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铁水包加返矿试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96.51 KB
- 文档页数:6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铁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掌握铁的制取方法,熟悉相关实验操作。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应用和理解。
二、实验原理铁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Fe,原子序数为26。
在自然界中,铁主要以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等形式存在。
本实验采用高温还原法,利用焦炭(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还原出来。
三、实验器材1. 铁矿石(赤铁矿、磁铁矿等)2. 焦炭3. 高温炉4. 坩埚5. 烧杯6. 玻璃棒7. 试剂瓶8. 砂纸9. 防护眼镜10. 实验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称取适量的铁矿石和焦炭,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2. 将混合物放入坩埚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将坩埚放入高温炉中,升温至1200℃左右,保持一段时间,使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被还原。
4. 取出坩埚,待其冷却至室温,用砂纸打磨坩埚底部,观察铁的生成情况。
5. 将生成的铁块取出,放入烧杯中,用适量稀盐酸溶解,观察反应现象。
6. 用玻璃棒搅拌溶液,直至铁块完全溶解。
7. 取少量溶液,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8. 记录实验数据,整理实验结果。
五、实验现象1. 高温炉内铁矿石与焦炭反应,生成铁块和炉渣。
2. 稀盐酸与铁块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3. 硫酸铜溶液与铁离子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六、实验数据1. 铁矿石:50g2. 焦炭:30g3. 稀盐酸:50mL4. 硫酸铜溶液:5mL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高温还原法,成功制取了铁。
2. 铁在稀盐酸中溶解,产生大量气泡,说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3. 硫酸铜溶液与铁离子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证明铁离子存在。
八、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制取了铁,加深了对铁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理解。
2.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遵守实验规程。
3. 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
九、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高温炉的温度控制,避免过热或过冷。
2. 操作过程中,佩戴防护眼镜,防止溅伤。
自来水中铁含量的测定报告内容1. 引言自来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饮用水来源之一,其水质安全和优良性是保证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自来水中铁含量,评估其水质安全性,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2. 实验方法2.1 试剂和设备本实验使用的试剂和设备有:- 0.1 mol/L 硫酸亚铁(II)溶液- 稀盐酸溶液- 盐酸- 1% 过硫酸钾溶液- Buret和支架- 手工撇渣设备- 恒温水浴2.2 实验步骤本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1. 取一定量自来水样品,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 取20 mL 水样,并加入1 mL 盐酸。
3. 将试管放入恒温水浴中,加热至80,保持恒温。
4. 将0.1 mol/L 硫酸亚铁(II)溶液与稀盐酸溶液混合,每次取2 mL。
5. 将步骤4中的试剂滴加入步骤3中的试管中,直至出现深蓝色溶液。
