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码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97.01 KB
- 文档页数:8
条形码简介(一)条形码的种类目前世界上使用的条形码种类很多,由于分类目的和方法不同,可供选择的分类标志也迥然不同。
常用的条形码分为:①通用产品条形码(universal product code,UPC条形码);②国际物品条形码(european article number,EAN条形码);③二五条形码(25code);④三九条形码(39code)。
以上几种条形码各有特点,分别在不同领域中使用。
一般商品流通领域用于商品标志的条形码主要使用EAN条形码和UPC条形码。
我国使用的主要是EAN条形码系统。
(二)EAN条形码EAN条形码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推出的一种国际性通用的商品条形码。
它主要用于超市或一些自动销售系统的单件商品。
EAN条形码由前缀码、厂商识别码、商品项目代码和校验码组成。
EAN条形码有2种版本,即标准版和缩短版。
标准版由13 位数字组成,称为EAN-13条形码(见图3-2-1);缩短版由8 位数字组成,又称为EAN-8条形码(见图3-2-2)。
2种条形码的最后一位数都是校验位,由前面的数字计算得出。
图3-2-1 EAN-13条码图3-2-2 EAN-8条码EAN-13条形码的前缀码是国际物流编码协会对各会员的国别或地区代码,用于标志商品的来源或地区,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分配管理,我国为690~695 ;国别(地区)代码后面的4 位数字为厂商识别代码,用于标志生产企业或批发企业,是由EAN 组织的各国(地区)分支机构在前缀码的基础上,分配给制造厂商的代码,并由分支机构管理;厂商识别代码后面的5 位数字为商品项目代码,用于标志商品的特征与属性,由制造厂商根据EAN的编码规则自行编码;最后一位数字是校验码,用于校验代码输入的正确性,根据一定的运算规则由以上3 部分数字计算得出。
EAN-8条形码的国别代码与EAN-13条形码是相同的。
商品项目代码由4 位数字构成,是按照一定规则由EAN-13条形码的厂商识别代码和商品项目代码经过删除“0”而得出,统一由EAN 在各国(或地区)的分支机构分配并管理。
条形码类型及常见条形码介绍条形码或条码(barcode)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
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的平行线图案。
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许多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政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条形码类型条码是由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
条码系统是由条码符号设计,制作及扫描阅读组成的自动识别系统。
条码卡分为一维码和二维码两种。
一维码比较常用,如日常商品外包装上的条码就是一维码。
它的信息存储量小,仅能存储一个代号,使用时通过这个代号调取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
二维码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它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信息,包括文字、图象、指纹、签名等,并可脱离计算机使用。
条码种类很多,常见的大概有二十多种码制,其中包括:Code39码(标准39码)、Codabar码(库德巴码)、Code25码(标准25码)、ITF25码(交叉25码)、Matrix25码(矩阵25码)、UPC-A码、UPC-E码、EAN-13码(EAN-13国际商品条码)、EAN-8码(EAN-8国际商品条码)、中国邮政码(矩阵25码的一种变体)、Code-B码、MSI码、Code11码、Code93码、ISBN码、ISSN 码、Code128码(Code128码,包括EAN128码)、Code39EMS(EMS专用的39码)等一维条码和PDF417等二维条码。
目前,国际广泛使用的条码种类有:EAN、UPC码——商品条码,用于在世界范围内唯一标识一种商品。
我们在超市中最常见的就是EAN和UPC条码。
其中,EAN码是当今世界上广为使用的商品条码,已成为电子数据交换(EDI)的基础;UPC码主要为美国和加拿大使用;Code39码——因其可采用数字与字母共同组成的方式而在各行业内部管理上被广泛使用ITF25码——在物流管理中应用较多Codebar码——多用于血库,图书馆和照像馆的业务中另还有Code93码,Code128码等。
中国条形码格式摘要:一、条形码的简介1.条形码的定义2.条形码的起源和发展二、中国条形码的格式1.中国条形码的特点2.中国条形码的结构3.中国条形码的编码方式三、中国条形码的应用领域1.零售商品2.物流运输3.其他领域四、中国条形码与其他国家条形码的差异1.编码方式的区别2.标准规范的区别3.兼容性的区别五、中国条形码的未来发展趋势1.数字化与智能化2.国际化与标准化3.与其他国家条形码的融合正文:条形码是一种用于快速识别和自动数据输入的图形标识符。
它由一系列宽度不同的条纹和空白组成,这些条纹和空白代表不同的信息,如数字、字母和符号等。
