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病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13.67 KB
- 文档页数:3
简析猪高热病综合防治的几点措施猪高热病是一种由高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发生在猪群中,给养猪业带来严重损失。
为了有效地防治猪高热病,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疫苗接种、环境卫生管理、营养平衡饲养等方面的工作。
本文将简要介绍几点猪高热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加强免疫接种猪高热病是一种可预防的病源,因此加强免疫接种是预防猪高热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合理的猪高热病疫苗接种能够有效地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养猪场应该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及时给猪群接种高热病疫苗,确保所有的猪都得到充分的保护。
要定期对猪群进行免疫抗体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免疫效果不良的问题。
二、严格的环境卫生管理猪高热病病毒是通过粪口传播的,因此加强养猪场的环境卫生管理是预防猪高热病的基础。
养猪场应该定期对猪舍、饮水设施、饲料槽等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要加强对饲料、饮水的卫生管理,确保猪群吃的饲料和喝的水都是清洁卫生的。
要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的进出,减少外部病原菌对猪群的传播。
三、营养平衡饲养提高猪群的免疫力也需要从饲养方面进行调整,在猪的饲养管理方面要注意养殖的合理。
给猪提供新鲜的清洁水和优质的饲料,避免野外饲料,并及时清理猪圈,保持它们干净卫生。
合理的饲养管理和优质的饲料能够提高猪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要做好饲料的营养平衡,增加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感染。
适当添加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猪的抗病能力,减少猪高热病的发生。
四、定期的疫病监测定期的疫病监测是预防猪高热病的一个重要措施。
养猪场应该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体系,定期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疫病问题。
如果发现猪群中出现疫情,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隔离病猪、加强消毒、调整饲料等,防止疫情的扩散。
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请求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指导疫情的防控工作。
五、加强疾病知识的宣传在预防和控制猪高热病的过程中,要加强养殖户的疾病知识宣传,增强他们的防病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猪高热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案审批稿猪高热病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胸腺炎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简称PRRSV)引起的猪源传染病。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性接触途径传播,并会导致猪群的高热、生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等症状。
本文将针对猪高热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案进行审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这一疾病。
1.高热症状:感染猪会出现持续高热,通常温度可达40℃以上。
猪体温升高后,会出现全身乏力、厌食、抖动等症状。
2.呼吸道疾病:感染猪群中的幼猪和生长肥育猪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打鼻、流涕和呼吸困难等。
严重的病例可导致肺炎的发生和疾病的恶化。
3.生殖障碍:母猪感染猪高热病后,常常出现流产、早产、胎儿死亡和胎猪畸形等生殖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导致猪的生产效益下降,也会对猪群的繁殖力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猪高热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免疫力:通过疫苗接种和免疫调理等方法,提高猪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给猪群进行疫苗接种,以确保猪的免疫力处于较高水平。
2.控制传播途径:由于猪高热病通过呼吸道和性接触途径传播,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毒的传播。
