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记时法
- 格式:ppt
- 大小:82.51 KB
- 文档页数:3
推算日干支,有按公历和农历两种方法推算黄远珦2018年8月2日一、农历日干支推算口诀:(方法一)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
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意解:“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
”农历的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固定不变。
要推农历日干支,先要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推算之年编上两卦,以便在推算日干支时运用。
除此之外,还必须要记住农历正月初一日的干支,因为它是推算一年逐日的基础。
“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
”大月初一的干支与后一个月初一的干支天干相同,地支相冲。
小月初一的干支与后一个月初一的干支天干相同地支相冲之日再后退一天。
如本月是大月,初一干支为己卯,下月的初一干支就是己酉。
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下月初一干支应在己酉后退一位后确定,即为戊申日。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
”此两句是在确定某月初一干支后,将这个月分成三个阶段,即初一至十二,十三至二十四,二十五以后。
初一、十三、二十五日在干支上也是有规律的。
知道初一干支,只要将该日天干隔一位顺推,而地支不变。
同理,知道十三日干支,支同干隔一位,也知道二十五日的干支。
如初一日干支为甲子,则十三日干支为丙子,二十五日干支为戊子。
掌握这个方法,就可以根据所推之日属于哪一段,便可以很快知道这天的干支了。
例如:(一)推算1998年农历6月初10日午时的干支。
1、先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1998年农历大小月,排上两卦,并标出闰月。
同时,要记住正月初一日的干支。
2、推算1998年的干支。
我们按《推算年干支口诀》在手掌上将地支子位定为甲子,为1984年。
并将大拇指按在地支子位上,按“隔位逆推十年正”,把大拇指放在戌位上,即94年为甲戌年。
从甲戌94年开始顺推,94年为甲戌,95年为乙亥,96为丙子,97年为丁丑,98年干支则为戊寅。
3、推算农历6月份干支。
确定1998年戊寅干支以后,按《定月时干支诀》,戊干与癸干合以戊为主,戊的序数为5,将大拇指固定在戊位上。
日干支的计算方法
日干支是中国古代用来记时的一种纪年法,它的计算方法是按照60个天干纪年的历法,每年的第一天,即农历正月初一,用一个天干来表示,第二天,即农历正月初二,用第二个天干来表示,以此类推,依次推算出当年的十二个月的天干,再按照地支的顺序,从子午十二点开始,每隔十二个时辰,就加一个地支,以此类推,依次推算出当年的十二个月的地支,由此,就可以计算出每年的日干支了。
日干支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但是只要掌握了基本原理,就可以轻松掌握。
推算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的方法推算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的方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又分为5阳干,5阴干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又分为6阳支,6阴支甲为天干之始,子为地支之始,天干在上,地支在下,甲子相合,乙丑相合,其余顺次相合,就叫“甲子”。
古代就是以甲子来纪年、纪月、纪日。
天干数为十,阴阳相合是五,地支数为十二,阴阳相合是六,天干周转六次,地支周转五次,合为六十甲子之数,故又称“六十甲子”.甲子周期表: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算法思想:甲子组合的规律是按干支原有的顺序,五个阳干与六个阳支相配,五个阴干与六个阴支配,结果便构成了六十个干支(或叫甲子)组合,为甲子一周 .观测上表可以发现,天干与地支的结合是顺序向下进行的,形成一个轮回,直到天干周转六次,地支周转五次.有了甲子周期表,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就方便多了.年干支推算法中国很早就用干支纪年,并且沿用至今。
有人把第一个甲子年定在公元前2696年,与公元相比较,公元4年的干支正是农历甲子年,因而将公元数减去3,再除以60(六十花甲子周期数),剩下的余数,可以用六十甲子表序数表查出公元该年的干支。
其公式为:(所求年数-3)/60 = 商。
余数(年干支序数)如果余数等于0,则干支序数加上60。
例如:求公元1983年的农历干支年纪:(1983-3)/60 = 30。
0,则 0+60 = 60(干支序数),查表为癸亥年。
月干支推算法:年的天干为甲或已时,则正月的天干为丙;年的天干为乙或庚时,则正月的天干为戊;年的天干为丙或辛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庚;年的天干为丁或壬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壬;年的天干为戊或癸时,则正月的天干为甲。
推算日干支口诀推算日干支传统的计算方法,可以按公历和农历两种方法推算。
一、农历日干支推算口诀: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
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推算方法:“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
”农历的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固定不变。
