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本本主义的重要思想
- 格式:docx
- 大小:15.97 KB
- 文档页数:6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反对本本主义》的历史及现实意义《反对本本主义》这篇光辉文献,深刻阐述了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在党的思想建设史、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研究中国国情,立足于国情,走自己的道路,是我们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
因此,认真学习《反对本本主义》,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反对本本主义》的发现经过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当作是了解社会、制定政策、指导中国革命的前提和基础。
1930年5月,毛泽东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寻乌县进行调查的同时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原题为《调查工作》)一文。
这是一篇闪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光辉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
1930年8月,在红四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曾有油印本、石印本流传,可惜后来均因战事而散失。
因此,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亲自主编的《农村调查》、《六大以来》,以及后来出版的各种版本的《毛泽东选集》,均没有收入这篇文章。
1951年,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主持编辑《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时,也只能付之阙如。
1959年,当时的中国革命博物馆从福建龙岩找到了《调查工作》的石印单行本,末页上印有“特委1930.8.21翻印”字样。
分析起来,这很可能是由当时的闽西特委翻印的。
《反对本本主义》的伟大意义1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雏形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概括起来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其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有力地剖析和抨击了当时共产国际和中共党内存在的“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思想,并提出了调查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可以说,《反对本本主义》已经初具了党的思想路线的雏形。
毛泽东在文中开门见山地指出:“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毛泽东在文中明确地指出,要解决问题,就要去调查,了解清楚问题的本质和始末,这样,“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
毛泽东认为,在制定斗争策略的过程中也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文章第六部分中,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
在文章第三部分“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
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要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毛泽东在这里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一科学论断,也即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读《反对本本主义》有感《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同志1930年5月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状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精神。
《反对本本主义》提倡切身实践,立足实际,调查研究。
指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反对本本反对教条,告诉我们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站在实用主义立场,把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变得具有可操作性和技术性。
因此《反本本主义》是一个人是认识的问题,更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
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为我们正确地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带给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我们劲天学习该著作仍具有现实意义。
本本主义也就是教条主义。
即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的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状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教条主义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务必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曾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
我们务必坚决反对本本主义。
文章在开头就鲜明地证明了观点,“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短短九个字,如雷贯耳,犹如一声断喝,矛头直指那些不深入实际调查就针对某个问题胡乱发言的人。
之后,毛泽东同志又在《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中做了补充,提出“我们的口号是:一,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
二,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由此看来,正确的说法就应是“没有正确的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每一个人都就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职责,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都要有个标准,从嘴里说出来的,都要有根据,而不是瞎说一通。
普通人尚且就应如此,更何况是领导着中国革命方向,掌握着国家命脉的共产党员呢?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文中有一句话说得个性形象,“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基本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包含着从事实,群众路线和独立中寻求真理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萌芽形式。
主要观点:
一,提出了从现实出发,从事实中寻求真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思想,这标志着该党从事实中寻求真理的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
二,可以说,从现实出发,在群众中进行调查研究,在群众中寻求真理,是党的“从群众到群众”的领导方式的雏形。
三,要想打赢中国革命,就只能依靠了解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中国同志,通过务实的调查研究,制定正确的政策策略。
扩展数据:
“反对本·本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
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导致了中国革命的挫折。
在1920年代末和1930年代初,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普遍存在着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苏联经验成圣的错误趋势,这自然影响了共产国际的内部。
作为共产国际领导下的分支机构之一,中国共产党从小就接受了理论指导和组织领导。
共产国际以其不切实际的所谓科学理论指导了中国革命的实践,这使中国革命遭受了许多挫折和巨大的损失。
