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案设计:亚洲概况、东亚和日本
- 格式:docx
- 大小:20.92 KB
- 文档页数:9
东亚和日本教案教案一:了解东亚的地理和人文特色目标:通过学习东亚地理、历史和文化,使学生了解东亚地区的人文特色。
关键词:东亚、地理、人文特色、学习、历史、文化学习内容:1. 东亚地理概述: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边界、地形、气候等特点。
2. 著名景点和自然资源:介绍东亚的著名景点、自然资源和风景名胜。
3. 东亚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东亚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理解东亚地理环境对人的生活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2. 熟悉东亚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其特色和重要事件。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东亚地图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介绍东亚的地理特点、著名景点和自然资源。
3. 分组讨论:就东亚的历史和文化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东亚的看法和认识。
4. 汇报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代表,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
5. 练习:为学生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带领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回答问题并给出评价。
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利用地图、图片等多媒体工具,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东亚的地理和人文特色。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问互动: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教学资源:1. 东亚地图、图片、影片等多媒体资源。
2. 东亚地理、历史和文化相关的书籍、资料。
评估方式:1. 练习题成绩评估:根据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小组讨论和汇报评估: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汇报的积极程度和内容质量。
教案二:日本文化的介绍和体验目标:通过学习日本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使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特色,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
关键词:日本、文化、艺术、历史、跨文化交流学习内容:1. 日本的地理和历史概述: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历史发展等。
2. 日本传统艺术:介绍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如茶道、花道、武道等。
3. 日本文化和习俗:了解日本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如日本的服饰、饮食、礼仪等。
高中地理东亚日本教案第一篇:高中地理东亚日本教案《东亚之日本》教学设计【区域地理中《国家地理》的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4)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5)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6)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7)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8)用实例说明一个国家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9)举例说出某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日本的国情以及根据其国情说出日本经济发展的策略。
2.能运用地图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分布原因。
3.能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2.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
2.以日本为例,说出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
【教学过程】①创设情景东亚各国概况引出日本——我们的紧邻,一个经济大国,不管你对它有这样和那样的看法,都不容忽视,它是我们永远的对手。
②教学流程自然特征:【活动一】1)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
东亚和日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来源于高二区域地理之世界分区地理的第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东亚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日本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
东亚是学生区域地理学习中亚洲的第一个分区,日本是学生区域地理学习中的第一个国家,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区域问题分析的一般方法。
学情分析受考试制度的影响,高二文科班的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知识基础较差,对东亚和日本的基本概况还比较生疏。
因此本节课与其说是复习课,还不如说是一堂新课。
季风气候这部分内容学生刚学过,有一定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地图识记东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②.理解东亚地形对当地气候与河流的影响。
③.结合地图识记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④.理解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问题探究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东亚、日本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建立世界和环境的整体性观念。
②、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
教学重点①、东亚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
②、日本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
③、东亚季风气候的特征、成因及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
④、东亚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差异。
教学难点①、东亚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
②、理解说明与中国相比,日本季风气候海洋性突出的原因。
③、日本的位置、地形对其气候(降水)的影响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法、提问导学法、情境导学法、小组讨论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成都七中的郑老师带着大家看中国,而我要带着大家看中国。
