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中医治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大补阴丸加味治疗牙痛证病案:范某,女,30岁。
主诉及病史:患牙痛已七日,去市口腔医院诊治,内服西药痛不减,建议拔牙,病者因上下大牙均疼痛,恐不胜其术,更怕拔时痛不可支,遂求中医诊治。
诊查:症见满口上下牙热痛,漱冷水痛稍缓,入夜尤痛不可忍,脑如针刺,连续三夜未能入睡。
舌质红,脉洪数。
辨证:证属虚火牙痛。
治法:宜滋阴补肾。
拟大补阴丸加味。
处方:生地黄24g 炒知母12g 盐水炒黄柏12g 炙龟甲24g怀牛膝12g 地骨皮12g3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药后痛止病愈,牙坠如故。
复诊嘱服知柏地黄丸以巩固善后。
按语本案为肾虚阴火上炎牙痛。
齿者骨之余,髓之所养,故齿属肾。
牙痛宜治肾,大补阴丸重用生地黄滋肾以补阴:补阴必先泻火,故用黄柏、知母以泻火而保阴液。
龟甲咸寒,佐地黄则滋阴补肾之力倍强,使以怀牛膝引诸药下行,则其效更速。
此方治阴火牙痛,屡用屡验,确为奇效良方。
1予用本方治牙痛病人之属阴火上炎者不下数十人,均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P8,熊寥笙医案。
熊寥笙,名寂,字以行,1905年生。
四川省巴县人。
中医研究员。
弱冠之年,学医于同乡马祖培先生。
1930年到重庆行医,曾主编《国医月刊》,同汪精卫政权取消中医相对抗,积极宣传中医事业对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即参加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中医科工作,志在振兴中医。
后任重庆市卫生局中医科科长,先后创办该市第一、第二中医院。
曾任重庆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
熊氏从事中医工作60余年,医识渊博,治验丰富。
曾著《中草药常用七百味歌括》、《伤寒名案选新注》等书。
2。
中医缓解牙疼的32偏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牙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
这种疼痛随时可能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当然,如果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中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牙痛。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中医缓解牙痛的 32 种偏方。
1. 超细之石汤这是一种用中药配制的汤剂,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并且可以清热解毒。
它可以帮助你缓解牙痛几小时,每天饮用 2-3 次。
2. 金银花安神颗粒这是一种颗粒剂,它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焦虑和紧张的感觉,并且可以缓解头痛和牙痛。
每天饮用 1-2 包。
3. 当归茯苓丸这是一种用中药配制的丸剂,可以起到补血滋阴的作用,可以用于缓解牙痛、腰痛、头痛和失眠等症状。
每天饮用 2-3 次。
4. 炒麦芽茶这是一种中药茶,可以起到补肝肾、滋阴补血的作用,可以用于缓解牙痛、头痛等症状。
每天饮用 2-3 次。
5. 桑菊饮这是一种中药茶,可以起到解热镇痛的作用,可以用于缓解牙痛、头痛、喉痛等症状。
每天饮用 2-3 次。
6. 伏熟地黄丸这是一种用中药配制的丸剂,可以起到补肾益气的作用,可以用于缓解牙痛、腰痛、失眠和焦虑等症状。
每天饮用 2-3 次。
7. 珍珠粉这是一种中药,可以帮助缓解牙齿过敏的症状,并且可以使牙齿更加美白健康。
每天饮用 2-3 次。
8. 三花片这是一种用中药配制的茶叶,可以帮助缓解牙痛并且可以清热解毒。
每天饮用 2-3 次。
9. 桔梗汤这是一种用中药配制的汤剂,可以帮助缓解牙痛,并且可以清热解毒。
每天饮用 2-3 次。
10. 紫草汤这是一种用中药配制的汤剂,可以帮助缓解牙痛,并且可以清热解毒。
每天饮用 2-3 次。
11. 芦根汤这是一种用中药配制的汤剂,可以帮助缓解牙痛,并且可以清热解毒。
每天饮用 2-3 次。
12. 白头翁汤这是一种用中药配制的汤剂,可以帮助缓解牙痛,并且可以清热解毒。
每天饮用 2-3 次。
13. 半夏茯苓汤这是一种治疗头面部牙痛的方剂。
可以缓解咬肌痉挛和为牙齿提供一定的止痛作用。
中医中药在缓解口腔疼痛中的应用技巧有哪些口腔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口腔溃疡、牙龈炎、牙周炎、牙髓炎等。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影响进食、说话和休息。
中医中药在缓解口腔疼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技巧。
一、中药漱口中药漱口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可以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薄荷等。
将这些中药加水煎煮,取药液冷却后用来漱口,每天数次。
漱口时要让药液在口腔内停留片刻,以充分发挥药效。
例如,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对于口腔炎症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连翘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可减轻口腔肿胀和疼痛。
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的作用,能帮助消除口腔内的炎症。
薄荷则能清凉止痒、止痛,给口腔带来舒适的感觉。
二、中药敷贴中药敷贴也是缓解口腔疼痛的常用方法之一。
可以将具有止痛、消肿作用的中药制成药膏或药粉,敷在疼痛部位。
比如,用黄柏、黄连、大黄等中药研成粉末,用蜂蜜调成糊状,敷在口腔溃疡处。
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黄连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黄则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
这些中药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地缓解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
三、中药口服根据口腔疼痛的病因和症状,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口服治疗。
