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硝化反硝化除氮试验.
- 格式:doc
- 大小:166.50 KB
- 文档页数:7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介绍除氮污水处理是为了减少或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悬浮物以及微生物等物质,达到环境排放标准或再利用要求的过程。
其中,除氮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处理步骤。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除氮方法及其流程。
一、生化除氮法生化除氮法是利用细菌群体进行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的解决方案。
该方法主要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
1. 硝化阶段硝化是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需要通过硝化菌来完成。
硝化阶段可以采用活性污泥法或者固定膜生物反应器法来进行。
活性污泥法将废水与微生物以悬浮液的形式混合,通过空气供氧进行硝化。
而固定膜生物反应器法则将微生物固定在膜上,通过膜与废水的接触来实现硝化。
2. 反硝化阶段反硝化是指将废水中的硝酸盐还原成氮气的过程,需要通过反硝化菌来完成。
反硝化阶段通常使用厌氧生物反应器或者好氧和厌氧结合的方法。
厌氧生物反应器在无氧环境中采用一系列反硝化菌来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好氧和厌氧结合的方法则是在好氧条件下进行硝化,过后进入厌氧区域进行反硝化。
二、化学除氮法除了生化除氮法,化学除氮法也被广泛使用。
该方法通过加入化学剂,使废水中的氮转化为可沉淀或可气化的物质,从而达到除氮的目的。
常见的化学除氮法包括氨基活性炭法、硫酸亚铁法和碳酸钠法等。
1. 氨基活性炭法氨基活性炭法通过在废水中加入氨基活性炭,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菌膜,吸附并降解废水中的氨氮。
2. 硫酸亚铁法硫酸亚铁法是将废水中的氨氮还原为亚硝酸盐和氮气的方法。
在酸性条件下,加入适量的硫酸亚铁,与氨氮发生反应生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可以进一步被反硝化菌还原为氮气。
3. 碳酸钠法碳酸钠法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亚硝酸盐。
通过加入碳酸钠,将亚硝酸盐转化为氮气或氮氧化物,从而达到除氮的效果。
总结:污水处理中的除氮过程是保证废水排放符合标准的重要步骤。
生化除氮法通过细菌的活性完成硝化和反硝化,化学除氮法则通过加入化学剂将氮转化为可沉淀或可气化的物质。
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研究进展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是一种能够高效去除废水中氨氮的技术,近年来在废水处理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的定义、原理、应用以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的定义与原理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然后经过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发生在同一容器或同一系统中,通过提高氨氮转化效率和减少氮素排放量来实现废水的高效处理。
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厌氧颗粒污泥技术。
在一个薄膜生物反应器中,通过在厌氧区内添加适量的反硝化菌,并在硝化区内供氧,实现了氨氮的转化和去除。
在硝化区,氨氮被氧化为亚硝酸盐,然后通过膜壁进入反硝化区进行反硝化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相对较短的距离内完成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提高氨氮的去除效率。
二、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的应用1. 市政废水处理: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可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处理过程中。
通过优化系统操作条件和生物反应器设计,可以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工业废水处理: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
例如,在农业养殖行业中,废水中的氨氮是一种主要的污染物,使用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氨氮排放量,减少水体的污染。
三、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研究进展1. 进一步提高氨氮去除率:目前,研究人员正致力于优化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进一步提高氨氮去除率。
一种方法是改进厌氧区内菌群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其对氨氮的吸附和转化能力。
另一种方法是优化氧化区内的条件,提高硝化菌对氨氮的氧化效率。
2. 深入研究硝化反硝化菌的特性:硝化反硝化菌是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中的关键微生物。
深入研究这些菌的特性和代谢途径,对于提高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改进反应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工程菌群,可提高菌群的氨氮转化效率。