条形码的发明可以追溯到20 世纪40 年代,美国邮政部门为了提高邮件分拣效率而开发了这种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条形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中国,条形码的应用同样十分广泛。
中国条形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中国条形码遵循国际标准,以确保与其他国家的条形码系统兼容;其次,中国条形码的结构包括起始符、数据符、校验符和终止符,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最后,中国条形码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如EAN-13、EAN-8、ITF-14 和UPC-A 等,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中国条形码广泛应用于零售商品、物流运输等领域。
在零售商品领域,条形码可以帮助商家快速准确地记录商品信息,提高库存管理和销售效率;在物流运输领域,条形码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数据采集,提高物流效率。
此外,条形码还在其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医疗卫生、图书管理、食品安全等。
中国条形码与其他国家条形码存在一定差异。
首先,不同国家的条形码编码方式可能不同,导致数据内容和解码方式存在差异;其次,各国对条形码的标准规范也有所不同,可能影响其在不同国家的使用效果;最后,条形码的兼容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国家的条形码系统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条形码也将迎来新的发展趋势。
条形码知识及常用条码介绍条形码或条码(barcode)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
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的平行线图案。
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许多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政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条形码类型及常见条形码介绍2、条形码的历史3、条形码的识别原理4、条形码的组成及扫描5、条形码的编码规则6、条形码的制作及打印方式7、条形码的优越性8、目前我国正式颁布的与条码相关的国家标准条形码类型及常见条形码介绍条码是由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
条码系统是由条码符号设计,制作及扫描阅读组成的自动识别系统。
条码卡分为一维码和二维码两种。
一维码比较常用,如日常商品外包装上的条码就是一维码。
它的信息存储量小,仅能存储一个代号,使用时通过这个代号调取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
二维码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它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信息,包括文字、图象、指纹、签名等,并可脱离计算机使用。
条码种类很多,常见的大概有二十多种码制,其中包括:Code39码(标准39码)、Codabar码(库德巴码)、Code25码(标准25码)、ITF25码(交叉25码)、Matrix25码(矩阵25码)、UPC-A码、UPC-E码、EAN-13码(EAN-13国际商品条码)、EAN-8码(EAN-8国际商品条码)、中国邮政码(矩阵25码的一种变体)、Cod e-B码、MSI码、Code11码、Code93码、ISBN码、ISSN码、Code128码(Code128码,包括EAN128码)、Code39EMS(EMS专用的39码)等一维条码和PDF417等二维条码。
目前,国际广泛使用的条码种类有:EAN、UPC码——商品条码,用于在世界范围内唯一标识一种商品。
(1)条码编码技术条码编码技术主要涉及条码编码规则及标准。
条码编码规则是制定码制标准和对条码符号进行识别的主要依据。
目前,国际上常用码制有以下几种:①UPC码1973年,美国率先在国内的商业系统中应用。
该码制主要用于商业系统。
该码长度固定为12位。
②EAN码197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各国按照UPC码标准制定了欧洲物品编码EAN码。
EAN码有两种类型:EAN-13码和EAN-8码。
③交叉25码交叉25码(Interleaved 2 of 5 Code)是一种长度可变的连续自校验数字码制。
④39码39码(Code 3 of 9 )是长度可变的离散型自校验字母字式码制。
⑤库德巴码(codabar)库德巴码是长度可变的离散型自校验数字码制。
它常用于仓库、血库和航空快递包裹的管理工作中。
⑥128码(Code128)128码(Code128)是一种长度可变的连续型字母数字式码制。
⑦中国邮政码(China Post Code)中国邮政快件专用码。
