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乡村生态旅游及开发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8
论安徽乡村旅游发展安徽是个农业大省,发展乡村旅游具有丰厚的地缘条件。
从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入手,提出:如果安徽乡村旅游能够充分向着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利用好自身的乡村旅游资源,做出特色,那么乡村旅游必将成为安徽省旅游界的一朵奇葩。
标签:安徽;乡村旅游;旅游资源0 前言“乡村旅游”(亦称“农业旅游”)英语为Agritourism,法语为Agritourisme,在东亚地区,传统将旅游称为观光的国家和地区则称之为“农业观光”。
所谓“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旅游者到乡村旅游是对大自然的追求,对融入自然并与之和谐共存的人文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追求。
他们把这种追求视为人类对自然的一种回归。
因而,许多国家亦将乡村旅游称为“绿色旅游”。
1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状态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最喜欢的旅游方式是度假,他们称乡村旅游为“绿色度假”。
第一种是休闲观光式的度假方式。
他们住在农家,吃农民自产自制的新鲜食品,观赏农庄周围的自然风景,学习农家制作面包、奶酪、果酱、葡萄酒的手艺,通过感受农家生活增加对自己的认识。
第二种是参与各种农业劳动的度假方式,称为“务农旅游”。
在美国西部专门用于旅游的牧场上,旅游者放牧可以拿到牛仔通常的工资,以资助自己的旅游费用。
其它国家多是无报酬的劳动。
而在日本,无论成年人还是学生,参加劳动还要交费。
东欧的波兰,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紧密结合,他们的特点是参与接待的农户均是生态农业专业户,一切活动在特定的生态农业旅游区内进行。
到1996年底,波兰全国已有由450家生态农业专业户组成的总面积超过4000公顷的生态农业旅游区。
另一个是20世纪30年代就曾闻名于世的匈牙利乡村旅游。
它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领略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中体味着几千年历史淀积下来的民族文化。
这样高质量的旅游开发对国际旅游市场的影响极大,使客流方向、流量自90年代初开始,由欧洲的西部向东部转移。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安徽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靳艳(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合肥230088)摘要: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条件,阐述了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基n和发展现状,细致剖析了当前安徽省乡村发展面临的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特色不明显,™牌建设薄弱、宣传推广力度较小,基n设施不完善、服务配套度不高,专业人才缺乏、智力支持不足等突出问题,在此基n上提出了丰富乡村旅游产™、强化™牌建设、完善基n设施、健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等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
关键词:安徽省;乡村旅游;美丽乡村;旅游需求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近年来,我国旅游市场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发展趋势明显,城乡居民旅游需求快速增长,对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文化体验等方面的旅游需求大幅增长[1]。
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田园风光、乡土风情和地域文化魅力,逐渐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进而上升为促进美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2]$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支持6000个以上试点村发展乡村旅游[3]$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乡村旅游环境,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实现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总收入持续攀升,在2018年达到8000亿元,同比增长&1%⑷。
本文在分析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探索适宜安徽省乡村旅游实际需要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安徽省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1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基础1.1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基[5]$安徽省历史悠久,农业基础深厚,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在农业生产礼仪、自然风光、民间工艺、文化传承文章编号:2095-7211(2021)04-0045-05等方面均具有丰富的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时间较早。
关于黄山市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调研报告院系: 外国语学院年级: 13 小组成员:摘要: 黄山市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 旅游品牌世界一流, 黄山发展旅游“天时”“地里”“人和”。
黄山市乡村旅游景点以黄山风景区为依托, 交通比较方便, 旅游资源优势与黄山风景区互补, 文化底蕴深厚, 发展乡村旅游优势明显。
