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历史(重庆卷)解析版1
- 格式:pdf
- 大小:419.00 KB
- 文档页数:6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重庆卷)一、选择题1.新石器时代到两周时期中国各地区传统墓葬头向可概括为:“东夷及其先民尚东,楚蛮及其先民尚南,西戎及其先民尚西,华夏及其先民尚北。
”关中地区凤翔西村、沣西客省庄等地西周墓多为北头向,春秋时期的墓葬多为西头向。
这表明()A.西周时期华夏认同初步形成B.春秋时期秦国深受戎俗影响C.各族同源共祖观念得到发展D.各地区的文化传统趋于稳固2.北魏均田令规定,奴婢按编户民标准授田,但要求“奴从耕,婢从织”。
北齐均田令规定“奴婢限外不课田者皆不输”。
隋承齐制,大业元年(605)又规定“除妇人及奴婢、部曲(依附民)之课”。
这意味着()A.均田制逐渐遭到破坏B.北齐奴婢不再授田C.承担赋役是授田前提D.隋代废除定额租调3.唐朝为边疆防御设节度使,每个节度使领属数万军队,兵将形成长期而密切的关系。
节度使的设置缓解了边疆外族势力对朝廷的压力,然而天宝年间发生了安史之乱。
这说明节度使()A.制度具有重大的缺陷B.由蕃将充任是严重失误C.没有边地军队调兵权D.打破了外重内轻的局面4.王安石认为,“天”是自然的、物质的,沿着自己的道路即“天道”运行和变化着,“可谓无作好,无作恶,无偏无党,无反无侧”。
人也同样按照自己的道路即“人道”活动和发展着。
这主要反映了王安石()A.朴素的辩证法思想B.传统的伦理观C.朴素的唯物论思想D.传统的天命观5.1284年,元朝政府下令禁止权势之家进行海外贸易,犯者籍没一半家产,但这一禁令收效甚微。
1293年,不再禁止权势之家“入蕃为贾”,而是约束不法行为,“依着百姓每(们)的体例,与抽分者”。
此后权势之家出海为贾现象增多。
这反映出元朝()A.征税加剧社会贫富分化B.贵族势力扩张威胁专制皇权C.法律调整缓和阶级矛盾D.海外贸易繁荣推动政策变革6.明清时期,宋代女子吴妙静的故事在岭南地区广为流传,她最初仅因出资修桥造福民众而闻名,之后却被地方官绅愈益塑造为节孝双全的人物,乃至成为当地女性的榜样。
四、中国古代史——对接选择性必修1.(2023浙江卷)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A.分封制度的终结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C.宗法制度的湮灭D.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2.(2023海南卷)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下图)。
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注:①—⑦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A.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C.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D.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3.(2023湖南卷)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
数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为卫人,楼缓为赵人,张仪、魏冉、范雎为魏人,蔡泽为燕人,吕不韦为韩人,李斯为楚人。
据此可推知()A.秦国官僚制相对完善B.秦国用人政策不断改变C.六国严格遵行宗法制D.法家人物在六国遭排挤4.(2022重庆卷)唐代宗始设枢密使,“初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贮文书而已。
其职掌惟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
据此可知,当时的枢密使()A.主要负责军事事务B.类似皇帝秘书机构C.地位在中书省之上D.下属机构较为完备5.(2023浙江卷)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
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
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6.(2022江苏卷)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
2018年⾼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03-现代中国政治外交(含答案)考点⼀:中华⼈民共和国成⽴01.(2018届重庆市⾼三5⽉调研测试历史试题)1949年新中国成⽴。
在开国⼤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曲》等核⼼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
这些措施A. 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B. 标志着中华民族独⽴⾃主站了起来C. 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D. 意味着⼈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答案】A02.(湖北省⼋校2018届⾼三第⼆次联考⽂综历史试题)新中国成⽴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办法》,初步确⽴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
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A. 巩固新⽣的⼈民政权B. 取缔⾮法的社团组织C. 防控境外的敌对势⼒D. 激发社会组织的活⼒【答案】A【解析】据材料“初步确⽴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可知对社会团体进⾏登记的⽬的在于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有利于巩固新⽣的⼈民政权,A正确;BCD均与材料和新中国的需求⽆关。
03.(⼭东省烟台市2018届⾼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949年7⽉,中共中央指⽰:“凡三万⼈⼝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迟三个⽉后,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民群众的重要⽅法之⼀。
”这⼀指⽰A. 为渡江作战进⾏战前总动员B. 执⾏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C. 有利于建⽴和巩固⼈民政权D. 标志⼈民代表⼤会制度建⽴【答案】C点睛:本题考查学⽣抓住关键信息、运⽤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题⼲时间“1949年7⽉”结合新民主主义⾰命相关知识分析解答。
04.(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2017届⾼三第⼆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研究历史需要⼀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不同的历史观影响着⼈们对历史问题的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史观越发多元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史观都是⾰命史观,认为近代中国是⼀段不断出现⾰命⾼潮的历史。
