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件《感恩父母》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14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第一章:理解父母的爱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1.2 教学内容:讲解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和关爱,分享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
1.3 教学活动:观看父母关爱子女的短片,分组讨论父母的爱,分享自己的感悟。
第二章:认识自己的家庭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背景,珍惜家庭的幸福,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2.2 教学内容:讲解家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家庭特点,学会珍惜家庭。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来家庭照片,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互相交流对家庭的爱。
第三章: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父母养育之恩,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2 教学内容:讲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写下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共同制作感恩卡片,向父母表达感激。
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方法。
4.2 教学内容:讲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分享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
4.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让学生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
第五章:行动表达感恩之情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行动。
5.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恩,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心父母。
5.3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父母,制定自己的感恩计划,分享感恩行动的收获。
第六章:理解父母的辛劳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辛劳与付出,增强学生对父母的体谅之心。
6.2 教学内容:通过实例讲解父母在工作、生活中的不易,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父母的辛劳。
6.3 教学活动:开展“家长体验日”活动,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体验父母的日常生活。
第七章:学会感恩的技巧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表达感恩的技巧,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向父母表达感谢。
《感恩父母》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付出和奉献。
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父母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曾经感恩过父母,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分享一个关于父母付出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父母付出的思考。
1.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父母的故事,感受父母的付出。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小组的故事和感受。
第二章:理解父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角度和期望。
引导学生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
2.2 教学内容讲解父母的角度:父母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有出息。
讲解如何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父母、理解父母、体谅父母。
2.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父母和孩子,模拟一些日常场景,体会双方的感受。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父母。
第三章:感恩父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父母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3.2 教学内容讲解感恩父母的重要性: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孝道的体现。
讲解如何表达感恩之情:通过言语、行动、心意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恩。
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以及感恩的好处。
个人作业:让学生写一封给父母的感谢信,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第四章:孝敬父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孝敬父母的具体行为。
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孝敬父母。
4.2 教学内容讲解孝敬父母的具体行为:尊重父母、关心父母、帮助父母、陪伴父母。
讲解如何在生活中孝敬父母: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做到言行一致。
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如何在生活中孝敬父母的具体行为,以及孝敬父母的好处。
个人作业:让学生制定一个孝敬父母的行动计划,包括具体的行动和时间。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课程内容,加深对感恩父母和孝敬父母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心理课教案《感恩父母》教案名称:感恩父母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父母的感恩之情;2. 培养幼儿的家庭意识和责任感;3. 发展幼儿的情感表达和倾听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幼儿理解父母的辛苦和关爱;2. 培养幼儿的感恩心情;3. 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和倾听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海报:包含家庭场景及相关图片;2. 父母关爱的具体例子。
教学过程:引入:1. 导入话题:给幼儿展示幸福的家庭场景或一些与父母有关的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提问:你们有爸爸妈妈吗?你们平时是怎么和爸爸妈妈相处的?讲解与讨论:1.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父母是我们非常亲近的人,他们对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付出了很多,我们该如何感谢爸爸妈妈呢?2. 讲解:教师讲解感恩的含义和重要性。
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幼儿了解爸爸妈妈的付出,如照顾我们的饮食、睡觉、生病时的照顾等。
3. 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回报爸爸妈妈的辛苦和关爱?让幼儿回答或谈论一些具体的行动。
活动:1. 制作感恩卡片:准备一些卡纸和色彩绘画工具,让幼儿制作感恩卡片,表达对爸爸妈妈的感谢之情。
2. 角色扮演:幼儿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
其中一个幼儿扮演父母,其他幼儿扮演孩子,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感受父母的辛苦和关爱。
3.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件事,然后在下次课堂上分享。
总结:1.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我们学习了如何感恩爸爸妈妈,他们对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要多做一些事情来回报爸爸妈妈的爱。
