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皮炎皮肤处理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放射性皮炎放疗期间皮肤护理放疗是肿瘤治疗的方式之一,在接受放疗的过程中,肿瘤患者的皮肤部位会在放射线的影响下出现放射性皮肤反应,医疗领域将其称为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皮炎是放疗诊治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9L4%。
1 .放射性皮炎概述放射性皮炎的主要表现为可逆性毛发脱落、皮炎、色素沉着、不可逆皮肤萎缩、皮脂腺、汗腺毁灭、永久性毛发缺失、放射性坏死、溃疡等。
放射性皮肤反应分为1 TV级I级放射性皮肤症状:放射皮肤部位出现滤泡样红斑,颜色为暗红色,偶发瘙痒感,干性脱皮,脱发,出汗减少。
II 级放射性皮肤症状:皮肤部位出现轻微黑色色素沉着,放射皮肤出现触痛性红斑,颜色鲜红色,片状湿性脱皮,中度水肿。
【II级放射性皮肤症状:皮肤部位明显黑色色素沉着,干性脱皮,皮肤裂纹,干反应,皮肤皱褶部位之外存在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
IV级放射性皮肤症状:皮肤部位重度黑色色度沉着、湿性反应(溃疡、出血),皮肤水肿、水泡、渗出、放射区皮肤部位出现破溃坏死表现。
放射性皮炎不仅会对肿瘤群体带来皮肤损坏,同时也会影响到放疗治疗效果,增加肿瘤患者医疗负担。
2 .放疗皮肤护理2.1放疗前护理心理指导:肿瘤患者的负性情绪较为严重,放疗之前需要重视这一问题,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询问患者的状况, 通过各种方式拉近双方距离,解答患者疑问,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勇敢面对疾病。
健康宣讲:放疗展开前,为患者发放放疗宣传手册,耐心细致的为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放疗重要性,放疗原理,放疗的效用,放疗不良反应讲解,提升患者以及其家属对于放疗的认知度,帮助患者认识到,虽然放疗会造成皮肤损害,但是只要积极治疗,就可以得到控制。
饮食指导:肿瘤群体通常会由于疾病的影响出现明显的营养不良症状,而放疗对机体造成的刺激会加重其营养不良水平,因此放疗前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为其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提升其营养状况。
日常行为指导:适当的运动以及良好的睡眠均能够改善肿瘤群体的心理状况,提升其健康指标,引导患者每日少量多次循序渐进进行锻炼,睡前泡脚,冥想改善睡眠质量。
急性放射性皮肤疾病的治疗措施处理原则立即脱离辐射源或防止被照区皮肤再次受到照射或刺激。
疑有放射性核素沾染皮肤时应及时予以洗消去污处理。
对危及生命的损害(如休克、外伤和大出血),应首先给以抢救处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全身治疗皮肤损伤面积较大、较深时,不论是否合并全身外照射,均应卧床休息,给予全身治疗。
1 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饮食。
2 加强抗感染措施,应用有效的抗生素类药物。
3 给予维生素类药物,如维生素C、E、A及B族。
4 给予镇静止痛药物。
疼痛严重时,可使用度冷丁类药物,但要防止成瘾。
5 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可输入新鲜血液。
6 根据病情需要,可使用各种蛋白水解酶抑制剂、自由基清除剂和增加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甲2-巨球蛋白(α2M)、丙种球蛋白制剂等。
7 必要时,可使用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8 如合并内污染时,应使用络合剂促排。
局部保守治疗1 Ⅰ、Ⅱ度放射性皮肤损伤或Ⅲ度放射性损伤在皮肤出现水泡之前,注意保护局部皮肤。
必要时可用抗组织胺类或皮质类固醇类药物。
2 Ⅲ、Ⅳ度放射性皮肤损伤出现水泡时,可在严密消毒下抽去水泡液,可用维斯克溶液湿敷创面,加压包扎,预防感染。
3 泡皮有放射性核素沾污时,应先行去污,再剪去泡皮。
4 Ⅳ度放射性皮肤损伤,水泡破溃形成浅表溃疡,可使用维斯克溶液外敷,预防创面感染。
如创面继发感染,可根据创面细菌培养的结果,采用敏感的抗生素药物湿敷。
进入恢复期后适时手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手术治疗1急性期应尽量避免手术治疗,因此时病变尚在进展,难以确定手术的病变范围。
必要时可进行简单的坏死组织切除及生物辅料和游离皮片覆盖术。
