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大道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19.47 MB
- 文档页数:25
2020年第20期现代园艺主题定位历史文化景观廊道趣味活力廊道重要节点中心公园百花园羊山植物园岱庙公园千禧公园儿童公园百草园染坊公园申城公园中山公园文化定位根亲文化茶文化楚豫文化根亲文化凤凰文化音律文化花木文化染织文化非遗文化水文化功能定位文化展示景区文化展示景区植物展示园生态绿廊生态绿廊亲子教育园科普文化展示传统文化展示景区生态绿廊水景园时尚科技廊道湿地圣体展示廊道表1羊山新区各重要绿地节点功能主题定位羊山新区作为城市发展中心区域,属于城市生活服务区域,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园林绿地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建设出大量城市绿地。
新时期其发展的核心目标定位于打造“高品质”和“精致”城区,其城市景观风貌总体表现为城市面貌需统筹、配套功能不完善、人文特色不明显、生态体系待完善、城市景观缺乏特色、与新区区域定位及未来发展不相匹配。
城市绿地景观的塑造如何彰显城市绿地景观风貌特色,如何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是目前羊山新区绿地建设和城市管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规划定位城市绿地景观风貌定位要能凸显城市的自然、人文景观特色,如苏州市兼具园林诗画内涵与水乡古镇风韵,以“青山清水新天堂”闻名;信阳市独特的地理位置,作为南北植物和楚豫文化的交融地,人文璀璨、交相辉映,城市山水环绕,拥有良好的自然基底和人文积淀,但其绿地建设却缺乏明确的规划定位与特色优势。
在充分研究新区现状绿地景观和城市景观资源之后,对羊山新区绿地景观风貌提出了“写意山水映羊山,绿韵花香荟茗城”的景观规划定位。
“写意山水”遵循羊山片区自然风貌特质,以大的山水格局为基底,山水廊道贯通全城,将城市轻轻地放在山水之间;“绿韵花香”突出信阳盛产花木和浪漫积极的精神面貌,“茗城”突出信阳茶文化为主导人文景观特征。
本次风貌规划以自然山水生态品牌和花香浪漫茶城品牌为特色,注重功能、环境品质提升的内在追求,又与信阳现代精致气息相协调。
2规划方法在羊山新区绿地景观风貌规划中,应强调将绿地景观与建筑景观、道路景观等周边城市景观要素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城市道路景观的宏观规划和微观设计摘要:城市道路的景观营造,应首先进行前期概念性规划,明确道路定位和景观特色,再通过重要节点打造,构建道路景观特色。
关键词:景观;植物;分析;设计引言:城市道路一般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主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植物景观构图上以尺度较大的结构和色块为宜,以高大乔木为背景树,依次搭配花灌木、模纹、地被、草花等植物,构建城市绿化网络结构,串联城市景观元素,融合城市绿化统一景观,绿线与周边环境相结合,应重点打造,各具特色。
次干道以区域性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绿线结合周边环境可设计相关园林建筑小品等,植物配置更具观赏性及精细性,可更好的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人性化布局,形成绿化微循环。
支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绿化空间较小,配置较为简洁,可利用企业围墙等增加垂直绿化。
1、城市道路景观规划的宏观把控1.1 区位分析:合肥高新区区位优势突出,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完善,“七纵六横”骨干道路体系全面建成,坐拥“生态绿肺”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柏堰湖、蜀西湖交相辉映,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9%,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支点和合肥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主要载体,已形成了“中国声谷量子中心”的园区品牌。
2018年4月,高新区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
合肥高新区目前总面积128.32平方公里,园区绿地依据自然水系和山体景观资源,以“一山(大蜀山森林公园)两湖(王咀湖、柏堰湖)四廊(西河生态绿廊、312国道防护绿廊、玉兰大道——紫蓬山风景区景观绿廊;合九—宁西铁路防护绿廊)”构成高品质生态绿地系统,以“森林城市、花的海洋”为园区景观定位,打造国际化生态园区。
1.2 现状分析:望江西路是高新区联系主城区的主干道,望江西路从东往西,因建设时序长,分段分批建设,形成西二环-玉兰大道(红线45米,双向4车道)、玉兰大道-动物园(红线45米,双向6车道),动物园至将军岭路(红线60米,双向6车道)三段绿化带宽窄不同的断面形式。
公园城市背景下城市重要道路的景观重塑—以泰州海军大道景观提升改造为例摘要: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城市魅力的最直观载体,基于道路改造高存量现状下,以泰州海军大道景观提升改造项目为案例,从景观现状问题、重塑目标、原则和设计要点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因地制宜的把功能性、文化性和生态性有机结合,以“个性化、精细化、人性化”为目标,探讨公园城市背景下城市重要道路的整体性景观重塑方法。
关键词:重要道路;景观重塑;道路改造:海军大道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骨架,贯串整个城市,承载着运输、市政管网和生态景观等诸多功能,而道路景观是城市整体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城市对外最直观的形象展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导,保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的高质量要求,这就促使我们要对城市存量道路的景观提升改造进行思考,在公园城市背景下如何重塑城市重要道路景观,怎样营造道路的生态环境?本文以泰州海军大道的景观提升改造为例,进行相关探讨。
1概况海军大道是泰州市重要的东西交通干道,也是泰州市极具城市发展代表的地标道路,亦是2022年省运会迎宾大道。
