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简介——中抗39F1(免整枝抗病)
- 格式:docx
- 大小:18.30 KB
- 文档页数:1
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38
郭立平;郭深蓉;邢朝柱;袁有禄;王海林
【期刊名称】《中国棉花》
【年(卷),期】2000(027)001
【摘要】@@ 中棉所38原名中抗杂A,是一个简化制种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其母本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材料
PA(ms5ms5ms6ms6),不育性稳定、彻底,综合农艺性状好;父本是我国自己构建、转育的抗虫棉品系Rg3.该杂交种兼备了父、母本的优点,集抗虫、抗病、丰产、优质、简化制种于一体,1999年5月通过全国吕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大面积推广和利用中棉所38,是提高棉花产量、降低成本投入(治虫和制种人力的投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的有效措施.
【总页数】1页(P29)
【作者】郭立平;郭深蓉;邢朝柱;袁有禄;王海林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
阳,4551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
【相关文献】
1.三系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83在金华市的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 [J], 方桂清;王金军;汪永法;杨树德
2.抗虫棉新品种——“中棉所38”与“中棉所29” [J], 郑华忠
3.大桃型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55关键栽培技术 [J], 刘柏林;刘华林
4.长江流域高产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63 [J], 杨代刚;薛中立
5.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66 [J], 焦光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创新棉2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
黄知军;黄卫东;隗平华
【期刊名称】《中国棉花》
【年(卷),期】2011(038)010
【摘要】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创新棉2号是湖北省金龙发种业有限公司最新育成的高产抗虫中熟棉花杂交种.该杂交种以鄂抗棉9号选系"L9201"为母本、鄂抗虫1号选系"R003"为父本,于2004年杂交配组,2010年通过湖北省区域及生产试
验,2010年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字(2010)第120号].2011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为鄂审棉[2011002].
【总页数】1页(P38)
【作者】黄知军;黄卫东;隗平华
【作者单位】湖北互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陵434107;湖北互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陵434107;荆州市金龙发种业有限公司,荆州4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邯杂169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J], 翟雷霞;米换房;李继军;李文蕾;权月伟;唐光雷
2.优质、高产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苏杂66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J], 肖松华;刘剑光;赵君;吴巧娟;徐剑文
3.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赣棉KS002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J], 肖水平;刘新稳;杨绍
群;孙亮庆;涂祈钧;王涛;邓艳凤;柯兴盛
4.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邯棉1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J], 任爱民;马维军;张玉娟;韩秋成;崔明晖
5.国审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冈0996的选育 [J], 戴宝生;周元坤;闫振华;李诗成;张华崇;赵树琪;黄晓莉;李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价转基因抗虫、丰产、抗病夏棉新品种
范术丽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信息》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将双价(Bt+CpTI)基因转育到早熟棉材料,通过航天诱变、生化辅助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先后育成生育期仅为105天左右的新一代国审夏棉新品种中棉所50、中棉所58和中棉所64.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范术丽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双价抗虫转基因大豆抗苜蓿夜蛾分析 [J], 杨向东;郭东全;包绍君;赵桂兰;康岭生;钱雪燕;尹爱萍;邢国杰
2.双价转基因抗虫低酚棉的抗病虫特性研究 [J], 陈旭升;狄佳春;许乃银;刘剑光;肖松华
3.双价抗虫转基因水稻的育成及初步鉴定 [J], 崔彦芹;李尚伟;张丽萍;罗洪发;李云峰;查仁明;
4.早熟、丰产、抗病、抗虫的短季棉新品种——中棉所50 [J],