⑧其它码:93码(Code 93),49码(Code 49),25码(Code 2 of 5),11码(Code 11),矩阵25码(Matrix 2 of 5)在上述码制中,我国现行常用码有以下几种:①UPC/EAN码我国通用商品条形码②39码常用于运输、仓储、工业控制、图书情报、证卡等方面。
39码是我国除通用商品码之外用途最广泛的一种码制。
③Coda Bar码适用于卫生医疗、图书情报、物流。
④中国标准书号条码,彩用EAN码。
⑤中国邮政码其它码制在国内较少采用。
(2)磁卡编码技术磁卡编码标准目前国内常接触到的有三种,即:①ISO标准②IBM标准③NCR标准国内使用最多的是ISO 7810~7816标准,包括各种信用卡,证卡均采用这一标准。
条形码简介条形码或称条码(barcode)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
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的平行线图案。
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政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考试中,也常使用条形码鉴别考生身份(考试编号)。
条形码技术最早产生在风声鹤唳的二十年代,诞生于Westinghouse的实验室里。
一位名叫John Kermode性格古怪的发明家“异想天开”地想对邮政单据实现自动分检,那时候对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每一个设想都使人感到非常新奇。
他的想法是在信封上做条码标记,条码中的信息是收信人的地址,就像今天的邮政编码。
为此Kermode发明了最早的条码标识,设计方案非常简单(注:这种方法称为模块比较法),即一个“条”表示数字“1”,二个“条”表示数字“2”,以次类推。
然后,他又发明了由基本的元件组成的条码识读设备:一个扫描器(能够发射光并接收反射光);一个测定反射信号条和空的方法,即边缘定位线圈;和使用测定结果的方法,即译码器。
Kermode的扫描器利用当时新发明的光电池来收集反射光。
“空”反射回来的是强信号,“条”反射回来的是弱信号。
与当今高速度的电子元器件应用不同的是,Kermode利用磁性线圈来测定“条”和“空”。
就像一个小孩将电线与电池连接再绕在一颗钉子上来夹纸。
Kermode用一个带铁芯的线圈在接收到“空”的信号的时候吸引一个开关,在接收到“条”的信号的时候,释放开关并接通电路。
因此,最早的条码阅读器噪音很大。
开关由一系列的继电器控制,“开”和“关”由打印在信封上“条”的数量决定。
通过这种方法,条码符号直接对信件进行分检。
此后不久, Kermode的合作者Douglas Young,在Kermode码的基础上做了些改进。
条形码基本知识1、条形码概述条形码是由美国的N.T.Woodland在1949年首先提出的.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条形码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条形码可以标出商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电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条形码是由宽度不同、反射率不同的条和空,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码制)编制成的,用以表达一组数字或字母符号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即条形码是一组粗细不同,按照一定的规则安排间距的平行线条图形.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组成的.1.1 条形码识别系统的组成为了阅读出条形码所代表的信息,需要一套条形码识别系统,它由条形码扫描器、放大整形电路、译码接口电路和计算机系统等部分组成.1.2条形码的识别原理由于不同颜色的物体,其反射的可见光的波长不同,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波长的可见光,黑色物体则吸收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所以当条形码扫描器光源发出的光经光阑及凸透镜1后,照射到黑白相间的条形码上时,反射光经凸透镜2聚焦后,照射到光电转换器上,于是光电转换器接收到与白条和黑条相应的强弱不同的反射光信号,并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输出到放大整形电路.白条、黑条的宽度不同,相应的电信号持续时间长短也不同.但是,由光电转换器输出的与条形码的条和空相应的电信号一般仅10mV左右,不能直接使用,因而先要将光电转换器输出的电信号送放大器放大.放大后的电信号仍然是一个模拟电信号,为了避免由条形码中的疵点和污点导致错误信号,在放大电路后需加一整形电路,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电信号,以便计算机系统能准确判读.整形电路的脉冲数字信号经译码器译成数字、字符信息.它通过识别起始、终止字符来判别出条形码符号的码制及扫描方向;通过测量脉冲数字电信号0、1的数目来判别出条和空的数目.通过测量0、1信号持续的时间来判别条和空的宽度.这样便得到了被辩读的条形码符号的条和空的数目及相应的宽度和所用码制,根据码制所对应的编码规则,便可将条形符号换成相应的数字、字符信息,通过接口电路送给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与管理,便完成了条形码辨读的全过程.1.3 条形码技术及其应用条形码技术属于自动识别范畴,它是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化生产和管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面发展起来的一门实用的数据输入技术。
