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新区中心区规划(简化版)
- 格式:pdf
- 大小:8.51 MB
- 文档页数:49
四新经济强势崛起,绘就未来之城新蓝图作者:梁太宏王霞来源:《走向世界》2022年第50期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是每一座面向未来加速奔跑的城市都在大力布局的赛道。
目前,在青岛市崂山区,像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628家,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技术领域。
上半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继续保持全市首位……如今,在崂山区,“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长”了起来,像竹子拔节般“壮”了起来。
日前,入驻青岛国际创新园的企业将享受重大利好:11月25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通过了现场验收,近日将上线运营。
届时园区将为他们提供普惠公共算力服务,实现“用户像用电一样使用算力服务”,享受到数字经济最强算力底座。
用时不到4个月,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具备100P算力。
算力领域加快布局的背后,是崂山区适应AI产业快速发展趋势,不断完善配套,提升服务水平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崂山区锚定高水平打造“四新”经济集聚区的目标定位,全面展开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建设“四新”经济集聚区三年行动,全力推进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等4个“千亩”专业化园区建设。
聚焦7条重点产业链,按照“一楼一产业、一楼一园区”的布局,全力打造新动能产业载体。
建立产业链专班,制定实施产业链行动方案、绘制产业链全景图谱,梳理产业链重点企业、支撑项目、招引目标,建立园区建设、招商促进、管理服务专业化团队,推动产业链做大做强。
打开“玻璃窗”,打造产业新秀的专业“孵化器”。
针对长期以来,高校科研成果与市场落地间缺乏畅通的渠道,存在着“玻璃窗”问题,崂山区积极探索,综合运用各种服务手段,支持创新、引领创新,依托中国海洋大学等4所高校和中科院生物能源研究所等22家科研院所和实验室,建立“政府引导、企业牵头、高校院所共建”的创新联合体,培育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北航青岛研究院等9家新型研发机构,打通产学研壁垒,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机制,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创新资源流通互补,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
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岳阳市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0.31•【字号】岳政办发〔2021〕18号•【施行日期】2021.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住房改革与发展正文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岳阳市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陵矶新港区、南湖新区、屈原管理区,市直各单位,中央、省属驻岳各单位:《岳阳市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0月31日岳阳市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为加快推进全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切实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湘政办发〔2021〕3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加快建设“三区一中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完善住宅使用功能,解决群众“上下楼难”问题,不断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市里统筹、部门配合、县市区主导,街道(社区)落实、业主主体”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和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人民群众关心、支持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良好氛围,加快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
坚持业主主体,协商共建。
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充分发挥业主的主体作用,依法依规,因地制宜,民主协商,兼顾各方,实现决策共谋、建设共管、成果共享。
四新中心区的规划和近况2004年武汉市决策开发“武汉新区”。
所谓“武汉新区”,是指由长江、汉江和京珠高速合围而成的扇形区域,既包括了汉阳区、沌口开发区,也包括了蔡甸区和汉南区的一部分,只是个概念,不是行政区划。
非常遗憾的是,这个概念没有得到国家政策支持,现在很少有人提了。
武汉新区有三个核心组团,分别是汉江、四新、沌口。
四新地区的准确边界我也说不清楚,总之是汉阳区和经开区之间的未开发区域吧。
这么一大块区域,又划分出一个“四新中心区”,作为发展的重点区域,它的东西边界分别是长江和龙阳大道,南北边界分别是三环线和二环线,如下图:四新地区的规划从2005年左右开始做,到现在过了6年了,变化有多大呢?让我们看看google earth的卫星图,反映的是半年前的模样。
我稍微转了一下方向,让图片垂直于长江,并不是准确的上北下南。
