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切好蛋糕共同富裕共21页
- 格式:ppt
- 大小:3.24 MB
- 文档页数:21
第二框切好“蛋糕“共同富裕【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身边各种致富源泉的充分涌流,体会我国分配制度的优越性。
2.通过分析图表,掌握解答图表类型题的方法;通过材料解读,提高分析问题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能熟练说出分配制度以及分配原则的内容;知道共同富裕的过程;明确只有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才受法律保护。
【评价任务设计】1.通过新闻链接①、走进新闻人物1、2检验目标1的达成度。
2.通过分析图表检验目标2的达成度。
3.通过调查图表得出的结论、新闻链接②、走近新闻人物3——5检验目标3的达成度。
【教学方法】单元导入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调查法学教过程【主题导入,明确目标】一、开门见山,出示单元知识体系,直接切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身边各种致富源泉的充分涌流,体会我国分配制度的优越性。
2.通过分析图表,掌握解答图表类型题的方法;通过材料解读,提高分析问题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能熟练说出分配制度以及分配原则的内容;知道共同富裕的过程;明确只有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才受法律保护。
【自主学习,合作分享】活动一:了解分配制度阅读教材21——22页正文部分,找出下列问题:(1)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各是什么?与相适应?(识记)(2)分配制度变化有何意义?(理解)师:1.通过“自学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要求自学教材相关内容;2.交流新知学习情况,形成正确答案;答案:1、(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3)现行的分配制度与基本的经济制度相适应。
2、(1)有利于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极大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完成图表,并思考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或者知识?教师传授图表题解题思路和方法;师总结:①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坚持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④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⑤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切好蛋糕共同富裕教案简介本教案以“切好蛋糕共同富裕”为主题,通过某社区家庭资源分享活动的模拟,帮助学生感受资源共享的概念,探究资源公平分配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分享快乐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切好蛋糕共同富裕”理念,理解资源共享的概念;2.掌握各种资源在社区家庭间进行分享的方式和方法;3.理解资源公平分配的重要性,学会有效进行资源公平分配。
能力目标1.通过模拟活动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分享快乐的意识;2.能够借鉴“切好蛋糕共同富裕”理念,实际行动中发现现实问题和解决途径;3.能够在活动中体会分享快乐的感受,增强“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观念。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2.培养学生分享快乐、资源共享、协作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整理材料:课程教案、讲义、分组名单、学生手册;2.设计活动:设计模拟社区家庭资源分享活动;3.分组:根据学生兴趣和性格,将学生均匀分成若干组,每组3-5人。
活动过程第一部分:分享资源集体研讨1.教师向学生介绍“切好蛋糕共同富裕”的概念,并鼓励学生分享家庭中的资源;2.分组讨论:同组学生分享家庭中的资源,并讨论如何转化、利用资源;3.选取代表:每组从自己讨论的资源中,选取一二个代表,对其进行汇报;4.班级讨论:由汇报代表进行班级讨论,探究各组分享的资源,在实现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第二部分:模拟社区家庭资源分享活动1.教师向学生介绍活动规则和注意事项;2.分组活动:将每组学生宣布其分享的资源,并列举对该资源需求大于供给的社区家庭,根据实际需求情况进行资源分配。
3.评估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需要学会协商、妥协、团结、分享。
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估活动效果及自身的经验与收获。
课后作业1.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包括已掌握的知识和所存在的问题;2.针对问题进行调研,并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家庭或社区)提出建议和解决途径。
鲁教版九年级全一册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四课《全民共同富裕》第二节《切好“蛋糕”,共同富裕》教学设计城区一中:刘艳一、教学内容概述:《切好“蛋糕”共同富裕》是鲁教版九年级全一册思想品德上册第四课第二节知识,主要讲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合法获得经济效益的手段。
本节课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完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的分配制度。
围绕分配制度这一中心,介绍我国实行现行分配制度的原因、分配制度的好处,在此分配制度下全民致富的好方法和全民怎样共同致富。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重要的表现。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中考考点:知道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识记)2、正确认识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认识到只有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才会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
(理解)(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课件和教材中的材料问题,从而初步掌握我国的分配制度;2、通过收集资料、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能够对生活中的财富分配方式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分配制度,诚实劳动,合法致富。
2、通过学习,能认同我国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巨大贡献,热爱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情感,同时清楚致富的好方法和全民怎样共同致富,增强守法观念。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以住校为主,对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度及社会了解不多,知识面窄,学生只学习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对我国的具体国情还未具体学习,理解我国的多种分配制度有一定难度;学生不爱表现自己、大多数学生不爱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高;学生不具备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经验,计算机操作较熟练,少数学生具有初步的网上学习的技能;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不足。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比赛抢答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年月日总第课时第四课第二节切好“蛋糕”,共同富裕本课属于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课时,本课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共设置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分配制度的新变化;第二层次诚实劳动合法致富学生对于国情的了解一般,经济领域的更可谓是知之甚少。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共同富裕的过程”理论性强,比较抽象,理解有难度社会产品如何分配,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在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这一分配制度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让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这一内容,有助于加深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理解,进而增强他们的劳动观念和干事创业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能力:能具体分析实际情况,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知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认识到只有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才会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重点:我国的分配原则、分配制度的内容及意义;致富的途径等。
难点:分配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
2课时教学环节及内容三、学习过程:(一)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现阶段,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为什么坚持这种分配制度?2、分配的原则是什么?3、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是什么?这有什么意义?(二)师生订正答案,教师总结纠正问题答案,学生速记(三)结合课件分析理解学习目标知识内容:1、自己填一填:《家庭经济收入来源调查》我家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等。
(——工资、奖金、做生意、投资分红、利息等!)教师引导2、阅读资料小张一家共有四口人,父亲在国有企业工作,收入来源是工资、奖金和福利。
母亲是科技人员,在一家私营企业作技术指导。
老夫妻俩在银行还有一定的存款,能获得一些利息。
小张的妻子应聘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收入来源是外资企业发的工资,同时还投资股票,有时能获得一些股息和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