另外,泰州是海军诞生地,水兵母亲城,可见这条大道的命名承载着泰州独特文化。
改工程是2022年省运会重点项目,西起泰州大道,东至东风路高架,全长2.93km,时速50km/h。
沿线分别与泰州大道、西周港路、钟山路、栖霞山路、海陵南路、天德湖公园转盘、鼓楼南路、惠山路和东风南路相交。
2目前存在的景观问题海军大道景观现存在以下问题:(1)道路绿化生长杂乱,缺乏连续性,效果不佳;(2)路侧绿地郁闭度高,视线不通透,存在地被缺失、灌木拥堵的现象;(3)缺乏园路、坐凳等休息设施,群众使用率低;(4)全线电箱类较多,摆放随意,影响市容;(5)缺乏人文元素与特色,文化氛围感缺乏。
鉴于海军大道目前景观的现状,不能满足省运会迎宾大道的要求,根据城市的定位和发展要求,对其景观进行整体提升改造。
城市线性景观空间设计方法研究——以太仓市滨江新城滨江大道景观设计为例摘要:城市道路景观具有很强的视觉导向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绿地设计要求丰富且空间简约有序1。
本文以太仓市滨江大道为案例,论述城市道路作为带状视觉景观空间,应在多个方面体现城市道路的绿化特色,形成与众不同的富有旋律感的线性景观空间。
关键词:线性景观滨江大道植物景观音乐旋律1 前言线,在数学上是点移动的轨迹,只有位置、长度和方向。
当它作为基本的平面构成要素时,又被赋予一定的宽度,带来无穷尽的视觉变化2。
当“线”的概念出现在城市空间中时,它不仅立体化成线性城市空间,更重要地包含了流动和变化的时间特质,具有四维性。
“线性景观”泛指在规划的场所内呈“线”型的各种景观要素。
2 线性景观空间的认知城市线性景观空间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生态景观要素,如滨河景观廊道、绿化景观道路、线性公园等都具有突出的生态价值。
线性景观理论首先由欧美设计界提出,在很多设计实践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如美国纽约的高线公园长度超过0.5英里,面积达到2.88英亩,跨越9个城市街区,是利用城市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成的一条带状城市景观走廊3。
再如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普拉特河绿道全长超过50km,用一条连续的自行车道联系起来,种植了成百上千的乔木,大大改善了当地环境。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引入并研究国外的线性景观理论,逐步应用于实践中,设计手段和方法紧随国外,如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就是典型的线性城市绿地公园,长2.8公里,宽19米,既是市民游玩休闲的好去处,更是一处历史文物的保护地。
笔者将以江苏省太仓市滨江新城的滨江大道景观设计为例,浅析城市线性景观空间的设计方法。
3 方案体系构成3.1 项目背景滨江大道位于太仓市浏河镇滨江新城,是进入长江口旅游度假区的门户景观大道,地理区位十分重要。
滨江大道南起沪太公路,北至浮浏公路,总长度约8.5KM,两侧绿化带宽度约20m,绿化面积约30公顷(图1)。
浅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摘要:为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我国各城市都在加大力度打造自己的特色风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都有大幅度增长。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城市道路的建设,城市总体形象主要与五种城市物质要素有关,即路、边沿、区域、节点及标志而给人第一印象的便是路。
所以,城市道路在构成城市景观形象中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发展,人民物质水平的提高,对精神层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城市的景观也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之一。
而道路作为城市的交通要道或者生活街坊,是人们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之一,道路的景观也成为了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
一、道路景观的构成1.内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指道路红线以内的东西,按其功能,大致可分3类,包括实用性如路栅、路障、路灯、路钟、坐椅,电话亭、邮筒、垃圾筒、公交站亭、地下道口、人行天桥等;审美性的如街道树、花坛、喷泉、雕塑等户外艺术品,地面艺术铺装;视觉传达性的如交通标志、路标、路牌、海报、地面标志等。
2.外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背景建筑。
建筑是形成道路空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道路两侧建筑的构成形式、物质功能、视觉印象以及社会职能,决定着道路的空间特点。
道路两侧建筑构成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是使街道乃至整个城市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意向性的最有力的因素,具体体现在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立面风格、尺度、色彩、表面材料乃至广告、店招牌的位置、样式等方面。
二、道路绿化的景观定位及布置形式1.道路绿化的景观定位(1)城市景观大道。
园林景观路是城市道路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点,行车设计时速一般<60km/h。
园林设计应先结合城市环境,植物配置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合理搭配,园林乔灌草立体结合及垂直绿化的有机配置设计来体现一个城市的园林风貌与景观特色。
(2)城市快速路。
设计行车设计时速一般为80km/h。
园林设计的侧重点应不同于景观大道,而是首先以绿色安全导向为前提,植物配置强调大尺度的变化,使其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绿化效果,形成一种整体的景观基调。