要推农历日干支,先要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推算之年编上两卦,以便在推算日千支时运。
除此之外,还要记住农历正月初一日的干支,因为它是推算一年逐日的基础。
“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
”农历天干与地支组合,天干循环2.5次。
根据这一规律,知道某月初一日干支,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应在干同支冲的情况下,干支各减一位,则是小月后下月初一日干支。
如本月初一干支为己卯,这个月是大月,下月初一干支为己酉。
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下月初一干支应在己酉退一位后确定,即为戊申日。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
”此两句是在确定某月初一干支后,将这个月分成三个阶段,即初一至十二,十三至二十四二十五以后。
初一、十三、二十五日在干支上也是有规律的。
知道初一干支,只要将该日天干隔一位顺推,而地支不变。
同理,知道十三日干支,支同干隔一位,也知道二十五日的干支。
如初一日干支为甲子,则十三日干支为丙子,二十五日干支为戊子。
掌握这个方法,就可以根据所推之日属于哪一段,便可以很快知道这天的干支了。
二、公历日干支推算口诀:元旦干支为根源,大小二月记心间。
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
申子辰年年为闰,干同支冲退一天。
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支冲退一天。
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推算方法:“元旦干支为根源,大小二月记心间。
”推算公历日干支,首先要记住元旦日的干支。
同时,还要知道大小月及二月的天数。
公历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其大小月是固定不变的,唯独二月有29天和28天之分。
因此,要特别注意哪年二月为29天,那年二月为28天。
“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
干支计时法
所谓干支计时法就是用: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十个);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计十二个)。
通过排列组合共60 个
一循环。
交接时间:一、年的交接是从立春为新一年的开始:鼠年(立春开始至下一
个立春日止,不论是春节前,还是春节后。
就是牛年的开始。
)
二、月的交接以月令为准。
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单数节:
1 立春、3惊蛰、5清明、7立夏、9、芒种、···23小寒。
立春即是年的开始也是阴历正月的开始。
惊蛰二月开始····。
三、日的交接以23点作为阴历新一天的开始,也就是子时。
四、时辰的计时比较特殊;一天的开始是甲子、丙子、戊子,
就要看这天的天干是什么。
口诀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首。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意思是说如果这天甲日或己日,(23----1点)就是甲子时辰;(1---3点)就是乙丑。
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
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我国传统纪年法依旧沿用干支纪年。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天干、地支与五行的对应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水土木木土火火土金金土水年的干支对应数字:1、2、3、4、5、6、7、8、9、0相应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对应数字:1、2、3、4、5、6、7、8、9、10、11、0相应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公元年份-3,除以10得余数可得天干,如1984年,(1984-3)|10=1所以天干为甲;公元年份-3,除以12得余数可得地支,如1984年,(1984-3)|12=1所以地支为子;所以公元1984年为甲子年。
月的干支月的地支是固定不变的:正月是寅,二月是卯,三月是子,依次类推.....月的天干记忆比较简单,只要在你年干的基础上记住几句歌诀就可以了:甲己之年丙做首;乙庚之年卯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流行;还有戊癸何方觅,甲定之上好追求。
意思就是说,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
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有表如下:年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甲、巳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乙、庚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丙、辛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丁、壬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戊、癸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注意:农历的闰月是不记干支的)日的干支我们都知道,日的干支,甲子为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
