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15
《论语》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十则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全文翻译: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论语1-全文及译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论语1-5篇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1、《学而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国学经典《论语》全文及译文篇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为所欲为,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靠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论语》全文翻译《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以下是《论语》的全文翻译(共20篇):第一篇: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第二篇: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盂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子产举于昭陵,鱼肠乎其中而无脊,鲍叔牙乎其中而不缺脊,吕不韦乎其中而异于彼诸侯。
且也贤者各自爱,亲之则畏,疏之则怨。
惟伊大孝之人,南面而已矣。
”第三篇:八佾孔子问政:“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子曰:“可以,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上也,民其血狂之。
”第四篇:里仁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第五篇:公冶长公冶长以终身之粮,换一宝瑞,三月而末也。
子曰:“怨乎?似之拙与?否则?”第六篇:雍也雍也之言,虽舜、舞、之言舍予,吾必听之。
如用之,则行之;不如用之,则攘臂而扔之。
第七篇:里储里储善耕而不善莳,以耕为先,莳则不及也。
树木成畦,不立而芸,其过之矣夫!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叟哉?人焉叟哉?”第八篇:公山公山弗扰以费,召,子欲之,以其子之妻召之。
子曰:“公山弗扰以费,完者其如之何?”第九篇:先进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
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第十篇:泰伯泰伯问:“荀卿治国,何如?”子曰:“好问,其哲不愧。
再拜而谢之。
彼问于我,我对而未尝见其人。
”第十一篇:子罕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十二篇:公孙龙公孙龙三略不望复见于天下,夫然后三年之丧,天下之久丧也。
论语全文带拼音标准版《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下孔子的言行而成。
全书共20篇,包括论语、子罕、阳货、微子、子张、雍也、述而、泰伯、子罕、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子张、述而、泰伯、子罕、宪问、卫灵公、季氏等篇目,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论语》全文带拼音标准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部经典著作。
【论语全文带拼音标准版】。
1. 论语。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为政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3. 八佾第三。
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 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5. 公冶长第五。
子曰,“公冶长,宰于国,虽少,必作,犹磐石。
”。
6. 雍也第六。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
7. 述而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
”。
8. 泰伯第八。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
9. 子罕第九。
子曰,“子罕言,吾喜乎!友亦喜。
”。
10. 卫灵公第十。
孔子于卫,见子贡,未有完者。
子曰,“若有人焉,虽小必大,无内鬼。
”。
11. 季氏第十一。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12. 陈成子第十二。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
13. 曾子第十三。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14. 乡党第十四。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15. 先进第十五。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公道也。
”。
16. 颜渊第十六。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17. 子路第十七。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18. 憲问第十八。
子张问善人之道。
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论语全文目录xuéér dì yī学而第一wéi zhèng dìèr为政第二bā yì dì sān八佾第三lǐ rén dì sì里仁第四gōng yě cháng dì wǔ公冶长第五yōng yě dì liù雍也第六shùér dì qī述而第七tài bó dì bā泰伯第八zǐ hǎn dì jiǔ子罕第九xiāng dǎng dì shí乡党第十xiān jìn dì shíyī先进第十一 yán yuān dì shíèr 颜渊第十二zǐ lù dì shí sān子路第十三xiàn wèn dì shí sì宪问第十四wèi líng gōng dì shí wǔ 卫灵公第十五jì shì dì shí liù季氏第十六yáng huò dì shí qī阳货第十七wēi zǐ dì shí bā微子第十八zǐ zhāng dì shí jiǔ子张第十九yáo yuē dìèr shí尧曰第二十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国学经典《论语》全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欢愉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诚?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严谨,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凶狠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结合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结合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戆直;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论语》全文学而第一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全文(word版)《论语》全文学而第一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乎?传不习乎?”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学则不固。
主忠,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有子曰:“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2.1孔子曰:“以德治国,如北辰,居其所,众星共之。
”2.2孔子说,“书名豪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而无恶’。
”2.3孔子曰:“道为政,民免刑,而不要脸。
论语全文带注音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和后来者的记录的一部分。
它包含了孔子和他的学生之间的对话和教导。
这本书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的机会。
以下是论语的全文,并且还附带了注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章节一:学而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友来自远方,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章节二: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章节三:八佾子曰:八佾舞于庙,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章节四:里仁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仁者,九族不容;亲仁者,其为仁矣。
章节五:公冶长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章节六:仲弓子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章节七:子张子张曰:“执其两手而舞于庙之下,可谓至德也已矣。
”章节八:尧曰尧曰:“咨!尔舞雩,尔求时夏,尔所好者鬼神害之,于是乎尔忧。
富者足以为也,国之害足以使也。
故君子忧道,不忧贫。
”章节九:子思子思曰:“夫子何以谓之‘文’?”章节十:子贡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章节十一: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章节十二:樊迟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以上是《论语》的部分内容,这本书是孔子思想的经典之作,通过阅读和理解《论语》,可以更好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和对待人生的态度。
带有注音的全文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领会书中的含义和精神。
希望这份文档对你的研究和学习有所帮助!。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之一,是儒家学派重要著作之一。