世界那么大,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对于不想去看世界的同学我要提醒,我们冕宁、中国虽好,但我们不能当井底之蛙;对于想去看世界的同学我也要提醒,现在同学们在读书,我们只能从书本上看世界,也只有先从书本上把世界看好,我们以后才有机会去真正的看世界。
下边我们先从亚洲的第一个分区《东亚和日本》开始看世界。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东亚地区和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2、了解日本的文化、历史和政治制度。
3、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区域分析能力,以及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4、通过对日本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东亚和日本的了解情况,以此引出本课的主题。
2、知识梳理:通过多媒体展示东亚与日本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对东亚和日本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深入探究: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例如东京、大阪等,详细介绍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
同时,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这些城市或地区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4、实践活动:提供一些东亚和日本的地图和统计数据,让学生进行区域分析、定位、数据解读等活动。
例如,让学生找出某个城市的位置,分析其地理位置的优势或劣势,或者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等。
5、课堂讨论:就一些热点问题,例如日本历史中的侵略行为、现代日本的社会问题等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6、总结与作业: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相关作业,例如绘制一个东亚地区的地图,或者写一篇关于日本文化历史的短文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东亚和日本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
2、采用案例教学,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详细介绍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
3、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布置一些实践活动和讨论题目,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4、采用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评价与反馈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包括学生的地图绘制、短文写作等。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中地理世界区域第1节东亚日本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特征的差异。
(2)日本领土组成,地形和气候的特点。
(3)日本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
(4)日本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形成及人口分布。
(5)日本的地质灾害。
2.能力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东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区、河流、湖泊。
(2)能够运用气候因素分析日本气候南北差异的原因。
(3)能够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以及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4)能够以日本的地震为例,分析板块构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以及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教学方法、手段】读图、填图训练,多媒体【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东亚、日本》教学设计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东亚
哪些国家与我国陆地相连?哪些隔海相望?
(教育一)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
壤),韩国(首都首尔)
135°
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
:从东京→北京→乌兰巴托,东亚季风气候表现出什么特点?
(教育一)
三、居民经济
C.
识的联系、文综学科的联系。
(教育一)
一、自然特征
,东亚岛国,多优良港湾
课堂测验一:下列字母和数字代号所表示的
①
②
③
、地形地质:多山地、平原少、多火山、多地震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日本四大岛中,受本次地震影响较小的两个是
(3)图中著名港口城市A的名称是,它位于震中的东北方向。
(教育一)
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暖,全年降水量较多。
(与亚洲同纬度相比)
4、河流:短、急
5 、自然资源:森林、水力、渔业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你能找出日本这几个自然地理特征之间的联系吗?
日本自然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
、经济发展条件
大牧场畜牧业、乳畜业、混合农业(教育一)。
一、学习目标1. 识记亚洲的位置、分区及主要国家。
2. 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结合气候因子分析亚洲气候特点及分布。
3. 知道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4.掌握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掌握农业和工业。
二、重难点1.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2.日本的农业地域类型和外向型工业布局的原因。
三、课前预习案(一)亚洲的位置和分区1.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南北半球的 ,东西半球的 。
2. 海陆位置:东临 、北临 、南临 ,西侧通过黑海、 与大西洋相通。
3. 纬度位置:地处10°S~80°N 之间,南北跨纬度90°,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
自北往南被 、 、三条特殊纬线穿过,所以亚洲跨越 带、 带、 带。
4. 经度位置:地处30°E~180°之间,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5. 相对位置:东北以 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 、 、里海、 、黑海、土耳其海峡与 为界,西南以 、红海、 与 为界。
6. 亚洲的分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
按地理方位,分为 、东南亚、 、西亚、和北亚6个地区。
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二)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1)特征:地形复杂,地势中部 、四周 。
中部地形以 、为主,平原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
大陆的边缘多 和 。
