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港口位置及区域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9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3.06.28•【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号•【施行日期】2004.01.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港口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03年6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3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03年6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港口规划与建设第三章港口经营第四章港口安全与监督管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港口管理,维护港口的安全与经营秩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港口的建设与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从事港口规划、建设、维护、经营、管理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本法所称港口,是指具有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具有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
港口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港区组成。
第四条国务院和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体现港口的发展和规划要求,并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港口资源。
第五条国家鼓励国内外经济组织和个人依法投资建设、经营港口,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港口工作。
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港口的管理,按照国务院关于港口管理体制的规定确定。
依照前款确定的港口管理体制,由港口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管理的港口,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一个部门具体实施对港口的行政管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的港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一个部门具体实施对港口的行政管理。
依照前款确定的对港口具体实施行政管理的部门,以下统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
第二章港口规划与建设第七条港口规划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国防建设的需要编制,体现合理利用岸线资源的原则,符合城镇体系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江河流域规划、防洪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水路运输发展规划和其他运输方式发展规划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有关规划相衔接、协调。
港口基础知识及港口管理MicrosoftWord文档港口基础知识及港口管理目录第一章基本概念一、港口二、港口的分类三、港口通过能力和吞吐量四、港口腹地五、港口组成部分六、港址选择与港口布置第二章港口水工建筑物一、码头的组成二、码头分类三、码头荷载分类四、码头地面使用荷载包括的内容五、船舶荷载分类六、码头前沿高程确定七、码头泊位数量确定八、港口水工建筑物抗震设防的标准九、重力式码头的组成及适用条件十、高桩码头的组成十一、浮码头的组成十二、浮码头的型式十三、防冲撞设备分类十四、防波堤类型第三章港口装卸一、货物分类二、危险货物三、爆炸品的类型四、货物包装的作用及不同包装的定义五、包装代码的组成六、易燃或有毒气体的一般积载预防措施七、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应注意的事项八、作业线九、装卸过程十、选择装卸工艺流程应遵循的原则十一、港口装卸机械分类十二、件杂货装卸十三、散货装卸十四、集装箱的分类十五、集装箱装卸作业的基本方式十六、集装箱码头装卸作业地带包括哪些内容第四章港口铁路、道路、库场及其它设施一、港口铁路系统的组成二、港口铁路的总体布置分类三、港口道路的组成四、港口道路布置要求五、港口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时,应符合的要求六、库场的作用七、库场应满足的营运要求八、客运站的特点及其组成九、客运站布置十、工作船码头的作用十一、港口锚地划分及不同锚地作用十二、锚地选择第五章港口行政管理一、什么是港口行政管理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三、行政的管理措施第六章港口规划一、港口规划的定义二、编制港口规划的基本要求三、港口规划的种类及其内容四、编制港口规划的依据与港口规划的审批五、港口规划中的重要概念六、对港口规划区的管理第七章港口建设管理一、港口建设特性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港口建设管理中的主要职责三、港口建设行政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四、港口工程的建设程序五、港口建设的投资主体六、BOT方式七、港口基本建设几个概念第八章港口的安全管理与监督一、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对港口安全管理的职责与义务二、港口危险货物管理三、港口机械的安全管理与监督第九章港口经营管理一、港口经营的概念二、港口经营的范围三、港口经营的分类四、与港口经营相关的一些概念五、港口经营当事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六港口市场管理第一部分港口基础知识第一章基本概念一、港口港口法对港口的定义是:具有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具有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
