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表在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应用及展望_邓竹青
- 格式:pdf
- 大小:176.18 KB
- 文档页数:3
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进展摘要: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
其发病率女性为3.3%~32.6%,男性为0.7%~16.1%。
偏头痛给患者的生活、学习及工作造成恶劣影响。
目前西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为药物止痛,该法虽然在即刻缓解疼痛方面优势明显,但是基于偏头痛周期性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药物的依赖性和成瘾性问题以及长期反复使用止痛药所产生的毒副作用又成为另一困扰人的难题。
故而,寻求安全有效的防治偏头痛的药物和方法是当前学者研究的新动向。
笔者总结近几年来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进展,以便为治疗和研究本病提供完善的方法与资料。
查阅相关文献,从毫针针刺、电针治疗、穴位注射、刺络放血、头皮针、耳穴、及火针疗、穴位埋线法等8个方面,对偏头痛的有效治疗措施进行汇总。
针灸本着“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的原则,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偏头痛;针刺;临床试验;研究进展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临床症状以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为特点,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为特点,本病易于复发,迁延难愈,令患者苦不堪言。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或解除患者的疼痛症状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
在中国,针刺治疗偏头痛源远流长,《黄帝内经·灵枢》就记载有列缺穴可以治疗偏头痛。
近年来,对于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和实验报道可谓层出不穷,临床研究证实,针刺疗法可通过镇痛、抗炎、调节血管舒缩、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微量元素生成以及调节内分泌等方面[1]起到改善和缓解偏头痛症状的作用。
本文即对近几年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概况进行简要综述。
1.毫针单纯毫针刺激是针刺治疗偏头痛最为常见的临床治疗方式,偏头痛的发病部位多在胆经循行路线上,《吴鞠通医案》中就曾提到:“今日偏头痛甚,且清少阳之络。
”尤其易发于太阳穴附近,故针刺治疗本病时,医家多以此立论,主穴取少阳经穴,辨证配穴,多取得较好疗效。
林海波等[2]观察针刺治疗59例偏头痛患者,发现针刺少阳经特定穴角孙、外关、阳陵泉、丘墟对偏头痛的治疗具有相对特异性,疗效优于非经非穴组,能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速度,缓解临床症状。
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自愿原则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止痛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显效34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76.31%;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偏头痛的临床治疗上,针刺治疗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适合偏头痛患者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偏头痛是当前临床病例中常见的疾病,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体的血管舒缩功能出现障碍所导致,从而导致头部发作性疼痛。
发病的主要群体常见于青年人,发病时会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视觉紊乱等临床症状。
由于该病是临床常见病,不仅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
所以近年来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课题。
为进一步提高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本院专门选取了经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取得满意的结果。
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7~58岁,平均(31.57±8.26)岁;病程1个月~9年;所有患者在就诊时均出现偏头痛临床症状,经临床诊断后确诊为偏头痛;采用患者自愿治疗原则将7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
观察组:年龄18~56岁,平均(30.27±7.96)岁,平均病程(3.17±0.67)年;对照组:年龄19~58岁,平均(31.17±8.25)岁,平均病程(3.36±1.21)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头痛治疗方式进行治疗,选用常规的偏头痛止痛药物,麦角胺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进行治疗。
针刺治疗偏头痛35例临床观察林坚;郑华【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进行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证候疗效评分,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各项证候疗效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其中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疗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疗效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8(027)022【总页数】3页(P98-99,102)【关键词】偏头痛;针刺;卡马西平【作者】林坚;郑华【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9;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4.9偏头痛属于血管性头痛疾病,头痛呈单侧搏动性,且周期性发作,发作时先兆症状为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后出现一侧头部跳痛,且会逐渐加剧,直至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1]。
在偏头痛发作时可伴有神经或精神功能障碍,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此疾病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笔者近年来对经过治疗的偏头痛患者进行了对照性实验,目的在于研究针刺疗法对偏头痛患者的临床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治疗的7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
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4.3±4.9)岁;病程0.2~1.5年,平均病程(0.80±0.11)年。
