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美术:《团包纸工》教案2.doc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三年级上美术教案-团包纸工-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团包纸工的基本技巧,如折叠、粘贴、剪裁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创新,学生能运用团包纸工技巧制作简单的立体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和手工制作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纸工艺术简介:介绍纸工艺术的历史、种类及其在文化中的地位。
2. 基本技巧讲解:讲解并演示团包纸工的基本技巧,如折叠、粘贴、剪裁等。
3. 作品制作: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技巧制作简单的立体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团包纸工的基本技巧,如折叠、粘贴、剪裁等。
2. 难点: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有创意的立体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示范用纸、剪刀、胶水、示范作品等。
2. 学具: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纸工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技巧讲解与演示:讲解并演示团包纸工的基本技巧。
3. 学生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所学的技巧制作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团包纸工- 副基本技巧与作品制作- 内容:1. 纸工艺术简介2. 基本技巧讲解3. 作品制作4. 作品展示与评价作业设计- 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的团包纸工技巧,制作一个简单的立体作品。
课后反思-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是否讲解清晰、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时间等。
- 学生应反思自己是否掌握了团包纸工的基本技巧,是否能独立完成作品。
---本教案旨在通过团包纸工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纸工技巧,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鼓励他们创新,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技巧,提高能力。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富有创意和美感的纸工作品,如纸雕、纸花、立体贺卡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作欲望。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2课团包纸工》人教版一、教学目标•了解团钻的制作方法;•掌握包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学生了解团钻的制作方法;•学生掌握包络的方法;•学生培养手工制作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学生对团钻的认识和包络的技巧;•学生通过自主创作和设计来提高综合艺术素养。
四、教学准备•硬纸板、铁丝、彩纸、颜料、刷子、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讨论同时引入《团包纸工》这一主题。
2、讲解1.请教师从头至尾展示如何制作团钻,重点是细节处理;2.强调如何做到团钻组合整体性、形态和神态的生动表现,同时教学生如何用圆规和通用制图工具,进行研究和掌握构图的方法;3.讲解包络的方法:先做一个小的实物模型,让学生了解、体会和掌握它。
然后,让学生利用彩纸,进行简易包络。
3、操作1.按造选定的主题选择主体和素材,并进行创意模型或单模型的设计,提高学生的主题素材意识;2.让学生互相展示,发现不同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奠定了艺术创作的基础;3.利用彩纸等素材进行包络,让学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子模型;4.指导学生进行整体组合,使得作品具有三维感和艺术效果。
4、展示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讲解设计思路和技巧,同时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估1、检查全过程检查:学生完成的团钻是否牢固、完整,在折叠、剪裁和粘合方面是否有所疏漏。
2、评价1.艺术创作和包络过程是否合理、自然;2.模型的形状、色彩是否具有个性和魅力;3.个人创新、改进是否多样化,参与率如何。
3、记录1.教师将学生作品集中整理、分类、标注;2.记录学生收获到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和新体验,进行后期教学分析和调整。
七、教学反思本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物和图像了解了团钻和包络的方法,进而利用自己的创造力,完成了自己独特的作品。
教学过程贴近生活,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但是该教学在材料准备和教学时间上需要充分考虑,同时要注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差异化的需求。
第12课团包纸工(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纸工的定义和基本知识。
2.掌握团包纸工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通过绘制作品认识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团包纸工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1.团体合作被动的学生如何主动参与。
2.学生能否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创意设计和实际操作。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文艺作品和团包纸工教具。
2.学生准备纸张、颜料、刷子等材料。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放映科技视频片段“包纸工”的制作过程和工艺,介绍纸工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2.分组合作老师组织学生分组,学生自愿选择团包纸工的不同步骤,并围绕课堂主题进行分组讨论。
3.制作流程1.学生详细了解和学习团包纸工制作的流程和要领,包括纸张的处理和准备、设计色彩的搭配和纹理的加工等,确保能够熟练进行实际操作。
2.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分类整理成课堂笔记,加强记忆和随时复习。
4.交流展示1.每组学生按照课堂安排时间,组织学生集体展示团包纸工的成果,并就成果进行简短介绍,依次进行群体交流和讨论,从中找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对于优秀的教学成果,教师可以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继续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
5.教育方案教师通过讲解科技视频和实际操作,鼓励学生学会团队合作、感知美感和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颜色搭配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于纸工制作的基本认识和实际操作水平。
五、小结通过本课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会了团包纸工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了解了科技视频和课堂现学的制作流程和步骤,体验了团队合作和创新设计的有趣过程,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和颜色搭配能力,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和素质素养。
六、作业1.学生在家可以参考视频和日常资料,继续进行纸工制作,并整理成作品展示。
2.撰写团队合作作品的制作过程和感受,加强笔记的复习和梳理。
第十二课《团包纸工》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各种纸材的质感及色彩。
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皱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纸团粘贴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艺术品。