对于胃火上炎引起的口腔疼痛,常表现为牙龈红肿、疼痛剧烈、口臭等,可以服用清胃散。
清胃散由升麻、黄连、当归、生地、丹皮等组成,具有清胃凉血的作用,能够清除胃火,缓解疼痛。
如果是阴虚火旺导致的口腔疼痛,常见症状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口干咽燥等,可以服用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由知母、黄柏、熟地、山茱萸、山药等组成,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能够从根本上调理阴虚体质,减轻口腔疼痛。
四、针灸疗法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缓解口腔疼痛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合谷、内庭、颊车等。
合谷穴是止痛的要穴,刺激合谷穴可以缓解各种疼痛,包括口腔疼痛。
一、概述月经期牙疼,中医学称之为“经行牙痛”,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的牙齿疼痛症状。
中医认为,月经期牙疼多因气血运行不畅、肝郁气滞、脾胃虚弱、肾阴不足等因素所致。
治疗原则以调理气血、疏肝解郁、健脾补肾为主。
以下将从中医理论出发,详细介绍月经期牙疼的治疗方案。
二、病因病机1. 气血运行不畅:女子以血为本,月经期间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牙痛。
2. 肝郁气滞: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经脉不通,导致牙痛。
3. 脾胃虚弱: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导致牙痛。
4. 肾阴不足:肾阴不足,水不上承,导致牙痛。
三、中医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活血化瘀法处方: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黄、丹皮、栀子、柴胡。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2)疏肝解郁法处方:柴胡、白芍、香附、郁金、川芎、甘草。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3)健脾补肾法处方: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
功效:健脾补肾,调和气血。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2. 针灸治疗(1)取穴:合谷、颊车、下关、太冲、三阴交。
操作:每次选3-5个穴位,采用针刺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
(2)穴位按摩取穴:合谷、颊车、下关、太冲、三阴交。
操作: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每次按揉2-3分钟,每日2次。
3. 食疗(1)红枣枸杞茶原料:红枣5颗,枸杞10克。
做法:将红枣洗净,枸杞泡软,放入茶壶中,用开水冲泡,焖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红枣具有补血安神的作用,枸杞具有补肾养肝的功效。
(2)山药枸杞粥原料:山药50克,枸杞1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大米洗净,与山药、枸杞一起放入煲内,加水适量,煲至粥熟即可。
功效:山药具有健脾补肾的作用,枸杞具有补肾养肝的功效。
4. 日常调护(1)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牙痛中医辨证治疗一、五大类牙疼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胃火型1.临床特点:牙龈红肿而痛,口唇红、喜冷食,舌质红紫苔黄或白厚,脉数。
2.治疗【方选】白虎汤化裁。
【处方组成】石膏30克知母20克甘草5克梗米10克。
【用法】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加减】若大便燥加当归15克、川芎10克、连翘10克,如便燥如羊屎则加大黄、黄连、黄芩各15克;若眉棱骨痛者加白芷、柴胡、薄荷各12克。
【注意事项】妇、幼及老年体弱者则减量或慎用。
二、寒热错杂型1.临床特点:齿龈疼痛,得寒得热而牙痛程度无增重或减轻。
2.治疗【方选】小续命汤化裁。
【处方组成】桂枝10克白附子(久煎)10克川芎10克麻黄10克人参10克白芍10克杏仁(去皮尖)10克防风10克黄芩(酒炒)10克防己1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加减】如口渴多饮、小便黄、舌红苔白或厚或微黄、脉数,则去人参用沙参,方中黄芩、白芍用量增至40克;若口不渴、苔白薄、小便清长,则小续命汤中桂枝、白附子、麻黄用量各增至13克,而黄芩、人参用量减至6克。
三、风邪型1.临床特点:不畏冷热而齿龈痒痛,甚或难忍,舌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或数。
2.治疗【方选】归芎散化裁。
【处方组成】全当归35克川芎15克白僵蚕30克蝉蜕30克防风10克薄荷10克(后下)连翘10克。
【用法】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加减】面白、唇白、舌淡红、脉沉者去川芎、连翘、薄荷,加黄芪50克;伴心悸怔忡则加阿胶30克。
四、龋齿型1.临床特点:初期无症状,仅表现牙齿组织变白,继则逐渐变成黄褐色。
后病夏部位的牙齿组织变软脱失,坏成龋洞,常因食物进入龋洞受到刺激而疼痛。
2.治疗【方选】小续命汤化裁。
【处方组成】桂枝10克白附子10克(久煎)川芎10克麻黄10克人参10克白芍10克杏仁(去皮尖)10克防风10克黄芩(酒炒)10克防己1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加减】偏寒者加细辛6克;偏热重者加石膏20克。
牙疼中医简便治疗处方牙疼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中医认为牙疼与“风、火、湿、热、痰、瘀”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牙疼的方法多样,其中简便的处方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
以下是一些中医简便治疗牙疼的处方:1. 盐敷法:- 取细盐一小勺,加入少量温水,搅拌均匀。
- 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签蘸取盐水,轻轻涂抹在疼痛的牙齿上。
- 此法可缓解因上火引起的牙痛。
2. 生姜敷贴法:- 取新鲜生姜一块,切成薄片。
- 将生姜片贴在疼痛的牙齿上,轻轻按压。
- 生姜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寒引起的牙痛。
