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山草果的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44.59 KB
- 文档页数:1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野生动物肉、鱼、虫等食品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野生动物资源遭受严重压力。
尤其是一些珍稀保护动物,例如我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黑熊、金钱豹、华南虎等,被违法猎杀、非法捕捞,数量急剧减少。
此外,一些珍稀濒危动物的部分或全部器官,在民间被误认为有特殊药用或保健功效,导致非法交易、走私等行为的出现,对野生动物数量和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我国野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过度采伐、非法搜集等行为,很多物种数量骤减,甚至濒临灭绝。
例如,我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洛神花等,由于根、花等部位被误认为有特殊药用效果,受到了严重的非法采集和破坏。
此外,一些生态功能重要的野生植物也遭受着破坏,例如天然板栗、铁杉等,它们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这些植物遭受破坏,就将直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1.法规保护针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保护法》等,明确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地位和利用规范。
有关部门加强对非法猎捕、非法采集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野生动植物的正常生态和数量平衡。
同时,政府也加强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和维护野生动植物群落的生存环境。
2.宣传教育针对一些市民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误解,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
针对非法交易、捕杀等行为,需要通过媒体等传播途径,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引导市民树立科学合理的保护观念。
3.加强科研针对目前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加强科研力度,深入研究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资源状况、数量分布等问题,为有效保护这些物种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同时,还需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利用科技手段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态环境,例如采用激光雷达技术对森林植被进行3D点云采集,以便研究人员及时发现和纠正一些人为因素影响下的环境变化情况。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些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人类生存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长期以来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资源减少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研究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状及保护对策,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现状,从生态、经济和法律等多个层面探讨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对策。
(一)生态层面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分布广泛,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由于近年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了很多野生动植物的濒危和灭绝,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经济层面野生动植物资源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从传统的捕捞、狩猎到现代的观光旅游、药用保健,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使得很多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受到了威胁,不仅影响了生态平衡,也损害了我国的经济利益。
(三)法律层面在我国,对于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有着严格的法律法规。
《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规定,但是由于监管不严、执法不力等原因,违法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行为时有发生,加剧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过度捕捞和滥用的现状。
(一)加强生态保护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减少森林砍伐、湿地开发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
建立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区域,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保护和恢复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数量。
(二)推行可持续利用为了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和利用规定。
建立健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制度,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管理和监控,促进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我国野生果树资源及利用价值
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果树资源,包括山楂、枸杞、桑葚、枇杷、
山桃子、车前子等多种品种。
这些野生果树在我国历史悠久,不仅具
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野生果树可以作为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生态系
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野生果树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以制作
果酒、果酱、糖葫芦等食品,也可以提取药用成分,制作传统中药,
并且可以作为景观树种栽植。
野生果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
野生果树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采用科学的技术
和管理,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价值,同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保障野生果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天山野生果树资源现状及开发建议摘要我国共有野生、半野生果树1 076种,占果树总量的84.85%。
而天山以其丰富野生果树资源在我国占据重要地位,如第3纪残遗植物新疆野苹果、野杏、野生欧洲李、野生樱桃李等。
概述了前人对天山野生果树资源的调查与研究,并针对目前开发利用的现状,对天山野生果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野生果树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开发建议;天山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果树起源中心之一,野生果树资源极为丰富,共有野生、半野生果树1 076种,占果树总量的84.85%。
它除直接提供可食果品和食品加工原料外,许多还是栽培果树的优良砧木及重要的蜜源、药用、香料来源。
它具有天然、无污染、营养丰富等独特优势,正成为果树培育、食品加工的一大热点。
在新疆天山山区分布有许多重要野生果树,主要有第3纪残遗植物新疆野苹果、野杏、野核桃、野生欧洲李、野生樱桃李等。
作者在查阅和掌握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和数据基础上,对天山野生果树资源进行了系统分析。
1 天山野生果树资源现状经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天山野生果树有10科26属102种。
现概述如下。
(1)新疆野苹果。
是组成野果林最主要的树种之一,约占野果树的90%。
有84个种半野生类型,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是栽培苹果的主要祖先。
(2)野杏。
是组成野果林主要的树种之一。