3.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熟练的运用“团”“包”的方法,制作一件立体的纸作品。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设计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理解欣赏能力。
教具准备:餐巾纸,剪刀,双面胶,报纸,卡纸等。
学生准备:剪刀,双面胶,卡纸,餐巾纸,报纸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食品是用团包的方法制作的呢?(包饺子,月饼,粽子,汤圆,糖果等)二.示范制作.可是,团包纸工要怎么制作呢?你们在生活中有制作过吗?(生:没有。
)那么,翻开课本中的78页,认真看,研究一下书里面是怎么制作的?(生自看课本)可能有些同学对里面的那些制作步骤还稀里糊涂的,现在老师来示范制作,同学们先不急制作,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制作的,然后再自己制作。
(师示范制作过程)1.小老鼠制作2.海星制作三.步骤讲解.团包纸工就是用揉,捏,搓,卷拧等方法来制作的,还可以在团包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和粘贴。
板书:注意:揉,捏,搓,卷拧。
还可以:绘画,粘贴,组合。
板书设计:12. 团包纸工注意:揉还可以:绘画捏粘贴搓组合卷拧小课堂: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在学生阶段,至关重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01学习内容的自主性1、以一个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作为目标,努力超过他。
2、有一个关于以后的人生设想。
3、每学期开学时,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立一个学期目标。
4、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会分析原因,再加把劲。
5、学习目标设定之后,会自己思考或让别人帮助分析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2 团包纸工人教新课标(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团包纸工的基本技巧,如折叠、剪裁、粘贴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观,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团包纸工的基本概念与历史背景:介绍团包纸工的定义、起源、发展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
2. 基本技巧:讲解并演示团包纸工的基本技巧,如折叠、剪裁、粘贴等。
3. 立体造型制作: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如纸盒、纸花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团包纸工的基本技巧,如折叠、剪裁、粘贴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
2. 难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折叠不准确、剪裁不平整、粘贴不牢固等问题,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视频教程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铅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团包纸工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 基本概念与技巧讲解:介绍团包纸工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基本技巧,并通过实物展示和视频教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这些技巧。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不足。
板书设计1.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2 团包纸工人教新课标(秋)2. 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团包纸工作品。
2.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团包纸工作品,并写一篇关于制作过程的日记。
第十二课《团包纸工》(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团包纸工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2.熟悉团包纸工的制作过程和材料。
3.能够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掌握制作团包纸工的技巧。
技能目标1.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的手工技能和耐心。
3.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民间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觉性。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制作团包纸工的技巧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团包纸工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2.提高学生的手工技能和耐心。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1.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团包纸工的制作过程和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让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制作过什么手工作品,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手工作品是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和探究手工艺品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以及团包纸工在哪些方面体现着民间文化的特点。
2.制作活动(60分钟)1.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制作团包纸工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了解团包纸工的定义、性质、历史和文化内涵。
2.让学生使用体验和观察方法,提高认知能力。
3.分组合作制作团包纸工,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制作过程中锻炼手工技能和耐心。
4.观察、交流和讨论,逐渐掌握制作技巧和方法。
3.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团包纸工作品,鼓励学生讲述制作过程和遇到的困难。
2.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感受,重点让学生了解团包纸工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3.提醒学生注意环境保护,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制作效果,评价手工制作技巧和创造力。
2.与学生交流、提问和评价,了解学生的思考和理解情况。
3.定期组织学生集体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和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延伸拓展1.团包纸工的历史演变和传承。
第12课团包纸工(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针对美术三年级上册的学生,教学内容为团包纸工。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团包纸工的基本技巧和步骤,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团包纸工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1. 团包纸工的技巧和步骤。
2.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彩纸:各种颜色,适合学生使用。
2. 剪刀:一把,用于剪裁彩纸。
3. 胶水:一瓶,用于粘贴彩纸。
4. 铅笔:一支,用于绘制图案。
5. 橡皮:一块,用于擦除铅笔痕迹。
6. 画纸:适量,用于制作团包纸工作品。