第一章港口发展的现状第一节地理位置一、地理位置六安市位于安徽省的西部江淮之间,东邻省会合肥市,南接安庆市和湖北省黄冈市,西与河南省信阳市毗邻,北连淮南市与阜阳市隔淮相望。
现辖金安、裕安2区和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5县。
全市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681万人。
二、交通概况六安市现已初步形成公、铁、水综合交通运输网。
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以312、105、206国道和合界高速为主骨架,以省道市区通往各县区的快速通道为支线,连接城镇、辐射乡村的公路交通网络,目前正在建设阜六、合六、六武等多条高速公路。
2005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9764公里,公路密度54.3公里/百平方公里。
宁西铁路、合九铁路穿越市境,正在建设合武高速铁路。
空运较为便捷,市区距合肥骆岗机场仅80余公里(与规划建设的新桥机场也仅50多公里)。
水路四通八达,境内有航道里程1000多公里,除淮河航道22公里为三级航道,其它航道等级都在五级以下。
水运向南可由杭埠河、丰乐河入巢湖,经合裕线入长江;向北可从淮河经洪泽湖至京杭大运河。
第二节自然条件一、气象六安市地处北亚热带的北缘,属湿润季风气候。
其特征是:季风显著,雨量适中,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光、热、水配合良好;但由于处在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暖冷气流交会频繁,年际间季风强弱程度不同。
1.六安市市区(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5.5℃,最高气温41.0℃,最低气温-18.9℃。
(2)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8%。
(3)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1089.4mm,年最大降雨量1449.3mm,年最小降雨量648.0mm,全年降水天数达125.6天。
(4)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间2225.8小时。
(5)风多年平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20m/s,风向ESE、E、NW、N;常风向C、ESE,频率17%、11%。
(6)沙尘历年沙(尘)暴天,多年平均0.4天。
《港口规划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港口是国家对外通商和海洋运输的重要门户,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加强对港口的规范管理,保障港口运输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港口规划管理规定》。
第二章港口规划第一节港口规划的编制1. 港口规划的编制应当符合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充分考虑港口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和环境保护需求。
2. 港口规划的编制主要包括港口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
总体规划应当明确港口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发展路径;详细规划应当详细规划港口的功能区划、设施布局和交通组织;专项规划应当针对特定问题和需求进行规划编制。
第二节港口规划的审批1. 港口规划的审批机构应当根据港口的规模和重要性划定审批权限,并公示审批程序和时限。
2. 港口规划的审批应当综合考虑环境影响、交通便捷性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确保规划编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三章港口管理第一节港口建设1. 港口建设应当符合港口规划的要求,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港口设施的安全可靠。
2. 港口建设涉及的土地征收和拆迁应当依法进行,对受影响的居民和企业进行合理的补偿和安置。
第二节港口运营1. 港口运营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港口管理制度和运营规范,确保港口运输的高效和安全。
2. 港口运营企业应当定期进行港口设施和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
第三节港口安全1. 港口安全应当优先考虑,建立健全港口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港口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港口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港口安全检查和监督应当加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港口进行整改,确保港口运营的安全性。
