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农村的改革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
与35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中央历次对农村改革的部署相比较,《决定》关于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是全方位、大力度的,将再一次释放促进农村发展的红利。
深刻理解和领会这些重要论断的精神实质,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前提。
2013年底以来最受市场关注的涉农问题“土地制度改革”上,2014年一号文件中提出的有关政策细节更趋明确。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大平台、新亮点。
文件提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文件首次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2014年1月9日,山东省农村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业农村工作。
姜异康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战略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农业农村工作。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对看准的事情,大胆向前推进;对一时拿不准的事情,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后再推开。
【标准表述】[专家观点]农民通过农村土地的转让承包获得租金,就是因为转让了经营权;经营权就是收益,抵押经营权就是抵押土地的预期收益,即使抵押失败了,也只涉及抵押的农民与银行约定的3年或者5年经营权,不会改变集体所有制,这种探索是可行的。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一号文件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的重大问题归根到底都涉及农村土地。
如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涉及农业支持政策核心的提高补贴精准性问题,必须从农村承包地确地确权确股着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党国英“农业补贴要提高精准性,使补贴真正流向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
种粮大户要容易认定、方便操作,就必须加快农村承包地产权明晰。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农村改革方面的全面解读农村改革是我国启动改革开放的起点,仍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深化农村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一些长期以来议论较多但始终没有触及的改革有了明确提法,对一些过去虽有涉及但意见并不明确又事关重大的问题有了突破性、开创性的改革意见,在理论和政策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决定》以赋予农民更多权利和利益、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为主线,明确提出了“三个赋予”、“七个允许”、“四个鼓励”、“五个保障”、“六个推进”、“三个建立”、“六个完善健全”、“四个制度改革”、“五个城乡统筹”的农村改革任务和举措。
三个赋予是: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
七个允许是: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允许通过试点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四个鼓励是: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
五个保障是: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
六个推进是: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体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此后的历届三中全会都成为延续改革精神、积蓄发展能量的的重要节点。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改革开放的关键节点,党中央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征程。
在“要不要改”的问题上,从来都没有人怀疑,但在“敢不敢改”和“会不会改”的问题上,很多老百姓,包括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着一些疑虑。
为期4天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出台了一个重要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同时给出了时间表来回应这些疑虑:“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决定的推出,展现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大刀阔斧推进改革,以成功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实现中国梦的雄心壮志。
《决定》涉及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令各界人士感到兴奋。
作为一个在农业大街工作的基层干部,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亮点:亮点一: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决定》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与前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几次三中全会比较,有四个特点:一是主题全面。
这次会议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有所不同。
尽管前6次会议也都与改革有关,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改革。
这次则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
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主题,一方面是为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另一方面也是实践需要,当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二是主线清晰。
《决定》提出“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这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各个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
如第一个主线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就是说,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财税金融、宏观调控等经济领域的所有改革,都要围绕这个主线来展开和推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内容简读《决定》分16个部分: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三、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八、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九、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十一、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十二、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十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十四、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十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十六、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经济方面从农村再突破《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传递财税改革新信号《决定》提出,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
将推进增值税改革,调整消费税,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推进环境保护费改税。
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决定》提出,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决定》明确了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内容。
股票发行将推行注册制《决定》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允许民资办银行《决定》提出,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自贸区不断“扩容”《决定》提出,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
民生方面生育政策作出调整《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建立更加公平社会保障制度《决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 篇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 【面授】2015 年湖南常德省考笔试冲刺课程(4 月 7 日第二期 10 天 10 晚密训协议班开 课) 【网校】2015 年湖南省考密训课程,随时随地上课 手机也可以 无需请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3 年 11 月 12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 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 (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 最鲜明的特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 济体制、 政治体制、 文化体制、 社会体制、 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不断扩大开放, 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 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 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 信、制度自信。
(2)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 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 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 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农村的改革
上一篇/ 下一篇2013-11-25 18:50:07
字号大中小
查看( 2278 )/ 评论( 2 ) / 评分( 1 / 0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
日在北京胜利召开。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很多地方都对深化农村改革进行了阐述,并专题部署了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这些新部署新要求坚持和发展了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政策理念,回应了农民的期待、顺应了实践的需要,总结了实践的探索、凝聚了改革的共识,对一些事关“三农”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突破性、开创性的改革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农村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遵循,必将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决定》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内容特别强调保障农民权利,强调增强农村活力,强调促进城乡统筹,强调建立体制机制,鲜明地体现了深化农村改革的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推进落实。
当前重点要把握好八个方面的任务要求:一是在坚持、完善、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方面,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
二是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方面,要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扶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鼓励工商资本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是在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方面,要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四是在加强农村金融保险支持方面,要创新和完善农业农村抵押担保体系,引导合作社发展信用合作,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五是在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方面,要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六是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要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推进严重污染耕地修复,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七是在积极推进农业对外开放方面,要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强化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监测、研判、预警和调控。
八是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方面,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绩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