(2)主要的地形区:G 山脉,H 山脉,I 山脉,J山脉,K 山脉,D 高原,E 高原,F 高原,XB 高原,A 高原。
2. 气候(1)特征:复杂多样、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广。
(2)主要的气候类型:A处气候,B处气候,E处气候,X处气候,Q处气候,W处气候。
3. 河流(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
呈状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的河流:L ,M ,N ,O ,P ,Q ,R ,S ,T 。
(三)亚洲的人文环境1.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9年亚洲人口约40亿,占世界人口的61%。
东亚与日本一,东亚的范围:海陆位置:在亚洲大陆的东部,东临大平洋范围:蒙古、中国、日本、朝鲜、韩国二,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五大地形)2、各地形的分布3、地势4、起伏大小)(1)多半和岛屿,海岸曲折(多港湾)东亚海岸线比较曲折,沿海有许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岛屿(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南海诸岛、台湾岛、海南岛)和边缘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
(2)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分布东亚的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
地势起伏大。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
(3)多高原与山地丘陵,平原少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
三,河流:水文特征:流量(大小)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汛期(出现的季节、长短)结冰期(有无、长短)落差(大小、水能大小)河流的水系特征1、干、支流形态。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南北对称状水系:正常年份:错开洪峰、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东西对称水系:易成洪涝不对称水系(淮河):北部支流众多,南部支流较少,易成洪涝。
2、流向3、流域面积,积水区域。
4、河道(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系数)上游河道狭窄;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宽广。
5、河网密度6、流程长短大多是由东流向西长江水文特征:河流夏季水位高、水量大,冬季形成枯水期;河流含沙量较小;冬季无结冰期;中上游流速较快,下游流速较慢。
长江水系特征:河流长度大,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大致在干流两岸呈对称分布,河网密度大;水能丰富。
黄河水文特征:河流夏季水位高、水量大,冬季形成枯水期;河流含沙量大;冬季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中上游流速较快,下游流速较慢。
黄河水系特征:河流长度较大,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流域面积较小;支流较少,下游几乎无支流,河网密度小;水能丰富。
四,气候:气候主要分布有(1)热带季风气候(海南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交替控制。
东亚和日本教案东亚和日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人文特点和历史发展;2. 了解日本的地理环境、人文地理和经济文化特点;3. 培养学生对东亚和日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东亚的地理位置、人文特点和历史发展;2. 日本的地理环境、人文地理和经济文化特点。
三、教学重点1.掌握东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特点;2.了解日本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
四、教学方式1. 教师讲授;2. 多媒体辅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知识,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的方式复习东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特点。
2. 学习东亚的历史发展(10分钟)展示东亚历史发展的时间轴,讲解东亚的历史演变和重要事件,如古代东亚文明的形成、明清朝的兴衰等。
3. 学习日本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20分钟)(1)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如位于东亚的西南部,由四个主要岛屿组成,环境多样性等。
(2)介绍日本的人文地理,如日本的人口分布、都市发展、农业文化等。
4. 讲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特点(15分钟)(1)介绍日本的经济特点,如工业化发展、技术创新、国际贸易等。
(2)介绍日本的文化特点,如和风、武士道精神、传统艺术等。
5. 小结(5分钟)总结刚才学到的知识点,并与学生讨论东亚和日本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六、教学反馈1. 课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2. 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或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东亚和日本的相关内容。
七、教学资源1. PowerPoint课件;2. 多媒体设备;3. 相关图书和资料。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话、课堂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判断学生对东亚和日本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其意义和影响的理解程度。
同时,通过学生的表现和课堂互动,评估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情况。
东亚与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掌握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东亚和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五、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观看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五国的图片,引出东亚的学习。
2.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1)东亚的位置和范围:经纬度位置:75ºE~145ºE,20ºN~50ºN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临海国:中国——北京;内陆国:蒙古——乌拉巴托;半岛国:朝鲜——平壤;韩国——首尔;岛国:日本——东京。
(2)地形:①地势西高东低,起伏大;②地形多样,多高原山地丘陵,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半岛,岛屿:多山地、丘陵;③海岸曲折,沿海有许多半岛和岛屿。
(3)气候:受海陆位置影响: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我国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朝鲜季风气候具有过渡性。
思考:为什么日本、韩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位置较中国偏北?日本、韩国临海,受日本暖流影响明显,气温和降水高于中国东部,所以其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较中国偏北。