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黄山市的乡村旅游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如: 景区类型比较单一, 参与性旅游项目少, 一些景点资源品位很高但是知名度却不高, 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
目的: 本次调研目的就是为了全面的了解黄山市乡村旅游的现状,包括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目前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接下来该如何科学地深入发展等。
搜集信息:为了全面真实的完成这次调研, 我们小组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信息。
一方面, 我们阅读相关文报资料, 浏览黄山市旅游发展的官网;另一方面, 我们发放问卷, 进行问卷调查, 主要对象是游客和市民。
向游客发放问卷需要我们到相关的旅游景点, 所以, 这同时我们还积极主动得找各个景点的导游交谈, 这为我们的调研也提供了一部分信息。
问卷内容和问卷调查具体情况见下表:8、你觉得目前黄山市乡村旅游出现的问题有哪些?()A.景点景型比较单一B、景点知名度并不高C.景点管理模式滞后D、景区服务质量不高您认为黄山市该怎样继续发展乡村旅游?请给出建议。
正文:一、黄山市乡村旅游背景的分析1.乡村旅游背景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 到2020年, 我国将成为世界国际旅游的第一大接待国, 年接待国际旅游者将超过1.3亿人次;从黄山旅游部门获悉, 2007年黄山市旅游累计接待海外游客1535.16万人次, 与上年相比增长23.70%。
其中, 接待入境游客68.55万人次, 增长25.73%;接待国内游客1466.61万人次, 增长23.61%。
那么, 中国旅游业中的乡村旅游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这是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中一个很现代化也很复杂的重要课题。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作者:余丹丹来源:《旅游纵览》2022年第05期摘要:21世纪,乡村旅游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旅游景点增多,规模扩大,功能拓宽,呈现出良好发展新局面。
本文以安徽省安庆市杨桥小镇为例,着重介绍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因素、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及路径,以期为其他各地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杨桥小镇中图分类号:F592;F323 文献标识码:A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兴起。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無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
乡村旅游发生在乡村地域范围内,以其独有的“乡村性”,即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居民点规模较小,以及以农业用地和林业用地为主吸引城市居民进行观光、休闲、娱乐、体验及度假等的旅游活动,具有传统的社会文化特征,这与欧盟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认为的“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有高度的契合性,同时区别了发生在乡村空间范围内的其他旅游形式。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生态宜居、绿色发展成效显著,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乡村旅游具有覆盖面广、受益群体多、市场需求旺盛等特点。
乡村旅游发展,必须优化乡村旅游资源,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在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激发农村市场活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强文化传承及生态保护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而被政府和业界推崇。
杨桥镇位于安徽省安庆市东北部,依大小龙山,挟石塘(湖),拥破罡(湖),达长江,是全国重点镇、安徽省特色旅游名镇、安徽省生态乡镇。
杨桥镇利用乡村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势必会为当地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一)区位因素杨桥域内山水兼融,“长松涧底结琥珀,秀峰云里开芙蓉”,“龙山十八景”美如图画,享有“安庆小桂林”之美誉。
杨桥物产丰富,“大红袍”柑橘、龙泉峰茶、中方佛茶、生态水产享有较高声誉;杨桥人文厚重,龙汝言、萧谦中等贤达辈出,清代以“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而闻名遐迩。
安徽大别山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与发展模式探讨[摘要]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安徽大别山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SWOT分析安徽大别山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条件,认为机遇和挑战并存,优势大于劣势。
安徽大别山区生态产业的发展应充分发优势、弥补劣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结合本地资源与文化优势,构建与生态农业、工业和文化产业耦合互动的特色发展模式,打造特色产业体系,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提升内生经济增长动力。
[关键词] 安徽;大别山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发展模式引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观念的改变,传统旅游业一方面满足不了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与威胁,生态旅游日益受到青睐。
