、造型各异的小动物画作品。
孩子们看了这些画之后,被吸引了,兴奋地想自己也尝试绘画。
于是,老师就开始了一节关于动物绘画的课程。
老师首先给孩子们讲解了一些小动物的形态特征和色彩搭配,然后给孩子们分发了颜色鲜艳的画笔和画纸。
孩子们开始用手指和画笔画出了自己想象中的小动物,创作出了各种形状奇特的小动物,有大耳朵小兔子,有披着斑马条纹的小狗狗,还有用彩色粘纸拼成的小鸟儿等等。
其中,有一个叫小明的孩子,他最开始画的小兔子比较生硬,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开始观察和模仿兔子的形态特征和动作,再结合自己的想象,最终创作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俏皮小兔子,他很高兴,也受到了同学们的赞扬。
还有一个叫小芳的孩子,她非常喜欢画画,她的画经常特别精细,老师鼓励她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增强画作的表现力。
于是小芳开始改变自己一直以来只用单色调的画风,添加了一些彩色,结果画出的作品显得更加生动可爱。
当课堂时间快结束时,老师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拿到画台上展示。
孩子们互相欣赏着彼此的作品,有的孩子还好奇地问同学们画作中的小动物是怎么想象出来的,有的孩子则缤纷的颜色和自己的小故事连成了一片。
当然,也有一些孩子的小动物画作未必形状准确,但是可以清晰地看出他们的一份真诚。
这节美术课结束时,老师又可以看到孩子们的思维成果和创造力。
虽然有些孩子只是画出了一些看上去有些憨态可掬、拙劣有余的小动物,但是他们依旧拥有了自己的一份成就感和喜悦。
从这节美术课上,孩子们不仅获得了美术创作技巧,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这些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未来的成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动物的故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动物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动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动物故事,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绘画基础,但对动物的故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有一定的接触和认识,但对动物的特点和习性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2.通过描绘动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动物,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绘出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出动物的故事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2.绘画法: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出动物的故事和情感。
3.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绘画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课件:准备《第13课动物的故事》的教材和课件。
2.动物图片和视频:准备不同动物的图片和视频,用于观察和展示。
3.绘画材料:准备纸张、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喜爱。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第13课动物的故事》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故事和情感。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开始绘画自己喜欢的动物故事。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绘画中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小组成员,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动物小故事乌鸦,小兔子和狐狸一只乌鸦坐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
一只小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干吗?”乌鸦答道:“当然啦,为什么不呢?”于是,兔子便坐在树下,开始休息。
突然,一只狐狸出现了。
狐狸跳向兔子……并把它给吃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要想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干,你必须坐(做)得非常非常高。
鹦鹉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
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
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
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
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相反许多能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老虎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
A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
B急死了,骂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A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二十一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
特别是入关在即,电信,银行,保险,甚至是公务员这些我们以为非常稳定和有保障的企业,也会面临许多的变数。
当更多的老虎来临时,我们有没有准备好自己的跑鞋?羊羔的说服力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
他的邻居是个猎户,院子里养了一群凶猛的猎狗。
这些猎狗经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
牧场主几次请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不以为然,口头上答应,可没过几天,他家的猎狗又跳进牧场横冲直闯,咬伤了好几只小羊。
忍无可忍的牧场主找镇上的法官评理。
听了他的控诉,明理的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狗锁起来。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13课动物的故事》人教版概述本课是二年级美术下册的第13课,教材为人教版。
本课主要围绕着动物题材展开,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并通过色彩的运用以及创意的发挥来表现动物形象。
