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水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华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5
科学(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第一章对环境的感觉第一节——第三节一、选择题1—10 DBDCD CACAA 11—20 DCACA CACDA二、填空、简答题21、外耳道鼓膜三块听小骨耳蜗位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22、冷热觉(温度觉)触觉痛觉痛觉23、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对热敏感的神经末梢比较丰富24、略25、味蕾(味觉感受器)舌唾液味觉细胞(味蕾)神经26、后部两侧根部尖部27、音调28、噪声29、(1)A、D、F、G (2)B、C、H (3)E30、防止声音反射,产生回声31、防止风吹到话筒上产生振动,发出声音32、因为小王的鼻黏膜受损,闻不到苹果、梨的香味了,而人的嗅觉和味觉是同时工作的,所以味觉也受到影响。
33、他的感觉是苹果与香蕉的混合味道。
因为人的嗅觉与味觉同时工作,且相互影响。
34、声音产生巨大的振动,张嘴捂耳都是为了防止损坏耳膜三、实验探究题35、有气流进出的感觉有脸盆振动的感觉。
因为喇叭发出的声波引起空气振动然后使脸盆振动。
36、(1)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2)由于瓶内空气柱的长短不同,空气振动频率不同,故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3)堵住不同笛孔,空气柱的长短不同,空气振动频率不同,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第一章对环境的感觉第四节——第五节一、选择题1—10 DABAC BDDCC 11—20 DCCDC BAABA二、填空、简答题21、35℃35℃50℃或20℃22、透过的色光反射的色光反射绿光23、折射虚像反射虚像24、反射反射漫漫镜面25、(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虚像26、CO OA 30℃48℃27、(1)改变(2)略28、折射虚像29、菠菜的叶是绿色的,根是黑色的;小白兔身上的毛是绿色的眼睛是黑色的30、(1)办法:用砂纸打磨黑板的发光部分(2)黑板经打磨粗糙后,镜面反射变为漫反射三、作图题31、略32、略四、实验探究题33、(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随着增大(3)将光从BO入射,观察反射光线是否沿OA射出,若反射光线与OA重合,说明光路可逆。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习题精选汽化和液化1.(2018•抚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冰瀑的形成B.露珠的形成C.白霜的形成D.铁块变铁水2.(2018•鄂尔多斯)某种浴室内的防雾镜内部装了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高于室温。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蒸气在镜面()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3.(2018•天门)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放热的是()A.早春,河面上的冰熔化了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C.秋天,树叶上的露珠出现了D.冬天,结冰的衣服变干了4.(2018•宁夏)下列关于厨房中发生的生活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烧水时,发现水温达不到100℃就沸腾了。
是因为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B.打开锅盖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取出存放在冰箱中的冰糕,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D.把食盐放进水里,一会儿水变成了盐水,这是熔化现象5.(2018•荆门)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6.(2018•邵阳)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
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A.冰棒升华所致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口里冒出的白烟D.空气液化而成7.(2018•威海)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8.(2018•滨州)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9.(2018•阜新)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水沸腾是一种剧烈的现象,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测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A. 彩虹B. 镜子中的倒影C. 日食D. 月食2. 在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是可再生能源?A. 太阳能B. 风能C. 煤炭D. 水能3. 下列哪个元素是金属元素?A. 氧B. 氢C. 钠D. 碳4. 下列哪个过程是物理变化?A. 燃烧B. 腐烂C. 蒸发D. 酸碱中和5. 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中,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的过程叫做什么?A. 蒸发B. 凝结C. 沉降D. 蒸腾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围绕太阳转是公转。
()2.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晚上进行的。
()3. 食盐的化学式是NaCl。
()4.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
()5. 磁铁的同极相吸,异极相斥。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上的水循环包括蒸发、______、降水三个过程。
2.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
3. 在电路中,电流的单位是______。
4. 植物的______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5. 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在元素周期表的______处。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2. 描述电路中串联和并联的区别。