3. 探索新型反应器设计和操作策略:新型反应器设计和操作策略是进一步发展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的关键。
短程硝化反硝化与同步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与同步硝化反硝化1. 简介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是两种常见的废水处理方法,它们在去除氨氮和硝酸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并对其效果和限制进行评估。
2. 短程硝化反硝化2.1 硝化反硝化原理短程硝化反硝化是一种将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耦合起来,实现废水中氨氮的高效去除的技术。
在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废水中的氨氮首先经过硝化作用被氧化为硝态氮,然后立即发生反硝化作用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排出。
2.2 应用领域短程硝化反硝化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等领域。
它在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以及有限操作空间的情况下具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其反应迅速、体积小、投资少的特点,使得短程硝化反硝化成为一种非常经济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
2.3 效果和限制短程硝化反硝化的主要优势在于处理效果显著,能够快速去除废水中的氨氮,达到废水排放标准。
然而,由于该技术对废水中的氨氮浓度要求较高,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时效果不明显。
短程硝化反硝化还对温度和pH值等环境因素较为敏感。
3. 同步硝化反硝化3.1 硝化反硝化原理同步硝化反硝化是指在同一处理单元中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的一种废水处理技术。
该技术通过优化废水处理工艺,加强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实现氨氮和硝态氮的同时去除。
3.2 应用领域同步硝化反硝化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以及农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由于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够同时去除氨氮和硝态氮,使得废水处理过程更加高效,减少了处理单元的占地面积,降低了处理成本,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3.3 效果和限制同步硝化反硝化的主要优势在于处理效果稳定,同时可以实现氨氮和硝态氮的全面去除。
然而,该技术对微生物的选择性较高,因此在操作和维护时需要严格控制环境因素,以确保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活性。
同步硝化反硝化对废水中COD和其他有机物的降解效果较差,需要配合其他技术进行。
第23卷第2期2021年]月猱社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新型反硝化滤池设备脱氮效果中试吕冰借1,陈方針,张册,张青1,董献段,张强1(1.安徽环境科技集团股份公司,安徽合肥230000,2.北京沬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100089)摘要:为了应对日益严格的总氮出水要求,增强市政污水厂应对总氮负荷冲击能力,同时进一步减少污水处理成本,在某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新型自养一异养协同反硝化滤池设备的脱氮效果中试试验。
通过在厂区内新建"自养一异养协同反硝化滤池”中试装置,检验了在不投加凑源条件下该装置的工程应用脱氮效果。
结果表明:通过该反硝化滤池的作用,无需外加有机碳源,其中总氮和确态氮平均出水浓度分别 低于5 mg/L 和3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3%和72.6%,保证了稳定高数餉脱氮效果。
关键词:反彌化;滤池;自养一异养协同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1)02-0168-041引言农业中氮肥、磷肥的过度使用以及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大量的氮、磷进入水体环境,目前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仍含有较高含量的氮和磷,直接补充 河道、湖泊和景观等水体时,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传统的深度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可以有效消除磷超 标风险,但去除TN 的能力极其有限生物反硝化技术因其高效和低成本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深度脱氮,其 按照电子供体的类型可分为异养型反硝化和自养型反硝化。
反硝化滤池是一种新型高负荷淹没式反应器,它 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者的优点,如滤池中微生物浓度高、有机物负荷及水力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总氮去除效能高⑵。