试卷主标题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5题)1、有学者指出,“ 德” 的观念至少在西周已经产生,它既是一种个人的品德,又与天命有关。
春秋时期,“ 德” 的神秘意味开始减弱,更强调人的品德和理性,如文献记载:“ 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 推崇文献中这一观点的先秦思想流派是()A .墨家B .兵家C .儒家D .法家2、考古表明,战国至西汉初期,蜀地墓葬中蜀文化因素占主要地位,墓葬形式以船棺葬、狭长形土坑墓为主,随葬品也极具蜀地特征;至西汉中期,具有汉文化特色的长方形竖穴木椁墓成为主要墓葬形式,随葬品也有明显的关中特色。
这反映出西汉中期()A .蜀地墓葬出现平民化趋势B .蜀文化逐渐融入到汉文化中C .蜀地经济实力与关中相当D .蜀文化与关中文化交流有限3、唐代宗始设枢密使,“ 初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贮文书而已。
其职掌惟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 。
据此可知,当时的枢密使()A .主要负责军事事务B .类似皇帝秘书机构C .地位在中书省之上D .下属机构较为完备4、北宋开封商人孙赐号,本是酒馆侍者,“ 诚实不欺,主人爱之,假以百千, 使为脚店(小酒馆)…… 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
久之,遂开正店,建楼,渐倾中都” 。
材料有助于说明北宋()A .士人阶层壮大B .心学思想盛行C .坊市制度流行D .抑商政策加强5、朱熹说:“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而其精蕴则已具于圣贤之书,故必由是以求之。
” 以下与这句话核心观点最接近的是()A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 .“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C .“ 如麻麦稻梁,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地之硗,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
”D .“ 且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6、王祯《农书》记载:“ 中国自桑土既蚕之后,惟以茧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
重庆市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 2B 3D 4D 5B 6C 7D 8C 9A 10C 11D 12A 13C 14C 15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
16.(26分)(1)交通状况:交通闭塞;多山地、丘陵,空间阻隔;以长江水路为主的峡路是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地位:四川峡路交通是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
积极作用:积极改善了四川的交通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四川的有效治理;保障了物资的漕运畅通;保障了军事的供应;消极作用:转输成本高,加重百姓负担;事故多发。
(2)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限,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有所欠缺;清政府腐败无能,无法为铁路筹办提供实质性支持;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加剧,尤其是甲午战争后的资本输出,对中国筹办铁路形成巨大压力;川汉铁路沿线地形复杂,修筑难度大,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极高。
(3)实现了西南人民对铁路发展的多年愿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新生政权的伟大力量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优势;有力地支持了建国初期巩固争取恢复经济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是中国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证明;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有利于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17.(12分)观点:梁漱溟认为20年代末以来的乡村建设运动不能复兴农村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与响应,我认为该观点不准确。
阐释:梁漱溟没有认识到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这场运动没有触及到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使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土地,壮大了红军队伍,巩固了红色政权。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北京专用)真题重组卷04(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
下列项中,反映孔子民本思想的是()A.无为而治B.“相生相胜”C.反对苛政D.“兼爱”“非攻”【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抨击残暴统治认为“苛政猛于虎”,认为君王应当关注人民的疾苦和需求,尽力满足人民的利益,反对苛政,C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排除A项;战国末期的邹衍用五行相生相克、终而复始的观点解释历史发展现象,即“相生相胜”,排除B项;“兼爱”“非攻”是战国时期墨子的主张,“兼爱”意思是强调每个人都应像爱自己一样爱他人,“非攻”即反对不义的战争,排除D项。
故选C项。
2.(2022·浙江·高考真题)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水师提督②丞相、御史大夫、郡守③大学士、内阁首辅、锦衣卫指挥使④监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答案】B【详解】清朝设置军机处,明朝设置内阁,元朝设置宣政院,秦朝实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中央有丞相和御史大夫,地方有郡守,因此①是清朝,②是秦朝,③是明朝,④是元朝,B项正确;排除A、C、D项。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
该作品是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答案】D考点:古代文学。
从材料“神游天地、上下求索”很容易想到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材料“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可以想到《离骚》的特点,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端。
故选D。
2.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
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
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答案】D考点:张骞通西域的影响。
