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融“工匠精神”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 格式:pdf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1
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及塑造作者:张兆增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20年第11期【摘要】“工匠精神”体现了职业者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的高尚品格和对产品完美品质的严苛追求。
现今时代,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的解读赋予了新的意义,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新地探索。
高职院校从实用型人才的职业塑造和社会需求出发,对建筑专业学生的思想品格、能力技术及职业素养进行了全面的渗透和提升。
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进行深度融合,发挥其精神内涵和工匠品质的德育功能,对高职院校建筑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在技术领域专业人才从内而外展现出来的持之以恒的刻苦奋斗、不懈钻研的精神气质。
这种精神体现了时代对于职业人才的内在需求,也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塑造目标具有很多的契合之处。
显然,“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多元的,延伸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内部,演化出来的内容也对于人才地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基于此,笔者结合“工匠精神”理论知识,对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地培养实践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就如何针对建筑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塑造策略进行了全面地总结,旨在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发展。
一、加强建筑专业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最起码具备的一点的就是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对于任何一个工作者的职业生涯都是非常关键的,它关系着人才发展的内在动力。
职业精神代表了一个人在自己工作岗位所呈现出来的价值观和原则性,是每个人无价的精神财富。
所以,就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学生而言,在校期间对学生群体进行职业精神的塑造和培养,使其具有深厚的职业素养和先进的职业理念,才能在将来的人才竞争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教学组织者应该在相关建筑知识和技能传授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职业精神渗透于学生的思想之中。
论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1. 引言1.1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职业教育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设立的。
通过职业教育,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职业教育可以促进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求职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才能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而职业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培训,使他们在求职和创业过程中更具竞争力,更易于获得就业机会。
职业教育可以提升劳动者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空间。
通过职业教育,劳动者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保持竞争力,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成长。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1.2 工匠精神的价值工匠精神是一种强调精益求精、勤勉务实、追求完美的职业精神。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对自身技能的不断提升和完善。
工匠精神强调的是工艺的精湛和品质的保证,追求的是完美和创新。
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匠精神是传统工匠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体现着民族工艺的传统和文化底蕴。
工匠精神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技艺娴熟的工匠是企业的宝贵财富。
工匠精神还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只有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培养工匠精神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企业也应该重视对员工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态度的培养,激励员工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创新能力。
只有不断培养和弘扬工匠精神,才能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高职(社会人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代码:440301二、入学要求符合高技能人力学历提升计划人员。
三、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五年。
三、修业年限表8-1-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面向分析表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建筑工程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土木工程建筑业、房屋建筑业等行业的建筑工程技术职业群或岗位群,能够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相关工作的“厚德、励志、博学、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1.思想道德。
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能够在技术技能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2.科学文化。
具有从事本专业技术技能工作必备的人文和科学技术知识,能够将知识、思想、方法应用于解决技术技能问题,能够在工作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角色;具有安全、健康、环保理念,良好的质量服务意识、应对危机能力和初步的涉外工作能力。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懂得工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具备胜任建筑行业工作岗位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中英文应用水平,能使用和处理本专业的一般性中英文技术资料。
