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旅游资源系统综合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336.10 KB
- 文档页数:7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杨昌宏(河西学院历史系旅游管理甘肃张掖734000)摘要: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全国总体相比,还显得相对落后。
对我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行分析,找出解决思路,将使旅游业成为甘肃大开发中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之成为甘肃经济文化发展的支柱产业。
关键词:甘肃开发旅游业“瓶颈”对策甘肃省旅游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另一方面,尽管甘肃地区近年来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横向比较,差距还很大。
旅游业的开发程度和产出水平与旅游资源大区的地位不相称,旅游经济效益不明显。
这与甘肃的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
与东部地区相比,由于历史和生态的原因,导致甘肃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恶劣,并造成了地广人稀、内部市场需求规模小,制约了投资和生产性投入及投资市场的形成,并进一步造成了生产力水平低下,基础设施不足,社会进步发育程度不高,相对封闭,科技文化水平明显低下,人才外流;市场经济不发达;城镇化水平较低;工业结构比较单一……,可以说,甘肃优势明显,劣势也明显,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优势和劣势还会相互转化。
因此,必须坚持辩证法,全面地辨证地评价甘肃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劣势,实事求是地指导甘肃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有:(一)观念不到位,资源本底不清是根本的制约因子甘肃旅游业总体尚处于后进状态,其根本原因还是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和限制了甘肃旅游业的发展。
甘肃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不是资金,而是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落后的旅游意识在根本上长期制约了甘肃旅游业的大发展。
甘肃各级领导干部对旅游业的认识虽然有所提高,但不少部门和地区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政策措施’财政收入和管理职能没有完全定位,没有把旅游业当作一项经济产业去培养,而是热衷于办工厂、开矿山。
因此,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作为一项经济产业的形象不鲜明,资金投入不足,各相关产业、行业和部门与旅游业发展的联系合作不够紧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管理乏力。
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体系指标
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体系指标是对一个旅游目的地进行综合评价的一
组指标。
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帮助旅游行业从全面、客观、科学的角度评估和比较不同目的地的各项旅游资源和服务,为游客提供更
好的旅行选择,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体系指标:
1.自然资源指标:包括地貌、气候、水域、生态系统等指标,用于评
估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2.人文资源指标:包括历史文化遗产、艺术、传统风俗、语言等指标,用于评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
3.旅游基础设施指标: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商店等指标,用于评
估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
4.旅游产业指标:包括旅游业发展水平、旅游企业数量和规模、旅游
产业就业等指标,用于评估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经济发展状况。
5.旅游环境指标:包括旅游目的地的安全、清洁、整洁程度等指标,
用于评估旅游目的地的环境质量和旅游环境管理水平。
6.旅游体验指标:包括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多样性、旅游产品创新性、游客满意度等指标,用于评估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体验质量。
7.可持续发展指标:包括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保护、文化保护、社会责
任等指标,用于评估旅游目的地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一)旅游景观的欣赏1、了解景观特点:(1)了解景观内容:有哪些景点,分布状况、景观的形成原理,了解其美学价值及历史文化内涵。
例:济南大明湖有“蛇不见,蛙不鸣”的自然生态奇观。
为何只见荷叶而不见蛙呢?相传当年乾隆皇帝游览至此,湖中之蛙均想一睹龙颜为快,奔走相告,脱水而出,蛙声吵得乾隆无心观景,圣怒之下降旨“蛇不行,蛙不鸣”,自此大明湖真的不再有蛙声了。
其实真正无蛙鸣的原因是湖水的温度不适合青蛙生存导致的。
(2)了解景观的布局:如路线的设计、园林景观的布局例:北京故宫,以位于中轴线上的大殿为主景,两边建筑为配景(配景为主景起烘托的作用),并以中轴线对称,充分显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特点。
2、精选观赏点位(1)距离的远近:峰峦之雄伟峻秀,唯远眺可得。
高大、雄伟的山体,可在视野开阔的至高点。
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之类景观,则宜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
例如:观赏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天下第一桥”,不走到特定的位置,就无法看到浑然天成的“桥”的奇观。
(2)角度:特定造型的地貌,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充分发挥想象才能体会到某种形象。
例如:黄山的“仙人晒鞋”、“石猴观海”,“桂林象鼻山”、“巫山神女峰”等。
(3)视角(俯视与仰视):例如:瀑布景观则需在适当的距离仰观,才能兼收形、色、声、动等美感。
(4)动与静的对比:例:船在漓江中漂游,山体随着船只位移展示着动态美;筏子碰击水面的和谐节拍声,山歌的回荡声展示着听觉美。
广西桂林七星岩月牙山前的“花桥”,坚固的桥身在水中倒映出几轮“明月”,体现了静态美。
3、把握观赏时机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要求观赏者把握住观赏的时机。
(1)季节:例如由于安徽黄山风景名胜区四季景观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四个季节都可以观赏。
但:一般来说,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适宜在夏季观赏。
越往南,山水风景的观赏季节越长。
但南方地区一些千米之上的高山,如黄山、庐山最适宜在夏季观赏,因为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
旅游资源与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旅游设施和服务、地区特色等方面。