6. 将试管冷却至室温,并转移到支架上,使用手工撇渣设备去除溶液表面浮渣。
7. 取1 mL 1% 过硫酸钾溶液,滴入步骤6中的试管,轻轻搅拌溶解。
8. 使用Buret滴定0.1 mol/L 硫酸亚铁(II)溶液,直到溶液呈翠绿色为止。
9. 记录滴定过程中消耗的0.1 mol/L 硫酸亚铁(II)溶液的体积。
3. 数据分析根据滴定过程中消耗的0.1 mol/L 硫酸亚铁(II)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出自来水中铁含量的浓度。
假设滴定过程中消耗的硫酸亚铁溶液的体积为V mL,其浓度为C mol/L,则自来水中铁的浓度为C*V/20(mol/L)。
4. 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测定,测得自来水中铁含量为X mol/L。
根据相关标准,自来水的铁含量应低于Y mol/L。
由此可见,本次实验测得的自来水中铁含量在合理的范围内。
然而,尽管铁的含量未超过标准范围,但应注意到,铁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水质的口感和色泽。
因此,建议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自来水中铁的含量,如增加自来水处理中对铁离子的去除步骤。
5.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滴定法测定了自来水中铁含量,并根据测定结果对其水质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铁路防水材板试验记录及报告等综合内容排水板外观形状:依据TB/T3354-2014,取样前在23±2℃情况下静置24小时后取样。
常规检测项目有:规格尺寸、外观质量、拉伸性能、撕裂强度、低温弯折性、不透水性、刺破强度、VA含量。
1、规格尺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1)凸壳型排水板纵向两侧边缘各15cm 范围内无凸壳,其余部位凸壳呈半球或圆台状,且成行成列,均匀分布。
(2)宽度≥1m,极限偏差为-2mm,厚度1.0mm,极限偏差-5%,凸起高度10mm,极限偏差±1mm。
凸壳厚度采用分度值0.01mm接触面直接不小于6mm的厚度计测量,测点数不少于5个,取平均值。
凸壳高度同上。
(3)凸壳型排水板凸壳侧壁及顶部厚度应与板厚一致。
2、2、外观质量:Q/CR562.3要求,防排水板本体在规格范围内不应有接头,凸壳布置均匀,边缘整齐,无裂纹、机械损伤、折痕、空洞、气泡及异常黏着等影响使用的缺陷及其他机械损伤TB/T3354-2014要求:防排水板本体在规格范围内不应有接头,排水板表面应光滑、边缘整齐,且无裂纹、机械损伤、折痕、孔洞、气泡及异常黏着等影响使用的缺陷拉伸性能:断裂强度≥12MPa 伸长率≥700%,700%;拉伸性能,试样宽度包含2排完整的凸壳,长度不小于200mm,宽度25mm,Ⅰ型哑铃片,纵向5个、横向5个。
GB18173.1-2012高分子防水材料第1部分片材,拉伸间距为50mm,检测依据GB/T528-2009。
4、撕裂强度KN/m:≥150%,120%;检测方法:依据GB/T529-2008,宽度根据试样凸壳分布间距,覆盖两行凸壳的尺寸,且对称布置。
裤型试样5、低温弯折(≤-35℃):无裂纹;检测方法:取样本体120mm*50mm,纵向2个、横向2个。
本体低温弯折测定按GB/T18173.1-2012中附录B的规定进行。
6、不透水性(0.3MPa/24h):无渗漏;检测方法:取样本体140mm*140mm,3个。
毕业实习报告(程潮铁矿)学院: 机械自动化学院专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号: 200803130258 学生姓名: 李指导教师: 杨金堂日期: 2012年2月目录一、实习目的———————————(3)二、实习时间和地点————————(4)三、实习公司简介—————————(4)四、实习内容———————————(6)第1节:采矿 (6)1.1矿井提升设备—————————(6)1.2井架与天轮——————————(7)1.3提升钢丝绳——————————(9)1.4矿井提升机—————————(11)第2节:选矿 (13)2.1选矿的目的——————————(13)2.2选矿的方法——————————(13)2.3选矿的流程——————————(13)2.4选矿的主要设备————————(16)第3节:球团矿 (18)3.1球团矿的概念————————(18)3.2球团矿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18)3.3球团矿生产的流程———————(19)3.4球团矿生产中的主要设备————(19)五、实习小结———————————————(21)一实习目的这是我们大学里的最后一次实习,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可以接触实际生产,了解社会,增强劳动观点和事业心、责任感,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获取有关机械工程专业的实际知识,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收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所需的有关资料,为进行毕业设计和论文做好准备。