3.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总人口较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2)人种:黄种人为主。
(3)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4)经济:东部沿海气候温暖湿润,平原较广,耕地也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工业发达。
西部内陆高原、山地较多,气候干燥,人口稀少;草原广阔,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经济水平低。
(5)各国特点:中国: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本区现代工业最发达的国家;朝鲜半岛: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朝鲜森林资源丰富;韩国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蒙古:(游牧)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精选教案大全第一章:东亚概述1.1 课程目标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掌握东亚主要国家的分布和人口情况理解东亚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特点1.2 教学内容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东亚主要国家: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东亚人口和经济情况东亚文化特点和交流1.3 教学活动地图识别:引导学生识别东亚地区的位置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东亚国家的人口和经济情况文化展示:让学生展示东亚国家的文化特点,如美食、传统服饰等第二章:日本地理概览2.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掌握日本的主要岛屿和半岛理解日本气候和经济情况2.2 教学内容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日本的主要岛屿和半岛: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等日本气候和经济情况2.3 教学活动地图识别:引导学生识别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岛屿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气候和经济情况视频观看:播放日本地理特点的视频资料,增加学生对日本的了解第三章:日本自然灾害3.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常见的自然灾害掌握日本地震、台风和海啸的特点和影响理解日本人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3.2 教学内容日本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海啸等日本地震的特点和影响:地震预警、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法等日本台风和海啸的特点和影响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角色扮演:模拟日本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资料搜集:让学生搜集日本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第四章:日本经济与社会4.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历程掌握日本的主要产业和经济结构理解日本社会和文化特点4.2 教学内容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历程:经济增长、泡沫经济、恢复和发展等日本的主要产业和经济结构:汽车、电子产品、服务业等日本社会和文化特点:教育、工作文化、家庭结构等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历程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经济和社会特点的视频资料资料搜集:让学生搜集有关日本主要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资料第五章:日本政治与外交5.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政体和政治体制掌握日本的国家机关和政治决策过程理解日本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5.2 教学内容日本的政体和政治体制:天皇、Diet (国会)、内阁等日本的国家机关和政治决策过程:选举制度、政党政治、政策制定等日本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日本与邻国的关系、美国的关系、国际贡献等5.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政体和政治体制模拟选举:模拟日本国会选举过程,让学生了解选举制度角色扮演:模拟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外交谈判,让学生参与其中第六章:日本文化与社会生活6.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掌握日本的传统艺术和节日理解日本的社会生活和生活方式6.2 教学内容日本的文化传统:宗教、书法、茶道、武士道等日本的现代文化:动漫、流行音乐、时尚等日本的节日:樱花节、盂兰盆节、新年等6.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艺术欣赏:欣赏日本的书法、茶道等传统艺术表演节日庆祝:模拟日本的节日庆祝活动,让学生体验日本文化第七章:日本教育与科技发展7.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特点掌握日本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成就理解日本科技教育与产业的关系7.2 教学内容日本的教育制度:学制、学校种类、教育政策等日本的科技发展:汽车、电子产品、技术等日本科技教育与产业的关系:科技人才培养、创新生态系统等7.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教育制度和科技发展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科技发展和创新成就的视频资料案例研究:研究日本的科技企业和创新案例第八章:日本旅游资源与特色8.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景点掌握日本的旅游活动和旅游政策理解日本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影响8.2 教学内容-日本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主题公园等日本的旅游活动和政策:温泉、滑雪、节庆活动等日本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影响:旅游业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旅游市场的变化等8.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景点旅游规划:让学生设计一次日本旅游计划图片展览:展示日本的旅游景点和风光照片第九章:日本的国际地位与作用9.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日本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项目理解日本对国际事务的贡献和影响9.2 教学内容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文化影响力等日本参与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日本的合作项目和国际贡献:援助、投资、技术交流等9.