首先是要强化猪场的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其次,要控制猪只之间的接触,避免公猪和感染猪之间的直接交配。
3.药物治疗:对于感染猪,可以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可以通过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来帮助猪恢复健康。
同时,要注意合理使用药物,避免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
4.完善管理措施:猪场需要加强对猪群的管理,包括合理的饲养、科学的饲料配方和合理的环境调节等。
通过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和营养,可以提高猪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总之,猪高热病是一种严重的猪源传染病,对猪的健康和养殖业产生重要影响。
针对猪高热病的特征,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如加强免疫力、控制传播途径、药物治疗和完善管理措施等,以减轻疾病的影响,确保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猪的高热病近期我国从南至北部分地区一些中小饲养场、饲养户发生生猪疫情,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畜产品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由于这种猪病疫情以高热为主要特征,称为“猪高热病,病因是多种病源共同参与后再继发性感染的一种疾病。
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包括猪流感、猪蓝耳病、非典型性猪瘟、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弓形虫病和猪附红细胞体病等多种病种病原。
流行特点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死亡率高等特点。
主要以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较差的散养户和中小型养猪场多发,免疫程序和用药不合理的猪场尤为明显。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黄毓茂副教授在湖南、江西等地调查发现,猪无名高热病首先在散养户中开始发病并流传,一般受到感染后5天~7天发病,大部分发病猪场患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
可以用猪瘟、PRRS或者自家组织灭活物等疫苗进行防疫。
但是,对于已感染发病的猪只,目前似乎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主要症状高热病临床症状初期主要表现为持续4天~10天的41℃~42℃高热,呼吸急促,食欲不振,厌食,倦怠,大便干燥,后期拉稀,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与流感症状类似,而后期症状则与蓝耳病类似。
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
主要病理变化病死猪剖检病变呈多样性。
胸腔、腹腔内有大量黄色积液和纤维性渗出物,呈现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
肺脏水肿,呈斑驳状到褐色大理石样病变;肺间质增宽,间质性肺炎病变明显。
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
部分病死猪肾脏肿大,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有淤血现象;脾脏肿大、质脆;个别猪有消化道病变。
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案1.加强饲养管理,给予富有营养和容易消化的饲料;2.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和猪栏带猪消毒,保证充足卫生的饮水;3.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圆环病毒抗1000克拌料1000公斤,20%氟苯尼考100克加水1000公斤,阿莫西林100克加水1000公斤,葡萄糖粉1000克拌料1000公斤,复合多维1000克拌料1000公斤,连用7天;4.也可肌肉注射:氟洛芬每10公斤体重1毫升,得利先每10公斤体重1毫升,圆环蓝耳康每10公斤体重2毫升,热毒平每10公斤体重2毫升(体温高者使用),连用3天~5天;5.根据猪场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药物保健程序;6.按时对猪群和所处环境做好寄生虫驱虫工作;7.根据诊断的病毒性疾病,做相应的疫苗紧急接种。
猪高热病的传播途径,附症状和治疗方法病猪是猪高热病主要的传染源,一般会通过病猪及其产品进行扩散传播,除此之外,夏季蚊蝇吸血与机械带毒也容易造成该病迅速传播。
而使得高热病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例如夏季热应激与染上了高致病性蓝耳病等因素均有可能造成猪高热病的发生,通常情况下,该病会先发生在大猪与母猪的身上,经过约2-5天后就会波及至全群,经过约10天后整个猪场便容易受到感染,传播速度一般比较快。
一、猪高热病的传播途径1、传播途径(1)病猪为主要的传染源,该病除了会通过病猪及其产品进行扩散传播外,夏季蚊蝇吸血、机械带毒通常也容易使得该病迅速传播。
