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算24点》
- 格式:ppt
- 大小:270.50 KB
- 文档页数:13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算24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算24点》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数学游戏。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24点的规则介绍、不同难度的算式挑战以及相关的数学知识链接。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于新的数学游戏充满好奇心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纠正。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24点的游戏规则,能独立完成简单的24点算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24点的游戏规则,能独立完成简单的24点算式。
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复杂24点算式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24点的游戏规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24点的游戏规则,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了解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24点的游戏规则,引导学生了解游戏的基本玩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不同难度的24点算式,让学生尝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24点游戏,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完成的24点算式,让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加深学生对游戏规则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特殊的24点算式,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算“24点”》评课稿一、引言《算“24点”》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篇教材,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评课,并从目标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二、目标性分析1. 教学目标《算“24点”》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运算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 能用加法和乘法运算计算出给定数字的所有可能组合方式; - 能灵活运用除法运算将给定的数分解成两个数相乘; - 能利用逻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2. 学情分析《算“24点”》适用于三年级的学生群体,他们已经学习过加法和乘法运算,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对数字的认知和计算能力有了较好的基础,对于加法和乘法的应用已经初步掌握。
然而,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和不擅长的地方,需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和训练。
三、教学内容分析1. 教材结构《算“24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加法与乘法的复习、加法和乘法的综合运用以及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
通过这三个部分的学习,学生将逐步培养加法和乘法的综合应用能力,并能利用逻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2. 学习内容《算“24点”》的具体学习内容包括: - 复习加法和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 学习将给定数字通过加法和乘法运算计算出所有可能的组合方式; - 学习使用逻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 练习运用加法和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分析1. 教学方法选择针对《算“24点”》这一教材,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手把手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解题思路。
-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教学方法的优势•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算24点|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算24点|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61页至63页,主要学习了算24点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计算出24点;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通过合理的组合,得出24点;2. 教学重点: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培养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老师出示一幅图片,图片上有4个数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使得这4个数字的结果为24。
2. 自主探究: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实践情景中的问题。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4. 讲解示范:老师选取一组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讲解示范,解释如何通过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使得这4个数字的结果为24。
5. 随堂练习:老师出示一些算24点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拓展延伸: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得更多的数字通过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结果为2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实践情景引入:如何使得4个数字的结果为24?教学过程:1. 自主探究2. 小组合作3. 讲解示范4. 随堂练习5. 拓展延伸七、作业设计(1)4、4、4、4(2)2、2、2、2、2(3)3、3、3、5答案:(1)4×4+4+4=24(2)2×2×2×2+2=24(3)3×3+3+3÷5=24(1)8、8、3、3(2)6、6、2、2(3)7、7、1、1答案:(1)8÷3+8+8÷3=24(2)6÷2+6+6÷2=24(3)7+71+1=2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讲解示范,随堂练习和拓展延伸等环节,掌握了算24点的基本方法,培养了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算“24点”苏教版教案:算“24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围绕“24点”游戏展开。
教材中介绍了“24点”游戏的规则,以及如何通过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利用1到4张扑克牌计算出24点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4点”游戏的规则,并能够独立完成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24点”游戏的规则,能够利用1到4张扑克牌计算出24点。
难点:在计算过程中,如何合理运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以及如何快速找到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扑克牌、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课堂开始,我拿出四张扑克牌,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扑克牌除了可以用来玩斗地主、打麻将等游戏外,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吗?”学生可能会回答:“算命、玩24点等。
”我会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4点”。
2. 基本规则介绍:我会在PPT上展示“24点”游戏的规则,并详细讲解如何利用1到4张扑克牌,通过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得到24点。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游戏规则。
3. 游戏环节: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人。
每组学生需要利用1到4张扑克牌,通过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得到24点。
每个小组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算,并将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我会随机挑选几组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4. 挑战环节:在学生熟悉基本规则后,我会增加难度,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计算。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以找到更快速的计算方法。
课堂接近尾声,我会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如何快速找到计算方法。
我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强调“24点”游戏不仅能锻炼思维能力,还能提高运算速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1. “24点”游戏规则2.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3. 举例说明:利用1到4张扑克牌计算出24点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用1到4张扑克牌,通过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得到24点,并将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6.算“24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6.算“24点”》是一节非常有趣味的数学课程。
本节课通过算“24点”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算“24点”的游戏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技能。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技能,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运算速度慢、准确性不高的问题。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可能还停留在简单的单一运算阶段,对于复杂的运算组合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运算组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技能。
