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叶继元等著)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8.30 KB
- 文档页数:1
图书情报学⽅法论图书情报学⽅法论1国内外图书情报学研究⽅法概述1.1科学研究过程两个案例:建造楼房+扬州炒饭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1.2⽅法论(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法?什么是科学⽅法?什么是研究?什么是科学研究⽅法?(2)什么是⽅法论?什么是科学⽅法论?(3)什么是图书馆学⽅法论?(4)图书馆学研究⽅法论的性质与作⽤?应理解为包括⼈⽂科学、社会科学和⾃然科学的总体,那么,应该是关于⾃然科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法的理论。
⽅法是指⼈们研究和认识各种事物⽽采⽤的思路,途径,⼿段和程序。
是指在研究中采取的⼯具、⼿段、途径和程序,其运⽤智慧进⾏科学思维的技巧。
是指针对某⼀有意义的问题,进⾏系统调查,并对这种调查进⾏检验和评价,以便增进知识的过程和活动。
是指在科学研究中,为达到研究⽬的⽽采⽤的途径、⼿段和⼯具的总和。
⽅法论是关于研究⽅法的理论。
⽅法论是⼈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般⽅法,也就是⼈们⽤什么样的⽅式⽅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事物。
近代⽅法论的奠基⼈是英国哲学家培根。
哲学⽅法。
依照科学研究的各种⽅法所具有的普遍性程度,可以分为具有世界观意义的最⼀般⽅法:哲学⽅法;应⽤于各个领域的⼀般⽅法,如逻辑⽅法、⾮逻辑⽅法、系统⽅法和数学⽅法等;应⽤于某个领域的特殊⽅法,如实验⽅法和社会调查⽅法;应⽤于某⼀门科学的个别⽅法,如会计学的成本核算⽅法、考古学的发掘⽅法等。
(4)性质:图书馆学研究⽅法论是图书馆学认识的主要⼿段。
图书馆学研究⽅法论是图书馆学认识的有效⼯具。
研究⽅法论是图书馆学认识⼯具的“软件”。
作⽤:图书馆学研究⽅法论是正确反映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客体的通道。
图书馆学研究⽅法论为图书馆学的形成与发展定向、开路,是获得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的桥梁。
图书馆学研究⽅法论是图书馆学认识程序规范化、最优化。
1.3图书馆学研究的含义、原则及⼀般程序含义:原则:⼀、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原则⼆、充分占有事实的原则三、客观性原则四、全⾯性原则五、可靠性原则⼀般程序:1.4观察法含义:观察法是研究⼯作者按照⼀定的计划,为实现⼀定的研究⽬的,对研究对象进⾏系统全⾯的观察,从中搜集各种现象资料,并进⾏分析研究的⽅法。
由于内容过多导致文件大小超过附件最大限制,所以把哈利波特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部分收藏略去。
方正电子图书书名: 学术规范通论责任者: 叶继元等主题/关键词: 学术工作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5-8-1年份: 2005从默顿的学说以及一些西方学者有关学术规范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学者所提出的学术规范一般是以自然科学研究为主要对象的。
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既有共性的一面,亦有各自个性的书名:信息检索导论责任者:叶继元主题/关键词:情报检索-高等学校-教材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5-1年份:2003的设备、人员等的集合体。
为了便于本书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对信息资源做出如下简明扼要的定义:信息资源是人类存储于载体(包括人脑)上的已知或未知的可利用的信息。
信息中的载体信息和主体超星数字图书馆1.南京大学百年学术精品图书馆学卷作者:叶继元主编索书号:G250/53/Y426 ss号:11323764 出版日期:2002年05月第1版页数:999《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二十卷旧抄本。
此世所谓“而本读书志”也。
收藏有拥书岂薄福所能白文方印,每卷太原叔子藏书白文长印,华亭王闻远印白文,右军2.信息检索导论作者:叶继元主编索书号:G252.7/Y381 ss号:11098846 出版日期:2003年05月第1版页数:412Resource)时则是指信息本身。
但在有些场合,尤其二词同时出现,需要严格辨异时,二者还是仑区别的。
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计非所有的信息都是信息资源,只有经过人类加工、可被利用的信息才可称为信息资源。
仟英文市,“资源” ’涧为复数时,常指信息3.核心期刊概论作者:叶继元索书号:G255·2/6421 ss号:10984203 出版日期:1995年07月第1版页数:404是:“期刊,periodMaL,刊名、刊期相对固定的连续件出版物,每年至少出两期,每期有期号,内容包括一个或多个专业或学科领域。
收稿日期:2022-09-19以理论之剑开辟实践新途———读《期刊分层:期刊等级差异的社会学研究》王周宏(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广州 510006)摘 要:文章简述了《期刊分层:期刊等级差异的社会学研究》一书的主要内容,并总结其学术价值。
该书在系统梳理中外期刊评价方法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的社会分层理论,探讨期刊等级差异的形成机理与期刊评价活动的理论依据,提出以期刊学术地位为落脚点进行期刊评价的理论逻辑,并按此逻辑考察了中国期刊地位的流动性与影响因素。
该书既解决了期刊评价中的实际问题,更为期刊评价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一条新的理论路径。
关键词:期刊分层;期刊评价;等级差异;书评中图分类号:G255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136(2023)03-0089-05OpenUpaNewWayofPracticeWiththeSwordofTheory:ReviewofJournalStratification:SociologicalResearchonJournalGradeDifferencesWANGZhou hongAbstract:ThispaperdescribesthemaincontentofJournalStratification:SociologicalResearchonJournalGradeDifferencesandsummarizesitsacademicvalue Basedonasystematicreviewofthedevelopmentofjournalevalua tionmethodsinChinaandabroad,thebookusesthesocialstratificationtheoryofsociologytoexploretheformationmechanismofjournalgradedifferencesandthetheoreticalbasisofjournalevaluationactivities,proposesthetheo reticallogicofjournalevaluationbasedontheacademicstatusofjournals,andexaminesthemobilityandinfluen cingfactorsofjournalstatusinChinaaccordingtothislogic Thisbooknotonlysolvespracticalproblemsinjournalevaluation,butalsoprovidesanewtheoreticalpathforfurtheroptimizationofjournalevaluationmethods Keywords:journalstratification;journalevaluation;gradedifference;bookreview自近代科学体系建立开始,出于图书馆文献采选、科研管理机构配置学术资源的需要,学术期刊价值的评价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尤其是图情学科关注的重点。