(2)传播途径一般指的是,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后再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
2、猪高热病简介(1)猪高热病又名猪无名高热综合征,其传播速度通常比较快,在一般情况下,大猪与母猪会先发病,而在2-5天左右时便会波及全群,10天左右时便会扩散至整个猪场。
而在部分情况中,母猪与仔猪会发病,然后再将疾病传染给中猪、大猪。
(2)诱发高热病发生的原因比较多,诱发因素一般为夏季热应激,发生的根本原因一般为染上高致病性蓝耳病。
二、猪高热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1、症状(1)当部分母猪染上高热病之后,一般容易出现流产、产死胎、产弱仔、产木乃伊胎等情况。
(2)生长育成猪发病后,一般常表现为急性发病,容易突然卧地不起,呼吸沉重且呼吸道症状明显,如果病情严重,会出现肺炎病变,而在病情后期会转化为化脓性肺炎,然后猪便会因为呼吸衰竭死亡。
2、治疗方法(1)一般可以为病猪注射高热金针+头孢,方法为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用量为0.1-0.2ml/kg体重,次数为1-2次,如果周围有病毒源污染的话,一般可以间隔7-10天再注射1次。
(2)而且进行预防的时候,需要做好灭蚊蝇、灭鼠的工作,其目的在于阻断传播途径。
(3)而在炎热的季节,需要及时的为猪舍进行降温,确保猪舍的凉爽,并做好通风工作,防止猪舍过于潮湿。
CATALOGUE 目录•猪高热病概述•猪高热病的诊断•猪高热病的防治措施•猪高热病的案例分析•猪高热病的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01定义症状定义及症状病原传播途径病原及传播途径易感猪群该病可感染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但以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和生长育肥猪较为易感。
流行病学特点该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且常与其它疾病并发,如猪瘟、猪蓝耳病等。
易感猪群及流行病学特点01临床诊断030201病理诊断器官病变病猪的器官病变主要表现为肺部肿胀、充血,有时可见出血点或出血斑;肾脏、脾脏、淋巴结等器官也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和出血。
组织损伤病猪的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变性、坏死,炎症反应明显,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实验室诊断病原检测抗体检测01常规预防措施增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及时隔离发病猪只,消除传染源。
建立防疫制度药物预防药物治疗针对猪高热病的病毒和细菌病原体,应定期接种疫苗,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疫苗研发不断研发新型疫苗,以应对不断变异的病毒和细菌病原体,保障猪群的健康。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及研发VS01案例一:规模化猪场的爆发与控制2019年,某规模化猪场出现猪高热病,表现为高热、食欲不振、皮肤发红等症状,死亡率较高。
发病情况诊断结果控制措施结果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猪高热病。
采取隔离、消毒、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只免疫力。
经过2个月的治疗和控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猪只恢复正常。
案例二:某地区散养猪群的流行与防治发病情况诊断结果控制措施结果预防措施诊断结果控制措施结果案例三:某新建猪场的预防与控制01现有防治手段的局限性及改进方向现有防治手段的局限性改进方向新型疫苗及药物研发进展新型疫苗研发新型药物研发生态学研究猪高热病的传播和流行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如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机制等。
要点一要点二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猪高热病的发病和传播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季节、饲养管理等因素,因此需要加强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猪高热病的特点和治疗计划当前猪高热病发病特色1.产生在气温较高的季候,病程长,一般在5~20天阁下,病逝世率高.2.猪场对防疫工作不看重.技巧人员保健不雅念差,没有严厉关闭猪场.没有对猪群进行体系的保健的猪场发病轻微.3.发病猪的体重一般在20~80kg,发病率最高,也有断奶后的仔猪和母猪发病.4.药物治疗后果不太幻想,乱花药的猪场逝世亡率更高.临床症状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5℃,精力沉郁,采食量降低或食欲废绝,患猪皮肤发红,耳后耳边沿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材多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呼吸艰苦,喜伏卧,部分猪消失轻微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示喘气或呈不规矩呼吸;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排泄物增多,大部分猪有泪斑,消失结膜炎症状;部分猪群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尿黄而少.