第四章港口环境保护第一节港口环境评价1. 港口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充分考虑港口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2. 港口环境评价应当综合考虑大气、水域、土地和生态等方面的影响,提出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二节港口环境监测1. 港口环境监测应当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定期监测港口周边环境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和生态状况。
航道规划与布置第一章绪论1.1港及港的组成港口是交通运输的枢纽,是供旅客和货物改变运输工具进行换装的场所,是各种港口建筑物及设备的综合体。
由港口水域、码头岸线、港口陆域三大部分组成,分为五(六)个作业系统。
港口水域:供船舶航行、停泊、锚泊、装卸转载等的水域,包括港池(泊位)、航道、锚地、外堤、回旋、导航等设施。
水域要求宽广、平稳,并具有足够的水深。
锚地:专供船舶等待靠泊码头、接受检疫、进行水上装卸作业以及避风的制定水域,分为港外、港内锚地。
航道:是为船舶进出港口提供特定的安全航行通道。
回旋水域:是船舶靠离码头、进出港口需要转头或改换航向时使用的水域。
港池:码头前水域,供船舶靠离码头和装卸货物用的毗邻码头的水域。
码头岸线:港口水陆交接地带,港口生产活动的中心。
有码头建筑物、港池(泊位)等建筑物。
码头岸线要求有足够的长度和高度。
码头:是停靠船舶、上下旅客或装卸货物的场所。
港口陆域:包括装卸作业地带、辅助作业地带和预留发展用地。
陆域要求宽广、平坦,满足港口的纵深要求。
作业系统:航行作业系统——水域各设施;装卸作业系统——码头、港池、机械等;存储作业系统——仓库、堆场;分运集疏运作业系统——铁路、公路、水路、网、管;信息与商务系统——电子商务中心-物流中心;环保与景观系统——污、废处理,绿化等。
1.2港口分类与分级按功能分:商港、渔港、工业港、军港、避风港、旅游港按地理位置分:河港(包括运河港)、海港(海岸港、河口港)或海港、河口港、河港、运河港分级: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一般港口1.3港口的宏观功能与“分代”港口的宏观功能: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②促进城市的发展,港依城建、城以港兴;③促进运输业的发展;④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港口分代:第一代:活动相对独立、功能相对单一第二代:各部门联系逐步密切、协调发展第三代:功能齐全,成为国际贸易的综合运输中心和后勤基地,货物装卸仍是港口活动的主体,工业服务功能增强,已具有综合物流管理的特征(生产、贸易、运输、储存、分运、销售、信息一体化),口岸行政功能逐步增强。
黑龙江省航务管理局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申请书格式及示范文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建设单位向我局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时,应当提出书面申请。
现将书面申请格式及示范文本公布如下:申请格式申请书示范文本2、文号3、标题4、主报单位5、正文6、联系人及联系方式7、所附文件文本标题8、申请单位(盖章)9、申请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07年第11号《港口规划管理规定》已于2007年11月30日经第12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李盛霖2007年12月17日港口规划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港口规划工作,科学利用、有效保护港口资源,促进港口健康、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港口规划的编制、审批、公布、修订与调整、实施和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交通部负责全国的港口规划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的港口规划管理工作。
港口所在地的市(指设区的市,下同)、县(包括县级市)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负责特定港口管理的部门具体实施该港口的规划管理工作。
本规定所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包括承担港口行政管理职能的交通主管部门或者与交通主管部门分设的港口管理部门。
第四条港口规划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国防建设的需要,统筹考虑产业布局、港口资源条件、综合运输网状况等因素制定,体现贯彻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岸线资源的原则。
第五条港口规划应当符合城镇体系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江河流域规划、防洪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水路运输发展规划和其他运输方式发展规划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有关规划相衔接、协调。
第二章港口规划的编制第六条港口规划包括港口布局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
港口布局规划是指港口的分布规划。
港口布局规划包括全国港口布局规划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港口布局规划。