条形码生成矢量摘要:一、条形码简介1.条形码的定义与作用2.条形码的种类与特点二、矢量条形码生成1.矢量条形码的优点2.矢量条形码生成方法3.矢量条形码生成工具与软件三、条形码生成矢量的应用1.提高信息存储与传输效率2.优化商品包装与库存管理3.促进物联网与智能物流发展四、我国在条形码生成矢量方面的政策与措施1.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2.推广国产条形码生成矢量软件3.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正文:条形码是一种用于表示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广泛应用于商业、物流、医疗等领域。
它通过不同宽度的条纹和空白来编码数据,具有读取速度快、准确性高、成本低等优点。
根据编码方式的不同,条形码可以分为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其中二维条形码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多种类型。
随着科技的发展,矢量条形码生成技术逐渐受到重视。
矢量条形码是指在计算机图形学中使用的具有独立属性的图形对象,可以无限缩放而不失真。
与传统的位图条形码相比,矢量条形码具有更高的图像质量和更小的数据存储空间。
同时,矢量条形码可以方便地进行编辑、排版和颜色调整,满足不同场景和需求。
矢量条形码的生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选择合适的条形码类型,如EAN-13、Code 128 等;其次,使用条形码生成算法计算出条形码的宽度和间距;接着,根据生成的条形码数据,绘制出对应的条纹和空白区域;最后,将生成的条形码保存为矢量图形文件,如SVG、AI 等格式。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条形码生成矢量的工具与软件,如Adobe Illustrator、Inkscape、Barcode Generator 等。
这些软件提供了丰富的条形码模板和自定义选项,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快速生成符合规范的矢量条形码。
条形码生成矢量的应用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发展。
首先,在信息存储与传输方面,矢量条形码可以有效提高数据压缩率和传输速度,降低信息系统的负担;其次,在商品包装与库存管理方面,矢量条形码可以实现精确的库存控制和物流追踪,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最后,在物联网与智能物流领域,矢量条形码为各种智能设备提供了高效的数据采集和识别手段,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通用商品条码
一、条码简介
条码又称条形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
其中的“条”是条码中反射率较低的部分,即黑色条纹部分;“空”是条码中反射率较高的部分,即白色或无色条纹部分。
它是一种利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给计算机输入数据的特殊代码。
条码种类较多,药品及商品标识常见的为“通用商品条码”,也称EAN码。
产品代码共计13位数字,前三位为前缀号,即国别码;中间四位为制造商码,代表一个企业,具有唯一性;后五位为产品代码,最后一位为检验码。
我国目前所使用的EAN/UPC系统前缀码有七个:中国:69 0、691、692、693;中国台湾:471;中国香港:489;中国澳门:958。
图书和杂志条码前缀为977、978。
国别码分配如下:
二、条码应用示例
同一厂家的不同产品和不同规格包装商品条码各不相同,如驻马店制药厂“乙酰螺旋霉素片”,中包装盒条码为6901398876854,小包装盒的条码为6901398876847。
其中前三位“690”代表中国,“1398”代表驻马店制药厂,“87685”代表乙酰螺旋霉素片的中包装规格,“876 84”为小包装规格,条码的最后一位数“4”和“7”为中、小盒包装条码的校验码。
条形码方案简介条形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商品编码和物流追踪等领域的图形化识别技术。
它通过将数字或字符编码成一系列线条和间隔,以表示商品的信息。
条形码方案是指在设计和使用条形码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条形码类型目前常用的条形码类型包括:EAN-13、UPC-A、Code 39、Code 128等。
不同类型的条形码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1.EAN-13: 主要用于商品零售业。
它由13个数字组成,其中前三位表示国家或地区代码,接着是厂商代码和产品代码。