混浊,色彩加深.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惨白,消失贫血现象,被毛粗乱,部分病猪后肢无力,个体病猪濒逝世前不克不及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逝世.发病猪群逝世亡率很高,有的猪场甚至高达90%.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100~110天)消失流产,产逝世胎,弱仔和木乃伊. 分解上述情形,有专家将其归纳为“猪高热病.”这是一种多疾病分解症,采纳“预防为主,防治联合”的分解防控措施.下面就本身的一些预防措施和治疗经验介绍给大家:(一)增强豢养治理,进步抗病才能范围养殖场要实施关闭式治理,树立健全并严厉履行为物防疫轨制;散养户和范围较小的猪场,要联合现实,尽力改良豢养治理前提,做好驱虫.消毒.圈舍的通风防暑降温及情形卫生等工作.要包管充足的清洁饮水,并在饮水里添加保健液,同时在饲估中恰当多添加点保健液和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进步猪体抵抗力.(二)强化免疫接种,确保免疫后果“猪高热病”是一种由猪瘟.猪链球菌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症候群.养殖场(户)应增强对猪瘟和猪链球菌病等疫苗的免疫打针,进步整群的免疫程度,对新购进的生猪实时补免,确保免疫后果.(三)消毒灭病原,净化情形天天打扫猪舍及场地,冲洗清洁,然后用灭菌威等消毒药对圈舍.过道.天花板及活动场地等喷雾消毒.祛除蚊.蝇,削减疫病的传播.必须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比方聚积发酵消毒等.(四)合理用药,削减损掉1.病毒性疾病运用抗菌素药辅以治疗,防止细菌性继发沾染.运用保持养分类药物,保持机体耐过疾病,运用清瘟败毒类中药方子或中成药进行治疗.2.临床上确以为原虫寄生的疾病,尽快选用有用的药物给足剂量,并必定遵照疗程的划定运用.对附红细胞体病运用三氮咪.血虫净进行治疗,对猪弓形体则运用磺胺药进行治疗.猪的疾病对养猪临盆伤害极大,猪的疾病预防要采纳分解性措施,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经由过程增强豢养治理,增强消毒工作,对症治疗等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和逝世亡率,如许养猪才干获得最大利润.1猪高热病又称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蓝耳病.2猪高热病重要症状:猪的体温一般在39.5到41.5阁下,常办有咳嗽,气喘,食欲降低,排泄,干硬,跟着病情的成长猪的耳部,颈部,屁股发紫色,等症状.如用退烧药物后,会消失重复反弹,厉害的可以直接致命.3.猪高热病激发原因:是由多种疾病所激发的一种疾病,今朝原因尚未清晰.4.本身推举:计划一:菌敌+百服宁分离颈部肌肉打针.计划二:强效菌毒杀+长效康泰分离颈部肌肉打针..世界无毒100g+黄芪多糖100g+葡萄糖500g兑水200-300公斤.饮水7—15天轻微时将猪尾巴尖和耳朵剪一小口促使血液流出(促进血液轮回).。
猪高热病是一种由于致病因子的作用使猪的免疫系统被抑制后,使机体丧失免疫机能,感染猪瘟、高蓝、猪附红细胞体等其他多种病原体后或继发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高致死性传染病;病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厌食,呼吸困难,张口喘气等,此病以高热为典型症状。
近几年来,每年5~9月该病在房道镇一部分猪场时有发生,该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难治愈、死亡率高。
呈地方性流行,一经感染,短期内即可造成猪群大批染病并大量死亡。
发病率>50%,死亡率高达50%~90%,有些猪场经受不住此疫导致破产。
该病病因复杂,现普遍认为本病是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多病原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导致,这些病原菌联合侵害猪体各器官的同时,也使得其他病原菌趁虚而入,从而导致猪群发生更大的伤亡。
更严重的是,有些特异性病毒专门侵蚀免疫器官,破坏猪体免疫力,使猪无法对抗入侵的病原菌的同时,还对疫苗无应答。
免疫抑制是高热病发病的最本质原因,因此要想控制本病也非易事,尝试采取多种治疗手段,疗效都不理想。
勉强存活下来的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病残率增多,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降低,治疗成本增加,影响了养殖收益,甚至给养猪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笔者结合这几年来防治猪高热病的一些体会报告如下,希望能给养猪户一些借鉴作用。
1临床症状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0~42℃,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厌食或不食,张口喘气伴有咳嗽。
皮肤发红,耳根发紫、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紫红色斑块状,部分患猪背部皮肤毛孔有铁锈色出血点,部分病猪有腹泻和呕吐症状,死前往往有尖叫声。
哺乳仔猪发烧、咳嗽,常伴有肺炎症状;母猪体温升高,严重便秘,肺炎,甚至流产。