4、《图书馆学概论》知识点第一章图书馆学:对象、体系与内容第一节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一、图书馆学的对象1、图书馆学研究的微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的各个组成要素,及作为其工作对象的知识、信息等。
2、图书馆学研究的宏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系统、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与环境的关系。
二、国内外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阶段第一阶段,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具体工作技术,或者是图书馆管理。
第二阶段,把图书馆视为整体系统来研究并考察其在社会环境中的功能。
第三阶段,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资源。
三、国内外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1、整理说——德国施莱廷格图书馆学是符合图书馆目的的整理方面所必需的一切命题的总和。
2、技术说——德国艾伯特图书馆学应研究图书馆工作中的实际技术,图书馆学是图书馆员执行图书馆工作任务时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和技巧的总和。
3、管理说——英国的帕尼兹和爱德华兹帕尼兹重视图书的系统整理、妥善保管和充分利用,制定了著录条例。
爱德华兹积极开展采编、阅览、流通等各项工作,并在《图书馆纪要》中最早论述图书馆内部管理。
4、阮冈纳赞提出《图书馆学的五定律》①书是为了用的;②每个读者有其书;③每本书有其读者;④节省读者的时间;⑤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其他学说:“社会说”——美国巴特勒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与读书现象。
“要素说”——杜定友、刘国钧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组成要素。
“知识社会说”——德国卡尔斯泰特“知识社会说”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交流说”——美国谢拉认为交流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
“新技术说”——美国兰开斯特预言:未来图书馆也就是电子信息系统。
“信息资源说”——美国切尼克四、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归纳总结: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的科学第二节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一、普通图书馆(General Librarianship)普通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学基本问题,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基本理论,图书馆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内在发展机制的图书馆学。
◎2019年第3期因专题:图书馆学学术规范研究以学术规范促进学术创新叶继元(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规范是当下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对学术规范的研究,其目的是要产生好的研究。
好的研究的实质是要有创新,不论是高层次的原始创新,还是集合创新、应用创新,抑或是低层次的移植创新,总是要有新意。
没有新意,便无所谓“学术”,也不符合基本的“学术规范”。
除了要有“新意”这个基本的规范外,还有学术研究方法规范、学术引文规范(不抄袭)等诸多规范。
这些规范都是学术共同体在长期的学术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共识,是学术规范的重要内容。
此外,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科学数据作为学术创新的基石,对其管理和规范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3月印发的《科学数据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加强和规范科学数据管理,以保障科学数据的开发利用、开放共享和安全保护。
可以说,在新时代,学术规范不仅仅是科研过程中的“应知应会”,而且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外延。
学术规范成为学术研究的新兴领域进入人们的视野,始于20世纪80年代。
但囿于我国学术共同体自律自主意识的匮乏,学术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健全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仍屡见报端。
施普林格撤稿事件、韩春雨论文结论不可重复验证事件以及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凡抄袭者皆黜落”等一系列事件已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也反映出国内在学术规范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通知》等文件的相继出台,即是彰显了整饬学风的决心与行动。
我国在学术规范方面虽依旧“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辈必当秉持学术良知,一步步砥砺前行。
本专题包括三篇有关反抄袭/重复率检测系统和调查研究方法使用规范的文章。
据报道,自2018年9月起,清华大学采用中国知网监测系统数据库资源提供作业查重服务,旨在杜绝课程作业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