3. 艾叶熏蒸法:- 取干燥的艾叶适量,点燃后放在一个容器中。
- 将容器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让艾叶的烟雾熏蒸口腔。
- 艾叶的熏蒸可以温经散寒,适用于寒湿引起的牙痛。
4. 五味子含漱法:- 取五味子适量,用开水冲泡。
- 待水稍凉后,用五味子水漱口,每次含漱3-5分钟。
- 五味子具有收敛止痛的效果,适用于牙痛伴有口干舌燥的症状。
5. 薄荷叶敷贴法:- 取新鲜薄荷叶几片,捣碎。
- 将薄荷叶敷在疼痛的牙齿上,用纱布固定。
- 薄荷叶具有清凉解热的作用,适用于热性牙痛。
6. 白芷煎剂漱口法:- 取白芷适量,加水煎煮,取其汁液。
- 用白芷煎剂漱口,每日3-5次。
- 白芷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7. 金银花茶:- 取金银花适量,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 金银花茶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8. 蜂蜜涂抹法:- 取蜂蜜适量,直接涂抹在疼痛的牙齿上。
- 蜂蜜具有消炎、止痛、促进愈合的作用。
在使用这些简便处方的同时,还应注意口腔卫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如果牙痛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牙龈肿痛的中医辩证治疗牙龈肿痛是一个常见的口腔问题,特别是对于经常出现牙龈肿痛症状的人来说,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口腔健康,也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有着独特的辩证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牙龈肿痛,并找到症源,进行根本性的治疗。
中医认为,牙龈肿痛通常是由于肺热、胃火、湿热等内因导致的。
根据具体的病情,中医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1. 清热解毒法:对于由于肺热引起的牙龈肿痛,中医常常会使用清热解毒的方法。
例如,可以选用黄芩、连翘、板蓝根等药物,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减轻牙龈肿痛的症状。
2. 利湿清热法:如果牙龈肿痛是由于湿热引起的,中医会采用利湿清热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茵陈蒿、黄芩等,这些药物能够清利湿热,缓解牙龈肿痛。
3. 去火止血法:对于牙龈肿痛伴有出血的情况,中医会采用去火止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知母、赤白藓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止血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止血和减轻牙龈肿痛。
除了上述的药物治疗方法外,中医还会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调理和口腔卫生。
首先,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牙龈肿痛的症状。
其次,保持口腔清洁十分重要,定期刷牙、漱口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牙龈肿痛。
此外,患者应注意口腔的湿燥程度,适量饮水有助于保持口腔的湿润。
此外,中医辨证治疗还强调整体健康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牙龈肿痛可能与身体的其他方面存在关联。
因此,辨证治疗不仅仅局限于口腔问题本身,还要关注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
中医辩证治疗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调理方案,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总之,牙龈肿痛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中医辩证治疗能够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利湿清热、去火止血等,这些方法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口腔卫生,保持整体健康。
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可以缓解牙龈肿痛的症状,改善口腔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黄连治牙疼最快的方法黄连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在中医中具有较长的历史。
它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消炎等功效,常被用来治疗口腔溃疡、口腔炎症以及牙疼等症状。
对于牙疼患者来说,黄连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草药,可以帮助缓解牙痛,治疗口腔炎症。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连治牙疼的最快方法。
黄连中含有多种有效化合物,如黄连素、黄连素酯、黄连素乙酸酯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镇痛等作用。
黄连在中医中还属于泻火药物,可以清热解毒,适用于口腔黏膜红肿、口臭以及火热所致的各种牙疼。
黄连治牙疼的最快方法有以下几种:1. 黄连水漱口法:取适量的黄连片或者黄连提取物,加入适量的温水中充分溶解,然后取适量的溶液漱口。
黄连的主要成分黄连素具有抗菌、抗炎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牙痛症状。
漱口时间一般为5-10分钟,每天漱口2-3次。
此方法不仅可以减轻牙痛,还可以消炎杀菌,促进口腔伤口愈合。
2. 黄连外敷法:将黄连研为细末,加入适量开水搅拌成糊状物,然后将糊状物敷在患痛的牙齿或牙龈上,保持20-30分钟。
黄连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牙痛和牙龈炎症。
3. 黄连口服法:将黄连研为细末,取适量的黄连粉末,用温开水冲服。
黄连有一定的苦味,所以可以加入适量的蜂蜜或者红枣一起冲服,以缓解苦味。
口服黄连可以抑制口腔中的细菌生长,减轻牙痛症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黄连寒凉性质较大,不适合脾胃虚寒体质的人群口服。