3. 解释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及其变化。
4. 简述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概念。
5. 解释为什么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10cm,求其面积。
2. 小明买了5千克苹果,每千克3元,他需要支付多少钱?3.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cm、5cm、3cm,求其体积。
4. 如果一辆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行驶了2小时,求它行驶的距离。
5. 一个水池有50立方米的水,如果每小时有5立方米的水被蒸发,需要多少小时水会被完全蒸发?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科学配套练习册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导读:本文科学配套练习册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一章水第一节地球上的水【课前预习】1.地球表面的_71%_是海洋,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_96.5%_,海洋水不能直接饮用,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
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_3.5%_,其中淡水只有_2.5%_,且绝大多数是人类目前还不易利用的___冰川和深层地下水。
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上全部淡水资源的_0.3%_,占所有水量的0.0075% 。
2.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同一株植物中的不同部分的含水量差异也很大。
3.人体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__60% 左右,但不同的组织或器官含水量不同。
成年人由于通过排尿、呼吸、出汗会失去一定的水分,为了保证健康,我们每天至少应该饮水_2-2.5_L。
【课堂学习】例1 渔民出海时遇淡水用完应该( D )A.立即返航B.吃海水C.用海水制淡水D.吃鱼等海生动物解析:人类生存需要饮用淡水,饮用咸水(如海水)会使人的生理机能失调,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所以B错。
如果能够轻易地将海水转化为淡水,渔民出海时也就不需要储备淡水,故C也错。
渔民出海作业都不是在海岸线附近,有时航程达几天几夜,返航取水既有时间问题,又影响海上作业,因此A也错。
海洋动植物虽然生活在海洋里,但它们体内丰富的水却是淡水,这主要是由它们自身的生理机能决定的。
故应选D。
例2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为什么说地球上还缺水呢?解析:尽管地球水域广阔,但能供我们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所所用的淡水资源却不充裕,还不到总量的1%,且分布不均匀。
许多地方沙漠化现象日趋严重。
所以科学家们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可见节约水的重要性。
【课后提高】基础巩固1.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水是( D )A.海洋水B.湖泊水C.河流水D.冰川水2.当今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C )A.江河水、湖泊水、地下水B.江河水、湖泊水、冰川水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水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自然界的水主要用于人们的日常饮用B.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能饮用C.海水呈蓝色,湖水呈绿色,因此水具有各种颜色D.地球表面的3/4是水4.世界上的淡水主要消耗在(C )A.工业生产上B. 生活用水中C. 农业生产中D. 交通运输上5.下列生物中含水量的是(D )A.人体B.黄瓜C.水稻D.水母6.在地球的水量中,陆地水所占比例为(B )A.96.5% B.3.5% C.2.5% D.0.3%。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复习专题二:水宝的困惑(学习方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课前尝试:1.复习梳理第三、四节相应知识:(1)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浊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整理相应错题,进行再次尝试解答。
二、课中学习1.溶液和浊液:溶液: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浊液: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溶解度:条件___________;标准___________;状态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3.溶液的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配制的一般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当堂训练典例1.请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2)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单元检测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物质中,具有流动性最强的是: A. 温开水 B. 冰 C. 石头 D. 石油2.下列描述中,与冰属于相同状态的是: A. 凝固的牛奶 B. 山泉水 C. 河水 D. 柠檬汁3.水的冻结温度是: A. 0°C B. 100°C C. 25°C D. -10°C4.溶解度是指单位质量溶剂在某一温度下能溶解的最大量溶质,它的单位是: A. mL/g B. g/mL C. g/g D. g/L5.扔入一个杯子里的冰块开始逐渐融化并与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动态平衡,这个过程中物质的最终状态是: A. 冰水 B. 液态水 C. 水蒸气 D. 固态水6.溶质与溶剂之间的吸引力较强,溶解度较大,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属于: A. 电荷-电荷相互作用 B. 范德华力 C. 氢键 D. 离子键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溶解度与温度无关 B. 溶解度与溶剂种类无关 C. 溶解度与溶质种类无关 D. 溶解度与压强无关8.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会在开瓶后逸散,这是因为: A. 二氧化碳沉淀下来了 B. 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形成了溶液 C. 