山东省渔业港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渔业港口管理,保障渔业港口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和《山东省渔业港口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渔业港口的认定、经营以及水上水下作业等活动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渔业港口,是指专门为渔业生产服务、供渔业船舶停泊、避风、装卸渔获物、补充渔需物资的人工港口和自然港湾,包括综合性港口中渔业专用的码头、水域和锚地。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渔业港口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渔业港口管理能力建设,健全管理制度,落实人员、经费、装备,研究解决渔业港口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章渔业港口认定第六条渔业港口认定,是指确认渔业港口的性质、类别、等级和名称。
第七条渔业港口分为人工渔业港口和渔业自然港湾两类。
人工渔业港口应当具有与港口功能相适应的码头、航道、锚地、港池等港航基础设施,水产品交易、渔需物资供给等后勤服务设施,港区水域和陆域范围明确,按规模划分为中心、一级、二级、三级、三级以下共五个等级。
渔业自然港湾应当具有一定的天然掩护条件,水域未设定用益物权,无港航基础设施,可临时供渔业船舶停泊或避风。
第八条渔业港口名称由专名和通名组成,一港一名,不得重名或者同音。
专名不应包含船厂、码头以及等级等字样,也不得使用有违社会道德风尚的词语以及不规范文字、生僻字、姓名称谓或外文等。
通名包括渔港、渔业港区、渔业港湾三类,分别适用于渔业专用港口、综合性港口中渔业专用部分、渔业自然港湾的命名。
第九条人工渔业港口由所有人向港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提出认定申请;渔业自然港湾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根据渔业船舶生产作业和安全管理需要提出认定方案。
第十条申请人工渔业港口认定,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渔业港口认定申请书;(二)港口所有人身份证明文件;(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港口水域、陆域范围的证明文件;(四)具有水运行业港口工程或农林行业渔业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资质的机构出具的渔业港口技术评定书。
(完整版)港⼝管理第⼀章绪论1.港⼝的构成①港⼝⽔域:航道、锚地、港地②港⼝陆域、码头岸线、泊位、仓库、堆场即⾃港⼝岸线⾄陆上港界的陆地⾯积③港⼝⼯程建筑(陆地:仓库房屋、道路、客运船;海上:航道、防波堤、护岸、码头包括引桥、浮筒、航标)④港⼝装卸起重、搬运机械及配套设施⑤港⼝管理与装卸⽣产组织机构2.集装箱码头的分级P8-9集装箱专⽤码头按照其所能接卸集装箱船舶的船型,划分为A型(等级最低)、B型、C型、3.⽔陆运输的地位与作⽤P1-2①⽔路运输利⽤天然⽔系,不占⽤不可再⽣的⼟地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②⽔路运输的运载⼯具容量⼤,运输成本低③⽔路运输沟通全球经济,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④引导集装箱运输的发展4.港⼝的作⽤P3-4①港⼝是海运和陆运的交接点②港⼝是⼯业活动基地③港⼝成为综合物流中⼼④港⼝在其所参与的供应链中发挥作⽤⑤港⼝是城市发展的增长点⑥港⼝具有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效应5.国际航运中⼼应具备的条件P14-15①具有强⼤的腹地经济实⼒,充沛的进出⼝货源②区位条件优越,集疏运畅通③为国际经济中⼼、贸易中⼼和⾦融中⼼的国际⼤都市④具有发达健全的航运市场,航线密集、运量巨⼤⑤有现代化的港⼝设施和⾼效优质的航运服务⑥具备积极扶植的政策和良好的法律环境第⼆章现代港⼝功能的演变与发展1、港⼝的发展演变过程P28--39(⽼师说本章的内容都需要看的,以下只是两个⽅⾯) (1)第⼀、⼆、三、四代港⼝的功能区别:第⼀代港⼝主要是指1950年以前的港⼝,其功能为海运货物的转运、临时存储以及货物的收发等,是运输枢纽中⼼;第⼆代港⼝主要是指1950年代⾄1980年代的港⼝,其功能除具有第⼀代港⼝的功能以外,⼜增加了使货物增值的⼯业、商业功能,港⼝成为装卸和服务的中⼼;第三代港⼝主要产⽣于1980年代以后,其功能除了第⼀、⼆代港⼝的功能以外,更加强了与所在城市以及⽤户的联系,使港⼝的服务超出了原先港⼝的界限,增添了运输、贸易的信息服务,货物的配送等综合服务,使港⼝成为贸易的物流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18年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港口规划与建设第三章港口经营第四章港口安全与监督管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港口管理,维护港口的安全与经营秩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港口的建设与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从事港口规划、建设、维护、经营、管理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本法所称港口,是指具有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具有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
港口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港区组成。
第四条国务院和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体现港口的发展和规划要求,并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港口资源。
第五条国家鼓励国内外经济组织和个人依法投资建设、经营港口,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港口工作。
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港口的管理,按照国务院关于港口管理体制的规定确定。