4. 黄连配方服用:可以将黄连与其他中药进行配伍,共同治疗牙痛。
例如,将黄连与黄芩、黄柏一起煎服,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
除了使用黄连治疗牙疼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辅助缓解牙痛,如:1. 常规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是缓解牙痛的关键。
定时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洗牙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牙痛。
2. 好口腔习惯:避免咬硬物,不要磨牙,戒烟限酒,控制咖啡因摄入,减少食用辛辣食物和太甜食品等。
3. 牙痛药物:如果牙痛症状严重,可以口服一些止痛药物,如布洛芬等。
古代治疗牙疼的方法如下是有关古代治疗牙疼的方法:1.传统方法:《黄帝内经》中有以针刺治疗龋病的记载。
晋朝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中具体指出了针刺治疗龋病的穴位,如合谷、商阳、下关等。
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西汉名医淳于意(即仓公)以针灸法和苦参汤漱口治愈了齐中大夫的龋齿病。
古时候的医疗以汤剂为主,针灸经穴为辅,治疗牙痛的方剂有不少,比如清胃散,玉女煎。
清胃散主治胃火炽盛,上攻牙齿的牙痛,玉女煎主治胃阴虚牙痛。
古时候牙疼还有用含镇痛、麻醉作用的中药填充到黢洞止痛吧比如荜苃,丁香之类的。
《甄嬛传》里安陵容初入甄府,喜欢上甄衍,看他牙疼不仅劝告让他牙疼时取两三粒丁香咬着,可祛痛也可保持口中的香气。
但这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仅能缓解当时的疼痛感。
2.硬核治疗法:要说最硬核的还得是,东汉名医张仲景,曾在其著作《金匮要略》中提出缓解牙疼的药方,只是这个药方有点吓人。
据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以雄黄、葶苈,上二味,末之,取腊日猪脂溶,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枚,点药烙之。
”这就是补龋齿的材料,那为什么说硬核呢?后人发现,雄黄等加热氧化,生成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也就是各大古装剧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毒药了,当然它也可以有效杀死病菌和神经。
喝下去可以杀菌止疼,但如果一不小心控制不住剂量,恐怕没被牙疼疼死,就先被砒霜毒死了。
前面提到《诸病源候论》中提到牙虫是导致牙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古人同样有许多以治牙虫来治牙疼的方法。
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方》提到“雄黄末,枣膏和为丸,塞牙孔中,以膏少许置齿,烧铁篦烙之,令彻热,以瘥止。
”意思就是说先将用雄黄末,枣膏混合而成的药丸塞入牙孔中,再用烧红的铁块放在牙齿上,彻底加热牙齿,以此彻底止疼。
这种止疼方法貌似也得用到雄黄加热,那不也得...3.求神问卜法: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其名著《千金翼方》记载了几种治牙符咒,例如:“人定后,向北斗咒曰:北斗七星,三台尚书,某甲患龂,若是风龂闭门户,若是虫龂尽收取,急急如律令。
一、引言牙疼是幼儿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给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
中医治疗牙疼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以下将从中医理论出发,针对幼儿牙疼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理论分析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牙疼多由以下原因引起:(1)脾胃虚弱:幼儿脾胃功能尚未健全,若饮食不节、偏食、食积等,可导致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牙齿失去濡养,引起牙疼。
(2)风火牙痛:幼儿体质偏热,若感受风邪,可致气血运行不畅,牙齿疼痛。
(3)肾虚牙痛:幼儿肾气未充,若肾阴虚,牙齿失去滋养,可致牙疼。
2. 中医辨证分型根据病因病机,幼儿牙疼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脾胃虚弱型:牙疼隐隐,时作时止,饮食减少,面色无华,精神不振。
(2)风火牙痛型:牙疼剧烈,痛处固定,牙龈红肿,口干舌燥,大便干结。
(3)肾虚牙痛型:牙疼隐隐,痛处不固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多。
三、中医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脾胃虚弱型:处方: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黄连、吴茱萸。
用法:每日1剂,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2)风火牙痛型:处方:黄连、黄芩、栀子、黄柏、连翘、丹皮、赤芍、生地黄。
用法:每日1剂,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3)肾虚牙痛型:处方: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牛膝、黄柏、知母。
用法:每日1剂,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2. 针灸治疗(1)脾胃虚弱型:穴位:足三里、三阴交、中脘、气海。
操作:每次选取2-3个穴位,采用针刺法,中等刺激,留针15-20分钟。
(2)风火牙痛型:穴位:合谷、颊车、风池、外关。
操作:每次选取2-3个穴位,采用针刺法,中等刺激,留针15-20分钟。
(3)肾虚牙痛型:穴位:太溪、肾俞、关元、足三里。
操作:每次选取2-3个穴位,采用针刺法,中等刺激,留针15-20分钟。
3. 饮食调理(1)脾胃虚弱型: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食用红枣、山药、糯米等。
(2)风火牙痛型:饮食宜清淡、低脂、低糖,多饮水,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中医中药汤剂在牙痛治疗中的应用有哪些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牙痛的经历,那种疼痛真的让人难以忍受。
在治疗牙痛方面,中医中药汤剂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应用。