本研究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污水厂二级出水为处理目标,分析了新型自养 —异养协同反硝化滤池的运行方式及对总氮的去除效能,为实际工程应用中反硝化滤池工艺效能的提升及优 化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硝化与反硝化去除氨氮操作
一、硝化与反硝化的作用机理:
1、硝化细菌包括亚硝化菌和硝化菌,亚硝化菌将废水中的NH3转化为亚硝酸盐,硝化菌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称为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必须通过这两类菌的共同作用才能完成。
2、反硝化菌将硝酸盐转化为N2、NO、N2O,称为反硝化作用。
3、硝化细菌必须在好氧条件下作用。
4、反硝化菌必须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进行。
二、作用方程式:
硝化反应:
2NH3+3O2――(亚硝化菌)――2HNO2+2H2O+能量(氨的氧化)
2HNO2+O2――(硝化菌)――2HNO3+能量(亚硝酸的氧化)反硝化反应:
NO3— +CH3OH ——N2 + CO2+H2O+ OH—(以甲醇作为C源)
三、操作:
1、将购买的硝化菌投加到曝气池5、6#,亚硝化菌投加到曝气池1、
2、
3、4#,反硝化菌投加到厌氧池。
2、控制指标:
生物硝化
①PH值:控制在7.5—8.4
②温度:25—30℃
③溶氧:2—4mg/L
④污泥停留时间:必须大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时间,一般应大
于2小时
生物反硝化:
①PH值:控制在7.0—8.0
②温度:25—30℃
③溶氧:0.5mg/L
④有机碳源:BOD5/TN>(3—5)过低需补加碳源。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简介: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处理技术,用于处理含高浓度氨氮的废水。
本文将介绍的原理、应用、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原理是利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释放。
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两步:硝化和反硝化。
硝化指的是将废水中的氨氮通过硝化细菌氧化为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这一步在好氧条件下进行,需要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
反硝化指的是将硝酸盐通过反硝化细菌还原为氮气并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
这一步在缺氧条件下进行,需要消耗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
二、应用1. 功能与特点在处理含高浓度氨氮废水时具有以下功能与特点:(1)高效除氮:该技术能够将氨氮转化为氮气释放,实现高效除氮,将废水中的氨氮浓度降低至国家排放标准以下。
(2)占地面积小:相比传统的生物脱氮技术,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所需的处理设施相对较小,能够节约占地面积和投资成本。
(3)适用范围广:该技术适用于各类含高浓度氨氮的废水,如城市生活污水、养殖废水等。
2. 应用案例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该技术对处理前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将废水中的氨氮降低至符合排放标准。
(2)养殖废水处理:养殖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氨氮,使用该技术可以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释放,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3)工业废水处理:一些工业废水中含有高浓度氨氮,采用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可实现高效除氮。
三、优缺点1. 优点(1)高效除氮: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能够将氨氮转化为氮气释放,实现高效除氮。
(2)占地面积小:相比传统的生物脱氮技术,所需处理设施相对较小,能够节约占地面积和投资成本。
(3)处理效果稳定: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为稳定,能够适应废水中氨氮含量的变化。
2. 缺点(1)对氧气要求高:硝化过程需要提供足够的氧气,因此对通气设备的要求较高。
(2)电子供体限制:反硝化过程需要消耗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在有机物供应不足时,可能影响反硝化效率。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解析除氮处理污水处理是一种重要的环保措施,用于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以保护水资源和人类健康。
除氮处理是其中一个关键步骤,它主要针对水中的氮化物进行去除。
本文将从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角度,解析除氮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一、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最常用的除氮处理方法之一。
它基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从而去除氮化物。
生物处理法可以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种方式。
