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第十三章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标记免疫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863.00 KB
- 文档页数:29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联合免疫层析用于快速检测NT-proBNP 孙宏浩;梁玉芬;赵晓双;黄玲;廖天作【期刊名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7)002【摘要】为提高常规免疫层析技术的检测灵敏度,引入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以荧光微球作为标记物,建立了一种新型快速定量检测NT-proBNP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试剂盒在0.02~30 μg·L-1范围能对NT-proBNP实现快速检测.在全血检测中,新型试纸条所测NT-proBNP 浓度与雷度快速免疫分析仪定量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新型免疫层析试纸条大大提高了快速检测的准确性,可广泛用于床旁检验(POCTs)等临床诊断阶段.%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of conventional immunochromatography,a novel rapid and quantitative assay for NT-proBNP was established by introducing biotin-streptavidin system and using fluorescent microspheres as a mark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w kit could detect NT-proBNP rapidly in the range of 0.02~30 μg·L -1.In whole blood test,the NT-proBNP concentration measured by the new test strip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results of the RadioMeter AQT90 FLEX analyzer.The new 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 strip greatly improved the accuracy of rapid test,and may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diagnosis such as bedsidetest(POCTs).【总页数】5页(P6-9,15)【作者】孙宏浩;梁玉芬;赵晓双;黄玲;廖天作【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湖北省工业发酵协同创新中心,发酵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8;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湖北省工业发酵协同创新中心,发酵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8;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基础部,抚州344000;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湖北省工业发酵协同创新中心,发酵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8;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基础部,抚州344000;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湖北省工业发酵协同创新中心,发酵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TB383.1【相关文献】1.实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用于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化抗体的层层组装研究[J], 裴仁军;崔小强;杨秀荣;汪尔康2.免疫层析法用于HCG快速检测的研究 [J], 李晨旭;尹晓光3.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西药应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血浆NT-proBNP的影响 [J], 曹彬;毕建杰4.构建下转换荧光-适配体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 [J], 王邹璐琪;李立煌;李丹阳;艾超超;任磊;孙本强5.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应用于感染性肠道疾病病原的快速检测 [J], 宾羽琳;陈艳;邱灿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素-链亲和素
1 简介
生物素-链亲和素是一种用于分离和纯化特定蛋白质的技术。
生物素是一种维生素,链亲和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它们可以相互结合形成生物素-链亲和素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可以用于特异性地捕获具有生物素结合蛋白(如亲和标签)的蛋白质。
2 生物素
生物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也称为维生素H。
它是许多酶类的辅助因子,参与多种代谢反应。
生物素可以通过食物摄入或肠道内微生物的合成获得。
生物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包括促进葡萄糖、脂肪和氨基酸的代谢,以及DNA复制和表达的调节。
3 链亲和素
链亲和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它是由生物素和亲和基团(如imidazol)组成的。
链亲和素可以与生物素结合,形成生物素-链亲和素复合物。
链亲和素的亲和性可以通过改变亲和基团的结构来调节。
链亲和素可用于纯化和检测蛋白质,特别是那些具有生物素标签的蛋白质。
4 生物素-链亲和素的应用
生物素-链亲和素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技术。
利用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将生物素-链亲和素复合物结合到具有生物素标签的蛋白质上,将目标蛋白质高效地分离和纯化出来。
此外,生物素-链亲和素还可用于检测和定量具有生物素标签的蛋白质。
5 结语
生物素-链亲和素技术是一种基于生物素标签的蛋白质纯化和检测方法。
通过利用生物素和链亲和素相互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以高效地分离和纯化具有生物素标签的蛋白质。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和工业领域。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作为荧光标记一、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的定义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是一种用于标记生物分子的荧光标记物。