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2.能够在画面表现中创意表现动物形象;3.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原理;4.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兴趣,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把握不同动物的特点;2.能够运用合适的色彩表现出动物形象;3.能够创意发挥,将自己的想象力贴近实际画面中。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色彩运用和创意的发挥,将自己的画面表现得更加贴近实际动物形象,同时不失艺术特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课件的学习与分析2.圆形造型叶子的制作3.合理运用色彩,将色彩表现到动物的身上。
4.发挥创意,表现出自己的想象。
教学步骤第一步:学习与分析在上课前分配好教材,让孩子们提前预习本课的内容。
上课时,引导孩子根据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观察和分析不同动物的特征。
让孩子们能够对动物的特点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
第二步:圆形造型叶子的制作1.准备材料:彩纸、卡纸、颜料、刷子、剪刀2.将彩纸剪成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形。
3.在其中一个圆形上剪出6个扇形。
4.将卡纸剪成蜗牛形状。
5.将剪好蜗牛形状卡纸放于另一个圆形上,用铅笔勾勒蜗牛形状的轮廓,然后剪出6个扇形贴在纸板上。
6.用颜料对造型叶子进行涂画。
第三步:合理运用色彩,将色彩表现到动物的身上1.小组分配任务,各自选择一种动物,对动物特征进行观察,并根据特点确定颜色。
2.在画纸上绘制出动物的形象,并运用之前制作的造型叶子将颜色表现到动物身上。
第四步:发挥创意,表现出自己的想象1.孩子们可以在动物的身上表现出自己的想象,以及周围的环境等。
2.教师在此时可以利用艺术作品,展示一些艺术家的创意,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
教学评估作业检查教师根据孩子所绘制的画面评估,考察孩子对动物形象的理解以及对色彩运用的掌握程度。
有趣的美术小故事简短
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叫小明的小画家。
他非常喜欢画画,每天都会找到一些有趣的主题去创作。
有一天,他决定画一幅关于动物王国的画作。
小明走进了一家动物园,仔细观察每一只动物。
他看到了一只慵懒的大熊猫,正在吃竹子;还看到了一只调皮的猴子,跳上跳下的树枝上;甚至还看到了一只花豹在悠闲地晒太阳。
小明觉得这些动物都非常有趣,于是决定把它们都画在画作里。
他回到家中,打开画板,开始动笔。
他用细腻的线条勾勒出了大熊猫的憨态可掬,然后用浓墨重彩描绘了猴子的调皮模样。
最后,他用细心的线条勾勒出了花豹的美丽身姿。
小明画了整整一天,当他抬头看着自己的作品时,他非常满意。
他的画作栩栩如生,每一只动物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画布上。
他决定把这幅画送给动物园,以表达自己对动物的热爱和感谢。
第二天,小明来到动物园,把画作送给了园长。
园长非常感动,他带着小明走进了动物园内一间特别的展览室。
小明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画作被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上,成为了动物园的镇馆之宝。
从那天起,小明的画作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他收到了很多人的委托,要求他为他们画出有趣的动物画作。
小明也因此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动物画家,他的画作在各大艺术展览中展出,备受赞誉。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热爱自己的爱好并且努力去追求,我们就能够收获成功和认可。
就像小明一样,他通过自己对美术的热爱和创作,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艺术家。
无论我们的爱好是什么,只要我们投入心思和努力去实现,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丽故事。
《动物的故事》
杨洪金
教材分析:《动物的故事》一课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的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以“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形式截取故事中的一个片断,并设计出故事主人公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把故事描绘出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把自己喜欢的一个动物故事通过一个或多个画面表现出来。
2、在绘画中,能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故事的内容表现得生动、有趣。
3、能准确的运用色彩来强调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动物故事的表现
教学难点: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
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
教法:直观教学法、演示教学法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绘画纸、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我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听故事,能说说你都听过哪些动物故事吗?
(预设:《龟兔赛跑》《丑小鸭》《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等
谁能讲一个动物故事?(指名讲故事)
这位同学讲得很好,但是我们只听到了故事的内容而看不到故事里主人公的形象,多可惜啊,要是既能知道故事的内容又能看到这些生动的形象,那该多好啊。
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动物故事——小马过河。
(播放课件)
怎么样,喜欢这个故事吗?
你也可以把自己熟悉、喜欢的动物故事,用自己一双灵巧的手把它画出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你心中----动物的故事。
(板书)二欣赏动画片
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了。
为了让同学们能准确把握动物形象,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你们最喜欢的——动画片!
(播放动画片)
你最喜欢里面的那个主人翁形象?(师生交流)
老师最喜欢《龟兔赛跑》里面的乌龟和兔子了了,下面看老师怎样把它们画出来。
(师范画、讲解)
三讲解例画
老师还带来了小朋友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看,这是一位小朋友创作的动物连环画——《小鸡生病了》。
他即画出了故事中主人公的形象,又添加了故事内容。
多么形象生动呀!
再看,这是小朋友创作的单画面动物故事——《丑小鸭》。
他把故事中的主人公刻画的非常形象、逼真
……
四学生创作
提出绘画要求:
1、想一想:你喜欢的动物及与它有关的故事;
2、想一想同学们是怎样画动物故事的;
3、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画画动物的故事,注意场景的变化;
4、表现方法:先画故事的主体再添画背景,然后写上故事的内容。
板书(画故事的主体——添画背景——写上故事的内容)
下面就请同学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进行自己的创作吧!
五评价学生作业:
指出学生在作业时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修改的建议。
六拓展
希望没有创作完的同学课下认真完成,下节课我们就来举办“动物的故事”展览。
七板书设计
13 动物的故事
画故事的主体——添画背景——写上故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