2剖检变化由于致病菌多样,所以病死猪剖检变化呈多样性。
胸腔、腹腔内有大量黄色积液及纤维蛋白的渗出物,呈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肺部呈现斑驳状到褐色大理石样病变;大多数都是混合感染肺炎,有化脓灶,部分猪肺出血,出血性肺炎,间质明显增宽。
猪高热病症状猪高热病的预防治疗措施夏天高温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很容易诱发一些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一些免疫力差的猪仔,很容易出现中暑等不适情况,需要引起养殖朋友们的重视,还有一种病也是夏季高发的,就是高热流感病,一起看看其症状和防治措施。
一、高热流感的具体症状病猪持续高热,体温41℃-42℃,个别病例达43℃。
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潮红,指压褪色,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有少量饮水。
小便少而赤黄,大便球状,嗜睡。
体表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胀,部分病猪呼吸急促,可视黏膜潮红。
随着病程的延长,耳、颈下部、腹部、四肢、尾部皮肤发紫,压之不褪色,个别病猪体表皮肤由苍白逐渐变成黄染,饮食欲废绝,大部分病程在20天左右,最终因衰竭而死亡。
发病猪只主要是保育猪、育肥猪、母猪,死亡率分别为30%-50%、20%-40%、10%,以散养户和中小型猪场多发。
刚开始一头发病,3-4天多个甚至波及全群。
一般病期较长,多在5-7天以上。
二、治疗“猪高热病”应遵循的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因该病病期较长,前期3-5天要多用药,后期5-7天要少用药,疗程足够,一般不低于5天,防止复发。
因其是混合感染,病原体种类不全相同,临床表现不一,应分症型施药。
在药物选择上,应选用敏感、高效、低毒的药物。
抗菌药物有:头孢噻呋钠、林可霉素、氟苯尼考、泰乐菌素、替米考星、阿奇霉素、强力霉素、长效土霉素、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磺胺间甲氧等。
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免疫球蛋白、黄芪多糖、金丝桃素、植物血凝素、板蓝根、双黄连、鱼腥草等。
还可以选用只要能刺活免疫细胞再生系统的产品,最大限度地消除免疫抑制因素,着重整体提高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来战胜病魔。
此病实际上是猪的一种耐过病。
药物治疗与饲养管理相结合。
少喂食、多喝水,喂些易消化的青绿饲料。
饮水中添加葡萄糖和电解多维,尤其补充VB1、VB12、VC、VE、VA等。
后期管理重点是调理胃肠,促进食欲。
三、用药方案高热通用型:肌注干扰素或免疫球蛋白或细胞介导素,一天一次,连用2-3次。
猪高热病怎么治?概述:今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在高温高湿季节发生多种病原感染及继发感染引起的猪高热病,该病以发热、不食、皮肤发红和呼吸道出现症状为主要特征。
自9月份以来,该“高热病”在全国多个地方亦有发生,给养猪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我们通过对多个猪场进行综合诊断防治,现将对该病的初步诊断报告如下:临床症状本病的主要症状是猪群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0℃以上,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粪干,尿黄,呼吸困难,喜伏卧,患猪皮肤发红,耳部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皮肤呈紫红色,有的皮肤点状出血,后期有鼻液或出血。
发病猪群死亡率较高,仔猪更为严重,一般为10%~30%,高的可达50%以上,部分母猪怀孕后期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
该病病程长,高烧消退后,常表现不食或神经症状。
剖检症状病死猪剖检病变呈多样性。
病理变化以呼吸器官最为严重,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粘膜充血。
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充满黏脓样渗出液,肺呈暗红色实变,颜色由红到紫,硬实,有时胸腔积有浆液或纤维素性浆液。
肝暗红色肿大或呈土黄色、质脆,胆囊扩张或萎缩,胆汁粘稠。
脾肿大,表面常见米粒大出血丘疹,有时边缘见出血性梗死灶。
全身淋巴结充血、水肿,切面外翻,病情严重的病例全身淋巴结常见出血性炎症,尤其是颈部、肺部和肠细膜淋巴结。
胃、肠粘膜卡他性或出血性卡他性炎症,其中胃底部最为明显,回盲瓣、结肠、盲肠及胃时有溃疡。
肾瘀血、肿大,有时常见出血点,膀胱积尿,尿呈棕黄色。
脑膜充血,脑水肿。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病理组织学、实验室初步诊断,专家初步认为,60%是蓝耳病病毒原发性感染,20%为猪瘟病毒原发性感染,10%为蓝耳病和猪瘟混合感染,10%为弓形体病、附红细胞体病及其它细菌性疾病。
这次高热病农业部最终确定为变异蓝耳病引起的双重、三重或多重感染。
发病原因1.疾病的流行范围广,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病死猪处理不规范,发病后猪场的病死猪可以随便处置,有的可以长途运输。
猪高热症作为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较易发生。