中医认为,牙痛的病因主要有风邪外袭、胃火炽盛、肾虚火旺、虫蚀牙齿等。
不同的病因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中药汤剂。
风邪外袭导致的牙痛,往往疼痛呈游走性,遇风发作或加重,还可能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
治疗时常用的中药汤剂有防风汤。
防风汤中的防风、荆芥等具有祛风解表的作用,能够驱散风邪,缓解牙痛。
胃火炽盛是牙痛常见的病因之一。
这类患者的牙痛通常较为剧烈,牙龈红肿、出血,还可能伴有口臭、口渴、便秘等症状。
玉女煎是治疗胃火炽盛型牙痛的常用方剂。
玉女煎中的石膏、知母能清泻胃火,麦冬、熟地等滋阴清热,牛膝引火下行。
通过这些药物的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地清除胃火,减轻牙痛。
肾虚火旺引起的牙痛,多为隐隐作痛,时作时止,牙齿松动,还可能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知柏地黄丸加减常被用于治疗此类牙痛。
知柏地黄丸中的知母、黄柏能够滋阴降火,熟地、山茱萸等补肾填精。
通过滋补肾阴、降火止痛,来缓解肾虚火旺导致的牙痛。
虫蚀牙齿引发的牙痛,疼痛剧烈,齿龈有龋洞。
在治疗上,常采用的中药汤剂有乌梅丸加减。
乌梅丸中的乌梅、花椒等有驱虫止痛的作用。
除了上述针对不同病因的方剂外,还有一些通用的中药汤剂也常用于牙痛的治疗。
比如,清胃散。
它由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组成。
具有清胃凉血的功效,对于胃火牙痛有较好的疗效。
方中黄连苦寒泻火,丹皮凉血清热,生地凉血滋阴,当归养血和血,升麻清热解毒、引药上行。
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效。
再如,黄连解毒汤。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四味药组成了黄连解毒汤。
这个方剂有泻火解毒的作用,对于热毒炽盛所致的牙痛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中药汤剂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变化。
比如,如果牙痛伴有大便不通,可以在方剂中加入大黄、芒硝等泻下通便的药物;如果疼痛剧烈,可以加入细辛、白芷等止痛的药物。
牙痛中医辨证论治
发表者:杨通煊
牙痛临床常见。
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治疗,收效良好,临床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分型论治。
1.胃火上炎型:牙痛多以上牙为主,牵引头痛,面觉灼热,牙龈红肿,舌红苔黄,脉数。
治宜清泄胃热。
方用清胃散加减:生地15克,当归15克,黄连10克,丹皮12克,升麻15克,枳实12克,芦根20克,生石膏30克,山栀子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2.阴虚火旺型:牙痛时做时止,牙龈色紫而肿,痛齿摇动,口燥咽干,头晕耳鸣,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宜滋阴降火。
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生地、熟地各15克,丹皮15克,山药12克,泽泻12克,茯苓15克,黄柏15克,骨碎补12克,牛膝12克。
水煎服,每日l 剂。
3.寒入少阴型:牙痛,齿龈不红不肿,恶寒,四肢逆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宜温经散寒。
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麻黄9克,附子3克,细辛3克,羌活9克,防风9克,川芎9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牙疼,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口腔问题,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还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牙疼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医治疗牙疼的方案。
一、中医对牙疼的认识中医认为,牙疼主要与以下几种原因有关:1. 肝火旺盛:肝火过旺,气血瘀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牙疼。
2. 胃火旺盛:胃火过旺,热邪内生,上攻牙齿,引起牙疼。
3. 肾虚牙痛:肾主骨生髓,牙齿为骨之余,肾虚导致牙齿失养,引发牙疼。
4. 风寒侵袭:风寒侵袭牙齿,导致气血凝滞,引发牙疼。
5. 胃火上炎:胃火上炎,上攻牙齿,引起牙疼。
二、中医治疗牙疼的方案1. 内治法(1)肝火旺盛型牙疼治疗原则:疏肝解郁,清热解毒。
推荐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物: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
(2)胃火旺盛型牙疼治疗原则:清胃泻火,养阴生津。
推荐方剂:泻心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连、黄芩、大黄、生地黄、当归、丹皮、甘草。
(3)肾虚牙疼治疗原则:补肾益髓,养血止痛。
推荐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
常用药物: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肉桂、鹿角胶、鹿角霜。
(4)风寒侵袭型牙疼治疗原则: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推荐方剂:川芎茶调散加减。
常用药物:川芎、白芷、细辛、防风、荆芥、薄荷、甘草。
(5)胃火上炎型牙疼治疗原则:清胃泻火,养阴生津。
推荐方剂:清胃散加减。
常用药物:黄连、黄芩、大黄、生地黄、当归、丹皮、甘草。
2. 外治法(1)针灸疗法牙疼穴位:合谷、颊车、下关、风池、曲池、足三里。
操作方法:每次选取2-3个穴位,使用针刺法或灸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拔罐疗法牙疼部位:牙齿周围。
操作方法:将火罐置于牙齿周围,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3)按摩疗法牙疼部位:合谷、颊车、下关、风池。
操作方法:用手指轻轻按揉以上穴位,每次5-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中医草药舒缓牙痛牙痛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给我们的生活和饮食带来许多困扰。
