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27.80 KB
- 文档页数:4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注释《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的注释如下:1. 《观沧海》沧海:大海。
海水呈青苍色,因此称沧海。
以观:来观赏。
水何澹澹:海水多么宽阔浩荡。
“何”,用反问的语气,加强肯定的效果。
山岛竦峙:海中山岛挺立。
竦峙,挺拔耸立。
“竦”,通“耸”。
丛生:茂密生长。
丰茂:茂盛茁壮。
秋:一作“春”。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大的波浪。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出其中:从大海出现。
灿烂:光彩耀眼。
若:如同,好像是。
幸甚至哉:真是幸运极了。
2. 《次北固山下》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3. 《钱塘湖春行》钱塘湖:即杭州西湖,以风景优美著称,白居易在杭州时,曾多次去游赏,此诗是其中一首。
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为南朝梁慧皎所建。
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亭子。
西子湖:即西湖,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景观而著称于世,故有“西子湖”的美称。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平沙:平旷的沙地。
4. 《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天净沙·秋思的省称。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枯藤”、“老树”、“昏鸦”均为名词短语,相互之间不是修饰关系,是一种并列关系。
此句描写了枯萎的枝蔓缠绕着苍老树木,黄昏时分的乌鸦飞临其上。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文解析一、古诗词部分《观沧海》(曹操)1. 诗歌内容-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诗中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接着,“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写了海水荡漾、山岛耸立的画面,动静结合。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展现了岛上生机盎然的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则写出秋风中大海汹涌澎湃的气势。
后四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全诗的高潮,诗人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出来,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2. 艺术特色-情景交融: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到对沧海景色的描写中,通过描绘壮阔的大海,展现自己的壮志豪情。
-虚实结合:前六句是对眼前实景的描写,后四句则是诗人的想象,虚景与实景相互映衬,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 诗歌内容-诗的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描绘了暮春时节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的景象,渲染了一种凄凉哀愁的氛围。
“闻道龙标过五溪”点明了友人被贬之地的偏远,“龙标”指代王昌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千古名句,诗人将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让明月伴随友人一直到夜郎西,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2. 艺术特色-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了对友人被贬的忧伤之情。
-想象奇特:把明月想象成可以寄托情感、陪伴友人的使者,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风格。
《次北固山下》(王湾)1. 诗歌内容-“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点出旅途奔波,“客路”表明自己是羁旅他乡之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船帆高悬,这两句意境开阔,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画面。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千古名句,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上已显露出新春的气息,蕴含着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新旧交替的感慨。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1、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释: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①、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左迁:贬谪,降职。
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③、龙标:唐代县名,在今贵州锦屏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⑦、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贵州的夜郎(在今贵州西部地区)。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⑧、闻:听说翻译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赏析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以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部分古诗词的赏析:1.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所写,描绘了大海的壮阔和吞吐日月的气概,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2.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此诗为王湾在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北固山下所作。
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3.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七年级上册古诗赤壁的翻译及赏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只古老的断戟沉落江底,流逝的岁月也未使它销蚀,拿起磨出洗净的断戟,我认出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
(那历史形势将整个改观)那美丽的大乔、小乔,就只有永远锁在铜雀台里了。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
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
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
这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
后两句是议论。
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
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
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
(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后来的诗论家对于杜牧在这首诗中所发表的议论,也有一番议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1《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竟时,终结,这里指死亡。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螣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够乘云雾升天。
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会变成灰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骥,良马。
枥,马槽。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盈缩:原指木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怡,调养身心。
永年,长寿。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选自《乐府诗集》,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这是曹操晚年写作的一首富于哲理的诗,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过故人庄》孟浩然(过:拜访,探访,看望)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具:准备,置办。