二氧化碳由液态转化为气态逸散出来 D. 二氧化碳变成了固态9.某种固体物质在1L水中的溶解度是60g,当加入80g此物质时,固体多余的部分会: A. 发生反应 B. 沉淀下来 C. 溶解在水中 D. 变成气体逸散出来10.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是: A. 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B. 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C. 温度与溶解度无关D. 溶解度与温度没有定量关系11.下列物质中,属于无色溶液的是: A. 白醋 B. 茶水 C. 浓盐水 D. 矿泉水12.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A. 纯净水 B. 白醋 C. 酒精 D. 石油13.以下可以通过过滤得到纯净饮用水的方法是: A. 烧开水 B. 使用净水器 C. 使用蒸馏水器 D. 使用过滤器14.在水中溶解一定量的盐,加热水溶液并持续搅拌,再用纸过滤,得到的滤液与原溶液相比: A. 体积变小 B. 体积变大 C. 不变 D. 无法确定15.水沸腾时产生的气泡是: A. 水蒸气 B. 氢气 C. 氧气D. 空气16.水的升华过程是指: A. 水由气体转变为液体 B. 水由液体转变为气体 C. 水由固体转变为气体 D. 水由固体转变为液体17.摇晃瓶中溶液后,溶液会变得均匀,这是因为: A. 溶液的颜色变化了 B. 溶质完全溶解在溶剂中 C. 溶液的体积变化了 D. 瓶子摇破了18.某学生将黄水银溶液倒入游泳池中,导致池水成为黄色,这是因为: A.黄水银溶液会产生化学反应 B. 溶质黄水银由液态转变为气态 C. 溶质黄水银不溶解在游泳池水中D. 溶质黄水银溶解在游泳池水中19.下列饮品中,属于胶体溶液的是: A. 果汁 B. 茶水 C. 牛奶 D. 酒精20.钠金属与水反应时会放出燃烧气体,这个燃烧气体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氢气21.世界上大约有70%的面积被水所覆盖,被称为地球的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第一章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
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 mL,则该量筒内真实液体的体积是()A.肯定大于15 mL B.肯定小于15 mLC.肯定等于15 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5 mL2.国庆节前,工商部门对全市的白酒进行专项检查,某种品牌的白酒的酒瓶上标有450mL的字样,而白酒的含量在446~454mL之间为合格,为了一次性测量出一瓶白酒的体积,最好选用下列哪个量筒()A.量程是100mL,分度值是1mL B.量程是500mL,分度值是1mLC.量程是1000mL,分度值是5mL D.量程是500mL,分度值是5mL3.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
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获得结论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mgC.普通人的脉搏约为70次/秒D.科学课本的宽度约为19mm5.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0℃B.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kgC.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D.正常人脉搏跳动10 次的时间约为1min6.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A.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B.米=1.8×1000=1800毫米C.厘米毫升×1000=500毫米D.12米=12米×100=1200厘米7.小胖是一位健康的九年级男生,比较符合他的实际情况的是()A.身高178dmB.正常步行速度约为C.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00PaD.游泳时受到的浮力约为700N8.“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
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A.鱼儿何时洄游B.哪种染色体能够决定人的性别C.哪种玫瑰漂亮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9.估算是同学们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水教案(知识点+练习) XXX版第一章水知识点概述:地球上的水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
海洋水占总水量的96.5%,是咸水;陆地水占总水量的3.5%,其中仅有0.3%是淡水,人类易于利用;大气水虽然数量不多,但它成为了云、雨、雪和雾霜露的来源。
海洋水海洋水占据了地球上的96.5%。
海水是咸的,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
海洋中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盐类物质35克。
因此,海水不能直接饮用,也不能用于灌溉庄稼。
目前最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是蒸馏法提取淡水。
海洋中的鱼通过鱼鳃中的泌氯细胞将盐分排出体外。
海洋中的植物在吸取水分的时候,植物细胞也具有排除盐分的功能。
因此,我们在食用海洋生物时并不感到咸味。
陆地水陆地水占据了地球上的3.5%。
其中大约1%是咸水,主要存在于大陆内部的一些湖泊中,如我国的青海湖、亚欧大陆的里海和中东地区的死海。
只有剩余的2.5%是陆地上宝贵的淡水。
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总量的0.3%,它主要包括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大气水大气中的水虽然数量不多,但这部分水却会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下雨、下雪以及雾霜露的形成来证明大气中有水。
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是咸水,且淡水的主体是无法利用的冰川。
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此外,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十分严重。
因此,我们需要节约用水。
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如何证明大气中存在水?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大气中存在水。
实验器材为玻璃杯和冰块。
将冰块放入干净的玻璃杯中,观察并记录玻璃杯的外壁是否有水珠生成。
实验结果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水珠,证明大气中存在水。
植物体中的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我们可以从吃西瓜和甘蔗时体验到植物体中有水。