2.难点:培养学生进行多种运算组合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算“24点”游戏卡片等。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算“24点”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算“24点”游戏的兴趣。
2.基本运算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试错法,发现算“24点”的基本运算规律,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技能。
3.多种运算组合的练习:提供多种算“24点”的游戏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多种运算组合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算“24点”游戏,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算“24点”游戏的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算“24点”1.基本运算技能:2.多种运算组合:–优先级原则八.说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算“24点”(26)-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24点”的规则。
2.学生能够运用加减乘除操作符计算算式,得到正确答案。
3.学生能够掌握将四个数字用加减乘除操作组合成“24点”。
二、教学内容1.“24点”游戏规则的讲解。
2.“24点”游戏的实际操作练习。
三、教学重难点1.教师需要清晰地讲解“24点”的游戏规则,使学生能够理解游戏规则。
2.学生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如何用加减乘除的操作符来计算四个数字,得到答案为“24点”的算式。
2. 讲解“24点”游戏规则1.将四个数字(一般是1~9的数字)随机排列。
2.使用加减乘除的操作符,将这四个数字组合成一个算式。
3.算式应该使用括号来明确操作符的优先级。
4.最终的算式的运算结果必须是“24点”。
例如,如果四个数字为2、4、6、8,则可以组成的算式有:•2+(4+(6×8))=50•2×(4+6+8)=40•(2+6)×(4+8)=96•(2+4)×6×8=288但只有最后一个算式的运算结果为“24点”。
3. 实际操作练习1.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1~3人。
2.每组随机抽取一组四个数字,进行组合计算。
3.计算完成后,进行展示,查询结果是否为“24点”。
4.如果结果正确,则给予奖励。
4. 总结归纳1.教师可以从正确答案中选取一些算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理解“24点”的游戏规则。
2.学生可以从此游戏中提高计算能力,掌握组合运算的技能。
五、教学分析“24点”不仅仅是一款游戏,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探究数字、掌握运算技巧的方法。
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加深对于四则运算的理解,培养计算技能,同时还可以通过组合计算进行思维训练。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教学效果。
六、教学体会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于“24点”游戏规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加熟练地掌握了加减乘除的操作技巧。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算24点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算24点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选择了教材中的第二章第四节《算24点》作为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算24点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算24点的规则,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克服这些难点和重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计算器和一些卡片。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到算24点的实际应用。
然后,我详细讲解了算24点的规则和方法,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接着,我设计了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在板书设计上,我简洁明了地列出了算24点的规则和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运算符号。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算24点的基本知识。
在作业设计上,我布置了一些算24点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我还提供了一些答案,以便学生自查和纠正。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上,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还可以引导学生将算24点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掌握算24点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讲解、练习和实际应用,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算24点的基本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我选择了教材中的第二章第四节《算24点》作为教学内容,这个章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关键。
通过这个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算24点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算24点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 算“24点”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 算“24点”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47页,主要包括算“24点”游戏规则的介绍以及如何通过四则运算来找出符合要求的算式。
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找出结果为24的算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算“24点”的游戏规则,并能够独立完成游戏。
2. 提高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找出符合要求的算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算“24点”的游戏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四则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算“24点”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小明在数学课上听老师讲解了一个有趣的游戏——“24点”,他迫不及待地想回家试试。
2. 讲解游戏规则:介绍算“24点”的游戏规则,包括如何利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找出结果为24的算式。
如:给定四个数字,通过四则运算,使这四个数字的结果为24。
3.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典型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如:给出数字1、2、3、4,如何通过四则运算得出结果为24的算式。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算“24点”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如:给出数字5、6、7、8,请学生找出结果为24的算式。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共同完成一道较难的算“24点”题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如:给出数字9、10、11、12,请学生找出结果为24的算式。
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算“24点”板书内容:1. 游戏规则2. 解题思路3. 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5. 小组合作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练习题。
教案:《算“24点”》年级:三年级下册学科: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4点游戏的规则,能够熟练运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结果等于24。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熟练掌握24点游戏的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错误的情况。
2. 学生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时,可能会出现思路不清晰的情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
2.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副扑克牌,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扑克牌的特点。
2. 教师简要介绍24点游戏的起源和规则。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示范24点游戏的玩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游戏规则。
2.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解决一道简单的24点题目,让学生体验游戏的乐趣。
三、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24点游戏的规则,强调只能使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2. 教师示范解决一道较复杂的24点题目,引导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和逻辑思维。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解决一道24点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共同进步。
五、拓展提高(5分钟)1. 教师出示一道较难的24点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
2. 学生尝试解决,教师给予适当提示。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24点游戏的规则和运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