生态旅游是一种既满足游客对回归自然的需要又保护自然、一种可持续的关注地方文化的体现环保意识的选择性的旅游方式[1]。
生态旅游将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融合为一体,在自然生态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能很好地兼顾经济生态和文化生态,促进旅游市场结构、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区域结构协调发展[2]。
在国内外很多地区,生态旅游业已逐渐发展为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集山区、库区、革命老区与贫困区为一体的安徽大别山区,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特色文化资源,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对大别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培育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安徽大别山区发展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安徽大别山区位于西南部,包括金寨、寿县、霍邱、太湖、宿松、潜山、岳西、望江、利辛、临泉、阜南、颍上、霍山、舒城、裕安、金安和桐城等14县2区1(县级)市,其中金寨县等12县属国家级连片贫困地区,集山区、贫困区和革命老区为一体。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休闲旅游需求的提高,生态旅游资源越来越成为了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旨在引起大家对生态旅游的重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一、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特点生态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生态景观,包括具有生态、文化、历史、科学价值和旅游意义的资源,如山水、湖泊、丛林、动植物群落、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是自然、原始、原生态、无污染等。
这些特点为生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
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1.推动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开发和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可以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同时,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源保护、草原植被恢复、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技术。
2.增加旅游市场的需求。
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娱乐方式的变化,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中的热点。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还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旅游乡村的经济效益。
生态旅游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旅游方式,它可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并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方法1.探索自然资源的独特之处。
生态旅游资源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自然、原始、原生态、无污染的特点。
因此,在进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必须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尊重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
2.拓展旅游产品的多样化。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创造多样化、创新性的旅游产品。
例如,长途越野组队、高空挂钩组队、水上活动、温泉健身、康养旅游等。
这样,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兴趣、需求和成本承担能力。
3.增强生态旅游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技术。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干扰和耗费,因此,生态旅游的环保问题必须得到重视。
安徽乡村生态旅游及开发摘要从乡村自然景观、乡村人文景观两方面总结了安徽省乡村旅游的丰富资源,指出安徽乡村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的意义: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丰富旅游资源,疏散游客;有利于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异,构建和谐安徽。
初步探讨乡村生态旅游可以开发的主要模式,论述安徽乡村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安徽乡村生态旅游是基于生态理念所提出的一种乡村旅游活动,以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景观为吸引物,并对环境负责的旅游和观光行为,主要通过对环境的保护达到使当地的生态和人口得以持续发展的目的。
乡村旅游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西班牙。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逐渐由传统的方式转向绿色消费、生态旅游等健康时尚的方式。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乡村旅游开发的热浪,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乡村生态旅游。