3.技术技能。
具有较好的专业技术操作技能,能够对一定的技术技能问题展开研究与实践,具有分析解决技术技能问题的能力。
具体如下:(1)能熟练识读土建专业施工图,绘制土建竣工图和施工洽商图纸;(2)能对常用建筑材料进行验收和常规检测;(3)能够熟练进行施工测量和建筑变形观测;(4)能编制建筑工程常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并进行施工交底,能参与编制常见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能按照建筑工程进度、质量、安全、造价、环保和职业健康的要求科学组织施工和有效指导施工作业,并处理施工中的一般技术问题;(6)能对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进行检查和监督;(7)能正确实施并处理施工中的建筑构造问题和一般的结构构造问题;(8)能够收集、整理、编制、保管和移交工程技术资料;(9)能编制建筑工程量清单报价,参与施工成本控制、竣工结算及工程招投标;(10)能应用BIM等信息化技术、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完成岗位工作;(11)能进行1~2个土建主要工种的基本操作。
工匠精神:高校工科人才应有的气质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6年第37期文/查佐明“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需要各方努力,这其中,高校工科院系大有可为。
现在的大学校园弥漫着浮躁之气,要培养“工匠”,首先是营造好倡导“工匠精神”的氛围。
笔者所在的苏州大学10年前办了建筑学院,学院的院训、教风、学风无不蕴含着浓郁的“工匠精神”,他们培养具有“工匠精神”气质人才的做法值得借鉴。
苏州是“ 香山帮”建筑的发源地,历史上巧夺天工的工匠将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巧妙结合起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苏派建筑”。
苏州还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发端地,1923年,江苏公立苏州工业专科学校成立建筑科,此举开我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之先河。
而苏大建筑学院“匠心筑品”的院训则与工匠传统相契合,与现代建筑教育发端使命相延续。
所谓“ 匠心”,意即“ 独具匠心”。
这其中包含三层含义。
一是坚持、专注。
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做事情有着高度的坚守。
二是谦恭、自省。
为人做事不吹嘘,实事求是。
三是敬畏、入魂。
对待事业虔诚用心。
坚持、专注是职业精神的反映,是前提;谦恭、自省反映了个人品德,是保障;而敬畏、入魂则是最为核心的,它反映了职业水准。
“匠心筑品”的“品”也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作品”,精心筑造有品质、品味的设计作品;二是“人品”,坚守做人的品性、品德。
这四个字的背后,反映的是工科学院的办学理念、治院精神,传承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培育工匠精神,还需要师生共同发力,教学相长,砥砺奋进。
教学上,苏大建筑学院教风定位为“静净于心,精敬于业”。
“静”是静以修身,潜心学问,古人说“治学之道,首在心静。
非心静无以言学,非宁静无以致远。
”“ 净”是净心笃定,廉洁从教。
“精”出自《论语》“ 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指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
“ 敬”有两层意思,一是“ 敬业乐群”,工作尽职,团结同事,善待学生;二是“慎始敬终”,要仔细、谨慎地动手做事,自始至终不怠慢。
在设计工作中融入工匠精神发表时间:2018-08-22T14:25:12.39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6期作者:邱舜标[导读] 钟罩式地漏因本身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应明令禁止使用;要大力推广直通式地漏下设存水弯的做法。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510010摘要:钟罩式地漏因本身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应明令禁止使用;要大力推广直通式地漏下设存水弯的做法。
干区地漏的做法可采用与洗手盆共用存水弯。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存水弯;卫生间地漏;钟罩式地漏引言:世界500强通信科技公司“华为”非常重视企业文化,每个华为人也在践行着华为的“工匠精神”,才得以使华为从一个年产几百万到年产4000亿,得以把华为打造成世界的品牌。
笔者有幸参与了华为的一个设计项目,在项目给排水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在与业主华为人的接触过程中,体验了其中的“工匠精神”,并在一个小小的卫生器具上感触颇深。
工匠精神,这个词给我们第一联想可能是一个专注朴实的中年男子,坐在一个工作台前敲敲打打,沉静在自己的完美世界。
对于这个词汇最好的诠释就是老罗的那句:“我不为输赢,我只是认真”。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
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周礼》曾说:“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聚焦于事物是第一步,是成为好的设计师的必要条件。
成为知者并创物是第二步,是成为好的设计师的充分条件。
好的设计师应该是哲匠,既包含了匠人精神,也应具有哲人气质,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地漏,一个很细微的卫生器具,承担着排放地面积水以及阻断废气窜入室内空间的作用。
规范中对地漏的选用只有寥寥的几句:1、应优先采用具有防涸功能的地漏;2、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3、严禁采用钟罩(扣碗)式地漏。
论“工匠精神”徐耀强2017年05月25日09:52 来源:红旗文稿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在新的时代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须深入把握其基本内涵、当代价值与培育途径。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其一,敬业。
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 。
“执事敬”,是指行事要严肃认真不怠慢;“事思敬",是指临事要专心致志不懈怠;“修己以敬”,是指加强自身修养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
宋代大思想家朱熹将敬业解释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其二,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
所谓精益求精,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能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
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靠的就是制表匠们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的精益精神。
其三,专注。
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
从中外实践经验来看,工匠精神都意味着一种执着,即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
德国除了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奔驰、宝马、奥迪、西门子等知名品牌之外,还有数以千计普通消费者没有听说过的中小企业,它们大部分“术业有专攻”,一旦选定行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在一个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在各自领域成为“领头羊”。