2.UPC-A: 在北美地区较为常用的条形码类型。
它由12个数字组成,其中前缀表示国家代码,接着是供应商代码和产品代码。
3.Code 39: 也叫USD-3,是一种字母和数字混合的条形码类型。
它由特定的字符集、检验位和起始/结束字符构成。
4.Code 128: 一种全能型的条形码类型,可以表示所有ASCII字符集的字符。
它由起始字符、数据字符和校验字符组成。
条形码生成原理条形码的生成主要依赖编码算法和绘制算法。
1.编码算法: 不同的条形码类型有不同的编码算法。
例如,EAN-13和UPC-A使用的是一种叫“图形码校验码”的算法,Code 39使用的是将字符编码为条和间隔的算法。
2.绘制算法: 绘制条形码时,需要确定条和间隔的精确位置和宽度。
常用的绘制算法有“线段分布算法”和“模块分布算法”。
条形码应用领域条形码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商品编码和零售业: 条形码被用于商品的唯一识别,并在销售环节进行扫描。
2.物流追踪和供应链管理: 条形码可以用于物流追踪和在供应链中进行自动化管理。
3.图书管理和图书馆借阅: 图书上的ISBN码就是一种条形码,用于标识和管理图书。
4.门票和身份证件: 条形码也可以应用于门票和身份证件的识别和验证。
条形码设备条形码的生成和识别需要相应的设备。
常用的条形码设备包括:1.条码打印机: 用于将条形码打印在标签或纸张上。
条形码技术第一篇条形码技术简介条形码技术是一种普遍应用于商业和制造业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通过将数字、字母等字符编码成不同宽度的黑条和白空组合的条码图形,以达到自动识别和计数的目的。
条形码技术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949年,当时纽约机车零件公司的一位技术人员尝试使用光敏纸来记录商品的信息。
后来,他意识到可以将商品信息编码成一组条码,以实现自动记录和识别。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现代商业和制造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关于条形码技术,最常见的就是EAN/UPC条形码和Code 128条形码。
EAN/UPC条形码通常用于零售商品,它们以12或13个数字编码,包含了商品品牌、尺码和款号等关键信息。
Code 128条形码则使用了128个字符集来编码,常用于快递、传票、汽车零配件等行业。
条形码技术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商业和制造业,也被应用于物流、医疗、图书馆、食品安全等行业。
通过自动识别条形码,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处理和管理的效率,减少了人为错误的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
总之,条形码技术的发明和不断革新,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高效,也为商业和制造业出现了巨大的机会。
第二篇条形码技术的优势和限制自动识别技术的出现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和便利性,而条形码技术则是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
条形码技术的优势在于:1. 提高了工作效率。
条形码技术的自动识别和处理可以避免人为错误,使得人类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2. 降低了成本。
利用条形码技术可以快速完成自动计数、管理等操作,降低了人力成本。
3. 改善了数据精度。
条形码技术允许对物品进行更为精细准确的管理,从而改善了数据精度。
当然,条形码技术也有一些限制:1. 受限于设备。
条形码技术需要特殊的扫描设备才能够进行自动识别和处理,这会限制其在某些场景的应用。
2. 受限于条形码本身。
有些条形码可能会受到损坏、污染等影响,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识别和处理。
3. 不支持多语言。
解码条形码数字的语言条形码是一种通过不同的黑白相间的条纹来表示信息的视觉编码方式。
它广泛运用于商品管理、物流配送、图书馆资料管理及多种行业中,用以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
在现代社会,虽有诸多高科技手段相继问世,但条形码因其简单、经济和实用性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本篇文章将带你深入了解条形码的语言,以及如何解码这些信息。
条形码的基本概念条形码由一系列不同宽度的条纹和间隔构成,每一个条纹和间隔的组合都代表你一项特定的信息。
这些信息通常是数字、字母或其他符号。
条形码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
一维条形码一维条形码由一组横向排列的黑白条纹群组成,主要用来表示数字信息。
最常见的一维条形码格式为UPC(通用产品代码)和EAN(国际商品编码)。
在超市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些条形码,它们对商品进行分类和管理。
二维条形码与一维条形码不同,二维条形码不仅可以表示数字,还能表述更丰富的信息,包括字母和符号。