依照前款确定的港口管理体制,由港口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管理的港口,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一个部门具体实施对港口的行政管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的港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一个部门具体实施对港口的行政管理。
依照前款确定的对港口具体实施行政管理的部门,以下统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
第二章港口规划与建设第七条港口规划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国防建设的需要编制,体现合理利用岸线资源的原则,符合城镇体系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江河流域规划、防洪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水路运输发展规划和其他运输方式发展规划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有关规划相衔接、协调。
编制港口规划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条港口规划包括港口布局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
港口布局规划,是指港口的分布规划,包括全国港口布局规划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港口布局规划。
港口总体规划,是指一个港口在一定时期的具体规划,包括港口的水域和陆域范围、港区划分、吞吐量和到港船型、港口的性质和功能、水域和陆域使用、港口设施建设岸线使用、建设用地配置以及分期建设序列等内容。
第一章港口位置及区域
第一条港口位置
本港位于浙江省沿海地区中部,地理坐标为28°41′N,121°27′E(海门港区),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便利。
其陆路集疏运可通过甬台温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台缙高速公路、104国道、34、76、82省道等与外界连接,航空可通过黄岩机场对外交往。
第二条水域
台州港水域南北相距约160公里,由海门港区水域、黄岩港区水域、临海港区水域、健跳港区水域、温岭港区水域、大麦屿港区水域组成。
台州港水域港界坐标一览表
第三条陆域
台州港陆域由海门港区陆域、黄岩港区陆域、大麦屿港区陆域、健跳港区陆域、临海港区陆域、温岭港区陆域组成。
台州港陆域港界坐标一览表
第四条港口航道
(一)海门、黄岩港区航道
习惯以牛头颈与小园山连线为界,东侧称为椒江口外航道,西侧称为椒江口内航道。
口外航道为台州市第一引航检疫锚地至牛头颈,全长约30km,航道宽度500m,其中老鼠屿~白沙的18 km为浅段,航道水深只有2m(理论基面),3000吨级海轮可乘潮通航,5000吨级和浅吃水万吨级海轮可乘潮通行,但保证率较低。
口内航道为牛头颈至三江口,全长12 km左右,河面宽度850~1700m,主航道宽度为200m左右,水深为3.0~3.40m,3000吨级海轮可乘潮通航。
由于椒江大桥的通航孔净空高度为22m (设计通航高水位为吴淞基面5.04m),所
以通航船舶的高度受其限制。
口内航道建有航道整治建筑物长顺坝和丁坝。
长顺坝起点位于海门港区7号码头外侧,(X=28°41′27.83″,Y=121°26′00.08″),终点位于椒江大桥西侧500m左右(X=28°41′48.38″,Y=121°23′23.49″),全长4300左右,坝顶宽度2m,顶面高程吴淞2.5米。
长顺坝北侧分别建有五道丁坝,一道潜坝。
主航道在长顺坝南侧,北侧航道通航100吨级以下小型船舶。
海门港区大陈作业区的航道可由东航路西行至作业区,航道长度约10km,水深20m以上,30万吨级的船舶可乘潮通航。
(二)临海港区航道
灵江作业区航道三江口以下与海门、黄岩港区航道相同;三江口至红光码头长3 km,航道宽度200m左右,水深3.0m,可乘潮通航3000吨级海轮;红光码头至灵江二桥,全长32 km,航道宽度150m左右,水深2.0~3.50m,可乘潮通航1000吨级海轮。
头门作业区进港航道有南北二线,北线航道起于油菜花屿附近的西航路,并向西南延伸,经田岙岛和东矶岛之间水域进入头门作业区,全长约50 km;南线航道起于大茶花岛
东侧的东航路,向西延伸至凉帽屿的南侧,然后向西北折向头门作业区,航道全长约25 km。
目前,南线和北线进港航道自然水深可满足万吨级船舶乘潮通航。
(三)大麦屿港区航道
进港航道主要有东线和西线,东线航道起于鹿西岛东南侧的西航路,经鹿西岛与南爿山屿至引航检疫锚地附近,然后向西经玉环岛和横趾山之间水域入乐清湾,沿玉环岛西侧水域,向北延伸至普竹作业区附近,长约50 km;该航道最小水深10.2m,3万吨级船舶可全天候进出港区,5~7万吨级船舶可候潮进出港区,保证率在90%以上。
西线航道沿虎头屿、笔架礁经鹿西岛西侧的黄大峡,经横趾山入乐清湾,万吨级船舶可乘潮通航。
同时,由温州瓯江口进入大麦屿的中、小型船舶可利用沙头水道直接进入大麦屿港区,3000吨级以下船舶可乘潮通航。
(四)健跳港区航道
进港航道有南北二条。
南线起于东矶岛东侧的东航路,向西北偏北方向延伸至草鞋襟屿的东南侧,然后转向西北偏西向,经大甲山待泊锚地的南侧水域进入健跳江口的狗头门,全长60 km左右。
该航道为天然航道,水深在8~10m
(理论基面),万吨级船舶可乘潮通航。
北线航道起始于油菜花峙附近的西航路,向西南方向延伸至草鞋襟屿东南侧,并与南线相接,全长40 km左右。
该航道自然水深在8~10m (理论基面),万吨级船舶可乘潮通航。
狗门至健跳江黄门峡,5000吨级船舶可乘潮通航。
(五)温岭港区航道
龙门作业区现均为天然航道,2000吨级船舶可乘潮通航。
石塘作业区均为天然航道,5000吨级船舶可乘潮通航。
永安作业区在金清新港内,海轮需通过金清新闸进入金清新港,型宽少于10米的1000吨内船舶可通航。
沙山作业区位于乐清湾底部,船舶在经大麦屿港区后逆流而上,沿线经江岩岛、大担岛与小担岛之间、鹰婆岛东侧、大青山西侧、横仔岛与柜屿之间水域进入沙山作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