评价旅游资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客观评价法:这种方法需借助科学仪器和技术进行量化分析,比如计算自然景区面积、人文景观年龄等等。
2.主观评价法:这种方法主要以旅游者的反馈和满意度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从而得出评价结论。
3.专家评价法:这种方法主要以专家的意见和经验为基础,比如专家评价某个景区的历史价值、生态环境、投资回报等等。
这种方法通常在政府和企业决策中较常用。
4.综合评价法:这种方法将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产生综合评价。
比如,综合评价方法结合了景区大小、文化史迹、管理水平、硬件设施、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来评价景区。
综上所述,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应根据不同情况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方法,并注重将评价结果用于优化和改进旅游资源的发展。
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体系指标一、导言旅游业是全世界重要的产业之一,旅游目的地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是对目的地的规划、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及评价的全面系统性概括。
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体系指标是衡量旅游目的地发展状况和质量水平的重要参考,也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评价体系指标(一)景观资源1. 风景如画: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景状况,包括美丽的环境和优美的景观等。
2. 历史遗迹:即古迹、古文明遗址、遗址保护、具有历史价值遗产的景点等。
3. 文化多样性:即本地的文化传统、语言、民俗、艺术、音乐、文学等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背景。
(二)旅游基础设施1. 住宿设施:即旅游地区内的酒店、旅馆、度假村、公寓等住宿设施的数量和质量状况。
2. 交通设施:即铁路、公路和机场等交通线路和设施的完善程度。
3. 水电气等公共设施:即水源、电力、燃气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三)旅游服务品质1. 消费者参与程度:即开发商和旅游者之间的联系、团队旅游和自由旅游的平衡等。
2. 其他服务:即当地导游、接待等服务人员的素质、服务水平、沟通能力等。
3. 清洁服务:即酒店、公共场所如公园、海滩等环境卫生等。
(四)旅游管理1. 可持续的发展:即资源、环境和文化的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有机统一,鼓励和支持可持续的旅游发展。
2. 旅游信息化程度:即旅游信息的推广、管理、服务、资讯、统计等多项方面的信息化程度。
3. 协同共享的整合管理:即旅游资源的整合、共享、管理以及管理机构各行业部门间的协同,以及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协同等。
三、总结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体系指标是衡量旅游目的地发展状况和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
针对旅游目的地的不同要求提出适当的指标,可以促进旅游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
不同的重要性和优先级应该被考虑和衡量,并对评价体系进行不断的修正和改进。
甘肃旅游论文结论报告甘肃旅游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论文通过对甘肃旅游资源的调研和分析,总结出以下结论:首先,甘肃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峡谷、雪山、高原湖泊、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观,以及丝绸之路、敦煌莫高窟等历史文化遗址。
这些独特的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为甘肃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甘肃的旅游业在过去几年中实现了快速增长。
据统计,2019年甘肃接待游客超过1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800亿元人民币。
这一数据显示了甘肃旅游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然而,甘肃旅游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交通不便的问题。
甘肃地处西北边陲,交通条件相对欠发达,这给游客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其次是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甘肃各地的旅游景点不断改善和建设,但在旅游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最后是旅游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
甘肃的旅游资源宝藏丰富,但过度开发和滥觞发展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这需要旅游业与环境保护部门的密切合作。
为了进一步促进甘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大对甘肃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特别是交通运输方面。
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甘肃旅游的便捷性和可访问性。
其次,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提供更加便利、贴心的旅游服务。
再次,注重保护和利用好甘肃的旅游资源。
加强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旅游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积极拓展甘肃旅游业的市场,加强与其他省份和国外的合作与交流,提高甘肃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甘肃旅游业在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仍需要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服务质量,以及注重资源保护和市场拓展。
只有全面提升甘肃旅游的品质和竞争力,才能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体系指标模板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化的评估和分析方法,用于对旅游目的地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和比较。
一个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需要包括多个指标,以全面准确地评估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潜力和实际情况。
下面是一个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体系指标模板,可供参考。
一、自然环境指标:1.生态保护:评估旅游目的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能力,包括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2.空气质量:评估旅游目的地的空气质量状况,包括PM2.5浓度、空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等指标。