黍(shǔ):黄米饭。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合:环绕。
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轩,窗户。
场圃,打谷场和菜园。
桑麻,泛指庄稼。
)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
(就:靠近、赴。
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承上文而来,诗人为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所吸引,酒足饭饱之后意犹未尽,简单的两句诗就将故人的热情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一、《观沧海》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
答:展现了诗人的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1.颔联画面。
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悬。
描绘了视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2.颈联哲理。
答: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态度,包含了新事物一定会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3.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感情。
4.全诗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思乡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态度。
三、《钱塘湖春行》1、赏析《钱塘湖春行》颔联: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早莺人格化,“争”让人感到春光的宝贵“啄”描写了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
两句让全诗充满了春的活力与生机。
2、全诗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和对西湖初春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四、《天净沙.秋思》1、描绘画面:描绘了一幅凄凉、孤寂的深秋晚景图。
2、全诗的思想感情:表达游子的孤独思乡和羁旅愁思。
五、《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尾联是否矛盾?答:不矛盾。
用钟磬声衬托周围的—片寂静,表现了作者沉静的心情,流露出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
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第一句描绘了杨花子规。
点明了晚春季节渲染悲伤的气氛。
2、赏析最后一句:运用拟人将明月人格化,让明月带愁心给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担忧、同情和思念。
七、《夜雨寄北》李商隐1、赏析最后一句:设想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欢乐反衬今夜的孤寂,表达对亲友的无限思念。
2、思感:漂泊异乡的孤寂,和渴望团聚、盼望归期的感伤。
七《泊秦淮》1、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寒冷、迷蒙的画面。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对统治者荒淫无度的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慎重忧虑。
(或忧国忧民)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或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析。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因为当时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原诗照录】峨眉山月歌唐代:XXXXXX,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XXX不见下渝州。
【聚焦作者】XXX(701-762),字太白,号XXX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一说出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代属安西都护府),少时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XXX(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青莲乡。
一说出生于绵州昌隆(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
XXX一生喜好云游四方,由于一生中在XXX此地居住时间最久,在XXX的生活也对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有很深的影响,所以后人称之为XXX居士。
XXX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境内,享年61岁。
XXX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会稽郡),寓居在安陆、应山。
直到天宝元年(742),XXX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由XXX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
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后世将XXX和XXX并称“XXX”。
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XXX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XXX是蜀人,因此XXX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XXX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译文与注释】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夜间搭船出发,分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依依不舍去处渝州。
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XXX,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附参考答案7上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XXX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本诗朗读的感情基调是。
苍凉慷慨指导:1、感情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观点的情感取向,即作品的总的感情态度,总的感情色彩。
或者说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感情基础,或者说是这篇文章所透露出来的感情,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思念,或痛恨……2、主要有:①轻松、活泼、欢快、喜悦、愉悦、欢欣、乐观、激动、赞美、仰慕②沉痛、愤怒、激愤、痛恨、伤感、哀伤③慷慨激昂、豪迈、悲壮④孤独、忧愁、寂寞⑤恬淡、闲适⑥惜别、依依不舍、留恋、思念、怀念……)2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最能总领全文的是哪一个字?(观)指导: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或概括主要内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3写了大海中的哪些意象(景物)?指导:1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即人、物、景、事。
2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比如1、人物类(1)XXX、XXX—怀才不遇之人;(2)XXX、XXX—富商巨贾;2、植物类(1)柳——离情依依;XXX、折柳—惜别怀远、思乡思亲,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2)落叶—思乡思亲(3)杨花—离散、漂泊(4)菊花—高洁、脱俗、隐逸(5)牡丹—富贵、美好(6)莲花—高洁;莲—爱的象征(7)松柏—坚贞、坚强、孤傲、傲雪斗霜、有凌云志、不屈不挠;(8)竹—气节、劲健、积极向上;(9)梅—XXX、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10)兰、荷—高洁;(11)桃花—美人之喻(12)梧桐—凄凉、悲伤(13)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14)芳草——离恨(15)芭蕉——孤独与忧愁3、动物类(1)鸿雁—书信、思念、也表思乡之情(2)杜鹃(子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XXX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3)鸿鹄、骏马、XXX—志向远大之人;(4)鸾鸟、凤凰—忠臣、贤士;(5)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6)鹧鸪、寒蝉—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7)蝉——高洁(8)乌鸦——衰败荒凉之兆4、事物类(1)月光、家书、秋、天涯、游子—思念、思乡思亲、怀远(3)秋雨—忧愁(4)笛声—思乡怀远;羌笛——凄切之声(5)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生命短暂,时光飞逝;(6)大漠—苍凉(7)红豆—相思(8)飞星—传恨(9)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10)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11)琴瑟—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附参考答案观沧海》___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___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慷慨而苍凉。