有44种半野生类型,与栽培杏同属1种,是栽培杏的直接祖先,在海拔1 500m以下的阳坡和阴坡均有分布。
(3)野生樱桃李。
小乔木,有21种半野生类型,果实为核果,味酸甜,可鲜食、加工果酱与饮料等。
(4)野生欧洲李。
小乔木或灌木,1980年被发现。
喜温暖湿润的阴坡或水边生长,抗性较弱,分布区不稳定、面积小,野生欧洲李在世界范围内仅在新疆伊犁野果林被发现,新疆伊犁是欧洲李起源地。
(5)野核桃。
乔木,是野果林重要的野生果树资源之一,有14种半野生类型,与栽培核桃同属1种,是栽培核桃的直接祖先。
野核桃主要分布在巩留县核桃沟,是核桃沟野果林的主要组成树种之一。
野果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野果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资源的危机,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如何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辨证关系,成为当今资源学者和管理部门的热门话题。
野果植物资源直接被开发利用,尤其是变成商品后带来的经济效益比较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而对于从它们身上获取的那些物质以外的有益于人类的价值却往往被忽视。
由此产生盲目过度开发行为,其结果导致资源很快耗尽,开发利用进入死胡同。
在资源面临崩溃危机以后,所产生的绝对的自然保护主义则走向另一极端,把一草一木都当作绝对保护的对象,以放弃对资源的开发来换取资源的恢复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这种脱离实际的保护也是行不通的。
只要在正确原则的指导下,野果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有助于资源的保护(王万贤&杨毅)。
开发与保护是一对矛盾,就像许再富(1996)说的那样: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绝对的,而保护则是相对的,保护是为了今后更进一步的开发。
我们只要将资源的永续利用作为矛盾平衡的支撑点,矛盾就能得到统一。
7.1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任何一种自然资源,都必须不断探索和掌握资源的特性和变化规律,因势利导,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充分发挥资源的潜力,以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原则(刘成武和黄利民,2004)有: 7.1.1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因此,必须考虑经济效益问题——即为了达到一定目的,采用某些措施和办法,投入一定的人、财、物力之后,所产生的效果和收益。
在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应力争以最少的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产生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
开发利用过程中,应不断地向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做到既充分利用资源,又提高经济效益。
开发利用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的另一目的就是寻找到具备较高生态效益的野果种类进行自然环境恢复性栽培。
因此,开发利用库区野果植物资源必须充分调查研究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的生物学特性。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一、我国野生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我国是一个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样的野生植物资源。
这些野生植物资源不仅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贡献。
目前,我国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药用植物、食用植物、观赏植物以及其他工业原料植物的开发利用。
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注射剂等药用植物产品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野生植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许多野生植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一些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造成野生植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过度砍伐、草原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人为因素,以及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等自然因素。
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1. 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我国拥有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资源,包括各种珍稀动物和经济性动物。
目前,我国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食用动物、观赏动物、药用动物以及其它工业原料动物的开发利用。
由于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许多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一些濒危动物甚至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我国的华南虎、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种群数量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
在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工作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了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也得到了加强。
还加强了对野生动物走私、买卖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遏制了相关违法活动。
我国的一些野生动物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仍任重道远,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
1. 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我们需要加强相关立法和政策支持。
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区划和管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非法捕猎、买卖野生动植物和其制品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马洪高朱民华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18期在生态系统中,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的开展好坏会影响到绿色生态的建设。
我国的疆域较为辽阔,土地资源非常的丰富,而各地区的地理位置不同,其自然地理环境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具有较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虽然我国政府部门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体系来保护野生动植物。
但是,在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中,依旧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下文主要围绕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保护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陆地总面积相对较大,陆地动物种类繁多,大概有两千多种,其中,鸟类占50%、哺乳类动物占20%,至于爬行类动物,所占的比例较小,大概为12.5%。
从总体来看,我国的野生动植物无论是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非常的丰富,其中珍稀动物的数量也不在少数。