它是由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组成的复合物。
生物素是一种维生素B7,也称作维生素H,它与链霉亲和素的结合具有较高的亲和力。
链霉亲和素则是一种可以与生物素结合并发出荧光的物质。
将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与所需标记的生物分子结合后,可以利用链霉亲和素的荧光发射信号来对生物分子进行检测和观察。
二、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的制备生物素-链霉亲和素通常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进行制备。
首先需要合成生物素分子和链霉亲和素分子,然后将两者进行反应结合,得到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复合物。
制备好的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可以在实验室中用于各种生物标记的研究工作。
三、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的特性1. 高亲和力: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之间的结合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能够稳定地结合在一起,确保标记物在实验过程中不会轻易分离。
2. 显著荧光特性: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复合物具有明显的荧光特性,可以在适当的荧光激发条件下发出强烈的荧光信号,便于实验者进行观察和测量。
3. 稳定性: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复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在实验室中长时间保存和使用。
四、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1. 蛋白质标记: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可以用于标记目标蛋白质,通过观察蛋白质的荧光信号,可以研究蛋白质在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等信息。
2. 细胞标记: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可以用于标记细胞膜表面的生物分子,有助于研究细胞相互作用和信号传导等生物学过程。
3. 分子探针: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作为一种标记物,可以用于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结构等相关信息。
4. 荧光显微镜: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标记的细胞和分子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进一步拓展了荧光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五、结语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作为一种荧光标记物,在生物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具有高亲和力、显著的荧光特性和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在生物标记的实验中提供可靠的信号和结果。
生物素对生物素-链霉亲合素免疫分析系统干扰的研究进展冯珍如【摘要】外源性生物素对生物素-链霉亲合素免疫分析系统的干扰现象,近几年广受关注.使用该系统方法进行检测的常规项目,如激素、心肌标志物和肿瘤标志物,可受到生物素不同程度的干扰,导致结果异常,甚至造成疾病的误诊或误治.该文对生物素的应用及其干扰生物素-链霉亲合素免疫分析系统的情况进行概述,并分析消除干扰的对策.【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9(037)001【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生物素;生物素-链霉亲合素系统;干扰【作者】冯珍如【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临床免疫学方法以其灵敏、特异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标志物的检测。
但是,各种影响因素干扰这些方法的检测,如标本、患者的临床状况、自身抗体、异嗜性抗体、生物素(biotin)等,造成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
近几年陆续有相关研究报道,外源性生物素对生物素-链霉亲合素免疫分析系统产生干扰。
现就生物素对生物素-链霉亲合素免疫分析系统干扰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1 生物素的来源和应用1.1 来源生物素又称维生素H或维生素B7,是一种含硫水溶性维生素,广泛分布于动物及植物组织,也可人工合成。
生物素是一种维持人体自然生长、发育和人体机能健康必要的营养素[1]。
1.2 应用1.2.1 应用于人体保健和疾病治疗生物素具有多种功效,广泛应用于头发、指甲和皮肤保养,控制体重,孕期保健等[2-4];作为治疗性药物,在临床应用于遗传性疾病、多发性生物素辅酶酵素缺乏症、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甲状腺功能亢进、2型糖尿病、维生素D中毒等[5-7]。
1.2.2 应用于临床免疫学检测方法生物素因其为羧基转化酶的一种辅酶,故又称为辅酶R(coenzyme R),其羧基经化学修饰后带有活性基团而成为活化生物素,能与抗原、抗体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及酶等示踪物结合。
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记杨林;罗富里;李赟;文君;徐洋【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6(020)010【摘要】背景:目前尚缺乏高效、无创的方式将干细胞植入靶器官,探索引导干细胞到达靶器官或组织的途径以及提高干细胞归巢效率是现今干细胞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目的: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反应体系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细胞表面化学修饰方法,并评价此方法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的效率及其对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得到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以磺化生物素-N-羟基琥珀酰亚胺、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将黏附分子配体唾液酸化的路易斯抗原装备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通过荧光显微镜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的效率,锥虫蓝染色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活性,CCK-8比色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功能;成脂、成骨诱导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分化功能。