2. 提问: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对待爸爸妈妈?让幼儿回答。
延伸活动:1. 家庭访谈: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访谈,了解不同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方式,并与幼儿一起分享。
2. 家庭照片展:鼓励幼儿带一张家庭照片到幼儿园,分享自己家庭的团结与温馨。
教学反思:1. 教师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情况;2. 教师评估幼儿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感恩父母的概念和方式;3. 教师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馈。
心理健康教育——《感恩父母》教案提出依据:学生正处在心理机能迅速发育成熟的时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
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学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心里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中相当一部分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感觉不到幸福。
在他们看来,父母为他们服务是理所当然的,说话做事我行我素,很少顾及父母的感受,责任感、奉献意识薄弱,因而对他们进行心里健康教育(感恩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世上值得感恩的人很多很多,但首先应当感激的是父母,不懂的感恩父母的人很难想象能够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社会。
因而心里健康教育从教育学生感恩父母开始。
教学设想:一、引导学生读品故事、引起学生的深思和共鸣,让孩子体会父母爱的给予不是应该的不应该当成一种习惯。
二、观看图片漫画,调动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感悟父母的厚爱。
三、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看演示体会关爱父母、爱的测试等说一说自己对父母的爱,教师只做适当点拨引导。
四、课程的实施采用活动式教学,通过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编演故事剧等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充分展示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
努力构建开放式、构建式课堂体系。
教学目标:1.重温父母厚爱,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学会感恩,培养责任感。
2.教育学生学会尊重,理解父母;学会和父母沟通;3.教育学生学会感恩,从爱家庭。
爱父母开始。
教学重难点:教育学生学会尊重,理解父母;学会和父母沟通;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回忆和父母在一起美好的事,并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在加工。
教师准备:上网搜集图片、音乐等资料制作课件,设计教学流程。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钢琴曲《走过绿意》:“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同学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旋律,你的心灵深处是否有某种触动,生活中需要我们感谢的人很多很多,我们首先要感激的是我们的父母,今天我们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进父母,学会感恩。
2024年心理健康教育感恩父母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五章“亲情与感恩”,具体内容为第3节“感恩父母”。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学习如何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以及探讨如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他们的无私关爱,学会感恩父母。
2. 培养学生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提高他们的亲情沟通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父母的爱,并将感恩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心态,提高亲情沟通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亲情故事、亲情歌曲、实践活动指导手册。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亲情照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亲情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父母陪伴我们成长的历程。
2. 父母付出的探讨:引导学生分享父母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无私付出。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如写一封感谢信、为父母做一顿饭等。
4. 亲情沟通技巧讲解:教师讲解如何与父母有效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5.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亲子沟通案例,让学生了解沟通方法。
6. 随堂练习:学生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练习亲情沟通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大感恩父母2. 副了解父母付出实践感恩行动建立和谐亲子关系3. 板书内容:父母的无私关爱感恩行动:写信、做饭等亲情沟通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为自己的父母设计一个感恩行动,并写出具体实施过程。
2. 答案示例:为父母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和例题讲解,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父母的重要性,提高了他们的亲情沟通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感恩父母的行为,并将所学沟通技巧运用到与父母的日常交流中,促进家庭和谐。
心理健康教育感恩父母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五单元“家庭与我”中的第二章“感恩父母”作为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父母对我们的付出与关爱,认识到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父母对他们的付出与关爱,培养感恩意识。
2. 使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增强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
3. 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培养家庭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增强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父母关爱孩子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父母付出的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中第二章“感恩父母”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付出与关爱。
3.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现实生活中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写信、送礼物、做家务等形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写一封感谢父母的信,或设计一个感谢父母的行动计划。
六、板书设计1. 感恩父母2. 内容:父母的付出与关爱表达感激之情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感恩父母”为主题,写一封感谢信给你的父母,描述他们为你付出的具体事情,并表示感激。
2. 答案:例文:亲爱的爸爸妈妈: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关爱和付出。
从小到大,你们为我洗衣做饭,为我辅导功课,为我排忧解难。
我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你们守在床前照顾我,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此,我想对你们说一声:“谢谢!”爱你们的(学生姓名)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付出与关爱,培养感恩父母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