古代天干地支及记时法<> var $tag='星座'; var $tag_code='d16314a0ec84396dbcb587afec69f8df';【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肖猪。
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子鼠鼠在这时间最跃。
丑牛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寅虎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兔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辰龙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巳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午马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羊羊在这段时间吃草申猴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酉鸡鸡於傍晚开始归巢戌狗狗开始守门口亥猪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时、刻、更、鼓、点、都是古代计时单位时:指时辰。
农历: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旧历,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
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韩国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国家,仍使用农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因为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称为夏历。
夏历有个辅助部分——节气。
节气如果也算历法的话,就是完全的太阳历。
节气和地球在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的位置有关,和月球无关。
节气是从立春开始的,一个太阳年是两个立春之间的时间,约365.2422天。
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
夏历的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
平年十二个月;闰年十二个月普通月份加一个闰月,总共十三个月。
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
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计算决定。
平年全年354~355天,闰年全年383~384天。
由于每平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采用设置闰年(即十二个普通月份加上一个闰月)的方法使这几年的平均日数尽量的接近3 65.2422日。
由于1回归年为12.368个朔望月,368/1000=46/125,所以在一百二十五年中应设置四十六个闰年。
但因为这样设闰太过复杂,经推算,7/19最接近0.368。
故一般的,在19年里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
人们因为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因而常把夏历称为“农历”,但二十四节气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应该属于太阳历部分。
因此把夏历称为阴历是不恰当的。
夏历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历法中,唯一既照顾到太阳历,又照顾到阴历的历法。
因此,有人说西方的历法比中国科学,这显然是错误的。
比如,公历中,一个“月”的概念首先就已经违背了“月”这个初始的概念。
阳历推算日干支口诀速算法阳历日干速算法有一个前提,就是首先要知道所推算那一年的元旦(1月1日)的干支(漫长的一年单记住这天的干支还不能算难吧)。
知道元旦日的干支后,就可以推出一年中逐月第一天的干支。
既知第一天的干支那么此月中其余各天的干支就能够很容易照推出来了。
口诀分平年和闰年两种:平年:元旦同五元下七七隔九月九下冬元上三月元冲四四下二六六下八八下十月十下腊此是平年推算法按歌诀“元旦同五元下七”,意思是平年元月1日的干支和5月1日的干支是相同的。
元旦下一个干支(即1月2日),与7月1日的干支相同。
“七隔九月九下冬”,7月1日的隔一位干支(即7月3日)与9月1日的干支相同,而9月1日的下一位(即9月2日)与冬月(不是农历的冬月,而是阳历的11月1日)相同。
“元上三月元冲四”,就是说元旦日的上一位(即12月31日)的干支与3月1日的干支是相同的。
与元旦日相冲(天干相同,地支相冲)的即是4月1日的干支。
例如1999年元旦日为癸丑,那么4月1日即是癸未。
“四下二六六下八”,意为4月1日的干支的下一位(即4月2日),分别是2月1日和6月1日的干支。
6月1日的下一位(即6月2日),又是8月1日的干支。
“八下十月十下腊”,8月1日的下一位(8月2日),日10月1日的干支,10月1日的下一位10月2日,即是腊月(指阳历的12月1日)的干支。
闰年:闰三下五五下七七隔九月九下冬五月支冲为二四四下六八十腊顺此口诀适用于推算闰年。
比如今年,1996等。
第一句话意思是闰年1月1日的干支和3月1日相同。
1月2日和5月1日相同。
5月2日与7月1日相同。
第二句话意思是7月1日的隔一位,即7月3日,与9月1日是相同的,而紧接着9月2日的干支也就是11月1日的干支。
第三句话,意为与5月1日天同地冲的肯定是2月1日和4月1日的干支。