病猪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持续高烧,食欲不振,以及全身皮肤呈紫色或红色等。
该病传播快速,导致大面积感染,死亡率通常较高,且具有比较低的治愈率等特点。
如果有猪群感染该病,就将导致大批量发生死亡,严重损害生猪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本文作者现概述该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供参考。
猪高热症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病因比较复杂,传染性较强,传播迅速和致死亡率高等特点,在夏、秋季节发生较多。
病猪主要表现的特征是以猪高热为主,食欲不振,以及全身皮肤呈紫色或者红色等。
患病猪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使其无法发挥正常的免疫功能,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给养猪户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猪高热症的发病特点高热症是猪常发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热性肝病综合征。
临床上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以上,有高烧及休克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猪只死亡或继发感染其他病原体而导致发病。
由于本病的病程较长,死亡率很高,且往往并发其他疫病(如蓝耳病),造成很大损失。
目前对该病还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因此该病呈进行性发展,故又称“高热综合征”。
本病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如饲养管理水平、饲料原料或日粮配方异常或过期、饲养管理不合理;猪场不重视环境卫生管理或者缺乏对猪群疾病防控能力;猪突然发病、受凉、应激等也可引起本病的出现。
本病在我国猪场发生较多,发病率和致死率均高于其他传染病,尤其是在高温高湿季节更为多见。
据调查统计:每年有30%左右的养殖户因感染此病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已成为养猪业生产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危害。
1、体温高,季节性明显的特征本病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体温升高,体表温度可达到40~42℃,有时可达43℃以上;食欲下降或废绝、精神沉郁;运动失调,步态不稳;粪便稀薄如水等症状表现。
发病初期一般没有什么典型病变,后期则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随着全身衰竭现象,往往呈地方性流行。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1.高体温:夏季高温容易导致猪体温升高,正常体温为38℃-39℃,当体温达到40℃以上时,说明猪患有高热病。
2.呼吸急促:夏季高温环境下,猪的呼吸加快,表现为呼吸急促、气喘等症状。
3.饮水量减少:夏季高温环境下,猪的饮水量明显减少,这是因为猪体内代谢加快、呼吸急促等原因导致的。
4.厌食、精神不振:夏季高温炎热环境对猪的食欲、精神状态有不良影响,猪出现厌食、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等症状。
5.发热综合征:夏季高温环境导致猪没有足够的散热机制,身体发热,出现中暑症状,如烦躁不安、流汗、虚弱等。
针对夏季猪“高热病”的治疗方法如下:1.降温: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及时给猪提供降温措施是治疗高热病的首要步骤。
可以在猪圈内增设遮阳棚或湿帘,保持猪圈内的温度适宜,减少猪的热应激。
2.清洁饮水:夏季高温环境下,猪的饮水量减少,容易造成脱水。
为了补充猪体内水分,及时清洁和更换饮水设备,保持饮水的清洁和新鲜。
3.适当添加饲料:夏季高温环境下,猪的食欲减退,可以适当添加一些饲料,提高猪的食欲。
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药物,如抗生素、多种维生素等,有助于提高猪的抵抗力,减轻病情。
4.保持通风透气:夏季高温环境下,保持猪舍的通风透气是很重要的。
可以通过增设通风设备、调整猪舍的通风方向等方式,保持猪舍内空气流通,改善猪的生活环境。
5.加强疾病防控:夏季猪“高热病”容易导致猪的免疫系统受损,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为了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需要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注重猪的日常饲养管理,定期做好疫苗接种和体检等工作。
总结起来,夏季猪“高热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主要是由夏季高温炎热环境导致的,其症状主要包括高体温、呼吸急促、饮水量减少、厌食、精神不振等。
对于夏季猪“高热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降温、清洁饮水、适当添加饲料、保持通风透气和加强疾病防控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猪的症状,提高其免疫力,促进康复。
猪高热病的症状是什么?猪高热病治疗方法!