5.双价转基因抗虫新品种——赣棉杂109 [J], 孙亮庆;田绍仁;陈俊英;崔爱花;喻芳金;柯兴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转基因双价抗虫棉的原理今天来聊聊转基因双价抗虫棉的原理。
你看啊,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总会想各种办法来防止害虫侵害我们心爱的东西一样,比如说我们为了防止米生虫会在米缸里放些花椒之类的东西。
那棉花也是这样啊,棉花可是非常容易被害虫盯上的,要是被害虫大规模地祸害,那棉农可就损失惨重了。
转基因双价抗虫棉,这里面的“双价”就是说它有两种武器来对抗害虫呢。
这就要说到植物昆虫之间斗争的故事了。
棉花最常见的害虫呢,就是棉铃虫等了。
而基因工程就像一个聪明的魔法师,通过转基因技术把能抗虫的基因转到棉花里面去。
打个比方啊,这个转基因双价抗虫棉就像是一个有超级保镖的城堡。
里面的这两种抗虫基因就好比两个特别厉害的保镖。
一个保镖呢是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这里啊,Bt就是一个比较专业的术语啦,它是一种很神奇的细菌,能产生一种对害虫特别厉害的毒素)中的Bt毒蛋白基因,这个毒蛋白对棉铃虫之类的害虫来说就像是致命的毒药。
害虫只要吃了含有这种Bt毒蛋白的棉花叶子啊,那肚子可就受不了,最后就一命呜呼了。
另一个基因武器也不简单,它就像另一种暗器。
不过老实说,我一开始也不是那么明白这个基因具体的作用机制。
但经过学习发现它也是一种可以增强棉花对害虫防御能力的基因。
有意思的是,这就像我们预料的那样,有了这两个基因的棉花啊,害虫就不敢轻易来犯了。
在棉农那里这可是非常实用的好东西。
以前农民伯伯要用好多农药去打虫子,不仅成本高,对环境也不好,就像我们生病一直吃抗生素,体内细菌慢慢就有抗药性了一样,害虫对农药也会慢慢有抗性。
但是转基因双价抗虫棉这种天然的抗虫能力就避免了这些问题。
不过啊,这也不是就完全没有注意事项了。
有人就担心这个转基因作物会不会影响其他生物之类的。
这就要进一步好好研究啦。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这种转基因技术还能用在哪些作物上呢?其实在其他很多作物改良上都可能可以用到类似的技术思路哦。
我自己感觉这个转基因技术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窗户,未来在农业生物安全等等方面都值得大家多思考多探讨呢。
优质抗虫新品系中抗39F1棉花——诚征全国代理商
佚名
【期刊名称】《专业户》
【年(卷),期】2004(000)012
【摘要】中抗39F1棉花是目前我中心最新推出的优质杂交抗虫棉新品系,集高产、优质、抗虫、抗病等优良性状于一身,种植管理简单,不打权、不整枝,省工省时,果枝节间短,结铃紧凑,比种植当地棉每亩可节省投资150元,增产35%-50%,效益显著。
自该品种在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等各大棉区推广种植以来,受到专家及棉农的一致好评。
【总页数】1页(P5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2
【相关文献】
1.棉花高强力抗虫新品系产量探讨 [J], 时西民
2.抗棉铃虫棉花新品系的室内和田间抗虫性鉴定与综合评估 [J], 柏立新;束春娥;郭志刚;何金龙
3.棉花抗虫品系的生产试验 [J], 吴征彬
4.抗虫、抗病、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中植372选育成功 [J], 郭予元;张慧英
5.抗虫水稻新品系——抗4259和抗5034 [J], 柏斯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农业科学 1999,32(3):1~7Scientia A gricultura Sinica双价抗虫转基因棉花研究3郭三堆 崔洪志 夏兰芹 武东亮(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倪万潮 张震林 张保龙 徐英俊(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提要 构建了携带人工合成的GFM C ry I A杀虫基因和经过修饰的Cp T I基因的高效双价杀虫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GB I121S4ABC。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pGB I121S4ABC转入到石远321、中棉所19号、3517和541中国棉花生产品种中,首次获得了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株系。
叶片室内抗虫生物学鉴定表明,抗性好的株系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大于96%;经分子检测,证实了双价杀虫基因在棉花基因组中的整合与表达。
关键词 双价;Cp T I;B t杀虫基因;植物转化;棉花为解决虫害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危害这一世界性难题,国内外相继应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进行了抗虫棉的研究。
1992年,我们采用植物优化密码子,首先在国内人工合成了GFM C ry I A杀虫基因,1993年导入到数个中国主产棉区的主栽品种中,获得了中国第一代单价抗虫棉〔1〕。
1998年国产抗虫棉的3个优系GK9521、GK21和GK212分别通过了山西省、安徽省和山东省的品种鉴定,定名为晋棉26号、国抗棉1号和国抗棉12号。
1999年这3个品种在我国不同植棉区推广总面积达18万ha以上。
不久,我国不同植棉区的第一代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将相继出现。
这一成果,为缓解棉铃虫给棉花生产造成的巨大危害,减少有毒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为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世界范围内转B t抗虫基因棉花大规模地进行商品化的同时,害虫对B t杀虫蛋白产生抗性的研究也正成为科学家们的一个研究热点。
事实上早在1985年,M cGaughey等人就发现了昆虫可对B t杀虫蛋白产生抗性〔10〕。
两个转基因抗虫棉等作者:来源:《农家参谋》2008年第03期中棉所50特征特性该品种为转抗虫基因早熟棉花品种,黄河流域棉区夏播全生育期110天。
出苗快,苗齐,苗壮,前、中期长势旺,后期长势转弱,整齐度好。
植株塔形,株形紧凑,株高71.1厘米,茎秆坚韧、青紫色、多茸毛,叶片中等偏小、深绿色、缺刻深,花冠乳白色,花药和柱头米黄色。