它由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门徒所撰,讲述了孔子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并将这些思想传承下去。
下面是《论语》的全文。
第一章:学而篇谨遵尊敬,不敢忘怀。
至于饮食,衣服,无不恭敬。
朝以问道,暮以讲义,不厌诲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友谋而不专乎道谋而不诚乎已可矣。
”第二章: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第三章:八佾篇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第四章:里仁篇子曰:“里仁之余,民免而无耻。
里仁之余,邦必兴。
”第五章:公冶长篇公冶长,问政。
子曰:“树不必修,无过於阴几而已。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修之於家,其德乃半。
修之於国,其德乃旅。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无所不备。
”第六章:雍也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第七章: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童蒙之时,衣敝而好古,习俗一成而不易,能以侨维,不能以动易,吾不知所以然。
”第八章:泰伯篇泰伯启,与他人交涉不愧。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九章:里鉴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第十章:先进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第十一章:学到老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十二章:西泠子篇子曰:“志士恒志也,不矜不伐,不悔不求,得道者兼容天下。
”第十三章:公山弗扰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第十四章:雯雯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第十五章:阳货篇阳货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曾有过於孔子者。
”由此,可知孔子之博学多才。
第十六章:德行篇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第十七章:颜渊篇颜渊问在学过何事?子曰:“多闻则其深,着力则其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导语:《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供各位阅读和借鉴。
《论语》全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论语全文及译文注解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论语全文及译文注解赏析《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二则全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这一则讲了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和个人修养。
学习之后按时温习,是愉快的;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是快乐的;别人不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是有道德修养的君子。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曾子说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强调自我反省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温习旧知识从而能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体现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1.孔子称赞颜回品质高尚。
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体现了孔子对义与利的看法。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全文目录xuéér dì yī学而第一wéi zhèng dìèr为政第二bā yì dì sān八佾第三lǐ rén dì sì里仁第四gōng yě cháng dì wǔ公冶长第五yōng yě dì liù雍也第六shùér dì qī述而第七tài bó dì bā泰伯第八zǐ hǎn dì jiǔ子罕第九xiāng dǎng dì shí乡党第十xiān jìn dì shíyī先进第十一 yán yuān dì shíèr 颜渊第十二zǐ lù dì shí sān子路第十三xiàn wèn dì shí sì宪问第十四wèi líng gōng dì shí wǔ 卫灵公第十五jì shì dì shí liù季氏第十六yáng huò dì shí qī 阳货第十七wēi zǐ dì shí bā微子第十八zǐ zhāng dì shí jiǔ子张第十九yáo yuē dìèr shí尧曰第二十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
心所欲,不逾矩。
”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
回也!”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8.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
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论语全文论语学而第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
恭近於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6』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7』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8』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叟哉?人焉叟哉?」『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子曰:「君子不器。
」『13』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
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9』哀公闻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
」『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八佾第三『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4』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6』季氏旅於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7』子曰:「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微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微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微之矣。
」『10』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11』或问□之说。
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於奥,宁媚於U+7AC8,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於天,吾所祷也。
」『14』子曰:「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15』子入大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20』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1』哀公问社於宰我。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缴如也,绎如也,以成。
」『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里仁第四『1』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7』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9』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2』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
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6』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0』子曰:「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24』子曰:「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公冶长第五『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虽在缧□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6』子使漆彤开仕。
对曰:「吾斯之未能信。
」子说。
『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10』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
於予与何诛?」子曰:「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於予与改是。
」『11』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申枨。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18』子曰:「藏文仲居蔡,山节藻□,何如其知也?」『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杀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
至於他邦,则曰,『犹吾大崔子也。
』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
何如?」子曰:「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