畜牧堂王老师为你,讲解该疾病的治疗预防:
猪高热病的症状:
病猪发热40.5-42度,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不吃,呼吸困难,腹式呼吸,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有的猪只突然瘫痪,腕关节、肘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
有时也会有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有的猪只死亡前后嘴角会有血性泡沫流出等。
猪高热病治疗方法:
1、夏季注意降温通风,猪场卫生干净。
要求对猪群冲水洗浴来防止热应激、中暑等可以诱发猪高热病的环境因素。
2、给猪群进行消毒杀菌,如卤素类、酸类、醛类、双季铵盐和双胍类、酚类和碱类消毒药。
3、控制猪高热病的稳妥高效办法:用复方花青素1000克+牛磺酸2000克+阿司匹林800克/拌1000公斤饲料,临床治疗效果很好。
畜牧堂,10万养殖人都在用的动物问诊平台。
猪高热病发病特点:1、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病程长,一般在5~20天左右,病死率高。
2、猪场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技术人员保健观念差,没有严格封闭猪场、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的保健的猪场发病严重。
3、发病猪的体重一般在20~80kg,发病率最高,也有断奶后的仔猪和母猪发病。
猪高热病临床症状: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5℃,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患猪皮肤发红,耳后耳边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呼吸困难,喜伏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猪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症状;部分猪群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尿黄而少、混浊,颜色加深。
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部分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濒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
发病猪群死亡率很高,有的猪场甚至高达90%。
猪高热病的预防措施:(一)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规模养殖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散养户和规模较小的猪场,要结合实际,努力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做好驱虫、消毒、圈舍的通风防暑降温及环境卫生等工作。
要保证充足的干净饮水,并在饮水里添加保健液,同时在饲料中适当多添加点保健液和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提高猪体抵抗力。
(二)强化免疫接种,确保免疫效果“猪高热病”是一种由猪瘟、猪链球菌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症候群。
养殖场(户)应加强对猪瘟和猪链球菌病等疫苗的免疫注射,提高整群的免疫水平,对新购进的生猪及时补免,确保免疫效果。
(三)消毒灭病原,净化环境每天打扫猪舍及场地,冲洗干净,然后用灭菌威等消毒药对圈舍、过道、天花板及运动场地等喷雾消毒。
消灭蚊、蝇,减少疫病的传播。
必须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比如堆积发酵消毒等。
专家治疗:对于发病猪群应该饮水,拌料,打针相结合。
治疗高热病的总体原则:控制继发感染,增加抵抗力,提高免疫力。
猪高热病怎么治疗猪高热病的治疗方法猪高热病的说法实在不准确,这种说法虽然很流行,但是并不科学。
首先要搞清楚病因,很多猪场由于饲料问题而引起猪高热病,有一些猪场会因为季节性原因流感而导致。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猪高热病怎么治疗。
一、猪高热病的临床症状1、生长育成猪:生长育成猪往往表现急性发病,发病猪突然卧地不起,呼吸沉重,呼吸道症状明显,严重个体出现肺炎病变,后期转化为化脓性肺炎,并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2、保育猪和小猪:保育猪和小猪发病后体温升高,呼吸加快,伴有喷嚏、咳嗽、流鼻涕,眼分泌物增多,喜欢扎堆,似流感症状,耐过的小猪多伴有呼吸道症状,消瘦、皮肤苍白,被毛粗乱,抵抗力下降,易于继发其它疾病。
3、怀孕母猪:怀孕母猪群个别个体有明显的高热症状,呼吸急促,卧地,食欲废绝,重胎母猪有流产。
其余一般为阵性低热经过,表现食欲减退,精神状态差,尿黄、粪便干燥等。
4、哺乳母猪:哺乳母猪发病率不高,大群表现为厌食,个别严重个体突发呼吸道症状,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卧地不起,泌乳减少或消失,病程过后繁殖机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哺乳期的小猪发病率也不高,个别仔猪有咳嗽、发热和肺炎症状。
二、猪高热病的防治措施1、为了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最好坚持自繁自养。