吐絮畅且集中,霜前花率95.3%,单株结铃7.6个,单铃重5.2克,衣分40.5%。
在2004年生产试验中,籽棉、皮棉、霜前皮棉667平方米产量分别为174.5千克、68.8千克和61.5千克。
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纤维品质好,经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5毫米,整齐度指数84.6%,纺纱均匀性指数136,各项指标均达到纺织业的要求。
该品种适宜在河北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中部,山西南部的黄河流域棉区夏播种植。
栽培要点黄河流域棉区可于5月20日~5月25日在小麦行间播种,先播种后灌麦黄水。
也可于5月10日育苗,麦收后及时移栽。
每667平方米留苗5000~6000株。
中棉所64特征特性该品种为转抗虫基因早熟棉花品种,黄河流域棉区夏播生育期104天。
出苗快,苗壮,子叶较大,前、中期长势旺。
株形紧凑,株高66厘米,茎秆粗壮、青紫色,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
吐絮畅且集中,霜前花率93.8%,单株结铃8.3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3克,衣分38.6%。
耐枯萎病、黄萎病,抗棉铃虫。
2004~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夏播棉区域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667平方米产量分别为187.9千克、72.6千克和67.2千克。
纤维品质优良,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9毫米,整齐度指数84.1%,纺纱均匀性指数138。
该品种适宜在河北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中部,山西南部的黄河流域棉区夏播栽培。
不宜在枯萎病和黄萎病重病区种植。
栽培要点可参照中棉所50。
(俞明)冀黑芝一号油食两用型黑芝麻新品种冀黑芝1号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选育,2006年12月通过河北省品种鉴定。
转基因抗虫棉的病害及防治转基因抗虫棉的普及推广,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危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但由于其特殊的生长发育特点,当前推广的抗虫棉抗病性普遍不强。
现将其病害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阐述如下,旨在为大面积抗虫棉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服务。
一、病害特点及发病原因1、苗期病害严重。
其发病原因为:⑴品种特性。
转基因抗虫棉大多苗期生长缓慢,生长量小,抗病力弱,特别是以美棉33b为中心的引进品种。
⑵种子质量。
抗虫棉种子巿场需求量大,价格昂贵,一些制种企业为了赚取高额利润,盲目追求制种产量,选种不严,以次充好,使得部分生产用种质量不好,生活力低下,幼苗长势较弱,抗病力差。
⑶播种质量。
播种过早,地温较低。
播种过深或过浅。
播时墒情不足或湿度过大。
覆膜不严等都会造成出苗率低,幼苗瘦弱,苗期病害严重。
⑷环境条件。
苗期雨多湿度大,低温时间长,则病害严重。
2OO2一2OO3年,由于此原因,黄河流域棉区苗期病害严重发生,主要是以立枯病为主的复合根病危害较重,不少棉苗成穴死亡。
2、黄萎病流行发生。
其发病原因为:⑴品种特性。
当前推广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普遍黄萎病抗性差,在已审定的品种中,感病品种占64.3%,无抗病品种。
⑵种植方式。
不注重轮作换茬的连作棉田发病严重。
⑶环境条件。
低温阴雨易引发该病流行。
2OO2年6月和2OO3年6一7月,由于出现连续的多雨低温,黄河流域棉区不少地区流行发生了黄萎病。
许多地区发病率高达7O一8O%,一些感病品种落叶成光杆的病株率竞超过5O%。
3、生理性早衰严重。
早衰属非侵染性病害,是一种生理性疾病,在抗虫棉中普遍存在。
一般在9月中旬即开始表现,叶片褪绿变红,变黄而大量脱落。
上部果枝短小,花铃弱小,脱落多,严重时仅剩棉杆和棉铃或青枯死亡。
据报道,因早衰造成的减产轻者达lO一2O%,重者达3O一5O%,而且纤维品质大大下降。
其发病原因为:⑴品种特性。
转基因抗虫棉一般发育较早,营养体还没充分发育就迅速开始生殖生长,营养体瘦小,影响其对肥、水、光的吸收。
V ol.30,N o.1pp.6~10 Jan.,2004作 物 学 报ACT A AG RONOMICA SI NICA第30卷第1期2004年1月 6~10页转Bt +GNA 双价基因抗虫棉花中抗虫基因及其抗虫性的遗传稳定性刘 志1 郭旺珍1 朱协飞1 朱 祯2 张天真1,Ξ(1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2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研究所,北京100101)摘 要 采用PCR 和PCR 2S outhern 跟踪检测,Bt 和G NA 两个抗虫基因在转Bt +G NA 双价基因抗虫棉花T L1的3个连续世代均稳定存在,完全连锁遗传;室内棉铃虫生物测定表明,该转基因植株的3个世代都高抗棉铃虫,各世代之间抗性水平一致,没有显著性差异;温室蚜虫抗性试验显示3个世代均对蚜虫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相当。
因而,两个抗虫基因在转Bt +G NA 双价基因抗虫棉花T L1中能稳定地遗传和表达。