1. 好氧处理:在好氧环境下,细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这个过程通常在好氧生物滤池或活性污泥法中进行。
2. 厌氧处理:厌氧条件下,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进一步还原为氮气。
这个过程通常在厌氧生物滤池或厌氧颗粒污泥工艺中进行。
生物处理法具有处理效果稳定、成本较低等优势,但对操作要求较高,需要定期监测和管理微生物群落。
二、化学处理法除了生物处理法,化学处理法也可用于除氮。
一种常见的化学方法是硝化-反硝化法,原理是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然后通过还原作用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硝化-反硝化法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硝化阶段和反硝化阶段。
1. 硝化阶段:通过加入硝化细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硝化反应通常在硝化池或固定膜反硝化池中进行。
2. 反硝化阶段:通过加入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反硝化反应通常在厌氧反硝化池或强化反硝化系统中进行。
化学处理法能够快速去除氮化物,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副产物需进行处理或回收,成本较高。
三、物理处理法除了生物处理法和化学处理法,物理处理法也可用于除氮。
其中一种常见的物理方法是膜分离技术,通过半透膜将氮化物与其他物质分离。
膜分离技术可以分为逆渗透法和超滤法。
1. 逆渗透法:通过半透膜,将水中的离子、溶解物质和氮化物分离,使氮化物浓度降低。
逆渗透法常用于高氮废水处理,如海水淡化和工业废水处理。
2. 超滤法:通过孔径较小的滤膜,将水中的微小颗粒、胶体和溶解物质分离,包括一部分氮化物。
分段进水A/O脱氮工艺反硝化速率的测定王卿卿1,王社平1、2,惠灵灵1,金尚勇1(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2. 西安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8)摘要: 采用间歇式反应器对分段进水A/O脱氮工艺中试装置中活性污泥的反硝化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反硝化过程存在三个速率明显不同的阶段,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反硝化速率逐渐降低。
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城市污水厂缺氧选择池和生化反应池缺氧区设计计算时反硝化速率、水力停留时间的参考值。
关键词:城市污水;反硝化速率;分段进水A/O脱氮工艺The Determination of Denitrification Rate of Step-feed A/ONitrogen Removal ProcessWang Qingqing1, Wang Sheping1,2, Hui Lingling1,Jin Shangyong1(1.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 , Shanxi Xi,an ,7100552. Xi,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 , ShanxiXi,an ,710068)Abstract: The denitrification rate is determined in batch reacto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are three obvious different denitrification rates stages in the denitrification process, and with the reaction time prolonging, the denitrification rate declined gradually.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reference value of the denitrification rate and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are suggested, which is used in designing and calculating the anoxic selecting tank and the bio-reactor anoxic zone of the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MWTP) .Key Words: municipal wastewater, the specific denitrification rate, Step-feed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反硝化速率的测定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生化反应池缺氧区及缺氧选择池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反硝化细菌在污水脱氮中的作用反硝化细菌在污水脱氮中的作用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但同时也伴随着水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
其中,氮污染是当前水环境中较为常见且严重的问题之一。
氮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水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因此,对污水中的氮进行有效去除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反硝化细菌在污水脱氮中的作用和其机制。