中医草药作为一种传统疗法,被广泛应用于缓解牙痛的不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草药,以及它们对缓解牙痛的功效。
一、丁香丁香是一种常用的中医草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牙痛。
丁香富含丁香酚和丁香挥发油,具有镇痛和抗菌的作用。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使用丁香缓解牙痛:1. 将适量的丁香研磨成细末,用热水冲泡成茶,每天饭后饮用一杯;2. 将丁香油稀释后,用棉签蘸取,轻轻涂抹在疼痛的牙齿上。
使用丁香时要遵循适量原则,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不适。
二、黄柏黄柏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草药,因其具有明显的消炎和抗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口腔疾病,包括牙痛。
使用黄柏可采取以下方法:1. 将黄柏研磨成粉末,加适量清水搅拌均匀,涂抹在牙痛处,轻轻按摩数分钟后漱口;2. 将黄柏片煮成黄柏水,温热时用来漱口。
黄柏的使用安全有效,但不宜过量使用。
三、天麻天麻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其根茎具有镇痛和消炎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牙痛的缓解。
使用天麻可采取以下方法:1. 取适量天麻根茎,用热水煎煮后,加入适量盐搅拌成热敷糊状,敷在牙痛处数分钟,可缓解疼痛;2. 将天麻根茎捣成糊状,敷在脉络丰隆处,按摩数分钟。
天麻的使用应慎重,其中药效成分较强,避免过量使用。
四、薄荷薄荷是一种常见的草药,具有镇痛、止痉和麻醉的作用。
使用薄荷可采取以下方法:1. 取适量薄荷叶,加入开水,放凉后,用来漱口,可缓解牙痛不适;2. 将薄荷油稀释后,用棉签蘸取,涂抹在鼻孔或疼痛的牙齿上。
薄荷的使用相对安全,但应避免过量使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草药,用于缓解牙痛。
在使用这些草药时,应遵循适量原则,不可过量使用。
如果牙痛情况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定期洗牙,有助于预防牙痛的发生。
中药缓解牙痛的有效方案牙痛是一种常见而痛苦的症状,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缓解牙痛。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药缓解牙痛的有效方案。
方案一:艾叶敷贴法艾叶是一味常见的中药,具有温通经络、止痛的功效。
使用此方案时,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新鲜的艾叶。
首先,将艾叶洗净,晾干备用。
然后,用热水泡软一片纱布,将准备好的艾叶放在纱布上,将纱布用绳子绑好。
最后,将艾包敷在疼痛的牙齿上,保持十五到二十分钟。
这个过程可重复多次,直至症状减轻。
方案二:草果饮水法草果,又称为假樟,是一种具有辛散、舒筋活血的中药。
使用此方案时,我们需要准备一些草果和适量的水。
首先,将草果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水,煮沸五到十分钟。
然后,等待水稍凉后,可以将其滤出,用作漱口水。
每次漱口可保持一到两分钟,每日三至四次。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草果饮水涂抹于牙齿上,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方案三:黄连膏敷贴法黄连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的中药。
使用此方案时,我们需要准备一些黄连膏。
首先,用温水将口腔清洗干净。
然后,将黄连膏敷在患牙上,保持十到十五分钟。
重复操作两到三次,每日两次。
黄连膏能够直接接触患处,起到快速缓解牙痛的作用。
方案四:丁香水漱口法丁香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具有止痛、杀菌的功效。
使用此方案时,我们需要准备一些丁香和适量的水。
首先,将丁香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水,煮沸五到十分钟。
然后,等待水稍凉后,可以将其滤出,用作漱口水。
每次漱口可保持一到两分钟,每日三至四次。
丁香水漱口可以杀灭口腔中的细菌,起到舒缓疼痛的作用。
这些中药缓解牙痛的方案,虽然适用于一般的牙痛,但如果疼痛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
此外,每个人对中药的适应性不同,因此在使用中药治疗牙痛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合理选择,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综上所述,中药缓解牙痛的有效方案包括艾叶敷贴法、草果饮水法、黄连膏敷贴法和丁香水漱口法。
土方治牙疼最快的方法土方治疗牙疼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适用于牙齿疼痛、牙龈发炎、口腔溃疡等症状。
下面将详细介绍土方治疗牙疼的最快方法,并对其原理进行解析。
土方治疗牙疼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特定位置进行刺激,以帮助舒缓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修复牙齿组织。
以下是三种最常用的土方治疗牙疼方法:1. 吹风治疗法吹风是一种简单却非常有效的治疗牙疼的方法。
只需用一根吹风筒,将其放在患牙位置并吹风约10分钟。
此法原理是通过吹风筒产生的热量,刺激患牙周围的神经末梢,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从而缓解牙疼。
吹风治疗法适用于轻度牙疼和口腔溃疡。
2. 饮水疗法饮水是一种简单又经济的土方治疗牙疼法。
只需将一杯温水(不要太热或太凉)含在嘴中,慢慢漱口,然后轻轻咽下。
重复这个过程约5分钟,每天3-4次。
这样做有助于清洁口腔内的细菌,减轻疼痛。
此外,温水的温度可以刺激血液循环,促进患牙周围组织的修复。
3. 茶叶治疗法茶叶是另一种治疗牙疼的常见土方疗法。
先将一小包普通茶叶放在开水中泡一会儿,等水冷却到可以启用时,将茶叶用牙齿咀嚼,然后用含茶水的口腔漱口。
这样做既能利用茶叶的抗菌和消炎作用,也能通过茶叶的温度刺激患牙周围的血液循环。
每天重复2-3次,可快速缓解牙疼。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几种土方治疗牙疼的常用方法:4. 盐水漱口法将温水和适量的食用盐混合,用来漱口。
这种方法有助于减轻炎症和杀灭口腔内的细菌,缓解牙疼。