最常见的二维条形码格式有QR代码(快速响应码),它可以贮存更多的信息,比如网址、联系方式等。
二维码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市场营销以及社交媒体平台。
条形码的构成结构无论是一维还是二维条形码,其信息存储机制都遵循一定的编码规则。
条纹与间隔在一维条形码中,由黑色条纹和白色间隔构成信息。
这些黑色条纹表示数据位,而白色间隔则是必要的“空白”。
每个条纹宽度代表一个特定数值,如宽度较大的条纹可能对应数字’1’,而窄幅的则可能对应数字’0’。
编码规则为了保证不同扫描设备(如激光扫描器)能够正确读取,所有类型的条形码都有严格的编码规则。
例如,UPC编码使用12位数字,其中前6位通常代表制造商代码,接下来的5位是产品代码,最后1位为校验位。
如何解码条形码解码是获取并理解通过条形码传达的信息的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解码,包括使用专用的扫描设备或手机应用程序。
以下是解码流程的简介:使用扫描仪传统方式用到的一种方法是采用专门阅读器,例如超市收银台上的激光扫描器。
条形码标准条形码(Barcode)是一种用于表示商品信息的图像码。
条形码在流通领域广泛应用,可以方便、快捷地识别商品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为了确保条形码的可读性和互通性,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条码标准。
本文将介绍条形码的标准及其应用。
一、EAN/UPC码EAN/UPC码是欧洲商品编码体系和美国商品编码体系的条码标准。
该标准使用一维码形式,主要用于商品零售行业。
EAN码和UPC码的编码规则基本相同,只是编码长度不同。
EAN码是全球通用的,编码长度为13位;UPC码只在美国和加拿大使用,编码长度为12位。
EAN/UPC码是数字码,使用数字0-9表示,通过黑白条的宽度和间距的不同来表示不同的数字。
码的结构包括起始码、制造商代码、产品代码和校验码等部分。
条码读取设备可以迅速识别码中的信息,实现自动化管理和数据收集。
二、Code 39码Code 39码是一种通用的条形码标准,可以表示数字及大部分字母和符号。
它是一种离散码,每个字符由9个条和间隙组成,共44种字符。
Code 39码广泛应用于物流和库存管理等领域,常用于表示批次号、序列号等信息。
Code 39码的结构包括起始字符、数据字符、校验字符和终止字符等部分。
它的编码规则相对简单,可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字符进行编码和打印。
条码扫描设备可以读取Code 39码,实现快速识别和信息获取。
三、Code 128码Code 128码是一种高密度、高容量的条形码标准,可以表示数字、字母和符号。
它是一种连续码,每个字符宽度可变,根据字符类型和位置来确定条和间隙的宽度。
Code 128码广泛应用于物流、运输和制造业等领域。
Code 128码的结构包括起始码、数据码、校验码和终止码等部分。
它具有较高的编码容量和识读速度,适用于表示复杂的信息。
条码扫描设备可以快速读取Code 128码,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四、QR码QR码(Quick Response Code)是一种二维码标准,可以存储较多的信息,包括文本、网址、电话号码等。
产品条形码的编码规则
一、条形码简介
条形码是国际上采用的一种标准的条码技术,也叫一维码,可以用来
表达一些产品的信息,例如产品的编号、发行商、日期等。
条形码是由一
系列的黑色窄线和宽线组成,这些线条代表不同的数字或字母,由扫描仪
识别并读取。
条形码在现代技术应用中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被广泛应用
于各行各业,使技术的应用更加方便快捷。
1、开头位、结尾位
在条形码中,开头位和结尾位分别由两个标识符号“l”代表开始,“r”代表结束。
这些符号表明该条形码的起始和结束位置,在编码时必
须放在开头和结尾。
2、中间编码
在条形码中,其中间的编码采用类似于ASCII编码的编码规则,其中
用黑色色条表示数字和字母,黑色色条分为三段,每段均代表一个字符,
每一段代表的字符分别为:第一段代表0-9的数字,也可表示空格等特殊
字符;第二段代表A-Z的字母;第三段代表a-z的字母,特殊符号等其他
字符。
3、校验码
在条形码中,校验码是一种验证码,它可以用来验证该条码的正确性,是一种安全性措施,增加了条形码被错误识别的可能性,保证了条形码的
正确性。
4、单位元
在条形码中。
EAN码简介在1974年欧洲有12家大型制造商与配送商,共同研商建立一个协会,负责研发可以供欧洲各国使用的商品识别系统,在当时,美国的UCC (Uniform Code Council),已在北美地区推行UPC (Universal Product Code) 系统。
而在1977年才正式成立非营利机构EAN (European Article Numbering Association),并订定可以与UPC兼容的EAN 条形码标准。
鉴于EAN system在欧洲各国推行的相当成功,EAN实质上已成为国际性的机构,因此,在1992年正式更名为国际条形码协会(EAN International)。
截至1999年6月已有93个国家超过630,000家的企业在使用EAN system。
虽然在初期EAN条形码是应用在零售业的P.O.S.系统的结帐扫瞄,但时至今日,EAN system的应用已经涵盖了工业及商业领域,并从一般消费商品扩大到书藉、成衣、3C、医疗等商品,甚至如货运业、物流业、保险金融等服务业都在使用。
