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放射病
- 格式:ppt
- 大小:7.25 MB
- 文档页数:105
人被核辐射会怎么样
如果一个人暴露在核辐射中,会有以下可能的影响和后果:
1. 放射性疾病:核辐射可能导致放射性疾病,包括急性放射病和慢性放射病。
急性放射病是在暴露后几个小时至几个周内出现的症状,可能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发热、虚弱和血液细胞减少。
慢性放射病是在长期低剂量辐射暴露下出现的健康问题,如癌症、白血病和遗传性异常。
2. 皮肤和组织损伤:核辐射可能引起皮肤红肿、烧伤、脱皮和溃烂等症状。
辐射还可能对受影响区域的组织、血管和骨骼造成损伤。
3. 遗传影响:核辐射对人类的生殖细胞和基因组可能造成永久性的损害,导致遗传突变和遗传性疾病的传递给后代。
4. 免疫系统抑制:暴露在核辐射中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受损,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5. 放射性污染和污染区:核辐射污染会使人们被迫离开受污染的地区,失去家园和生计。
这也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污染和破坏。
核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取决于暴露的剂量、时间和辐射类型。
较低剂量的暴露可能不会立即产生显著的健康问题,而高剂量和长期暴露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风险和后果。
因此,在核辐射
暴露方面,保持安全距离、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备和遵循相关指导是至关重要的。
放射病1.详细询问病史很重要,发病原因主要为核辐射事故、医疗事故、治疗性照射。
2.急性放射病(radiation injuries)和慢性放射病均为全身性疾病,后者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
3.根据接触放射线剂量、基本病理改变和临床特点,分为骨髓型、肠型和脑型三种类型的放射病,且病程呈阶段性发展,可分为初期、假愈期、极期、恢复期四个阶段。
后两种类型的放射病分期不明显,病情进展快,多死于循环衰竭、休克。
4.尽早住院,休息,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不容忽视。
5.肠型放射病预后较差,对于病情较轻者应及时调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禁食,尽早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进行严格的无菌隔离,积极抗感染、抗出血,有合适供者行骨髓移植。
病情较重者,主要给予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及延长生命。
6.骨髓型放射病分期明显,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7.脑型放射病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措施,主要采用对症治疗。
并且发病很快,病情凶险,多在1~2天内死亡。
8.感染是急性放射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重度患者或腹部接受大剂量射线照射者可出现肠套叠、肠梗阻。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0岁,既往体健,主因“反复恶心、呕吐2小时”来诊,同时伴有全身乏力、头痛,追溯病史距患者居住地2000m处核电站发生爆炸。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内科系统及神经系统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问题1】在急诊应完善哪些基本化验检查?思路1:血常规:受照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较早,降低速度与照射剂量相关,1~2天降至<0.6×109/L提示重度以上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受照后外周血白细胞继反应性升高后减少的程度和最低值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照后7~10天白细胞值降至2×109/L,最小值低于1×109/L,提示重度以上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受照后2~5天外周血血红蛋白升至110g 以上提示可能发生肠型急性放射病。
思路2:骨髓穿刺及化验:大剂量照射早期骨髓有核细胞减少,粒/红比值先增高后抑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预防和治疗
导语:恶劣的工作环境往往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如果长期受到放射线的照射的话,很容易就会患上相关的疾病,而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就是其中的一种。
放射事故和超过人体限度的放射线都会导致一些放射病的发生,而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激素会其中的一种,那么,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是什么样的呢?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会导致人体的细胞受到损伤,进而导致相关的组织逐渐丧失功能。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可以分为骨髓型、肠型和脑型三种类型,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法。
骨髓型的患者主要是采取隔离治疗,预防感染为主,服用抗菌药物是很常见的治疗方法。
胃肠型急性放射病的患者要注意保证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平衡,防止感染和出血的可能,严重的患者要采取骨髓移植的方法。
脑型急性放射病患者是比较痛苦的,要防止患者因为同科而晕厥,主要采用镇静剂治疗和激素治疗为主,尽量延长患者的寿命。
为了预防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发生,工作人员要及时佩戴还防辐射的防护服和头盔,适当的进行休息,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健康同样重要。
• 986 •临床军医杂志 2020 年8 月第48 卷第8 期 ClinJMedOfTir ,Vol.48,No.8,Aiig,2020急性放射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张雷,徐辉北部战区总医院卫勤部,辽宁沈阳110016•综述•文章编号:丨 671 -3826 (2020) 08 ~0986 43[关键词]外照射急性放射病;临床特点;治疗原则 中图分类号:R818doi : 10. 16680/j. 1671-3826.2020.08.47急性放射病是一种在短时间内机体因大剂量 (剂量為1.0 Gy )电离辐射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1]。
外照射导致的急性放射病的原因有:(1)医疗照射, 对于多数人来说,医疗照射是目前最常见的放射 源,过度照射会导致急性放射病[2~ ; (2)核武器辐 射,最严重的一种照射。
现就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 诊断标准、临床特点、治疗原则的研究现状作以 综述。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特点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具有阶段性、临床症状复杂、病变范围广等特点。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损伤的 严重程度取决于吸收剂量,且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组织吸收的剂量与组织损伤程度成正比,这是衡量 由外部照射引起的急性放射病的关键。
有研究表 明,基因突变与患者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有关,涉及 损伤的相关基因包括X 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和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等[4。
因此,对于辐射 敏感性水平不同、防护措施不同的患者,进行个性 化的分析判断和参照“区间剂量”,可以更好地推导 出患者的真实情况[5]。
放射生物学效应主要表现为细胞杀伤效应和 炎症因子介导效应,受细胞敏感性和组织器官成分 的影响。
分化程度越低,组织器官所受影响越 重161,电离辐射可以激活并释放炎症趋化因子或活 性氧等信号,这些信号可以损害周围的正常细胞且 使疾病更加严重171。
从表现形式来看,电离辐射的 直接损伤表现为细胞死亡和质膜结构[8]。
电离辐 射的间接损害会导致肿瘤、白血病、反复感染、贫血 和溃疡等。
dr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DR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短期影响:高剂量的DR辐射可以引发急性放射病,表现为
恶心、呕吐、腹泻、皮肤烧伤等。
严重的急性放射病可导致电离辐射病,并可能引发脱发、骨髓受损、免疫系统受损等。
2. 长期影响:长期暴露在低剂量的DR辐射下,可能对人体造
成慢性放射病。
这些疾病的潜伏期长,常见的有白血病、甲状腺癌、胃肠道肿瘤、生殖系统疾病等。
长期暴露于辐射环境和频繁进行DR辐射检查的医护人员和核工作者等职业人群,患
这些疾病的风险较高。
3. 遗传影响:DR辐射对人类的遗传物质即DNA具有损害作用,特别是当辐射暴露发生在生育细胞时,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和遗传物质损伤,从而增加下一代出生缺陷和遗传疾病的风险。
4. 皮肤损伤:DR辐射对皮肤具有直接的损伤作用,高剂量的
辐射可引起皮肤红肿、溃疡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辐射性皮肤病。
鉴于DR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使用
铅屏蔽、保持距离、控制辐射时间和剂量等,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