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柴达木盆地绿洲生态养羊业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03.39 KB
- 文档页数:4
养殖与饲料2021年第11期养殖生产高原湿寒条件下提高柴达木绒山羊生产性能的措施王鸿忠青海省乌兰县农村经济经营服务站,青海乌兰817199摘要柴达木绒山羊是20世纪80年代由辽宁绒山羊作父本与本地种山羊杂交而成的绒乳肉兼用型山羊品种,是适应青海藏区高原湿寒条件下的特有畜种,是牧民不可缺少的生产生活资料。
为了提高柴达木绒山羊的生产性能,本文介绍了柴达木地区生态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绒山羊生产现状;指出了柴达木绒山羊发展存在的问题:特殊的气候条件制约着柴达木绒山羊的发展,超载过牧严重、草原质量差、覆盖密度小,缺乏疾病防控意识、管理方式粗放、饲养管理不到位;提出了提高柴达木绒山羊生产性能的措施:落实草畜平衡制度、以草定畜、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柴达木绒山羊的生产性能,提高疾病防控意识、加强饲养管理。
关键词高原湿寒;柴达木绒山羊;生产性能;草原青海柴达木地区作为国家循环经济试验示范区,生态经济发展将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之一。
20多年来,柴达木绒山羊品种的改良和培育为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省存栏柴达木绒山羊220万只,是全区60多万农牧民赖以生存、生产和生活的保障。
1柴达木地区生态地理环境及自然条件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一个,平均海拔在3500~5500m ,是典型的高寒大陆性荒漠气候区。
太阳辐射强,平均日照数为3000h ,年均降水量约为200mm ,年均蒸发量约为2000mm 。
无绝对无霜期,平原无霜期在70~215d 。
该地区绝大部分气温在0℃以下,昼夜温差大,最高33℃,最低零下41℃,年均5.5℃左右。
产区可利用土地面积3279.8万hm 2,其中天然草地面积696.9万hm 2。
近年来,人类掠夺式开发,全球气候升温和干旱等自然条件,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使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主要表现在冰川消融,雪线不断升高,每年后退2~6m [1],水资源涵养量匮乏。
柴达木绒山羊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作者:扎亚那来源:《养殖与饲料》 2013年第9期扎亚那青海省格尔木市动植物检疫站,青海格尔木816000海西州是山羊绒主产区,绒山羊产业也是海西州畜牧业的主导产业。
柴达木绒山羊是海西州主要的山羊品种,也是绒肉兼用型品种,主要分布在海西州柴达木盆地内的德令哈市、格尔木市、都兰县、乌兰县和大柴旦行委。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柴达木绒山羊优秀基因流失严重,加上外来品种和市场对柴达木绒山羊的冲击,该品种数量急剧减少,以致面临濒危状态。
本文分析了柴达木绒山羊的体型外貌、生长性能、生产性能等种质特性,同时对柴达木绒山羊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议。
1 柴达木绒山羊品种形成与发展1.1 柴达木地区生态条件柴达木绒山羊主要分布在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北部、海西州柴达木地区。
柴达木盆地是四面环山的内陆盆地,降雨量(为25.1~179.1mm)少,蒸发量(为2088.8~2814.4mm)大,干燥(相对湿度为33%~41%)、多风(每年的3-6月份为大风月,最高风速可达26m/s),属典型的荒漠、半荒漠高原大陆性气候;海拔2600~3200m,年均气温2.3~4.4 ℃[1],全年无霜期88~218d。
柴达木盆地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地貌呈同心环状分布;草地总面积784万hm2,主要为荒漠草原类、荒漠类、草甸类、沼泽类草场,植被以柽、罗布麻、芦苇、盐爪爪、梭梭树等为主,草地产草量低。
1.2 柴达木绒山羊选育历史柴达木绒山羊是在柴达木地区经过10多年杂交改良培育而成的青海省第一个绒肉兼用型优良山羊品种。
1983-1988年,在青海省牧科院的帮助下,从辽宁省盖县引进辽宁山羊,以柴达木绒山羊为母本、辽宁山羊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
1989-2000年,进入横交固定阶段[1],但在培育过程中,遇到了畜牧业经营体制转轨、牧民分散经营、缺乏培育场(点)等难题。
在培育单位和当地政府努力下,成立了绒山羊协会,将经营牧户组织起来,建立新的育种模式,成功培育出了柴达木绒山羊品种。
青海海西州柴达木绒山羊的发展推广对策作者:赵青山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7年第12期柴达木绒山羊是青海省的地方品种,也是主要的绒山羊品种,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体格匀称、产绒多和绒质好的特点。
柴达木绒山羊分布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境内,中心产区在德令哈市怀头他拉镇及周边地区,属绒肉兼用型山羊,是当地的珍贵畜种。
柴达木绒山羊体质结实,结构匀称、紧凑,侧视体形呈长方形,后躯稍高,四肢端正而有力,面部清秀,鼻梁微凹。
公母羊均有角,公羊角粗大,向两侧呈螺旋状伸展,母羊角细小,向上方呈扭曲伸展。
母羊角细小,向上方呈扭曲伸展。
柴达木绒山羊体尺较为平均,周岁公羊体高48.01cm、母羊体高46.01cm,育成公羊体高50.41cm、育成母羊体高52.42cm,成年公羊体高62.71cm、母羊体高54.48cm。
该品种山羊具有产绒量高、适应力强、抗病力强的特点,成年公、母羊产绒量分别为487g和397g,育成羊分别为340g和378g。
被毛自然长度10cm以上,成年羊体侧部绒层厚5cm以上,细度13.61~14.49μm,净绒率在60%以上。
成年羯羊胴体体重17.3kg、屠宰率46.8%,1.5岁羯羊胴体重9.6kg、屠宰率48.3%。
成年公羊体重35.86kg、母羊体重27.16kg,育成公羊体重19.23kg、母羊16.24kg。
近几年,海西州发展和巩固开发柴达木绒山羊及其产品,对农牧民增收、提高牧民生活水平,以及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1柴达木绒山羊的发展现状柴达木绒山羊品种培育自1983年开始,从辽宁省盖县引进辽宁绒山羊种公羊,与柴达木山羊母羊进行杂交改良。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经历了杂交创新、横交固定和选育提高等阶段,2001年柴达木绒山羊被青海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青海省畜禽新品种。