工匠精神融入建筑施工课程的意义及途径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们在工作中具备的一种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精神状态,是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的体现。
在建筑施工行业,工匠精神的融入对于提高施工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将工匠精神融入建筑施工课程,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也是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 提高施工质量工匠精神注重精益求精,对细节把控和质量要求严格。
将工匠精神融入建筑施工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敏感性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从而在未来的施工实践中,能够更加注重细节,做到精益求精,提高施工质量。
这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提升整体工程质量水平。
2. 促进工程安全工匠精神强调安全生产和责任意识,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细节和风险管理。
将工匠精神融入建筑施工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时刻警惕安全风险,做到各个环节都安全可控,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
3. 传承传统工艺工匠精神强调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注重技能的传授和技术的提高。
将工匠精神融入建筑施工课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传统工艺和技能,了解传统工艺的价值和意义。
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4. 塑造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强调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注重对工作的热爱和专业精神。
将工匠精神融入建筑施工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培养他们对建筑行业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使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担当起责任,做出更加卓越的成绩。
1. 设立工匠精神课程在建筑施工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加入工匠精神相关内容的课程,如《工匠精神引导与实践》、《传统工艺与创新应用》等,通过教学形式的设计和教材的选择,引导学生了解和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要求,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 强化实践教学在建筑施工课程中,要注重实践教学的环节,通过实地考察、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培养他们对施工工艺和细节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施工技能。
建筑工程施工人才培养方案在说到建筑工程施工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大家可能会想,这听起来有点沉重。
不过,别担心,我会尽量让它变得轻松有趣。
建筑工程可不是简单地叠积木,大家想象一下,那可是要在地基上筑起高楼大厦,背后可是有着不少的故事和汗水。
就拿我们现在说的培养方案来说吧,听起来就像是学校的课程表,其实它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工匠精神和知识传承。
在这个行业里,首先得明白,咱们培养的人才,不光是会用工具的人。
你想啊,光会搬砖不够,还得会设计、会管理、会沟通,甚至还得会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毕竟,工地上可不是电影拍摄现场,没那么多特效,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事故”。
培养方案里得明确这些内容,让学生们从头到尾都能扎实地学到知识。
听说现在的学生都爱玩手机,但如果能把这种热情转移到学习上,那真是太棒了。
现在的建筑工程也跟以前不一样。
你看看,现在什么3D打印、BIM技术,这些新鲜玩意儿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像是从科幻电影里走出来的一样。
培养方案里肯定得把这些新技术纳入进去,别让未来的工程师们变成了“古董”。
我就想到了以前那些师傅们,手艺可好了,简直是鬼斧神工。
但如果他们能掌握这些现代技术,哇,那简直就是如虎添翼。
光有技术还不够,得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建筑工程可不是一个人在那儿孤军奋战,团队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缺了哪个零件都运转不起来。
想象一下,工人们在工地上一起干活,偶尔开开玩笑,拉拉家常,这样的氛围能让大家更团结,工作效率也能提高。
咱们的培养方案得注重这一点,让学生们懂得什么是团结合作,懂得在一起干活的乐趣。
培养方案里也得有实习环节。
你想啊,光在课堂上听讲,没见过真刀真枪的工地,怎么能学到真本事呢?实习就像是“练兵”,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
让他们亲自上手,去体验那种搬砖、钉钉子的感觉,才能真正懂得“苦”的意义。
别小看这点,真的是让他们从“书本”走向“生活”的一大步。
当然了,安全教育也得摆上台面。
工地上可不是随便闹腾的地方,安全意识得深入每个学员的心里。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代码(一)专业名称:建筑室内设计(二)专业代码:540104二、入学要求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修业年限全日制3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通过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办法,在2-6年内完成学业。
四、职业面向五、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图绘等素质,掌握室内装饰施工图绘制和设计、室内效果图绘制和设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等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1.素质(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233·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室内设计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1)具备基本的安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2)具备基本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3)具备基本的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4)具备基本的基本音乐和美术鉴赏知识;(5)具备室内设计工程施工装饰材料性能、价格,用途、工艺等专业知识;(6)具备熟悉各类室内设计、会展设计工程施工的整个流程;(7)具备室内艺术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8)具备室内装饰工程的制图和效果图表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