设计艺术与理论110 /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城市公路景观评价标准初探――以韩城市108国道景观改造为例EXPLORING OF EVALUATION STANDARD IN URBAN ROAD SIGHT —TAKING THE LANDSC APE TRANSFORMATION OF 108 HIGHWAY IN HANCHENG CITY FOR EXAMPLE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冯郁文特色,为周边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构筑城市生态连廊,打造与体现自然美、序列美、韵律美。
(图1)3公路景观评价标准3.1评价指标的屡次性由于公路景观评价元素的多元性和评价指标的复杂性,如果所有指标不分为多个层次,势必造成指标数量繁多且没有规律性。
系统层次结构可以清晰晰简明的表述出不同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从属关系或相互作用关系。
从公路景观评价指标系统的自身构成来看,从基本要素到系统整体是有阶梯性和层次性的,公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第1层为目标层,即公路景观评价系统;第2层为准则层,包括公路景观美学、功能等准则;第3层为子目标层,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公路景观的美学和功能;第4层为指标层,具体描述各项景观元素的属性。
3.2评价因子刘滨谊教授在《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一书中提出了公路景观三元论思想,提出道路的视觉景观形象、道路的环境生态绿化、道路使用上的大众行为心理构成道路景观的三元,其认为公路景观的三元是我们进行道路景观分析评价的依据。
本文通过对韩城市108国道景观的提升改造,评价标准的评价因子表现在四个方面:景观空间造型、景观材料选择、地域文化传承、生态可持续性。
3.2.1景观空间造型公路景观的建设是为了平衡公路的开通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公路与原有景观环境融为一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道路要求的不断提高,公路建设在满足运人载物的交通功能之外,更加注重公路的舒适、良好的视觉感受和优美的三围空间外观。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分析——以苏州园区现代大道为例摘要:近年,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各城市对道路景观的建设越来越重视,道路景观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苏州现代大道景观极其周围建筑,从道路景观设计概念出发,分析景观大道设计原因,了解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线性公园一、苏州现代大道的概况苏州现代大道全长约1 2公里,是苏州工业园区重要的交通道路,也是连接贯通苏州古城区与沪宁高速的重要景观交通道路,沿线穿过苏州工业园区的住宅区、商贸区、工业区及高速公路连接段等不同道路性质的变化。
道路总宽100多米。
包括中央隔离带,标准隔离带,及两侧30米左右的线性公园,景观资源极为丰富。
苏州现代大道是伴随着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而规划设计的道路,建设之初,道路周边除一部分工业用地,其他用地尚未被开发,因此,周边用地性质的不确定性是景观设计分析的一项重要依据,这也是苏州现代大道与其他交通干道不同的景观特色。
它是与周边用地的不同性质的变化相适应的景观设计,针对不同区域内不同人群所对应的功能,在景观设计上用到了不同的景观构图,因此形成了许多不同空间变化的道路线性公园,与城市空间相互融合渗透,且观景空间具有韵律感与节奏感。
二、道路景观对城市空间的作用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它不仅担负着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而且具有游憩功能,是邻里交往、进行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
而城市道路景观是体现城市形象的窗口,是城市生活和文化的载体。
城市道路景观是组织城市景观的重要手段,是连接城市各个景观要素的关键。
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在较大程度上可以提高人们的视觉层次感,减少视觉疲劳,满足现代生活中人们多元化需求。
因而,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也是现代化城市道路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它应成为体现城市生态环境、历史文脉的给空间环境,并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及经济效益。
三、城市道路景观现状分析(1)功能单一,“有道无街”。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趋势【摘要】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突出体现道路园林使用性质和功能,道路、建筑、广场应融为一体,让城市街区的特色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趋势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园林景观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园林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1.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特点(1)城市道路景观不同于公园小景观,道路景观的观赏主体主要是处于运动的汽车、路上的行人,它是以园林植物为载体,通过植物在绿化带内的有序列的动态韵律设计配置,形成整条道路线型的相对动态景观带,给人以动态视觉美感,此为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特点。
也就是说,公园小区的静态景观不适宜设计到道路景观中来。
(2)设计原则:城市道路动态景观也是道路景观,应符合以下设计原则:①以人为本,安全导向:绿化设计通过园林植物的配置,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正确导向,有效减弱汽车眩光,降低司机的驾驶疲劳度等,创建舒适宜人的行车与人行的道路环境,体现人文关怀。