结果与结论:(1)全骨髓培养法培养2周,可得到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表达CD90,CD29,不表达CD34和CD45。
(2)以生物素及链霉亲和素成功将黏附分子配体唾液酸Lewis X(Sle X)装备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且对细胞活性、增殖、分化功能影响不大。
(3)运用这种方法对细胞进行表型修饰,操作技术简单,修改效率可达88%,有望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率,未来会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页数】7页(P1382-1388)【作者】杨林;罗富里;李赟;文君;徐洋【作者单位】[1]江西省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江西省肾脏病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南昌市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江西省南昌市330000;[3]南昌大学医学院,江西省南昌市3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相关文献】1.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放大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猪肉中莱克多巴胺残留 [J], 高翔;张燕;樊明涛2.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记 [J], 杨林;罗富里;李赟;文君;徐洋3.应用生物素标记与蛋白质组学方法分离鉴定弓形虫表面蛋白和分泌蛋白 [J], 刘媛;薛峰;黄敏君;甘绍伯;谷俊朝4.不同生物素检测系统在核酸分子杂交检测中的应用——Ⅲ 链霉亲和素-碱性磷酸酶标记生物素检测系统 [J], 刘钟瑸;杨秋霞;王丽群;赵玉莹;康洋;杨贵贞5.利用T_4RNA连接酶在单链DNA/RNA的5'末端进行荧光、同位素以及生物素标记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十三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一、A11、下列有关直接法荧光抗体试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简单易行,特异性好B、敏感性较间接法差C、可对抗原或抗体进行检测D、检测一种抗原需要制备一种荧光抗体E、只能检测抗原2、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细胞上CD4抗原,荧光素应标记在()。
A、CD4抗原上B、CD4单克隆抗体上C、固相载体上D、抗人Ig抗体上E、某种动物红细胞上3、最先被用作标记免疫技术的标记物是()。
A、荧光素B、放射性核素C、酶D、激素E、生物素-亲和素4、下列不符合荧光免疫技术直接法的描述是()。
A、荧光抗体直接加于标本上B、常用于抗核抗体的检测C、每检查一种抗原需制备特异的荧光抗体D、灵敏度偏低E、特异性高,非特异荧光染色因素少5、为了保证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的准确性,排除某些非特异性染色,必须在初次实验时进行对照试验。
下列选项中不必要的是()。
A、自身对照B、吸收试验C、阴性对照D、阳性对照E、补体对照6、关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细胞抗原性物质能准确、敏感地进行检测和定位B、在细胞学中主要用于菌种鉴定和抗原结构的研究C、检测人体大多数寄生虫,且具有特异性高和敏感性好等优点D、确定肿瘤的组织学发生,进行肿瘤的转移性和特异性的鉴别E、应用免疫荧光抗体直接法可以检出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中的自身抗体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065986】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直接免疫荧光法是用单克隆抗体检测T细胞表面抗原的方法。
用已知特异性抗体与荧光素结合,制成荧光特异性抗体,直接与细胞或组织中相应抗原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即可见抗原存在部位呈现特异性荧光。
【答疑编号100065984】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直接免疫荧光法是用单克隆抗体检测T细胞表面抗原的方法。
用已知特异性抗体与荧光素结合,制成荧光特异性抗体,直接与细胞或组织中相应抗原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即可见抗原存在部位呈现特异性荧光。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免疫学法测定地高辛直接包被方法的研
究
冯涛;林其燧
【期刊名称】《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
【年(卷),期】1997(009)004
【摘要】笔者曾经成功地应用德国BoehringerManheim公司生产的现成的链霉亲和素包被管建立了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免疫学潮测定地高辛的反应模型。
本文用国产的链霉亲和素自行包被,采用的是一种直接包被方法,即将链霉亲和素溶于去离子水,冰箱过液包被24h,并应用到地高辛的临床检测中,其灵敏度为0.0781μg/L,最低检测限为0.1952μg/L,测定三份低、中、高浓度血清标本,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8.7%
【总页数】5页(P1-5)
【作者】冯涛;林其燧
【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6
【相关文献】
1.地高辛的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免疫法测定方法的建立 [J], 冯涛;林其燧
2.生物样品中生物素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两种包被方法的比较研究 [J], 杨红
3.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免疫学测定地高辛的研究 [J], 冯涛
4.生物素—链毒亲和素免疫学测定地高辛间接包被方法的研究 [J], 冯涛;林其燧
5.麻痹性贝类毒素GTX2,3间接与直接竞争酶免疫学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J], 罗辉武;向军俭;唐勇;杨红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