红军内部思想的分歧引发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加剧了中国革命的艰辛。
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围绕红军的建设和发展,第四红军党内存在分歧,发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第四集团军的一些领导人有严重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
他们只遵循共产国际的指示。
他们提出的错误路线和原则严重损害了中国革命。
毛泽东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和忧虑。
《反对本本主义》读后感很早就听人谈论过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也看过很多关于这篇文章的评论,但是一直没有去读原文。
最近根据老师的要求去读了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感觉受益非浅,文章批评了红军中一部分人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迷信“本本”、不愿作实际调查的保守思想。
虽然是针对当时的情况而写的,但对我们今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什么是本本主义?通过看这边文章,从中知道了反本本主义的概念即教条主义。
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的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对本本主义崇拜的人,在当今社会也大有人在,他们不根据实际情况去做工作,遇事不想办法,不积极主动处理问题,只会按条条框框做事,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迷信,其特征就是迂腐,这类人不思进取,顽固不灵,思想落后。
“书呆子”就属于本本主义的一个体现,在他们看来读书就是一切,离开了书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
理论和实践不能相结合,做不好工作,到头来是“书生无用墨之地”。
个人觉得毛泽东写这篇文章不仅是揭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错误:教条主义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给共产党带来不少困境,另一方面也对人们的一种提示,进一步避免生活中的错误。
文章的最后毛泽东还对调查的技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关于怎样调查,调查会到些什么人,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怎样定调查纲目等具体问题作出了详细的回答,这些回答,即使在今天,也是很有用的。
《反对本本主义》写于1930年5月。
当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而叫它“本本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教条主义是《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的基本精神。
我觉得本文的学习为我们今天正确地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首先,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维原则和思想路线。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这段话既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又强调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这条路线,就要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反对消极保守,无所作为。
其次,它是反对主观主义和"左"“右”倾错误的锐利武器。
“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表现形式。
《反对本本主义》既反对把个人的局部经验绝对化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的经验主义,又反对不懂得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特点,只知背诵和照搬马克思主义条条的教条主义。
再次,它为领导者转变并养成优良的思想作风指明了方向。
“迈开你的双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针对有些领导干部不深入群众,不了解下情,对上级指示和书本上的理论一味盲目执行和照搬照抄的教条主义,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开出了一剂药方:"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
“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
”这里指明了马克思主义者认识世界和克服主观主义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方法在于向社会作调查。
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经常习惯于机械地理解上级政策,简单照搬条文办事,有些“规矩”在外地已经废除,我们这里仍然有效。
反对本本主义读后感《反对本本主义读后感》《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同志 1930 年 5 月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
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同志从认识论的高度阐明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对当时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的思考和感悟。
在文章的开篇,毛泽东同志就鲜明地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这一论断犹如一声惊雷,震醒了那些习惯于闭着眼睛瞎说、脱离实际的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多少时候我们是在没有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就妄下结论,随意发表意见的呢?我们常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言论,但其中有多少是经过深入调查和思考得出的呢?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道听途说或者是以往的经验来判断事物,这样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
只有通过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我们才能掌握真实的情况,才有资格发表有价值的意见。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在面对问题时,我们不能仅凭想当然或者人云亦云就轻易下结论。
比如在工作中,当我们接到一个新的任务或者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时,如果不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就盲目地制定计划和采取行动,很可能会导致工作的失误和失败。
只有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相关的背景和各种影响因素,我们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毛泽东同志还指出,“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这一观点让我对调查研究的目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调查不是为了调查而调查,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比如工作效率低下、团队协作不畅、人际关系紧张等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通过调查研究去分析和解决,就会一直困扰着我们,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反对本本主义读后感《反对本本主义读后感》《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同志在 1930 年 5 月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
初读这篇文章,我便被其直白且深刻的论述所吸引,在深入研读之后,更是有了许多新的感悟和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同志开篇就直截了当地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这一论断犹如一记重锤,敲醒了那些习惯于凭主观想象和书本教条来做事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在对某个问题或情况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敢妄下定论,发表一通看似有理实则空洞无物的言论。