此后,为了巩固提高品种羊的生产性能,实施了“柴达木绒山羊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和“柴达木绒山羊综合配套技术推广”等相关项目建设,使绒山羊的繁活率提高了13.6个百分点,品种羊个体产绒量提高了30g以上,绒纤维平均细度保持在15um以内,养殖绒山羊的牧民家庭60%的收入来自绒山羊。
青海柴达木绒山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李生珍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扎麻什乡畜牧兽医站,青海祁连 810499摘要为了提升柴达木绒山羊综合生产性能,本文简述了柴达木绒山羊产区生态环境、繁殖、产绒、疾病、营养等方面的情况;指出了柴达木绒山羊发展存在的问题:产区草原生态环境脆弱,草畜矛盾突出,管理粗放等;提出了柴达木绒山羊发展要以人为本,加强饲养管理,构建基础基因库等对策。
关键词柴达木绒山羊;饲养管理;可持续发展;对策;生态环境青海省柴达木绒山羊是在1958年改良的柴达木山羊的基础上,于1983年开始引入的辽宁绒山羊公羊进行级进杂交得到的二代,并用理想型公母羊进行横交固定之后自繁自育得来的新品种[1]。
该品种在青海有较强的适应性,为青海省生态经济发展注入了很多新动能。
据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底,青海省柴达木绒山羊存栏超过220万羊单位[2]。
柴达木盆地天然草地面积696.9万hm2,平均海拔在3 500 ~5 500 m,是典型的高寒大陆性荒漠气候区。
平均日照数为3 000 h,年均降水量约为200 mm,年均蒸发量约为2 000 mm。
该地昼夜温差较大,绝大部分在0 ℃以下,无绝对无霜期,平原无霜期在70~215 d。
该地自然条件比较适合柴达木绒山羊生长,为了提升柴达木绒山羊综合生产性能,本文对青海柴达木绒山羊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探讨。
1 柴达木绒山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1.1 繁殖性能的研究扎亚那[3]认为柴达木绒山羊成年一般5岁达到性成熟,利用年限为6年,一般1胎产1羔,繁殖率93%,繁殖成活率67%。
张长英等[4]研究了青海柴达木绒山羊流产的原因,认为青海省高海拔、气候条件差、冬春季节霜冻早、降雪早,加之受到枯草期遇母羊产羔季节重合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母羊流产、羔羊营养缺乏造成死胎。
扎西卓玛等[5]对柴达木绒山羊2只供体和20只受体,进行了胚胎移植试验,20只受体羊发情率达到了70%,妊娠率达到了33.33%,产羔率100%,成活率100%,这些试验虽然是基础性研究,但对以后进一步提升绒山羊繁殖性能,提高在青藏高原特殊地理环境中的存活率提供了有益借鉴。
德令哈市肉羊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德令哈市位于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理位置处于东经96°15′~98°15′,北纬36°55′~38°22′,平均海拔2 980 m,区域总面积32 401 km2,境内有宜农耕地2.2万hm2,农作物品种主要有小麦、青稞、豌豆、土豆、油菜等,亦有丰富的水利资源,主要河流有巴音河、白水河2条河流,贯穿南北的巴音河平均流量为10.2 m3/s,年流水量3.2亿m3。
有可利用草场面积98.13万hm2,目前草原灌溉面积达207 km2。
1德令哈市肉羊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1良种化程度低现代肉羊生产的重要特点就是品种良种化,这已在养羊业发达国家得到证实。
发达国家主要是由良种肉羊杂交生产的,羊的平均产肉量为16 kg/只,而我国生产的羊肉平均13.35 kg/只,大部分羊肉则是由普通的绵、山羊生产的。
这些普通品种普遍存在产肉率低、肉用性能差等缺点,主要原因是羊的良种化水平不高,生产方式落后。
现有良种肉羊未充分发挥作用[1-2]。
1.2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方式落后依靠天然草场、草山和草坡进行传统轮牧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商品生产的需求。
虽然可利用草场面积达98.13万hm2,但多为荒漠、半荒漠草场,全年中有6个月羊处于半饥饿状态,营养缺乏,补饲又有一定的局限性,饲草缺乏、营养不平衡造成羊的生长速度慢,饲养周期长,直接制约养羊业的发展[3-4]。
1.3疫病防治薄弱在肉羊生产中,急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疫病是危害羊群健康的大敌,往往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一些人畜共患病还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牧户居住分散,而基层防疫体系又不健全[5-7],村级动物防疫员承担着基础免疫的主要工作,然而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劳动报酬低,又没有任何社会保障措施,导致村级动物防疫队伍不稳定,政治思想觉悟不高、无防疫意识、工作责任心不强。
1.4草原生态环境恶化,草畜矛盾突出由于长期以来草原超载放牧,牧民群众经营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草原退化呈加速趋势,草畜之间的矛盾明显加剧;加上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严重制约养羊业的稳定发展。
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研究发展生态畜牧业既是建设现代畜牧业、实现新起点上大跨越的本质要求,也是培植竞争力、再创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突破口。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可将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中间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
标签:生态畜牧业;发展;对策1都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1.1当前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1)草地面积退化。