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美、澳洲等发达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已经进入较高发展层次,南美洲、非洲部分地区处于中间层次,广大的亚洲地区处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较低层次。
当前,安徽乡村生态旅游已初见端倪,2006年,我省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掀起创建优秀旅游乡镇的高潮,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一大批乡村旅游产品招来众多游客,也为我省农村地区带来了良好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因此,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大势所趋,是安徽人民的民心所向。
1安徽乡村旅游资源概况安徽山河壮丽,古迹众多,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1乡村自然景观1.1.1山乡云雾缭绕,山青林美。
如闻名世界的旅游风景区黄山,风景秀丽,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教名山九华山和道教名山齐云山;有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千峰竞秀,风光旖旎,被誉为“绿色自然博物院”的牯牛降;还有天柱山、大别山等。
1.1.2水乡烟波浩渺,白帆点点,十分美丽。
如素有江南翡翠、黄山情侣之昵称的太平湖;有中国的第五大淡水湖——巢湖,湖中有姑山、姥山两个岛屿,近有太湖山、鸡笼山、治父山、天井山四个国家森林公园;有仙人、紫薇、王乔、华阳、伯山五大溶洞;有以“山青、水秀、洞奇、泉灵、稻香”而闻名的大五柳龙泉湖;有天下第一奇瀑——九龙瀑等,这些均为国内少有的旅游佳境。
1.1.3生物景观也是奥妙无穷、趣味无尽。
如黄山有原生植物1 446种,栽培植物193种,其中国家2级保护植物有8种,国家3级保护植物有10余种,另外黄山还保存着第3纪甚至第4纪以前孑遗的古老植物,其中有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
黄山也是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的理想场所,拥有众多的野生动物资源。
据调查显示,山中有野生动物资源550余种:鱼类24种、鸟类170种、两栖类20种、爬行类38种、禽类48种。
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6种,属于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有近30种。
1.1.4云雾雨雪、日月星光等大气现象更为我省的部分景区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如日出、日落是黄山著名的气象景观之一,美妙绝伦。
黄山的“冰晶世界”正如古人描绘的那样,“黄山一旦成白岳,三十六峰太岁宫”,常使游人留连忘返。
黄山的雾,飘忽不定,变幻无穷,浓雾迷幻,加上挺拔、陡峭的山峰,使黄山风景增加了神秘的色彩。
云海是黄山著名的风景“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之一,游览黄山的人们都以目睹云海为快,站在半山腰,抬头仰望,只见白云滚滚,银浪滔滔,使人感觉像腾云驾雾,如入仙境。
1.2乡村人文景观1.2.1美丽的田园风光让多少游客赞叹不已。
如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八里河风景区,被誉为“天下第一农民公园”;有东临南淝河、南望巢湖的合肥市包河区大圩乡的都市农业公园;还有阜阳的迪沟生态旅游区和生态乐园、宣城市的恩龙山庄生态旅游区等,全省现有农家乐47家,农业示范点25家之多。
1.2.2风格独特的古民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不仅给游客提供憩息场所,还给游客带来独特的精神享受。
正如一本书的开篇语这样写道:“想了解中国古代帝王的生活,就去北京;想了解中国古代老百姓的生活,就去黟县。
这里的古民居星罗棋布,很多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有被誉为“明清古民居博物馆”的西递;有布局奇特的牛形村——宏村;有白云深处、竹海浩瀚的木坑村;有形同迷宫的徽州影视村——南屏村;有形式各异的连体民居建筑群——关麓村。
黟县的古民居大多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此外,还有合肥、安庆的古建筑、千年古村——江村、屯溪老街等均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1.2.3丰富的文化遗产使乡村文化锦上添花,更加精彩。
如宣城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和王稼祥故居、巢湖李克农故居、合肥的李鸿章故居、包公祠、凤阳的中都城和明皇陵遗址、淮南大通万人坑教育馆、灵壁县的虞姬墓、宿州市的陈胜、吴广起义遗址——墉桥区涉故台、亳州的古地下运兵道等。
1.2.4古老朴实而神奇的乡村文化艺术,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安徽地域广阔,人口密集,全省共有17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56个县。
各市、各县乃至各乡镇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经济状况等各不相同。
如我省北部有药材之乡,中部有渔米之乡、瓜子城,南部有山核桃之乡、元竹之乡等等,还有盛行于乡村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有二月二、三月三、腊八节、庙会;再有安庆的黄梅戏、乡村的舞龙灯、舞狮子、游春踏青、龙舟竞渡等等无不以其独特的乡村风光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
与此同时,乡村传统劳作也是人文景观中精彩的一笔,诸如水车灌溉、老牛碾谷、渔鹰捕鱼、摘茶采药、捉螃蟹、赶鸭群等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诗情画意。
它们会使现代文明影响下的旅游者产生浓厚的新奇感,并为之陶醉,为之吸引。
1.2.5制作精细、味美可口的乡村食品特产风味独特,令人回味悠长,如徽州虎皮毛豆腐、安庆胡玉美蚕豆辣酱、芜湖芝麻香菜和腐乳、合肥的虎皮金桔蛋、濉溪酱包瓜(菜中菜)、宿州符离集烧鸡;怀宁顶雪贡糕、芜湖瓜子、铜陵姜、怀远石榴、砀山酥梨;濉溪口子酒、毫州古井贡酒;黄山毛峰茶、安徽祁门红茶、安徽屯绿茶、歙县炒青、安徽猴魁茶等;更有工艺精湛,具有很大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如泾县的宣纸、宣笔,歙县的徽墨、歙砚、徽州三雕、发绣、火笔画、祁门瓷器、芜湖铁画、舒城舒席、凤阳画和花鼓、灵璧观赏石、界首陶瓷、阜阳剪纸等应有尽有。