注意保护局部功能。
待恢复期后再施行完善的手术治疗。
2 位于功能部位的Ⅳ度放射性皮肤损伤或损伤面积大于25cm2的溃疡,应进行早期手术治疗。
放疗后产生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评估与护理放射性皮肤损伤(Radiation-induced skin injury)是一种特殊的皮肤损伤,是由于放疗过程中射线与皮肤接触而引起的损伤。
目前,放射性皮肤损伤在放疗后很常见,产生的缓慢和强烈的放射性反应往往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正确的评估与护理放射性皮肤损伤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产生原因放疗时急性束面下皮肤感受剂量超过阈值,对皮肤周围的细胞组织产生影响。
导致的皮肤组织损伤常表现为瘙痒,疼痛,发红,肿胀甚至出现溃疡,感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这种放射性皮肤损伤一般从放疗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会发生和恶化。
该皮肤损伤严重程度多会随着放疗总量的增加而增加。
二、对放疗后皮肤损伤的评估2.1 皮肤评估评估包括皮肤外观、局部皮肤温度、触觉、疼痛、灼热感、渗出物及局部肿胀等情况。
日常观察病情,及时记录,以便于比较治疗前后皮肤情况的变化。
2.2 放疗反应评估放疗反应的评估包括活动能力受限、不适感、焦虑、精神障碍等,其中以局部皮肤症状情况和其他综合评估为主。
2.3 认真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放疗后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复查,观察血常规、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对患者的影响。
此外对于出现高分化恶性肿瘤,还要定期进行MRI检查。
三、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3.1 皮肤护理尽管放疗后皮肤受损,但不应使用止痛药或给予任何其他真皮层外形式的治疗。
因为这些干扰皮肤恢复的过程。
就是想皮肤症状变得越来越严重,也应该停止责任药物的使用。
特别是市售药物,好比花生油、洗发水、香料、酒精、塑料餐具、烟、皮肤类药物、化妆品等等。
3.2 休息及营养护理卧床休息,适当的加强营养摄入,多吃新鲜的蔬果、坚果类食物,增强身体的耐受力,有益于放疗后皮肤恢复健康。
3.3 避免受到外界刺激刺激避免佩戴发夹、耳环等饰品,宽松透气的衣袍,避免与汗液和化学物质接触,同时避免晒黑并使用含有spf防晒霜保护皮肤不受紫外线侵害。
皮肤科放射性皮炎的诊疗护理放射性皮炎(radiodermatitis)是由放射线(主要是8、Y及X 射线)照射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性损害。
【病因及发病机制】因工作人员未按操作规程、防护不严,或于短期内应用放射线剂量过大,或反复应用使累积量过大而引起。
皮肤损害发生的迟早、程度与放射线的性质、照射面积、照射时间以及接触者的个体差异有关。
【临床类型及表现】1.急性放射性皮炎(1)工度:初为鲜红,后呈暗红色斑,或有轻度水肿。
自觉灼热与瘙痒。
3〜6周后出现脱屑及色素沉着。
(2)II度:急性炎症水肿性红斑,外表紧张有光泽,有水疱形成,疱破后形成糜烂面。
自觉灼热或疼痛。
经1〜3个月痊愈,留有色素沉着、色素脱失、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萎缩等。
(3)III度:红斑水肿后组织迅速坏死,形成顽固性溃疡。
溃疡深度不定,一般可穿通皮肤及肌肉,甚至骨组织。
溃疡底面有污秽的黄白色坏死组织块,自觉剧痛。
很难愈合,愈后易形成萎缩性瘢痕、色素沉着、色素脱失和毛细血管扩张。
损害严重者大血管闭塞,肢体发生干性坏疽。
在溃疡和瘢痕上可继发癌变。
(4)n、ni度可伴全身病症,如头痛、头晕、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血及白细胞计数减少等,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2.慢性放射性皮炎多由长期、反复小剂量放射线照射引起, 或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转变而来。
潜伏期自数月至数十年,炎症表现不显著,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破裂,毛发脱落,甲色暗晦,甚至纵裂脱落、色素沉着及增厚。
久之可引起癌变。
【诊断及治疗】L诊断根据明确的职业史、受照史、受照剂量、临床表现,参考辅助检查,排除其他因素所致的类似皮肤疾病,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2.治疗11)局部治疗1)外涂芦荟胶能有效补充皮肤水分,恢复胶原蛋白功能,可以有效缓解皮损病症。