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西方文化和经济的交流的通道,“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故选D。
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答案】B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A项错误,江南地区在汉代以后得到开发,但是发展水平还是落后于北方;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在魏晋时期,北方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江南开发已经成为定局。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十年真题含答案2023年1.(2023年全国甲卷)【历史—选修3:20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加快向中国东北移民的步伐,在伪满初即制订了所谓“屯田兵”移民和一般“农业移民”的侵略方针。
为实现移民侵略,日本政府对本国人民进行欺诈性宣传。
日本移民主要配置在沿苏边境一带,山林边缘地区,重要政治、经济、军事和交通的中心地区,日本侵略者认为“选定和取得农耕地,与满洲日农移民成败的关系极大”。
1936年,日本政府正式通过了庞大的移民计划,并列为“七大国策”之一。
为此,日本和伪满洲国都强化了有关移民机构。
截至1944年底,日本移民侵占土地相当于当时东北耕地总面积的1/10,到1945年战败投降为止,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移民达10.6万户31.8万人。
——摘编自孔经纬《一九三一至一九四五年间日本帝国主义移民我国东北的侵略活动》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向中国东北移民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移民中国东北的后果。
【答案】(1)【参考答案】方式:制定侵略方针;欺诈性宣传;政府主导;有目的向重点地区移民;强化移民机构等。
(2)【参考答案】后果:使我国东北的农业生产围绕着日本帝国主义利益进行,是“工业日本,原料满洲”的殖民主义经济政策的具体体现;他们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物资和人力资源进行野蛮掠夺,使之成为日本进行侵略战争的经济后方;使得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进一步殖民地化;严重地破坏了东北地区的农业经济等。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
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
方式:根据材料“在伪满初即制定了所谓‘总四兵’移民和一般‘农业移民’的侵略方针”可知,制定侵略方针;根据材料“日本政府对本国人民进行欺诈性宣传”可知,欺诈性宣传;根据材料“1936年,日本政府正式通过了庞大的移民计划”可知,政府主导;根据材料“日本移民主要配置在沿苏边境一带,山林边远地区,重要政治、经济、军事和交通的中心地区”可知,有目的向重点地区移民;根据材料“日本和伪满洲国都强化了有关移民机构”可知,强化移民机构。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重庆卷(答案在最后)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细胞结构中,对真核细胞合成多肽链,作用最小的是()A.高尔基体B.线粒体C.核糖体D.细胞核2.几丁质是昆虫外骨骼和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
中国科学家首次解析了几丁质合成酶的结构,进一步阐明了几丁质合成的过程,该研究结果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是真菌合成几丁质的控制中心B.几丁质是由多个单体构成的多糖物质C.细胞通过跨膜运输将几丁质运到胞外D.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可用于防治病虫害3.某团队用果蝇研究了高蛋白饮食促进深度睡眠的机制,发现肠道中的蛋白质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分泌神经肽Y,最终Y作用于大脑相关神经元,利于果蝇保持睡眠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作用于肠道上皮细胞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B.肠道上皮细胞分泌Y会使细胞膜的表面积减小C.肠道中的蛋白质增加使血液中的Y含量减少D.若果蝇神经元上Y的受体减少,则容易从睡眠中醒来4.研究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对合理利用草原和防止荒漠化具有重要意义。
下表为某高寒草原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植物群落调查数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放牧强度物种数生产力(t·hm-2)土壤有机碳含量(g·m-3)无150.858472轻度231.109693中度150.709388重度60.457815A.中度放牧和无放牧下生产力不同,可能是物种组成不同所致B.重度放牧下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是分解者的分解过程加快所致C.放牧可能导致群落优势种改变且重度放牧下的优势种更加耐旱D.适度放牧是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有效措施5.果蝇有翅(H)对无翅(h)为显性。
在某实验室繁育的果蝇种群中,部分无翅果蝇胚胎被转入小鼠W基因后(不整合到基因组),会发育成有翅果蝇,随后被放回原种群。
高考真题——文综历史(重庆卷)Word含解析————————————————————————————————作者:————————————————————————————————日期:1.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
此主张旨在A.废除世卿世禄制B.整顿官场风气C.削弱王室的特权D.废除分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要求官员们不要因私而损害公家利益,统治者不要因馋言而使得忠心的人而受到伤害,官员们在言语与行为上不人苟同他人,所以答案B项正确。
其他三项都是无关项。
2.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
这位诗人应该是A.杜牧B.孟浩然C.杜甫D.白居易【答案】C3.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
”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继续实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内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材料内容反映了宋代乡村市场已成为惯例,反对在乡村交易的意见遭到最高统治者的拒绝,但并不能说明乡村市场繁荣,所以B项错误。
D项与材料内容相反,故答案选择C项。
4.《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法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B.开始推行内阁制度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答案】A5.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主张:“操兵之道,不独执旗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睡嬉戏,亦操也……兵虽静处闾阎(街巷),然亦谓之操,乃真操也。