5. 姜水敷牙法将姜片搭配热水煮沸约5分钟,待姜水稍凉后,用棉球蘸取姜水,轻轻敷在患牙周围。
姜水具有抗炎、止痛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土方治疗牙疼的方法只是临时缓解疼痛,对于牙齿问题的根本治疗还需要寻求专业的牙科医生的帮助。
因此,在使用土方治疗牙疼的同时,应尽早就医。
土方治疗牙疼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
对于疼痛严重、伴随发热或其他不适症状的患者,应立即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同时,在自行尝试土方治疗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和使用合适的材料,避免引起二次感染。
中医偏方缓解牙痛的妙招牙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常常会让我们无法正常进食和说话,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除了及时就医外,我们还可以尝试一些中医偏方来缓解牙痛。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偏方缓解牙痛的妙招。
1. 水盐漱口法水盐漱口法是一种非常简单且常见的缓解牙痛的方法。
只需将适量的盐溶于温水中,然后用来漱口。
盐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以促进口腔的血液循环,减轻牙齿疼痛的感觉。
每日漱口2-3次,每次约漱口30秒钟,效果会更好。
2. 丹参消炎口服液丹参消炎口服液是一种中药制剂,它含有丹参、甘草等多种中草药,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
在牙痛发作时,可以口服适量的丹参消炎口服液,有助于缓解疼痛。
但是,使用口服液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使用时间过长。
3. 蒸姜贴敷姜具有辣热的特性,可以刺激血液循环,缓解牙齿疼痛。
将生姜切成薄片,然后将姜片放在透明锡纸上,用热水加热,直到姜片变热。
将热姜片贴于牙痛的位置,轻轻按压几分钟。
姜的辣热刺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牙痛。
4. 牙痛贴敷牙痛贴敷是一种中医调理牙痛的方法。
在中药店中可以购买到专门用于牙痛的贴敷药膏,贴敷时应遵循说明书上的操作,将其黏贴在疼痛的牙齿位置上,按照指示时间进行贴敷,有助于缓解牙痛的症状。
5. 清凉牙痛药酒漱口清凉牙痛药酒是一种痛风病人常用的外用药酒,它主要由樟脑、薄荷脑、冰片、龙脑等成分组成。
将适量的清凉牙痛药酒滴入一杯温水中,用来漱口。
清凉的感觉可以减轻牙痛的不适,并且龙脑等成分还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6. 艾灸穴位缓解牙痛中医认为,牙痛与人体的经络和穴位有一定的关系。
运用艾灸疗法可以刺激相关的穴位,缓解牙痛。
可以选择足三里穴、合谷穴、内关穴等进行艾灸。
使用艾条或灸具,按照指导进行艾灸,可以缓解牙痛的不适感。
总结起来,中医偏方是一种缓解牙痛的方法,但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情况不同,选择合适的偏方非常重要,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一.要命的牙疼可以用人体自生的穴位消炎摆平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听起来好像有点夸张,但是有过牙疼得人都知道那种滋味。
去医院看的时候会说是这种那种的炎症,开上一堆消炎药,或者是也坏掉了,必须拔掉。
还能用德甫堂贝齿灵茶组合装,清热解毒、消除炎症,清洁口腔,还配有古方牙膏,可以,很快可以解决牙痛。
当然,我们承认,有些牙我们必须拔掉,即使不拔,它也失去了一个正常牙齿所具有的功能;龋齿有洞的也一定要去补,要不食物残渣掉进去就会刺激里面的神经,到时不去医院是不行的。
但一般的牙疼就不会用那么兴师动众了,因为我们身上其实就有祖传下来的“消炎药”,而且效果比任何西药还要好,还要快。
但前提就是必须分清是什么类型的牙痛,是实火牙痛还是虚火牙痛。
说到这想起来一件事:以前有一位西医对我的一位老师说,你们中医真逗,动不动就上火,哪来那么多火?老师说,你们中医不是更火吗?动不动就是这炎症那炎症,炎可是两火啊。
其实在中医里面,牙疼确实是分虚两种,这样分简单明了,下面我就谈一下牙疼得治疗。
首先看是实火还是虚火。
实火时一般疼痛比较剧烈,不敢吃热东西,牙龈红肿比较明显,摸脉时会发现脉比平时有力而且快(脉洪数);虚火疼痛一般不太明显,老是隐蔽作痛,而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牙龈红肿不太明显,摸一下脉会发现脉比平时细(脉跳的宽度变窄)。
下牙才剧烈疼痛时,使劲掐双侧内庭、颊车和手三里,5分钟后见奇效。
其次要分是上牙还是下牙痛。
因为上下牙齿所联系的经脉不同,上牙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下牙与足阳明胃经相连。
这里我主要分五个方面来谈牙痛:胃火牙痛、肠火牙痛、肾虚牙痛、龋齿牙痛和智齿牙痛。
胃火牙痛是指下牙(火牙)痛,多是因为热邪传导了胃经,或者因为多吃了辛辣食物造成的,一般疼痛比较剧烈,甚至吃任何消炎药、止痛片都控制不了。
我曾见到一位病人,我的邻居,那天中午刚吃过饭,他们脸通红地去找我,说因为家里来客人,喝了点酒,没想到牙疼得难以忍受。
我问他是上牙疼还是下牙疼,他说下牙。
我看了一下,牙龈很红,这说明胃火很盛。
于是我就立刻取内庭合颊车给他扎上了针,然后在手三里处边揉边拔,很快他就舒适很多了,问还牙疼不,说咬咬还有一点感觉,但是没什么影响了。
上牙痛不可耐时,请马上去刺激双侧合谷、曲池合手三里,效果即刻看到。
还有一次,我在门诊碰见一位老太太,牙疼得直冲我发火。
我也是取了内庭、颊车和手三里,很快她就不怎么疼了,第二天再过来时脾气也好了很多,一再为昨天的事道歉。
内庭我在前面说过,位于第二、三趾缝处。
颊车位于耳下,下颌角处,咬牙的时候咬肌隆起的地方,它是胃经的穴位,向内对应牙齿;手三里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这是牙疼得一个反应点,属于经验牙齿;手三里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这是牙疼得一个反应点,属于经验穴,一按下去牙疼立刻减轻很多。
手三里在曲池下面两寸,相当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并在一起的宽度。
因为我们不摁能够自己随便给自己扎针,所以有上面这种情况的时候按揉穴位就可以了,也能起到止痛消肿的效果,止痛可以速效,消肿药坚持几天。
一定要戒酒和辛辣的食物。
最好再配合吃一点牛黄上清丸或者三黄片。
肠火牙就是指牙痛,主要是大肠有实火造成的,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是“儒上齿中”。
它的症状和上面说的胃火牙痛差不多,但是取穴的时候一定要以祛大肠火的穴位为主。