2)急性放射性皮炎I度和n度红斑水肿明显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或冷湿敷;无水肿渗出的急性皮炎或慢性皮炎,可用无刺激性的软膏,如维生素E霜、10%鱼肝油软膏及其他护肤霜等,也可选用皮质激素类霜剂或软膏。
放射治疗皮肤护理措施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由于放射线的刺激,肿瘤患者放疗区皮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肤反应,一般分为Ⅰ、Ⅱ、Ⅲ、Ⅳ度。
Ⅰ、Ⅱ度皮肤反应护理一般来说照射10次后皮肤开始发干,开始出现红斑、潮红,有刺痒和烧灼感(Ⅰ度),最后逐渐变成暗红,表皮脱落称干性皮炎(Ⅱ度)。
Ⅰ、Ⅱ皮肤反应患者一般不停止放疗。
对于皮肤瘙痒的患者,可用手轻拍瘙痒部位,或外涂冰片、滑石粉、薄荷淀粉、痱子粉,既能止痒,又能使局部皮肤干燥。
但冰片、滑石粉等不能用得太多,以免堵塞毛孔,引发毛囊炎。
邵教授指出,放疗后患者切勿用手抓挠,否则会导致皮肤破溃、感染、长期不愈合。
干性皮炎可局部外涂比亚芬2~3次,以保护放疗野的皮肤。
勿在局部涂抹乳液、乳霜、VitC溶液或保湿霜等,以免造成放疗区皮肤反应加剧。
芦荟虽有抗炎效果,但并不具备保湿效果,有些患者甚至出现对芦荟有过敏的现象。
因此,在放疗期间并不建议使用。
类固醇类药膏虽可减少放疗后皮肤反应,但对于发痒及疼痛则无效,还会出现局部烧灼感而掩盖感染现象,影响伤口愈合,宜慎用。
勿使用凡士林,因其较难祛除,且在治疗时会增加放疗后反应。
Ⅲ度皮肤反应护理此程度以上的皮肤损伤相对比较严重,随着照射次数的增加,局部皮肤出现充血、水肿、水泡,严重时发生糜烂,有渗出液,称湿性皮炎(Ⅲ度)。
此时宜停止放疗,对症处理。
对于小水泡不宜刺破,如皮肤糜烂时,每天局部可涂擦2~3次1%的龙胆紫。
切勿使用爽身粉、滑石粉,因其会阻塞汗腺及毛囊加重反应,同时皮肤若有破损或伤口时两者会集结成块,形成细菌感染的媒介。
对于大水泡,立即消毒水泡,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渗液,在创面上敷无菌凡士林纱布,保护局部皮肤,并留取渗液和表皮组织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在水泡吸收后,即采用暴露创面疗法,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外涂美宝烫伤膏,1周后渗液明显减少,待愈合后可继续放疗。
急性放射性皮炎预防及护理
1、放射治疗期间皮肤的清洗
患者可使用非碱性、不含香料且性质温和的肥皂或浴液清洗皮肤,选择淋浴,擦干皮肤时用柔软棉质毛巾轻拍局部以蘸、干皮肤,减少对局部皮肤的摩擦,值得注意的是不宜泡澡、不宜用搓澡巾揉搓放射区皮肤,禁忌游泳。
2、放疗区皮肤乳液或药膏的使用
(1)生长因子喷雾:放射性皮炎愈合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将生长因子喷雾用于治疗湿性皮炎能缩短愈合时间。
(2)比业芬:比亚芬化学名为三乙醇朕,具有深部水合作用,涂抹后水分能迅速被损伤皮肤吸收,预防或减轻皮肤干燥,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国内外研究发现,比亚芬是否能有效阻止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与发展还未能定论。
(3)硫糖铝乳液:使用硫糖铝乳液究竟能否预防和治疗急性放射性皮炎仍然存在争议。
因此,硫糖铝乳液用于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治疗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4)芦荟:芦荟属百合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散淤、软化血管、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皮肤组织修复等多种作用。
(5)激素类药膏:激素类药膏如1%肾上腺皮质激素制剂能常规用于轻度急性放射性皮炎。
在放射治疗开始时使用糠酸莫米松软膏,能够有效减少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
必须注意的是长时间使用激素类药膏不利于皮肤破损愈合。
(6)湿性敷料:湿性环境比干性环境更有利于表皮和真皮的修复,基于这一原理,湿性敷料的使用更有利于皮肤破损愈合,因为湿性敷料避免了创面的水分流失,同时能保护皮肤免受外界刺激。
放射性皮炎当代外治妙方处方1 虎杖涂剂。
[制用法]均为恶性肿瘤行60Co放疗患者。
治疗组60例,用虎杖涂剂(虎杖200g,水煎2次取浓缩液1L,冷却后,加95%乙醇使醇含量达65%,加5%碳酸氢钠调至pH 7~8,分装,100℃流通蒸气灭菌30分钟)。