不管是风味独特的土特产,还是工艺精湛的工艺品无不使旅游者交口赞誉。
2开发乡村生态旅游的意义2.1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2.1.1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以农民拥有田园、名居,掌握乡村农耕文化,熟悉风土民俗和地方特色资源;以农民为经营主体的乡村旅游,农民可直接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接待活动,利用乡村特有资源不仅满足了游客吃、游、购、行、娱的需要,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如2007年“五一”黄金周我省迪沟景区门票收入达256.31万元,同比增长562.30%;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是城镇居民,这样会使城市的先进科技、市民良好的卫生习惯带入乡村,有效增强了当地农户的环境卫生意识和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从而对农村面貌的改观起到了积极作用。
2.1.2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我省农业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太小,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经济效益低下。
农业与旅游业结合,使以往只注重农产品实用性的农民,开始注意挖掘农产品的体验、休闲、娱乐、观赏等功能,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使第一产业的农业具有了第三产业的功能和属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同时,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乡村建筑、商业、交通运输、加工业等相应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
2.1.3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旅游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一条龙”的服务设施,如旅行社、旅游交通、饮食服务、商场、宾馆、文化设施等;除此之外,还需要策划人员、导游、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这就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收入和文化素质,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2.2有利于丰富旅游资源,疏散游客我省乡村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森林公园,奇峰异岭,乡村风俗民情,乡村居民建筑,历史名胜古迹,地方土特产等。
大力加强我省乡村生态旅游市场的开拓,壮大旅游规模,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对于实现我国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跨越的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一些旅游城市出现游客容量超负荷的现象,北京、苏州、杭州等旅游热点情况尤为突出。
尤其是节假日、“黄金周”更是人满为患,出游简直无法“看景”,只有“看人”。
孰不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意识也跟着提高了,人们返璞归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如2007年1~4月份安徽省阜阳市迪沟生态旅游区接待人数达80.58万,远远超出了安徽其他景点接待人数。
由此看来,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于疏散游客,改变城市游客拥挤的现象不愧为良方妙策。
2.3有利于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安徽乡村旅游的客源主要是都市居民,通过市民参与活动,把良好的卫生习惯、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乡村面貌的改观,有利于科技的推广,有利于村民封闭保守思想的改变,从而有效地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和谐。
同时,乡村生态旅游是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的结合。
以上这些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的内涵不谋而合。
显而易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社会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3安徽乡村生态旅游可开发的类型旅游资源的开发类型主要根据现有资源的性质而定,不管开发何种类型的旅游,都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
因此,还要根据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动机来决定开发的类型,如旅游者回归的需求,求知的需求,怀旧的需求,或是求新、求异、求美、求乐的需求,或是处于身心调节的需求。
综合以上因素,可开发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3.1休息娱乐型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久居喧嚣的人们产生了对乡村田园风光和宁静生活回归的需求。
其中以“农家乐”、“渔家乐”、“山里人家”等为代表,如阜阳迪沟生态旅游区、合肥大圩乡农家乐等。
另外,大别山区山青水美,梯田重叠,人杰地灵可建设有特色的“山里人家”、“渔家乐”等。
3.2观光审美型主要满足游客视觉感官愉悦或求异、求美需求的开发,以特色风光、农事活动或村落名胜等的观光旅游为主。
如黟县的古民居,合肥、安庆的古建筑等。
此外,皖西、皖南地区可建设茶园、果园;砀山可开展“梨花节”等;还有乡村的节假日,尤其是春节期间盛行的舞狮子、舞龙灯别具特色,令人回味无穷,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