理解性默写(2024·新高考Ⅰ卷)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作文课上,房老师使用《屈原列传》中“,”两句话,引导学生描写寻常事物以表示宏大意旨,列举浅近事例来传达深远意蕴。
(2)乡村民宿“爱陶居”开业了,房屋周围按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句意,栽种了多种树木,受到游客喜爱。
(3)唐代诗人写时事,常常托之于汉代,如“,”,就是借汉喻唐,以古方今。
【答案】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写错的字有:称、指、迩、见、荫。
(2024·新高考Ⅱ卷)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学们到郊外春游,阳光下树木葱郁,水流淙淙,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文句:“,。
”(2)快过年了,于老师牵挂在成都旅行的女儿,给她发短信息时用了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希望她不要贪玩,早点儿回家。
(3)古代诗人在写离情时,经常在诗的上下两句中分别表达离别双方的情思,如唐诗“,”就是如此。
【答案】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欣、涓、锦、扁。
(2024·全国甲卷)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名句“,”,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流逝,蕴含着自然理趣。
(2)小慧为朋友家的农家乐餐厅写宣传横幅,直接使用了陆游《游山西村》里的“,”两句诗,朋友看了觉得很贴切。
(3)行至群山深处,见到一挂瀑布飞泻而下,水石激荡,轰鸣作响。
于老师回头对学生们说:“这不就是古诗中写的‘,’嘛!”【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从题中的题干可知该位学者把包括“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理论,目的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从选项中:A韩非子尽管维护君主专制,但他的思想没有“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理论成分;B孟子不符合题干要求;C朱熹利用理学体系维护君主专制,但也没有神化专制的理论,C董仲舒吸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利用“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理论,神化皇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考点定位】必修3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所谓均田制指封建王朝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农民耕作,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土地所有制形式为国有制,不允许土地买卖、占田过限,北魏至唐前期都推行均田制作为基本的土地制度。
A项没有认识到均田制只是在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上实行,地主土地私有制不在均田制范围;B、C项不符和均田制的特征,故选D【考点定位】选修1 历史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
3.【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A中司南出现于战国时期,A错误;据考古发现,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错误;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C说元朝发明活字印刷术是错误的;而唐朝首先将火药应用于军事,故选C。
【考点定位】必修3 古代中国科技四大发明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关键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中可以知,便钱在宋太祖时设置专门的机构,将钱存于“左藏(国库)”,给予储蓄者凭证“券”,让后可去“诸州变换”,甚至在真宗时期“所在即支付,无得稽滞”。
由此可见便钱仅是一种兑换货币的凭证,不具有流通职能,A、B、C不符合,故选D。
【考点定位】必修2 古代中国商业宋朝商业发展。
5.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科,获取关键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重庆市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43分(一)单项选择题:共7题,每题4分,共2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某滑雪爱好者经过M点后在水平雪道滑行。
然后滑上平滑连接的倾斜雪道,当其达到N点时速度为0,水平雪道上滑行视为匀速直线运动,在倾斜雪道上的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则M到N的运动过程中,其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A. B.C. D.2.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成功发射,开启月球背面采样之旅,探测器的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着陆月球要经过减速、悬停、自由下落等阶段。
则组合体着陆月球的过程中()A.减速阶段所受合外力为0B.悬停阶段不受力C.自由下落阶段机械能守恒D.自由下落阶段加速度大小g=9.8m/s23.某救生手环主要由高压气罐密闭。
气囊内视为理想气体。
密闭气囊与人一起上浮的过程中。
若气囊内气体温度不变,体积增大,则()A.外界对气囊内气体做正功B.气囊内气体压强增大C.气囊内气体内能增大D.气囊内气体从外界吸热4.活检针可用于活体组织取样,如图所示。
取样时,活检针的针芯和针鞘被瞬间弹出后仅受阻力。
针鞘质量为m ,针鞘在软组织中运动距离d 1后进入目标组织,继续运动d 2后停下来。
若两段运动中针翘鞘整体受到阻力均视为恒力。
大小分别为F 1、F 2,则针鞘()A.B.到达目标组织表面时的动能为F 1d 1C.运动d 2过程中,阻力做功为(F 1+F 2)d 2D.运动d 2的过程中动量变化量大小为5.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测量液体折射率的方案。
容器过中心轴线的剖面图如图所示,其宽度为16cm ,让单色光在此剖面内从空气入射到液体表面的中心。
调整入射角,当反射光与折射光垂直时,测出竖直器壁上的反射光点与液体表面的距离h ,就能得到液体的折射率n 。
忽略气壁厚度,由该方案可知()A.若h =4cm ,则n =B.若h =6cm ,则43n =C.若54n =,则h =10cmD.若32n =,则h =5cm 6.沿空间某直线建立x 轴,该直线上的静电场方向沿x 轴,其电电势的φ随位置x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一电荷都为e 带负电的试探电荷,经过x 2点时动能为1.5eV ,速度沿x 轴正方向若该电荷仅受电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