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统计指标
- 格式:ppt
- 大小:93.50 KB
- 文档页数:34
国民经济核算常用统计指标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国民总收入(GNI)即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总收入的概念。
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总收入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三次产业三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
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统计指标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进行统计、核算和分析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从不同角度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
核算的结果以统计指标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统计指标是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参考指标。
下面将对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统计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国民经济核算按照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全国总量核算和各行业、各部门核算。
全国总量核算主要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个经济体系的总量关系,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和支出、人均收入等指标。
各行业、各部门核算则研究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各产业增加值、各行业就业人数、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是按照产出部门的方式来计算GDP,收入法是按照国民经济中各个经济主体的所得来计算GDP,支出法是按照国民经济中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通过综合运用这三种方法,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GDP数值。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实际取得的收入总额。
国民收入包括劳动者报酬、经营者盈余、固定资本消耗、税收和补贴等几个部分。
国民收入与GDP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要略低于GDP数值。
国民支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为实施经济发展战略所采取的支出,包括政府支出、个人消费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
国民支出的水平对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国民支出超过国民收入会产生财政赤字,国民支出低于国民收入会产生财政盈余。
人均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总额和人口总数的比值,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变化。
人均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民生福利状况的重要标准。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统计指标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统计指标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国家经济活动进行统一的记录、计量和分析的一种统计方法和工具。
它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经济数据,揭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支撑宏观调控和决策制定,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经济统计指标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是衡量经济增长、发展水平和结构的重要指标体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经济统计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分为总量、按产业分和按用途分等不同角度,能够反映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消费投资状况等。
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在人口数量上的平均表现。
它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差距。
三、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于购置和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额。
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厂房、机器设备等,是支撑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基础。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可以反映投资活动的规模和动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
四、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在一定时间内用于购买消费品和享受服务的总支出。
它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刺激内需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五、贸易额与贸易顺差/逆差贸易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贸易活动时的进出口总额。
而贸易顺差/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贸易活动中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与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之间的差额。
贸易额和贸易顺差/逆差是衡量贸易活动和外部经济联系的重要指标。
以上只是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统计指标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指标,如劳动力就业率、通货膨胀率、各行业增加值等。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of GDP(ton of SCE/ 10 000yuan)五、农业Agriculture每亩农产品产量(千克)Output of Farm Crops per Hectare of Sown Area(kg)粮食219282312363390399 Grain油料85105138160180188 Oil-bearing Crops六、工业Industry规模以上工业Industrial Enterprises above Designated Size总资产贡献率(%)9.2618.8014.6116.68 Ratio of Total Assets to Industrial Output Value(%)资产负债率(%)57.5252.7451.9551.58 Assets-LiabilityRatio(%)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次) 1.89 2.87 2.64 2.70 Number of Times of Annual of TurnoverCirculating Funds(time)成本费用利润率(%) 4.768.837.558.93 Ratio of Profits to Industrial Cost(%)产品销售率(%)96.9597.7697.1397.27 Proportion of Products Sold(%)七、建筑业Construction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元/人)20402426056795481533 Overall Labor Productivity(in terms of value-added peremployee)(yuan/person)产值利税率(%) 1.5 5.2 6.4 6.87.1 Ratio of Pre-tax Profit to Gross Output Value(%)八、交通运输业Transportation铁路网密度(公里/万平方公里)81.3782.34117.26170.24257.02282.98 Railway Density(km/sq.km)公路网密度(公里/万平方公里)2347.53307.344315.007339.928710.658782.34 Highway Density(km/sq.km)九、对外贸易Trade进出口总额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比例43.446.750.035.934.5 Proportion of Total Value of Imports & Exports to GDP#出口总额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比例(%)24.528.432.822.021.3 Proportion of Total Value of Exports to GDP(%)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41.136.436.6 Proportion of Total Valu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Products to Total Exports(%)。
伊春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更是我市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
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克服木材主伐停伐对经济发展不利因素的影响,积极谋划,有效应对,攻坚克难,抓转型、谋项目,保增长、促发展,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市经济和社会建设取得了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稳步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2296864万元,比上年增长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29091万元,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868914万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698895万元,增长8.9%。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0.3:39.3:30.4调整为31.8:37.8:30.4。
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5.9%,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0.4%,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3.7%。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8142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5%。
图1:2019-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实现1046344万元,比上年增长22%,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5.6%,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其中,木材精深加工业增加值251689万元,比上年下降6.1%;生态旅游业增加值176648万元,比上年增长40.5%;特色种养与加工业增加值357449万元,比上年增长44.8%;冶金建材及矿产开发业增加值226712万元,比上年增长8.2%;绿色能源产业增加值33846万元,比上年增长53.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4.7%。
其中食品类上涨1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2%;衣着类下降1.5%。
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10.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1%,生活资料价格上涨7%。
2019年,全市按照“三提要求”,突出“三大战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呈现“高开稳走、稳中提速、转中提升、又好又快”的良好局面。
全年及“十一五”规划各项预期目标全面实现,全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一、综合经济总量再上台阶。
初步核算,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74.8亿元,增长15.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8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45.5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405.5亿元,增长10.5%。
“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4.2%,较“十一五”加快2.8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2019年,全市三次产业现价结构由上年的10.5:54.7:34.8调整为9.7:58.5:31.8。
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3.8个百分点,工业比重为52.2%,提高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了3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0.3%,提高0.5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95.8亿元,增长15.1%,占GDP比重为54.6%。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63.6亿元,增长10.2%,占GDP比重为12.8%。
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2019年,城区生产总值650亿元,增长16%,占全市比重为51%;县域624.8亿元,增长14.8%,占全市比重为49%。
城区财政总收入45.6亿元,增长25.6%,县域47.5亿元,增长35.3%。
城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2.5亿元,增长34.6%,县域完成386亿元,增长54.9%。
城区规模工业增加值367.4亿元,增长23.3%,县域完成238.4亿元,增长28.2%。
醴陵、攸县连续四年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
安全生产形势趋好。
2019年,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991起,增长5.3%;死亡137人,减少17人,下降12.2%。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11人,下降28.7%;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2.4人,下降7.7%;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2.06人,下降18.3%;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2.38人,增长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