对照组30例,用庆大霉素液(庆大霉素16万U,加生理盐水100ml)。
均外涂患处,每日4~6次,10日为1个疗程。
[疗效]采用上药治疗放射性皮炎患者,两组分别治愈40,15例;有效19,1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8.3%,83.3%。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张强.虎杖涂剂治疗放射性皮炎60例.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6(1):51]。
处方2 解毒化瘀方(含大黄、黄连、黄芩、黄柏、芙蓉叶、泽兰叶、紫草、虎杖。
浓煎,取液100ml。
每毫升相当于生药0.5g)。
[制用法]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清创,用解毒化瘀方药水,每日3~5次涂擦患处;2周为1个疗程。
保持局部干爽通气。
[疗效]应用上药治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128例,痊愈21例,显效44例,有效51例,无效12例[韩素萍.中药外敷治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128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8,40(3):22]。
处方3 白玉膏(含熟石膏9份,炉甘石1份。
研细粉,加凡士林,制成30%软膏)。
[制用法]用白玉膏涂无菌纱布上,厚约2mm,敷放射区域皮肤发红处,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3日为1个疗程。
头颈部直接涂擦;皮肤渗液多先用生肌散(或青吹口散),继用白玉膏。
[疗效]采用白玉膏治疗放射性皮炎84例,用药<3周后,均完全缓解[贾喜花.白玉膏治疗放射性皮炎84例.中医外治杂志,2009,18(1):9]。
(李世文,康满珍,王仲娥)。
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预防和处理李彬学习目的了解皮肤的构造及放射性皮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熟悉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治疗及护理掌握照射野皮肤健康教育掌握干性与湿性皮炎的临床表现放射性皮炎是肿瘤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约87%的放疗患者会出现红斑及其以上的放射性皮肤反应。
照射3~l0 Gy时会出现红斑;l0~l2 Gv时出现干性皮炎,l2~25 Gv 时出现湿性皮炎.据报道皮炎常开始于放疗开始后2~3周.至放疗结束时达到顶峰。
严重的放射性皮炎可引起疼痛,导致局部或全身感染.引起瘢痕;偶尔也会引起暂时或长期的放疗中断.从而导致肿瘤控制率和治愈率降低。
如何防治放射性皮炎,是肿瘤科医生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一。
什么放射性皮炎是各种类型的电离辐射包括微粒子波和电磁波,引起皮肤及其附件的任何肉眼可见的早期及晚期病变,均称之为放射性皮炎。
二。
、皮肤的构造皮肤共分为3层: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
3层的总厚度为1.25mm,每一层对维持皮肤的健康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呢。
皮下组织为一层脂肪,可以保护上层的细胞,提供缓冲的作用,以预防外界的撞击,真皮位于皮肤的中央层,含有胶原蛋白:一种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能使肌肤富于弹性,并增加其柔韧度及适应的能力。
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分为两个部分,即表皮下真皮乳头层和与脂肪层连接的网状层,两层间无截然界限。
乳头层靠近表皮下部,较薄,其乳头向上与表皮突犬牙交错相连,乳头层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并有游离神经末梢;网状层内含圈套的血管、淋巴管、神经以及皮肤附属器、肌肉等结构。
真皮结缔组织由以多糖类(氨基葡聚糖)为主要成分的基质构成,这些多糖与蛋白质相结合形成大分子,称蛋白多糖。
在这种多糖构成的基质中,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以及一些细胞成分,如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还有构成皮肤神经血管网的其他细胞.表皮位于皮肤的最上层。