EAN/UPC码作为一种消费单元代码,被用于在全球范围内唯一标识一种商品。
EAN码有两种版本——标准版和缩短版。
标准版表示13位数字,又称为EAN13码,缩短版表示8位数字,又称EAN8。
两种条码的最后一位为校验位,由前面的12位或7位数字计算得出。
两种版本的编码方式可参考国标GB-12094-1998。
EAN码由前缀码、厂商识别码、商品项目代码和校验码组成。
前缀码是国际EAN组织标识各会员组织的代码,我国为690、691和692;厂商代码是EAN编码组织在EAN分配的前缀码的基础上分配给厂商的代码;商品项目代码由厂商自行编码;校验码为了校验代码的正确性。
在编制商品项目代码时,厂商必须遵守商品编码的基本原则:对同一商品项目的商品必须编制相同的商品项目代码;对不同的商品项目必须编制不同的商品项目代码。
保证商品项目与其标识代码一一对应,即一个商品项目只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只标识一个商品项目。
如听装健力宝饮料的条码为6901010101098,其中690代表我国EAN组织,1010代表广东健力宝公司,10109是听装饮料的商品代码。
这样的编码方式就保证了无论在何时何地,6901010101098就唯一对应该种商品。
另外,图书和期刊作为特殊的商品也采用了EAN13表示ISBN和ISSN。
前缀977被用于期刊号ISSN,图书号ISBN用978为前缀,我国被分配使用7开头的ISBN号,因此我国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上的条码全部为9787开头。
958 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977连续出版物(ISSN)978图书及平装本(ISBN)979图书、平装本(ISBN)及印刷的单页乐谱(ISMN)980退款收据981-982代金券(通用货币)990-999代金券(限定地区销售)EAN13码标准码共13位数,系由「国家代码」3位数,「厂商代码」4位数,「产品代码」5位数,以及「检查码」1位数组成。
其排列如下:EAN-13码的结构与编码方式如图 3.1所示,包括:1.国家号码由国际商品条码总会授权,我国的「国家号码」为「690~695」,凡由我国核发的号码,均须冠上「690」为字头,以别於其他国家。
2.厂商代码由中国商品条码策进会核发给申请厂商,占四个码,代表申请厂商的号码。
3.产品代码占五个码,系代表单项产品的号码,由厂商自由编定。
4.检查码占一个码,系为防止条码扫瞄器误读的自我检查。
EAN8码EAN-8码的结构EAN缩短码共有8位数,当包装面积小於120平方公分以下无法使用标准码时,可以申请使用缩短码。
其结构与编码方式如图 3.2所示。
包括:1.国家号码与标准码同。
2.厂商单项产品号码,系每一项需使用缩短码的产品均需逐一申请个别号码。
3.检查码的计算方式与标准码相同。
图 3.2 EAN-8码结构与编码方式EAN-8码的编码方式EAN-8码的编码方式大致与EAN-13码相同,如下所述:EAN-8码具有以下特点:1.EAN-8码共8位数,包括国别码2位,产品代码5位,及检查码1位。
2.EAN-8从空白区开始共81个模组,每个模组长0.33mm,条码符号长度为26.73mm。
3.EAN-8码左右资料码编码规则与EAN-13码相同。
CODE39 条码码制CODE39码(也称CODE 3 of 9)是Intermec公司于1974年发明的条码码制,是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条码码制之一,尤其是非零售行业。
CODE39码可表示数字、英文字母以及“-”、“.”、“/”、“+”、“%”、“$”、“”(空格)和“*”共44个符号,其中“*”仅作为启始符和终止符。
CODE39码且有编码规则简单、误码率低、所能表示字符个数多等特点,因此在各个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GB12908-91)。
CODE39码仅有两种单元宽度——分别为宽单元和窄单元。
宽单元这宽度为窄单元的1到3倍,一般多选用2倍、2.5倍或3倍。
39码的每一个条码字符由九个单元组成,其中有三个宽单元,其余是窄单元,因此称为39码。
CODE39 码的特点:•每一字符由5个条和4个空共9个元素组成,字符间有位空;•能表示数字、字母和其他一些符号共44个字符(0-9,A-Z,-、.、space、*、$、/、+、%)•通常用“*”号作为起始符、终止符(“*”仅作此用),无校验码;•具有自检功能;•编码规则简单、误码率低、所能表示的字符多;•可表达全ASC II字符集,中密度条码。
CODE39码和CODE93码:CODE39码和CODE93码具有相同的字符集,但CODE93码的密度要比CODE39码的高,在面积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用93码代替39码条形码的发展历史条码最早出现在40年代,但得到实际应用和发展还是在70年代左右。
现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已普遍使用条码技术,而且它正在快速的向世界各地推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并逐步渗透到许多技术领域。
早在 40年代,美国乔·伍德兰德(Joe Wood Land)和伯尼·西尔沃(Berny 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
这种代码的图案如下图:该图案很像微型射箭靶,被叫做“公牛眼”代码。