②动态美学;动态景观是视觉运动变化中的景观,其决定因素就是视觉变化的速度,因为速度决定动态景观变化的尺度。
③适地适树;植物选择应因地制宜,多利用本土树种进行园林绿化。
以本地树种为主,同时兼顾引种适应性、观赏性强的树种,合理搭配,并考虑城市土壤条件、养护水平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绿地植物,形成稳定优美的景观。
2.对道路园林认识及设计上的误区(1)要“生态不要美感”,这其实只强调了功能性,而忽略了园林的艺术性。
只要生态就好,忽略了道路内在的视觉美学要求。
尤其是现在的快速路园林建设,只要求多种树,园林美学要求不高。
(2)对“自然生态”的理解有误解,植物配置设计粗糙,施工出来的效果凌乱无序,并将其当成所谓“自然”,其实是毫无观赏动态美感,降低了园林艺术水平。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景观设计研究摘要:本文简述了我国现阶段城市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从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出发,将色彩景观规划设计作为延续城市地域性的一种手段进行研究,阐述了相应的城市色彩景观规划及城市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的原理。
为今后城市更新中景观环境设计提出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旧城改造城市环境城市景观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our country present stage city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roblem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from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viewpoint, color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s a continuation of the city a means regional, expounds the corresponding urban color landscape planning and urban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For the future of urban renewal landscape design puts forward idea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the old city to city environment urban landscape0 引言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和经济规律的作用下,旧城改造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改变城市面貌,提高人民居住水平,挖掘城市用地潜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使旧城改造在世纪末的城市建设中显现出重大意义并占有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1旧城改造的问题与现状旧城改造势头虽好,但在其运作过程中,问题和偏颇之处却也不少,纵观全国多数城市的旧城改造,忽视园林绿化建设,绿地率及绿化覆盖率相对偏低、改造后的环境质量不高即是应当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之一。
滁州市道路景观调查与分析摘要城市道路景观作为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视觉、生态、实用功能还是文化内涵上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滁州市在争创安徽省园林城市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因此对道路景观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希望能为滁州市今后的道路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本课题运用普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滁州市工业区、商业区、风景区部分道路景观的植物配植、道路横断形式、休憩场所等。
关键字:滁州,道路景观,调查,分析滁州,又称皖东,滨临长江,坐落于安徽省东部,北纬31°51′一33°13′、东经117°09′一119°13′。
地处江淮之间丘陵地带,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和旅游的优势,2008年,开始了以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美化人居环境为核心的“大滁城”建设,2009年,滁州市委、市政府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以打造“生态滁州、人文滁州、绿色滁州”的城市品牌为战略,开展了以“创建安徽省园林城市”为代表的“五城联创”活动,近两年来,城市景观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截至目前,该市的人均公园绿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了12.97㎡、34.66%、38.79%。
城市绿地基本形成了“一心多点、四廊一带、多片分布、绿网穿插”的结构形态。
道路景观也逐渐多样化,层次化,彩色化。
1、调查路线及范围本次调查按照道路分布区域不同可分为工业区道路、商业区道路、风景区道路。
调查的工业区道路有丰乐大道、龙蟠大道、中都大道。
商业区道路有天长路、来安路、琅琊东路。
风景区道路有琅琊西路、学院路。
这些道路基本上链接了滁州各区域用地,能够反映滁州市内道路景观的基本情况。
2、调查方法及内容2.1调查内容:(1) 植物配置 (2)道路横断形式 (3)休憩场所2.2调查方法:运用普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滁州市主要道路资料、绿化情况并对上述道路进行调查,已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为主,对道路进行拍照、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