关键词 转Bt +G NA 双价基因抗虫棉花;抗虫基因;抗虫性;遗传和表达;稳定性中图分类号:S562Stable I nheritance and Expression of Bt and GNA R esistance G enes in T ransgenicCotton LineLIU Zhi 1,G UO W ang 2Zhen 1,ZH U X ie 2Fei 1,ZH U Zhen 2,ZH ANG T ian 2Zhen 13(1National K ey Laboratory o f Crop G enetics &G ermplasm Enhance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 sity ,Nanjing 210095,Jiangsu ;2G 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Biology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 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China )Abstract E lite cotton cultivar Sum ian16was trans formed with p7RPS BK 2mG NA 2npt Ⅱcontaining Bt [CryIA (c )],Ga 2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 (G NA )resistance genes and npt Ⅱselection gene via the pollen tube pathway method ,and tw ofertile transgenic Bt +G NA plants were obtained.The integ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he Bt and G NA genes were con firmed by S outhern blotting and insect bioassays.In the present study ,we found that the Bt and G NA genes were co 2segregated and stably inherited in T L 1transgenic Bt +G NA cotton line m onitored by PCR and PCR 2S outhern analyses for three succes 2sive generations.Bollw orm bioassays in the laboratory showe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resistant level am ong the three gen 2erations of the transgenic line which showed high resistance against bollw orm larvae (H elicoverpa armigera ),and all the plants during the seedling stage had approximately inhibition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aphid populations identified by aphid bioassays in the greenhouse.K ey w ords T ransgenic Bt +G NA cotton line ;Resistance genes ;Insect resistance ;Inheritance and expression ;S tability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遗传和表达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转基因材料的应用前景。
2023年第6期新品种144国审转基因中熟棉花新品种盐棉39孙健雄 高 进 施 洋 陆镇威 姜 鹏 王海洋 吴 春 杨 华 王 为(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现代作物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盐城224002)摘要:盐棉39是转基因抗虫中熟常规棉品种,耐枯萎病、黄萎病,抗棉铃虫。
由盐棉114×GK19杂交后代系选,2019-2020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统一区域试验,同时参加农业农村部DUS 测试,2021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生产试验,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简要介绍了盐棉39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纤维品质、抗病虫性和栽培技术。
关键词:棉花;品种;盐棉39;优质;高产A New State-Approved Transgenic Medium-MatureCotton Variety Yanmian 39SUN Jian-xiong ,GAO Jin ,SHI Yang ,LU Zhen-wei ,JIANG Peng ,WANG Hai-yang ,WU Chun ,YANG Hua ,WANG Wei(Jiangsu Coastal Area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Modern Crop Production Co-sponsored by Province and Ministry ,Yancheng 224002,Jiangsu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E0101200);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BE2022382);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CB2022A13);中央财政棉花大县奖励资金江苏省级项目通信作者:王为棉花是国家战略物资、主要天然纤维作物、五大主要农作物之一。
棉花的种质资源发掘和品种创制为保障种源安全、提升种业振兴有重要意义。
抗虫杂交棉品种——中棉所39F1
佚名
【期刊名称】《小康生活》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中棉所39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已通过国家的级审定,适于黄淮棉区麦棉套种,长江棉区油后移栽棉试种表现突出。
【总页数】1页(P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2
【相关文献】
1.三系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83在金华市的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 [J], 方桂清;王金军;汪永法;杨树德