靶式的同心圆是由圆条和空绘成圆环形。
在原理上,“公牛眼”代码与后来的条码很相近,遗憾的是当时的工艺和商品经济还没有能力印制出这种码。
然而,10年后乔·伍德兰德作为IBM公司的工程师成为北美统一代码UPC码的奠基人。
以吉拉德·费伊塞尔(Girard Fessel)为代表的几名发明家,于1959年提请了一项专利,描述了数字0-9中每个数字可由七段平行条组成。
但是这种码使机器难以识读,使人读起来也不方便。
不过这一构想的确促进了后来条形码的产生于发展。
不久,E·F·布宁克(E·F·B rinker)申请了另一项专利,该专利是将条码标识在有轨电车上。
60年代期西尔沃尼亚(Sylvania)发明的一个系统,被北美铁路系统采纳。
这两项可以说是条形码技术最早期的应用。
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 Hoc委员会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码UPC码,许多团体也提出了各种条码符号方案,如上图右下、左图所示。
UPC码首先在杂货零售业中试用,这为以后条形码的统一和广泛采用奠定了基础。
次年布莱西公司研制出布莱西码及相应的自动识别系统,用以库存验算。
这是条形码技术第一次在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197 2年蒙那奇·马金(Monarch Marking)等人研制出库德巴(Code bar)码,到此美国的条形码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73年美国统一编码协会(简称UCC)建立了UPC条码系统,实现了该码制标准化。
同年,食品杂货业把UPC码作为该行业的通用标准码制,为条码技术在商业流通销售领域里的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74年Inte rmec公司的戴维·阿利尔(Davide·Allair)博士研制出39码,很快被美国国防部所采纳,作为军用条码码制。
39码是第一个字母、数字式想结合的条码,后来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1976年在美国和加拿大超级市场上,UPC码的成功应用给人们以很大的鼓舞,尤其是欧洲人对此产生了极大兴趣。
次年,欧洲共同体在UPC-A码基础上制定出欧洲物品编码EAN-13和EAN-8码,签署了“欧洲物品编码”协议备忘录,并正式成立了欧洲物品编码协会(简称EAN)。
到了1981年由于EAN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组织,故改名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简称IAN。
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习惯,至今仍称为EAN。
(后改为EAN-international)日本从1974年开始着手建立POS系统,研究标准化以及信息输入方式、印制技术等。
并在EAN基础上,于1978年制定出日本物品编码JAN。
同年加入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开始进行厂家登记注册,并全面转入条码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的开发工作,10年之后成为EAN 最大的用户。
从80年代初,人们围绕提高条码符号的信息密度,开展了多项研究。
128码和93码就是其中的研究成果。
128码于1981年被推荐使用,而93码于1982年使用。
这两种码的优点是条码符号密度比39码高出近30%。
随着条码技术的发展,条形码码制种类不断增加,因而标准化问题显得很突出。
为此先后制定了军用标准1189;交插25码、 39码和库德巴码ANSI标准MH10.8M等等。
同时一些行业也开始建立行业标准,以适应发展需要。
此后,戴维·阿利尔又研制出49码,这是一种非传统的条码符号,它比以往的条形码符号具有更高的密度(即二维条码的雏形)。
接着特德·威廉斯(Ted Williams)推出16K码,这是一种适用于激光扫描的码制。
到1990年底为止,共有40 多种条形码码制,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和印刷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及一些出口企业,把条形码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逐步提到议事日程。
一些行业如图书、邮电、物资管理部门和外贸部门已开始使用条形码技术。
198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技术监督局成立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该中心的任务是研究、推广条码技术;同意组织、开发、协调、管理我国的条码工作。
下图为常用的两种条码识读设备:FIG 1-1.平台式激光扫描器 FIG 1-2.手持式CCD扫描器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生活国际化、文化国土化的资讯社会到来之时,起源于40年代、研究于60年代、应用于70年代、普及于80年代的条码与条码技术,及各种应用系统,引起世界流通领域里的大变革正风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