具体要求如下:1、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认识钢铁生产企业的概貌,了解钢铁企业的主要生产过程和主要生产工艺,增强对我们机械工程专业学科范围的感性认识;2、巩固、深化所学的机械理论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现场收集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所需要的各种资料,为做好毕业设计,写好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3、熟悉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获取组织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4、虚心向工人和技术人员学习,学习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积极工作的精神,培养热爱机械、热爱劳动的美好品德。
铁矿石中全铁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铁矿石中全铁的含量,为矿石的质量评价和冶炼工艺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重量法测定铁矿石中全铁的含量。
首先将铁矿石样品进行干燥和研磨,然后用酸溶解铁矿石中的铁成为可溶性铁盐,并通过沉淀法将铁从其他金属离子中分离出来,最后用称量法测定得到的沉淀物的质量,从而计算出铁矿石中全铁的含量。
三、实验步骤。
1. 取一定质量的铁矿石样品,进行干燥和研磨处理,使其颗粒均匀细小。
2. 将处理后的铁矿石样品加入稀盐酸中,使其完全溶解,生成可溶性铁盐。
3. 将溶解后的样品溶液进行加热,使其中的铁盐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
4. 用氢氧化铵将溶液中的其他金属离子沉淀成氢氧化物,然后用过滤纸过滤得到沉淀物。
5. 将得到的沉淀物进行干燥、烧灼,然后用天平称量得到的沉淀物的质量。
6. 根据称量得到的沉淀物的质量,计算出铁矿石中全铁的含量。
四、实验数据与结果。
经过实验测定,得到铁矿石中全铁的含量为XX%。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
本实验通过重量法测定了铁矿石中全铁的含量,结果表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成功测定了铁矿石中全铁的含量,为矿石的质量评价和冶炼工艺提供了重要依据。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酸碱溶液的飞溅和腐蚀。
2. 实验中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要保持干净,避免杂质的干扰。
3.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性。
八、参考文献。
[1] XXX,XXX. 化学分析实验指导[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2] XXX,XXX. 分析化学实验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以上是本次实验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平衡测试工作总结总结单位:2018年4月2018年4月,我公司对进行了水量平衡测试,在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经过勘察,调查收集到比较详细真实地基本资料、数据。
实测阶段测得了企业供排水系统的取用、排放等水量,并依据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在认真细致的分析、计算整理出了该企业的水平测试报告,现将水平测试工作总结如下:1、水平测试的内容本次水平衡测试包括以下内容;1.1 各水源的日供水量、水质、水温。
1.2 全厂管道的泄漏量、泄漏率。
1.3 各车间部门日取水量。
1.4 各用水设备日取水量、重复利用水量、耗水量、排水量、进出口水温、开机率等。
1.5 全厂生活用水(办公室、食堂等)的用水量。
2、测试方法本次测量采用逐级平衡法。
按照各用水车间,分别进行测试,水源水量主要采取水表计量法,同时采取调查法。
3、测试过程本次外业测试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3.1 准备阶段3.1.1 组织准备水平衡测试是一项涉及面广、范围广、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必须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根据水平衡测试工作需要,为了加强对水平衡测试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成立水平衡测试领导小组、工作小组。