厚度为0。
1mm,主要的功能是更新细胞和细胞的新陈代谢的作用。
而皮肤的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放射性皮肤反应处理小结放射性皮肤损伤是肿瘤病人放射治疗中很容易的放疗反应,为了减少皮肤损伤,提高治疗质量,参考经验临床试验,我科做了以下总结:1.按照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会的判定,皮肤反应分为0级~Ⅳ级。
0级:皮肤颜色无改变,无疼痛;Ⅰ级:滤泡样暗红色红斑,脱发,干性脱皮,出汗较少;Ⅱ级:触疼性或鲜艳红斑,片状湿性脱皮或中度水肿;Ⅲ级:皮肤皱褶以外部位融合的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Ⅳ级:溃疡出血坏死。
2.对放射性损伤恢复有效地药物有1)芦荟胶(放疗剂量超过2700cGY的治疗效果明显)2)喜疗妥软膏(涂药后不包扎,放疗前不抹药。
3~6次/d,症状缓解后1~2次/d)3)美宝湿润烧伤膏(乳腺癌效果已证实)4)塞肤润(鼻咽癌效果已证实)5)银离子敷料6)康复新液7)鲜芦荟汁(可提高Ⅱ级以上创面愈合率,但因其为手工制作,注意感染可能性)8)0.1%新洁尔灭溶液(治疗鼻咽癌所致的皮肤湿性反应疗效显著)9)金因肽(可降低皮肤反应程度)3.皮肤常规护理放疗前后充分暴露照射野区的皮肤,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受理化因素刺激,如烈日下暴晒等;勤剪指甲,用电动剃须刀剃胡须;穿宽松、棉质、柔软、吸汗的衣服,防止衣领的摩擦;勿用肥皂及粗糙的毛巾揉搓皮肤,勿在照射部位贴胶布以及涂抹刺激性物品,如香水、化妆品、碘酒等。
4.饮食护理癌症病人大量消耗机体储备营养,如果营养摄入不足,不能满足机体需要,病人免疫功能下降,则皮肤感染的易感性增高,创面愈合迟缓。
所以,责任护士需指导病人放疗期间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以增加病人体力及皮肤免疫功能。
另外,还应及时关注、评估病人的饮食情况。
对于营养不足的病人,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忌烟酒和辛辣食物。
急性放射性皮炎,怎样处理效果好?这个病例告诉你!放疗会引起多种辐射后不良反应,其中多达 95% 的患者可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
其中急性放射性皮炎可发生在照射后的几天或几个月内,严重时可导致放疗方案被迫暂停。
先来看一例鼻咽癌并发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处理案例。
案例分享简要病史:患者,男性,52 岁。
因「左耳耳鸣 6 月,确诊鼻咽癌4 月余」入院。
患者于 2021 年 08.23、9.14、10.5 行 GP 方案诱导化疗 3 周期,于 2021-11-10 行鼻咽癌根治性放疗,12-29 放疗结束。
入院诊断:鼻咽癌 T3N2MII 期发生过程:12-15 开始出现双侧颈部放疗区皮肤发红伴干性脱皮,局部皮肤瘙痒,右侧颈部有一处溃疡,伴有咽部痛、纳差、乏力、感染性发热等情况。
12-20 暂停一次放疗,并予吗啡等药物止痛、营养支持、抗感染等治疗。
12-21 开始,右颈部破溃处皮肤予银离子抑菌剂喷洒,一日 4~5 次,直至破溃处皮肤愈合。
银离子抑菌剂的具体操作方法:1. 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按压溃疡处及周围发红处皮肤,主要目的是清洗局部污垢,保持皮肤清洁;注意勿用力擦拭,勿与其他消毒剂混用,如含碘消毒剂。
2. 待自然干燥后,用银离子抑菌剂离溃疡处约10 cm 均匀喷洒3-4 下即可,喷洒后局部皮肤出现气泡属于正常现象。
3. 每日喷雾4 次,分别是8:30、12:00、16:00、20:00,直至皮肤愈合。
后续追踪:下图分别是 2021-12-24 与 12-27 右颈部局部皮肤情况:下图分别是 2022-01-02 与 01-07 右颈部皮肤情况。
(以上病例图片由作者提供)案例小结文献报道,95% 以上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期间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和损伤,轻者出现灼热、红斑、干性脱皮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水肿、湿性脱皮、溃疡等。
目前对放射性皮炎预防及治疗护理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仍无一致推荐的放射性皮炎的防治措施。
银离子抑菌剂是一种无色无异味的透明液体,它的主要成分是银离子,对组织及微生物渗透性强,通过多种途径杀灭伤口的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