这种没有经过实际调查就轻易发言的行为,不仅是对问题的不负责,更是对他人的误导。
毛泽东同志强调,“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
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
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
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末,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我们才能掌握真实的情况,才有资格发表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这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又一重要观点。
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会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而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要通过调查来找到问题的根源和本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让我想起了在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当时总是在原地苦思冥想,却没有想到去实际调查一下问题的来龙去脉。
如果能够早一点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或许就能更快地解决问题,少走许多弯路。
毛泽东同志还批评了那些奉行“本本主义”的人。
他们开口闭口“拿本本来”,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这种盲目迷信书本的思想是极其错误的。
书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它毕竟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我们只是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而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就很容易陷入教条主义的泥潭。
毛泽东为何要写《反对本本主义》作者:戴安林来源:《红广角·党史与文献研究》 2013年第12期(湖南)戴安林【摘?要】毛泽东写《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目的:一是批判中国共产党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二是倡导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反对本本主义》阐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它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关键词】反对教条主义;倡导调查研究;毛泽东思想;形成标志1991年6月,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在《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出版说明中指出:“《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是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编辑的,第二版仍保持原有的篇目,只增加《反对本本主义》一篇。
这篇著作,曾一度散失,六十年代初重新得到。
”那么,《反对本本主义》是怎么找到的呢?毛泽东当时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再版《毛泽东选集》时为什么只增加《反对本本主义》这一篇文章呢?一、《反对本本主义》是怎样失而复得的?《反对本本主义》原名叫《调查工作》,写于1930年5月,是毛泽东很喜欢的一篇文章,但在那革命战争的动荡年代里,这篇文章散失了。
1957年2月,福建省上杭县的一个农民叫赖茂基,将他珍藏了27年之久的毛泽东写的《调查工作》这篇文章主动献给了中共龙岩地委。
中国革命博物馆建馆后,曾到全国各地去征集革命历史文物,1959年在中共龙岩地委处收集到《调查工作》这篇文章的石印本。
1960年,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的工作人员把这篇文章从中国革命博物馆借来进行研究,后来,又被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知道了。
他便把《调查工作》这篇文章送给了毛泽东本人审定。
毛泽东重新得到这篇文章,感到非常高兴。
他在1961年3月11日写下一段评语:“这是一篇老文章,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那时没有‘教条主义’这个名称,我们叫‘本本主义’。
写作时间大约在1930年春夏,已经30年不见了。
反对本本主义的重要思想;
基本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蕴含着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雏形。
主要观点:
1、提出了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思想,标志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
2、一切从实际出发,到群众中作调查研究,向群众寻求真理,可以说是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的雏形。
3、若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只能靠了解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中国同志,经过实事求是地调查研究,制定出正确的方针和策略。
《反对本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共产国际错误指导导致中国革命的挫折。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此种倾向自然会影响到共产国际内部。
中国共产党幼年时期,作为共产国际领导下的支部之一,接受其理论上的指导和组织上的领导。
共产国际,以不切实际的所谓科学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使中国革命屡遭挫折,损失巨大。
红军内部思想观念的分歧引发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增加了中国革命的艰辛。
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中,围绕着红军的建设和发展,红四军党内出现分歧,发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红四军党内一些领导人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作风严重,唯共产国际指示是从,提出的错误路线方针对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危害,对此,毛泽东有着深切的体会与担忧。
《反对本本主义》读后感《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同志1930年5月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是毛主席最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当时没有“教条主义”的说法,而称之为本本主义。
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内盛行两种错误思想,分别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在党内讨论问题时开口闭口拿本本来的情况屡见不鲜,针对这个严重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
虽然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的情况而写的,但它对我们今天正确解决矛盾仍然提供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同时,它也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点,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标志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何谓“本本主义”?本本主义就是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