3.1.2 技术准备技术准备是施工准备的核心,由于任何技术的差错或隐患都可能引起人身安全和质量事故,造成生命、财产和经济的巨大损失,因此必须认真地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具体有如下内容:3.1.3 人员培训(1)进厂前,由进行安全教育,办理临时施工证后进入现场;(2)工装准备根据现场测试准备所需的各类工装(如:绝缘靴、安全帽、防静电工作服)等。
(3)人员准备对各技术工人的配备及工作地工人的临时调配等,都按水平衡测试计划的要求提前作好安排。
3.1.4 基础资料调查、收集、整理等(1)查,即查资料,主要包括企业用水的统计报表,取水许可登记表,企业基本情况资料。
(2)看,即到企业看生产工艺流程、用水设施,了解了整个生产用水的来龙去脉,以确定企业用水合理性。
矿井水处理实验情况报告大全第一篇:矿井水处理实验情况报告大全矿井水处理实验情况报告根据环保整改要求,为使矿井水处理达到更好的效果,结合xx厂现有煤泥水处理工艺和设备情况,经多种水处理药剂比对实验,最终选定聚氯化铝作为最佳水处理药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小试验(实验室试验)进一步确定聚氯化铝药剂处理效果和用量。
现就小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试验设计㈠试验药剂稀释浓度确定1、聚氯化铝药剂稀释浓度确定:根据查找药剂使用说明,借鉴有关xx厂使用经验,将药剂稀释浓度定为5%~15%之间,试验本着最小成本、最佳效果的原则,将试验药剂稀释浓度统一确定为5%。
2、丙烯酰胺药剂稀释浓度确定:根据药剂使用说明,结合xx厂使用历史数据资料,将丙烯酰胺药剂试验稀释浓度确定为0.15%,以确保与实际工艺处理情况相吻合。
㈡药剂试验剂量确定1、聚氯化铝试验剂量确定:结合xx厂使用该种药剂剂量的情况,将该药剂试验剂量设定为最小、正常和加倍剂量三个档次(即使用量最小为1、正常为2、加倍剂量为3),依次对xx厂调拨过来的该种药剂进行试验。
2、丙烯酰胺试验剂量确定:根据xx厂现行工艺使用剂量缩比,将该药剂试验剂量设定为正常和加倍剂量二个档次(即使用量正常为1、加倍剂量为2),依次进行不同试验。
㈢药剂使用顺序根据水处理工艺流程和操作要求,试验按照先添加聚氯化铝,后添加丙烯酰胺的顺序进行试验。
二、试验器具烧杯2只量筒2只一次性注射器2只550ml矿泉水瓶3只电子天平1台秒表1只三、试验过程及说明1、根据试验设计确定的浓度,统一按500mL稀释水量,计算所需各种药剂配比量(详见附表《矿井水处理试验药剂配比表》)。
2、对xx厂调拨过来的聚氯化铝药剂以及丙烯酰胺药剂按确定浓度配制标准试剂并编号,即xx厂聚氯化铝试剂编号为:xx厂5-500;xx厂聚氯化铝试剂编号为:xx厂5-500;丙烯酰胺试剂编号为:15-500。
3、试验分别对事故池混合水、斜管二段溢流水、精矿浓缩池水进行采样试验。
热返矿加水与不加水的对比试验
程路明
【期刊名称】《烧结球团》
【年(卷),期】1994(19)5
【摘要】热返矿加水与不加水的对比试验本溪钢铁公司二铁厂程路明1前言本钢二铁厂现有5台75m2烧结机,采用热返矿中部打水,预先润湿工艺,见图1。
所谓中部打水,即在烧结混合料进入一次混合机前预先对其热返矿加少量水润湿。
这一工艺对提高一次混合效果,强化造球起到了一...
【总页数】3页(P55-57)
【关键词】烧结;热返矿;润湿;试验
【作者】程路明
【作者单位】本溪钢铁公司二铁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F046.4
【相关文献】
1.加水与不加水热模拟实验条件下煤生烃特征对比 [J], 王秀红;金强;胡晓庆;樊茹;王力;王娟;王婷婷
2.热返矿中部加水对烧结矿产质量的影响 [J], 程路明
3.改进烧结返矿加水润湿工艺的探讨 [J], 李向东;贾景林;王俊志
4.加水孵化与不加水孵化对比试验 [J], 朱新飞;朱一忠
5.有热返矿烧结工艺中自动加水控制的改进 [J], 裴风玉;贾秀凤;孙振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铁矿中全铁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篇一:铁矿石中全铁含量测定方法分析铁矿石中全铁含量测定方法分析铁矿石全铁的测定,是指样品中铁的全量而言,包括铁的复杂硅酸盐在内。
铁矿石的分解,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矿石的特性、分析项目的要求及干扰元素的分离等情况,通常选用酸分解和碱熔融的方法。
样品分解时一般用过氧化钠熔融是最恰当的方法。
对于不含复杂硅酸盐的铁矿也可以用磷酸溶矿法或盐酸法。
重铬酸钾容量法在酸性溶液中,用氯化亚锡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加入氯化高汞以除去过量的氯化亚锡,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紫色。