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进展及思考侯春光;杨涛【摘要】偏头痛是一种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所致的疾患,针刺作为非药物疗法治疗偏头痛历史悠久,方法多样.本文从毫针治疗、电针治疗、放血疗法、头针疗法及其他疗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系统回顾了近5年来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相关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分析,针刺疗法具备操作简单、费用低、副作用少等优势,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对此提出展望.【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6(035)001【总页数】2页(P84-85)【关键词】偏头痛;针刺治疗;临床研究进展【作者】侯春光;杨涛【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一科天津 300120;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心内科天津 300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偏头痛是一种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所致的疾患,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特点。
针刺作为非药物疗法治疗偏头痛历史悠久,方法多样﹑安全,可有效缓解症状。
笔者总结了近5年来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概况,现综述如下。
古代针刺偏头痛的辨治思路多将三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以及脏腑辨证相兼使用,如在《银海精微》等著作中,认为偏头痛“在右属痰属热,在左风及血虚,主张随证治之”。
经络辨治中,主要责之少阳经病。
现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一般思路是从经脉辨证入手,以病位定经脉。
也主从少阳经入手调理枢机。
高瑞海[1]局部取穴头维﹑太阳﹑头临泣等,远端取穴外关﹑阳陵泉等,针刺得气后接电针留针30分钟,痊愈158例,有效94例,结论针刺治疗血管性偏头痛具有见效快﹑疗效持久﹑不易复发等优点。
林海波等[2]观察针刺治疗59例偏头痛患者,发现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的治疗具有相对特异性,疗效优于非经非穴组,能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速度,改善临床症状。
刘艳霞[3]针刺病侧太阳﹑风池﹑头维穴联合氟桂利嗪联合偏头痛。
治疗有效率可达79.6%。
李建武等[4]则单侧发病取患侧太阳﹑风池﹑头维﹑率谷﹑足临泣﹑足三里,双侧发病则取双侧穴位,48例中。
针刺对无先兆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的临床试验及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其病理机制可能与神经兴奋性调节异常有关。
现有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针刺作为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在治疗偏头痛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目前有关针刺对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的严格随机对照研究较为有限,且其作用机制还需深入探讨。
因此,本研究拟开展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探讨针刺对无先兆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的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目的:1. 探讨针刺治疗在无先兆偏头痛预防性治疗中的疗效。
2. 探究针刺治疗对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3. 分析针刺治疗在无先兆偏头痛预防性治疗中的安全性。
研究方法:1. 研究设计为随机对照试验,共招募100例患者。
2. 患者将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将接受针刺治疗,对照组将接受假针刺治疗。
3. 针刺治疗方案:选择“风池”、“太冲”等相关穴位。
4. 诊断标准:根据国际头痛协会关于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5.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头痛频次、头痛强度、疼痛特征、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等,同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6.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探讨针刺对无先兆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的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
三、研究意义及计划无先兆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治疗难度较大,现有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针刺作为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探讨针刺治疗在无先兆偏头痛预防性治疗中的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
同时,该研究可提供针刺治疗在无先兆偏头痛预防性治疗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为针刺治疗的推广和进一步开展针刺治疗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本次研究计划于2021年开始,共计36个月,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准备阶段:确定研究方案和指标,取得相关批准和资质,组建研究小组。
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与展望蒋萃,方莉,邓竹青,赵凌,李瑛,梁繁荣(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成都610075)摘要:目的:偏头痛是慢性周期性疾病,对于其治疗包括急性期与预防性治疗。
文章旨在总结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现状,并对针刺研究其治疗机理的方向作以思考。
方法:以预防性药物、不同针刺以及自身前后为对照,检索了近5年来国内外期刊发表的关于针灸预防性治疗偏头痛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文献。
结果:国内外研究的基点与侧重点不同,国外研究存在对于针刺效应的怀疑,而国内的随机对照文献质量普遍偏低。
结论:规范临床设计,并提出将脑成像技术与针刺疗程相结合以探讨其针刺机理,更符合针灸临床治疗特点。
关键词:针刺;预防性;偏头痛;随机对照;脑成像技术中图分类号:R74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1)06-1246-02Clinical Research and Prospect about Prophylactic Treatment in Migraine with AcupunctureJIANG Cui ,FANG Li ,DEN Zhu-qing ,ZHAO Ling ,LI Ying ,LIANG Fan-rong(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Chengdu 610075,Sichu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Migraine is a chronic and periodic disease ,while its treatment including acute stage and preventive treat-ment.This article aims at summarizing the clinical status about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migraine with acupuncture and ponders thedirection about acupuncture mechanism's direction.Methods :Searching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s