从卫星照片可以看到:1)几条主干道已经成型。
东西向的道路:与三环线平行的分别是四新南路、四新大道、四新北路,再往上的二环线尚未出现(二环线的四新段于2011年1月开工)。
南北向的道路:与长江平行的分别是滨江大道(尚未正式形成)、拦江堤路(需要改造)、连通港路(雏形)、江城大道(已通车)、四新中路(雏形)、芳草路(已通车)、龙阳大道。
2)水系连通还未完成,但已有大概模样。
3)具体项目:最东边的博览中心一期很快就要竣工了;三个开工的项目:金地澜菲溪岸、绿地新都会、武汉市中医院异地扩建(具体情况我在后面说);江城大道西边那一个规整的小区是高农集团的还建房。
“升官渡”三个字所在的规整小区是汉城村的还建房。
图片左下角的成片楼房,其实是属于经开区的,不属于四新区;地铁六号线的两个站已开工。
4)其他进展:博览中心二期(酒店、海洋乐园等)正在做规划设计;方岛在做方案;韩国的乐天集团打算在四新大道入口公园综合贸易区建大型综合商业中心;香港招商地产签订了墨水湖南岸合作开发框架协议……总的来说,四新中心区只有博览中心一个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他方面都还只是雏形。
健康城市规划空间策略与实践——以福安市溪北洋新区为例蒋勇【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9(000)007【总页数】5页(P1-4,119)【关键词】健康中国; 健康城市; 健康城市规划; 实证案例【作者】蒋勇【作者单位】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福州 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0 引言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健康基础”。
全民健康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关键词”。
我国关于健康城市的基础研究和实践方兴未艾,以人居环境科学为指导的系列研究和实践成果丰硕,为健康城市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我国于1994年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建立健康城市试点项目,此后,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海口市、大连市、苏州市、重庆市渝中区、日照市、保定市等相继加入到健康城市运动中[1]。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学者们从“建成环境如何影响公众健康”的角度入手,通过与社会其他部门的联合和跨学科研究合作,形成了相当丰富的理论成果,但以健康城市为主题的规划实证案例较少。
从研究分析落实到空间的规划设计,仍需要从理论到实践的传递和互动[2]。
城市规划领域对健康城市理念的响应,将主要落实在空间策略上[3]。
本文以福建省福安市溪北洋新区作为实践案例,结合新时期新要求和规划区域的自然、人文特色,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健康城市空间策略。
1 健康城市规划构思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建成环境建设的重要工具,承担着改善公共健康的社会责任。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讲,健康城市可以理解为从城市设计、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的生活、工作,使城市成为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并通过对物质空间的干预,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构建真实的城市梦境—武汉新区四新生态新城“方岛”区域城市设计方案解读■ 杨 明 ■ Yang Ming作者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 200002)收稿日期:2010-12-28Constructing a Real Urban Dream: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signing Plan for the 'Square Island' of Sixin Ecological New Town in the New Zone of Wuhan人类为什么建造城市?对于这个城市设计师的终身命题,我们可以从2010年下半年的一部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Inception)》中得到一些有意思的侧面回答。
影片模拟了人类心灵底层的梦境与现实的反差与关联,通过颇显离奇的情节暗示出城市其实正是人类自身梦境的现实映射。
在对城市意象的塑造中,人类发现和展示出自身的欲望与潜能,并把它们演化成自身环境的一部分。
对梦想的追求,推动着我们城市的发展,延伸着我们心灵的空间。
而如今,作为城市设计师,我们将为武汉构建新的生态梦境。
一、武汉梦境:四新生态新城武汉历来就是一个拥有梦想的城市,渴望在中国的行政版图中成为前列的领导者。
近年来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更是为其城市冲动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想要构建稳固和谐的城市梦境,平衡三镇是武汉必须遵从的基本策略。
由于历史沿革,汉阳一侧没有像汉口的金融商业和武昌的人文科技那样具有核心凝聚力的城市级产业聚集区,因此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城市持续发展的弱势区域。
不过,就地域条件而言,汉阳同其他两镇一样都拥有武汉最独特的湖泊河川资源,甚至在城市中心的二、三环间分布得更为均匀、天然。
因此,抛开“汉阳造”的工业历史羁绊,打造一个全新的、具有强烈人工印记的空间意象是建立汉阳城市特色的关键。
这就是四新生态新城。
四新生态新城占地17.43km 2,占据了新成立的武汉新区中最重要的滨江区域,是具有与汉口王家墩、武昌鲁巷、杨春湖同等地位的城市副中心,规划人口25万,将担负起塑造汉口新型低碳产业、重建武汉长江大桥以南地区沿岸面貌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