反应式为2Fe3++sn2++6cl—→2Fe2++sncl62――sn2++4cl+2hgcl2—→sncl62+hg2cl2↓――6Fe2++cr2o72-+14h+—→6Fe3++2cr3++2cr3++7h2o此法的优点是:过量的氯化亚锡容易除去,重铬酸钾溶液比较稳定,滴定终点的变化明显,受温度的影响(30℃以下)较小,测定的结果比较准确。
《矿石及有色金属分析手册》p94溶样方法:1、三酸分解试样2、过氧化钠分解试样3、硫—磷混酸溶样4、盐酸溶样硫—磷混酸溶样分析步骤:准确称取0.2g试样于250mL锥形瓶中,用少许水润湿,摇匀。
加入10mL(2+3)硫磷混合酸及0.5g氟化钠,摇匀。
在高温电炉上加热溶解3~5min,取下冷却,加入15mL盐酸,低温加热至近沸并维持3~5min,溶液变澄清,取下趁热滴加二氯化锡溶液至铁(Ⅲ)离子的黄色消失,并过量1~2滴,用水冲洗瓶壁。
在水槽中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0mL二氯化汞饱和溶液,摇动后放置2~3min,加水至120mL 左右,冷却后加入5滴5g/L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紫色为终点。
与试样分析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注意:1、溶样时需要用高温电炉,并不断地摇动锥形瓶以加速分解,否则在瓶底将析出焦磷酸盐或偏磷酸盐,使结果不稳定。
铁水包探伤报告模板概述铁水包探伤是一种重要的质量控制手段,可以对铁水包进行无损检测,检测出铁水包中的缺陷和杂质,确保铁水的质量达到要求。
本文档为铁水包探伤报告模板,旨在规范铁水包探伤报告的格式和内容,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报告格式铁水包探伤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编号:用于标识该铁水包探伤项目的编号。
2.日期:报告填写的日期,一般填写探伤完成的日期。
3.铁水包编号:被探伤铁水包的编号。
4.检测人员:进行铁水包探伤的检测人员姓名和编号。
5.缺陷类型和数量统计表:统计被探伤铁水包的缺陷类型和数量。
6.检测结果分析:根据铁水包探测结果,分析铁水包的质量情况。
7.缺陷图片或文本描述:对被探伤铁水包的缺陷进行图片或文本描述,以便后续生产人员处理铁水包时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缺陷。
报告示例1. 项目编号TSB-2021-0012. 日期2021年4月12日3. 铁水包编号TSB-001-0014. 检测人员张三(编号:001)5. 缺陷类型和数量统计表缺陷类型数量疤眼 3气孔 2夹渣 16. 检测结果分析根据探测结果,TSB-001-001铁水包存在3个疤眼、2个气孔和1个夹渣,其中疤眼为主要缺陷,需要注意控制铁水包在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和浇注方式,以避免产生疤眼。
7. 缺陷图片或文本描述•疤眼1:位于铁水包底部中央,直径约5cm,深度约2cm,边缘锋利。
•疤眼2:位于铁水包侧壁底部,呈半环形,直径约3cm,深度约1cm。
•疤眼3:位于铁水包上部,直径约2cm,深度约0.5cm。
•气孔1:位于铁水包侧壁中央,直径约2cm,深度约1cm。
•气孔2:位于铁水包底部,直径约1cm,深度约0.5cm。
•夹渣1:位于铁水包底部中央,直径约2cm,深度约1cm,边缘不规则。
结语本文档为铁水包探伤报告模板,旨在规范铁水包探伤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作为报告的编写人员,应按照该模板填写报告内容,以提高报告的质量和可读性,为铁水包生产提供有效的质量保障。
铁水包加返矿试验报告
2012年7月16日,铁水包加返矿设配完成施工。
并进行了空载试验,试验进展顺利。
7月17日,投入使用。
对铁水包加返矿进行全程的跟踪。
1.混铁炉出铁及加料情况:
混铁炉从开兑到兑完铁水需要3分17秒(混铁炉存铁270吨左右,铁水进入铁水包至放满约79吨铁水)兑铁时间与混铁炉内铁水多少和混铁炉倾动角度有关。
皮带上料1吨返矿需要1分30秒
振动加料1吨,最快50秒,最慢3分40秒。
铁水温降:未加返矿铁水温度1310度,加1吨返矿(兑铁时加入)后铁水温度1290度。
当返矿少于500kg 对温度几乎没有影响。
2.对转炉的影响:
1)对操作的影响:
出钢返矿的加入造成铁水温度降低,前期开渣较慢,故应压枪升温,前期不宜加入冷料,并且造渣料采取分阶段加入。
因为在高Feo和较低的熔池温度,会促进泡沫渣的形成从而发生低温喷溅。
由于前期熔池温度低,抑制了碳氧反应,碳氧反应剧烈期向后推迟,注意12-13分钟的枪位控制。
2)对钢铁料消耗的影响:
本次统计5个班组62炉次,所统计的炉次冶炼钢种均为Q195,通过对转炉工序钢铁料消耗和分厂钢铁料消耗作对比。
转炉钢铁料消耗=(铁水+废钢-自产废钢)÷钢水重量;炼钢工序钢铁料消耗=(铁水+废钢-自产废钢)÷钢坯重量;对比结果如下:
本班平均铁水成分,各种造渣料冷料加入情况:
炼钢工序钢铁料消耗:1086.03kg,
:
本班平均铁水成分,各种造渣料冷料加入情况
炼钢工序钢铁料消耗:1079.31kg,
本班平均铁水成分,各种造渣料冷料加入情况:
1059.40kg.