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项目的视频资料案例分析:研究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具体贡献和影响第十章:日本的未来挑战与机遇10.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面临的未来挑战掌握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环境问题等策略理解日本在亚太地区和世界舞台上的机遇10.2 教学内容日本面临的未来挑战: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环境问题等日本应对策略:政策调整、创新科技、国际合作等日本在亚太地区和世界舞台上的机遇:经济发展、安全保障、文化交流等10.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面临的未来挑战和应对策略预测未来:让学生设想日本在亚太地区和世界舞台上的发展前景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未来机遇和挑战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解析:东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是理解整个区域的基础。
东亚 日本【学习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东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区、河流、湖泊2.能够正确理解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特征的差异3.识记日本领土的组成,理解掌握其地形和气候特点4.能够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工业分布特点的原因,认识其经济发展特点。
5.能分析说明日本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学习过程】参照地图册,《东亚地形和矿产》和《日本》,完成以下填图要求:①、在东亚图中,填写以下国家:中国、日本、蒙古、朝鲜、韩国。
②、填出日本的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北九州),日本海、朝鲜海峡、濑户内海③、标出日本的富士山及首都东京。
④、读出日本的京滨、名古屋、阪神、北九州四大工业区 东亚一.东亚的位置和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 带 海陆位置:亚洲 部, 西岸临海国: (首都 ,主要民族汉族)内陆国: (首都 ,主要民族蒙古族)——第二大内陆国 半岛国: (首都 ,主要民族朝鲜族),(首都 ,主要民族朝鲜族)岛国: (首都 ,主要民族大和民族)二.东亚自然地理特征1. 地形、河流总结东亚的地形特点:海岸线 ,多 (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 (日本四岛、120°E40° 23.5° 140°E 40°N 位置 范围台湾岛等);地势高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东部多;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河流短促。
2. 气候:由东向西,由性气候向性气候过渡读地图册,《东亚气候类型》图,东亚包括哪些气候类型?⑪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显著分析总结:①东亚季风气候典型的原因②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③东亚季风气候特点⑫西北内陆地区这气候分析总结: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境内的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三.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种: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2.经济朝鲜半岛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第二课东亚与日本【考点解读】1东亚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地形、河流、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特点;资源、自然灾害)2、东亚人文地理特征(居民、民族、各国经济特点,东亚沿海和内陆差异比较)3、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位置范围、地形、气候、自然资源、自然灾害)4、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5、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工业、农业、贸易)6、日本主要的工业地带、工业区7、了解日本进出口的产品构成【重点与难点】1、东亚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2、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3、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4、日本的工业分布及特点【学法指导】1区域地理的学习,首先必须抓住区域突出特征,一般从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三方面分析。
2、读图识记东亚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及日本重要海港及城市图,进而分析区域特征。
3、运用区域地理的比较法、综合法分析东亚、日本的地理特征。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知识梳理】第一课时东亚[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2 •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一、位置和范围1、位置:80o E~140o E, 20o N~50o N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找出东亚五国的名称及各国首都:中国(北京)、蒙古(乌兰巴托)、朝鲜(平壤)、韩国(首尔)、日本(东京)哪些国家与我国陆地相连?哪些隔海相望?2、范围:包括中、日、蒙、朝、韩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一一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岛国:日本(首都东京)本区重要的经纬线23° 26' 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玉山)。
40° N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黄河几字形大拐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
B处气候为,C处气候①东亚岛国:太平洋西侧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
)东亚地区冬季盛行,夏季盛行。
)冬季,陆地与海洋相比,气温低,气压高,风由吹向夏季,陆地与海洋相比,气温低,气压高,风由吹向)冬季风盛行时,亚洲东部地区气候特点是,夏季风盛行时东亚东部近海地区降水量,往西北内陆,雨量逐渐,中国西北
4.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最明显的差异是
( D )
①季风的影响程度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气温
A.①②③B.①③④ C
5.日本1月0℃等温线与38°N纬线基本吻合,中国
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C )
A.日本1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
C.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
读下图,回答第8~12题。
6.四图中,附近有世界著名大渔场的是(A)
A.①
B.②
C.③
D.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