如2000年5月1日为己未,那么2月1日和4月1日必定都是己丑。
最后一句话有意思,是说4月2日即为6月1日的干支,6月2日又是8月1日的干支,而8月2日又是10月1日的干支,10月2日又是12月1日的干支。
快速记算年干支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第一种:先将天干进行编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 5、 6、 7、 8、 9、 0、 1 、 2、 3凡是公元后某年的最后一位数字(个位数)是“4”,那么该年的天干就是“甲”;“5”就是“乙”;余类推。
如2003年的天干就是“癸”。
记住这一编码很实用,虽然不能用干支纪年来直接推算公元纪年,但可以给我们一点提示,凡是天干为“甲”的公元纪年数最后一位数必为“4”;“辛”为“1”;余类推。
如辛酉政变(1861)、辛丑条约(1901)、辛亥革命(1911)发生年代的最后一位数字都是“1”,而“1”刚好对应天干中的辛。
中国历史上知名的干支年份中国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是以年份的干支命名的:辛酉政变(麒祥政变)、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庚子赔款、辛丑条约、癸卯学制、辛亥革命等等。
原因是当时还没有使用“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法”直到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时才开始使用。
(1)辛酉政变——发生于1861年,农历辛酉年,慈禧太后夺权。
(2)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农历甲午年,中日黄海大战。
(3)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农历戊戌年,变法仅维持103天。
(4)庚子赔款——发生于1900年,农历庚子年,八国联军进攻中国。
(5)辛丑条约——发生于1901年,农历辛丑年签定,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癸卯学制——发生于1905年,农历癸卯年,晚清最后一次学制改革,废除了科举制度。
(7)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农历辛亥年,起义推翻了满清统治。
再将地支进行编码: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10、11、 0、 1、 2、3把公元某年的数字除以12,余数为“4”,那么该年的地支就是“子”;余数为“5”就是“丑”;其余类推。
心算地支可将年份数减去12的倍数,如1800、1860、1920、1980等,再算就容易得多了。
年月日时干支速算法一、年代干支:年干:公元年个位数-3 = 年干,负数则加10(取余数)年支:(1900--1999年年支 = 年尾二位数+1)÷12(取余数);(2000--2099年年支 = 年尾二位数+5) ÷12(取余数);二、月份干支:月干:年干x 2+月数=月干,超过10则减去10的倍数到0-9,0视做10)月支:月数+2;阴历月支是固定不变的,正月为寅(从立春当天到惊蛰前一天)三、日元干支(注意此法须用公历而非农历):(1)先求当年元旦干支基数,公式如下:1900----1999年的元旦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3)×5+55+(年尾二位数-1)÷42000----2099年的元旦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7)×5+15+(年尾二位数+19)÷4(只用商数,余数不用,数过60就去掉60)。
例如:求2008年10月18日的日干支:当年元旦干支基数 =(8+7)×5+15+(8+19)÷4=36(已去掉60的倍数)这数就是2008年的元旦干支基数。
(2)再求当日日干支,公式如下:(当年元旦干支基数+当日距离元旦总天数)÷60→(取余数)如:10月18日距离当年元旦的总天数为31+29+31+30+31+30+31+31+30+18=292天,代入公式为:(36+292)÷60得余数28当日干支为:28除去10的余数8为辛为日干,28除去12的余数4为卯为日支(即当日干支为辛卯)。
注:2月份要么是28天,要么是29天,每隔4年为29天的,其他均为28天。
比如:2000、2004、2008年等年份的2月份均为29天。
四、时辰干支:时干:日干×2+时支数-2 =时干数;时支:时支是固定的。
时辰顺序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附:日元干支算法二(注意此法须用公历而非农历)(1)先求当年的元旦日干支,其公式为:当年元旦干支= (5N + N/4 + 1) ÷60(取余数)注:N=公元年数-1921(因1921年得元旦为甲子日,元旦甲子每80年一周期,故亦可取1921加或减80的倍数,如2001年后可取2001,唯遇整百停闰年时需注意调整。
干支计算方法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数学公式和规则来确定特定年份、月份或日子对应的天干地支。
具体如下:
1. 年份的干支计算:可以通过公式(当年年数-3)÷60,其余数为所求年干支的代数,再到六十环周图中找出相应的干支。
这个公式适用于公元4年之后的年份计算,因为公元4年是甲子年。
2. 月份的干支计算:正月的天干计算方法与年份的天干有关。
例如,遇上甲或己的年,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以此类推。
确定了正月的干支后,其余月份可以按照干支顺序推算。
3. 日子的干支计算:日的天干计算公式为(当年元旦的天干数+所求日数+各月天干加减常数)/10(结果取余数),地支的计算公式为(当年元旦的地支数+所求日数+各月地支加减常数)/12(结果取余数)。
此外,天干有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总的来说,这些计算方法在历史学、命理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参考具体的历法书籍或使用专门的软件工具来进行准确的计算。