要重视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①夏天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加大猪舍通风量和用凉水喷雾等降温措施,通过对流促进蒸发和散热。
猪舍门窗应全部打开,让空气对流。
气温较高时用冷水冲洗猪体或加装喷雾装置,每天喷洒4~6次,料中加入冰爽解暑降温饲料。
②天热时应降低饲养密度,生长猪应有0.8平方米以上的生活空间,育成舍最好为1.2平方米/头,每栏猪的数量最好在10~12头左右,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降温可有效地控制猪无名高热和呼吸道病。
③从分娩、保育、到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把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
猪高热病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猪高热病(高热综合征)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等多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
发病原因主要有:引种不当,消毒不严,治疗不当,霉菌毒素或药物中毒,环境卫生差和饲养管理不当,免疫障碍。
一、猪高热病临床表现
①发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1~42.5℃,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喜伏卧,嗜睡,食欲不振或废绝,部分猪只甚至不饮水。
②患猪皮肤发红,耳后耳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少数患猪背部皮肤毛孔有铁锈色出血点。
③部分发病严重的患猪全身呈现紫色。
④部分患猪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甚至呼吸困难,出现严重的腹式或犬坐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
⑤大部分患猪眼分泌物增多、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眼睑水肿等症状;部分患猪流清鼻涕、少数流浓性鼻涕,打喷嚏、咳嗽。
⑥部分猪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部分患猪下痢或呕吐。
⑦尿黄而少、混浊,颜色加深;病程稍长的病猪被毛粗乱、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症状。
⑧部分患猪出现甩头、震颤、四肢划水样等神经症状,最后全身抽搐而死。
⑨部分病猪后肢无力,濒死前不能站立。
病理变化:①病死猪肺水肿,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大叶性或出血性肺炎,肿胀、变硬,呈不能萎缩的橡皮状肺;肺间质增宽,肺部表面颜色不一,呈花斑样肺,严重的则呈实变、肝变。
②支原体感染严重的病死猪肺部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隔叶的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
③部分病死
猪肺部充血淤血,呈紫红色、斑驳状褐色大理石样病变。
④大部分患猪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粘膜充血,气管、支气管充满白色、淡黄色甚至带血的泡沫。
⑤淋巴结肿大、充血甚至出血,尤其是腹股沟、肺门、肠系膜等处淋巴结,部分淋巴结切面湿润外翻,中间肉质呈坏死样渗出性浸润,部分表现为典型的大理石样花纹⑥部分病死猪胃底粘膜出血、溃疡、坏死,小肠粘膜充血、出血,盲肠、结肠粘膜出血,部分猪回盲肠有溃疡灶。
⑦部分病死猪脑呈非化脓性脑炎,脑膜充血、出血。
⑧部分病死猪脾脏肿大,颜色变黑,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质脆,触摸易破。
⑨部分病死猪呈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腔、腹腔内有黄色积液或纤维性渗出物,部分肺浆膜与胸膜或心包纤维素性粘连。
个别心脏肿大变形,质地柔软,心室、心房内膜出血,心包增厚,心包腔内含有污浊液体,并混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
二、综合防治措施
①药物预防,每吨饲料中添加:泰乐菌素+强力霉素复合剂
500~600克、柴胡粉+板蓝根粉6000克、鱼腥草粉4000克;连饲喂7天②每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500~700克、穿心莲粉4000克、柴葛解肌汤粉4000克或扶正解毒散4000克;混合饲喂7天。
②建立合理的免疫计划,对母猪产前15-20天进行疫苗注射,仔猪进行超前免疫,对断奶仔猪进行补免。
③ 实行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空栏后用5%的氢氧化钠等消毒液进行消毒,消毒后应空栏一周左右,在投入使用。
④做好灭鼠蚊虫等可以为病毒传播的传播媒介;分清污道与净道。
严格控制场内人员流动,外来人员不得随意入场,做好运输车的消毒工作。
⑤场内工作人员控制在自己的工作区域,不随便进入不同生长周期的圈舍。
6平时要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发病时,较轻的进行治,严重的直接
淘汰。
把病死动物的排泄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控制病源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