我的经验是,选用合谷、曲池、手三里。
合谷是治疗肠牙痛的特效穴。
有一次我的一个同事在药店里没事,于是就拿着针包练习扎针,这时过来一位老太太捂着腮帮子要买消炎药,于是他说,要不我帮你扎一针吧,不要你的钱,老太太迟疑了一下没答应,拿着药走到门口时突然又转回身说:“反正都这样了,就扎吧。
”结果我同事刚扎进合谷还没有行什么手法,老太太就说:“拔出来吧,不疼了。
”当时连我同事都感到震惊。
曲池是大肠经的合穴,是连接大肠经经气深入到大肠的穴位,最能排毒清热。
这几个穴位都不要拘泥于时间的限制,当牙疼时,要不定时地按揉,从下到上一次进行,合谷曲池、手三里,每穴2分钟。
饮食上的禁忌基本上和胃火牙痛一样。
虚火牙痛其实就是脾虚牙痛,这种疼不明显,但是时间较长,一直觉得隐隐作痛,时轻时重,牙龈一般没有红肿现象,只是牙齿根部有松动的感觉。
其实这是脾阴虚造成的虚火上炎,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所以牙齿的好坏和肾功能的强弱有很大的关系。
肾阴虚,牙齿得不到足够的滋养,而且阴虚导致阳相对地偏亢。
如果牙齿长时间隐隐作痛,齿根松动,这时肾阴虚,请每天刺激双侧合谷、手三里、太溪3~5分钟,肾阴足,牙齿自然就会坚固起来。
)才会显现出来“上火”的症状。
这时,选取合谷、手三里、太溪三个穴位就可以了。
合谷、手三里治标,太溪补肾阴治本。
太溪每天晚上泡脚之后按揉5分钟,合谷和手三里不定时地按揉以减轻疼痛,帮助治本。
另外,最好配合吃一些六味地黄丸。
如果睡觉时有盗汗,或者感到燥热、睡觉不踏实的话,可以吃知柏地黄丸。
平时可以用枸杞泡茶喝,或者用枸杞和山药熬粥喝。
龋齿牙痛要及早到医院治疗,有齿洞的一定要填充,因为有齿洞的话就等于把牙齿里面的神经给暴露出来了,不管是食物残渣还是其他什么东西,吊****以后就会压迫刺激神经,所以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
智齿牙痛比较特别,因为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长智齿。
其实,智齿疼时因为这个时候牙龈上面的肌肉已经长得比较厚了,所以牙齿长出来的阻力比较大。
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长过智齿的人都知道,有时候一颗智齿两年了还没有彻底长出来,过一段时间就会疼上几天,好像怕人忘记了它似的。
其实它是在提醒我们,这个时候我们身体的免疫力弱了。
有些人去看齿科医生,他们拿着注射器照着智齿的地方喷些药,然后让你漱口,反复几次就不疼了.其实他们就是用一些双氧水清理一下牙齿旁边的垃圾而已.所有这个时候不用去什么医院,自己买一瓶双氧水,在家每天多漱口,然后不时地按揉两侧手三里就不行了。
上面这几种情况虽然原因不同,但是排除病因之后,每天饭后用温水漱口,最好是盐水。
牙疼期间饮食一定要清淡,烟酒和辛辣的东西一定要戒除。
保健是相同的,就是平常要用学位祛胃之火,并保健肾经。
每天叩齿,不计次数,但是不要太少,古书记载的保健法里面都有每天叩齿干遍之说。
早晚刷牙是必须的,还要注意刷牙的方法,刷毛不要太硬,那样会破坏牙齿表层的釉质,要照顾到牙齿的方方面面,车跌把各种残渣清理干净,不给那些致病因素任何可乘之机。
二.一些例子:1. 左边门齿上的牙龈肿痛,去医院检查过牙齿,牙齿没问题,另外左边大腿外侧胆经的位置有个点按下去很痛(在风市穴上十公分左右),是不是代表胆经阻塞了?把这个痛点揉散有用么?另外还应该疏通哪条经啊胃火牙痛:是下牙痛,使劲按双侧内庭,颊车和手三里,5分钟见效肠火牙痛:是上牙痛,按双侧合谷,曲池和手三里肾虚牙痛:一般是隐隐痛,齿根松动,每天刺激双侧合谷,手三里,太溪5分钟龋齿牙痛:。
智齿牙痛:。
心火旺了些,胆经还不通。
肝属木,心属火,肝气疏泄不通,转化成为心火。
所以多从这几条经络入手找痛点仔细疏通吧。
肝经的太冲到行间穴,心经的少海,神门穴。
敲胆经并拨动阳陵泉,让电麻感到脚面方可。
如果只是痛,还要在小腿胆经进行疏通按摩。
经常晚上睡觉很晚,那对肝脏不好吧,眼睛干涩是肝的问题,可能是肝血不足,补肾养肝,以水养木,是说肝肾之间很有联系,肾强壮了肝也会强壮,所以可以通过养肾的方法来养肝。
牙疼是不是有胃火了,可以按一下足三里可以消胃火,按和谷穴治牙疼,是左右颠倒做,就是左边牙疼按右边。
2.每逢季节变换,都会有一些朋友出现牙疼的症状。
昨天晚上突然感觉右下牙有点儿闷痛(不是锐疼),上下叩齿的时候有点感觉牙不是自己的了,牙龈也有点肿痛。
反省了一下,昨天一天都没正经吃饭,吃了两个煮熟的粘玉米,一块白薯,几片面包和一根哈尔滨红肠。
反正是一天没喝稀的,一天加起来喝了不到250ML 的水。
想来是秋燥光临俺了,从肺经和大肠经想办法对路。
曲池穴(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内腑)和二间穴(大肠经的荥穴,荥主身热)比较痛,合谷穴却不敏感。
想到秋季应于肺,肺和大肠相表里,一检查肺经的尺泽穴和孔最穴,还有小臂前端也有些酸痛。
捏啊捏。
折腾了十来分钟,牙没事了~从五运六气来讲,一般是肝火旺于春,心火旺于夏,肺火旺于秋,肾火旺于冬,脾火旺于长夏(乃至四季)。
所以出现莫名的牙痛可以先从季节性来考虑。
秋天开始了,秋燥也出来了~另外还有一个全息理论,讲到了牙痛,也是根据“上为阳,下为阴,腑为阳,脏为阴”等理论设置的。
这次俺是歪打正着了:上门牙疼:心火;下门牙疼:肾火;左上牙疼:胆火;左下牙疼:肝火;右上牙疼:大肠火;右下牙疼:肺火;上牙两边尽头的牙疼(智齿,槽牙):胃火;下牙两边尽头的牙疼:脾火。
当然,除了顺应四季变换的调理思路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查找根源,一般来说,身体会用敏感反应来指引我们的。
比如某段时间熬夜太多,压力较大,肝火过旺导致的风火牙疼,那从去肝胆之火入手更快捷。
由于这种牙疼表现相对痛感强,可以配合足部反射区的牙齿反射区按摩。
另外,中里老师在《求医不如求己》中,特别提到过牙疼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按摩心经的少海穴(心经的合穴,属水,可去心火),异侧的大肠经的合谷穴(大肠经的原穴),同时配合按摩同侧耳朵上的牙痛点(耳垂和脸颊交接的部位),基本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俺的心经小臂一段,最近一直有些敏感,想起来就推揉推揉。
随着时令进入初秋,上个周末俺把蚕丝被换成了九孔棉的厚被的那天晚上,俺开始每天做梦。
梦境完整清晰,由于已经很久没有做梦,每次醒来,俺都不睁眼,先仔细回味回味,看是否可以从梦境中找到提示作用~~ 而这种连续做梦的情况,也说明俺有些心肾不交了。
因为,那几天看到论坛里出现的一些现象,不得不发帖回应,并且跟唐僧般的喋喋不休的给出提示,心火也有些旺。
看来,身体对季节的变换是足够敏感的。
这种敏感估计也跟最近几天立志改变晚睡的“恶习”,11点就上床睡觉,气血比以前充足,所以在冲击小臂一段的堵塞有关系。
对俺而言,只要有敏感,并且能发现敏感点,就是好事经常会碰到有网友咨询应该按摩哪些特效穴位。
其实,当经络不畅通,您的特效穴位不敏感的时候,您怎么按摩都是无效的。
此时,只要循着相关的经络上下探查这条经络上的痛点,您的症状就会得到改善。
当这条经络的穴位逐渐出现敏感,并从痛按摩到了不痛,整条经络得到了有效疏通后,那些特效穴位,才能真正成为您的特效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