一、氮污染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氮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排泄物和城市污水。
其中的氨氮和硝态氮是较为常见的两种形式。
氮污染通过进入水体,使水体中的氮含量增加,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首先,氮污染会导致水域富营养化现象,促进藻类的繁殖,产生大量藻类藻华,消耗水中的氧气。
这造成了水中生物的窒息,并导致生态链的破坏。
其次,氮污染还会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因为一些腐败细菌在水体中繁殖,会产生大量有毒的硫化氢气体,这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是致命的。
二、污水脱氮技术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主要采用生物除氮法。
生物除氮是利用微生物将氮污染物转化为气态的氮气,达到降低水体中氮含量的目的。
传统的生物除氮法主要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
硝化是指将污水中的氨氮通过硝化细菌,依次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而反硝化是指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的过程。
三、反硝化细菌的分类及作用机制反硝化细菌是指一类可以利用硝酸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并将其还原为氮气的微生物。
根据不同的生长条件和代谢途径,反硝化细菌可以分为四类:Denitrifying bacteria、Pseudomonas、Achromobacter和 Alcaligenes。
这些细菌在反硝化过程中,分解硝酸盐并还原成氮气,从而实现了污水中的氮去除。
反硝化细菌通过一系列的酶催化作用参与到污水脱氮过程中。
首先,反硝化细菌通过一种叫做亚硝酸还原酶的酶,将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
其次,它们还分泌一种叫做亚硝酸盐还原酶的酶,用于将亚硝酸盐还原成一氧化氮。
浅析几种氨氮去除方法的原理及相关特点氨氮是指水体中存在的一种与氨相关的氮形态,主要来自于废水、农业污水、养殖废水等。
高浓度的氨氮对水体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去除氨氮。
目前常用来去除氨氮的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
下面将对这几种方法的原理及相关特点进行浅析。
1.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生物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典型的生物法主要有厌氧氨氧化(Anammox)、硝化—反硝化法、植物修复等。
(1)厌氧氨氧化:厌氧氨氧化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氨氮直接氧化成氮气和氧化亚氮的方法。
厌氧氨氧化过程能直接将氨氮转化为氮气,不需要用到氧气,能够节约能源,并且产生的污泥量较小。
但是这种方法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技术还不够成熟。
(2)硝化—反硝化:硝化是指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反硝化则是将硝酸盐还原成氮气的过程。
硝化—反硝化法通过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这种方法能够去除氨氮效果显著,但操作条件较为严苛,并且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化学物质。
(3)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法是利用植物吸附、吸收和在其体内转化氨氮的方法。
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将水体中的氨氮转化为无机氮物质。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还能够美化环境,但处理效果相对较慢。
2.化学法化学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典型的化学法有氧化法和盐酸法。
(1)氧化法:氧化法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将氨氮氧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氯化亚铁等。
氧化法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但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2)盐酸法:盐酸法是利用盐酸与氨氮反应生成氯化铵的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方便,但产生的氯化物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处理成本相对较高。
3.物理法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过程将氨氮从水体中去除,常用的物理法有吸附法和膜分离法。
(1)吸附法:吸附法是通过一种或多种吸附剂将氨氮吸附到表面,从而将其从水体中去除的方法。
制药废水硝化-反硝化除氮研究
[摘要]含高浓度氮的制药废水经好氧生化处理后,虽然出水的COD、BOD5均可达到行业排放标准,但TN仍高达约170mg/L。
本研究在曝池中设置填料,利用生物膜外层好氧、内层缺氧厌氧的条件,使硝化-反硝化脱氮在同一构筑物内进行,NH3-N和TN去除率分别可达约有90%和70%。
