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2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师大远程教育学院中文本科函授生

《当代西方文论》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意识流: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指20世纪初叶开始,詹姆斯,福克纳等一批小说家撤出传统小说中作者自我的介入,致力于描绘人物的无意识活动,即以自由联想等为线索直接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叙事手法。

2.新批评派是20世纪英美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以兰色姆《新批评》一书得名。在书中他评论了艾略特、瑞恰兹、温特斯等人的理论,称他们为新批评家。它的崛起是对忽视文学作品本身的种种文学批评倾向的反拨,由于它一开始就抓住了传统文学批评的最薄弱的环节加以批判,并辅之以一整套十分具体、操作性极强的阅读、批评文学作品的方法,因此在西方文学批评界和文学教学活动中占用主导地位。

3.艺术即直觉即表现: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和表现论:他的表现主义的基础是直觉,把直觉的只是归结问美学和艺术,强调艺术概念与哲学有所不同。一个艺术作品尽管是哲学的概念,这些概念尽管在一部哲学论著中更丰富的,深刻,而一部哲学论著尽管有着及其丰富的描写与直觉品,但那些艺术作品尽管有那些概念,它的完整效果仍是一个直觉品,他的直觉指心灵赋予形式杂乱无章的物质世界的活动,直觉

是自由不受制于机械的被动的事实,真正能够说明直觉唯有表现。反对视直觉为艺术构思,视直觉为艺术传达看法,坚持直觉和表现不可分割的立场。

4.陌生化当代西方文论: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则是艺术加工和处理的必不可少的方法,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活动。陌生化手段的实质就是要设法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拉长审美欣赏的时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

5.文学性就是文学的性质和文学的趣味,文学性就在文学语言的联系与构造之中,文学性不存在与某一部作品中,它是一种词类文学作品普遍运用年广东构造原则和表现手段。

6.欲望升华说欲望的升华说:在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方面,它支持泛性论的观点,把性欲看作是文艺创作的动机,作家和艺术家从事创作是受他们的‚本能的欲望‛的驱使,艺术家和常人一样,由于欲望长期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便试图在文艺创作中得到感情的宣泄,以获取快乐,因此他们创作的动因就是‚性欲的冲动‛。文艺本质上是被压抑的性本能冲动的一种升华,经过生化作用,受压抑的力比多便可以通过社会道德允许的途径或形式得到满足。梦的四种作

用方式:压缩、移臵、表现手段、二次加工

7.意识流: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指20世纪初叶开始,詹姆斯,福克纳等一批小说家撤出传统小说中作者自我的介入,致力于描绘人物的无意识活动,即以自由联想等为线索直接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叙事手法。

8.本体论批:评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强调诗本身的本体存在,认为批评应当成为一种客观研究,它不应当探讨文学与各种社会生活现象的联系,而应对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一种封闭的、独立自足的存在物,研究其内部的各种因素的不同组合、运动变化,寻找文学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诗的本体性来自它可以完美地复原世界的存在状态。

9.构架-肌质:兰色姆的架构-肌质理论:认为一首诗有一个中心逻辑构架,但是同时它也有丰富的个别细节,这些细节有的时候和整个的构架有机地配合,或者为构架服务,有的时候只是在构架里黯然自在地讨生活。架构是诗中可以用散文转述的主题意义或者思想内容部分,而肌质则指作品中不能用散文转述的部分,肌质是作品中的个别细节,与架构是分立的。肌质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构架。他所说的构架是对实在的逻辑陈述,而肌质则又是一种内在的秩序,它与内容和形式大致相当,这样可以看出构架-肌质理论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理论,它把肌质作为作品的核心、精华和本质,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它割裂构架与肌质的内在联系,也陷

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

10.感受谬见:‚感受谬见‛(Affective Fallacy)是指将诗与其结果相混淆,即混淆诗本身与诗的所作所为,其始是从诗的心理效果推导批评标准,其终则是印象式批评与相对主义(认为真理并非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站得住脚,而是受到人认识水平的局限)。最早由W.K. Wimsatt和Monroe C. Beardsley与1946年提出。后经改进成为客观批评论(Objective Criticism)的观点之一,认为不应探讨作品的艺术效果,而应专注研究作品的特点、修辞手法,以及产生这种艺术效果所采取的形式等。20世纪70年代这一看法受到了‚读者反映论‛(reader-response criticism)学者的强烈反对。‚感受谬见‛的形成原因有三:其一,文学语言的复义含混给文本留下许多艺术空间和不定点,使文本成为一个开放性的、有待于读者去填补和再创造的符号体;其二,文学语言的修辞性特点使文本不具有实指意义,而具有一种自我解构、自我颠覆的特征;其三,接受者在阅读过程中,面对同一文本,会产生千差万别的艺术感受.

11.介入说萨特的介入说;认为文学家用文学语言说话,通过自己的写作揭示社会生活,从而干预社会生活,介入社会生活,即使一个作家对世界的某个方面采取沉默状态,其实也是一种介入。散文家使用语词指称某人,偶无从而导致某人某物的被揭露和改变,因而这种说话方式是行动和介

入。认为文学创作就是行动,就是介入生活,就是战斗。介入说充分肯定文学与社会的联系,否定脱离社会生活的唯美主义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异化现象的批判,体现出改变资本主义现状的愿望和要求,具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局限性在于人要求文学艺术去争取人的自由只是一种存在主义的自由,即脱离了客观必然性的绝对的个人自由,这种追求绝对的个人自由本身就与介入社会生活的要求相矛盾,其次,介入说过分夸大文学艺术的社会作用,通过以文学艺术介入社会生活为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理想,显然具有浓厚的空想主义。

12.集体无意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是‚并非由个人获得而是由遗传所保留下来的普遍性的精神机能,即由遗传的脑结构所产生的内容。这些就是各种神话般的联想——那些不用历史的传说或迁移就能够在每一个时代和地方重新发生的动机和意象。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它既不产生于人的经验,也不是后天获得的,而是生来就有的,这是一个保存在整个人类经验之中并不断重复说我非个人意象的领域。

13.文学原型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核心是文学原型,他在构建其文学理论时对原型进行了移位,把心理学或人类学意义上的原型移到了文学领域,赋予原型以文学的含义。通过转化、运用原型理论,他把一部分作品构织成一个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