about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past 5years ,which takes the preventive medicine ,the different acupuncture and own a-round as the comparisons.Results :The focuses and bas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s are different ,overseas researches hold suspicion on the acupuncture effect and the quality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literatures at home is low.Conclusion :Standardi-zing clinical design and proposing that make brain imaging technology combine with acupuncture treatmen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which Conforms to acupunctur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Key words :acupuncture ;prophylaxis ;migraine ;randomized controlled ;brain imaging 收稿日期:2010-09-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2835);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30930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90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6CB504501)作者简介:蒋萃(1984-),女,四川遂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穴效应特异性。
针刺治疗偏头痛60例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针对在临床中行针刺治疗法来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方法:随机择取我院于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就诊的患有偏头痛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其分成实验组以及参照组两组,对实验组行以针刺治疗法,对参照组则行以常规性的药物治疗法,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实验组的总体有效概率为95.00%,参照组则为71.67%,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结论:在临床中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行以针刺法,具有非常理想的效果,因此值得进行推广以及更加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针刺法;偏头痛;临床观察在临床医学当中偏头痛属于是反复性、良性神经功能方面的障碍性疾病,它是由于人体当中神经或血管出现功能障碍造成的头部疼痛。
临床中借助西医治疗只能缓解或者控制患者的病情,很难根治[1]。
最近这几年以来,针刺疗法成为了很多医师选择的治疗偏头痛的方式,本文将就此展开探究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择取我院于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就诊的患有偏头痛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包括62名男性患者以及58名女性患者,年龄都在20岁到60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1.54±2.53)岁,患病时间都在4个月到12个月之间。
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其分成实验组以及参照组两组,每组60例,且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均不具备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对实验组行以针刺治疗法,主要选取穴位为风穴、完骨穴、太阳穴、曲鬓穴以及百会穴等,其中风池穴以及完骨穴作为一组、太阳穴以及曲鬓穴为一组,分别连接电针,使用连续波,同时留针30分钟左右;另外,对患者存在头痛感同侧部位的外关穴以及阳陵泉穴等展开直刺治疗法,同时展开后续性治疗,行针3分钟之后,留针25分钟。
对参照组则行以常规性的药物治疗法,使用药物是常规性偏头痛缓解疼痛感的药物,包括麦角胺制剂以及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等来完成治疗,每天饭后服用。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20 V ol.(12) No.29-78-针灸疗法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及对自主神经功能的 影响分析Efficacy of acupuncture therapy on migraine and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林秀莉(东兴市人民医院,广西 东兴,538100)中图分类号:R2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20)29-0078-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2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偏头痛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组均为3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开展正天丸给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开展针灸疗法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自主神经功能及偏头痛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比较。
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各组潜伏期均显著缩短,波幅显著提高(P <0.05),研究组患者潜伏期显著短于对照组,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 ,NRS )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研究组患者NR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针灸疗法在偏头痛治疗方面的效果确切,同时在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偏头痛症状方面的效果突出。
【关键词】偏头痛;针灸疗法;疗效;自主神经功能【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migraine and its influence on patients’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Methods: 62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31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took Zhengtian Wan (正天丸), and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acupuncture therapy interventions. Results: The total efficiency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incubation period in both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and the amplitud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0.05). The incubation