教学延伸:1.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长一起玩24点游戏,提高计算能力。
2. 教师可以组织24点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24点游戏的规则,并能独立解决简单题目。
2. 学生在解决较复杂题目时,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找出正确答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6.算“24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6.算“24点”》的内容包括:认识算“24点”游戏,了解游戏规则,学会通过加、减、乘、除等运算得到24点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律掌握不够熟练,对算“24点”游戏的理解和运用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算“24点”游戏的规则,学会通过加、减、乘、除等运算得到24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算“24点”游戏的规则,学会通过加、减、乘、除等运算得到24点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快速找到运算的方法,得到24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算“24点”游戏的卡片或PPT,用于展示和练习。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具,如小动物图片、数字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算“24点”游戏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简要介绍游戏规则,让学生对游戏产生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算“24点”的题目,如“8×(7-3)”等,让学生尝试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算习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算“24点”游戏。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算24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算24点》是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使算式结果为24。
这一章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对运算定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需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算24点》的游戏,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算式结果为24的各种运算组合。
2.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运算定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24点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采用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算24点》的游戏素材。
2.制作PPT,展示算24点的各种例子。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算24点》的游戏,引导学生关注游戏规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各种使算式结果为24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算24点》的游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算24点》的题目,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运算定律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算24点》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算“24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算“24点”》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计算找出24点的游戏。
本章节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法、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但对复杂的计算题可能会感到困惑。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计算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法、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两位数乘法、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准备计算器和纸笔等学习工具。
3.划分学习小组,每组3-4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24点”游戏的图片和规则,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能用数学运算得到24点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简单的“24点”游戏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两位数乘法、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随机抽取一个“24点”游戏的题目,利用计算器和纸笔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加深对两位数乘法、除法和加减法运算方法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计算,还有其他方法能得到24点吗?”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对两位数乘法、除法和加减法运算方法的掌握。
教案:算“24点”年级:三年级下册学科:数学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4点”游戏的规则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增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乐趣。
教学重点:1. “24点”游戏的规则和计算方法。
2. 运用加减乘除运算符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 灵活运用加减乘除运算符进行计算。
2. 解决较复杂的“24点”问题。
教学准备:1. 准备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只留数字牌。
2. 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题目和讲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减乘除运算。
2. 向学生介绍“24点”游戏,并说明游戏的规则和计算方法。
二、讲解“24点”游戏规则(5分钟)1. 每副牌去掉大小王,只留数字牌。
2. 从牌堆中随机抽取4张牌,使用加减乘除运算符将这4张牌的数字连接起来,使得最终结果等于24。
3. 每张牌只能使用一次,且必须使用所有4张牌。
三、示范计算(5分钟)1. 教师抽取4张牌,并展示给学生。
2. 教师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
3.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计算,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四、学生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4人。
2. 每组从牌堆中抽取4张牌,进行计算。
3. 学生将计算结果写在纸上,并交给教师检查。
五、讨论与总结(5分钟)1.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展示和讲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经验。
3. 教师总结“24点”游戏的技巧和策略。
六、拓展活动(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较复杂的“24点”问题,让学生进行挑战。
2. 学生可以自由组队,进行“24点”比赛。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表现。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玩“24点”游戏,提高运算能力。
2. 鼓励学生探索更多的“24点”问题,并进行解决。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算“24点”》教案一. 教材分析《算“24点”》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计算“24点”游戏,提高学生的四则混合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24点”游戏的规则介绍、基本运算技巧的讲解以及不同难度的练习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于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够独立解决。
但是,对于四则混合运算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待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24点”游戏的规则,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24点”游戏。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技巧,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24点”游戏的规则,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24点”游戏。
2.教学难点:对于复杂的“24点”游戏,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基本的运算技巧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引入有趣的“24点”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24点”游戏的道具,如扑克牌、算术本等。
2.准备不同难度的“24点”游戏题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24点”游戏的道具,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24点”游戏的规则。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个简单的“24点”游戏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加、减、乘、除运算得到24点。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运算的顺序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完成几道不同难度的“24点”游戏题目。
在操练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基本的运算技巧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确保学生能够掌握“24点”游戏的规则和基本的运算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