拓展: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水蒸气与氧化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证明空气中存在水分。
13)为了比较不同种子的含水量,我们需要控制哪些条件呢?首先,不同种子的质量应该相同。
浙教版2018-2019年八年级(上册)科学《培优提升》测试卷(三)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单元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四个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A.长江、黄河发源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新疆沙漠地区D.南极冰川地区2.关于水的净化过程描述错误的是()A.加入明矾使小颗粒凝聚B.通入氯气杀菌消毒C.通过过滤装置除去可溶性杂质D.通过活性炭吸附部分有害物质3.关于水循环意义的正确叙述是()A.使水呈三态变化B.加速了冰川的融化C.造成海平面下降D.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4.某温度时,将20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关于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m(溶质):m(溶剂)=20:120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C.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D.降温后,有固体析出5.下列各组混合物,可用结晶法分离的是()A.石灰石粉末与水的混合物B.木炭粉与水的混合物C.汽油和植物油的混合液D.食盐和硝酸钾的混合液6.将一小木块和一大石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比较刚松手时两者所受的浮力大小()A.木块受到的浮力较大B.石块受到的浮力较大C.两者受到的浮力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7.2015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
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地球上淡水资源十分丰富,只是分布不均匀B.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一项长期的十分艰巨的任务C.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包括防止水体污染和节约用水两方面D.随意丢弃废电池易造成水土重金属污染8.科学实验操作考查时,小松同学抽到“蒸发8mL食盐水至结晶”的考题,该实验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A.试管B.蒸发皿C.酒精灯D.量筒9.关于阿基米德原理,正确的叙述是()A.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B.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大于它排开水受到的重力C.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D.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10.在t℃时,要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以下措施:(1)降低温度;(2)升高温度;(3)增加溶质;(4)加水。
一、选择题1. 苍南县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属于中度缺水地区。
下列关于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说法正确的是()A.禁用农药、化肥B.采用低流量的淋浴喷头C.洗手时一直开着水龙头D.大量抽取地下水2. 许多科学知识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
其中并列关系是由于分类依据的相同而把事物截然分开并列,如人按性别可分为男女,其分类依据是性别,分类结果“男”与“女”就成并列关系。
而交叉关系是对事物分类时,由于采用不同的分类依据,则必然出现交叉关系,如“学生”与“男人”就存在交叉关系,前者的分类依据是职业,后者分类依据是性别,他们的交叉地带就是“男的学生”。
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包含浓溶液B.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并列关系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D.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交叉关系3. t℃时,向一支盛有5.0g氯化钠的试管中加入10.0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晶体。
对于试管中的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质量等于15.0gB.溶液是t℃时的不饱和溶液C.试管中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3.3%D.再加入10.0g水,此时晶体全部溶解,则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二、填空题4. 传粉以后,花粉受到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刺激,萌发形成。
花粉管沿着花柱向子房生长。
花粉管内有。
子房内的胚珠中有。
当花粉管到达胚珠时,花粉管里的精子就会与卵细胞结合,形成。
受精后,子房逐渐发育成为。
5. 少量下列物质:①、面粉;②、高锰酸钾;③、植物油,分别放入到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的有_______________,得到悬浊液的有________________,得到乳浊液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编号)三、探究题6. 小强买了40只家蚕幼虫,进行饲养与观察。
家蚕的一生经历的具体发育时期有。