2.大桃型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55关键栽培技术 [J], 刘柏林;刘华林
3.优质转双价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中棉所78 [J], 袁有禄;李俊文;石玉真;刘爱英;龚举武;商海红;王涛;巩万奎
4.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中棉所77简介 [J], 郭香墨;张永山;姚金波;陈伟;褚丽;刘海菊
5.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66 [J], 焦光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乔日红;李跃先
【期刊名称】《种子科技》
【年(卷),期】2009(027)005
【摘要】转基因抗虫棉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人工合成的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简称BT)基因或BT和豌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简称CPTI)基因导入棉花(又称双价抗虫棉).培育出的对棉铃虫具有抗性的棉花品种(系)。
抗虫棉品种的推广应用,对稳定发展棉花生产、提高科技植棉水平、增加棉区农民人均收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乔日红;李跃先
【作者单位】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太原,030001;山西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太
原,03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2.041.08
【相关文献】
1.水稻品种选用和推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郑加诚
2.水稻品种选用和推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郑加诚
3.新品种引进推广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曹天稳
4.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李静;张统亮;李芳;孙永涛
5.新品种引进推广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曹天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在新疆的抗虫性表现及利用研究
汪飞;马祁;李号宾;阿克旦.吾外什;徐遥;杨秀荣
【期刊名称】《新疆农业科学》
【年(卷),期】1999(0)4
【摘要】在莎车县对我国一批转基因棉花品种进行了抗虫性综合鉴定试验。
结果表明,供试的9个转基因棉花品种对第二代棉铃虫具有较高的抗性,按抗虫性分级标准3、2、1、5号品种属超高抗,8、9、4、7号品种属高抗,10号品种属中抗。
抗虫棉苗期生长普遍较弱,对棉蓟马危害敏感,多数不抗枯萎病。
【总页数】3页(P177-179)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品种;鉴定
【作者】汪飞;马祁;李号宾;阿克旦.吾外什;徐遥;杨秀荣
【作者单位】新疆农科院植保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2.02
【相关文献】
1.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抗虫性研究 [J], 白素芬;牛永章;张原根;郭宝德;黄穗兰
2.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和综合防治策略研究 [J], 张海芝
3.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性鉴定技术与抗虫作用系统评价 [J], 束春娥
4.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新棉33B各代别抗虫性比较 [J], 金珠群;邬飞波;黄一青;许林英;吴华新
5.转基因抗虫棉Bt基因不同剂量的聚合与抗虫性表现 [J], 郭旺珍;孙敬;郭玉芳;张天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简介——中抗39F1(免整枝抗
病)
中抗39F1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推出的最新成果,也是国家“863”重大科技成果,已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品种”。
它复含BT和CPTl两个基因,集高产、优质、抗虫、抗病(逆)等优良性状于一身,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国审棉麻20000002]。
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抗虫棉育种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特征特性:中抗39F1,属中早熟品种,生育期125天;植株较大,株高110cm左右,株型紧凑,叶色浓绿,光合性能强,早熟不早衰,根系发达,茎杆粗壮,抗倒伏;叶柄有茸毛,棉蚜少,高抗枯萎病、立枯病、棉铃虫、耐黄萎病;果枝节间短,结铃集中;产量高,籽指9.8克,衣分40%,单铃重6克以上;吐絮畅、产量高、纤维亮白、品质优。
生育特点:中抗39F1号幼苗长势快而稳健,耐旱,耐盐碱,第一果枝着生节位高(比33B高1-2节),不烂桃,果枝节位短,节间也短,枝蕾出现快,蕾、铃集中,三桃比例协调,株型紧凑,营养枝少,管理简便。
栽培要点: 1、播种时间适于麦套棉和春棉直播春棉地膜直播于4月20日前后下种,亩播种1公斤,营养钵育苗可提前到3月底4月初播种。
2、种植密度行距1-1.2米左右,株距0.35-0.4米,每亩1500-1800株,一般高产攻关棉田选择低密度,中高产棉田选择高密度,但最多不得超过2000株。
3、科学运用肥水施肥以底肥为主,迫肥为辅多施磷肥和钾肥。
4、中抗39F1,棉花一生不中耕。
只除草、不整枝、不打杈、管理省工,因植株高大,应视棉花长势适当化控。
5、虫害防治:全生育期一般不需防治棉铃虫,对蚜虫,红蜘蛛间隔性防治。
避免造成危害。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