本班平均铁水成分,各种造渣料冷料加入情况:
1069.03kg;
本班平均铁水成分,各种造渣料冷料加入情况:
炼钢工序钢铁料消耗1031.14kg
总结:
1.消耗对比
通过以上五个图可以发现有些炉次转炉钢铁料消耗和对标钢铁料消耗曲线趋势不一致,主要是炉与炉之间划坯不合理造成的。
62炉平均转炉消耗为1050.55kg平均炼钢工序钢铁料消耗为1064.98kg平均连铸消耗为1014.11kg ;
5月份Q195钢铁料消耗1063.3kg铸坯消耗为1006.41kg;6月份Q195钢铁料消耗为铸坯消耗为1064.3kg。
铸坯消耗为1004.39kg。
通过对炼钢工序钢铁料消耗的对比,加返矿试验钢铁料消耗比5月份高1.68kg,比六月份高0.59kg。
主要原因是,试验炉次的连铸消耗偏高造成。
62炉平均连铸消耗为1014.11kg,比5月份高7.7kg,比六月份高9.72kg。
2.钢铁料成本的对比
通过和5月份,六月份和7月1-17日钢铁料成本的对比,加返矿后钢铁料成本又了明显的降低,比五月份降低35.01元,比六月份降低了27.65元。
比7月上旬降低了17.47元。
通过对比虽然加返矿试验的钢铁料消耗比5、6月份有所提高,但是钢铁料成本降低明显。
这说明采取铁水包加返矿是可行的。
3.存在问题:
1)上料料斗太高,汽车翻斗不能直接将返矿翻进料斗。
现场乱,增加了工人劳动强度。
无形中也增加了
消耗。
2)振动支撑架阻碍了出铁工的视线,不能看见铁水车进站,出站的情况,给安全生产带了隐患。
3)振动加料时,烟尘大,严重影响车间内的环境,天车工的可视范围变小。
并且会间接影响脱硫东侧脱
硫。
4)铁水包里随铁流加返矿,会造成溢渣,出钢工在挂小勾兑铁时有可能被溅出铁渣烫伤,存在安全隐患。
5)振动电机工作不稳定,加料时间不能确定(两台振动电机有时候一个电机工作)。
6)加入量大容易翻包,造成铁水包涨包沿严重,未加返矿时,15-16次需要勾一次包沿。
加返矿后用6-7
次左右就需要勾包沿。
7)下料管距离包沿较近,当包沿很大时存在铁水包包沿刮下料管现象。
当翻包时,下料管容易粘渣,影
响加料。
8)自产废钢每日准确消耗数量(分钢种)不能确定,每日铁水的消耗量的准确性问题。
9)摇炉工素质问题,没有一种危机意识,操作的习惯性、随意性。
尤其是在中夜班对于喷溅的控制。
10)目前返矿加入量为1t左右。
提高加入量时对于铁水温度影响不确定。
11)由于出铁车电子称坏,出铁量只能靠出铁工根据经验判断出铁量,由于铁包加返矿后,渣层偏后,出
铁量只能靠天车吊起后确定,经常出现出铁量不足,造成二次出铁。
改善措施:
1)在料斗旁砌筑水泥平台,使翻斗车能直接将返矿翻进料斗。
2)为下料斗安装遮板,减少冒烟。
3)在出铁40吨左右开始加料,并加大振动机功率,增加下料速度。
减少铁包溢渣。
4)在兑铁工挂小勾是注意观察铁水包溅渣情况,劳保穿戴整齐避免烫伤。
5)在转炉加完废钢后从高位料仓向炉内加入一定量的返矿,减轻混铁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