在饲养过程中,小强发现桑叶很难找到,满足不了家蚕幼虫的需要,于是他想用比较容易买到的莴苣叶代替桑叶饲养幼虫,但是,用莴苣叶饲养会给家蚕幼虫的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吗?小强将40只家蚕幼虫等分成甲、乙两组,放置在环境相同且适宜幼虫生长发育的两个纸盒中,甲组幼虫用桑叶饲养,乙组幼虫,每天观察两组幼虫的取食情况并定时清理纸盒;甲组家蚕幼虫吐丝结茧后羽化成蚕蛾交配,产下许多蚕卵,小强选取60粒发育状况相似的蚕卵均分为A、B两组,A组放置于25℃的环境中,B组放置于10℃的环境中,其他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每天连续观察两组蚕卵的孵化情况。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水单元测试卷—2013华师大版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水是生命之源,以下生活中的“水”能看成纯净物的是 ( )A .矿泉水B .食盐水C .自来水D .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2、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D.用盐酸清除铁锈 3.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右图)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B.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C.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4. 2007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应对水短缺”。
下列应对水短缺的措施:①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②加强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③加快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的建设;④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⑤提倡节约用水,合理的的是A .①②③B .①②④⑤C .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 5、以下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 ( ) A 、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B 、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C 、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D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 6、吃火锅时,我们虽然没往锅内继续放盐,但汤越吃越咸,这是因为: ( )A 、汤的上部淡下部咸B 、汤内盐的质量分数随着水份的蒸发而增大C 、汤内锅底的盐没溶解D 、其它原因7、将一杯质量分数为26%的盐水倒去一半后,剩下的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13%B 、26%C 、52%D 、不一定 8、如果一杯水全部结成冰,那么 ( )A 、质量、体积中、密度都不变B 、质量不变、体积与密度均变大C 、质量不变、体积与密度均变小D 、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9、我国有着悠久的制盐历史,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他们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A .冷却热饱和溶液 B .蒸发溶剂 C .同时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溶剂D .加热冷饱和溶液的方法10、下列常见的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 .白醋B .白酒C .淘米水D .雪碧11.右图是KNO 3 和NaCl 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Cl 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B.t 10C 时 ,100g KNO 3 饱和溶液中含有20g KNO 3C.t 20C 时 ,KNO 3的饱和溶液和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D.温度高于t 20C 时, KNO 3的溶解度大于NaCl 的溶解度12、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
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 A .凝华、熔化; B .升华、熔化; C .升华、液化; D .凝华、液化。
13、如图1 所示,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 “白气”的构成是:【 】 A .水蒸气 B .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C .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 .小水珠和小冰晶的混合体14、已知氧气、氮气和氨气的沸点分别为:—183℃、—196℃和—33.5℃,将三种气体在常温下混合后逐渐降温至—150℃,在降温的过程中,它们液化的先后次序是:( )21A、氨、氧、氮B、氮、氧、氨C、氮、氧不液化D、氨不液化15. 夏天,人在水中游泳上岸以后,觉得冷,这是因为…………………………()A、水中温度较高B、岸上温度比水的温度低C、人的错觉D、人身上的水蒸发要吸热16. 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相同点是…………………………………………()A、都是浑浊的B、都是均匀的C、都是稳定的D、都是混合物17.用饱和氯化钴溶液制成的指示纸,在空气湿度大的时候,指示纸呈现的颜色()A、无色B、蓝色C、红色D、白色18.]绵延在厦门环岛路上的"永不止步"群雕,将马拉松比赛的场景永远定格在这条世界上最美丽的赛道上。
雕像的大小跟真人差不多,设其密度是8×103kg/m3。
则每一尊雕像的质量约为()A.5kg B.50kg C. 500kg D.5000kg19.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A、南多北少,东多西少B、南多北少,西多东少C、北多南少,东多西少D、北多南少,西多东少20、下列几种物态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现象不同的是:()A、冰雕展上,冰雕的质量会慢慢减小B、冬天,人说话冒“白气”C、早晨,我们有时会看到植物上附有露珠D、夏天,自来水管“出汗”21、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或者高于100℃B、将—10℃的冰块放入0℃的水中,冰会熔化C、物体放热,温度不变D、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水温不会升高22、一些故事影片中常有这样的镜头:高墙倒塌压在众人(演员)身上,造成人员受伤。
但在实际拍摄中,倒塌的高墙并不会伤害演员,砌成这种高墙的物块最有可能是:【】A.泥土砖块B.金属块C.泡沫塑料块D.水泥砖块23、李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一些物质的密度/kg·m-3A.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密度大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的体积小24、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 cm3、12 cm3。