2.本诗主要写了作者观看沧海的景象,通过描写海水、山岛、树木、草等自然景物来表现大自然的壮美和恢弘。
全诗最能概括全文的是“观”字,因为全诗的主题是通过观察大自然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诗描写了沧海、山岛、树木、草等自然景物。
其中,沧海是诗歌的主题,也是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
山岛、树木、草等景物则体现了大自然的繁茂和壮美。
参考改写: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附参考答案观沧海》______登上碣石,眺望沧海。
海水平静,山岛耸立。
茂密的树木和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波涛汹涌。
日月从其中升起,星空璀璨。
感到非常幸运,于是___激扬。
1.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慷慨而苍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诗歌主要写了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景象,通过描写海水、山岛、树木、草等自然景物来表现大自然的壮美和恢弘。
全诗的主题是“观”,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诗歌描写了沧海、山岛、树木、草等自然景物。
其中,沧海是诗歌的主题,也是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
山岛、树木、草等景物则体现了大自然的繁茂和壮美。
3)山水田园诗:抒发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4)爱情诗:表达对爱情的向往、追求、忠贞、失落、痛苦等情感。
5)哲理诗:表达对人生、社会、历史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二、找主旨。
通过阅读诗歌,找出诗歌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归纳总结成一句话,即可找出答案。
三、找佳句。
在诗歌中找出最能体现主旨的佳句,可以更好地支持答案。
)本篇诗歌描绘了各种事物的意境,包括月光、秋雨、笛声、日落、大漠、红豆、飞星等等。
这些意象都能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思想感情。
其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是对大海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宏图和宽广博大胸怀。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一、《观沧海》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
答:展现了诗人的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
1.颔联画面。
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悬。
描绘了视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2.颈联哲理。
答: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态度,包含了新事物一定会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3.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感情。
4.全诗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思乡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态度。
三、《钱塘湖春行》
1、赏析《钱塘湖春行》颔联:
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早莺人格化,“争”让人感到春光的宝贵
“啄”描写了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
两句让全诗充满了春的活力与生机。
2、全诗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和对西湖初春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四、《天净沙.秋思》
1、描绘画面:描绘了一幅凄凉、孤寂的深秋晚景图。
2、全诗的思想感情:表达游子的孤独思乡和羁旅愁思。
五、《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尾联是否矛盾?
答:不矛盾。
用钟磬声衬托周围的—片寂静,表现了作者沉静的心情,流露出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
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1、第一句描绘了杨花子规。
点明了晚春季节渲染悲伤的气氛。
2、赏析最后一句:运用拟人将明月人格化,让明月带愁心给友
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担忧、同情和思念。
七、《夜雨寄北》李商隐
1、赏析最后一句:设想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欢乐反衬今夜的孤
寂,表达对亲友的无限思念。
2、思感:漂泊异乡的孤寂,和渴望团聚、盼望归期的感伤。
七《泊秦淮》
1、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寒冷、
迷蒙的画面。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对统治者荒淫无度的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慎重忧虑。
(或忧
国忧民)
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或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
简析。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因为当时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
八、《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这首诗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
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启示)
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我们要做好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并坚信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充满信心,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直到胜利。
2、“赚”字富有幽默的风趣。
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
3、“放过”和“拦”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4、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用“行山难”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这一哲理。
九、《观书有感》
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荡漾。
2、三四句道理?
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
十、《浣溪沙》
1、(思想感情)这首词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惆怅,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a、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风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b、“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了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
3、这首诗通过描写暮春时节物候的变化,抒发了伤春惜时、感慨抒怀之情。
4、“小园香径独徘徊”的“独”字透露出作者落寞、孤独的情感。
5、这首词多次运用对比的写法,举例并简析。
“新”“旧”对比,好处: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
“去”“来”对比,好处:花落去燕归来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十一《如梦令》
1、赏析“惊起一滩鸥鹭”:“惊”字既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了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2、感情基调:愉悦、欢快、热爱生活。
3、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
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上。
4、(思想感情)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