period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amplitud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fter treatment, NRS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0.05), and NRS score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on migraine showed a definite effect, and was also effective in improving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and migraine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Keywords 】Migraine; Acupuncture therapy; Clinical effects;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0.29.028偏头痛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头痛类型,诊疗中以中青年人群多见,本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饮食习惯等,属神经血管性病变,近年来偏头痛的发病率呈现一定的升高趋势,其中因女性内分泌系统病变的高发,诊疗中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1-2],男女比率约为1∶3[3]。
针刺治疗偏头疼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疼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偏头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予以对照组40例患者常规西醫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为92.86%,对照组为71.43%,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x2=4.386,P<0.05)。
结论利用中医针刺治疗方式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调节患者的脑血流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标签:中医针刺;偏头痛;临床疗效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出现的原因同内分泌异常、代谢紊乱、饮食习惯、精神波动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在临床上,偏头痛患者会出现搏动样头痛、恶心、呕吐和偏侧头痛等临床症状,该临床症状会因周边环境的变化出现改变,适当的休息能够显著缓解临床症状。
相关研究表明,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促进偏头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1]。
本次研究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部分患者展开中医针刺治疗,对比常规西医疗法与中医针刺疗法在偏头痛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偏头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偏头痛,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排除存在精神疾病病史、认知障碍和沟通障碍的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男12例,女28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38.7±6.6)岁,其中特殊类型偏头痛患者5例,典型偏头痛患者14例,普通偏头痛患者21例;观察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9.1±6.4)岁,其中特殊性偏头痛患者7例,典型偏头痛患者15例,普通型偏头痛患者18例。
[18]赵玲,魏海峰,张丽,等.中医痰浊血瘀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8):680-683.[19]蒋为民,唐蜀华,赖仁胜,等.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医辨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38-41.[20]梁晋普,杨惠民,盛彤,等.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痰瘀证患者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7):633-635.[21]宋剑南,刘军莲,房祥忠,等.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痰瘀证候患者血浆蛋白质差异表达谱与脏腑功能的关系[J].中西医收稿日期:2011-01-23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6CB504501);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30772835,30930112,30901900);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课题(08Zb080)作者简介:邓竹青(1986-),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通讯作者:李瑛,E-mail:jialee@mail.sc.cninfo.net。
结合学报,2008,12(6):1233-1237.[22]刘卫华,张琪,颜贤忠,等.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痰瘀演变的代谢组学研究[J].中医杂志,2008,49(8):738-741.[23]陈家旭,陈青红,徐洪雁,等.肝郁症候宏观辨证标准的文献计量学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4):1-4.[24]Laakso M.Lipid disorders in type2diabetes[J].Endocrinol Nutr,2009,56(4):43-45.[25]Brouwers MC,de Graaf J,van Greevenbroek MM,et al.Novel drugs in familial combined hyperlipidemia:lessons from type2diabetesmellitus[J].Curr Opin Lipidol,2010(8):25.[26]贾永森,司富春.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优势[J].河南中医,2008,28(1):9-10.[27]王学文,贾钰华.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8,17(21):1377-1379.[28]丁海拔,盛梅笑.从组学探讨中医证候本质的研究概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4):502-504.[29]崔轶凡,王庆国.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对中医药研究的意义及建模方法新思路[J].天津中医药,2009,26(6):446-448.