在本试验条件范内,温度越高,负荷越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越完全,HN3-N和TN去除率越高。
[关键词]制药废水硝化反硝化生物除氮
上海第六制药厂,主要产品有抗生素甲砜霉素和抗消化系统溃疡药物雷尼替丁等,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浓度高成分复杂,COD为1000~2000mg/L,BOD5约500mg/L,硝基氮约30mg/L,TN约300mg/L。
目前,全厂混合废水经好氧生化处理后,COD和BOD5均可达到行业排放标准,但由于废水含氮量高,出水TN高达170mg/L左右,排入受纳水体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本研究采用生物硝化-反硝化除氮新工艺,通过在曝气池中设置填料,造成生物膜外层好氧、内层缺氧的微环境,使废水中NH3-N在同一构筑物内被硝化反硝化,转化成分子N2逸出,从而达到脱氮目的。
1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1.1试验装置
图1 试验装置和示意图
1、高位槽
2、硝化-反硝化曝气池
3、沉淀池
4、风机
生物硝化-反硝化曝气池用聚氯乙烯材料制成,池高、长和宽分别为26cm、50cm和30cm,有效容积为30L。
曝气池被两块挡板等分地割成三段,每块挡板下部各有一孔,交叉摆放互相连通,曝气池内设置维纶软性填料和曝气装置,用气泵充气使曝气池水中DO保持在2~3mg/L。
由于生物膜有一定厚度,膜内层环境处于缺养或厌氧状态。
试验用废水置于高位槽中,水槽有效容积为200L。
试验装置见图1
1.2硝化菌的富集、培养和挂膜
以本厂生化处理装置中的活性污泥作为菌种投放于本试验的曝气池中,以本厂生化处理的出水为基质(COD和TN分别为200mg/L和170mg/L左右),考虑到其中残存的有机物大多不可生物降解,且缺乏磷元素,故投加适量磷酸二氢钾及葡萄糖作为磷和碳源,按流量25ml/min连续进水,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0h,水温为(27±1)℃。
初期,出水pH和TN无明显降底,连续运行3个月后,出水PH明显下降,NH3-N去除率稳步上升至70%以上,可以认为硝化菌的培养和挂膜已完成,可供做进一部的试验。
1.3测定方法
按不同试验要求,定期测定进出水的BOD
5、COD、NH
3
-N、NO
2
¯-N、NO
3
¯ -N、Ar-NO
2
(硝基苯类化合物)和TKN,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2]进行(见表1)。
表1 水质指标及其分析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温度对除氮效果的影响
以追加适量碳和磷源的本厂生化处理出水为试验进水,流量为25ml/min,HRT为20h,通过改变进水水温且稳定运行数周后考察温度对除氮效果的影响,其结果见表2
表2 温度对除氮效果的影响
本试验进水来自本厂好氧活性污泥法生化处理后的出水,废水中TN由硝态氮、氨氮和有机氮组成,TKN为氨氮和有机氮之合,由于本厂生化出水(本试验进水)中硝态氮(NO2¯ -N和NO3¯ -N)均为0,所以本试验进水的TKN等于TN;氨氮较高,均在100mg/l以上;有机氮主要由硝基苯类化合物组成。
从表2可以看出,温度对生物除氮效果的影响很大,当水温从27℃降至-N去除率从约90%降至约50%,TN去除率从65%降至36%左右,15℃时,NH
3
同时NO
¯ -N的累积有所增加;在温度变化时,COD的去除率均保持在40%~
2
的去除率也均在90%左右。
这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温度的变化对50%,BOD
5
有机物的去除率无明显影响。
试验中还发现,当水温降低除氮效果下降时,适当减小进水流量可提高除氮效果。
表3为水温降至15℃和20℃、流量减至16ml/min时的试验结果.
表3 水温15℃和20℃、流量16ml/min时的试验结果
对比表2和表3中温度15℃时的数据可见,进水流量由25ml/min(即HRT 由20h增至31h)时,NH3-N去除率由约50%提高至约75%,TN去除率由36%提高至约60%。
2.2COD负荷对除氮效果的影响
通过改变进水COD来改变系统的容积负荷,考察COD负荷对除氮效果的影响。
试验中进水流量为25ml/min,HRT为20h,温度为27±1℃其他条件不变,
结果见表4。
表4 COD负荷对除氮效果的影响
从表4可见,随着COD负荷的降低,硝化及反硝化速率提高,NH3-N和TN 浓度逐渐降低。
2.3pH对除氮效果的影响
考察进水pH的变化对除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见表5。
试验中进水流量为25ml/min,HRT为20h,温度为25±2℃,其他条件不变。
硝化菌对pH很敏感,亚消化菌和消化菌均在pH7.5~8.0时活性最强,超出该pH范围其活性便会下降。
表5表明,pH是影响硝化和反硝化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当进水pH在8.0时硝化及反硝化除氮效果最佳。
表5 pH对除氮效果的影响
3结论
3.1采用内置填料的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含氮的制药废水,利用填料上生物膜内
外层DO不同及硝化菌、反硝化菌生态位的不同,创造了局部好氧硝化、局部缺氧反硝化的生物脱氮的微环境。
本试验证实了此类生物除氮新工艺在制药废水治理中的有效性,在适宜的条件下NH3-N和TN去除率分别可达90%至70%左右。
3.2在本试验条件下,温度从27℃降至15℃时NH3-N和TN去除率显著降低,
但对有机物去除效果(BOD5、COD、Ar-NO
去除率)影响不大。
2
3.3在本试验COD负荷范围(0.46~1.22kg/m3d)内,负荷越低NH3-N和TN去
除率越高。
3.4进水pH在8.0时硝化反硝化除氮效果最佳,超出此pH范围除氮效果急剧下
降。
制药废水硝化-反硝化除氮研究
(论文二)
作者:李佑琦
单位:上海布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0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