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 8 g/cm3 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 5 g/cm3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 8 g/cm3 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 5 g/cm325. 小华同学在探究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做出了如图2所示的图象。
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质量有关B.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体积无关C.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7分)26.人体中含水量约占人体总重的,一个人每天通过排尿、呼吸和出汗等方式,共排出约 L的水。
27.汽化的两种方式是和。
28.把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写出来:①樟脑丸消失②云、雾、露的形成③霜、雪的形成④高温下,铁变成铁水⑤火山爆发的岩浆变岩石⑥未加盖的瓶中,酒精过几天会浅下一层29.检验水的存在,可用 色的无水硫酸铜,加水后变成 色,也可用 色的无水氯化钴,加水后变成 色。
30.用符号表示下列物质31.据报载,阿根廷的科技人员发明了一项果蔬脱水的新办法——升华脱水法。
其原理很简单:先将果蔬冷冻后,放入低温的环境中,使冰直接从固态变成 态,这个过程中,冰要从周围环境中 ___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32.如右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可知:水分子是由比它更小的微粒 和 构成。
而水的电解实验则证明水是由 和 组成的。
33.水的“自白”,我是水,我现在的体温如图所示,并且我还在放热。
请你告诉我, 我现在的体温是 ℃,我正在 (填“熔化”或 “凝固”)34、铁的密度是7.8×10 3千克/米3,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瓶体积为250亳升,质量为250克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含葡萄糖12.5克,则该匍萄糖注射液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克/厘米3,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与合作(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35、小明去某古镇旅游时发现,米酒是当地的一种特产。
小店卖米酒和卖酱油都用竹筒状的容器来量取,但量取相同质量的米酒时所用的器具比量取酱油的要大一点,如图9所示。
⑴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小明在古镇买了一瓶米酒。
回家后,按图10所示A 一B 一C 的顺序进行了实验,测出了米酒的密度。
由图10所示数据求得米酒的密度为_______kg/ m 3。
⑶按照小明的实验方案测出的米酒密度是_______偏大还是偏小?如何改进他的实验方案可使测出的米酒密度更准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如图所示的是电解水实验装置。
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收集到气体a 和气体b 。
请回答:(1)电解水时,将 转化为化学能; (2)气体a 为 ;(3)实验室检验气体b 的方法是 。
37.右图是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t 1℃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填写序号,下同)。
(2)t 1℃时30g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g 。
(3)将t 1℃时A.B.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 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 ______。
38、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共3分)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
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
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
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图甲是______(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____________热量。
图甲39、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9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
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时,当液体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 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11分)(1)某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10中A 、B 所示,则图中 _______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数据是第 分钟时的数据;(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4)在图11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像;(5)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
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6)图12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 图是体温计,根据观察,得到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图10图11图12图912溶解度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水单元测试卷答案—2013华师大版1.D2.C3.C4.D5.D6.B7.B8.D9.B 10C.11.D 12.A 13.C 14.C 15.D 16.D 17.C 18.C 19.A 20.A21.B 22.C 23.C 24.A 25.A26. 60% 2~2.527. 蒸发沸腾28. ①升华②液化③凝华④熔化⑤凝固⑥汽化29.白蓝蓝红30.H2O H2 O2 CoCl2 CuSO431.气吸热32.氢原子氧原子氢元素氧元素33.0 凝固34、1 5﹪或者0.0535、⑴米酒的密度小于酱油的密度,质量相等的米酒的体积就要大于酱油的体积,所以量取相同质量的米酒时所用的器具比量取酱油的要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