量表在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应用及展望邓竹青,赵凌,周思远,李瑛(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成都610075)摘要:通过计算机检索了近10年国外期刊发表的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从评价偏头痛生活质量的普通量表,头痛影响及残疾量表,疼痛度量量表等方面归纳总结了量表评测方法在偏头痛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现状,为国内同类临床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偏头痛;随机对照试验;量表;临床研究设计中图分类号:R7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1)09-1907-03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Scales on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Acupuncture for MigraineDENG Zhu-qing,ZHAO Ling,ZHOU Si-yuan,LI Ying(Acupuncture&Tuina College,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Chengdu610075,Sichuan,China)Abstract:The standardized scales have been gradually widely used in the acupuncture research.This article dwells on analy-zing the application of scales on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acupuncture for migraine carried in overseas countries.The scales used in oversea studies base on the evaluation of headache impact with combination of health-survey and emotions assess-ment,which could be taken as reference for domestic researches.Key words:migraine,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scales,study design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疾患,以反复发作的、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特征,一般持续4 72h,常伴恶心、呕吐、畏声、畏光等症状。
针灸治疗偏头痛历史悠久,疗效可靠,世界卫生组织也已将“偏头痛”作为优势病种之一列入针灸治疗的推荐病谱。
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优势不仅在于能有效避免止痛药物的副作用如嗜睡、头晕,胃肠道不适等,更重要的是它的全身系统调节作用。
近年来,国外学者就针刺治疗偏头痛开展了多个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RCT),但对于针刺疗效的评价不尽一致。
国外开展的针刺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研究设计严谨,客观,从方法学角度,有很多值得国内同类研究借鉴的长处。
作为重要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量表评定具有客观性、可比性和数量化特点,其运用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评价的质量。
本文试通过分析近10年量表在国外针刺治疗偏头痛随机对照研究的应用现状,以希对今后国内同类痛症研究试验的开展有所启发。
1文献纳入检索通过计算机检索进行。
以针刺、偏头痛和随机对照研究为检索词,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09年第2期),MEDLINE(2000-2010),PubMed(2000-2010),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服务系统(FMJS)等英文数据库,预计检索目标为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
逐篇全文筛选,共纳入有量表评价报道的针刺治疗偏头痛的RCT文献共16篇(包括正在研究中),其中国内报道有3篇,排除20篇。
2量表在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运用现状2.1评价偏头痛生活质量的普通量表偏头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生产力,对于偏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生命质量普适性测定量表包括简明量表36(SF-36),简明量表20(SF-20)及简明量表12(SF-12)。
近20年来,这一代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综合性指标已经广泛用来评估临床疗效、人群健康水平以及卫生经济学效用分析。
其中以36条目简明量表最为广泛运用,该表主要由8个维度组成: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情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以及精神健康(MH)。
前4个维度为生理健康评价,后4个维度为心理健康评价。
2002年David等人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开展的关于针刺预防性治疗以偏头痛为主的慢性头痛RCT研究中,将401例头痛患者随机分配入组到针刺加常规西药组和西药组,针刺组的患者在3个月内共接受12次针灸治疗,入组12个月后随访,结果提示针刺组头痛患者生命质量得分偏高,其中生理职能,精力,一年内的健康变化3个领域得分与对照常规西药组存在统计学差异。
该研究表明针刺作为相对经济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偏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1]。
2.2评价头痛影响及残疾量表头痛影响测验(HIT)和偏头痛负担评估量表(MIDAS)为临床上常用的评价头痛影响及残疾量表。
HIT共六个问题,涉及头痛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中的影响。
得分越高,头痛影响生活越大。
Jorge Vas等开展的针刺治疗偏头痛的实效性RCT,将患者随机入组到真针刺组,假针刺组和药物组,疗效指标之一量表选用了HIT,Gold-berg焦虑及抑郁量表和SF-12[2]。
偏头痛负担评估量表(MIDAS)共有5个负担问题,主要关注在三个领域因偏头痛发作所受影响的时间:学习或工作,家务劳动,休闲活动。
意大利Facco等开展的一项前瞻性针刺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的RCT研究,将纳入的1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配到①传统针灸组(辨证取穴)+利扎曲普坦;②假针刺组(穴位选取与第一组相同)+利扎曲普坦;③假针刺组(标准化取穴)+利扎曲普坦;④药物利扎曲普坦组。
MIDAS指数(MI)显示治疗前后4组组内比较均具有差异。
第1组MI得分在入组后第3个月,第6个月随访与假针刺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MI得分下降较第2、3组更稳定。
该研究证明了真针刺组与假针刺组具有临床差异[3]。
2.3疼痛度量量表疼痛是一种复杂、主观的感受,疼痛度量量表是一种较为简单、辅助对头痛评估的方法。
常用的度量量表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强度等级(4-Point Scale),口头叙述法(VRS),数字分级法(NRS)等。
其中VAS具有简单、易行,相对客观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评估。
2.4德国DGSS疼痛问卷德国DGSS疼痛问卷是由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德国分会(DGSS)制定的,在德国开展的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Acupuncture randomized trials,ART)中,DGSS疼痛问卷被广泛用于慢性疼痛的疗效评价中,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下腰痛等试验。
其主要包括了以下4个量表:①疼痛功能障碍指数(PDI),共有7个条目:如家庭活动,娱乐,社会活动,工作,性生活,自理等。
得分越高表明疼痛越影响日常生活。
能够初步区别疼痛的轻重程度;②SES量表(Pain Experience Scale)用于评估疼痛对情绪的影响;③ADS量表(Allgemeine Depressions Skala)一般抑郁量表;④36-条目健康调查简表(SF-36)[4]。
为了与同期开展的另外两个试验慢性下腰痛和骨性关节炎比较,德国开展的RCT研究中未选择偏头痛特异性量表[5-6]。
Streng等选用风池、丘墟、百会、外关、太冲等,配合随症加减,3个月内共治疗8 15次,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100 200mg/d),治疗后3个月随访,在PDI 指数上针刺组与美托洛尔组具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