干支纪时计算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干支纪时计算方法这档子事儿!啥是干支纪时呢?简单说,就是用天干和地支来标记时间。
这可老有意思啦!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呢,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咱先说说怎么记这些天干地支。
就好比记人名似的,多念叨几遍,自然就熟啦。
你想想,甲就像个小棍儿,乙像个小芽儿,丙像个耳朵,这么一联想,是不是好记多啦?地支也一样,子像个小老鼠,丑像头牛,多形象呀!那怎么用它们来计算时间呢?这可有讲究咯。
先把天干地支按顺序排好,然后依次组合,就像搭积木一样。
比如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这就一个轮回啦,六十年呢!这六十年可不简单,老祖宗们用它来记录好多大事儿呢。
计算日子的时候,就从甲子日开始,一天一天往后推。
比如说今天是甲子日,那明天就是乙丑日,后天就是丙寅日。
那怎么知道今天是啥日子呢?这就得有点小窍门啦。
咱可以看看日历呀,或者找本老黄历翻翻。
有人可能会问啦,这干支纪时有啥用呀?嘿,用处可大了去啦!古人用它来占卜、看风水,咱现代人也可以用它来了解传统文化呀。
而且,你想想,要是你能随口说出今天是啥干支日,那多牛呀!别人肯定得对你刮目相看。
再说说计算时辰。
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
子时就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丑时就是凌晨一点到三点,依次类推。
这计算起来也不难,只要记住每个时辰对应的地支就行啦。
咱还可以把干支纪时和生活联系起来呢。
比如说,你今天出门办事,正好是个吉利的干支日,那你心里是不是会更踏实呀?或者你在某个特别的干支日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以后回忆起来,多有意思呀!哎呀呀,这干支纪时计算方法虽然有点复杂,但只要咱用心去学,肯定能学会。
就像学骑自行车一样,刚开始可能会摔倒,但多练几次不就会啦?而且学会了之后,你会发现这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门,里面有好多好玩的东西等你去探索呢!总之,干支纪时计算方法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咱可不能丢咯。
大家都赶紧学起来吧,让咱也能在生活中时不时地来上一句:“嘿,今天可是个啥啥干支日呢!”那多有意思呀,不是吗?。
万年年干支一分钟速记法方法很简单,只要记住四个基数,就可以用目测心算的方法,在一分钟之内知道从公一世纪1年到以后若干年任何一年的年干支。
如公元1年,天干11_3=8,天干为辛;地支1 9=10,为地支酉,故公元1年年干支为辛酉;公元4年,4_3=1,天干为甲,4 9=13,13_12(一个12地支循环)=1,为地支子,故公元4年年干支为甲子。
再如公元1946年,6_3=3。
天干为丙;地支46 1=47,47_36=11,地支戌,故1946年年干支为丙戌。
一,年干(天干):从公元一年开始,将公元数的个位数减去3,所得之差数即为该年的年干(天干)序数,一万年甚至更长都不变。
说明:公元数的十位数0,个位数为0、1、2时,分别取10、11、12减去3,如10_3=7,即为天干庚;11_3=8,天干辛。
如公元100年、公元1100年、2000年等;公元1年、101年;1901年;公元2年、102年、1962年等举例:公元1年,公元2001年,11_3=8,天干为辛。
二,年支(地支):地支不需要减去3,直接在公元最后两位数(十位)加上一个个位基数,就可以在一分钟内知道任何一年的地支。
根据不同世纪加不同的数,很简单,只有三个,即9、1、5(或1、5、9)。
分别为:公元一世纪(公元1━100年)加9;公元二世纪(公元101━200年)加1;公元三世纪(公元201━300年)加5;公元四世纪(公元301━400年)加9;以此类推,三个世纪一循环。
要想一下就知道那个世纪加基数为几?只要用世纪数除以3;被3被尽的加5;余数是1即加9;余数是2即加1。
如18世纪(公元1701━1800年),18被3除尽,该世纪的所加基数即为5。
再如20世纪(1901━2000年),20除以3,余2,本世纪基数即为1。
说明:1,公元数最后两位数加上基数的和超过12则除以12;超过60除以60。
不问商数取余数,余数即为地支序数。
余数1为地支子,余2地支丑。
天干地支计时方法一.天干地支次序表01.甲子 02.乙丑 03.丙寅 04.丁卯05.戊辰 06.己巳 07.庚午 08.辛未 09.壬申 10.癸酉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二.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1.已知公历年份,求对应干支公元后的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公元前的年份则先用大于所求年份的60的倍数减去所求年份(的绝对值),然后再减去2;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
此方法的根据是公元4年为甲子年(没有公元0年)。
计算例1:公元184年黄巾起义,计算其干支。
解:(184-3)/10=18……1,故天干为甲;(184-3)/12=15……1,故地支为子。
因此,公元184年为甲子年,所以黄巾起义时在官府门前都贴有“甲子”字条,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计算例2: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计算其干支。
解:60*10-551-2=47,47/10=4……7,47/12=3……11。
因此公元前551年是庚戌年。
2.已知干支,求对应年份次序由于天干地支每60年一循环,所以不能直接根据干支计算对应的年份数值。
但是可以根据干支计算出对应于60年中的第几年,从而进一步推算。