3.水质状况:评估旅游目的地的水质状况,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水质指标。
4.天然景观:评估旅游目的地的天然景观资源,包括山脉、湖泊、河流等自然景观的美丽程度。
二、文化遗产指标:1.古迹保护:评估旅游目的地对古迹的保护情况,包括古建筑物的修复和保护等。
2.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估旅游目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和保护情况,包括传统节日、手工艺品、传统习俗等。
3.文化交流:评估旅游目的地与其他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包括文化交流展览、演出和合作项目等。
4.历史文化景观:评估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景观资源,包括历史建筑物、古城墙、宫殿等。
三、旅游基础设施指标:1.交通设施:评估旅游目的地的交通设施,包括机场、火车站、公交系统等的完善程度和便利程度。
2.住宿设施:评估旅游目的地的住宿设施,包括酒店、民宿、宾馆等的数量和品质。
3.餐饮设施:评估旅游目的地的餐饮设施,包括餐馆、小吃店、咖啡馆等的数量和质量。
四、旅游体验指标:1.景点设施:评估旅游目的地的景点设施,包括游览车、电瓶车、观光电梯等的完善程度和服务质量。
2.景点质量:评估旅游目的地的景点质量,包括景点的维护情况、游览体验等。
3.旅游活动:评估旅游目的地提供的各种旅游活动,包括徒步、登山、划船等的丰富程度和创新性。
4.游客满意度:评估游客对旅游目的地体验的整体满意度,包括景点服务、交通便利性、住宿质量等。
第33卷第1期凯里学院学报Vol.33No.1 2015年2月Journal of Kaili University Feb.2015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综述罗艳1,李荣彪2(1.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贵阳550002;2.凯里学院旅游学院,贵州凯里556011)摘要: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旅游资源的评价是开发、保护旅游资源的必要前提。
开展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学习先进的旅游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有利于制定地区旅游业发展战略和目标,为地区旅游资源评价服务。
关键词:国内;国外;旅游资源;评价;综述论文编码:Doi:10.3969/j.issn.1673-9329.2015.01.21对资源进行评价研究是有效使用资源的基础前提,评价结果也是保证资源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目前国内学者对资源评价的研究很多,主要涉及土地资源、大气环境、水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方面,学者们通过数学方法、理论方法对研究区的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为研究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有效指导。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正确认识旅游资源的总体概况,是开发、利用、规划、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条件[1],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由于旅游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产业之一,故对地区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工作就变得相当重要。
一、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学者对旅游资源的评价进行大量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领域研究1.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研究。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研究是确定旅游资源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
唐承财等[2]以内蒙古凉城作为研究基础,以对该地区资源调查和评价结果为依据,分析了当地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开发度不够、资源开发的季节性影响严重、管理水平偏低以及未有效保护旅游资源的问题,提出并设计了水利旅游资源、温泉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李俊等[3]以新疆库车县为研究基础,将旅游资源定性评价的结果作为分析依据,发现该地区旅游资源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与优势,并提出了打造区域旅游品牌、优先开发优势资源、加强资源整合以及发挥政府作用等开发建议。
旅游资源评价及资源分布图绘制1. 引言旅游资源评价是指对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科学地评估和分析,以便为旅游规划和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而资源分布图则是以图形化方式展示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帮助旅游规划者和开发者更好地了解资源的分布特点。
本文将介绍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与步骤,并结合具体案例,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资源分布图。
2. 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很多,常见的包括主观评价、客观评价、综合评价等。
主观评价是指通过专家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公众对旅游资源的评价及需求;客观评价则是通过野外考察、实地勘察等方式,对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综合评价将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的步骤一般包括:确定评价指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综合评价及编制报告等。
在确定评价指标时,可以考虑旅游资源的质量、数量、可达性、可持续性等因素;在收集数据阶段,可以利用现有的调查数据、统计数据等;在分析数据时,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GIS等技术;最后,在综合评价阶段,可以通过权衡各种因素,做出全面的评价和决策。
3. 资源分布图绘制资源分布图是一种以图形化方式展示旅游资源分布情况的工具。
它通过使用符号、颜色等方式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标识出来,帮助旅游规划者和开发者更好地了解资源的类型、数量及分布情况。
3.1 使用Markdown绘制资源分布图Markdown是一种轻量级的标记语言,常用于撰写技术文档、博客等。
它简单易学,格式清晰,适合用于编写资源分布图。
在Markdown中,可以使用表格、列表、标题等方式来绘制资源分布图。
以下是一个示例:资源类型数量分布情况景点10 A地、B地饭店 5 C地、D地酒店 3 E地、F地购物中心8 G地、H地3.2 使用可视化工具绘制资源分布图除了使用Markdown语言绘制资源分布图外,还可以使用一些专业的可视化工具来绘制更丰富多样的资源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