有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珍稀动物之中,包括了朱鳄、白鳍豚等有一百多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为了保护这些珍稀的野生动植物,我国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还有一些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非常的丰富,而对于这些地区,我国政府部门结合了该地区的实际情况,着手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而且还建设了保护中心,如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这些保护区的建设对于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知,我国对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非常的重视,而且保护工作正在实施当中,虽然工作的开展并非特别的完善,但是与以往相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二、保护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1.思想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随着人们对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入到动植物的保护工作当中,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理解这项工作的内涵,也无法理解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重要性。
导致在实际保护工作中,没有将这项工作落于实处。
云南省草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一、发展现状云南省是国内最大的草果产区之一,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普洱、保山、昆明等地。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提高,云南省的草果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品种日益丰富。
在云南省的草果品种中,最主要的是草果这一品种。
除此之外,蒲桃、酸角、石斛、茶梅、太子参等品种也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由于抗病性好、成活率高、适应性广,草果成为了云南省重要的经济林,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较大的需求。
二、面临的困难尽管云南省的草果产业有着发展的基础,但面临的困难也不可忽视。
首先是产业规模不大,生产能力有限。
虽然云南省是草果的主要产区之一,但其产业规模相对不大,生产能力也不足。
在生产中,一些小农户还存在技术力量不强,生产和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
其次是质量不稳定。
由于采摘和储存技术的不足,一部分草果呈现出生产不均匀、品质不稳定等问题,这也给云南省的草果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
最后是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
由于云南省的草果市场营销体系尚未健全,导致销售渠道少,品牌知名度不高,难以有效推进产品销售,同时也让草果价格难以真正体现其价值。
三、对策为了解决云南省草果产业面临的困难,有以下的对策可以参考:第一,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
如通过科技研发,提高草果品质和产量;通过引进人才强化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水平以增强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第二,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
完善生产和管理体系,加强农民的科学知识和管理技能。
同时,也要加强与其他农业产业的合作,以实现供给侧改革。
第三,增强市场开拓能力。
通过建立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消费群体,增加市场影响力。
同时,以品牌定位,提升品牌本质品质。
云南省草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云南省位于中国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使得云南省的草果产业得以健康快速地发展。
草果产业是云南省的特色产业之一,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就云南省草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草果产业发展现状1.资源丰富云南省地理环境适宜,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
全省分布着大量的山地和丘陵地带,适宜种植各类草本植物和果树。
特别是在云南省的西部和南部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适合草果的生长。
草果资源非常丰富,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2.品种多样云南省的草果种类多样,包括草本植物和果树。
比如莲花果、草果、红藤果、野生铃兰、木瓜、野生黄莲等,这些草果品种种类繁多,而且营养价值高,受到市场的欢迎。
云南省也在逐步引进和培育更多的优质草果品种,以丰富产业结构,并增加产业的竞争力。
3.经济效益明显草果产业在云南省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不仅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还能够促进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
由于草果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因此在市场上需求量大,价格较高,给农民带来丰厚的收益。
草果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比如药材加工、花卉园艺等领域的发展。
1.产业发展不够均衡目前,云南省草果产业的发展存在不够均衡的情况。
一方面,一些地区的草果产业还处于萌芽阶段,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业基础薄弱,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一些发达地区的草果产业虽然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但是存在产能过剩和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产品价格波动大。
2.品质不稳定由于云南省地处亚热带气候,降雨充沛,湿度大,这为一些草果的种植带来了较大的病虫害压力。
加之一些草果生长周期长,品质易受自然环境和外界条件的影响,导致草果的品质不稳定。
这不仅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也使得一些优质草果面临着滞销的困境。
3.市场竞争激烈随着草果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一些传统的草果产区,面临着同类产品竞争激烈的局面,导致产品价格下跌,降低了农民的收入。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其利用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动力。
长期以来的滥伐滥砍、过度捕捞以及非法采集等不合理的利用方式给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对策。
我国加强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立法和监管。
1989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止了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捕杀、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运输、出售等行为,并规定了对非法猎捕、繁殖、出售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处罚。
我国还建立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和保护网络,设立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专员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我国在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方面加强了科学研究和监测。
通过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科学调查与监测,了解物种的分布状况、数量和生态需求等信息,为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加强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我国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我国加强了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我国还大力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提倡绿色发展模式,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我国加强了对非法野生动植物交易的打击。
通过加强执法和打击非法野生动植物交易的力度,减少非法野生动植物交易的市场需求,进一步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加强与他国在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方面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非法野生动植物交易。
我国在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今后,我国应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与国际间加强合作,共同保护世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