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团包纸工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团包纸工的基本技巧和步骤,示范制作过程。
3. 练习:学生按照讲解的技巧和步骤,进行团包纸工的制作。
4. 辅导: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 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分享,互相学习和交流。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团包纸工的重要性和意义。
板书设计:1. 第12课团包纸工2. 内容:团包纸工的基本技巧和步骤,制作过程。
作业设计:1. 制作一个团包纸工作品,要求符合团包纸工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2. 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创意和设计,展示个性和独特性。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团包纸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基本技巧和步骤,培养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个别学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通过个别辅导和指导,他们能够解决问题并完成作品。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制作水平。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地方,也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地方。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包括团包纸工的技巧和步骤,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
《团包纸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团包纸工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掌握制作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团包纸工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制作团包纸工的过程。
3. 团包纸工的应用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团包纸工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独特的团包纸工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团包纸工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2. 新课内容:讲解团包纸工的基本概念、技巧和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示范与讲解:现场示范制作团包纸工的过程,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团包纸工的制作技巧和要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创作。
五、教学延伸1. 课后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团包纸工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鼓励学生利用团包纸工技巧,自己动手制作贺卡、礼物包装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开展团包纸工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展示和评价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团包纸工的制作技巧,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和解答他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团包纸工的制作方法。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制作出独特的团包纸工作品。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团包纸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团包纸工》教案
教材分析
新课标倡导的理论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生活”。
《团包手工》《巧巧手》《变废为宝》这一单元的3课都是手工创作课,体现了新课标里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怎样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
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制作,突出了动手性、动脑性,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不论是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学习知识的积累上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在美术方面尤其是手工方面基本的一些制作步骤和方法也有了不少的基础,就是在学生创新上教师还是要再下功夫,好好引导学生的独立创作能力,不然学生总是局限于老师的范例,不能够大胆的自己去创新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利用皱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技能目标:学生根据想象、创作,将皱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纸团粘接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艺术品。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皱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提高学生进行立体造型艺术设计制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1、教师出示课件(课前收集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和照片)收集到了一些学生常见的有《黄河母亲》《马踏飞燕》最后回归到纸制的立体雕塑上来。
2、出示纸制的团包手工作品,请学生观察使用了什么材料?
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和照片。
观察老师出示的这件独特的手工作品。
过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和照片。
激发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的创作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双手,利用身边的这些皱纸就可以制作出很精美的立体手工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够别出心裁设计出与众不同的皱纸手工作品。
2、体验皱纸的特性,能够运用“团”“包”的方法制作一件立体的手工作品
教学反思
我的这节课上完了,可是回过头总是有这里或者那里不尽人意的地方。
总体上按照我的教学设计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的环节衔接还是比较好的。
一节课下来学生是学会了团包手工的制作方法,也巩固了手工课“揉”、“捏”、“弯”、“折”、“包”等制作方法。
可是,就是在最后的学生作品展示的时候,课后我一直在反思,很多学生的作品脱离不了老师的范例,最多在范例的基础上稍加改动,我觉得这是很失败的地方,都说现在的孩子聪明,有想象力,可为什么他们创作不出很新颖的作品呢?我觉得还是出自自己,是自己平时没有能够从细节或者是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总想着靠几节公开课的准备就能出什么效果,真是大错特错了。
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对美术的创新要从平时的教学中抓起,一点一点渗透美术的知识,形成自己的一套风格。
就像这次的骨干教师培训,真是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是一次难得的培训,让我有机会领略了名师的风采,也让我从不同学校的教师那里吸取了许多教学的经验和方法。
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在每一节课上下功夫,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