本本主义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纵观历史,本本主义曾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在这篇著作中,毛主席从认识论高度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以及“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阐明了社会调查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以及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和一些技术细节;揭露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批评了红军中一部分人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迷信“本本”、不愿做实际调查的保守思想,由此提出了“速速改变保守思想”的要求。
文中还阐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思想,并明确地指出了党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积极参加实践,科学地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努力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反对本本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1930年5月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
原名《调查工作》。
这是毛泽东最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
在这篇著作中,作者从认识论高度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阐明了社会调查的重要意义,以及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和一些技术细节;揭露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批评了红军中一部分人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迷信“本本”、不愿作实际调查的保守思想,指明了从前调查方法的缺点和改进方向。
文中还阐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重要性。
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思想路线,首次提出是1929年6月,强调共产党人要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创作背景:
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而叫它做“本本主义”。
毛泽东批评党内讨论问题时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
他强调必须把上级所作的决议、指示同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
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
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
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
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
这篇文章写作的背景,一个是红军内部的教条主义思想, 另一个就是当时红军党内对于一些问题的原则性分歧和斗争。
毛泽东在赣州寻乌调查期间,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原题为《调查工作》)。
主要观点:
实地调查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
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
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
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
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
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
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
这是懦夫讲的话。
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⑵,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
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实践问题
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
不谓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
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
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
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
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中国有许多专门从书本上讨生活的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共产党员,不是一批一批地成了反革命吗?就是明显的证据。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
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
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
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许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
结合实际
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你不相信这个结论吗?事实要强迫你信。
你试试离开实际调查去估量政治形势,去指导斗争工作,是不是空洞的唯心的呢?这种空洞的唯心的政治估量和工作指导,是不是要产生机会主义错误,或者盲动主义错误呢?一定要弄出错误。
这并不是他在行动之前不留心计划,而是他于计划之前不留心了解社会实际情况,这是红军游击队里时常遇见的。
那些李逵⑶式的官长,看见弟兄们犯事,就懵懵懂懂地乱处置一顿。
结果,犯事人不服,闹出许多纠纷,领导者的威信也丧失干净,这不是红军里常见的吗?
必须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机会主义盲动主义错误出现,才能完成争取群众战胜敌人的任务。
必须努力作实际调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
正确策略
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
为什么要作社会经济调查?我们就是这样回答。
因此,作为我们社会经济调查的对象的是社会的各阶级,而不是各种片断的社会现象。
调查的结果就像挂了一篇狗肉账,像乡下人上街听了许多新奇故事,又像站在高山顶上观察人民城郭。
这种调查用处不大,不能达到我们的主要目的。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明了社会各阶级的政治经济情况。
举例来说,我们调查农民成分时,不但要知道自耕农⑸,半自耕农⑹,佃农,这些以租佃关系区别的各种农民的数目有多少,我们尤其要知道富农,中农,贫农,这些以阶级区别阶层区别的各种农民的数目有多少。
我们调查商人成分,不但要知道粮食业、衣服业、药材业等行业的人数各有多少,尤其要调查小商人、中等商人、大商人各有多少。
我们不仅要调查各业的情况,尤其要调查各业内部的阶级情况。
我们不仅要调查各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要调查各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调查工作的主要方法是解剖各种社会阶级,我们的终极目的是要明了各种阶级的相互关系,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然后定出我们正确的斗争策略,确定哪些阶级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哪些阶级是我们应当争取的同盟者,哪些阶级是要打倒的。
我们的目的完全在这里。
什么是调查时要注意的社会阶级?下面那些就是:
工业无产阶级
手工业工人
雇农
贫农
城市贫民
游民
手工业者
小商人
中农
富农
地主阶级
商业资产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
这些阶级(有的是阶层)的状况,都是我们调查时要注意的。
在我们暂时的工作区域中所没有的,只是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其余都是经常碰见的。
我们的斗争策略就是对这许多阶级阶层的策略。
我们从前的调查还有一个极大的缺点,就是偏于农村而不注意城市,以致许多同志对城市贫民和商业资产阶级这二者的策略始终模糊。
斗争的发展使我们离开山头跑向平地了⑺,我们的身子早已下山了,但是我们的思想依然还在山上。
我们要了解农村,也要了解城市,否则将不能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