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可持续的草原利用,再加上多变的气候加剧了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这对都兰地区脆弱的草原生态系统影响尤其突出,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一直在减少,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
都兰地区草原日益退化,生产力下降,生态系统功能失调,生态环境急剧遭到破坏,而且草原退化导致土壤侵蚀和干旱、沙化、鼠害、虫害加剧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草畜矛盾日益突出,反过来又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水土流失、草地沙化程度日益加剧。
据资料,海西地区的沙漠化速度率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39%急剧增加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20%。
柴达木盆地的沙漠化土地在1959-1994年的35年中扩大了近一倍,达到1025h㎡,年均速率为15.94%;另据显示都兰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增加。
(3)野生动物日益减少,生物遗传资源正在消失。
都兰多地区以其特有的自然景观被群众命名为地名,如野马滩、柳梢沟,野牛沟等,也早已名不其实。
尤其是近年来,为谋取经济利益动植物遭到破坏,面临灭绝,生态链失衡。
1.2存在的问题都兰县要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必须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规模效益好的企业。
主要制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建设平台基础薄弱。
都兰县地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共4乡4镇107个行政村,12930户农牧户,7.77万人,其中牧业村38个,牧户3104户,牧业人口1.5011万人,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23556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5880.2元。
截至目前,共建立生态畜牧业试点村牧民入社率、草场和牲畜整合率均达到100%,2个示范村牧民的入社率达到97.9%;牧户的组织化程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标题:《我国养羊业的当前状态、问题和解决方案》---在我国,养羊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巨大潜力的行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高品质食品需求的增加,养羊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我国养羊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全面、清晰地了解这一重要行业。
一、我国养羊业的发展现状1. 养殖规模:我国养羊业养殖规模庞大,分布广泛。
各地区都有不同类型的养羊场,从家庭式小规模养殖到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场,涵盖了肉羊、绵羊等多种品种。
2. 产量和消费:随着人们对肉制品需求增加,我国羊肉产量和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
羊奶及其制品的消费也呈现上升趋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3. 技术水平:我国养羊业在遗传改良、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逐渐走上现代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
二、存在的问题1. 品质和安全:部分养羊场存在饲料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部分羊产品品质和安全隐患。
2. 品种改良和培育:我国在羊品种改良、优良品种推广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和政策支持。
3. 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我国养羊业产品的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相对滞后,需要加强品牌宣传和营销渠道建设。
三、解决方案1. 加强监管和规范化: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养羊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的质量安全监督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
2. 科技支持和人才培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羊种改良、饲养管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培养一批养羊业技术人才。
3. 品牌宣传和市场拓展:养羊业企业应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和产品推广,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
四、个人观点养羊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之一,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
我认为,要促进养羊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政府、企业和农户需要共同努力,加强产业链合作,推动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和品质提升。
也需要加大对养羊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以推动养羊业的现代化发展。
我国养羊业面临着众多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